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心理教育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中學生 手機成癮 家庭 學校
一、手機成癮的概念及表現(xiàn)
(一)手機成癮概念的提出
據(jù)《中國青少年網(wǎng)癮報告( 2009) 》指出, 目前我國城市網(wǎng)癮青少年約占青少年網(wǎng)民的14.1%, 約為2404.2 萬。在網(wǎng)癮青少年中60.4%使用過手機上網(wǎng), 有關專家分析, 隨著手機上網(wǎng)越來越便利, 手機網(wǎng)民數(shù)量的急劇增加, 手機上網(wǎng)可能成為青少年網(wǎng)癮的一個新動向1。那么,到底什么是手機成癮呢?成癮是指個體不可自制地反復渴求從事某種活動或濫用某種藥物,即使給自身帶來了各種不良后果,仍無法控制。廣義的成癮包括各種依賴、癖習和迷戀。2而對于不恰當或過度使用手機的行為,有些研究者把其稱為手機問題使用或問題性手機使用或手機依賴,同時,因為這些手機使用的不當行為會產生成癮的傾向,所以也可以把它們歸于一種新的行為成癮概念,即手機成癮(Mobile Phone Addiction)3
(二)手機成癮的表現(xiàn)
北京安定醫(yī)院精神科鄭毅主任認為手機依賴綜合癥主要表現(xiàn)為對手機過分依賴。手機使用多不一定就是手機依賴,關鍵是要看是不是在健康地使用手機。手機作為現(xiàn)代通訊工具有它的好處,也有一個依賴成癮的問題。他認為手機綜合癥的表現(xiàn)有:一是對手機的濫用,不該用的時候也頻繁使用;二是手機過多地影響生活、工作和學習;三是停機或手機不在身邊時,身體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包括生理和心理反應。
二、中學生手機成癮的原因分析
(一)手機的多樣性與多功能性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社會生活節(jié)奏加快,信息更新迅速,手機變得越來越普遍,使得手機成為大多數(shù)人學習、工作和生活的重心,無形中占據(jù)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手機的普遍使得許多中學生也用起了手機,手機不在像以前那樣是一種奢侈品,目前的中學生,幾乎人手一部手機,功能各異。
另外,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機的功能也越來越多樣,現(xiàn)在的手機,除了接電話發(fā)信息之外,還可以聽音樂,照相,上網(wǎng),登QQ聊天、看電子書,功能齊全。因而很多中學生都沉迷于其中,手機隨時不離身,甚至是不離手。
(二)中學生本身的特點
中學生正是身體、心理各方面都快速發(fā)展,尤其是高中階段的中學生。出現(xiàn)了創(chuàng)造力的高峰 ,有強烈的求知欲與好奇心,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對于新類型的手機,他們也是十分的好奇,想要研究新手機里面的各種各樣的特意功能,因而他們常常會擺弄手機。
自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有強烈的“成人感”,自尊心也空前高漲,他們要求他人更多的理解自己,尊重自己,可是加上自己還有一些“幼稚性”表現(xiàn),常常得不到老師、家長的理解與尊重,于是他們就躲而避之,不與他們交往,沉迷于自己的手機世界里。
高中生交友熱情高,迫切需要情感力量和參加不同類型的群體活動。然而,目前的高中生,學業(yè)負擔繁重,加上教師、父母額外布置的任務,使得中學生根本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去與他人交往。于是,他們便通過手機上網(wǎng)、手機QQ等方式與他人聊天,向他人傾訴情感,宣泄情緒,滿足自己的交往需要。
(三)家庭環(huán)境不良和學校壓力過大
家庭中親子關系不良或是父母關系不和諧使一些中學生經(jīng)受慢性而又長期的心理困擾。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一個多余的人,無人疼愛,強烈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父母很少與孩子交流,導致孩子的性格比較孤僻內向,不太會與他人交流。于是,當一個人獨處或是與陌生人在一起的時候,不會主動與他人交流,只顧自己玩手機?,F(xiàn)在,獨生子女越來越多,許多獨生子女沒有兄弟姐妹的陪伴,父母有事的時候,常常讓小孩玩手機,孩子長大后,無人陪伴的時候自然想起了手機。另外,與家庭氛圍也有關系。已有研究表明,家庭氛圍、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影響青少年網(wǎng)絡游戲成癮的重要因素之一,家庭氛圍越冷漠,青少年越傾向于在網(wǎng)絡世界中尋求情感補償; 民主型家庭中的孩子則不容易產生網(wǎng)癮。4
