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學校信息化匯報材料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科研重實效,創(chuàng)新求發(fā)展
1. 做到人人有科研小課題,全面提高教師科研水平。教師的發(fā)展,學校教育、教學管理水平的提高,離不開科學的學習,科學的研究。我們看到:國家對優(yōu)秀教師、骨干教師的評價以及對學校的評估都增加了對科研素質、科研能力的要求。通過科研專題培訓,使教師人人都意識到“參與課題是工作的一種形式”,教育科研能夠促進工作經驗的積累、工作水平的提高。即使只是參與和跟隨,也能夠促進學習,帶來先進新鮮的意識。課題研究能夠開闊教師的思維,帶動思路的提升。由此,我校提出在崗教師,尤其是班主任必須每人申報一個校級課題,經過立項和研究,成果顯著的課題學校逐級推薦并報上一級科研部門。在此項活動的開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們的課題豐富多彩,“照亮”了教學工作的每個角落。“帶著科研意識去工作”的先進理念喚醒了教師的工作熱情,使教師清醒地意識到“不是為了科研而科研”,科研是為了解決我們工作中的實際問題。“工作即科研,問題即課題”的主導思想讓我校的科研工作得到真正意義上的轉型。
2. 做到人人有科研博客,積極倡導教師網絡科研建設。博客,或稱“網絡日記”,已經風靡互聯網世界。我們當今的教師如不掌握這門信息技術,必將落后于這個時代?;跁r代的要求,學校要求每名教師都要建立科研博客,倡導教師網絡中的科研建設。如,在該空間內充分利用各種網絡技術,自由和管理自己的各種資源,包括文章、隨筆、課題實施計劃、課題實施方案、活動圖片、結題方案等,并保持經常性更新。逐漸讓科研博客成為廣大教師反思的平臺、材料的儲備庫、科研過程的記錄薄等等。科研博客的建立,方便了教師在網絡科研領域里的相互學習和交流,有效實現了課題研究的信息化、多樣化。由此,教師們也親切地把科研博客稱為“大眾科研會館”。
3. 做到人人參加科研匯報,提升教師語言表達和交流能力。教師在科研活動中得到了許多的收獲,可卻往往不能及時、準確表述出來,每每寫論文苦于無處落筆。因此,提高教師的寫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也列為我??蒲泄ぷ鞯闹匾蝿罩?。在每學期的期初,課題實驗教師都要參加學校舉辦的課題匯報會,在匯報中,有科研領導的精練點評、有課題研究者之間的交流和互動,使活動的質量得到了提升。在交流中,教師集思廣益,開拓了教師科研的視野。匯報中教師們侃侃而談,鍛煉并提高了表達能力,消除了教師臺上講話的恐懼感,也使科研之路越走越寬。
二、檔案重規(guī)范,科學求發(fā)展
多年來,我校對每名教師都建立了科研檔案,檔案分電子檔案和紙質檔案兩種形式。在電子檔案管理方面,學校實行適時更新,階段性完善及補充,其優(yōu)勢是上傳便捷,內容豐富,比如教師研制的圖表、數據,聲像、照片等,都可以及時歸到電子檔案之中,確保檔案材料的原始性、完整性、準確性和系統(tǒng)性。也為教師積累了豐富的實驗素材。紙質檔案具體內容包括科研基本情況、開題報告、實施方案、獲獎情況、各類證書復印件等,完備的檔案管理為教師提供了完整的研究過程素材,另一層面也在不斷地更新和完善科研整體工作的運行機制,使學校的科研檔案管理工作保持并形成了常態(tài)化、常規(guī)化、科學化。
一、信息技術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參謀者
教育信息化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資金投入動輒幾十萬、幾百萬元。如果規(guī)劃不當,要么投入過于超前,檔次太高,造成性能浪費;要么硬件落后,淘汰太快,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這就要求學校信息化建設規(guī)劃要有前瞻性,投入要有針對性,實施要有階段性,應用要有開放性。由于學校領導大多對學校信息化方面比較陌生,因此不管是在初期建設階段還是后期更新階段,信息技術教師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給學校當好參謀。在我校校園網成立之初,我們電教組根據學校實情提出的實用為主、適度超前的發(fā)展思路和學校信息化建設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得到學校領導的肯定并被采用。在信息化建設的招投標中,我們將不同方案的優(yōu)缺點認真比對,寫成分析報告,提出意見供領導參考。正是由于我們的主動參與,使學校在信息化建設方面獲得較佳的投入效率比,我們也贏得領導的尊重和信任。
二、信息技術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
現在的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師來源基本包括兩部分:一是師范院校計算機專業(yè)的畢業(yè)生,另一部分則是由學校具有信息技術特長的教師“半路出家”經培訓上崗的。無論是哪一種情況,他們在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中,不論是信息技術的知識儲備還是技能應用,都比其他學科教師具有更高的起點、更多的經驗、更熟練的技巧。這就使他們成為學校推廣普及教育信息化過程中理所當然的先行者。
