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普通話理論培訓

普通話理論培訓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普通話理論培訓

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第1篇

【關鍵詞】非師范類專業(yè) 普通話培訓方法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2)10C-0014-02

梧州學院(以下簡稱“我院”)是一所地方全日制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開設的專業(yè)涵蓋了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文學、理學、藝術學、法學、教育學等學科,非師范類專業(yè)學生占學生總人數的95%左右。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辦法》中第十條規(guī)定:“普通高等院校的學生為三級甲等以上,其中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師范類專業(yè)以及其他與口語表達密切相關專業(yè)的學生不得低于二級乙等?!?/p>

對于我院非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和非師范類專業(yè)的學生來說,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過關率不夠理想。原因主要有:一是學生對普通話知識沒有經過系統的學習;二是學生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相關內容不了解;三是受方言的影響,形成了語音障礙,制約著普通話水平的提高。為此,組織開展普通話培訓,可以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有較大的提高;采用科學的培訓方法,可以使普通話培訓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開展普通話培訓的必要性

(一)有利于開展推廣普通話的工作

推廣普通話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因為它關系到國家的統一、民族的團結、經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進步。一直以來,國家對普通話的推廣工作都非常重視,自從2001年1月1日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后,普通話的推廣進入一個嶄新的時期。通過培訓,國家的語言文字的方針和政策得到大力宣傳,使學生進一步了解我國語言文字的方針政策,使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能夠順利展開,同時也使普通話培訓工作得以順利進行。

(二)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掌握普通話的水平

我院學生來自全國28個省、自治區(qū)和直轄市,他們已有的普通話知識僅僅局限于小學的拼音基礎,加上各地小學教師普通話水平不同,導致學生個體差異很大。通過培訓,使學生比較系統地學習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知識,了解自己的方言與普通話在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的差異,有的放矢地糾正自己的方音和不規(guī)范的地方,掌握學習普通話的具體方法,從而真正提高普通話水平,真正達到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目的,也真正達到推廣普通話的目的。

(三)有利于幫助學生了解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內容與方法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對學生掌握和運用普通話所達到的規(guī)范程度的測查和評定。教育部、國家語委2003年印發(fā)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中明確地規(guī)定了測試的等級標準、測試的內容與范圍,對單音節(jié)字詞、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命題說話等內容、范圍都提出了具體的規(guī)定,對各項測試的評分標準都進行了具體說明,對語音、詞匯、語法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對測試需要的時間進行了具體規(guī)定。通過培訓,使學生了解整個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過程、標準、要求和方法,從而保證普通話水平測試順利進行。

二、普通話培訓必須遵循的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就是要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和要求,靈活安排培訓內容和方法,以達到提高普通話口語水平的訓練目的。由于我院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在語音上往往會帶有方音色彩,在培訓過程中要考慮到學生的方言實際,針對不同方言對癥下藥,確立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科學、靈活地使用教學策略。另外,學生自身普通話的基礎不同、學習普通話的目的與動機、態(tài)度和方法上也存在著差異。有的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并要求通過二級乙等,是為了申請教師資格的認定或者報考導游證;有的學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只是為將來就業(yè)做準備,如旅游管理、對外漢語、法學等非師范類專業(yè)學生;語音面貌較好的學生希望達到二級甲等甚至是一級乙等的成績,而語音面貌稍欠的學生僅僅要求通過三級乙等就好。基于以上情況,就要求普通話培訓一定要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基礎和需求開展。

(二)系統性原則

系統性原則就是培訓的內容要有完整的體系,與普通話水平測試結合起來,達到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理論指導實踐的目的。同時,普通話教學與許多學科都有著密切的內在聯系,如現代漢語、語言學等,各學科的研究成果豐富了普通話培訓的理論建設,而普通話訓練中的大量實踐經驗,又促進了這些學科的發(fā)展。因而,在教學中加強普通話培訓與各學科的聯系,形成學習體系,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實用性原則

實用性原則就是根據普通話水平測試從考試內容的安排到考試形式的確立,都是為了切實提高學生實際運用普通話的水平,通過大量實踐操練,以達到能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指導實際的發(fā)音和正音的目的。在培訓中,必須處理好理論傳授與訓練實踐之間的關系,做到講練結合,精講多練?!熬v”表現在輔導老師講理論要少而精,但要講清要點和難點?!岸嗑殹敝赴才鸥鄷r間讓學生進行練習。如練習單音節(jié)字詞時,重點為練習聲調和平翹舌音中的翹舌音;練習多音節(jié)詞語時,重點是練習音變和詞語的輕重格;練習作品朗讀時,重點是練習語調;練習命題說話時,重點是練習口語化的表達。“只練不講”和“只講不練”都是不可取的。同時,還應向學生強調,在課堂內外的一切場合都說普通話,這是一種更廣泛的,同時也是真正意義上的應用。

三、普通話培訓的具體實施

(一)培訓班的類型

1.開設普通話選修課程。針對我院學生大都因語音啟蒙、地域方言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而口語表達習慣不佳,學院堅持為學生開設普通話選修課。雖然我院已將普通話訓練課程開設成為公共選修課,但由于學生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重視程度不夠,導致選修的人數不多。因此,在旅游管理、對外漢語、法學等非師范類專業(yè)中應將該課程定為必選課,納入教學計劃,擔任該課程教學的教師為測試員。在課堂上以朗讀訓練為主,結合方言與普通話的對應轉換、音變訓練、難點音訓練、測試訓練等練習,著重提高運用普通話進行表達的能力。課程結束以普通話水平測試方式,按照不同專業(yè)的測試等級標準,對達標者給予學分。開設這種系統培訓的選修課程,能有效地解決部分學生由中小學階段遺留下來的語言能力較弱的問題。同時,多開展一些演講、辯論、朗讀等提高口語表達能力的實踐活動,增強互動與參與,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為目的,強化日常訓練。

2.舉辦考前輔導班。對于要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學生來說,必須參加考前輔導班。在短期培訓班里,測試員可以著重講解測試要求及規(guī)則,讓學生做好知識準備和心理準備,提高測試成績。測試員要將著力點放在語音發(fā)音規(guī)律的簡介和示范,可以通過大量練習以及借助于多媒體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同時注意將測前培訓與測試的安排之間留出一周以上的時間,以保證學生根據教師的指導,課后有充分的練習機會,在測試時能發(fā)揮出最佳的水平。

(二)授課的形式

無論長期還是短期的普通話培訓,都可以采取分散教學、集中輔導、個別訓練的形式逐步展開。分散教學就是在一段時間內只重點講授一個難點,留出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訓練,克服不正確發(fā)音。集中輔導是指將學生集中在一起,對發(fā)音錯誤歸類,分析發(fā)音錯誤的緣由,指出正確發(fā)音的原理,進行系統糾正。個別訓練指學生根據自己存在的問題,在老師集中輔導的基礎上自我練習,或聽磁帶誦讀,或利用光碟訓練。培訓方式的采用可以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因人而別。

