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于易水送人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譯文:白天鵝啊白天鵝,脖頸彎彎,向天歡叫。潔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綠水面;紅紅的腳掌,撥動著清清水波。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沖冠。
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譯文:在這個地方荊軻告別燕太子丹,壯士悲歌壯氣,怒發(fā)沖冠。那時的人已經(jīng)都不在了,今天的易水還是那樣的寒冷。
3、《送別》
寒更承夜永,涼夕向秋澄。
離心何以贈,自有玉壺冰。
譯文:寒冷的更點長夜里敲個不停,清涼的夜晚像秋天中那么澄澈。離別的時候心里拿什么贈送給你,我這自有如裝在玉壺里的冰一樣純潔的真情。
4、《在軍登城樓》
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
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譯文:城上軍威使人望而生畏,連江中的水都似乎殺氣騰騰?,F(xiàn)在,我身穿軍裝準備戰(zhàn)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時,一定載歌載舞進入長安京城。
5、《送鄭少府入遼共賦俠客遠從戎》
邊烽警榆塞,俠客度桑乾。
柳葉開銀鏑,桃花照玉鞍。
滿月臨弓影,連星入劍端。
不學燕丹客,徒歌易水寒。
關鍵詞:《史記》 士人 形象
《史記》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紀傳體”的體制,即以人物活動為中心來撰寫歷史。因此,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了各種不同的人物形象,而在這些性格各異的人物中,有一類人是我們無論如何也不能忽視的,那就是――士。司馬遷在《史記》中塑造的士人群像,不僅性格飽滿,栩栩如生,而且為我們認識當時士階層的狀況提供了重要的歷史資料。
士階層在貴族當中是處于最末一層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封建制度日益受到?jīng)_擊,而這一深刻、劇烈的變革對士階層的沖擊尤為嚴重,因此士階層常常處于動蕩之中。一方面, 因為社會變革的日益加劇,大批上層貴族的成員不斷下降成為士人, 甚至是“降在皂隸”;另一方面,庶民中的一些人也可以上升為士。這樣就大大擴充了士這一階層。士雖然身為貴族,但是卻沒有恒產(chǎn),通常是靠一技之長生存。在《史記》中,士這一階層,主要可以分為文士和武士兩類。
文士則如“孔子貧且賤。及長,嘗為季氏史,料量平;嘗為司職吏而畜蕃息”。①蘇秦之以一己之力促成六國合縱,使強秦不敢出函谷關十五年,又配六國相印,叱咤風云。毛遂之自薦出使楚國,促成楚、趙合縱,聲威大震,并獲得了“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的美譽。張良之圯上受書,斗智鴻門,下邑奇謀,兵圍垓下,勸都關中,假托神道,明哲保身,無不體現(xiàn)了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能力。武士中荊軻喜好讀書擊劍,為人慷慨俠義。秦滅趙后,荊軻為燕太子丹刺殺秦王,事敗被殺。荊軻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其送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場面十分悲壯。豫讓為了替智伯報仇,偽裝成受過刑的人,進入趙襄子宮中修整廁所,伺機行刺趙襄子。失敗后,他又不惜把漆涂在身上,使皮膚爛得像癩瘡,吞下炭火使自己的聲音變成嘶啞,再次行刺被抓后,請求趙襄子把衣服脫下一件,讓他象征性地刺殺,之后仰天大呼曰:“吾可以下報智伯矣!”遂伏劍自殺。