在教育信息化日益被重視的今天,先行一步即是占得先機。學科特點決定了信息技術教師具備了將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與先進的教學理念相結合的常態(tài)化可能。不論是多媒體教學模式下的任務驅動、主題活動教學,還是網絡環(huán)境下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一旦我們將這種優(yōu)勢轉化為自覺,必然會使信息技術教師在先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以及有效教學和高效教學模式的探索過程中成為積極的踐行者。我校信息技術教師4人,目前有1人次被評為縣市級名師人選,1人次獲縣市級教學能手稱號,有1人次獲省級優(yōu)質課一等獎,多人次獲地市及縣市級優(yōu)質課。
教育信息化的過程,使得信息技術應用于教育的方方面面,這種應用拓展到哪里,信息技術教師的作用也就發(fā)揮到哪里。比如,每學年分班時,工作量大并且分班不均,我們電教組就會主動利用自己掌握的數據庫方面的知識,將學生的愛好特長、男女比例、學習成績、學困生分布等進行綜合考量,用FoxPro開發(fā)出分班軟件,既提高了效率,又解決了問題;開發(fā)的學生成績分析軟件成為教學分析的主要工具。學校需要做網站,為了節(jié)約資金,我們就自學asp和Dreamweaver,開發(fā)出為全校師生服務的動態(tài)網站,曾在全省教育網站評比中獲獎。每年年終教育評估和重大檢查活動時,學校都需要做視頻匯報材料,我們就發(fā)揮優(yōu)勢,利用自己掌握的Premiere和LIQUID等非線性編輯軟件,制作出精美的匯報作品。學校電視臺每年制作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校園電視節(jié)目,我們就積極給予技術支持。在2012年中央電教館主辦的第九屆全國中小學校園影視節(jié)目評選活動中,我校制作的校園電視節(jié)目喜獲銀獎。正是這種全方位參與,使得信息技術教師成為全校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三、信息技術教師,教育信息化的布道者
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成功,既需要一支能夠將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熟練應用的教師隊伍,更需要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學生群體。前者決定了教育信息化的應用水平,后者決定了信息化應用的效率和質量。比如,如果沒有學生信息技術能力水平的基礎,網絡教學便是無從登門的空中樓閣。因此,信息技術教師以其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自然應該成為當之無愧的布道者。不論是教師信息技術的培訓還是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離不開信息技術教師的努力。而這種努力,不僅僅是培訓,更重要的是引領;不僅注重于具體操作、具體內容的學習,更著眼于科學方法的獲得。在這方面我校開展了大量研究和實踐,并承擔了山東省“十一五”教育技術重點課題《高中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及培訓模式研究》,取得很大成效并獲得結題成果一等獎。
四、信息技術教師,課程整合的參與者
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離開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參與是不可想象的。不論是多媒體時代還是網絡化時代,在使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方面,信息技術教師都具有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因此在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中,信息技術教師便成了重要的參與者。參與之一表現在課程資源的開發(fā)上。為解決數字化教學資源缺乏的問題,我校先后購進K12資源庫、清華同方素材庫等大量的資源庫和精品課件庫供教師學習使用,然而這種模式化、封閉型的課件,不適用于千變萬化的現實課堂教學。開發(fā)適合學校教育特點的積件資源就成了信息技術教師參與學科整合的一項重要而必然的工作。我們成立了由信息技術教師和部分學科骨干教師組成的開發(fā)小組,開發(fā)積累了涵蓋各學科的3 000多個積件,初步滿足了教學需要。參與之二表現在整合教學的技術保障上,任何教師在進行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時,從課件制作到課堂應用,都會有從不熟練到熟練的過程,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從全程陪護到扶上馬走一程,信息技術教師都是不二人選。正是有了信息技術教師的參與,幾年來,我校有1個優(yōu)秀課件獲得全國級獎勵,省級及地市級優(yōu)秀課件及課程資源數不勝數。多位教師執(zhí)教的電教優(yōu)質課在全省獲獎。各學科教師獲得省級優(yōu)質課10多人次。