(三)培訓的方法

1.教師示范法。在培訓課上,教師作為測試員,必須做一些示范,使學生對標準的普通話以及考試要求有一個明確的感性認識?;蛘咦寣W生先朗讀,教師再做示范,形成一定的對比,也會取得較好的效果。

2.結對互助法。說好普通話必須經過長期練習的過程,結對互助法是以自我訓練為主,互相練習為輔,集體講練和個別輔導相結合,可以是師生互助,也可以是生生互助。讓學生以結對子或者結成小組的方式開展普通話訓練,有助于學生互幫互學,增加學習興趣和動力,提高效果。如將普通話基礎較好的學生跟基礎較差的學生結對子,可以幫助較差的學生盡快地提高。而且學習時間比較靈活,可以保證有更多的練習時間,除了課堂上的時間,學生還可以在課后自己找時間訓練,這就比較容易取得進步。對于方音較重、基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通過個別輔導,指出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和糾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3.實戰(zhàn)演練法。按照考試的要求,教師可拿些真題讓學生做一做,使學生間接地獲得一種實戰(zhàn)經驗。在形式上可選擇學生代表當眾示范;也可進行分組,由普通話較好的學生分別主持各組的測試。學生做完題目以后,教師要加以點評,也可讓學生代表進行評議,這是一個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

4.趣味活動法。培訓課上,還可以組織一些活動,如開展語音笑話、繞口令、講故事、朗讀、演講、辯論等符合學生心理特征的活動,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普通話的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能促進普通話的普及。

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第2篇

關鍵詞:高校 普通話 教學改革

大力推廣和普及普通話是我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務,普通高等學校是推廣普通話的重要陣地,很多高校開設了普通話課程,積極探索普通話教學的模式。高校開設的普通話課程較其他專業(yè)課具有特殊性,它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語言類的課程,既要講授基本的語音知識,還要幫助學生正音、訓練,使其掌握說話技巧。同時,課程教授的主體是大學生,他們已經形成了語音習慣,要在短期內幫助他們改掉不正確的發(fā)音習慣,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需要老師付出很大的努力,所以,這門課程對老師和學生的挑戰(zhàn)性很高。而在實際的普通話教學中,也出現了很多問題,如,教材實用性不強,教師授課方法簡單、教學手段單一,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等。普通話課程作為高校的公共必修課,只有解決現有問題,進行教學改革,才能擔負起改善學生語言面貌、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重任。

一.高校普通話教學中學生層面的特點分析

(一)學生普通話基礎層次不齊

由于高校全國招生,學生來自全國各地,一方面受生活環(huán)境的影響,語音存在很大的差異,尤其是方言對學生語言面貌的影響,致使他們在發(fā)音、用語習慣上不盡相同,層次水平存在差異。另一方面,學生的語音啟蒙環(huán)境和長期的教育環(huán)境的不同,特別是教師的語音情況,決定了學生的語言水平的高低。因此,在高校中,城市的學生比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語音情況要好;北方的學生較南方的學生在普通話水平測試中成績更突出;有的學生發(fā)音標準,口語表達流暢,有的學生發(fā)音和表達存在很大的問題。因此,教學對象的多樣性和差異性,增加了教師教學的難度,對教學方法和模式的創(chuàng)新提出了挑戰(zhàn)。

(二)學生語言習慣已經形成

大學生所處的年齡階段已不是語言學習的關鍵期,他們受到家庭、學校、社會的影響,已經形成了固定的語言習慣,其中方言的使用比重很大:在家庭、社會中使用方言交流,在學校中受到老師、同學方音的影響。在語音和用語上或多或少地存在問題,與標準的普通話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改變固有的語言習慣和思維,接受標準而規(guī)范的語言訓練。

(三)語言表達能力較低

大學生在基礎教育階段,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是對書本知識的記憶和掌握,對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較少,所以很多學生進入大學后,不適應課程的變化,在口語表達訓練中語言邏輯性不強、語言組織能力差、調理不清晰,出現不愿說、不敢說、不會說的情況。加之,部分學生閱讀量不夠,知識儲備的局限導致語言表達的淺薄和無力。因此,普通話教師要把學生的口語表達訓練作為課程設置的重點,通過理論講解和實踐練習真正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

(四)對普通話缺乏認同感

大多大學生認可普通話課程開設的必要性,對普通話學習有很高的熱情,但迫于普通話等級測試考試的壓力,表現出一定的“功利性”,即,應試成為普通話學習的唯一目的,普通話學習成為一個短期行為,隨著普通話等級測試的結束,學生學習和推廣普通話的熱情和愿望也就結束了。另有一部分學生認為,已可以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無須再學習,不把普通話課程與專業(yè)課程放在同等的位置,缺乏學習的積極性。

二.高校普通話教學中教師和課程層面的特點分析

(一)教師教學理念存在偏差

普通話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標準的語音,并掌握說話的技巧。但由于普通話等級測試的存在,很多教師把普通話教學的目標設定為此,教學的內容和課程的設置僅僅圍繞測試,缺乏口語表達能力的擴展訓練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在教學中出現了偏差:重視理論、輕實踐;重視語音、輕口語表達,使教學與實踐脫節(jié),忽略學生對普通話學習的需求,因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無法體會到學習的樂趣。而教師的這種功利性教學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其實,普通話教學與普通話應試并不矛盾,應試只是目的之一,最終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音水平和口語表達能力,因此,普通話教學不能僅僅著眼于普通話測試。

(二)教師教學方法單一

有些教師只是一味地強調語音知識的學習,忽略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導致課堂教學枯燥、單調,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些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讓學生跟讀,學生缺少大量練習的時間,就不能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的放矢地糾正語音問題;有些教師在教學中只是單一地圍繞理論講解,極少借助播放視頻、講解案例等輔助手段增加課堂的精彩程度。其實,普通話教學要注重理論,同時強化訓練,用多種多樣的訓練形式,讓學生主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獲得知識。

(三)課程設計存在問題

普通話教學中的課程設計是對整個課程框架的建構,是對教學計劃和教學目標的反映,合理而有效的課程設計可以對普通話教學的效果和質量起到提升和促進作用。在普通話的課程設計中存在一定的具有普遍性的問題。一是教學大綱形同虛設,表現為部分教師對普通話的教學過于隨意,對自身不熟的內容或難度較大的內容避開不講或是點到為止;二是教材缺乏實用性,很多教材多是針對測試而選定,缺少實踐訓練的內容,不能成為教師授課的有益補充。還有些教材內容大同小異,沒有新意,更沒有針對性,不能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普通話水平;三是課時不夠,普通話課程的教學安排有幾種情況:短期集中的培訓,大約15個課時;開設幾周的課程或全周的課程,大約30—36課時。在這樣相對短暫的時間里,既要將語音理論知識傳授給學生,改變學生長期以來的發(fā)音習慣,又要讓他們掌握說話技巧,對普通話教師來說有些力不從心,往往會顧此失彼。

