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關于端午的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2、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佳人相見一千年。——蘇軾《浣溪沙·端午》
3、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獜堮纭逗投宋纭?/p>
4、屈子冤魂終古在,楚鄉(xiāng)遺俗至今留?!呚暋段缛沼^競渡》
5、年年端午風兼雨,似為屈原陳昔冤?!w蕃《端午三首》
6、碧艾香蒲處處忙。誰家兒共女,慶端陽。——舒頔《小重山·端午》
【關鍵詞】C/S模式 系統(tǒng)管理員 網(wǎng)上購物系統(tǒng) 用戶
1 緒論
隨著Internet普及,人們應用互聯(lián)網(wǎng)已不僅僅是瀏覽下網(wǎng)頁、刷微博,而是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足不出戶就能完成網(wǎng)上購物。從而影響了人的生活方式發(fā)生了變化。在此基礎上,我國提出互聯(lián)網(wǎng)+的國家戰(zhàn)略思想,大力發(fā)展互聯(lián)網(wǎng)產(chǎn)業(yè)。
本文是基于C/S模式開發(fā)了一個網(wǎng)上購物系統(tǒng)。系統(tǒng)分為前臺及后臺的管理。前臺的管理是操作界面,后臺的管理是管理員來進行管理,系統(tǒng)主要由C/S 結構構成,MyEclipse開發(fā)平臺,SQL Server 2005 數(shù)據(jù)庫管理系統(tǒng)。
2 具有的功能
目前,以現(xiàn)有的工具能夠可以開發(fā)此平臺,沒有任何技術障礙。平臺操作簡單、靈活,客戶容易接受。平臺具有的功能:
(1)用戶管理功能:完成用戶基本信息錄入注冊和用戶基本信息個人前臺以及后臺的管理。
(2)管理員管理功能:能夠完成管理員針對網(wǎng)站的各類商品資料、商品交易、會員管理、操作管的功能,實時的對商品進行相應的操作。
(3)搜索功能:可以通過電子商品的名稱、分類的方式對商品進行搜索。
(4)查詢功能:通過查詢,對所選商品進行確認和挑選后,可通過購物車集中購買,并完成支付費用。
流程圖如下:
(1)前臺購物流程圖,如圖2.1所示。
(2)后臺購物流程圖,如圖2.2所示。
3 總體設計
3.1 系統(tǒng)模塊總體設計
通過對系統(tǒng)平臺的分析,得到該平臺的四大功能模塊如下:
3.1.1會員模塊
它主要的功能就是為了能更好的,更方便的對會員資料的管理和記錄每位會員的活動,通過點擊“提交”按鈕,此會員資料就會進入到會員表中。管理員會給你一個會員編號,就可以用購物車購物了。
3.1.2 搜索小模塊
搜索引擎的最基本功能就是方便客戶進行在線貨物查詢。
3.1.3 訂單模塊
該模塊通過對會員編號的查詢,便得到會員近期一次的購物情況,使客戶對自己的購物行為有大致的了解。
3.1.4 商品模塊
要嚴格的監(jiān)督網(wǎng)站的商品的質量,控制商品的進出,這樣的網(wǎng)站才有競爭力。
3.2 數(shù)據(jù)庫的詳細設計
該數(shù)據(jù)集合有以下的特點:重復率很小,提供一個方便存儲數(shù)據(jù)地接口,用戶可以對商品進行必要的搜索,所以需要將商品進行分類,進行大類和小類的詳細劃分,建立商品類別表和商品類別細分表;這樣在最后用戶提交定單,建立相應的定單表。
4 詳細設計
本部分以Java 語言為基礎,采用Ibatis+GUI+ SQLServer2005 模式開發(fā)。
4.1 網(wǎng)站主界面設計
登錄的界面如圖4.1所示;品牌管理界面如圖4.2所示;商品信息修改的界面如圖4.3所示;訂單詳情界面如圖4.4所示;會員端主界面如圖4.5所示。
4.2 用戶注冊與登錄網(wǎng)站設計與實現(xiàn)
登錄主要是會員登錄與管理員登錄兩部分,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還包括一個驗證碼,成功后則可以進入主界面進行相關操作。
5 軟件測試
對整個系統(tǒng)進行的功能測試,為其成為一個完整的工程項目而進行最后的改進完善。測試主要是通過測試用例來執(zhí)行系統(tǒng)的[3][4],通過測試可以檢查測試結果是否和預期結果一致。
6 結論
本文設計了基于WEB的購物網(wǎng)會員端與管理端的設計與實現(xiàn),基本上體現(xiàn)了電子商務的優(yōu)點。實現(xiàn)了系統(tǒng)購物的一系列的功能。
參考文獻
[1]張一鳴,桂林,張家祥.個人網(wǎng)站組建實用教程[M].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6.