《英語語言學》是對英語專業(yè)高年級學生開設的主干專業(yè)知識課程之一。根據《大綱》的描述,該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人類語言研究的豐富成果,提高他們對語言的社會、人文、科技以及個人修養(yǎng)等方面的重要性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意識和發(fā)展理性思維,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然而,目前大多數高校的語言學課程教學主要采用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知識灌輸模式,只注重傳授語言學理論知識,忽視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具體語言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模式容易使學生產生內容抽象、枯燥難懂的印象,對這門課缺乏濃厚、持久的興趣,無法完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因此,有必要以翻轉課堂理念為原則,探索和設計適合該課程的教學模式,從而激發(fā)學生對語言學的學習和研究產生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評判性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讓語言學課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平臺,提高英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
一、翻轉課堂教學理念
“翻轉課堂”(the Flipped Classroom)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課程教師提供以教學視頻為主要形式的學習資源,學生在上課前完成對教學視頻等學習資源的觀看和學習,師生在課堂上一起完成作業(yè)答疑、協(xié)作探究和互動交流等活動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是指把“老師白天在教室上課,學生晚上回家做作業(yè)”的教學結構翻轉過來,構建“學生白天在教室完成知識吸收與掌握的知識內化過程,晚上回家學習新知識”的教學結構。
翻轉課堂的驅動者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認為翻轉學習必須具備四個特征元素,即F-L-I-P。F(FlexibleEnvironment)代表靈活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根據教學單元的需要創(chuàng)建靈活的學習空間和安排教學進度,學生自主選擇在何時或何地進行學習。L(Learning Culture)是轉變后的學習文化。在翻轉課堂中,教師是學生的“教練”,不再是“講臺上的圣人”。學生從教學的產品變?yōu)閷W習的中心,積極地融入知識的形成和內化。I(Intentional Content)表示定制的內容。教師必須明確講授什么內容,提供什么材料讓學生課前自主學習,關注如何使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順暢地理解概念,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課堂教學時間。P(Professional Educators)指專業(yè)的教育者。翻轉課堂需要經驗豐富的專業(yè)化教師去幫助學生獲取概念,并在學生需要時進行指導以確保順暢地獲取知識。
因此,翻轉課堂的本質是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表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指導者和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強調最大限度地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同時分配課外時間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學生根據已有知識水平,按照自己的興趣和步調開展學習。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和教學能力,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指導和幫助學生深入領會教學內容。
二、英語語言學實施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型設計
翻轉課堂要想取得卓有成效的教學效果,首先就要提供具有實踐指導性的教學設計模型,整合學習過程中的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習者課前的自主學習和課上的協(xié)作學習提供服務。在分析研究國內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利弊的基礎上,結合語言學的課程特點,筆者構建了一個語言學課程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
