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逍遙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莊子 逍遙游
Abstract: Zhuang Zi believes that detached from the secular life is the supreme realm of one’s life. “peripateticism”. We should completely lose the constraint and restriction of th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in realistic society. It also deserves our attention that the thought was annotated in Zhuang Zi’s Peripateticism.
Keywords: Zhuang Zi Peripateticism
《逍遙游》作為《莊子》的開篇,列內(nèi)七篇之首,是貫穿全書的總綱,也是連接所有哲學(xué)問題的主線,意味深遠。它既是《莊子》的邏輯起點,也是《莊子》的邏輯終點。莊子把現(xiàn)實生活中的功名利祿看得很淡,在他看來,追求功名利祿,就不會有無憂無慮的生活,他以楚國神廟中供奉的神龜為例說,龜寧可活著曳尾于涂泥之中,也不愿意死而藏于廟堂之上。富貴不能使人全生,卻是人的枷鎖。至人無我、無為、無名,與天道一體,達到了“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境界,便有了絕對的自由。
一
“逍遙”一詞,在《莊子》中出現(xiàn)三十六次,如“逍遙乎寢臥其下”[①]《逍遙游》),“逍遙乎無為之業(yè)”[②]《大宗師》),“以游逍遙之虛”,“逍遙無為也”(《天運》),“逍遙乎無業(yè)之業(yè)”(《達生》),“逍遙于天地之間,而心意自得”(《讓王》)。關(guān)于“逍遙游”的解釋很多,但是基本意思都是閑放不拘、怡然自得、了無牽掛?!板羞b”一詞并非莊子首創(chuàng),《詩經(jīng)·鄭風(fēng)》己有“二矛重喬,河上乎逍遙?!贝送?,《楚辭》、《離騷》、《禮記》等都提到過“逍遙”一詞,這些所謂“逍遙”都是安然自得之意,且多與形體之悵然徘徊相關(guān)。但是《莊子》中的“逍遙”不拘泥于形體之逍遙飄搖,而主要是喻心態(tài)之逍遙自得。如“今子有大樹,患其無用,何不樹之于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彷徨乎無為其側(cè),逍遙乎寢臥其下。”(《逍遙游》)“茫然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yè)?!?《大宗師》)以純粹之心態(tài)言逍遙,這是莊子所使用逍遙的獨特之處,莊子之逍遙有現(xiàn)在精神自由的含義?!坝巍迸c“逍遙”意義相當(dāng),但使用更為頻繁。如“父母在,不遠游,游必有方?!盵③]“夫子與之游”[④],“吾王不游,吾和以休?!盵⑤]“若夫貫日而持詳,一日而曲列之,是所使夫百吏官人為也,不足以是傷游玩安燕之樂也?!盵⑥]這些“游”指的是交游、游歷。與莊子講的“游”最接近的是孔子的“游”。如“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盵⑦]這是孔子認為通往理想人格的道路,“游”是指一種富于自由感的人生體驗和審美境界。正如《禮記·學(xué)記》所解釋的“不興其藝,不能樂學(xué)。故君子之于學(xué)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辈兀^懷抱之;修,習(xí)也;息,作勞休止之為息;游,謂閑暇無事之為游。從君子修養(yǎng)的角度講,藏、修、息、游是必經(jīng)的步驟,也是唯美人生的四個環(huán)節(jié),其中的“游”表現(xiàn)出人的一種高度自由的歡樂狀態(tài)。然而莊子講的“游”其內(nèi)涵更甚于孔子所指的“游”,更賦予哲學(xué)和美學(xué)涵義。
二
前人和今人對《逍遙游》的解釋不勝枚舉;這里列舉兩種有代表性的意見:
郭象的解釋:“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dāng)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⑧]
浦江清的解釋:“以大為通,以小為陋,此類思想,即《逍遙游》之正解?!盵⑨]此外,對《逍遙游》的題旨,還有人認為它是論證唯心主義的絕對自由。一段時期,此種看法曾經(jīng)盛極一時。
自漢至今,有很多《莊子》的注本。現(xiàn)在留存下來的,據(jù)嚴靈峰先生《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續(xù)編收錄的歷代注本,除去重出的,大約有131種。這還不包括佚失、遺漏和不斷出現(xiàn)的新注本。從嚴靈峰先生收集的歷代注本看,后人對莊子《逍遙游》意旨的理解,紛紜龐雜,約略歸納,可以分為三類,有一種觀點以“適性”解釋“逍遙”。晉人郭象是此種觀點的代表人物。
郭象所處的時代,玄風(fēng)大暢,士人皆好《老》、《莊》,但對莊子《逍遙游》意旨的解釋并不一致。郭象也不能回避這個問題。他說:
夫小大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dāng)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⑩]
《逍遙游》表現(xiàn)的是莊子所向往的一種人生境界。從本篇內(nèi)在主線看,莊子借助一組組寓言,層層推進,重重否定,最后導(dǎo)出了一個與天地萬物渾然一體的人生境界。他說:“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11]從莊子所述,這種人生境界與世人生活存在著很大的差別。郭象解釋莊子“逍遙”,一方面指出在《逍遙游》中“有待”和“無待”,代表著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另一方面,他又認為這兩種不同的人生境界,如從“適性”角度看,并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郭象對莊子“逍遙”的理解,并不完全符合莊子的本意。
郭象對莊子“逍遙”的誤解,與他對莊子思想的改造有著密切的關(guān)系。在莊子思想中,一切都歸結(jié)為“無”,郭象思想核心則是“獨化”。所謂“獨化”,郭象說:“夫造物者,有耶無耶?無也?則胡能造物哉?有也?則不足以物眾形。故明眾形之自物而后始可言造物耳。是以涉有物之域,雖復(fù)罔兩,未有不獨化于玄冥者也。故造物者無主,而物各自造,物各自造而無所待焉,此天地之正也。”[12]他認為,“無”即是不存在,不存在不能生物。因此,“無”不具有本體的地位?!坝小睘橛行沃铮荒苤髟兹f物,同樣不是本體。郭象否定“無”和“有”,目的是說明在萬物之上,并無一個主宰者,有形之物也沒有必然的因果聯(lián)系。因此,郭象把萬物之存在歸結(jié)為“獨化”,改變了莊子的思想。
“物各自造”是郭象“獨化”思想的要義。表現(xiàn)為如下幾個層面:首先,“自生”。郭象說:“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亦不能生我,則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則謂之天然?!盵13]這是說各種有形之物的產(chǎn)生,并沒有先后的關(guān)系。如存在先后的關(guān)系,在邏輯上必然推出一個終極的主宰者。郭象主張“物”之“自生”,就在時間上切斷了物與物之間存在的因果關(guān)系;其次,“自爾”。他說:“凡物云云,皆自爾耳,非相為使也,故任之而理自至矣?!盵14]從存在狀態(tài)上,并不是由于外在的原因,而是內(nèi)因造成的。郭象借此說明此物的存在狀態(tài),與他物之存在沒有關(guān)系;再次,“相因”。郭象說:“夫相因之功,莫若獨化之至也?!盵15] “相因”不是指因果關(guān)系,而是說萬事萬物的聯(lián)系。郭象說:“天下莫不相與為彼我,而彼我皆欲自為,斯東西之相反也。然彼我相與為唇齒,唇齒者未嘗相為,而唇亡則齒寒。故彼之自為,濟我之功弘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無也?!盵16]如果萬物都是“自生”“自爾”,自為而不為他,彼此之間似乎不存在聯(lián)系。但從萬事萬物的整體來看,有形之物充分的成就自身,恰是彼此存在的前提。一言以蔽之,郭象認為自身是有形之物存在的根據(jù),強調(diào)了萬事萬物存在的個體性價值。