縱觀《史記》中塑造的一系列士階層的人物形象,雖然他們身上呈現(xiàn)出各具特色的性格因素的復雜性,但仍然具有許多的共性。
首先,他們都具有立身揚名的宏偉理想。如蘇秦,如李斯,一個跨六國相印,促成六國合縱;一個協(xié)助秦始皇統(tǒng)一天下,后為秦丞相,制定法律,統(tǒng)一車軌、文字、度量衡制度。在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不甘心一輩子庸庸碌碌,隱于山林,因此他們選擇投身于那個轟轟烈烈的時代,想要出人頭地。而他們?yōu)榱藢崿F(xiàn)自己的目標,因而努力奮斗,欲成就一番事業(yè)。所以他們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慷慨悲壯。即使是那些被司馬遷所批評的“刻薄少恩”的不通人情的人物,其中也有很多具有努力上進、勇于進取的精神。如提出“推恩令”而為漢武帝所賞識并拜為郎中的主父偃,就信奉“生不能五鼎食,死亦為五鼎烹”。而李斯所信奉的人生哲學就是“得時勿怠”、“非世而惡利,自托于無為,此非世之情也”。吳起為了當上魯國的大將,不惜殺妻來獲取魯國大將之位。他們這種積極進取、渴望建功立業(yè)的決心以及追求,與那種逃避現(xiàn)實、追求隱逸生活的處事方式大異其趣,表現(xiàn)了他們的雄心壯志以及推動社會發(fā)展的偉大氣魄。
第二,他們都具有堅忍不拔的頑強毅力?!妒酚洝芬粫茉炝吮姸嗟娜宋镄蜗?,他們大多具有堅持不懈、鍥而不舍的精神,即使在艱苦卓絕的環(huán)境中,也能夠臥薪嘗膽,忍辱負重,決不放棄。司馬遷在《史記》中熱情謳歌了這些在困境面前能夠不放棄,最終能夠超越自我,具有頑強毅力的士人。如他在《蘇秦列傳》中寫蘇秦最初游說秦國一統(tǒng)中國,但是卻失敗了,回家之后,其兄弟妻嫂等等都對他譏笑嘲諷,“妻不下紉,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于是蘇秦臥薪嘗膽,閉門讀書,用錐刺股的方式激勵自己一定要做出一番事業(yè)。最終蘇秦實現(xiàn)了他的抱負,成為六國的宰相,衣錦還鄉(xiāng)。再如《淮陰侯列傳》中的韓信初時家境貧寒,“常從人寄食飲”,常常受到別人的歧視,就連屠夫都不講韓信放在眼里,對韓信百般侮辱,甚至說:“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表n信審時度勢,認為成匹夫之勇只會吃虧,于是從屠夫胯下鉆過。但是這并沒有澆滅他心中渴望建功立業(yè)的雄心壯志,他憑著超人的毅力,忍受了巨大的痛苦,最終成就了一番事業(yè),在楚漢戰(zhàn)爭中屢建奇功,為劉邦稱帝立下了汗馬功勞,蕭何稱贊他“國士無雙”。這些人物身上無一不具有堅忍不拔的意志和勇于進取的精神,他們?yōu)榱顺删妥约旱氖聵I(yè),實現(xiàn)自己的抱負,即使身處逆境,屢受挫折,仍然能夠奮發(fā)向上,刻意進取,體現(xiàn)了一種同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慷慨激昂的氣勢。
