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高粱主要病蟲害及防治方法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 矮高粱;早甘藍;套種;技術
黑龍江省地處北方高寒地區(qū),無霜期短,為了充分利用光能,最大限度的利用水、熱資源,獲得最佳經濟效益,近年來我市在糧菜套種栽培上進行了不斷探索,矮高粱套種早甘藍技術作為糧菜套種的一種新形式,近幾年被我市的許多農戶所認識和接受。矮高粱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成份,可用于釀酒、食用等多種用途,尤其是作為粗糧食品,銷路廣泛,種植效益很好;早甘藍作為春夏季主要蔬菜食品之一,深受消費者歡迎。主要栽培技術如下:
一、套種作物之一 矮高粱
1.選地
高粱對土壤適應能力較強,選擇結構良好,土壤有機質含量豐富,土壤質地和酸堿度適宜的地塊。
2.深松整地
秋收后抓緊進行深松整地,以利蓄水保墑,延長土壤熟化時間,達到"春墑秋保,春苗秋抓"的目的,深松深度35cm,深松的同時起好壟,壟距65cm為宜,未及起垅的,春季應抓緊進行頂漿作壟,以防整地過晚春風大散墑影響出苗。
3.選擇優(yōu)良品種
選擇矮雜8號矮生高粱品種,該品種為大穗高產高粱品種,中早熟,春播生育期120d,株高130cm左右,長勢強,莖稈粗壯,葉片上舉,穗長28~30cm,最長達41cm,穗緊實,紅粒、紅殼、粒大殼小,不落粒。穗粒重100-150g,千粒重30~32g??购?、耐澇、抗病、抗倒伏、抗逆性強。
4.種子處理
(1)選種、曬種:播前精選種子,篩選出無病蟲害、大而飽滿的種子,曬種3—4d,用50℃的溫水浸種6h,晾干水汽后播種。確保播后出苗率高、發(fā)芽快、出苗整齊,幼苗生長健壯。
(2)藥劑拌種:為了防止高粱黑穗病,可用拌種雙拌種,每千克種子用5g拌種雙,或每千克種子用2%立克銹拌種劑1—1.5g均勻拌種。
5.適時精播
一般土壤5cm內,地溫穩(wěn)定在12-13℃,土壤濕度在16%-20%播種為宜。我市為5月5-10日為適宜播期,播種量與發(fā)芽率和畝保苗有關;發(fā)芽率在95%以上,畝保苗在5000株左右,畝播量1.5-2kg。播 3-4cm為宜,播種時要深淺一致,覆土薄 厚一致,鎮(zhèn)壓保墑。
6.配方施肥
提倡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氮、磷、鉀配合,根據(jù)地力結合整地,每畝施腐熟好的有機肥2000—3000kg,磷酸二銨20-25kg,硫酸鉀5-10kg,硫酸鋅1kg。種肥用4-5kg硫銨,種子與化肥開,防止燒種。追肥在撥節(jié)期和出穗期各施用一次。撥節(jié)期,用尿素5-10kg結合趟一遍地一齊施用。穗肥,可施硫銨8-10kg。
7.加強田間管理
(1)間苗、定苗:出苗后3-4片葉時進行間苗,5-6葉時定苗,減少水分養(yǎng)分消耗,促進幼苗健壯生長。
(2)中耕:苗期中耕2次。第1次結合定苗進行,10-15d后進行第2次。可保墑提溫,發(fā)根壯苗,又可消來雜草,減輕雜草危害,撥節(jié)后中耕促根早生快發(fā),增強抗風抗倒、抗旱保墑能力。
8.綜合防治病蟲害
蚜蟲可用10%的吡蟲啉5000倍液噴霧防治;褐斑病畝用70%或80%代森錳鋅600—800倍液預防;黑穗病采用種子拌種進行防治。
高粱忌用敵百蟲、敵敵畏、殺螟松、殺蟲雙、波樂多液等對高粱有害的農藥,以免造成藥害。
9.適時收獲
高粱適宜收獲期為蠟熟末期,此時籽粒飽滿,淀粉含量高,我市一般在10月1日左右進行收獲。
二、套種作物之二 早甘藍
1.品種選擇
選擇中甘11、京甘1號、8398等早熟品種。
2.營養(yǎng)土配制
一般由田土、馬糞土、草炭及速效肥料配制而成,配制比例:旱田土(無殘留農藥旱田土)60%—75%,馬糞草炭土15%—25%,每立方米床土加入復合肥1—1.5kg充分拌勻待用。
3.種子處理
為提高種子出芽率可用50℃—55℃溫水浸種15min,然后自然冷卻浸種3h左右,撈出甩干置于22℃—24℃條件下催芽,注意保持濕度,一般36h出芽,待80%種子出芽即可播種。
4.播種方法