(一)課前活動
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重難點自行錄制教學錄像,錄像控制在15分鐘內,為了幫助學生的理解,增加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錄像中不但要出現文本材料,必要時還需提供圖片、動畫、相關的視頻等資源。教師將錄像上傳到QQ、微博或網絡教學平臺。要求學生課前觀看教學錄像,預習和了解掌握基本概念和理論,同時完成教師設計的相關課前練習,以鞏固預習內容并發(fā)現疑難之處。課前學習的收獲和疑問學生可以通過網絡交流工具與同學進行溝通和互動解答。
(二)課堂活動
課堂的關鍵在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促進知識的內化和吸收。建構主義者認為,“知識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xié)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活動時,應充分利用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開展小組協(xié)作、進行交流分享等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所學知識的內化。
1.課堂匯報,確定問題
首先,教師挑選幾名學生將課前學習的知識點進行回顧與梳理,匯報學習的收獲和疑問。這既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預習情況,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上臺的膽量與口頭表述能力。之后,教師根據課程內容的重難點,以及課前學習的疑問,總結出一些有代表性的、值得探討交流的問題。
2.分組討論,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理解和興趣選擇問題并組成若干個小組。選擇同一個問題的同學組成一個小組,選出小組長,小組長對小組成員進行相應分工。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先對該問題談自己的見解,然后通過對話、商討、爭論等形式論證自己的觀點,最終達成共識。這種合作學習活動能積極促進學生個體的思維能力和溝通能力的發(fā)展,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以及形成個體問相互尊重的關系。
3.分享交流、建構知識
學生經過合作學習后,各小組進行交流分享。交流的方式可以多樣化,如圖表展示、口頭匯報、問答式、對話式等。在交流時,教師需引導各小組之間進行質疑和評價,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問題,完成知識的建構。
4.答疑解惑,加深理解
語言學中有些理論比較深奧費解,學生在自學、互學之后依然會對某些概念一知半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針對這些概念通過具體的語言實例或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進行答疑解惑,講透這些重點難點,精講使學生對知識有更系統(tǒng),更清晰的了解,開闊了學生的思路,解決了學生的疑難問題,鞏固和加強了學生對這些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
(三)課后活動
1.課后探究
教師將課程的教學內容加以拓展和提升,結合語言實踐和現實生活,提出一些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學生根據興趣選擇相應的探究題目,運用所學的知識,具體解決問題。在課后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去獨立探索,通過訪談、上網、查閱書刊雜志、問卷等方式獲取所需要的信息資料;并分析信息資料,作出判斷,得出相應的結論。之后,學生可通過PPT課件、錄像、小論文、口頭報告等形式交流學習體驗,分享成果。探究活動可幫助學生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的方法。,
2.評價反饋
教師建立學生的學習檔案,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進行評價。評價采用個人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價相結合的方式。評價的內容包括課前學習的效果、問題的提出情況、課堂匯報情況、小組學習中的表現、成果展示等多方面。教師可根據評價的反饋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
三、實施翻轉課堂的幾點建議
(一)學校要提供相應的信息技術支持
翻轉課堂的實施需要信息技術的支持。從教師制作教學視頻、學生觀看教學視頻到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都需要計算機硬件和軟件的支持。學校要在技術方面、經費方面、管理方面加大力度,如配置高性能服務器,增大網絡寬帶的接人量,對學生開放學校機房,為教師提供網絡教學平臺,為教學視頻的拍攝和剪輯提供專業(yè)人士的技術支持等等。