郭象既然肯定萬物存在都是“獨化”、“自生”、“自爾”,也就具有任何存在都是合理的思想傾向。因此,決定了郭象對“性分”的看法?!靶苑帧鄙婕皩θ撕腿f物本質(zhì)的界定。在這個核心性的問題上,郭象與莊子的看法也存在著差異。莊子認為人及萬物的本質(zhì)是自然的。一切人為的東西,包括儒家的“仁義 ”,都違反了人及萬物的本質(zhì),是對自然“真性”的一種戕害。郭象認為,“性分”作為萬物本質(zhì)的一種界定,既具有自然的性質(zhì),也包括人為的因素。他說:“人之生也,可不服牛乘馬乎?服牛乘馬,可不穿落之乎?牛馬不辭穿落者,天命之固當(dāng)也。茍當(dāng)乎天命,則雖寄之人事,而本乎天也。”郭象認為,牛馬本性是為人所乘服,穿落牛馬,雖然是人為的,但也是牛馬本性中的必然,不過是借助人為來表現(xiàn)而已。實際把“人為”納入了萬物的本性之中,不承認“人為”是外在的。所以,郭象認為儒家禮教所主張的“仁義”,也是人的本性。他說:“夫仁義者,人之性也。”同時,從郭象“獨化”思想看,物之存在具有或然性。但當(dāng)“獨化”之理轉(zhuǎn)化為現(xiàn)實,就體現(xiàn)為一種必然性。郭象說:“天性所受,各有本分,不可逃,不可加?!盵17]物之存在體現(xiàn)著自然之理,從現(xiàn)實存在看,“性分”作為一種規(guī)定,是不可改變的。所以,當(dāng)郭象用“性分”思想解釋莊子的“逍遙”時,主張各適其性,就使莊子的“逍遙”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
從莊子思想出發(fā),如果達到“逍遙”的人生境界,必然具有去掉世俗雜念的過程。莊子的人生境界無物無我,達此境界需要通過“心齋”“坐忘”等層層內(nèi)在的精神超越完成。這個境界只存在于精神世界中,在現(xiàn)實中并不存在。達此境界的至人、神人、圣人,是超越世俗的。郭象用“性分”解釋莊子的“逍遙”,卻消弭了莊子思想中超越性的維度。他把莊子對世俗思想的超越變成了認可。郭象認為適性安命,驕矜不生于心,不以所遇掛累于懷,就能夠“逍遙”。他說:“命非己制,故無所用其心也。夫安于命者,無往而非逍遙矣?!盵18]如此不僅“有待”,是各得其實,各適其性,都是“逍遙”的。即使“無待”,也非另外一個境界。它和“有待”沒有本質(zhì)的區(qū)別,都是各適其性的人生境界。只不過達此境界的至德之人玄同彼我,無心應(yīng)物。不僅使“有待”得其所待,而且能夠使萬物各適其性,順其自然。這實際受到了老子自然無為思想的影響,與莊子描述的人生境界并不相符。
三
“逍遙游”的過程就是“體道”、“聞道”、“與天為徒”的過程;“逍遙游”的境界就是精神自由解放的境界。具體說來,“逍遙游”具有以下幾個特征:
首先,“逍遙游”是心靈之游。心靈之游就是心神貫注于某一境地。在《莊子》中,“游”與“心”經(jīng)常連用,如“吾游心于物之初”(《田子方》),“游心于堅白同異之間”(《駢拇》),“且夫乘物以游心,托不得已養(yǎng)中,至矣?!?《人間世》)“夫若然者,且不知耳目之所宜而心乎德之和?!?《德充符》)這些都充分說明了莊子的“游”是心靈、精神的漫游,即莊子所謂的“游心”,不僅可以游于形骸之內(nèi),還可以游于形骸之外;既可以將外部物質(zhì)世界內(nèi)化到心靈深處,也能將內(nèi)部心靈世界外化到世俗社會之間,整個世界幻化為任精神自由往來于其中的逍遙之境?!坝巍笔恰靶摹迸c“道”的契合,是主體與客體的交融。“游心”集中體現(xiàn)了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深層的心理和潛意識活動,是心靈自由的最高體現(xiàn)。
其次,“逍遙游”是飄渺之游。由于“逍遙游”是心靈的漫游,是個體內(nèi)在的精神活動,因而決定了“逍遙游”是飄渺之游,而不是現(xiàn)實之游。從《莊子》書中,可以看到所游之處都是虛無飄渺的,帶有虛幻、玄妙的特征。如“以游逍遙之虛”(《天運》),“以游無極之野”(《在宥》),“游乎萬物之所始終”(《達生》),“上于造物者游”(《天下》)等。在《山木》中提到的“建德之國”,《馬蹄》中提到的“至德之世”,在現(xiàn)實社會中并不存在,從學(xué)理的角度來講只能算是一種理論構(gòu)想,是人為設(shè)想的理想社會。在西方也有不少理論家和實踐家構(gòu)想過雷同的理想社會。至于“至人”、“神人”、“真人”等,更是遠離人間社會,不可能真實存在的?!懊旯蒙渲?,有神人居焉,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逍遙游》)“逍遙游”是心靈之游,又是幻化虛無的過程,決定了“游”離不開想象。故而,以想象為特征的“逍遙游”,自然的通向了幻境、理想的殿堂。