將育苗床整平,澆透底水,待水滲下后撒一薄層過篩土,然后播種。播種量每平方米4g左右,播種后均勻覆土8—10mm。為防止立枯病發(fā)生,可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進行土壤殺菌,每平方米7—10g拌于覆土中。溫室育苗當土壤溫度較高時可采取澆足底水后播干種的方法。
5.苗期管理
出苗前白天溫度20℃—25℃,夜間溫度13℃—15℃。出苗后適當降溫降濕蹲苗,白天10℃—20℃,夜間12℃—14℃;分苗后到緩苗前,棚室內溫度白天25℃,夜間15℃,緩苗后白天20℃,夜間10℃—12℃。幼苗2葉1心時分苗,一般分到7㎝×7㎝或8㎝×8㎝的營養(yǎng)缽中,分苗后要澆透水適當增溫,緩苗后及時通風防止徒長。定植前5—7d對苗子要進行低溫鍛煉,使之適應外界條件。
6.定植
5月上中旬定植。定植時打孔澆足定植水,在高粱苗間人工刨坑埯栽,畝栽5000—5500株。
7.肥水管理
定植緩苗后適當控制澆水以提高地溫。若有寒流天氣,可提前施硫酸銨每畝15—22.5kg,并灌水增強植株抗寒能力。蓮座期進行1次追肥,畝追施速效氮肥15—20kg,蓮座末期適當控制澆水,及時中耕除草。
8.病蟲害防治
軟腐病可用敵克松原粉加水1000倍灌根,或用農用鏈霉素200mg/kg濃度的藥液灌根。黑腐病用農用鏈霉素200mg/kg6—7d噴1次,防治2—3次。菜青蟲可用20%殺滅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噴霧防治。
關鍵詞 玉米;鄭單958;病蟲害防治;廣譜抗菌劑;產量
中圖分類號 S435.1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4)01-0154-01
徐州市賈汪區(qū)大泉辦事處地處黃淮玉米區(qū),屬丘陵山區(qū),土壤質地為黃土和金黃土,肥力中等,無灌溉水源。氣候屬季風氣候,冬春寒冷干旱,夏秋高溫多雨,年平均降雨量800 mm,農業(yè)生產有很大的局限性。玉米常年種植面積2 333.33 hm2,產量處于中等水平難以突破。田間常發(fā)蟲害有粘蟲、地老虎、玉米螟、高粱條螟和玉米蚜蟲[1],常發(fā)的病害在逐年變化,20世紀90年代為玉米大斑病、小斑病,隨著品種改良和殺菌劑的廣泛使用,玉米大小斑病逐漸減輕至不再發(fā)生。2005—2009年玉米的粗縮病成為主要病害,2010年以后,由于傳播媒介麥田灰飛虱的防治和玉米播種期的推遲,玉米粗縮病逐漸消失[2]。2011年玉米褐斑病大面積發(fā)生,該病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苞葉。發(fā)生面積達到666.67 hm2以上,發(fā)病田率達60%以上,影響產量20%以上。2012年玉米黑穗病高發(fā),發(fā)病田率達90%,病穗率達8%以上,影響產量10%以上。這些病害,發(fā)病迅速,待發(fā)現(xiàn)病害時,玉米植株已經十分高大。辦事處農技中心及時發(fā)出病蟲防治意見,但病害發(fā)生常逢多雨季節(jié),難以防治;有的農戶采取了防治措施,但防治效果不理想。
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長旺盛時期,也是病害易發(fā)期,特別是玉米褐斑病等葉部病害危害嚴重,同時也是玉米螟等玉米蟲害的防治適期[3]。但由于2013年的高粱條螟和玉米螟的發(fā)生量很低,沒有達到防治指標,所以選擇僅施用常用廣譜殺菌劑30%三環(huán)·多菌靈預防病害。常規(guī)施肥方法為在播種前用拌種劑雙巧拌種,播種時穴施玉米種肥60 kg/hm2,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750 kg/hm2。
玉米病蟲害逐年高發(fā)的態(tài)勢,使農技人員和玉米種植戶甚為頭疼。而賈汪區(qū)由于建設風景區(qū),實施玉米秸稈禁燒和全量還田,大量的玉米秸稈被置于田頭或耙入田內,這意味著大量的病菌和玉米越冬殘蟲積留在田內,成為病害流行和蟲害大發(fā)生的一大隱患。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措施,翌年玉米病蟲害將會更加嚴重?;谏a的實際需求和辦事處的實際情況,在玉米生長的前期,即病害還未發(fā)生時進行了一次防治玉米后期病蟲害的試驗。主動出擊,預防為主,探索防治玉米病蟲害的有效措施。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概況