在學校學習壓力過大,尤其是對學校生活適應不良的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受到的挫折較多,而產生情緒、認知和人際關系失調,他們就會借助手機來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舒緩壓力,以逃避現(xiàn)實生活中遇到的困難。有的甚至沉迷與手機QQ,在手機上與他人交流,相互說一些在現(xiàn)實生活中無法說出來的話。
(四)趨同從眾心理
中學生由于處于相同的文化氛圍,有共同的生活選擇,使得不同個性和不同生活方式的青年逐漸形成大致相同的心態(tài)和行為傾向——趨同從眾心理。手機——彰顯個性、追求前衛(wèi)的當前中學生必不可少一種全新的時尚型工具。在周圍同學都有“手機”而自己沒“手機”的這種社會群體的壓力下,不得不“放棄”自我,采取與大多數(shù)人一致的行為,紛紛購買手機,更換手機,狂發(fā)信息。手機成癮癥導致了許多學生中出現(xiàn)超前消費、過度消費以及負債消費,從而加重了家庭的經(jīng)濟負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如今,手機的娛樂功能愈發(fā)豐富,很多成年人都會對這種時尚物品上癮,更何況自制力不強的中學生。手機五花八門的功能也容易讓孩子在學習上分心,不利于孩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健康成長。5
三、中學生手機成癮的教育對策
(一)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學習觀,正確對待手機
人生觀、價值觀直接決定著人對事物的認識,面對著功能多樣,設計時尚的手機,中學生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正確使用手機里面的新功能。讓學生明白,手機再先進,也只不過是一種通訊工具,不值得大家沉迷其中,也不值得大家去研究。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觀。據(jù)觀察,很多手機成癮的中學生都是那些成績不好,對自己的學習感到不滿意者或是那些有自卑感的人。他們都是因為對學習喪失了信心,才不愛學習,可是又迫于家長和教師的要求,不得不到學校來。于是便到學校里來混日子,能過一天算一天吧,由于不愛學習,又無事可做,便迷上了手機,隨時隨地都是機不離手。因而,學校應對其進行勵志教育,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鼓勵學生重拾對于學習的信心,激發(fā)起學習的積極性。
(二)引導學生進行時間管理
很多中學生由于自制力不夠強,缺乏時間觀念,不會管理自己的時間,更不會處理學習與玩手機的時間。很多中學生常常一開始玩手機,就沒完沒了。如有的中學生拿手機聽音樂,有時候上課都會偷偷的聽,下課更是隨時都在聽。有的學生聊天聊到深夜,第二天起床很沒有精神,嚴重影響了上課質量。這些,都是由于中學生的控制力不強,時間觀念淡薄,常常玩過了頭。因此,學校應根據(jù)中學生的特點,對其進行時間管理教育,讓中學生學會有效的管理自己的時間, 把握好娛樂與學習時間。
(三)家長和學校共同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健康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
前蘇聯(lián)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環(huán)境對人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有很強的教育作用。家庭和學校是中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這兩個 地方的環(huán)境如何,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發(fā)展。那么,對于家長來說,就要做好孩子的榜樣,多與孩子溝通。現(xiàn)在很多家庭,都是有幾部電腦,幾部電視機,孩子看孩子的,家長看家長的,互不影 響,殊不知這本身就是一種影響。孩子無聊時沒人說話,因此只有借助于手機玩游戲或是看電子書,或者是找同學聊QQ。另外,家長自己也要正確的使用手機,并教孩子學會正確使用。