三.普通話教學改革策略

1、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教師要改進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樂趣,堅持“練講結合,以練為主,以講為輔”的原則,讓學生憑借理論的學習,在聽音、辨音中找出自己的語音問題,在詞語朗讀的訓練中正音,并找到語感,在演講、即興口語等形式的實踐中掌握口語表達技巧。

教師要提高普通話的實際應用,教學內容既可以貼近學生生活,提高他們的參與性,又可以與職業(yè)素質、培養(yǎng)目標相結合,針對就業(yè)崗位的能力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可以引入“職業(yè)口語訓練”、“商務口語”、“交際口語”等內容,使普通話教學與綜合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2、促進教材的優(yōu)化

普通話教學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要突出實踐和訓練的特點,教材的內容不應該僅僅圍繞測試來選定,更多地要把重點放在訓練層面,可涵蓋演講、口語表達、思維能力等方面的內容。同時,教材的優(yōu)化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托,具備理論性和指導性,避免訓練盲目進行。教材還要有多樣性和針對性,可通過調查學生的特點來對教材進行編訂,滿足不同專業(yè)學生和不同階段學生的需要,真正實現教材的優(yōu)化。

3、構建合理的教學模式

在教學中,很多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欠佳,在日常交際、公共場合和普通話等級測試中都凸顯出這個問題,因此,普通話教學也要側重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這就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短期培訓和短短一個學期的課程可以完成的任務,因此,普通話教學應該貫穿于大學生的必修基礎課程,不應僅僅指集中性的教學,還要包括各種以提高口語表達水平和規(guī)范應用普通話為目的的課外活動和其它教學形式。教師要成為組織者、指導者和參與者,與學生共同創(chuàng)建普通話學習環(huán)境,共同體驗學習普通話的樂趣。

由于專業(yè)的不同和培養(yǎng)目標的不同,學生需要具備的普通話能力也不盡相同,因此在教學的設置上要針對不同學生和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以學生實際能力的需求為出發(fā)點,在內容上體現不同的特點和偏重。如在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大一進行語音知識的傳授和交際口才的訓練,滿足學生剛進高校渴望改變語言面貌的愿望;大二的教學重點可以是演講、即興問答、職業(yè)口語、測前培訓等內容,如此,循序漸進式的教學模式,結合課外的推普活動,一定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4、提高課程重視程度

提高普通話課程的重視程度表現為:第一,不斷提高教師普通話水平。部分教師在工作中出現懈怠、消極等情況,是因為發(fā)現自己在工作方法和內容上出現了停滯,不能得到有效地培訓和指導,沒有提升空間的工作使他們對工作日漸失去熱情。因此,高校要增加教師培訓投入,建立良好的培訓機制,為教師提高普通話水平提供平臺,從而促進教師知識的更新和提升,也使學生從中獲益。第二,加強普通話教學基礎設施的建設,增加教學儀器和設備,加裝多媒體教學系統,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行教學。[1]

四.結論

普通話課程在高校公共課程中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對提高學生的氣質修養(yǎng),提高語言溝通能力,幫助畢業(yè)后就業(yè)都有著積極的作用,因此,必須引起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重視,勇于探索教學改革的方法,有效解決高校普通話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使普通話課程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第3篇

關鍵詞:建構主義 高校 普通話 教學 模式

1 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的問題

普通話課程是高校教育中的一門特殊課程。長期以來我國的高校普通話教學存在著這樣幾個問題:其一,普通話教學主要圍繞“PSC”展開,絕大多數學校和從事普通話教學的教師都將學生通過“PSC”視為教學的終極目標。在教學實踐中,緊緊圍繞“PSC”的指揮棒功能,結合教師的講解和學生的練習,以機械的語音技能操練為主。盡管普通話教學與普通話應試并不存在沖突,但是在普通話教學中,如果教師把教學的著眼點放在通過普通話測試,則容易導致學生普通話學習的功利性;其二,高校普通話教學對象已經過了語言學習的關鍵期,由于語音啟蒙、語音習慣以及方音等多種因素影響已經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語音習慣,期望通過短暫的課堂教學糾正其不良的發(fā)音習慣,培養(yǎng)其良好的普通話語感,需要教、學雙方都付出相當大的努力。然而,在傳統課堂教學中,一位教師面對五六十名甚至更多的學生,通常只能以理論教學為主,在訓練時,難以針對每名學生存在的問題糾音正音;其三,過分依賴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容易忽略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學活動的展開從教學目標的制定一直到對課堂教學成果的評價都由教師一手操辦,學生只是在教師設定的教學軌道里對知識被動地接受;其四,課程設置“一刀切”,對學生普通話能力的要求沒有體現“階段性”;其五,高校的普通話教學基本上都是“短時培訓”,絕大多數學校的教學時間只是一學期,而每周只有兩節(jié)課,課堂教學成果容易在課外弱化,甚至消失。高校的普通話教學呈現出來的就是單一的“施”與“受”的關系,普通話課程培訓效能的實現主要還是依靠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設定、組織實施以及對教學成果的評價,學生在學習中的主觀能動性沒能得到充分的發(fā)揮。

2 目前高校普通話課程的教學模式

在調研中我們發(fā)現,目前高校普通話課程的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主要呈現出單向特征,見圖1:

由圖1可知,目前高校普通話課程教學活動展開,主要還是一個由教師實施“教”的過程,教學目標的制定、理論知識的講解、發(fā)音示范、任務分配布置練習、評價各個環(huán)節(jié)都緊緊掌握在教師手中,學生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僅限于接受練習和反饋,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是不容小覷的。整個教學模式反映了行為主義的“刺激——反應”論。就課堂教學而言,存在幾個問題:1.忽略了學生普通話水平的個體差異;2.注重正音教學,忽略詞匯、語法的規(guī)范和口語表達的訓練;3.難以調動學生學習普通話的主觀能動性,難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的能力。

3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校普通話教學模式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的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心理學家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就是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它不同于傳統教學,只是把知識從教師頭腦中移植給學生。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重新審視高校的普通話教學,要求我們必須考慮如下幾個問題:

3.1 高校普通話教學應該關注學習者的個體差異

高校的普通話課程的教學對象學生具有個體差異及復雜多變性,他們因年齡、母語啟蒙、個人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影響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語音習慣,使得普通話培訓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不能一成不變,這就要求教師因材施教。最好的做法是在授課前,教師對學生的普通話水平進行摸底,并建立學生普通話水平檔案,對存在的共性問題進行整理歸類、對個性問題進行甄別分析,對存在相同或相似問題的學生進行分組歸類。將每個學生的普通話面貌準確、清晰、完整地記錄在案,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個體的普通話水平和學生總體的普通話水平,同時,也能夠讓學生清楚自身普通話存在的問題,有針對性地練習,減少學習普通話的隨意性。如果做到這一點,教師在授課前就能對教學對象普通話水平了如指掌,并以此來明確要解決的問題和教學目標。

3.2 高校普通話教學應該充分調動主體的參與

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高校普通話教學應該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的動態(tài)的語言學課程。而語言技能的獲得不僅是知識性的,還應該是實踐性的,普通話教學不應該局限在單一的語音技能訓練上,也不應該忽略學生的主體性,而是應該培養(yǎng)學習主體的語文素養(yǎng)。要提高教學效能、完善教學工作,必須要推動實踐,加強對實踐的能動因素,即實踐主體積極性的調動,能否最大程度發(fā)揮二者的能動性直接關系到普通話課程培訓效能的實現。要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主觀能動性,切實提高學生的普通話的標準程度以及普通話運用能力,就需要在教學活動中明確教師與學生的角色,建立“互主性”的教學實踐模式。

3.2.1 教師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

傳統的高校普通話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交流是單向的,盡管學生是教學主體,但是整個教學活動的展開過分依賴教師的主導,知識的傳授簡單地就是從教師頭腦中移植給學生的過程。這樣一來,不利于調動學生學習普通話的積極性。

建構主義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重視學生對知識的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和對所學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它認為知識是動態(tài)的,知識的最終意義是經過學生自我建構的過程,并非全部由老師的認知系統的直接移植。用建構主義理論重新審視高校的普通話教學,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角色,重新定位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以學生為中心。

1.教師是學生知識構建的支持者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兒童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包含“同化”和“順應”兩個過程?!巴莻€體把外部環(huán)境中的有關信息吸收進來并結合到以后的認知結構中,也就是把外界刺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認知結構內的過程。”“順應指當外部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原來認知結構無法同化新環(huán)境提供的信息時所引起的個體認知結構發(fā)生重組與改造的過程,即個體的認知結構因外部刺激的影響而發(fā)生改變的過程?!闭J知個體通過同化與順應這兩種形式來達到與周圍環(huán)境的平衡,個體的知識和能力在同化和順應的交替過程中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無視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一味地從外部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而是應當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作為新知識的生長點,“以舊帶新”引導其獲得新的知識經驗,積極創(chuàng)設符合教學內容要求的情景并能提示新舊知識之間聯系的線索,幫助學生建構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教師要盡可能組織協作學習,展開討論和交流,并對協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其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fā)展。

2.教師是普通話課程實踐的驅動者和推進者

在建構主義理論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和知識的積極建構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驅動者和推進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授者與灌輸者。在高校的普通話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來自不同的地域,其不同的母語背景、性別特質、不同的接受能力等呈現出較復雜的樣態(tài),教師只有通過全面細致地分析受訓個體的特點,才能做到教學培訓的有的放矢。

在教學活動中,學生才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活動應該是學生主動完成知識建構和意義建構的過程,而不是在教師謀劃和指揮下推進的過程。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調動一切主觀能動性去搜集整理分析相關信息,對所學問題提出各種假設并努力加以驗證,改組認知結構的過程。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扮演的是發(fā)動者和推進者的角色。

3.2.2 明確學生的教學主體地位

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兩方面的要求:一是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學生放在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使之對所學知識意義進行主動建構,從而擺脫強制接受和灌輸知識的不良教學模式;二是要求學生要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學生要對學習自行負責,要根據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能力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自己確定學習目標,制訂學習計劃,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結果,要求學生承擔更多的管理自己學習的機會,教師只是為學生提供一定的輔導。

3.2.3 建立“互主性”的教學實踐模式

學習是一個“協作”、“會話”,并最終完成“意義建構”的完整過程。知識的獲得需要“內化——外化”的雙向建構才能實現。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雙向建構”的心理機制能夠對語言教學施訓與學生的交流產生正面影響。高校的普通話教學應該是在教師指導下的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學生是信息加工的主體,也是意義的主動建構者。教學從本質上看,應該是一個互主性的實踐過程,教師應當是學生理想的對話對象與協作對象,教學過程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實踐性互動的過程。在普通話教學過程中應轉變學生傳統的接受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意義建構,自主學習,明確教學過程是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以及教師、學生與各種教學因素之間的多邊互動。

3.3 高校普通話教學應該具有階段性

在高校,普通話課程開設時間基本是大一第一學期,時間短,訓練難以突出,然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形成、提高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能夠加長課程周期,且把該周期分為不同的階段,把教學目標細化到各階段,使每個階段的教學各有側重,同時也使教學目標真正落實到實處,讓學生在完成教學目標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練習機會。語言能力是各種能力的綜合運用,比如發(fā)音能力、聽辨能力、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記憶能力、心理控制能力、語境適應能力等等,這些能力要素實質上就是普通話課程訓練的重點。普通話教學需依據這些能力培養(yǎng)目標來設置教學內容,循序漸進地完成教學目標。好的做法是大一第一學期完成語音、語流、語感的訓練,大一第二學期,把訓練重點集中在自由說話、即興演講、綜合練習等方面,同時注意“PSC”測試訓練。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階梯式教學,結合開展推普活動,各種手段綜合調動,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3.4 提高課堂教學效能,拓展學習運用環(huán)境

高校的普通話課程不能光靠教師外在的輸入與刺激,還需要學生內驅力,它應該建立在對學習者個體差異了解掌握的基礎上,充分調動主體的參與,分階段有重點地進行階梯式教學,積極拓展學習環(huán)境,有效避免課堂教學成果弱化。

高校普通話課程培訓效能要更好的實現應該摒棄目前的單向信息交流模式,構建新的“建構——互動”教學模式,見圖2:

在“建構——互動”教學模式下,教學活動不再是一種單向的線性過程,教和學是互動的。教師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重視普通話課外環(huán)境的拓展,將教學的主體地位歸還學生,不再單方面確定教學目標,從制定教學目標的角色轉變?yōu)橐龑繕说慕巧?,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幫助學生把握學習方向,明確任務,更多地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鍛煉的機會。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發(fā)音示范是新知識引進的必要途徑。教師根據學生在學習思考環(huán)節(jié)生成的問題和學習任務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講解理論知識并進行表達示范,使學生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對已有知識進行整理,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以獨立思考為基礎,通過探究式多邊互動,有效地獲得新的知識。學生在知識整理過程中,通過積極的思維活動,對所學知識進行初步理解,構建出靜態(tài)知識的網絡結構。在教師任務分配下進行相應的練習和應用,促進知識的遷移,整理出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使靜態(tài)的知識轉化為能力,讓新知識得到內化。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行為提供及時的反饋評價,學生也通過解決問題,不斷獲得對新知識理解和應用的反饋信息,從而調整、修正甚至改組自己的認知結構。