供試玉米品種為當?shù)刂鞔蚱贩N鄭單958。試驗地點選擇分布在不同生產小組的5塊田地及其相鄰田地,共10塊田地,每塊地面積為1 333 m2。5塊地土壤條件相同,均為金黃土,無灌溉條件。抗病害藥劑選用廣譜殺菌劑30%三環(huán)·多菌靈。
1.2 試驗設計
試驗共設2個處理,分別為:播種時提高穴施種肥用量至300 kg/hm2,大喇叭口期減少尿素施用量至450 kg/hm2,并在大喇叭口期施用30%三環(huán)·多菌靈1 500 g/hm2噴霧(A);播種時穴施玉米種肥60 kg/hm2,并于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750 kg/hm2,不施用抗病害藥劑(CK)。5次重復,選擇分布在不同小組的5塊田地進行試驗,并分別選擇相鄰的5塊田地作為空白對照(CK)。
1.3 試驗實施
播種前選用玉米拌種劑雙巧拌玉米種,100 mL雙巧拌25 kg種子[4],拌種晾干后播種,兼治土傳病害和地下害蟲。播種時按設計量施用玉米種肥,采用機械播種,種肥與種子同時播入土中,與種子間隔10 cm以上,為培育壯苗打好基礎。大喇叭口期穴施尿素。同時按設計量施用殺菌劑。
2013年9月20日對5塊試驗玉米田和5塊對照玉米田就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的病害發(fā)生情況和產量情況進行統(tǒng)計,并分別對5塊試驗田和5塊對照田的統(tǒng)計結果取平均值。
2 結果與分析
由于2013年氣候異常,7月35 ℃以上的高溫干旱天氣長達27 d,抑制了褐斑病和玉米黑穗病的發(fā)生,玉米褐斑病和黑穗病僅為零星發(fā)生。但是玉米彎孢霉葉斑病高發(fā),該病害主要為害葉片、葉鞘、苞葉。病害初生褪綠小斑點,逐漸擴展為圓形至橢圓形褪綠透明斑,中間枯白色至黃褐色,邊緣暗褐色,四周有淺黃色暈圈,大?。?.5~4.0)mm×(0.5~2.0)mm,最大可達7.0 mm×3.0 mm,病斑局限于1個葉脈之間,形似一只只小眼睛。稻田附近濕度大的田塊,病斑正背兩面均可見灰色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5-6]。病斑積聚連接,嚴重影響玉米的光合作用和物質積累,發(fā)生面積達666.67 hm2,病害較重的面積達200 hm2,最高影響產量30%以上。但是試驗的5個田塊病害的發(fā)生情況和產量,均表現(xiàn)良好。小喇叭口期進行觀測,處理A玉米苗顏色深綠、葉片舒展,苗體健壯,長勢長相較CK明顯偏好。處理A玉米的最終熟相較好,葉片深綠,而CK病害發(fā)生比較嚴重,田塊遠看如火燒般。
從表1可以看出,處理A和CK玉米病株率均為100%,處理A玉米的病葉率和病斑葉面積比例較CK分別低55個百分點和7.5個百分點,產量較CK高25.9%。
3 結論與討論
本次試驗的影響因素較多,例如2013年的異常氣候因素抑制了一些高溫高濕病害的發(fā)生,玉米彎孢霉葉斑病的發(fā)展同時受到抑制,病害的表現(xiàn)性狀較常年有所不同;另外,常年的同期多雨是否會對藥效產生影響也難以預測;施藥方式上如果采用大喇叭口期結合防治玉米螟和高梁條螟采取長效殺菌劑和長效內吸殺蟲劑相結合灌心效果如何,也有待進一步試驗。2013年的玉米秸稈全量還田面積達1 000 hm2,這意味著翌年的病蟲害大發(fā)生的幾率較2013年更多、病蟲防治的難度更大,冬前的小麥病蟲害發(fā)生情況已經驗證了這一點,小麥秋季粘蟲發(fā)生量較常年高出多倍,危害情況也重很多。通過防治玉米病蟲害試驗,表明試驗田地較常規(guī)管理田地長勢長相好,病害發(fā)生嚴重程度也明顯降低,產量也有所提高,為翌年的玉米病蟲害防治用藥和采取合適田間管理方式提供了依據(jù)。
4 參考文獻
[1] 馬林廣.玉米病蟲害的種類及其防治措施探討[J].中國農業(yè)信息,2013(7):111.