(二)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升教師專業(yè)能力
翻轉課堂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yè)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師必須深入分析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自行或聯合設計制作教學視頻。根據學生學習進展和學習風格選擇合適的教學組織策略和教學方式,熟知PBL及探究性學習等的內涵特點,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引導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等等。所有這些都對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對教師開展卓有成效的各類培訓。
(三)改變教學評價的方式
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不能依靠傳統(tǒng)的紙質筆試的測試方式來評價。教師必須轉變評價方式,更多地使用過程性考核作為評價的標準和依據,包括學生課前學習的完成情況、課堂活動的參與情況、小組協(xié)作學習的表現、成果展示的情況、學習平臺交流的頻次等等。學校必須在政策體制上對評價方式的改變給予支持。
以市教育局《關于進一步提高州溫市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若干意見的通知》精神為指導,堅持立德樹人,凸顯教育科研“重過程、重實證、重應用”的工作思路,創(chuàng)新教科研工作機制,以深化課程改革、課堂變革區(qū)域科研引領為重點,突出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下的學校德育課程、學習指導課程的培育,為我市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做出貢獻。
二、工作重點
(一)為區(qū)域教科研質量提升服務
1.完善教科研工作五大機制。
(1)研究機制:編制《州溫市“十三五”教育科學研究課題申報指南》,立足我市實際,將區(qū)域課程改革中重點、難點問題轉化為研究課題,研制重點課題招標制度,吸納高校專家學者、區(qū)域教科人員、一線骨干教師參與合作研究,積極申報國家級課題,創(chuàng)新課題研究機制。
(2)成果推廣機制:做好第一批市級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與應用研究項目的總結,從推廣路徑、應用效果與成果深化研究的角度進行梳理,擬出版應用成果集;跟進指導9項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與深化研究項目的研究活動,形成“應用-深化-拓展”一體化的州溫教科研成果推廣機制。
(3)過程管理與指導機制:以《教師課題研究活動策劃與管理創(chuàng)新研究》課題為載體,研制課題管理新常規(guī),開展年度省級重點課題中期檢查與指導,形成課題常態(tài)管理與指導機制。(4)優(yōu)秀資源共享機制:充分運用信息化平臺,構建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優(yōu)秀德育課程、學習心理指導、生涯規(guī)劃課程等資源學習與共享機制。
(5)教科研成果評審機制:通過全市統(tǒng)一的課題、論文評審,加強州溫市課題論文專家團隊建設,形成指向整合的州溫市課題論文評審機制。
2.做好三項評選工作。
(1)做好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的評選工作和省第五屆成果推薦工作。樹立新一批課程建設、課堂變革、學科教學、教學管理等領域中創(chuàng)意好、實踐深、有影響、可推廣的典型。(2)做好2015年省、市級各類課題的結題和優(yōu)秀成果評獎工作和省2016年教科規(guī)劃課題立項推薦工作。
(3)協(xié)助院辦做好第二批課堂變革示范學校、示范學科、優(yōu)秀項目的評選活動。
(二)為區(qū)域深化課程改革服務
1.推進課堂變革項目。(1)做好《“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省級課題結題工作,召開專家論證會,提煉研究成果;(2)對《“學為中心”課堂評價標準(討論稿)》進行跟進調查,擬定課堂評價標準試用稿及操作方案;(3)啟動基于數據的學情研究,豐富“學情研究”方法。
2.深化課程改革項目。以省教研重點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研究為載體,在義務教育階段組建課題研究聯盟學校,本學期開展學校課程規(guī)劃的研制、拓展性課程建設、學校課程整合三項研究;協(xié)助基教處做好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深化課程改革第一批試驗工作,重點做好市實驗學校委員會會員單位試驗工作,召開市小學階段深化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