第三,他們身上還有一股堅強不屈的抗爭精神。中華民族自古災難深重,他們有的為了道義、有的為了名節(jié)、有的為了權力、有的則為了知己者而與命運進行頑強的抗爭,這其中蘊含了崇高而又悲壯的精神特質(zhì)。太史公司馬遷在《史記》中則表現(xiàn)了他們對于黑暗的社會、腐朽的政治、殘酷的命運的頑強抗爭,表現(xiàn)出一種崇高而又悲壯的美。毛遂在國家危難之際,大膽自薦, 憑借其“強于百萬之師”的三寸之舌,促成了楚國與趙國的合縱。晁錯為了振興當時的社會經(jīng)濟,力主施行削藩政策,而這一舉措引起諸侯大臣的猜忌怨恨,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最后被腰斬西安東市。荊軻不畏強秦,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提一匕首入不測之強秦”。在易水送別之時,則高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氣壯山河,慷慨激昂。雖然荊軻的刺殺以失敗告終,但他那種凜然不可侵犯的浩然之氣,則一直影響著后世無數(shù)的仁人志士。如駱賓王在《于易水送人絕句》中對荊軻贊譽有加:“此地別燕丹,壯士發(fā)壯冠。昔時人已沒,至今水猶寒?!薄妒酚洝分械倪@些士人們,他們雖然身處逆境,飽受挫折,但是他們身上那種不屈服于困境,與命運頑強抗爭的精神,則一直支撐著他們?nèi)ッ鎸σ磺欣щy。
第四,他們同樣都具有氣吞山河、臨危不懼的英雄氣概。當時的儒士把仁義看做是重于生命的東西。如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雹谟终f:“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雹勖献觿t更加明確提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④他們敢于面對、勇于擔當?shù)男袨?,體現(xiàn)出其崇高的獻身精神。司馬遷則在《報任安書》中大聲疾呼:“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趨異也。”司馬遷在《史記》中,對這些士人們的塑造,也體現(xiàn)了他的這一壯烈的生死觀,即生得轟轟烈烈,死得感天動地。如伍子胥的父親伍奢被楚平王下令處死,他的兄長伍尚則選擇了與父親一起赴死,而伍子胥則忍辱負重,選擇逃亡,伺機報仇。所以司馬遷對伍子胥這種行為給予了高度評價:“向令伍子胥從奢俱死,何異螻蟻。棄小義,雪大恥,名垂于后世,悲夫!方子胥窘于江上,道乞食,志豈須臾忘郢邪?故隱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至此哉?”還有一些士人,他們?yōu)榱苏x和尊嚴慷慨赴死,死得其所,決不貪生。再如荊軻刺殺秦王的行動失敗后,雖然“身被八創(chuàng)”,當仍然“倚柱而笑,箕踞而罵”,表現(xiàn)了他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千百年后的我們,依然為荊軻的這種毅然赴死的精神所激勵。
司馬遷在《史記》中為我們塑造的這些或高尚,或悲壯的士人群像,他們的嬉笑怒罵,他們的忠肝義膽,他們的以天下為己任,他們的士為知己者死,不斷激勵著后世的仁人志士,成為我們立世的楷模。這些傾注了司馬遷感情的士人形象,同樣寄寓了他對自己忍辱負重、舍身修史的崇高精神和沉重的悲憫之情。
注釋
① 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1959:1909.
②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71.
③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163.
④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332.
參考文獻
[1] 司馬遷.史記[M].中華書局,1959.