[2] 周鑫.氣候變化對玉米病蟲害發(fā)生發(fā)展趨勢的影響[J].黑龍江科學,2013(7):70.
[3] 張偉.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北京農業(yè),2012(3):67-68.
[4] 猶永鋒.解析玉米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及防治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2(11):98.
[5] 張愛武.玉米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10(13):185.
關鍵詞:旱田作物;防治技術;病蟲害
中圖分類號:S433 文獻標識碼:A
1 高粱黑穗病
高粱黑穗病是高粱上發(fā)生普遍的病害,它包括絲黑穗病、散黑穗病、堅黑穗病。
1.1 癥狀識別
絲黑穗病在抽穗后癥狀明顯,病株一般較矮,抽穗前病穗的下部膨大苞葉緊實,內有白色棒狀物,抽穗后散出大量黑粉。散黑穗病一般為全穗受害,但穗形正常,籽粒卻變成長圓形小灰包,成熟后破裂,散出里面的黑色粉末。堅黑穗病通常全穗籽粒都變成卵形的灰包,外膜堅硬,不破裂或僅頂端稍裂開,內部充滿黑粉。
1.2 防治方法
因地制宜地選用抗病良種。藥劑處理種子是防治高粱黑穗病最重要、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2%立克秀按種子重量的0.1%~0.2%拌種(米湯拌種);用20%粉銹寧乳油100mL加少量水,拌種100kg,力求混凝土拌均勻,攤開晾干后播種;用高粱專用種子包衣劑進行包衣,不可盲目使用玉米種衣劑,須先做試驗后把握安全用量后再用。
實行3a以上輪作,以減少土中菌量,是防治黑穗病的重要措施。提倡適期晚播,爭取早出苗、出全苗。及時砍倒病株,在灰包破裂之前,將病株砍倒拉出地外集中銷毀。
2 向日葵列當
2.1 癥狀
向日葵列當又稱毒根草、兔子拐棍,是1a生草本植物,屬雙子葉植物,列當科,寄生在根部。致植株矮小、瘦弱,不能形成共盤,最后全株枯死。主要為害向日葵、西瓜、甜瓜、豌豆、蠶豆、胡蘿卜、芹菜、煙草、亞麻番茄等。新疆最重,東北次之,遼寧較輕,重者每株寄生140棵列當,一般每株寄生20~30棵。
2.2 傳播途徑和發(fā)病條件
以種子在土壤中或混在向日葵種子中越冬。當列當種子落土后沒有與寄主植物接觸,在土中仍能保持5~10a發(fā)芽力。列當發(fā)生期不整齊,7月初~9月中旬每天均有列當出土、開花、結實。重茬、迎茬地發(fā)生多。傳播方式:風、水、空氣和人為傳播。
2.3 防治方法
選用抗列當品種,且油葵品種較食葵品種抗列當;對重茬、迎茬地與禾本科作物實行6~7a輪作倒茬;在列當出土盛期和結實前及時中耕鋤草2~3次,開花前要連根拔除或人工鏟除并將處理;深翻秋末冬初把列當種子翻入15cm以下;避免人為傳播;藥劑防治:氟樂靈于播前土壤封閉,如果有條件在向日葵封垅前進行第2次用藥,大約播種后1個月用氟樂靈的適宜濃度藥液噴灑于向日葵植株以外的地表,然后迅速封垅,避免藥劑光解。
3 綠豆根腐病
3.1 癥狀
綠豆根腐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發(fā)生,以苗期發(fā)生危害最重,被農民朋友稱為爛根,根縊縮,干枯,致使地上部豆苗枯死。成株期表現(xiàn)為:根的地下部整個變褐腐爛,表皮層脫落,濕度大時,產生白色絨霉狀物,致使整株早期干枯死亡,植株結莢少而小,籽粒不飽滿,產量和品質嚴重降低。
3.2 防治技術措施
3.2.1 農業(yè)防治技術