對于學校來說,應該給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積極健康的校園環(huán)境,形成一種好學、樂學、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如果一個學校的學習風氣好,一定會有更多的人熱愛學習,平日里愛玩手機的同學,在這種校園文化和風氣的感染下,一定會有所改變的。當然,營造一個互幫互助的班級體才是最重要的。班級成員之間可以相互幫助,相互學習,幫助那些手機控們學會正確的使用手機。
(四)交給學生人際交往技巧,建立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
現(xiàn)在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幾代人的呵護下長大,是人人心中的“小皇帝”,這就使很多獨生子女常常以自我為中心,不會換位思考問題。因而,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會有一些小矛盾。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找不到安慰,很多學生便會沉迷與網(wǎng)絡或手機,又不敢大張旗鼓的跑去網(wǎng)吧上網(wǎng),便只好通過一些手機游戲來緩解自己的壓力,或是手機QQ,與他人在網(wǎng)上互相鼓勵,互相傾訴。如果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能夠與他人愉快的相處,共同幫助。那么學生在遇到困難、挫折的時候,有人幫著分擔,有一個良好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來為他分憂解難,做他強大的后盾,他也不會在手機上尋在精神的寄托吧。因此,讓學生掌握一些人際交往技巧,建立一個廣泛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是十分重要 的。
(五)正確認識自我,促進其個性發(fā)展
從眾心理是一個群體里不可避免的,在大家都有手機的群體里,如果一個人沒有手機,肯定會覺得自己會被他人恥笑的。中學生的自尊心正在高度發(fā)展,正是相當強烈的時候,自然不會落后于人,于是便會在同學們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攀比炫耀的風氣,這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而,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每個家庭的經(jīng)濟水平也不一樣,手機消費要量力而行。再說,一個人要靠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贏得他人長久的尊重。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特點,通過班會活動或是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學會認識自我,找到自己的優(yōu)缺點,揚長避短,形成良好的個性。
總結:手機作為一種通訊工具,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方便,但由于中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不成熟性,使得他們不太會正確使用手機,尤其是那些不愛學習的學生,容易手機成癮。手機成癮給我們的中學生帶來了許多危害,也給我們的教育形成了一種挑戰(zhàn)。如何解決部分中學生手機成癮的狀況,需要我們去不斷的努力。
參考文獻:
[1]中國青少年網(wǎng)絡協(xié)會.青少年網(wǎng)絡成癮報告[OL]. ht tp?。骸? / edu.qq. com / edunew / diaocha/ 2009w ybg.h tm , 2009
[2]百度百科
[3]王薇.手機成癮的研究綜述[J].心理. 2011,07(下旬刊)
[4]馬薇薇.大學生網(wǎng)絡成癮與人際交往能力、人格特質的關系研究[D].吉林大學碩士論文,2007.
[5]潘長寶.手機對中學生成長影響之我見[J].健康干線,2010年12月號
[6]韓登亮,齊志斐.大學生手機成癮癥的心理學探析[J].當代青年研究,2005,(12):34—38.