[2]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
關鍵詞:網(wǎng)絡;搜集資源;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2-0086
隨著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普及與應用,計算機互聯(lián)網(wǎng)己走進了千家萬戶,成為人們?nèi)粘W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工具?!白x書重在積累”,這是古今中外的讀書經(jīng)驗,也是《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閱讀要“豐富語言積累”的原因所在。因此,積累語言是提高語文能力的關鍵和根本,也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如何順應時展,開發(fā)和利用好網(wǎng)絡資源為我們的教育教學服務,倍受教師所關注。
一、利用網(wǎng)絡資源,搜集學習資料
網(wǎng)絡無限大,一點知天下。進入中高段學習后,教材中的許多學習內(nèi)容與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時代相隔久遠,所以,課前了解課文的寫作背景、作者的生平等資料有助于學生課上更好地學習。
據(jù)統(tǒng)計,本班實際人數(shù)61人,家里配備電腦并具有上網(wǎng)功能的學生共21人,占總?cè)藬?shù)的63%;依托爸媽單位、親戚朋友家上網(wǎng)查閱資料的同學8人,占總?cè)藬?shù)的24%?;诖蟛糠謱W生都具備上網(wǎng)查找資料這一有利條件,課前通過上網(wǎng)查找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成為了一項常規(guī)的預習作業(yè)。
如學習《火燒云》一課時,課前筆者布置學生圍繞“火燒云”查找相關資料,并將收集到的資料打印成書面材料帶來學校;課上,引導學生將課前收集的資料相互交流,有的學生收集到了火燒云形成的原因,有的學生帶來了造型更為精美的火燒云圖片。在學生交流過后,再由一些代表在全班交流。介紹的孩子拿著手中的資料,講得頭頭是道。聽的學生也格外認真。這里,課前資料的收集,為課文的學習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在講授到火燒云“變化多端”這一特點時,適時引導學生將課前收集到的圖片補充說明,仿照課文的介紹方法,說說你眼前的火燒云像什么?有的學生說:“火燒云像一位慈祥的媽媽背著她那可愛的孩子。”有的說:“那團像是一個好大好大的棒棒糖?!薄@樣的教學,既拓展了文本內(nèi)容,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想象力。課后,學生通過上網(wǎng)查找有關顏色的詞語,將部分摘錄到摘抄本中,豐富自己的語言。并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好詞美句積累下來。
二、建立“積累樂園”,儲存網(wǎng)絡資源
新課標提出:“提倡學生個性化的閱讀”,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筆者意識到學生的網(wǎng)上積累為何不“個性化”一回?擯棄一些呆板的抄寫或剪貼,取而代之的是利用網(wǎng)絡資源,讓學生在網(wǎng)上建立自己的文件A――“積累樂園”,將網(wǎng)上查找到的相關資料儲存在里面,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否會更加高漲,從而提高學習效果呢?