與禾本科作物實行3~5a的輪作,發(fā)病率可降低至5%以下。播種期延后,避開低溫期,白城地區(qū)宜在5月末~6月上旬間播種。播種時保持土壤墑情,必要時要做水種。播種不宜過深,墑情不好地區(qū)采用扣大垅種植。除草劑盡量選擇苗后用藥種類,以防影響出苗,加重病害。
3.2.2 化學防治技術
用含多菌靈、福美雙成分的綠豆種衣劑進行種子處理,或用含此成分的藥劑進行濕拌種子,干后播種。有條件的地區(qū)可以用含惡霉靈、多菌靈、福美雙成分的殺菌劑進行土壤處理,效果明顯。發(fā)病初期用土壤殺菌劑灌根或結合葉面肥噴澆,選用的藥劑有惡霉靈、甲霜靈水劑、多菌靈、福美雙等。
4 花生病害
4.1 根腐病類
包括根腐病、根莖腐病、冠腐病。病菌在土壤、病殘體和種子上越冬,多陰雨、濕度大、溫度低及重迎茬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可以農業(yè)防治,實行輪作,重病田輪作3~5a。增施有機肥、生物復合肥,改良土壤,增強抗病力。種子處理,用適樂時種衣劑包衣,有較好的預防效果。也可化學防治,在病害發(fā)生初期用強力甲托、3%惡甲水劑或多菌靈和福美雙的混劑進行噴澆植株,結合生根劑和葉面以噴霧施藥。每7d噴1次,連用2~3次。
4.2 葉斑病類
包括褐斑病、黑斑病、焦斑病。病菌在病殘體上越冬,氣候多雨、潮濕發(fā)病重。
防治方法:在實行輪作基礎上,在病發(fā)初期噴施葉面殺菌劑,如多菌靈、白托、多咪混劑等結合噴施葉面肥防治。葉面肥品種要選用含硼鉬鋅磷酸二氫鉀成分或配合腐殖酸成分,效果明顯。
5 蓖麻枯萎病
蓖麻枯萎病又稱萎蔫病,是蓖麻生產上威脅大、減產嚴重的一種病害。從幼苗到成株現(xiàn)蕾開花期均能受害。莖部受害,先有斑,潮濕時病斑上產生粉紅色霉狀物。成株期發(fā)病葉片先變成暗綠色,后變成黃綠色,并萎蔫,果穗凋零,不久枯死。有的病株仍能開花結實,還可以長出發(fā)育不良的果穗,病株葉片干枯而脫落。
關鍵詞:玉米;種植管理;病蟲害防治;玉米銹病;玉米大斑??;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對我國農業(yè)經濟發(fā)展的作用非常大,也充分的滿足了我國人民對糧食的需求。在玉米的種植過程中,會產生一些病蟲害,威脅著玉米作物的產量,這就需要種植人員合理的根據(jù)玉米的特性進行種植管理,并及時找出常見的病蟲害種類,有針對性的選擇防治病蟲害的措施。
1 玉米的種植管理方式
玉米是一年生禾本科草本植物,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重要的飼料來源,也是全世界總產量最高的糧食作物。玉米生長期較短,生長期內要求溫暖多雨。玉米耗水量大,如果降水少,灌溉水源不足,就會減產甚至絕收。如果秋季初霜來臨太早,玉米在成熟期受凍,也會減產。下面主要針對玉米的選地和水分管理進行分析。
1.1 選地方法
玉米的適應能力較強,能在多種土壤中生存,但是最適宜玉米生長的土地需具備土層深厚、肥力水平高、具有良好通氣能力、ph接近中性等方面的特點。若土層不具備以上的特點,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對原土層的環(huán)境進行改善。例如,當土層較厚時,應對土壤進行漸進式耕翻,增加土壤的深度;當土壤中存在鐵盤層等不良物質時,需要在土壤深翻的過程中挑揀出鐵盤等異物;當土壤層較薄時,應每年對該土地進行墊土,并相應的增加肥料,提升土壤的肥沃程度。
1.2 水分的管理
從實踐經驗中我們可以看出,玉米是相對比較耐旱的作物,但是在玉米拔節(jié)之后對水分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抽絲期需要大量的水分,在抽絲期過后,玉米對水的需求量也逐步下降。
從玉米出苗到拔節(jié)的階段,植株生長較為緩慢,耗水量較少,雖然在后期對水分有了較高的需求,但是正常情況下也不需要進行灌水。