一、心理學教育的內涵及研究范圍
心理學是一門既古老又年輕的科學,約2400年前的古希臘學者亞里士多德曾在《靈魂論》里對心理現(xiàn)象作了系統(tǒng)的闡述,我國的荀況、王充也有許多杰出的論述,但心理學真正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要從1879年德國心理學家馮特在萊比錫大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算起,至今只有一百多年。心理教育就是以心理知識的傳授為契機,以心理能力的培養(yǎng)為目的的教育。它研究的范圍很廣,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心理現(xiàn)象包括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心理過程又包括:認識過程(感覺、知覺、思維、想象);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又包括:個性傾向性(需要、動機、興趣、信念、世界觀);個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氣質)。
二、心理學教育和教育教學的關系
心理學教育和教育教學的關系是密切的。教育教學所面對的是人,所教育的知識都要通過人的內因起作用,而人的學習過程是心理現(xiàn)象的某一心理特征或個性心理的變化。教育教學中的學習、能力、注意力、興趣、品德等方面都是心理的反映或特征。人一生的學習、接受都是心理變化過程。心理學教育將是帶動其它學科的先導學科,這門科學的研究和運用已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在美國,心理學被視為科學的七大部類(理化、數(shù)學、環(huán)境、技術、生命、社會經(jīng)濟和心理學)之一,蘇聯(lián)和其它許多國家中,心理學已作為一門課程在中學開放,我國雖稍稍落后,但也于2001年在廣東開展了中學生心理學教育的試點工作。由此可見心理教育定會在未來得到突飛猛進的發(fā)展。
三、心理學教育對教育教學的影響
心理學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它可以讓學生了解心理現(xiàn)象產生的根源并采取有效的方法去調整心理狀態(tài),從而更好地了解自己,有的放矢的發(fā)展自己、完善自己。需要、動機、興趣、信念和氣質、能力、性格的非智力因素對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都有非常大的影響,也難一下子論述清楚,現(xiàn)在就心理學對教育教學中教育者及教法的影響作簡單分析。
1.心理學教育對教育者的影響
教育改革取決于教育者的思想和水平。一個真正合格的教育者,必須明了學生心理形成、發(fā)展和變化的規(guī)律,才能有效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才能讓學生進行自我教育。這就要求教育者必須自己先學好心理學,把心理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東西。如果一個教育者要教育學生有高尚的動機,健全的情感,頑強的意志,完美的人格,正確的自我意識,科學的學習方法,那么他先須具有這些品質。否則,他的教育就會流于教條。所以,一個教育者只有認識到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具備了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的理念,具有了心理教育的知識水平,那教育教學工作才起到應有的作用,這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前提,否則,素質教育就只能是空想。
2.心理學教育對教法的影響
許多思想家、教育家對教育過程中的心理問題有許多精辟的合乎規(guī)律的見解。如孔子認為“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孟子反對“揠揠苗助長”;荀子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名言。這都是教育教學中心理現(xiàn)象的積極探索。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巴甫洛夫的“觀察、觀察、再觀察”,“不觀察,你就永遠當不了科學家”。這些名言不但從心理學角度說明了心理教育對學生的重要性,而且為教育者制定教法和措施起了導向作用。
①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
學生的感覺、知覺都有規(guī)律,很少有孤立的感知覺。教師在教學中要掌握基本規(guī)律,注意學生的個別差異,讓學生明確觀察的目的與任務,做好觀察準備,提出觀察的方法,制定觀察計劃和做好觀察記錄并整理觀察結果。這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有良好的觀察力。
②讓學生有良好的記憶品質,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能力。
從事任何活動都要有記憶,如果沒有記憶,就不能進行學習和勞動,不能認識環(huán)境和事物,生活難以想象。記憶是智力活動的基礎,在實踐中作用是巨大的。教育者在教學中要了解記憶規(guī)律,把無意識記、有意識記、機械識記和意義識記結合起來,消除影響記憶的因素,培養(yǎng)學生的記憶力,具體實施到學生時,根據(jù)中學生特點,要讓學生明確識記目的任務,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然后指導學生運用正確識記方法,正確地復習和練習,加深理解,最后培養(yǎng)學生自我檢查的能力和習慣。當然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個別差異,讓學生合理使用大腦,做到身心健康。
③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