(三)為學校特色發(fā)展服務
1.協(xié)助直管處做好市局直屬學?!凹议T口好學校”項目的科研引領工作,幫助學校明晰項目價值、明確操作路徑、開展教研活動。
2.成立教科研視導團隊,蹲點做好學校教科研視導工作,幫助學校提煉經驗、發(fā)現亮點,培育特色,重點幫助學校制定課程規(guī)劃,推薦選用可操作的三條路徑。
3.配合省教科院做好瑞安虹橋路小學、鹿城區(qū)雙嶼小學兩個省級教科研孵化基地的研究推進工作。
4.開展市第三屆“教育創(chuàng)意項目”系列活動,促進學校特色發(fā)展。
(四)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服務
1.做好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修班第三、第四次活動,召開結業(yè)匯報會。
2.開展教師小課題研究的經驗交流會,引領教師做真實地研究。
3.加強跨區(qū)域教科研交流,組織參加年度長三角教育科研城市群聯盟活動。
4.繼續(xù)深化教科研活動策劃與改進行動,提升教師對教科研活動的策劃能力和學術品位。
(五)為學生健康發(fā)展服務
1.心理健康專項研究。以教研活動為載體,著重做好生命教育、學習指導、生涯規(guī)劃課程的建設。加強學校心理輔導站運行機制建設,規(guī)范和普及學校心育工作;加強危機監(jiān)控,落實危機預防輔導方案。做好上崗證管理工作,擴大心育教師隊伍。
2.德育課程研究。小學以養(yǎng)成教育為主題,培育學習習慣、自我管理、規(guī)則意識、契約精神等系列體驗性德育課程;初中以公民教育為主題,培育價值教育、責任教育、誠信教育、學習規(guī)劃等系列體驗性德育課程。
3.營養(yǎng)與健康專項研究。做好《區(qū)域推進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成立州溫市學生營養(yǎng)教育聯盟,開展營養(yǎng)教育活動方案、讀本或教材征集評比;做好“州溫市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微信公眾平臺的信息推送,舉辦學生“營養(yǎng)與健康”教育科普宣傳周活動。
教育科研(德育)活動表
周次普高周次日期內容地點對象
預備周
18.24—8.30
普高學校學生報到,始業(yè)教育,正式上課
28.31—9.6
省教科研先進個人、集體推薦與材料報送
推薦對象
2015年各類課題結題與優(yōu)秀成果材料報送
各縣(市、區(qū))課題管理負責人
39.7—9.13
2015年省市各類課題成果評審
49.14—9.20
《促進有效學習課堂變革》結題論證
另定
課題組成員
59.21—9.27
中秋節(jié)放假(9月26-27日)
69.28—10.4
2014年度省教科規(guī)劃優(yōu)秀成果推薦
710.5—10.11
省重點教研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開題論證會
課題組成員、研究聯盟學校
810.12—10.18
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活動(一)
有關學校
課題應用負責人等
910.19—10.25
市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第三次活動
樂清虹橋中學
1010.26—11.1
期中考試
普高學校學考選考
1111.2—11.8
市第四屆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評選
省2016年規(guī)劃課題申報
1211.9—11.15
市中小學《生命教育》成果匯報會
1311.16—11.22
省級重點課題研究中期調研與指導(一)
永嘉
樂清
1411.23—11.29
市小學深化義務課程改革經驗交流會暨實驗學校委員會學術年會
樂清實驗小學
實驗學校委員會會員單位、課題組學校
1511.30—12.6
市第二屆教科研管理研究班結業(yè)匯報
市第三屆“教育創(chuàng)意項目”征文評選
1612.7—12.13
第二批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推廣活動(二)
有關學校
課題應用負責人等
1712.14—12.20
學生營養(yǎng)教育研究成果征集評比
年度優(yōu)秀教科研成果編寫會
12.21—12.27
省重點教研課題《基于整體優(yōu)化的州溫市義務教育階段課程體系構建》研究活動
1912.28—1.3
元旦放假
201.4—1.10
省級重點課題研究中期調研與指導(二)
泰順
蒼南
211.11—1.17
市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提煉研討會
231.25—1.31
關鍵詞:高校檔案管理教學評估
1990年10月原國家教委《普通高等學校教育評估暫行規(guī)定》出臺后,教育部明確提出高等教育要從重視規(guī)模發(fā)展向更加重視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轉變,并決定從2003年起,建立5年一輪的普通高校教學質量評估制度,旨在進一步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競爭力。從以往的評估工作實踐來看,評估專家組主要通過系統(tǒng)查閱學校在各項工作中形成的原始檔案資料來搜集學校教育的主要信息,了解各項工作的發(fā)展狀況,藉此對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員作出評價。因此,高校檔案承擔著重要的角色,對評估工作的順利進行與評估成績的認定起著重要作用。對此,優(yōu)化高校檔案管理水平,使之在往后的教學評估中發(fā)揮更好的作用,意義重大。