拔節(jié)到抽雄的階段是過渡階段,也是對水分需求較高的階段。在這個階段中,莖葉生長速度加快,作物從營養(yǎng)生長轉為生殖生長。大喇叭口期是雌穗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一般從這個時期開始進行灌水。抽雄散粉到抽絲是玉米對水分最敏感的的時期,如果此時水分供應不足,將會抑制花絲伸長,推遲抽絲,使雌穗無法正常的受精結實。因此這個階段的灌水是十分重要的。
2 玉米的常見病蟲害類型及防治方法
當前最為常見的玉米病蟲害主要有玉米銹病、玉米絲黑穗病、玉米大斑病等,下面將對其防治方法進行闡述。
2.1 玉米銹病
玉米銹病是我國華南、西南一帶重要病害。主要侵染葉片,嚴重時也可侵染果穗、苞葉乃至雄花,主要在臺灣和海南島發(fā)生。在對玉米銹病進行防治是,要選擇抗病的品種,施用酵素菌漚制的堆肥,增施磷鉀肥,避免偏施、過施氮肥,提高寄主抗病力。同時,要加強田間管理,清除酢漿草和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以減少侵染源。在發(fā)病初期開始噴灑2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500—20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600倍液、50%硫磺懸浮劑300倍液、30%固體石硫合劑150倍液、25%敵力脫乳油3000倍液、12.5%速保利可濕性粉劑4000—50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xù)防治2—3次。
2.2 玉米絲黑穗病
玉米絲黑穗病的典型病癥是雄性花器變形,雄花基部膨大,內為一包黑粉,不能形成雄穗。雌穗受害果穗變短,基部粗大,除苞葉外,整個果穗為一包黑粉和散亂的絲狀物,嚴重影響玉米產量。該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中越冬,有些則混入糞肥或粘附在種子表面越冬。土壤帶菌是最主要的初次侵染來源,種子帶菌則是病害遠距離傳播的主要途徑。
對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首先要選用抗病品種。一般雙親抗病,雜種一代也抗病,雙親感病,雜種一代也感病。所以在抗病育種工作中,應選擇優(yōu)良抗病自交系作親本,以獲得抗病的后代;其次,要在播種前對種子進行處理。由于玉米絲黑穗病的傳染途徑是種子、土壤、糞肥帶菌。玉米在苗期,土中的病菌都能從幼芽和幼根入侵,所以,藥劑防治必須選擇內吸性強、殘效期長的農藥,效果才比較好;再次,應撥除病苗、可疑苗,撥節(jié)至抽穗期病菌黑粉末散落前撥除病株,抽雄后繼續(xù)撥除,徹底掃殘;最后,要加強耕作栽培措施,科學的與高粱、谷子、大豆等進行輪種。
2.3 玉米大斑病
玉米大斑病又稱條斑病、煤紋病、枯葉病、葉斑病等。主要為害玉米的葉片、葉鞘和苞葉。葉片染病先出現(xiàn)水漬狀青灰色斑點,然后沿葉脈向兩端擴展,形成邊緣暗褐色、中央淡褐色或青灰色的大斑,嚴重時病斑融合,葉片變黃枯死。
對玉米大斑病的防治方法,首先要根據(jù)當?shù)貎?yōu)勢小種選擇抗病品種,注意防止其他小種的變化和擴散,選用不同抗性品種及兼抗品種。其次,要加強農業(yè)防治,盡量在早期播種,避免病害發(fā)生的高峰期,并且盡量多施磷鉀肥。做好中耕除草培土工作,摘除底部2~3片葉,降低田間相對濕度,使植株健壯,提高抗病力。最后,對于價值較高的育種材料及豐產田玉米,可在心葉末期到抽雄期或發(fā)病初期噴灑藥劑進行防治。
參考文獻
[1] 于生成. 玉米種植管理之我見[J]. 黑龍江科技信息,2013,24:274.