學生所學的主要是理性知識,良好的思維能力是學習得以成功的得要條件,教育者應有意識地訓練學生思維的技能技巧,讓學生思維的廣闊性和深刻性、獨立性和批判性、邏輯性、靈活性和敏捷性得到綜合發(fā)展。教師要強調啟發(fā)式的教學法,加強學生的言語訓練,注意運用心理定勢的積極作用,發(fā)展求異思維。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教育者要掌握想象的固有特點,以無意想象為基礎,發(fā)展學生的有意想象,尤其創(chuàng)造想象。發(fā)展學生想象,首先要引導學生學會觀察,獲得感性經(jīng)驗,不斷豐富表象。其次引導學生思考,再次要讓學生學好知識,發(fā)展想象力。然后讓學生多參加活動,豐富生活經(jīng)驗。此外,還要培養(yǎng)學生大膽幻想和善于幻想的能力,并敢想敢做。
④培養(yǎng)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心理活動對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是人腦興奮、抑制相互作用的結果,某區(qū)域的興奮與抑制會引起近區(qū)域的抑制和興奮。教師掌握了這一原理,就可以巧炒地運用注意規(guī)律,把無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結合起來交替使用,創(chuàng)造情境,變換方式,讓課堂有緊張、有輕松,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⑤掌握意志品質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
愛迪生說過:“偉大人物最明顯的標志就是他堅強的意志?!睙o數(shù)的事實證明了“有志者,事竟成”這一顛撲不破的真理。由此可見意志的重要性。教育者必須學好心理學,掌握學生意志品質的特點,如果違反規(guī)律進行教育教學,不但會影響教育效果,甚至還可能造成被動局面。例如:初中生自制力有限,欠缺抗拒誘惑能力。控制情緒沖動的能力差,易沾染不良習氣,行為固執(zhí)。精力充沛,毅力較差。承受挫折力差,做事易半途而廢。他們幼稚性突出,處處表現(xiàn)自己的獨立、能干和勇敢,卻又常把魯莽、冒險、頑皮、頂撞、破壞紀律誤為勇敢。易受暗示,模仿他人,自以為是。初中二年級表現(xiàn)尤為突出,這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一個特殊階段,是初二現(xiàn)象的根源。教育者掌握了這一特點,就能引導教育并有效地解決問題,讓學生的心理逐步完善,收到良好的效果。
⑥了解學生的個性心理及心理問題,因材施教
個性心理是非智力因素,但對教育教學的影響是不可估量的。這需要教育者和學生的溝通了解。教育者如果能讓學生發(fā)揮出潛能,表現(xiàn)出獨特的個性,那就是找到了學生成才的鑰匙。
此外,教育者還要了解一些學生心理異常和心理缺陷的原因,找到心結的關鍵,運用適當?shù)姆椒ㄟM行個別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真正境界。
關鍵詞:中學生;體育教學;心理健康教育
中圖分類號:
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目前教育界關注的焦點之一。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成為導致素質教育不能很好落實的瓶頸。對這一問題討論的焦點是如何通過學校教育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關于加強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見》文件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地滲透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中。體育課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課程,不僅對學生體育素質的提高發(fā)揮主導作用,而且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其它學科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
一、問題的提出
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而人的發(fā)展中既包括身體、生理的發(fā)展,也包括心理的發(fā)展。可見在學生整體素質中,心理素質本身占有重要的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質是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礎,是有效學習知識和進行智力開發(fā)的前提,是引導學生正確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手段,是促進學生身體健康的必備條件。
目前,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由于社會的不良影響和家庭的影響,加上學校教育不能全面的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導致一部分學生學習困難,情緒不穩(wěn)、孤獨膽小、懼怕挫折、缺乏毅力,同時身上存在著懶惰、怯懦、自私等特點,這些問題的存在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為此,這就要求在體育課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中學生心理健康的現(xiàn)狀
心理健康是一種持續(xù)、積極發(fā)展的心理狀態(tài)在這種狀態(tài)下,個體能很好的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具有完整的性格特征,有積極的認知和意志行為,能調控自身認知能力正確對待外界影響保持自身心理平衡協(xié)調并充分發(fā)揮其身心潛能。青少年是祖國的花朵是國家未來的支柱,因此要非常重視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社會的復雜性及外界各種不良因素的影響,中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仍日益凸顯。在最新一次全國4團6歲少年心理健康調查發(fā)現(xiàn)青少年心理和行為問題的發(fā)生率高達1.39%。在對中小學生進行抽樣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大約有五分之二的中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因此戶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很嚴峻的任務是中國教育不容忽視的。