一、高校檔案在教學評估中的作用分析
1.高校檔案是教學評估的重要基礎和客觀依據
高校檔案是廣大教職員工在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具有保存價值的文字、圖表等載體文件,從高校檔案的內容上看,它詳細地記載了一所學校的歷史全貌和發(fā)展過程,它是隨著學校的建立而產生,隨著學校的發(fā)展而逐漸積累的一種重要信息資源。從形式上看,它是教學文件有條件的轉化物,詳細地保留著形成者的親筆手稿、領導簽署、上級機關批示和起草個人的印證,以及當時形象的照片錄像或原聲聲音,是形成者的原稿、原作、原聲、原貌,是全校師生教學經驗和學校發(fā)展的總結和智慧的結晶,是知識和信息資源的儲存庫,同時也是學校自我認識自我發(fā)展,自我提高的重要依據。接受教學評估的學校,無論評估指標體系、評估程序如何確定,其基本內容都離不開大量的原始檔案材料。
2.高校檔案是教學評估的重要憑證
為保證教學評估工作的客觀真實,進行各項工作評估時必須充分依賴于檔案,因此,完整、準確、系統(tǒng)地收集高校檔案是搞好教育評估的基礎。目前,隨著高等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各種相應的檔案材料不斷豐富,這些檔案信息不僅反映了各種教育活動的真實過程,而且記錄了高校工作中的經驗教訓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全面體現了高校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過程,具有很強的憑證和參考作用。在教學評估中,不僅匯報材料和自評報告必須依據真實的檔案材料,且還要將完整、規(guī)范的檔案材料提供給評估專家組查閱。在專家組實地考察過程中,也會將檔案材料和現場情況進行對照和驗證。準確、完整的檔案材料是高校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最有說服力的重要依據,如果沒有這些檔案材料,評估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二、高校檔案工作在教學評估中凸顯的主要問題
如上所述,準確、完整的檔案資料直接影響到評估專家對學校教學工作水平的評價,影響到評估結果和學校的聲譽,但在接受驗收檢查的過程中,高校檔案工作也凸顯出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檔案管理意識淡薄
首先,對檔案工作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檔案工作雖然在高校的教育、評估及其他各項工作中發(fā)揮著重要的原始憑證作用,但利用檔案的過程一結束,檔案往往就被束之高閣。其次,工作進程中檔案的形成意識不強。高校檔案部門保存檔案并提供利用,但檔案部門只是檔案的管理服務部門,其管理的檔案是由各部門在日常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轉化而來的,但一些部門沒有把檔案工作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導致出現檔案材料積壓、收集不全、流失在各部門或個人手中等問題,因此在接到參加評估的通知后,不得不再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重新整理補充材料,造成被動局面和浪費,給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和損失。
2.館藏檔案結構不合理
高校檔案館館藏檔案大都存在著檔案載體較為單一,特色不夠鮮明的問題,不能適應日益多樣化的檔案利用需要,具體可概括為“一多四少”?!耙欢唷笔羌堎|檔案多,特別是文書、教學、研究、基建、財會等檔案占據了“大半江山”,體現了傳統(tǒng)檔案工作的特點。“四少”一是實物檔案少,尤其是榮譽性、紀念性實物館藏少;二是歷史檔案少;三是人物檔案少;四是館藏珍貴文獻備份少。這是長期以來重單位文件歸檔、輕個人文獻實物收集歸檔,重年度歸檔、輕即時歸檔,重校內歸檔、輕校外收集等做法所致。由于檔案材料不齊全,無法滿足教學評估的需要,于是出現了偽造檔案的做法――專家檢查什么就準備什么,臨時編造材料或對原始檔案做技術處理。這種行為嚴重影響了檔案的真實性,使部分檔案不能客觀反映現實,致使評估不實。
3.檔案材料收集不齊全、不規(guī)范
由于評估所需的材料和高校檔案管理所要求歸檔的范圍不相一致,導致檔案管理中所收集的材料對評估所需往往不盡如人意,加之平時對一些有價值的檔案材料管理不規(guī)范,使材料的質量與評估標準的要求相差甚遠。主要表現在:一是必要的教學檔案材料缺項嚴重。如各科試卷的分析報告、部分實驗報告沒有存盤;二是檔案材料中不規(guī)范的現象比較普遍。如有些材料中提到的數據,前后不一致;部分統(tǒng)計表格式和內容不統(tǒng)一,相同內容的表格,前后名稱不一致,有些職能部門形成的文件材料,沒有文件形成日期和加蓋公章;有些材料的紙張大小和字體格式不統(tǒng)一,不符合公文的基本要求;交叉部門上報的數據分析由于統(tǒng)一 口徑不一致 ,導致數據失真,直接影響了評估的結果。