于是,筆者與信息教師協(xié)商過后,每周利用一節(jié)信息課的時間,組織學生進行集體沖浪。每逢周三,學生都興奮不已。課間,他們就自覺地排好隊到學校電腦房,在電腦教師的配合下,利用“傳奇2000”系統(tǒng)與學生一起就一個共同的主題,瀏覽網(wǎng)絡上無限的學習資源。并把自己找到的資源儲存在自己創(chuàng)建的文件夾――“積累樂園”中。
例如,在教授《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一課后,拓展學生在網(wǎng)上查找其他的送別詩。學生通過“BAIDU”搜索引擎,輸入關鍵字:送別詩,查找到《贈汪淪》《于易水送人一絕》《送李端》《淮上與友人別》等數(shù)十首相關詩文,更意外的是學生還查找到了“送別詩的鑒賞”“唐代送別詩的規(guī)律”,于是筆者順勢引導他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點擊相關內(nèi)容進行品讀,將你感興趣的內(nèi)容儲存到自己的“積累樂園”中,通過巡視發(fā)現(xiàn),學生的“積累樂園”中應有盡有:有的是幾首送別詩;有的是詩文及其詩意;還有的是送別詩的鑒賞方法……以往的一些簡單的課后積累再也不見了。如今,學生的“積累樂園”中積累的種類琳瑯滿目:“詞語加油站”“好句集中營”“美文展示臺”一應俱全,具有較高的學習價值。
三、制作電子小報,交流網(wǎng)上積累
關鍵詞: 晚唐五代 詩僧齊己 詩歌藝術特色
齊己,俗名胡德生,晚唐五代詩僧,潭州長沙縣(今湖南)人,著有詩集《白蓮集》及詩論《旨格》,《全唐詩》編其812首詩。齊己出生的生卒年份,在歷代的書籍資料中并無確切記載,本論文依田道英之說,即齊己大約出生于864年,卒于943或稍后。依據(jù)晚唐所處時間(877-907),齊己一生大約經(jīng)歷了唐懿宗、唐僖宗、唐昭宗、唐哀帝以及五代(大約從后梁至后晉高祖石敬瑭時期)等幾個朝代。可以說,齊己一生經(jīng)歷的社會動蕩不僅僅是國內(nèi)時局的黑暗,其中有包括亡國之痛,宗教的興衰,這些與其詩歌創(chuàng)作緊密相連。然詩僧之“詩”圍繞的矛盾比一般俗世之詩人要狹窄得多,有孫憲光在《白蓮集序》中稱齊己之詩為“格清無俗字,思苦有蒼髭”。而胡震亨在《唐音癸簽》中亦稱贊其“詩清調(diào)平淡,亦復高遠冷峻”。其關鍵詞為“清”、“淡”、“冷峻”,當時孫憲光與齊己有所來往,故而評齊己之詩當是相當中肯的,其余幾類評說大類不出于此。但在此基礎上另有看法的是明竟陵派代表人物鐘惺、譚元春稱齊己詩“高渾靈妙”。但清淡之說只可表述一般僧詩的特色,齊己的詩歌言禪亦不在禪本身,而苦吟也絕非“苦”和“吟”的單純結合上,本文將齊己的詩歌風格特征概括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獨特的清淡之風
就“清”字而言,除其表現(xiàn)在齊己的情思之中外,直言“清”字并反復地使用這個字亦是齊己詩歌的特色,今人研究齊己詩歌多注重其“清閑”特色的多樣化,但筆者認為若要完整地研究其清淡之風,更需要追本溯源來尋找“清閑”產(chǎn)生的原因,分析原因如下:
1.純粹描摹,不糅雜思而形成清淡之風。
在齊己的大多數(shù)五律中,寫景詠物的詩大多主題明確,題何即詠何,其最大的特點還是工于描摹,如其《桃花》:千株含露態(tài),何處照人紅……擬欲求圖畫,枝枝帶竹叢。此處的詠物全在“物”字上,少了寄興,“千株含露”摹寫桃花之姿態(tài),又直言其紅,毫不掩飾直寫其生活的環(huán)境,第三句略有所轉(zhuǎn),從鶯蝶來襯托其美,最后寫詩人面對桃花欲求其畫。在詠物詩之中,齊己更注重事物本身所帶來的審美體驗,而且層層探求,即便在“物”之外還有詩人的影子存在,但那都是情感的自然流轉(zhuǎn)帶來的,絲毫不是深遙寄托的結果。