目前,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1)人際關系。自身性格孤僻不喜或者害怕與人接觸交流,封閉自我莊要表現(xiàn)在處理師生、親子、同學及異性間的人際交往的障K。(2)學習壓力。隨著教育體制改革掌校和家長均將升學視為學生的唯一出路。面臨如此大的升學壓力,中學生不能很好處理學習問題就容易出現(xiàn)厭學、輟學、逃學、焦慮、自卑等負面情緒。(3)自我?,F(xiàn)在越來越多的獨生子女父母視為掌中寶、心頭肉始予所有能給的一切赴孩子享受優(yōu)越的家庭條件導致一些學生過于自我啟我感覺良好,以自我為中心不能正確認識自我。
三、體育教學對心理健康的作用
從心理學角度看,學校體育通過形式多樣的身體活動,能夠分散學生對自己在其他學科的學習活動中產生的憂慮和挫折的注意,從不愉快的刺激或痛苦的抱怨中解放出來,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成功地完成某項任務后,就會產生“我能”、“我行”的自信心,提高自我效能感,并從中體驗到滿足、舒適等運動愉、產生良好的心境。體育活動主要以身體語言為交往和教育手段,使交往各方產生親近感。
從社會健康的形成機制看,認知社會交往能力是建立在一定信念和品質基礎上的。學生通過其他學科的教育,能夠對諸如公共道德、社會交往的方式、方法等社會健康領域的問題產生正確的認識,并通過進一步的認知活動的強化,形成相應的道德認識。但道德相對信念和個體的品質而言,還是不穩(wěn)定的、易變的。體育活動是學生直接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由于群體認同、社會強化、競賽的刺激性以及參與活動的機會等因素的影響,個體更容易為群體活動所吸引,在反復身心體驗中,學生把道德認識通過道德行為轉化為道德信念,從而成為學生個體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對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的提高產生深遠的影響。
四、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1.加強心理健康理論知識的傳授
體育教師要充分利用體育理論課,在室內講授體育與衛(wèi)生保健基礎理論知識的同時,講授心理健康知識。讓學生掌握科學心理保健和心理疾病的預防常識,使其能夠在必要時及時而恰當?shù)貙ψ约旱男睦頎顟B(tài)進行調整。體育教師還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材中有心理健康價值的內容,通過講授、學生討論等方法使學生樹立健康的新概念,重視心理健康的維護,預防心理疾病。
2.了解學生現(xiàn)狀,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
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有家庭、學校和社會。體育教師平時應對學生家庭情況,學生的個性心理特點、興趣、愛好、習慣,心理健康狀況,運動技術和身體素質現(xiàn)狀等有一個全面地了解,并逐一進行認真地分析,切實做到心中有數(shù)。
這樣在教學中才能給予那些由于受家庭或學校不良影響的學生多一些關心、愛護和幫助,并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緩解他們的不良情緒,以免他們的不良情緒得不到發(fā)泄和正確引導而產生心理疾病,影響心理健康。
3.根據(jù)體育課的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心理
體育教學具有鮮明的特點,他必須通過身體活動與思維活動來促進身體器官、技能的發(fā)展。體育課又為學生提供了獨有的、廣闊的學習和活動環(huán)境,學生有充分的觀察、思維、實踐的機會,對于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其他學科所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因此,體育教師要利用體育課的教學特點,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使其消除封閉心理,克服恐懼、緊張心理,增強學生心理適應能力。
在體育教學中多讓學生互相交流,互幫互學,鼓勵互相幫助,讓學生體會到集體的溫暖和融洽的人際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能力。還可通過豐富多彩的運動競賽,給學生創(chuàng)造表現(xiàn)自我的機會,使學生從抑郁、焦慮、自卑、困難等心理陰影中走出來,產生積極情緒,努力完成學習任務。通過比賽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主義精神,養(yǎng)成“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品質。
4.根據(jù)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學生年齡不同,心理發(fā)展特點也不同。兒童時期由于身體正處于快速發(fā)育期,身體各機能還不完善,特別是神經(jīng)系統(tǒng)還不成熟,因此,兒童的情緒不穩(wěn)定,比較活潑好動,易與小朋友相處,但喜怒無常。這個時期應注意對少年兒童的人際關系和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在體育教學中應采取一些活潑、歡快的游戲和集體項目,運動強度不能太大,以培養(yǎng)他們參加活動的興趣。少年時期,由于身體的快速增長,特別是青春期第二性征的出現(xiàn),學生的社會角色越來越強烈,爭取個性發(fā)展的要求不斷提高。在這一時期,教師在安排體育教學任務時,不但要重學生集體協(xié)作精神的培養(yǎng),也應考慮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表現(xiàn)欲,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還能使學生保持較大的練習興趣,促進心理健康發(fā)展。