然后,“逍遙游”是自然之游。莊子之道乃自然之道,由此決定了作為“體道”、“聞道”的“逍遙游”必須是自然之游。老子和莊子都沒有講“自由”一詞,但是多次提到“自然”。他們的“自然”就包含著自由的涵義。如“功成身遂,百姓皆謂:‘我自然?!盵19]莊子使用“自然”來反襯“人為”,如“順物自然而無容私焉”(《應(yīng)帝王》),“莫之為而常自然”(《繕性》),“無為而才自然矣”(《田子方》)。自然的境界就是無為的境界,無為就是“順物自然”,即是“逍遙游”的虛無境界。
綜上所述,對《逍遙游》的復(fù)雜思想和歷史上產(chǎn)生的復(fù)雜作用,不應(yīng)給以籠統(tǒng)的、武斷的肯定或否定。科學(xué)的態(tài)度應(yīng)是具體的分析,應(yīng)還原到其所處的歷史長河中去品評。
參考文獻
⑴晉)郭象注,(唐)成玄英疏,曹礎(chǔ)基,黃蘭發(fā) 校點. 南華真經(jīng)注疏 【M】.中華書局出版社,1998.
⑵郭象.莊子·齊物論注[A] .華書局出版社,1961.
⑶郭慶藩著 . 莊子集釋【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61.
⑷浦江清著. 浦江清文史雜文集【M】. 清華大學(xué)出版社,1901.
⑸司馬遷著史記老莊申韓列傳【M】 .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2.
⑹孫曉春等著. 中國政治思想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⑺王先謙著 . 諸子集成荀子王霸【M】. 岳麓書社出版社, 1996. ⑻王夫之. 莊子解[M] . 中華書局出版社,1964.
⑼朱熹撰 . 四書章句集注【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3.
[①] 郭慶藩著 . 莊子集釋【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61.
[②] 郭慶藩著 . 莊子集釋【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61.
[③]朱熹撰 . 四書章句集注·論語·里仁【M】. 中 華書局出版社, 1983.
[④]朱熹撰 .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離婁下【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3.
[⑤]朱熹撰 . 四書章句集注·孟子·梁惠王下【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3.
[⑥]王先謙 著 . 諸子集成·荀子·王霸【M】. 岳麓書社出版社, 1996.
[⑦]朱熹撰 . 四書章句集注·論語·述而【M】. 中華書局出版社, 1983.
[⑧]郭象 《莊子注》
[⑨]見《浦文錄·“逍遙游之話”》
[⑩]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1]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2]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3]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4]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5]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6]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17]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1961.