[2]James Gosling,Bill Joy.The While-Accept loop(Server side)[J].Sun Microsystem Press,2000(3):30-40.
[3]龍馬工作室.ASP+ SQL Server組建動態(tài)網(wǎng)站[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7.
[4]李寧,李戰(zhàn)懷.基于黑盒測試的軟件測試策略研究與實現(xiàn)[J].應用研究,2009,26(3):924-926.
(1)看反應是否在水溶液中進行
由離子反應的定義可知,離子反應必須在水溶液中進行,凡不在水溶液里進行的反應不能寫離子方程式。
例如,銅與濃硫酸的反應,濃硫酸中的水只有2%,硫酸大部分都不電離,故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2)看反應是否符合客觀事實
無論是化學方程式還是離子方程式,都要符合客觀事實。
例如,金屬鐵與稀鹽酸的反應,寫成“Fe+2H+ === Fe3++H2”就是錯誤的,因為該反應只能生成Fe2+。
(3)看反應條件
因為同一個反應在不同條件下所生成的產(chǎn)物不同,所以必須看反應條件。
例如,向 NH4Cl 溶液中滴加 NaOH 溶液,當不加熱時,產(chǎn)物為 NH3·H2O;當加熱時,產(chǎn)物為 NH3 和 H2O。
(4)看守恒
①質量守恒
反應前后各元素的原子個數(shù)應該相等,違背這種原理的考題一般較少。
②電荷守恒
反應前后離子的電荷數(shù)應該相等,這是離子方程式區(qū)別于化學方程式的一個顯著特征。
例如,F(xiàn)e+Fe3+ === 2Fe2+,F(xiàn)e2++Cl2 === Fe3+ +2Cl,都違背了電荷守恒規(guī)則。
③電子得失守恒
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得到的和失去的電子數(shù)目必須守恒。
例如,下列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A. H2O2+2OH- === 2H2O+O2
B. Cl2+6OH- === ClO3-+5Cl-+3H2O 轉貼于
C. 2MnO4-+H2O2+6H+ === 2Mn2++3O2+4H2O
D. 3MnO42-+4H+ === 2MnO4- +MnO2+2H2O
選項A電荷不守恒;選項B質量不守恒;選項C反應中電子得失不守恒。只有選項D正確。
(5)看物質的組成比
凡是在離子方程式中沒有出現(xiàn)參加反應的離子被部分消去時, 強電解質所電離出的陰、陽離子數(shù)之比必須等于其組成比。
例如,稀硫酸與 Ba(OH)2 溶液的反應,如果寫成“Ba2++OH-+H++SO42- === BaSO4+H2O”就是錯誤的,因為違背了 Ba(OH)2 和 H2SO4 的組成。
又如,向 FeBr2 溶液中通入過量氯氣,其離子方程式應該是:
2Fe2++4Br-+3Cl2 === 2Fe3++2Br2+6Cl-
若寫成了“4Fe2++2Br-+3Cl2 === 4Fe3++Br2+6Cl- ”就違背了組成規(guī)則。
(6)看書寫規(guī)則
只有易溶于水且易電離的強電解質才能寫離子形式,其余物質,包括沉淀(難溶物)、氣體(揮發(fā)性物質)、弱電解質(難電離的物質)、非電解質、單質、氧化物等都寫化學式。
關鍵詞:四維;五段;課堂;學習模式
教材、教師、學生是教學的三大要素,而它們又是以“課”的方式進行動態(tài)化呈現(xiàn)的,只有通過特定的場所、環(huán)境、手段和時間等教學條件,才能實現(xiàn)教學目標和任務。所以教學條件是教學第四要素。在課堂上,教學要素之間必須科學配置,和諧運轉,才能實現(xiàn)高效。2005年,我們通過大量的課堂實踐,概括出了三大課堂學習模式:“問題驅動”學習模式、“目標驅動”學習模式和“任務驅動”導學模式,規(guī)范了課堂教學,取得了良好成效。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我們在總結過去的經(jīng)驗的基礎上,力求建構“簡單易行、人人可為、實用高效”的學習模式,規(guī)范課堂學習行為。為此,提出了課堂教學必須關注四個“維度”:“知識(系統(tǒng)、點)、能力(思維、操作)、態(tài)度(情感)、方法(過程)”,落實“五段”教學:“學、教、練、測、評”。簡而言之,就是“四維五段課堂自主學習模式”。
重視四個“維度”