為了盡情地描摹,詩人亦不滿足于詠物之際只用八句,如其《蝴蝶》一詩,一共十六句寫蝴蝶的狀貌,由寫蝴蝶“獨出”、“成對”到“防雀”、“避蜂”,再飛入“桃蹊”、“蘭徑”,再寫其“翠裛丹心冷,香凝粉翅濃”,以“猶得采芙蓉”一句收尾,寫蝴蝶,完全看不到詩人的影子,反而對于蝴蝶的飛行狀態(tài)和環(huán)境極盡描摹,甚至于一物一修飾,在此修飾中事物環(huán)境具體,因而讀者的感受亦是具體的,而且詩人所選用的意象“桃蹊”、“蘭徑”無不清幽自然,故而即便詠物,詩人亦是有意識地用環(huán)境配合其單純的詠物之心,利用詩歌藝術環(huán)境的“清”,以便將精力存放在對物象的描摹之中。
2.追尋田園之樂,寄托詩禪而形成的清閑之風。
據(jù)《詩話總龜》前集卷之四引用的《雅言雜載》記載:(齊己)臨終有絕句寄圖兄弟(廖匡)云:“僧外閑吟樂最清,年登八十喪南荊?!彼^“閑吟樂最清”可見其“清”包含“悠閑之樂”,至齊己臨終之前亦念念不忘,所以齊己對于“閑吟”之樂當是有很深刻的體驗的,一方面作為僧人,拋卻俗世,清靜自得,一方面詩歌這種藝術形式又加深了僧人“閑而清”的審美體驗。齊己善于在詩歌中展現(xiàn)一幅幅生化畫面,如其《野步》:“……傍澗蕨薇老,隔村岡隴橫。何窮此心興,時復鷓鴣聲。”詩人向往城外的生活,故閑步到田園,一路觀景,詩中所描繪的“田園”、“桑耕”、“傍澗蕨薇老,隔村岡隴橫”,詩人用“尋”字可見其對于清閑之意的向往,而后詩人由發(fā)出議論“何窮此心性”,意指“閑”意的綿延之意,亦表現(xiàn)詩人在詩歌中的情思不盡,盡情抒發(fā),達到優(yōu)哉自樂。在《獨院偶作》中,則表現(xiàn)出另一種清閑之意,詩先寫“風篁清一院,坐臥潤肌膚”,“清”、“潤”用作動詞可以感受詩人對于幽寂景物的敏感性,后詩中又寫“此境終拋去”,可見詩人對于詩歌中描繪的景物不單純是一種體驗,而是凌駕于此之上的對于自我內(nèi)心的保持,某種程度上說這性靈的體驗,詩人慶幸“身非王者役,門是祖師徒”,故而詩人對于清閑的定義則更多是對不受俗世干擾的理解,又有宗教精神寄托和詩歌寄托的一種滿足。
二、寫禪不論禪中隱含著禪意美
溈仰宗是南禪五個宗派之一,以頓悟為主要特征的南禪,其五大宗派之間亦有獨特的禪學思想。溈仰宗認為:“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奔凑f者未必達意,聽者未必知意,用慧能的話說也就是:“有道者得,無心者通?!钡玫乐ㄖ卦陧樒渥匀?,無心而悟,因而口舌之言未必重要,故詩僧刻意言禪反而不重要了,在齊己的詩歌中,這一方面體驗得很明顯,如其《山寺喜道者至》:“鳥幽聲忽斷,茶好味重回。知唯南巖久,冥心在綠苔?!睂懮擞诰G苔冥心的情形,至于冥想寫什么,具體的佛教觀念并沒有表述在詩歌當中,反而寫“山寺之花”、“鳥之幽聲”、“茶之好味”,情思甚濃,禪意并不是冷淡寂寞的,反而與外界的交互性很強,溈仰宗秉持“觸類是道”的原則亦是這種不言禪的原因之一,故齊己詩歌中總是言幽僻之景,寫僧人生活之際細到只寫佛龕香燭,極盡描繪,如其《永夜》:“永日還欹枕,良宵亦曲肱。神閑無萬慮,壁冷有殘燈。香影浮龕象,瓶聲著井冰。尋思到何處,海上斷崖僧?!贝艘酁橼は氲倪^程,“壁冷有殘燈”“香影浮龕象”,所“尋思之處”就是道,故詩人觀察入微,不經(jīng)意之處便將僧人清苦生活描述出來,詩人認為自己“神閑無萬慮”,這樣的境界就是一種禪學思想帶來的審美享受,故而有清靈之美。齊己作詩相當重視詩歌本身,寫詩有禪意,但絕少具體的禪理,期間又雜有溈仰宗本身的特色在里邊,其詩就形成了靜穆沖淡的含蓄的禪意美。
三、偏重“吟”的“苦吟”詩風