5.因材施教開展針對性強的專項心理訓練。在各種各樣的體育運動項目中,不同的學生對不同的體育運動項目掌握程度不一。有的學生對一些運動項目因不能做得很好或者是達不到標準就會產生畏懼心理打壓自身自信心,從而引發(fā)一系列的不良心理反應。體育教師就要針對這些情況舉行運動比賽針對比賽結果對不達標的學生設計專項心理訓練更多的鼓勵學生皮持其努力訓練以達到標準從而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訓練學生遇到困難不退縮而是勇敢面對尋求解決方案的心理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只有針對學生的不同心理反應對癥下藥制定專項心理訓練才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心理處在動態(tài)之中,體育教學的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學生心理是復雜多變的,處于主導地位的教師應明察秋毫,審時度勢,利用教學藝術,因人因材施教,滿足學生的生理心理需求,促進他們運動能力的提高,調節(jié)他們的情緒情感,陶冶他們的情操,磨練他們的意志,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競爭的精神,完善他們的個性,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邵偉德. 體育教學心理學[M] . 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4.
[2] 季瀏. 體育與健康[M] .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于勇. 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J] . 湖北體育科技,2005,(3) .
[4] 馬平. 心理健康教育與心理障礙防治[M] . 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7.
[5] 盛紅鐳. 中學體育教學與心理健康教學相結合的實踐[J] . 科教文匯,2007,(9) .
[6] 楊勇. 新課程理念需要體育教學新觀念[J] . 長春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5) .
1.心理學在職業(yè)教育教職工管理中的應用
根據(jù)心理學的概念我們知道,能夠引起人類本身需求的因素就可以被稱為誘因。誘因對于人類來說是一種刺激,而這種刺激可以產生的來源主要是人們對其自身生活以及在一般條件下這種生活給其帶來的發(fā)展條件。正是在這種場合下所帶來的主觀體驗,在心理學上就成了能夠對人的心理產生內在驅動力的先決條件。換一種說法就是,因為人自身有需求,則這個需求就轉變成了推動人來自身發(fā)展的動機;而正是這種被推動的動機就會直接導致人類行為的產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認為人的需要有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這幾個需要是依次實現(xiàn)的。所以,有效地激勵機制依賴于詳細深入剖析教師本身的特點,滿足他們的合理要求,并且將他們不合理的需求轉化為合理的需求。如果無法滿足教師基本的物質需求會大大降低教師的積極性。當前,我國經(jīng)濟不斷發(fā)展,教師的物質需求也發(fā)生了改變,所以需要最大程度地滿足教師的物質需求。教師自身發(fā)展需要穩(wěn)定。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一定要具備足夠豐富的知識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當前科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和更新,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一定要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和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知識能力和教學水平。因此職業(yè)教育學校一定要創(chuàng)設良好的條件、環(huán)境以及機會給教師進行自主學習,促使教師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充電。教師具有一定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所以他們會不斷努力工作。隨著教師不斷積累經(jīng)驗、獲得成果、得到滿足,進而使得其更加積極的工作。
2.心理學在職業(yè)教育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職業(yè)教育的新生在進入學校之后心理必然會發(fā)生變化,因此職業(yè)教育學校要對新生進行靜態(tài)心理學調查和相應的心理輔導,促使他們在最開始就形成一種正確的心理。首先,一個班級的動力系統(tǒng)由學生管理規(guī)定、班集體目標、班集體輿論以及集體規(guī)范組成。當前職業(yè)教育學校的班級管理要充分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促使學生模仿榜樣。這是應用社會心理動機機制對班級進行管理。其次,目前,職業(yè)教育學校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職業(yè)教育管理則是為了端正學生態(tài)度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進而實現(xiàn)預定的學習效果,培養(yǎng)出綜合素質良好的學生。這是對實際激勵理論的應用,主要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的需要層次,設置更加科學的學習目標,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最后,目前職業(yè)教育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智力和能力,可是隨著社會和經(jīng)濟的發(fā)展,不斷深刻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所以職業(yè)教育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素質,促使他們形成熱愛生活、認可自己的心態(tài),更能承受社會帶來的壓力。心理學在職業(y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不僅提高了教學效果,也推動了職業(yè)教育的發(fā)展和完善,所以積極研究心理學在職業(yè)教育管理中的應用是很有必要的。