摘 要:《逍遙游》是《莊子》中最為重要的篇章之一,《莊子》開篇即以《逍遙游》為首,可見其對逍遙、自在的人生向往之極。在《逍遙游》所蘊含的眾多美學(xué)思想中,以“自由之美”尤為突出。筆者認為,在莊子美學(xué)中“自由之美”是塑造理想人格的根本要求,其實質(zhì)是追求絕對的精神自由和人格獨立。本文通過分析《逍遙游》中的“自由之美”,展現(xiàn)莊子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豐富人們的審美觀。
關(guān)鍵詞 :逍遙游 莊子 自由之美
一、前言
莊子是道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在中國古代美學(xué)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他以極富超越性的審美眼光,透視了人的生命歷程,不難看出,自由自在的人生即審美的人生和獨立的人格是他永恒的追求。這在《逍遙游》里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
二、“逍遙”的含義
要想真正理解自由之美,首先必須從《逍遙游》開始。因此,弄清“逍遙”一詞的含義尤為必要。從古至今,歷代文人賢士對“逍遙”一詞都有解釋:
《莊子注疏》中,郭象注:“夫大小雖殊,而放于自得之場,則物任其性,事稱其能,各當(dāng)其分,逍遙一也,豈容勝負于其間哉!”[1]
唐釋湛然《止觀輔行傳》記載弘決引王瞀夜說:“逍遙者,調(diào)暢逸豫之意。夫至理內(nèi)足,無時不適;止懷應(yīng)物,何往不通。以斯而游天下,故曰消搖?!盵2]
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說:“《逍遙游》主旨是說一個人當(dāng)看破功、名、利、祿、權(quán)、勢、尊、位的束縛,使精神活動臻于悠游自在無掛無礙的境地。”[3]
劉笑敢《莊子哲學(xué)及其演變》說:“純以精神言逍遙,是莊子所謂逍遙的獨特之處,莊子之逍遙實有今日精神自由之含義?!盵4]
《辭源》在總結(jié)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把“逍遙”解釋為“安閑自得貌”。[5]
《辭?!芬舱f:“逍遙:亦作‘消搖’。優(yōu)游自得。無所煩心貌?!盵6]
《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說:“逍遙:沒有什么約束,自由自在?!盵7]
以上論述中,對“逍遙”一詞的理解較為一致且都有各自的道理,都表達了“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悠游自得”的含義。筆者認為,除了單純的字面意義之外,要充分理解“逍遙”的含義就必須綜合考慮莊子的整體思想。莊子生活在社會動蕩不安的戰(zhàn)國中期,諸侯混戰(zhàn),生靈涂炭,“無恥者富,多信者顯”(《莊子·盜跖》)。這就注定了莊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自由,在身心備受壓迫和拘役的時候,只能通過強大的意識能力讓自己獲得精神的超脫與自由。所以,莊子所謂的“逍遙”絕不是能在現(xiàn)實空間中實現(xiàn)的身體自由,而是一種超脫物我與宇宙虛空融為一體自由精神狀態(tài)和空靈閑適的心境。
三、《逍遙游》中的“自由之美”
《逍遙游》是莊子哲學(xué)和美學(xué)的總綱領(lǐng),展示了莊子對自由人生和獨立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白杂芍馈痹谄渲姓宫F(xiàn)得淋漓盡致。
(一)追求形體的自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保ā肚f子·逍遙游》)幾千里大的鯤,幾千里大的鵬,單從形體的描述就可以感受到莊子所展現(xiàn)的大美。形體大到夸張,超乎想象,然而正是這種大才足以承載莊子無比廣闊的審美境界。與現(xiàn)實生活的壓抑形成鮮明的對比,這種大足以將天地覆蓋,那些現(xiàn)世的束縛又能奈我何。
“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薄氨池撉嗵於查懻摺?。(《莊子·逍遙游》)乘風(fēng)破浪,水擊三千,這是一種何等壯闊的自由;氣吞山河、游乎無窮,這是一種何等美妙的快樂。這是莊子審美心態(tài)最暢快的袒露:以無比自由自在的心靈駕馭著鯤鵬這一巨大意象,在宇宙之氣中快樂馳騁;以無比輕松無系的心靈,領(lǐng)悟著神秘深邃的宇宙,盡情享受其中的自在之美。
(二)追求精神的絕對自由
