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思想品德課導行德育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明理、激情、導行,是思想品德課三位一體的任務(wù)。三者緊密聯(lián)系,互為促進。理是情和行的基礎(chǔ),情是理的深化,是行的支柱,行是理和情的目標。思想品德課的最終落腳點是指導學生的道德行為。思想品德課教學如何對學生導行呢?
我門的做法是:
一、榜樣導向法
根據(jù)小學生模仿性強的特點,教師要充分運用榜樣的力量,用革命前輩和英雄人物事跡以及學生中的好人好事教育學生。這就是“榜樣導向法”?!鞍駱訉蚍ā毙蜗?、生動,具有感染力,在教學中如果運用得當,對學生良好道德行為的養(yǎng)成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1.注意榜樣的典型性。選擇富于吸引力、感染力、弓召力的典型形象作為榜樣,才能使學生受到充分的感染和激勵。如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學習這樣的偉大人物那種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地為人民利益工作的精神,從小培養(yǎng)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wù)的思想。
2.注意榜樣的接近性。選擇身邊的同學、教師等作榜樣,對能使學生感到親切可學,心服口服。如學習《不是親人勝似親人》這課,為使學生體會到我們社會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互相關(guān)心,互相愛護,一人有難,八方相助的新型關(guān)系,從小養(yǎng)成關(guān)心他人的行為舉止,我們用本地一個學生患白血病,學校領(lǐng)導、老師、同學踴躍捐款的事例進行教育,使學生受到的感染更加深刻。
3.注意榜樣的針對性。針對學生的思想狀況,有的放矢地選擇榜樣,才能使教育取得實效。如在《井岡山上的一根燈芯》教學中,有的學生提出,現(xiàn)在生活好了,還用得著勤儉節(jié)約嗎?在教學中,我們補充用學生熟悉的《的睡衣》這個材料來進行針對性教育。作為黨和國家的領(lǐng)導人,在解放后,應該說生活條件是可以的,但一件睡衣卻是補了又補。我們與相比,有多大差距??!這樣的教育,收效要好得多。
4.注意榜樣的適應性。有些模范人物的英雄事跡有其特定的環(huán)境,我們教育學生學習榜樣是要學習其精神,而不是外在行為的簡單模仿。如教學《做新世紀合格的建設(shè)者》一課,要使學生懂得學習賴寧是要學習他德智體全面發(fā)展,學習他愛護集體財產(chǎn)的精神,而不是簡單地鼓勵學生像賴寧那樣奮不顧身去救火。
二、目標激勵法
馬卡連柯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證明了這樣一條真理:“培養(yǎng)人就是培養(yǎng)他對前途的希望?!蔽覀冊谒枷肫返抡n的教學中注意了用目標激勵法對學生進行導行,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適時提出階段性目標,用目標激勵學生前進,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使學生嘗到成功的喜悅,養(yǎng)成良好行為舉止。
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首先要引導他們弄清其產(chǎn)生的原因,弄清其危害,從而激發(fā)學生產(chǎn)生糾正不良行為的動機。然后提出良好行為的目標,鼓勵他們。我們根據(jù)最近發(fā)展期的原則,幫助學生確定自己近期的奮斗目標。要改掉什么毛病,改到什么程度,都要科學合理。只要學生有一點點進步,都要及時表揚,及時鼓勵,并提出下一個奮斗目標。這樣,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行為。《做事要有毅力》這一課,是教育學生在學習、生活、工作中都要有毅力,能長期地、不用疲倦地、毫不松懈地努力。為培養(yǎng)學生頑強的毅力,我們教育學生首先要學會戰(zhàn)勝自己,并且做到循序漸進。如學生的晨跑,先要求他們堅持每天在體育場跑完三圈,能堅持一個星期,教師給予鼓勵;再提出每天跑四圈的目標。一段時間后,同學們都反映開始的時候腰酸腿痛,但堅持了一段時間后,越跑越輕松了,不跑反而覺得不習慣了。大家都體會到毅力的巨大作用,嘗到了成功的喜悅。這時,啟發(fā)學生,跑步如此,做其他事情呢?引導學生懂得,無論做什么事,只要有毅力,定能獲得成功。
三、實踐體驗法
我們知道,道德認識是道德情感的基礎(chǔ),道德情感,又是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之間的紐帶。為促進道德認識向道德行為的轉(zhuǎn)化,我們在教學中,注意了引導學生加強在課內(nèi)外生活中的情感實踐體驗。在《讓祖國大地常綠》的教學中,我們不僅讓學生懂得了綠化祖國的重要作用,而且注意了讓學生去體驗植樹造林的艱辛,增強愛護樹木的責任感。我們布置學生在宅前屋后種活兩棵樹,同時指導學生植樹護樹的方法。學生通過植樹護樹的艱苦勞動,體會到了種活一棵樹是多么不容易。同學們都表示以后一定要好好愛護花草樹木。這樣,在不知不覺和輕松愉快中,產(chǎn)生了良好的導行效應。
四、對比辨析法
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需要使學生具有一定的道德認識,但僅有一定的道德認識又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小學生雖然思想活躍,但分辨能力不強,對于一些道德現(xiàn)象,不能正確地運用道德認識去辨析。為了提高導行的實效,增強學生對不良思想和行為的抵制力和抗腐力,我們還經(jīng)常運用“對比辨析法”。
教師在充分了解學生思想實標的情況下,針對性地提出正反兩方面的情況進行對比,引導學生辨析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讓學生經(jīng)過對比分析之后,選擇正確的行為方式。事例來源主要有三種途徑:一是課本中的素材;二是學生身邊的正反事例;三是具有典型教育意義的事例。如《見義勇為》這一課,是要教育學生學習徐洪剛的勇敢精神,但有些學生對“勇敢”片面理解,錯把“冒險”當“勇敢”。如騎“英雄車”、爬樹、玩水等等,還有的把幫同學打架當作“見義勇為”。針對這些情況,我們設(shè)計一些正反事例讓學生加以對比,并引導學生理解他們的不同結(jié)果,使學生能正確區(qū)分勇敢和莽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