我們提出的“四維”,是從教師在課堂上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的角度提出的,著重解決教師怎么組織、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自主學習的問題。本模式要求教師從“知識、能力、態(tài)度和方法”四個維度出發(fā),選擇教學方法,設計教學策略(目標、資源、情景、方法、過程),形成導學方案,并具體組織學生開展課堂自主學習活動。
1.研究知識建構,明確學習內容,因學施教
“依綱據(jù)本”,明確學習內容,包括“面”(學科整體的系統(tǒng)知識)和“點”(本單元或本堂課的知識);研究“點”與“面”的關系,運用系統(tǒng)思維方法,研究知識系統(tǒng)結構的學習策略,讓學生學會運用點面結合的方法實現(xiàn)知識的系統(tǒng)建構。
教師要吃透大綱和教材,融會貫通,對教材進行第二次開發(fā):根據(jù)學生學習和知識建構的需求“增(加)”、“減(少)”、“(合)并”、“(修)改”、“刪(除)”,確定內容維度。做到知識點明確、重難點突出、非智力因素點清晰、知能結合點到位,適合學生自主學習。課堂教學容量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常數(shù),量過大,學生受不了;量過小,學生吃不飽。為了避免出現(xiàn)教學要求的同質化和學生需求多樣化所造成的“吃不了”和“吃不飽”的矛盾,我們提出“按需而教”、“學有所得”、“學得其所”的口號,根據(jù)新課標和考綱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大膽處理,原則就是對優(yōu)生“吃多少給多少”,對中等生“能消化多少給多少”,對學困生“消化多少算多少”因此,在保證完成教材規(guī)定教學任務的前提下,我們要求從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出發(fā),隨時調控教學容量。為了保證教學內容的貫徹,我們要求控制“三量三度”。
2.研究能力形成,明確教學目標,分層施教
學習能力包括注意力、觀察力、思考力、應用力、自覺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等。學習能力就是要求個人不僅要有寬泛的知識,還要有科學的方法,更要有持之以恒不斷訓練的態(tài)度。這個維度的基礎是廣博系統(tǒng)的“知識”,動力是積極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持之以恒的過程和科學的方法,可以說能力是素質的核心,也是課堂教育追求的核心目標。
在課堂上,教師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狀況和需求,將能力目標進行切片似的分為若干有梯度的微型目標鏈,做到能力點分明(掌握知識能力、應用知識能力、解題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自己能就近實現(xiàn)的目標點,然后在老師幫助下通過個性化學習逐步生長,以達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高目標。對學生進行適當分層,設計多元目標,提出分段要求,分層布置練習,適當降低標高。對非畢業(yè)班提出“標高適當上浮,工作適當前移,重心適當下移”;對畢業(yè)班要求:“適當降低標高,反復抓基礎過關;分層提出要求,跳一跳可摘桃子”。
3.研究情感態(tài)度,明確師生關系,因材施教
課堂學習的動力因素取決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師生關系。教師除了研究學生的潛質、習慣、個性、最擅長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法、掌握知識的程度與現(xiàn)有學習能力,了解不同學生的薄弱之處和學習需求,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引導之外,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學生的學習興趣的取向,從而實現(xiàn)因材施教。托爾斯泰說:“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興趣的水平對學習效果能產(chǎn)生很大影響。