莊子的形體自由本意是回到原始狀態(tài),無知無識,渾渾噩噩,“居不知所為,行不知所之”,“生而不知其所以生”的狀態(tài)。然而,事實上人是無法脫離社會而生存的,人是社會生活中實實在在的個體。生于當(dāng)時,他無法改變倍受剝削和壓迫的命運,要想獲得形體的自由,其難度不亞于登天。更何況,在自然屬性上個體的人總是要死的,保身不過是暫時的,誰也無法永生。
莊子自然知道,他所描繪的巨大的鯤和鵬在現(xiàn)實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那么如何超脫苦難世界,超越生死呢?正因為在物質(zhì)世界中不能實現(xiàn),所以最終就落腳在對精神——人格理想的追求上。
莊子把自由與美充分融合在一起,“自由之美”就是塑造理想人格基礎(chǔ)。在《逍遙游》中,莊子明確表達了對理想人格的崇拜:“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以游無窮者,彼且惡乎待哉!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薄板愎蒙渲剑猩袢司友?,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不食五谷,吸風(fēng)飲露;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癘而年谷熟?!边@里的“至人”“圣人”“神人”能夠沖破一切阻礙,使真我達到毫無掛礙、無系無累、游乎無窮的至高境界。在精神實質(zhì)上他們也是一致的,即莊子所追求的精神自由解放及理想人格。在這逍遙游的審美活動中,精神自由就是感受那種物我兩忘、超越塵俗、無有掛礙的心靈自由,那種融入自然與萬物渾然一體的和美、永恒之境。
四、“自由之美”的實現(xiàn)途徑
莊子對至樂至美之精神自由境界的追求,是通過“心齋”“坐忘”來實現(xiàn)的。
在孔子阻止顏回救世的寓言當(dāng)中,莊子明確地闡釋了“心齋”的含義:
回曰:“敢問心齋?”仲尼曰:“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于耳,心止于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保ā肚f子·人間世》)
“一志”就是一心一意集中心思,清心寡欲摒除雜念。“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是說在“心齋”的狀態(tài)下,人可以擺脫眼耳鼻舌身的束縛,用極為空靈的心境安靜的傾聽“道”真誠的感悟“道”。此時,心已經(jīng)徹底掙脫了主觀的意志、目的和感受,而與天地自然合二為一。有必要指出,要做到這些,就必須“虛”“靜”,不被一時的見聞、符號所左右,讓心靈在宇宙虛空中自由地翱翔,這樣一來,精神的自由便達到了,人也可以逍遙于宇宙之中,與天地并生,合萬物一體。
當(dāng)然,要達到“心齋”還必須通過“坐忘”。那么何謂“坐忘”呢?《莊子·大宗師》中記載:
顏回曰:“回益矣?!敝倌嵩唬骸昂沃^也?”曰:“回忘仁義矣?!痹唬骸翱梢樱q未也。”他日復(fù)見,曰:“回益矣?!痹唬骸昂沃^也?”曰:“回忘禮樂矣?!痹唬骸翱梢?,猶未也。”他日復(fù)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敝倌狨砣辉唬骸昂沃^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于大道,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后也?!?/p>
此段中闡明了“坐忘”的含義,即摒棄世俗的眼耳鼻舌身意的影響,達到“形如槁木,心如死灰”的狀態(tài),超脫一切人世間的欲望、利益、是非、好惡、美丑甚至各種知識、聲色、形體……的規(guī)范和限制。[8]通過“坐忘”忘卻自身的自然存在,用大道之氣充實心靈和精神,不為物役,不為物擾,無有羈絆,最終達到精神的絕對自由和解放。這種淡然超脫的生命、自由獨立的人格正是莊子畢生追求的審美人生。
五、“自由之美”的啟示
莊子對自由之美的追求,對宇宙大道的向往對當(dāng)今社會的發(fā)展和人的發(fā)展有著積極的啟示作用。
當(dāng)今社會經(jīng)濟、科技的發(fā)展非常迅速,物質(zhì)世界對人們的吸引力越來越強。尤其以電子產(chǎn)品的更新?lián)Q代最為顯著,各種數(shù)碼產(chǎn)品如手機、電腦、播放器等,每年每月都有新款出現(xiàn),強烈的視覺刺激和強大的功能引誘,使人們不自覺地就想擁有。仔細想來,這其實也是一種人被物化、被物役的表現(xiàn)。如果人類不對自己的物質(zhì)欲望進行合理化的限制,那么人的一生都將是不自由的。莊子對獨立人格和精神自由的追求,正是從遏制人的物質(zhì)欲望入手的,摒除外界和內(nèi)心的一切欲求,享受生命的閑適和淡然,這正是現(xiàn)代人所需要的。