4 結束語

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高校普通話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普通話教學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單向流方式,它尊重學習者的個體差異,能夠充分調動主體的參與,進行分階段有重點階梯式的教學,積極拓展學習環(huán)境,促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主體,積極參與意義建構,對自身的原認知結構進行改組和轉變,從而達到語言知識的掌握和普通話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第4篇

關鍵詞: 普通話水平測試 “機輔測試” 培訓與測試平臺 網絡化教學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新時期中國語言規(guī)劃的產物,是推廣普通話事業(yè)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應用語言學服務于國家語言戰(zhàn)略的一項特殊成果。1994年10月,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國家教育委員會、廣播電影電視部聯合下發(fā)《關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決定》,標志著普通話水平測試正式啟動。二十年間,我國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經歷了起步初創(chuàng)(1994年―2000年)、規(guī)范拓展(2001年―2006年)、科學創(chuàng)新(2007年至今)三個階段的發(fā)展。在這三個階段的發(fā)展歷程中,計算機輔助測試手段的應用具有劃時代的重要意義。早在2004年11月,國家語委科研辦批準安徽科大訊飛公司“智能語音技術在普通話輔助學習中的應用研究”項目。2006年1月,項目通過鑒定,實現了計算機對“讀單音節(jié)詞語”、“讀多音節(jié)詞語”、“朗讀短文”等三個測試項的自動輔助評分。2007年起,計算機輔助測試逐步在全國范圍內得以推廣。計算機輔助測試是普通話水平測試手段的歷史性技術變革,實現了現代語音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在測試領域中的應用,是普通話水平測試科學發(fā)展進程的必然結果。

一、計算機輔助測試背景下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現狀

所謂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是相對于傳統普通話水平測試而言的。傳統普通話水平測試,是測試員直接面對應試人,由測試員通過現場聽音的方式進行評分,這種測試方式稱為“人工測試”;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指的是計算機作為一種測試手段參與到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利用智能測試系統,計算機自動完成對有文字憑借的前三個測試項的測評,對于無文字憑借的“命題說話”測試項,則由信息管理系統分配給測試員進行評分,然后管理系統自動將計算機測評的前三項分數和測試員評判的第四項分數相加,計算出考生的測試總成績,并評定出相應等級,這種測試方式稱為“機輔測試”。“機輔測試”實現了測試手段的部分自動化,提高了測試效率,為信息化管理帶來了很大便利,但同時也帶來了一些值得注意的新問題。

(一)優(yōu)勢與成績

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開展至今,全國各地高校普通話測試部門嚴格執(zhí)行國家有關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規(guī)章制度和要求,扎扎實實地開展各項工作,始終堅持以質量為本,強調科學管理、規(guī)范操作,確保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健康、規(guī)范、可持續(xù)發(fā)展,取得了明顯的工作成效,也獲得了很高的認可度。相對于傳統普通話水平測試方式,計算機輔助測試的方式還比較“年輕”。但是,這一新的測試方式以測試環(huán)境更優(yōu)質、測試程序更簡便、測試評分更客觀、測試質量更科學獲得了廣泛認可。

1.提高了測試效率和測試信度。首先,降低了測試員的工作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人工測試階段,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大都安排在周末進行,因參加考試的學生人數眾多,每學期測試員通常需要連續(xù)工作6~8周,工作強度很大,十分辛苦。隨著計算機輔助測試的實施,機器測試時間可以靈活安排,測試員無需集中工作,只需在規(guī)定時間內在網上完成第四項“命題說話”的測評任務,工作量大為減少,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其次,對前三項考試項目利用計算機進行的評判更準確客觀,提高了測試信度。由國家語委鑒定認可的測試系統軟件,從試題庫的選擇到評價體系都是按照《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要求實施的,在全國所有地區(qū)推廣,評分尺度的把握真正做到了全國統一。采用機器測試,無論測試多少人次,都不會出現人工測試時測試員因為體力、心理等因素產生的波動而出現較大評分誤差,同時,杜絕了人工打分時可能出現的人情分,使得測試信度進一步得到保證。

2.實現了測試工作組織和管理的科學化、規(guī)范化。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主要包括兩個部分:一是國家普通話水平智能測試系統;二是國家普通話水平測試信息管理系統。智能測試系統的運用優(yōu)化了測試手段,規(guī)范了測試程序,統一了測試標準,提高了測試效率,體現了國家級測試的客觀公正。信息管理系統使測試前的報名組織、測試中的監(jiān)督調控、測試后的數據整理、考生成績查詢等功能都可以在網絡系統中輕松實現。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系統的運用,使普通話水平測試從報名、測試到管理實現了全程信息化、科學化、規(guī)范化。

(二)問題與不足

盡管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有諸多優(yōu)勢,但任何一項新事物的產生都不可能盡善盡美,一種新舉措在實施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完善??茖W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運用現代技術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時,必須考慮到利用計算機輔助測試這一新技術時可能出現的新問題,這樣才能及時發(fā)現并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使計算機這一現代工具更好地服務于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

1.“機輔測試”系統本身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測試系統對硬件的適應性不強,對語音的評判模式不佳。目前采用的“機輔測試”系統軟件在調試過程中對硬件的依賴比較苛刻,對聲卡、耳麥等語音采樣設備的兼容性不夠,在測試過程中有時會出現語言識別異常和測評失敗的情況。另外,目前各高校引進的測試軟件,理論上都是根據《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的要求設計的,但在實際評分過程中并沒有完全根據評分細則實施,對第一、二項測試中的重讀現象及第三項中錯、漏、增、回等語音現象的評判不夠細致、精準。

2.部分高校的“機輔測試”設施不達標。實施“機輔測試”的基本條件包括:先進的“機輔測試”軟件系統,足夠數量的計算機硬件設施及相關輔助設備,固定的測試場地,嚴格的“機輔測試”操作管理規(guī)范,專業(yè)的普通話測試人員和專門的“機輔測試”操作管理人員和設備維護人員等。目前部分高校采用的“機輔測試”的軟、硬件設施尚存在不達標現象,由此給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的準確度帶來一些不確定因素。

3.考生對“機輔測試”設備使用及測試及環(huán)境的生疏,造成技術性失分。普通話“機輔測試”對廣大考生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測試模式,考生對這一測試模式比較生疏。由于各高校受設備、場所、人員配備等方面的限制,對考生的考前培訓多是以開考前培訓會的形式進行,利用考前短促的時間給考生講解測試流程及注意事項等,考生很難有機會在實際考試前上機模擬操作體驗,從而參加實際測試時,部分考生依然感到不適應,以至于在測試過程中因設備使用的技術性失誤造成一定的失分。