學生學習興趣濃厚,情緒高漲,他就會深入地、興致勃勃地學習相關方面的知識,并且廣泛地涉獵與之有關的知識,遇到困難時表現(xiàn)出頑強的鉆研精神。否則,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學的知識,遇到困難時往往會喪失信心,不能堅持學習。所謂“強扭的瓜不甜”也就是這個道理。因此,要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就必須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要研究如何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學實踐表明,學生熱愛一位教師,連帶著也熱愛這位教師所教的課程,他會積極主動地探索這門學科的知識。這也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形成。教育名著《學記》中指出“親其師而信其道”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教師要努力把冷冰冰的教育理論轉化為生動的教學實踐,真正做到愛學生,尊重學生,接納學生,滿足學生。
4.研究教學方法,明確過程途徑,優(yōu)化施教
最優(yōu)效方法就是讓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變課堂為學堂,變會“教”為會“學”。貫徹“兵教兵、兵練兵”,同伴互動、小組協(xié)作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為了克服“以講帶學”,我們倡導“四不講”:能自主學習解決的不講;能同伴互動解決的不講;教材上解決了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我們知道,教學方法有三類: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這三類方法都包括了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一是教法,主要是講授、指導、點撥、組織等;二是學法,主要是學生自主學習、協(xié)作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教和學的方法本無優(yōu)劣,關鍵在于選擇和組合,我們要求教師研究多種方法的篩選組合,發(fā)揮組合優(yōu)勢,提高課堂效益。
落實“五段”教學
學習是一個系統(tǒng)建構過程,課堂上教師必須遵循的教學組織程序:一是智能形成的固有序列,任何缺漏、顛倒、重復都可能影響學生認識整個智能體系建構;二是學生的認知程序――“知識學習―能力訓練―素質形成”;三是課堂的結構程序,即根據(jù)不同課型而設計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這里,我們可以把“學、教、練、測、評”等五段教學活動程序解析如下圖:
1.第一段:學
無論是新授課,還是復習課,必須貫穿“以學為先”的主線。做法是:
①課前做好導學
基本要求:教師先個人研讀教材(將知識轉化為問題)――再集體備課(匯總、研究、討論、統(tǒng)一)――執(zhí)筆人寫出導學案(梳理問題,形成問題驅動鏈條)。
具體做法:導學案,要將教學任務、內容和目標,轉換為問題,作為學習載體,知識明線和思維發(fā)展暗線有機結合。問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層次性、可測性、啟發(fā)性和思考價值,有利于體現(xiàn)知識結構、突出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思維能力。利用導學案,盡量要求學生課前自主解決基礎問題,以便課堂上帶著各自的疑問和困惑難點,有目的、有重點地上課;教師通過預設,及早地把握住課堂教學的主方向,以利于在課堂上有的放矢地做講解、點拔和引導。一定要嚴格檢查、督促每一個學生按照導學案要求做好預習。
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基本要求:教學伊始,教師營造學習氛圍,設置問題情境,展現(xiàn)學習內容和目標,布置學習任務,提出問題,提出學習要求(時間、學法、路徑)。
具體做法:依據(jù)導學案中精心設計的基礎性、思考性、探究性問題作為提問的內容。問題既可以由教師提出,也可以由學生提出,作為學習探究的基礎。
③質疑探究討論
基本要求:圍繞“導學案”梳理的問題,教師組織學生和學習小組進行學習和探究。