另外,莊子對自由之美的追求還有助于調(diào)節(jié)現(xiàn)代人的心理壓力。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機遇與挑戰(zhàn)、希望和競爭,幾乎所有的人都像是在戰(zhàn)場上拼殺一樣,踩著別人的“尸體”一步一步往上爬,嚴重的心理疾病也隨之產(chǎn)生,焦慮、恐慌、抑郁等困擾著無數(shù)的現(xiàn)代人。此時的現(xiàn)代人需要的正是莊子自由精神的開解。學(xué)習(xí)莊子,不為物役,不為情傷,心無所累的達觀心態(tài),并以這種積極豁達的心態(tài)面對人生的各種不適,達到一種逍遙自在的境界,這樣就不會被激烈的競爭壓垮。
六、結(jié)語
莊子在《逍遙游》中展現(xiàn)的自由之美其本質(zhì)是對獨立人格和絕對精神自由的追求,是一種超脫的、豁達的、審美的人生態(tài)度。這種對于自由的追求,對當(dāng)代社會的發(fā)展和個人的身心健康都有一定的益處。雖時隔千年,我們還是要正確的看待并學(xué)習(xí)古圣先賢的智慧精髓,不斷塑造自己的理想人格,不斷追求自己的審美人生。
注釋:
[1]郭象:《莊子注疏》,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版,第2頁。
[2][唐]釋湛然:《莊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版上冊,第2頁。
[3]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版,第1頁。
[4]劉笑敢:《莊子哲學(xué)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88年版,第154頁。
[5]《辭源》(合訂本),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8年版,第1667頁。
[6]《辭?!?,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1272頁。
[7]《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五版),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5年版,第1492頁。
[8]李澤厚:《美學(xué)三書——華夏美學(xué)》,天津社會科學(xué)院出版社,2007年版,第132頁。
參考文獻:
親愛的/你慢慢飛/小心前面帶刺的玖瑰/
親愛的/你張張嘴/風(fēng)中花香會讓你沉醉/
親愛的/你跟我飛/穿過叢林去看小溪水/
親愛的/來跳個舞/愛的春天不會有天黑/
我和你纏纏綿綿翩翩飛……能和你一起枯萎也無悔。
當(dāng)優(yōu)美的旋律響起,同學(xué)們都沉浸在歌曲所營造的溫馨、纏綿的氛圍之中??茨巧袂椋孟窨吹搅死_紛的花朵,嗅到了縷縷花香,聽到了潺潺的流水聲,感覺到了兩只蝴蝶就在眼前飛舞,生怕驚擾了它們。
趁此機會,我讓同學(xué)們描繪一下聽這首歌曲時腦海中出現(xiàn)的畫面,一個同學(xué)這樣描述:“春風(fēng),親柔地吻著大地;各種花兒競相開放,爭奇斗艷,紅的、黃的、白的,千嬌百媚,五彩繽紛;小河緩緩的流向遠方;兩岸的楊柳隨風(fēng)飄舞欣賞著河中自己的舞姿:萬物都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兩只蝴蝶在花叢中翩翩飛舞,它們時而停留在一朵花上,時而在水中照個影,時而拍打著翅膀,好像在叮嚀:親愛的,前面的玫瑰花有刺,小心;親愛的,風(fēng)中的花兒真香,你嗅嗅;親愛的,前面有條美麗的小河,我?guī)闳タ纯??!?/p>
面對這位同學(xué)描述的畫面,你們感受到了什么呢?
生1:生機勃勃的大自然與愛融合在一起,真是讓人陶醉。
既然如此,在功名,財富面前,你愿意拋棄享受自然,享受美好情感的生活嗎?
生2:我不愿意。有了功名,財富,如果不會享受自然,領(lǐng)略美好的人間至情,這樣的生活就像一座華麗的墳?zāi)梗荒芄﹦e人瞻仰,自己卻毫無幸??裳?。
那么你們認為莊子會選擇哪種生活?
生3:莊子肯定會拋棄功名利祿。他曾經(jīng)垂釣于濮水,沉浸在青山綠水之間,對楚王派去請他為相的兩位大臣不屑一顧,寧愿像龜一樣曳尾涂中,自由自在的生活。他當(dāng)然愿意選擇生活在自然和情愛之中。
那“莊周夢蝶”就與上面的畫面一樣嗎?
