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我和地壇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捕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中的啟悟點、動情點;探究作品的思想精髓。
2、過程與方法:
通過把握文章的脈絡、線索,理解并體味作者對生命的感悟,品味并鑒賞
作者的語言。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珍惜生命,關愛他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預習要求:
熟讀課文,概括兩部分所寫內容,并為之各命題目;勾畫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寫;體會第二部分母親的苦難與偉大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配合貝多芬《命運》交響曲):
1、幻燈展示羅丹名為《冥想》的泥塑作品
2、教師分析作品:當年葛賽爾(《羅丹藝術論》的作者)面對此作也很迷惑,為什么這個冥想著的“身體苦悶的彎折著的少婦”是四肢殘缺的,他說“好像是雕刻家在不滿意他的作品時,把它摔壞了似的”。偉大的羅丹告訴他說:“她代表‘默想’,故既無手來動作,亦無腳來行走?!绷_丹認為,當一個人反省深思到極點,在矛盾中彷徨不決的時候,就會有寂滅的想望。這個婦人象征人類的智慧遇到了不能解決的問題,為無法實現(xiàn)的理想所苦,對著抓握不住的“命運”煩惱的情景。人的一生總要經(jīng)歷苦難,在痛苦里,我們都會更深刻的認識這紛繁的世界。20世紀80年代以來,就有這么一位作家,他用自己的輪椅代足,爬出了一條曲曲折折的道路,向藝術和人生的極限攀登,達到了常人難以取得的高度。他就是史鐵生。本文就是這一位經(jīng)歷過大苦大難的人所體味到的人生況味和獲得的人生感受。他讓每一位學生認識到人生的苦難和收獲。
二、梳理課文,整體感知:(幻燈展示問題,明確答案)
課文所選的兩部分各表達了什么內容?(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
教師明確:
1、第一部分側重于景物的描寫,情景交融,通過描寫古園的荒涼而不衰敗的景象,表現(xiàn)了作者由頹廢到頑強的心理歷程,表達了作者對生死的感悟。(地壇是我虛化了的母親,從自然中所獲取的生存力量)
2、第二部分表現(xiàn)了母愛的深沉和偉大,是母親給我的生活啟示。(母親是我心中永遠的地壇)
三、分析第一部分,體會景物描寫的情味:(檢查學生對第一部分的預習情況,分析景物描寫的作用,完成教學目標之一)
教師導入:
提問:1、"我"進入地壇時的精神狀態(tài)如何?(幻燈展示問題,明確答案)
明確:“兩條腿殘廢后的最初幾年,我找不到工作,找不到去路,忽然間幾乎什么都找不到了,我就搖了輪椅總是到它那兒去,僅為著那兒是可以逃避一個世界的另一個世界。”作者當時很是頹廢、迷惘。
提問:2、這種狀態(tài)下的作者在地壇里思考著什么問題?結果如何?(幻燈展示問題,明確答案)
學生緊扣文章回答: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⑵一個人,出生了,這就不再是一個可以辯論的問題,...死是一個必然會降臨的節(jié)日。⑶剩下的就是怎樣活的問題了,...就像是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明確:在地壇他安心多了,他認識到痛苦無論多和少,大家都一樣無法超越它,必須經(jīng)歷它,面對它。
提問:3、地壇是如何幫助作者走出精神的困境的?(檢查第一部分的預習,指導學生找出情景交融的切入點)(幻燈展示問題,明確答案)
明確第三段景物描寫的作用:古園地壇在經(jīng)歷百年之后,磨滅了身上的浮華與光芒,破敗、荒蕪、滄桑,當時的作者就如古園一樣,被不幸的命運拋出了正常的軌跡,此景與作者失魂落魄的心情息息相通。
明確第五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此處景物的描寫與第一處不同,顯得荒蕪但不衰敗,地壇向“我”展示了一個鮮活靈動的生命世界,讓“我”意識到不管怎樣微弱纖細的生命主體都有它自身的價值,都有屬于它的歡樂、悲傷及情趣,這是任何其他生命都無法替代的。顯然,“我”從絕望中掙扎出來,對生命有了新的認識。
明確第七段景物描寫的作用:此景的描寫將作者在苦難中對生命的執(zhí)著表達了出來。地壇在不斷地變化中顯現(xiàn)出永恒的一面,最博大與最纖細,最沉靜與最輕盈,最古老與最年輕,都在地壇上留下了只屬于自己的身影,讓“我”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永恒。
進一步明確:三處景物描寫,情景交融,分別展示了作者不同心境下的世界。
第二課時
一、討論并分析第二部分:(檢查預習情況)
1、檢查預習明確文中的母親是一位不幸的母親,同時又是一位堅韌的母親。
2、學生活動找出體現(xiàn)母親的心理活動的語句,體味母親的“苦”。
3、師生討論:為什么作者說“這樣一個母親,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親”?
明確:她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理解兒子,但是出于一個母親對孩子本能的、刻骨銘心的愛,她又無法不為兒子的生命擔憂。她不但要承受“我”的痛苦,還要承受不能將這種痛苦現(xiàn)于形色的痛苦。
4、尋找相關語句,體會“我”對母親的歉疚
明確:相對母親對兒子的態(tài)度,兒子卻顯得不盡情義,等到自己能懂得母親的時候,字字句句都是悔恨,卻是終生的遺憾。
5、通過第七段的語言,進一步“我”失去母親后的感受
明確:從清晨到白晝,從午后到傍晚,從日沒到月升,“我”走遍了這院子的每一個角落,一切都像往常一樣?!拔摇钡膬刃某錆M了失落與惆悵,正如當初母親尋找"我"時的焦灼與茫然。到此時"我"已經(jīng)真正懂得母親,但是,已經(jīng)來不及了。
6、品味最后一段的語言,最后一句話的深情。
明確:“我”的每一寸進步中都凝聚著母親的心血,對母愛進行了深一步的詮釋。
二、補充史鐵生的一篇散文《秋天的懷念》(幻燈展示文章)
明確:兩篇文章都刻畫了一位忍受著巨大痛苦,幫助雙腿癱瘓的兒子重新鼓起生活勇氣的母親形象,她日日夜夜生活在愁苦之中,生活在憂慮之中,她的母愛深沉而豪不張揚,她的悲苦深沉而不外露。
作業(yè):
1、片斷描寫練習:情景交融表達內心感受
2、發(fā)展性作業(yè):通常人們把祖國比作“母親”,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進一步探究“母親”的深刻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