具體做法:啟發(fā)引導學生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展示問題、分享問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和質疑的能力;對學生的問題和困惑,不要簡單回答,要提供材料、方式、方法,搭建解決問題的技術平臺,或營造契機,啟發(f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分析,或者合作研究、討論,師生和生生之間合作學習,形成互相研討、質疑、辯論、批判,師生互動的態(tài)勢,進而幫助學生獲得正確的答案,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生引導、鼓勵、表揚。
2.第二段:教
學生學的結果不外兩種情況:優(yōu)生完成了任務,通過思考解決了問題,并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學困生沒有完成學習任務。針對學生學習中暴露的問題:知識、方法、思維的缺失,以此作為“由頭”,確?!熬v”,按需施教,注意“需”是學生所需。這里的“教”,不單指“講授”,它包括組織學習、引導路徑、指點迷津、點撥方法、講解疑難等。這是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以教師為主導的學習活動,即所謂“學然后教”。
基本要求:要求教師要遵守教學程序,循循善誘,科學引導學生。精講,講在當口上,講重點,點撥疑難、困惑點,引思路,導學法,按需而教。堅決反對教師先入為主,越俎代庖,滿堂灌,填鴨式。
具體做法:要堅決貫徹“六要五不講”(六要:①教材要讓學生讀;②問題由學生提;③過程讓學生說;④規(guī)律讓學生找;⑤實驗讓學生做;⑥結果讓學生寫。五不講:①學生會的不講;②學生自己能學會的不講;③不會的講了也不會的不講;④通過實驗弄得懂的不講;⑤課標或考綱不要求的不講),做到“按需而教”、“分層教學”、“精講精練”、“以教促學”、“以講促思”、“以講促練”。堅持運用“分類要求,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的教學策略,要盡可能擴大收益層面,使各類學生在教學中均有所獲,均有所進。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和積極性,關鍵在于教師的引導、啟發(fā)及點撥。針對教材的重點、難點,學生存在的共性的疑點、難點,教師進行精講,講解要力爭做到引導點撥,一語破的,簡潔透徹,準確無誤。
3.第三段:練
也就是“學思結合”、“學行結合”是我國傳統(tǒng)教學中的重要思想和法則,在課堂教學中的“講練結合、學練結合”就是這種思想的體現(xiàn)。
基本要求:“先學后教,當堂練習”,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課堂教學中在學、教之后,要求及時穿插各種小練習,以便檢測實效,反饋矯正和鞏固遷移?!爸v講練練、學學練練”,認真貫徹“以測代練,以練代學,以評代講”的有效教學模式和方法,注意落實“不挖井,只挖坑”,就是不讓學生只抓難題,從某一點深下去,成為井底之蛙,而要抓基礎,多練適度的題,讓學生成為池塘中的蛙,視野開闊,心理開放,潛能釋放。
具體做法:圍繞重難點,結合學生學情,精選習題,形成梯度,滿足各類學生練習需求。在學生學習和教師點撥之后,或在教學過程中有針對性的穿插練習,形式靈活,做法多樣:口頭提問、幻燈投影、發(fā)放習題等。充分運用投影及時反映學生答題情況,針對學生的共性錯誤進行及時評講矯正。在設計和布置練習題方面,要體現(xiàn)“分類要求,分類指導,分層推進”的精神,要對試題進行精心選擇,科學整合,合理布局,使之形成層級和梯度,讓各類學生完成相應的任務,達到相應的目標。課外練習,做到“有留必閱”、“有閱必析”、“有錯必糾”。
4.第四段:測
也就是課堂檢測,也包括階段性、診斷性考試等。
基本要求:在一堂課后或者一個章節(jié)完了以后,根據(jù)集中與分散的原則,組織課堂檢測。首先,我們堅持“學什么考什么,考什么教什么,教什么練什么,練什么考什么”的原則,出題以考綱和課標為準,題型以中高考題為標,立足學生實際,不出深、難、偏、怪題,適當降標,既檢測問題,又考出信心。其次,按中高考要求規(guī)范檢測方法及程序,為考而測,提高學生應試能力。