“苦吟”之詩的濫觴主要是在中晚唐,其所影響的詩風有連續(xù)性地延至宋初,“苦吟”一詞其實早在中晚唐之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各類詩歌中了,將其作為詩歌的一種風格,中唐大文學家韓愈的詩歌算是初露端倪,但其詩風磅礴凌于奇僻,還算不上是真正的“苦吟”詩人,而是先于韓愈的孟郊,算“苦吟”詩風的真正開啟者,包括韓孟詩派里的李賀,隨后有賈島、姚合一輩,晚唐五代有李洞、唐求等,齊己作為晚唐五代的詩僧,及至齊己一代,苦吟已不僅僅作為吟詠內(nèi)容,作為詩風也向心靈主體挖掘展開,以佛教思想來開辟心靈主體的齊己詩歌,詩歌也更注重“苦吟”之“吟”上,齊己詩歌的“苦吟”表現(xiàn)出以下三個特征:
1.苦吟中包含憂世,聲繁調(diào)急。
在詩歌的藝術特色上,齊己的詩風融匯了其憂世的思想內(nèi)容,或諷刺,或議論,或悲嘆,表現(xiàn)出現(xiàn)實主義的特色。其在《寄錢塘羅給事》中這樣表達了對于世道的看法:“傷心天祐末,搔首懿宗初?!卑彩分畞y后,世道中唐而下,晚唐更甚,《唐音癸籖》卷二十七記載:“咸通以后,奢靡極,釁孽兆……氣萎而語偷,聲繁調(diào)急。”這是亂世對于一般詩風的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僧人的詩風亦受此影響,齊己的表現(xiàn)世道關懷的詩風則并沒有因世道“氣萎而語偷”,但略有“聲繁調(diào)急”之感,如其《送遷客》:“天涯即愛州,謫去莫多愁。若似承恩好,何如傍主休。……應想堯陰下,當時獬豸頭?!痹娙怂鸵晃皇苜H謫的友人,第一句有安慰之意,第二句諷刺君主的恩澤,第三四句情感承變激烈,表現(xiàn)出詩人對堯時期的清明世事和對獬豸善辨忠奸的向往,受此類思想的影響的詩歌還有《丙寅歲寄潘歸仁》、《詠影》等。另外,除卻直接寫世道和對世道議論的詩,齊己的詠懷詩則有昂揚悲涼之意,如其《劍客》:“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右姿?,細碎動離魂。”寫荊軻拔劍,唱歌,風雪漫天,一面意氣風發(fā),一面悲涼豪壯,以“細碎動離魂”結尾,悲涼之意甚濃。此類詠懷詩還有《老將》,寫將軍和邊塞的風景,頗如盛唐之初的邊塞詩人之氣,全詩從老將寫到老將兒孫,滿是英氣爽朗。與詠懷詩相近的還有一部分送別詩,其有悲涼雄壯之感,如其《送人游塞》寫:……風來漢地,客路入胡天?!强半]頭宿,鄉(xiāng)夢逐潺湲?!薄翱吐啡牒臁币痪漕H似王維的《使至塞上》“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有雄渾壯闊之意,結尾一句“鄉(xiāng)夢逐潺湲”想象友人出塞后的思想之意,細膩流暢,與雄壯之氣形成流轉(zhuǎn),恰似神來一句,十分出彩。
2.用字狹窄,事物多取冷瘦之物,顏色多有寒白之像。
《唐音癸籖》卷八記載晚唐僧人求詩的情形:“背篋笥,懷筆牘,挾海泝江,獨行山林間,然模狀物態(tài)……嗜吟憨態(tài),幾奪禪誦?!鄙饲笤姟皫讑Z禪誦”,一方面是僧人的苦行,另一方面就是以上所說的“模狀物態(tài),搜伺隱隙”,為求詩甚至達到“幾奪禪誦”的地步,頗似李賀騎驢苦吟,在齊己的詩歌創(chuàng)作中甚至直接用“吟僧”表現(xiàn)僧人的求詩狀態(tài):“空囊隨客棹,幾宿湖泊山。應有吟僧在,鄰居樹影間。”(《送惠空上人歸》)在齊己的心中,歷經(jīng)“湖泊山”達到忘我的境界才可稱之為“吟僧”,也就是說除了客觀游歷之外,還得有強大的精神動力,這個強大的精神動力就來源于佛教世界和詩歌藝術世界的聯(lián)合,因而齊己詩歌中因方外之趣而造成的意象選擇也就有了特殊的色彩,寫建筑詩,多半圍繞“草堂、寺廟、野橋、塔等”,寫草木時多寫“松、白草、殘菊、蒼苔等”,寫山水的具體景物時則有“沙泉、白石、瀑流、蒼崖等”,寫蟲鳥禽獸時多寫“大雁、羊群、流鶯、鴛鴦等”,寫僧人的生活狀態(tài)時多寫“紙帳、空床、鐘聲等”,所有意象幾乎是一物一修飾,因而所謂苦吟,“苦”在對于意象的裁度,更在于對于詩句語言的組織,詩人把關注點落在意象上的時候往往注入太多心力,因而詩歌的流轉(zhuǎn)性被冷峻的意象組合掩蓋,再加上僧人獨特的世界觀,導致了用字狹窄,事物多取冷瘦之物,顏色多有寒白之像。