4.測試員采用背靠背評分方式,缺少現場參照和商榷,造成第四項測評分值差距較大,增大了復聽率和復審率。在“機輔測試”中,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前三項內容由計算機完成評分,測試員獨立評判第四項“命題說話”時,無法像“人工測試”時那樣,憑借應試人測試前三項的表現作為“命題說話”項的評分參考,也不能和其他測試員進行現場溝通和協商,從而加大測試員的評分難度。再加上因為音頻錄制的清晰度不夠及對背稿、雷同、離題、無效語料等現象認知的差異,測試員之間的評分結果會產生較大出入,從而在兩個測試員完成的初評成績差距超出設定的分值時,增加第三人參與測評及復審的工作量。

(三)辦法與對策

1.加強組織合作,優(yōu)化軟件性能。優(yōu)良的軟件性能是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順利進行的重要保障。應該由國家權威部門牽頭,在全國范圍內組織語音處理技術專家和研究機構,協同語言語音問題專家,包括各地長期從事普通話教學和測試的骨干聯合攻關,進一步優(yōu)化“機輔測試”系統對硬件的適應性和軟件系統測試的準確性,從而使普通話測試工作從管理、測試、培訓到研究全面實現現代化。

2.增加資金投入,建立完善的“機輔測試”設施。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是全國語言文字工作的大事,對于在校生而言,是其畢業(yè)之后走向工作崗位必備的一項重要技能。各高校應加大對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關注度,加大對該項工作的資金投入,保證“機輔測試”設施完善與更新,從而為考生順利高效地完成普通話水平測試并獲得較高的測試等級提供支持和保障。

3.加大考前培訓力度,展開富有針對性的“機輔測試”考前培訓??记芭嘤柺恰皺C輔測試”順利進行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首先,作為“機輔測試”的組織者、技術人員和考務人員,必須清楚地了解“機輔測試”的基本原理,熟悉操作步驟,掌握排除常見故障的方法;其次,加強對考生“機輔測試”考前培訓的針對性。在考前培訓過程中,一是介紹“機輔測試”模式,包括設備基本特點和實踐情況等。二是解析測試題型,介紹操作程序和實際操作中應注意的問題。三是解答疑難問題,包括應對或化解“機輔測試”中可能遇到問題的技巧等。富有針對性的考前培訓可以使考生在心理上減少對“機輔測試”的陌生感,增強適應性,從而有效提高“機輔測試”的信度和效度。另外,各高校還應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在特定時間開辟專門機房,供考生進行考前模擬練習。

4.組織測試員定期展開測試工作研討,通過磨合,提高人工測試評分的吻合度。在“人工測試”階段,因為集體性工作的特點,測試員在測試工作中發(fā)現的問題可以做到隨時發(fā)現、溝通、消化和解決。采用“機輔測試”新模式之后,測試員們往往各自為政,缺少充分溝通和研討。高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和管理部門應定期組織測試員展開“機輔測試”研討,在理論認知一致的基礎上,就“機輔測試”培訓及測試實踐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展開充分的討論和研究。通過研討與磨合,強化測試員對測評標準的認識,從而有效提高人工測試評分的吻合度。

二、南京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平臺建設思考

南京師范大學作為江蘇省屬重點師范院校,辦學歷史悠久,人文傳統深厚,具有較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南師大在校生人數眾多,普通話水平測試任務繁重,在學校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組織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的十多年時間里,取得了很大成績,一直是同類院校的表率和榜樣。自2008年起,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開始實施計算機輔助普通話水平測試,為提高在校生的普通話水平、提升大學生的語言文化修養(yǎng)做出了很多努力。通過近幾年的“機輔測試”實踐工作的積累,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心正嘗試建設一個全面、高效的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的網絡平臺,為在校生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提供資源豐富、使用便捷的培訓與測試平臺。

(一)三大板塊的設置

南京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網絡平臺大致包括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及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三大板塊。

1.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板塊。在這個板塊中,主要是將“普通話語音”及“語言表達”這兩門專業(yè)課程的主體內容呈現出來。以往針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編寫的一系列培訓教材大都以應試為目標,對“普通話語音”課程中的聲母、韻母、聲調及語流音變等基礎知識點進行比較詳盡的介紹,對于“語言表達”課程中的內部技巧、外部技巧的運用,只在針對測試第三項“朗讀短文”和第四項“命題說話”的解析中一筆帶過且語焉不詳。其實,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的四個考查項目中,偏重語音考查的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詞語”和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語”在整個普通話水平測試中的總分值是30分,而第三項“朗讀短文”和第四項“命題說話”的總分值則達到70分,這兩個考試項目除了繼續(xù)考查普通話語音基礎知識外,更著重于考查應試人的語言表達及運用能力。我們希望通過設置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板塊,彌補以往普通話培訓教材中內容的不足,加強考生對語言表達及運用理論知識的了解和實踐能力提高。

2.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板塊。在這個板塊中,我們將避免以往培訓教材中將普通話水平測試評分細則簡單陳列的方式,著重對四個考試項目中出現的各種語音現象的辨析及對發(fā)生語音失誤的原因的分析。如在測試第一項“讀單音節(jié)詞語”中,關于“語音錯誤”與“語音缺陷”的區(qū)分;第二項“讀多音節(jié)詞語”中,對“輕聲、兒化、變調”等語流音變現象完成不規(guī)范的原因解析;第三項“朗讀短文”中,闡釋“語調偏誤、停連不當、朗讀不順暢”的含義及產生問題的原因;第四項“命題說話”中,分析“方音程度”、“詞匯、語法不規(guī)范”的體現及“背稿、雷同、離題、無效語料”等問題的實質及成因。通過對四個考試項目的解析,應試人不但“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同時,在這個板塊中,將選取典型測試案例,對普通話水平測試的三級六等樣本予以詳盡例講和點評。

3.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板塊。這個板塊是針對“機輔測試”中暴露出的問題進行富有針對性的應試技巧指導及考前模擬測試,主要包括“機輔測試”的基本原理、操作流程、故障排除等內容介紹與闡釋,同時提供模擬測試訓練。這個板塊的設置可以避免考前培訓會介紹“機輔測試”流程、步驟不夠周詳的弱點,同時讓學生通過模擬測試熟悉“機輔測試”模式,保證正式考試時的適應性。