具體做法:①課堂測試采用小、短、快檢測,當堂反饋,重在考查點上的知識和分項能力。②集中測試,含周考、月考等測試相對系統(tǒng)的知識和綜合能力。③要做到“有考必閱”、“有閱必析”、“有析必評”、“有評必改”。檢測做到固定性與靈活性結合,堅持非畢業(yè)班實行期末和半期考式制度,非畢業(yè)班實行月考制度;
5.第五段:評
①課堂練習和檢測的評判與評價;②對學生作業(yè)的評判與評價。
基本要求:一要對學生作業(yè)和試卷,及時評改,及時反饋。通過評閱了解學情和教情,反思自我,找出問題,及時解決。二要堅持評價方法的多樣化,發(fā)揮課堂評價的激勵和調控作用。
具體做法:課堂練習與檢測,盡量引導學生自評、同學互評、小組集體評析。對學生評判不了或不準之處,以及重難點、困惑點,則由教師評析,但要少講“是什么”,多講“為什么”,重講“怎么辦”。對學生分類講評指導,堅持面對面評講和“五不講”,多鼓勵學生,多夸獎學生,講得學生心悅誠服,講得學生信心倍增。這就要求教師在“評”的過程中,引導學生“由深變淺,由窄變寬”?,F(xiàn)在的教學要求不在深度上,而在寬度上,而在立足本學科拓寬層面放大角度上。注意探索“大容量、快節(jié)奏、高效益”優(yōu)質復習課的教學經(jīng)驗,注意探索抓“講、評、練、改、補”五個復習教學環(huán)節(jié)。
“四維五段”課堂教學的內在邏輯:教師根據(jù)教學任務和目標,引導學生“學”,即“自學”(自主學習),在自學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和提出問題,教師再引導學生“互學”即探究和討論(探究式學習和合作學習)。針對學生在自學和互學中解決不了或發(fā)現(xiàn)的新問題,如重、難、疑點,教師靈活運用講授、啟發(fā)、引導等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這就是“教”,所謂學然后教,實現(xiàn)“精講”“少講”“有針對性講”的目的。為了及時鞏固和遷移知識,將知識轉化為能力,就需要及時鞏固訓練,所謂“學行結合”、“學用結合”,也就是通過“練”來實現(xiàn)能力目標。學生知識和能力掌握情況如何,教師教學效果如何,學生有什么需要彌補和改進的,這就需要診斷檢測,及時反饋,這一步就是“測”,非常關鍵?!霸u”則是“練”和“測”反饋信息、積極反思、彌補缺陷和進一步深化學習內容的管道。可見“四維五段”課堂教學法是一個比較科學、符合教學實際的教學方法。當然這五段不是每堂課都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課堂和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創(chuàng)造性應用。
參考文獻:
[1]林華玉,卿平海.中學教育整合模式[M].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
[2]朱志華,陳向黨,王建龍.自主探究學習模式簡論[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03(05).
[3]周雙玲.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J].新課程學習(下),2011(03).
[4]閆維禎.普通高中“五段式”課堂教學模式初探[J].甘肅教育,2012(03).
[5]王家省.“五段式”教學法[J].思想政治課教,1996(06).
[6]楊潔群.淺談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J].讀與寫,2012(01).
[7]王翠萍.對自主探究學習教學模式實踐的感悟[J].新課程(下),2011(08).
[8]黃忠.素質教育模式研究[M].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
[9]劉克均,戴曉政.三主和諧教育模式[M].中國文聯(lián)出版社,2002.
[10]查有梁.課堂模式論[M].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11]宮.導悟式教學模式的構建與應用[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1999.
[12]顧頡.中小學整合式美育研究[M].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13]陳龍泉.目標驅動學習模式的建構與實驗[M].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2005.