作者:張凌單位:中國電信集團公司
當今的文學課堂對心理健康教育影響的研究都比較片面,且不能深刻地反映出古代文學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何影響。當談到可行性時,大多只是認為利用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能激勵學生的斗志、宣泄情感、升華精神,但從未探討過教學中文學作品對學生心理健康帶來的負面影響以及教師應如何幫助學生消除等問題。在現(xiàn)有的研究中大多是從宏觀的角度來談古代文學如何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也有從文學教育的角度來探討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文章,其認為在文學教育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使學生在獲取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樹立健全的人生觀,促進其心理的健康和諧發(fā)展。這類文章為今后人們對文學課堂教學與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的研究帶來很大的幫助。
二、古代文學課堂教學與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探討
針對當前中國對古代文學的課堂教學和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現(xiàn)狀以及存在的問題做出以下總結:
1.在教學中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古代文學的傳統(tǒng)課堂教學內容包括作者生平簡介、個體文學的講授和介紹、代表作品的研究和講解等,這種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拘于形式,沒有注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當今的古代文學課堂教學應該注重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在具體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以及教育理念中教師應著重注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情緒調適、意志培養(yǎng)、認知糾正等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2.在課外學習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教師不僅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古代文學教學時要加強心理健康教育,也要給學生布置適量的課外任務以提高對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程度,例如古代文學作品的賞析和閱讀、讀書筆記、寫作練習、撰寫論文等內容。教師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或是以心理健康為題讓學生思考并創(chuàng)作論文,從而達到在課外學習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3.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樹立良好的榜樣
無論是在課堂教學還是課外與學生的相處中,教師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的發(fā)展,尤其是師范類院校的大學生在畢業(yè)后會成為中小學教師,這關系到中國教育事業(yè)的長久發(fā)展。因此,一名教師應具備樂觀、積極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品德,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積極活躍課堂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典范。
4.正確認識古代文學
古代文學雖然很值得研究和學習,但也有其消極的內容。每個人在研究其內容時,對其理解和感悟不盡相同。古代文學作品的主題大多是憂愁傷感、憂國憂民,而古代文人在文字中也透露了自身的性格特點,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地給學生帶來一些消極的影響,使學生無意中開始模仿并形成這種憂患、多愁的性格。因此,教師在古代文學課堂的教學中應正確引導學生的思維,創(chuàng)新教學思路,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出現(xiàn)此種情況,應及時對其進行教育,并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以積極的心態(tài)來學習古代文學,客觀了解古代文人的寫作思想。
三、結束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