4.檔案管理手段相對落后
部分學校由于建設資金不足,檔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建設一直沒有實質性進展,對檔案管理實施手工操作的現象比較多,信息化的建設的缺陷導致相關的信息化設備也十分有限,并直接制約了信息化的發(fā)展。大多高校雖然已利用計算機對檔案進行管理,但基本還是屬于人工管理狀態(tài),現代化的設備只是圖有其表。同時,一些高校雖利用現代技術建立了一些高校數據庫,但都各自為政。以上種種現象均無法適應高校快速發(fā)展中急劇增長的檔案信息的存儲需要,更無法滿足本科教學評估對檔案信息快捷檢索與利用的要求。
三、優(yōu)化高校檔案管理的若干建議
1.雙管齊下,增強檔案意識
檔案意識強弱直接影響著檔案工作的質量,增強檔案意識,充分發(fā)揮高校檔案工作在學評估中的重要作用,措施如下:一是大力宣傳檔案法律法規(guī)。通過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如校園廣播、宣傳欄板、院報、校園網絡等來宣傳檔案法律法規(guī),擴大影響,讓檔案意識深入人心,提高全校檔案意識;二是加強領導對檔案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程度。增強高校領導的檔案意識,促使領導干部和各級職能部門形成重視檔案工作的共識,充分調動全院師生員工積累檔案、保護檔案的積極性和自覺性,增強檔案歸檔管理的責任心。
2.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制度,加強檔案工作隊伍建設
在教學評估動力的作用下,大多數高校在接受評估前都加大了檔案建設力度,顯示出集中人力、物力、時間,全面推進檔案建設的熱情。高校檔案部門要以此為契機,完善檔案管理工作制度,措施如下:一是在貫徹執(zhí)行國家有關檔案工作的法律法規(guī)的基礎上,綜合規(guī)劃全校檔案工作,擬訂和落實本校檔案工作規(guī)章制度,如歸檔有范圍,立卷有標準,借閱有規(guī)定,保密有條例,庫房管理有措施,開發(fā)利用有目標等,在細節(jié)上保證檔案管理的順利開展;二是建立、健全檔案工作的檢查、考核與評估制度,定期布置、檢查、總結、驗收檔案工作,保障檔案工作正常、有序地開展;三是強化檔案行政部門對高校檔案工作的業(yè)務指導、監(jiān)督和檢查,提高學校檔案管理水平。檔案管理人員在工作中堅持照章辦事,努力做到堅持原則不動搖,執(zhí)行標準不走樣,履行程序不變通,遵守紀律不放松,保證高校檔案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地開展;四是加強對專兼職檔案工作人員的思想教育和業(yè)務培訓,不斷提高檔案工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和工作水平,保持高校檔案隊伍的相對穩(wěn)定,確保高校檔案事業(yè)不斷向前推進。
3.豐富檔案利用工作的內容和手段,提升檔案工作公共服務能力
高校檔案工作要圍繞學校大局,在為學校教學、科研及各項管理提供檔案利用服務的同時,根據國家有關規(guī)定,為社會和人民群眾利用檔案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要制定相關的利用辦法,簡化利用手續(xù),配備利用設施。對可開放的檔案,應專門編制利用指南和開放目錄。積極開展檔案編研工作,形成有特色的檔案編研成果,并通過檔案陳列、展覽、媒體、網站等多種途徑,開展檔案宣傳。有條件的高校,可在相關專業(yè)的高年級開設有關檔案管理的選修課。高校檔案機構要進一步豐富服務民生的手段,創(chuàng)新服務機制,拓展高校檔案館(室)的教育、文化和公共服務功能,讓高校檔案成為展示學校美好形象的窗口,提高學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4.加快檔案信息化建設步伐
高校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以檔案資源建設為核心,以紙質檔案數字化及現行電子文件管理為重點,以計算機網絡建設為基礎,以擴大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為目標,確保館藏重要檔案、照片、底片及錄像檔案數字化的一項重要的檔案建設。隨著辦公自動化、網絡化漸趨完善,許多日常工作可以直接在計算機和網絡上辦理,這些電子信息的歸檔管理將會更好地滿足教學評估對檔案信息檢索、利用的要求。所以,要強化專兼職檔案人員的電子信息歸檔意識,將檔案信息化建設納入校園數字化建設總體規(guī)劃。學校檔案館(室)及各職能部門,尤其是教務、科技、人事、學生工作等部門,應當盡快建設較完備的檔案信息數據庫,同時盡可能地提高計算機管理對檔案著錄和自動標引工作參與度,實現檔案計算機檢索與編目。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將檔案信息管理同辦公自動化管理融為一體,提高信息采集、傳輸和服務的效能。
參考文獻:
【1】王峰.從高校教學評估看檔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J】.中國市場.20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