[關鍵詞]閱讀教學 語言訓練 語用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0-039
當下語文閱讀教學,根據(jù)課標“語用”教學的理念,已經(jīng)逐漸實現(xiàn)了“教課文”向“教語文”的思路轉變,尤其是指向寫作的閱讀教學著實令人驚喜。但縱觀整個小學語文教學,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教師空有語用意識,卻沒有語用訓練方法,在語言訓練點的選擇上存在盲目隨意的弊端,對語言訓練效果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一、避免教師先入為主,聚焦學生學習的內在需求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對象,更是教學過程的主體。任何教學內容的遴選、教學策略的選擇,都應該契合學生的主觀需求。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讓語文學習入其耳、潤其心、激其腦,從而喚醒他們語言文字歷練的意識。
筆者曾經(jīng)兩次執(zhí)教《人類的“老師”》一文。第一次,筆者將這篇課文的教學價值點聚焦在詳略得當?shù)膶用嫔?。在完成課后關于舉例說明還有哪些仿生學案例時,學生卻捉襟見肘。即便找到案例,他們也不能詳細描述,只能籠統(tǒng)應付。究其原因,是由于課堂教學表達訓練的偏差,讓學生喪失了一次“將事物描述具體”的訓練歷程。據(jù)有關人士調查分析,學生習作兩大難點是,一沒有典型的習作素材,二是不知道如何寫具體。這恰恰是四年級學生急需教師指導和幫助的。
因此,第二次教學時,我以課文語段為例,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它們表達的共性:先表述生活中的自然現(xiàn)象,接著闡釋生活中的原理,最后解釋人類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過程。這一結構模式一旦揭示,就成為學生表述的仿照范本。在完成課后習題時,學生的描述有法可依,他們的語言能力也就得到發(fā)展。
二、避免教師隨心所欲,串聯(lián)能力訓練的縱向聯(lián)系
小學語文教材對一個知識點一般依照螺旋上升的方式進行編排,相同類型的文本在不同學段有著不同的訓練價值點。因此,在選擇語言訓練點時,教師必須要有整體意識。表達方法的習得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體現(xiàn)出較強的層次性和邏輯性。如,人教版三年級下冊的《海底世界》中的第三、第四兩個自然段都采用了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在教學時,一位教師將學分結構的構段技巧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但是事實上,三年級上冊的《北大荒的秋天》的課后練習題已經(jīng)將總分結構的構段方式列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谶@樣的認知,教師應引領學生進一步探究這兩個自然段中總分結構的寫作特質:第三自然段通過列舉不同的事物來凸顯中心的寫法,而第四自然段則從顏色和形態(tài)兩個維度來描寫。在教學中,教師應引領學生通過閱讀辨析的方式,感知總分結構不同的構段特點。
同樣是總分構段方式,但由于其本質上的不同,對語言訓練點的價值遴選也就不同。這樣學生所接受的語言訓練的層次就不斷提升,使他們的語言逐漸走向了豐實和融通。
三、避免教師漫不經(jīng)心,注重文體樣式的基本特性
當下閱讀教學極力呼吁注重文體特點,增強教師的文體意識。的確,在傳統(tǒng)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無論面臨怎樣的文體,都采用大一統(tǒng)的教學模式。事實上,不同文體的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采用不同的寫作風格、不同的遣詞造句的方法。而教師如果具有較強的文體意識,就能更好地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起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大江保衛(wèi)戰(zhàn)》一文第二自然段描寫了戰(zhàn)士為了保護大堤共同浴血奮戰(zhàn),而在第四自然段則具體詳細地描寫了戰(zhàn)士黃曉文的英勇事跡。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此處時,將語言訓練點聚焦在人物細節(jié)描寫上。誠然,第四自然段中人物動作、表情的細節(jié)描寫可謂生動形象,但個人描寫與第二自然段中的集體描寫似有重復之處。在一次教研活動中,大家提出如果不能從整體上把握這兩個自然段作者的創(chuàng)作目的,就會使得學生對作者從整體隊伍和個人描寫的寫作用意缺乏發(fā)理性的感知。因此,應將這篇課文的寫作訓練落實在點面結合這一角度上來。在教學中,教師切實引領學生感受作者從整體入手和個體描寫時不同的內容選擇、不同的言語風格,讓學生真切體會點面結合的創(chuàng)作手法所帶來的不同的價值體驗。這篇課文屬于典型的新聞特寫,語言的感染性和內涵的褒獎性是其最大特點。在案例中,教師依照文體的特色引領學生走進文本,收獲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