(二)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形式展示內容

傳統普通話水平測試培訓教材大都是對教育部和國家語委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大綱》、《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主要內容的濃縮、主要材料的匯編及眾多編者對普通話水平測試四項考試內容或詳盡、或簡略的解釋與闡發(fā),主要以文字形式呈現,最多是附上朗讀短文的音頻碟片。南師大普通話水平測試與培訓平臺將綜合采用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各種多媒體手段,突出普通話作為有聲語言培訓的特點,有效增強培訓效果。普通話水平測試采用口語測試方式進行,相應的培訓也應采用有聲形式。在普通話語音及運用基礎知識、普通話水平測試考試項目及普通話水平測試應試技巧及模擬測試三大板塊建設中,將大量運用圖片、音頻、視頻等多媒體手段,將抽象的語言化為具體生動的圖片、聲音和影像,保證普通話水平測試考前培訓成效。除了基本資料,如《普通話水平測試用單音節(jié)詞語》、《普通水平測試用多音節(jié)詞語》、《普通話水平測試必讀輕聲詞語表》、《普通話水平測試兒化詞語表》、《普通話水平測試朗讀短文》等音頻資料可供下載之外,可選取以往測試中的經典案例,將普通話水平測試中常見的語音失誤及三級六等樣本一一予以解析,給廣大考生提供參考和比對,從而使考生更好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針對各種可能存在的語音問題展開富有針對性的訓練,從而在實際考試中取得最佳成績。

三、實現考生與測試員、測試員與測試員之間的網絡溝通

普通話理論培訓范文第5篇

關鍵詞:測試員;隊伍建設;管理

中圖分類號:G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98(2010)15-0288-02

1 建設高素質測試員隊伍的目標

目標既是我們建設的方向,又是我們建設的動力。要建立高素質的測試員隊伍必須確定目標。我們可以參考國家教委1997年的《關于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以下簡稱《若干規(guī)定》)和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guī)定》(以下簡稱《規(guī)定》)得出相應的目標。

首先,在《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規(guī)定》第十條對申請測試員證書者的要求是:

(1)學歷層次:大專以上學歷;

(2)政策水平:熟悉推廣普通話工作方針政策;

(3)語言學理論素養(yǎng):熟悉普通話語言理論、熟悉方言和普通話的一般對應規(guī)律,熟練掌握《漢語拼音方案》和常用國際音標;

(4)測試能力和普通話水平:有較強的聽辨能力,普通話水平達到一級;

(5)專業(yè)技術職務:具有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

(6)教學和科研能力:具有一定的測試科研能力和較強的普通話教學能力。省級測試員申請者必須具備(1)-(4)項條件,國家級測試員申請者必須具備所有6項條件。這6項條件可進一步概括為語言知識和業(yè)務能力兩類。

其次,在《關于普通話水平測試管理工作的若干規(guī)定(試行)》第七條與《規(guī)定》第十條基本相同,多出的內容是“作風正派,有高度的責任心、事業(yè)感和工作熱情”?!度舾梢?guī)定》第十條第3項還制訂了測試員應該遵守的測試工作紀律“認真負責、團結協作、公正廉潔”。歸納起來,《若干規(guī)定》對測試員在語言知識和測試能力以外的要求是:

(1)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

(2)熱情的工作態(tài)度;

(3)嚴格遵守測試紀律。這三項可統稱為測試員的思想道德水平。從普通話測試的實際看,測試員對測試工作不負責任、違反測試工作紀律的現象時有發(fā)生,必須予以嚴格約束和規(guī)范。《若干規(guī)定》這三項要求是很有必要的。從兩個文件不難看出,我們要建立高素質測試員隊伍的目標有兩點:一是測試員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二是測試員的業(yè)務水平和能力。思想道德素養(yǎng)與業(yè)務水平和能力,二者缺一不可。僅僅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而不具備較高的測試水平和能力,普通話測試的質量無法保證;而僅有較高的測試能力卻不具備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通話測試工作也難以實現可持續(xù)發(fā)展。所以,只有同時具備一定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豐富的語言知識和較強的業(yè)務能力,才能將普通話測試工作順利的展開。

2 測試員隊伍的現狀及問題

湖南商學院作為一所以經濟學、管理學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所開專業(yè)基本涵蓋了商業(yè)活動的所有領域,培養(yǎng)的普通話水平測試員也擁有自己的特點,基本上能反映目前商科院校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的現狀,主要表現在:

2.1 測試員隊伍復雜化

因學校設有文學院,一部分具體承擔漢語言教學的專業(yè)老師成為了普通話水平測試站的測試員,但隨著逐年擴招,需要測試的人數逐年遞增,為緩解已有測試員的工作壓力,我校還培養(yǎng)了一些非語言類的專業(yè)老師和管理干部共同承擔學生的測試任務,從而使測試員隊伍相對復雜。

這樣既有一定的優(yōu)勢,首先,從事漢語言教學的專業(yè)教師的加入,提高了測試員隊伍的專業(yè)水平,保證了學生測試前培訓的質量。其次,一些年輕教師和管理干部的加入,確保了測試員隊伍的年輕化,使我校測試員隊伍中青年多,可以勝任勞動強度較高的測試工作。

但復雜的測試員隊伍也有一定的缺陷,首先,測試員專業(yè)知識參差不齊,對測試各環(huán)節(jié)的把握與評分標準掌握有一定偏差。其次,過于年輕的測試隊伍,科研方面、教學方面沒有經驗,不利于開展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科研工作。2.2 測試員隊伍不夠穩(wěn)定

普通話水平測試是一項相當艱苦的工作,受測人數多,測試過程中需要測試員自始至終全神貫注,測試一整天,勞動強度相當大,有時連午飯都顧不上吃。而且,測試員基本都是兼職,測試工作又都安排在周末或節(jié)假日,他們既有繁重的教學科研工作又要放棄休息時間參加測試工作,常常感到疲勞和力不從心。因此有一些測試員不愿意或不主動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

其次,測試員隊伍中,大多數為女性老師,她們家庭負擔較重,特別是孩子小的老師,很難在周末有時間參加測試工作。

第三,商科院校的老師經常要參加一些商業(yè)活動或者是去企事業(yè)單位交流講學,并且學校對老師的學歷和學術水平也要求較高,很多培養(yǎng)出的優(yōu)秀測試員就因為交流訪問或考取博士研究生等原因離開學校,造成了測試員的流失。

2.3 測試員普通話理論水平有待提高

因為學校測試員隊伍中有許多非漢語言學專業(yè)的教師,甚至有一些從事理工科專業(yè)學習的教師。他們都未系統地學過普通話語音理論知識,不能運用語音理論來分析聲母、韻母、聲調的發(fā)音,音標也只是在測試員培訓班上簡單接觸,不能熟練掌握,更不會運用音標記音糾錯。

口試所具有的語音不可重復性、應試人語速不可控性等特點,都對測試員的測評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實際的測試工作中,許多測試員只是自身普通話熟練,但測評能力和方音辨別能力仍然欠缺,大部分測試員老師能準確地判斷應試人的普通話等級,但不能做到真正的量化扣分,不能保證測試成績準確到分值。