3.體味靈感而產(chǎn)生清靈之意。
另外,“吟”字在齊己詩歌中除了表現(xiàn)出詩歌風格以外,還構成了齊己詩歌的內(nèi)容,詩人不厭其煩地描述自己吟詩的狀態(tài)和一些詩歌理論,如其《夜坐》:“月華澄有象,詩思在無形?!睂⒃律c詩人之思作對比,表現(xiàn)出性靈的靈動合一,頗有清新自然之味。而《除夜》中寫:“白發(fā)添新歲,清吟減舊朋。”此謂之“清吟”,在吟詠中感受物是人非的酬唱,顯得樸實自然。在《山中答人》一詩中其寫:“謾道詩名出,何曾著苦吟。忽來還有意,已過即無心。”這里討論苦吟與靈感的作用,妙在用“無心”這一佛家說法來解釋靈感的有效性,頗有空靈的意味。
四、精于五律,風格獨遒
清代紀昀認為“齊己七律詩不出當時之習慣”,謂其“雖頗沿武功一派,而風格獨遒”,紀昀所評當是相當中肯的,其所謂“武功一派”指姚合所開創(chuàng)的“吏隱”之風,具體風氣也就是紀昀所說的“風格獨遒”“吏隱”表現(xiàn)的是“雖居官而與隱者通”,包含著士人在做官與不做官之間進行的一個心理上的調(diào)和,帶有一種傾向性和理想選擇的性質(zhì),而齊己作為一個方外之人,與姚合一類文人相比,心理上少了一種從世內(nèi)到世外的掙扎過程,因而其律詩往往少了一種自我排遣意味,對山水景物的體驗性強,如其《夏日草堂作》:“靜是真消息,吟非俗肺腸。園林坐清影,梅杏嚼紅香?!薄皥@林坐清影”一句從描寫草堂中景物到對于整個草堂的宏觀體驗,由小到大,情感流暢,但亦沒有很深厚的言外之意,只是一種趣味的體驗,突出了五言律詩的小巧玲瓏之感,因而很清新,體現(xiàn)了齊己熟練的駕馭能力,此類詩還有《野步》、《幽庭》等。
經(jīng)過對齊己詩歌各個方面的探討,可以窺探出,齊己詩歌藝術特色基本上沿著中唐以來的苦吟詩風而前進,但僧人的身份讓“苦吟”詩歌多了清虛之意。另外,就齊己個人選擇而言,他更傾向于注重“苦吟”中的“吟”字,這拓展了“苦吟”詩歌的題材,在宋初,無論是對九僧,還是對晚唐體中其他隱逸詩人,都有借鑒之意。而其詩歌中對于靈感的重視也體現(xiàn)了“苦吟”研究詩風的一個新切入點。
參考文獻:
[1]彭定求,曹寅,沈立曾,等.全唐詩[M].北京:中華書局,1999.
[2]贊寧撰.范祥雍點校.宋高僧傳[M].北京:中華書局,1987.
[3]王秀林.晚唐五代詩僧群體研究[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3.
[5]阮閱編.周本淳校點.詩話總龜[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7.
[6]張伯偉.唐五代詩格叢考[J].文獻,1994(3).
[7]何林天.齊己初探[J].山西師大學報,1992,19(2).
[8]蔣力余.略論齊己詩歌的禪境美[J].中國韻文學刊,1995(2).
[9]崔煉農(nóng).齊己《白蓮集》的詩禪觀[J].中國韻文學刊,2002(2).
[10]尹楚彬.湖湘詩僧齊己與溈仰宗[J].湖南大學學報,2001,4(15).
[11]田玉芳.五七字中苦百千年后清——齊己詩之思“苦”、格“清”及理論成就[J].社科縱橫,2006,21(1).
[12]蔣力余.試論齊己的清美詩風[J].船山學刊,1997(1).
[13]皮日休.蕭滌非等整理.皮子文藪[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4]何方形.唐詩審美藝術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
[15]胡遂.佛教與晚唐詩[M].北京:東方出版社,2005.
[16]胡震亨.唐音癸籖[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