[2] 李少昆,王崇桃. 中國玉米生產技術的演變與發(fā)展[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9,06:1941-1951.
[3] 李林奇. 地膜玉米種植管理初報[J]. 新疆農墾科技,1997,01:10-11.
摘要總結了棉花夏季常見病害如棉蚜、紅鈴蟲、棉鈴蟲、黃萎病的為害癥狀及其防治方法,以期為棉花病蟲害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 棉花病蟲害;癥狀;防治
棉花為錦葵科(Malvaceae)棉屬(Gossypium)植物,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農作物之一。我國是世界上棉花產量最高的國家之一,種植面積主要集中在我國的西部和北部。棉花在生長過程中常受到各種病蟲危害,造成品質下降,產量損失[1]。筆者就棉花夏季常見病蟲害的危害癥狀及防治方法進行總結,以期為實際生產提供幫助。
1棉蚜
1.1為害癥狀
棉蚜以刺吸口器插入棉葉背面或嫩頭部分組織吸食汁液,受害葉片向背面卷縮,葉表有蚜蟲排泄的蜜露(油膩),并往往滋生霉菌。棉花受害后植株矮小、葉片變小,葉數(shù)減少,根系縮短,現(xiàn)蕾推遲,蕾鈴數(shù)減少,吐絮延遲[2]。
1.2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冬春兩季鏟除田邊、地頭雜草,早春對越冬寄主噴灑氧化樂果,消滅越冬寄主上的蚜蟲;結合間苗、定苗、整枝打杈,把有蟲苗、蟲枝帶至田外,集中燒毀。
(2)農藥防治。10%吡蟲啉50~60g拌棉種100kg;44%丙溴磷乳油1 500倍液、40%滅抗鈴乳油1 200倍液、43%新百靈乳油(辛·氟氯氰乳油)1 500倍液、90%快靈可溶性粉劑3 500倍液、20%好年冬乳油1 000倍液噴霧防治,必要時將上述殺蟲劑與增效劑混用,可提高防效,延緩抗藥性。
2紅鈴蟲
2.1為害癥狀
(1)蕾、花被害。從花蕾頂部蛀入,蛀孔為針尖狀黑褐色,蕾外無蟲糞。幼蟲在蕾內吃花蕊,有的蕾內花蕊被吃空而脫落;有的不脫落,仍能開花,但花發(fā)育不良,部分花瓣粘連扭曲,不能張開。
(2)青鈴被害。從基部蛀入,產生黑褐色蛀孔,不久蛀孔愈合,在鈴殼內壁形成不規(guī)則的突起。較老青鈴受害,殼內壁有幼蟲鉆蛀的蟲道。幼蟲侵入后蛀食棉籽。被害棉鈴遇雨霉爛,被害鈴室成為僵瓣。
(3)種籽被害。蛀食蟲糞在棉籽內,種仁被吃掉,成為空殼,殼上有蟲孔。
2.2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筛鶕?jù)氣候特點采取不同措施,如東北棉區(qū),可利用低溫條件,實行室外或冷庫囤棉,以消滅越冬紅鈴蟲。棉倉滅蟲,可在貯花前用石灰或泥漿刷平面墻,填平縫隙,成蟲羽化期噴80%敵敵畏乳油800~900倍液,隔3~4d噴1次。也可安置3W黑光燈誘殺成蟲。盡量在5月前將需要榨油的棉籽榨完,以減少蟲源。
(2)化學防治。低齡幼蟲期,葉面噴霧好當先25g/L乳油750~900mL/hm2、2.5%溴氫菊酯7.5~15.0g/hm2、功夫菊酯15g/hm2,或西維因1∶250倍稀釋液使用。
3棉鈴蟲
3.1為害癥狀