2.4 缺乏較強的學術科研意識

普通話水平測試專業(yè)性強,社會意義重大,做好這項工作,必須有堅實的學術支撐。當今社會,普通話水平測試的社會需求愈來愈大,科研水平要求也越來越高,提高測試員的學術水平,開展更廣泛、更深入的科學研究工作已逐漸成為高校進一步開展語言文字工作的首要任務。但現實情況是,普通話水平測試員的學術水平普遍偏低,并缺乏主動參與科學研究的意識。如何才能改變現狀,真正承擔起科研重任,是我們需要思考并研究解決的問題。

3 測試員隊伍建設的對策與建議

3.1 加強宣傳,深化普通話測試工作

首先,重視報名參培人員的選拔環(huán)節(jié)。針對測試員來源分散的特點,增設選派測試環(huán)節(jié)。選派參加培訓班之前,公布培訓內容和范圍,通知預備參加培訓的人員提前自學,準備選派資格考試,選撥出優(yōu)秀的老師參加測試員培訓班。

其次,提高語言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對測試員來說,語言學理論尤為重要,必要的語言知識可以使普通話測試員站在較高的理論層面審視語言現象,避免片面地進行瑣碎分析,全面認識了解應試人的普通話水平,準確且理性地處理測試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

再次,深化對PSC工作意義的認知程度。普通話是中國憲法規(guī)定的通用語言,推廣普通話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PSC工作是“推普”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使“推普”工作科學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舉措。可以邀請省內外資深測試員講談測試員親身經歷及其所作出的貢獻和產生的現實意義,使測試老師充分認識到PSC工作的重大意義,激勵測試老師把PSC工作作為一種事業(yè)追求,當成一種光榮、責任和使命,保證PSC工作健康、有序開展。

3.2 加強學習,確保測試高質量

測試員經過培訓考核上崗后,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身容易受到地方方言的同化,普通話水平出現滑坡,加之測試工作連續(xù)性不強,在間隔較長時間后,自身的聽辯音能力較易出現退化。對此,我們應該加以重視,通過多種后續(xù)教育方式,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促使測試員保持自身的口語水平,不斷提高測試能力。

首先,幫帶新手盡快勝任測試工作。對初上崗的測試員進行崗前強化培訓,按實際考場安排要求,獨立完成一定數量音檔的聽音訓練。同時,給每位新手配備一名素質高、工作能力強的國家級測試員或者優(yōu)秀的省級測試員作為導師,便于新手增加學習機會,盡快獲得經驗,提高工作水平,勝任實際工作。另外,合理配備測試組人員。在測試前,要根據這些測試員的不同情況進行合理配置,起到互補、互促的作用。特別是對于新手或測試能力有欠缺的測試員,應選擇與較優(yōu)秀的測試員組合,測試的過程,也是向優(yōu)秀測試員學習的過程,對于提高測試工作整體水平有很大幫助。

其次,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加強研討促發(fā)展。對于這項業(yè)務性、實踐性很強的工作來說,積極創(chuàng)設交流平臺,促進測試水平的整體提高很重要。測試站可以借鑒省內乃至國內的先進站點、優(yōu)秀測試員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同時,可以與省內兄弟院校進行交流學習,相互促進提高。這樣,有助于測試員更好地把握評分標準,使測試工作逐步完善,更有助于測試員隊伍建設,提高測試員隊伍素質,保證測試成績的可信、有效。

再次,抓好測前準備和測后總結。每次測試前,有必要組織測試員集體重溫評分細則和注意事項,并且聽3個左右的音檔進行試評,進入測試狀態(tài)后,再對本次應試人員進行測試,這樣才能對應試人員做到公平、公正,提高測試工作的效率和可信度;每次測試工作進行總結,因為在過程中都有可能出現種種情況,在緊張到甚至沒有休息時間的測試過程中,測試員不可能有時間去深入地思考處理,而有些問題有可能還會在下次測試中出現,因此,測試后有必要集體進行總結交流。

3.3 加強監(jiān)督,實現制度化管理

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是主觀性很強的工作,測試結果是完全靠測試員的聽辯音來作出的評判。因此,對測試員的管理和測試水平監(jiān)控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建立和完善相應的工作機制,從根本上保證普通話水平測試工作制度化、規(guī)范化、科學化,使測試工作有章可循,保證測試員隊伍建設和管理健康、高效。

首先,完善定期考核制度。普通話測試站要定期對測試員進行考核,努力使考核涵蓋更多的內容,促使測試員不斷深入學習與研究多方面知識,具備更強的素質能力,提高測試水平。

其次,建立監(jiān)督通報機制。將測試員置于多層面的監(jiān)督之下,不僅有測試站的直接監(jiān)督,還應有考生的廣泛監(jiān)督。在測試員學習熟知工作紀律的情況下,將工作紀律公布于眾,嘗試讓考生參與監(jiān)督,采用考生信息反饋制度,讓考生介入測試員隊伍管理中來,考生評價經查實無誤后可列入測試員考核成績中。另外,測試站可以通過每次測試工作后正確率情況的匯總,在測試員范圍內進行通報的方法,來警醒和鞭策后進測試員加強學習,提高測試準確度,更好地促進測試站測試質量的提高。

再次,建立激勵機制。根據測試員工作情況,組織評選表彰優(yōu)秀測試員、優(yōu)秀測試站,開展測試工作經驗交流,并充分發(fā)揮新聞媒體的作用,及時宣傳測試員的先進事跡,最大限度地調動和激發(fā)測試員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給測試員營造一個鼓勵先進、積極向上的工作環(huán)境,使測試工作更加健康、有序地開展。

總之,建設高素質的測試員隊伍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既要加強測試員業(yè)務能力的培訓,又要充分重視測試員的思想道德建設;既要改進培訓內容、方式和手段,又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措施。只有這樣才能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測試員隊伍,確保普通話推廣工作持續(xù)健康地開展下去。

參考文獻

[1]陳遵平.建設高素質普通話測試員隊伍的思考[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09,(7),124-128.

洛川县| 荆门市| 改则县| 宣化县| 隆化县| 聂荣县| 新巴尔虎左旗| 类乌齐县| 中宁县| 上栗县| 壤塘县| 周至县| 江都市| 潜山县| 鄂托克旗| 定陶县| 玛曲县| 柳河县| 麻城市| 漯河市| 东安县| 峡江县| 台南市| 克拉玛依市| 曲麻莱县| 杭锦旗| 德江县| 车险| 平武县| 仁化县| 芦溪县| 六安市| 山丹县| 寻乌县| 余干县| 应用必备| 霸州市| 徐州市| 正安县| 邻水| 舟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