(1)2代(蕾鈴期)為害癥狀。生長點被害,幼蟲將頂心周圍小葉芽為害成缺刻形或孔洞,有細蟲糞,葉展開后呈畸形;生長點常被破壞,使棉莖頂部停止生長,從頂部以下幾個葉腋處長出粗壯的徒長枝,上面基本不長花蕾,使整株棉花變成只長葉、桿不結果的光桿棉,俗稱“公棉花”。頂部嫩葉被害被吃成許多小穿孔。蕾被害,幼蟲藏在苞葉內蛀食幼蕾,蛀孔處有蟲糞;被害蕾苞葉張開,很快脫落?;ū缓?,花的雄蕊、花柱被吃掉;子房基部蛀入為害,被害花往往不結鈴[3]。
(2)3、4代(鈴期)為害癥狀。棉鈴基部有蛀孔,孔口附近有蟲糞,蛀食幼蟲蟲體大半露在鈴外;被蛀棉鈴遇雨很容易霉爛脫落,不脫落的被害部位成為僵瓣,蕾被害癥狀相同。
3.2防治方法
(1)農業(yè)防治。利用楊樹枝把、高壓汞燈、性誘劑等,進行大面積誘蛾,可減少田間落卵30%~50%。種植玉米、高粱誘集帶集中滅蛾,噴磷驅蛾都可減少田間卵量。
(2)生物防治。在1、2代卵盛期,可用Bt固體制劑7.5kg/hm2或含1億個/mL孢子的Bt乳劑7.5L/hm2,加水450~600L/hm2噴灑,3~4d噴1次,連噴2~3次,防效可達80%。也可噴核多角體病毒藥液450~600L/hm2,連噴2次效果較好。
(3)保護利用自然天敵。棉鈴蟲的天敵種類很多,如赤眼蜂寄生卵、齒唇姬蜂、側溝繭蜂、絨繭蜂等捕食卵和幼蟲,對控制棉鈴蟲有良好作用。
(4)化學防治法。25%溴氫菊酯1 000~1 500倍液,辛硫磷、敵敵畏1 000倍液,防治3代棉鈴蟲可選用40%輝豐1號乳油750mL/hm2、25%快殺靈900mL/hm2、5%氯氰菊酯與50%辛硫磷乳油混合噴灑或輪換使用。棉鈴蟲孵化后1~4d為防治適期,應及時防治。
4黃萎病
4.1 癥狀
由于病菌致病力強弱不同,癥狀表現(xiàn)亦不同,劃分為落葉型或稱光桿型、枯斑型或掌狀枯斑型和黃斑型等。常見為落葉型,該菌系致病力強,病株葉片葉脈間或葉緣處突然出現(xiàn)褪綠萎蔫狀,病葉由淺黃色迅速變?yōu)辄S褐色,病株主莖頂梢側枝頂端變褐枯死,病鈴、包葉變褐干枯,蕾、花、鈴大量脫落,僅經10d左右病株成為光桿,縱剖病莖維管束變成黃褐色,嚴重的延續(xù)到植株頂部。有時黃萎病和枯萎病混合發(fā)生2種癥狀在同一棉株上顯現(xiàn),但癥狀常與侵入病原菌種類及數(shù)量相關,出現(xiàn)較復雜的情況,可通過剖檢病莖鑒別[4]。
黃萎病、枯萎病都可引致維管束變色。黃萎病變色較淺,多呈黃褐色;枯萎病顏色較深,多呈黑褐色或黑色。發(fā)病重的棉株莖桿、枝條、葉柄的維管束全都變色。必要時鏡檢病原即可確診。常見于6~7月,地溫25~28℃最適宜發(fā)病,現(xiàn)蕾期始發(fā),始鈴期盛發(fā),花蕾期多雨重發(fā)。
4.2防治方法
多采用化學防治,可用“可殺得2000”藥液500~600倍液(即600g/hm2“可殺得2000”對水300~360kg/hm2)灌根,同時結合“可殺得2000”1 000倍液+“金云大-120”1 500倍液(即225g/hm2“可殺得2000”+150mL/hm2“金云大-120”對水225kg/hm2)葉面噴霧防治。種植前也可選用16%氨水或氯化苦、福爾馬林、90%~95%棉隆粉劑等進行土壤熏蒸或消毒。
5參考文獻
[1] 張衛(wèi)紅,謝成利.棉花病蟲害的監(jiān)測與防治[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9(12):118.
[2] 劉文紅.棉花病蟲害綜合防治的對策措施[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16):154,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