生4:好像不完全相同。莊周夢見自己變成了一只蝴蝶,應(yīng)該沒有同伴。
生5:“一只蝴蝶飛行于天地之間,多孤單呀!被孤獨籠罩的心靈何談自由!”我覺得還是兩只蝴蝶一起飛好。
生6:這是以我們的心態(tài)來推想莊子。請問,我們誰能夠像莊周那樣枕著骷髏睡覺呢?我想,莊周不同于常人,他的心是超然的,他應(yīng)該不會感到孤單和害怕。
生7:莊周是十分向往自由的,兩只蝴蝶一起飛雖然快樂,但有羈絆,時常要相互照顧,相互叮嚀:“親愛的,你慢慢飛;親愛的,你跟我飛?!币恢缓?,想到哪就到哪,想飛多久就飛多久,一切隨心愿。這才是莊子真正想要的自由。難怪莊子夢醒之后,不知到底是蝴蝶變成了莊周,還是莊周變成了蝴蝶。
從同學(xué)們討論的結(jié)論看,莊周所要的自由超越了功名利祿,超越了情愛,一個人自由自在的與自然融為一體,這不是那只飛行于天地之間,自由自在的美麗蝴蝶嗎?哪個同學(xué)描繪一下這個畫面?
生8:一只蝴蝶飛呀飛,飛過花叢,飛過高山,飛過綠水,累了就睡在花叢中,渴了就飲露珠,從容自在,無憂無慮,想飛到哪就飛到哪。它完全忘記了自己,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
一、文言實詞
1.通假字
(1)北冥有魚(通“溟“,大海)
(2)小知不及大知(通“智“,智慧)
(3)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
(4)旬有五日而后反(通“又“;通“返“,往返)
(5)御六氣之辯(通“變“,變化)
(6)湯之問棘也是已(已通“矣”)
2.古今異義
(1)腹猶果然
古義:食飽之狀。
今義:副詞,表示事實與所說或所料相符
(2)眾人匹之
古義:一般人。
今義:多數(shù)人,大家
(3)雖然,猶有未樹也。
古義:雖然這樣。
今義:轉(zhuǎn)折連詞
(4)窮發(fā)之北
古義:毛,草木。
今義:頭發(fā)
(5)小年不及大年
古義:壽命長的。
今義:豐收年;春節(jié)
3.一詞多義
(1辯
此小大之辯也(通“辨“,區(qū)別)
而御六氣之不辯(通“變“,變化)
(2)知
之二蟲又何知(動詞,知道)
小知不及大知(名詞,智慧)
(3)名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名詞,名稱)
圣人無名(名詞,聲名)
(4)息
去以六月息者也(名詞,氣息,這里指風(fēng))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名詞,氣息)
4.詞類活用
(1)而后乃今將圖南(往南飛)/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往南飛)
(名詞用作動詞)
(2)德合一君(使……滿意)/彼于致福者(使……到來)/而征一國者(使……信任)(使動用法。)
(3)不過數(shù)仞而下(下,落下,名詞用作動詞)
(4)絕云氣(絕,穿越,形容詞用作動詞)
(5)水擊三千里(水,在水面,名詞作狀語)
二、文言虛詞
1.之
(1)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助詞,的)
(2)鵬之徙于南冥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助詞,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3)而莫之夭閼者(代詞,它)
(4)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指宋榮子)眾人匹之,不亦悲乎(指彭祖)(代詞,他。)
(5)之二蟲又何知(代詞,這,這些)
(6)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動詞,到,往。)
2.而
(1)怒而飛/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決起而飛(連詞,表修飾)
(2)而宋榮子猶然笑之/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連詞,表轉(zhuǎn)折)
(3)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連詞,表并列)
(4)而控于地而已矣(連詞,表承接)
3.則
(1)海運則將徙于南冥(連詞,就。)
(2)時則不至(連詞,或者)
(3)則其負大舟也無力(連詞,那么)
4.然
(1)奚以知其然也(代詞,這樣)
(2)雖然,猶有未樹也(代詞,這樣)、
(3)未數(shù)數(shù)然也(形容詞詞尾,……的樣子)
5.以
(1)以五百歲為春(介詞,把。)
(2)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介詞,用)
(3)奚以知其然也(介詞,憑)
6.且
(1)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連詞,而且)
(2)彼且惡乎待哉(副詞,還)
(3)且適南冥也(副詞,將要)
7.于
(1)彼其于世/彼其于世(介詞,對于)
(2)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介詞,在)
8.其
(1)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用在選擇問句中,是……還是……)
(2)其名為鵬(代詞,它的)
(3)其負大舟也無力(代詞,它,指水)
三、文言句式
1.判斷句
(1)此小大之辯也(“也“表示判斷語氣)
(2)《齊諧》者,志怪者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3)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斷語氣)
2.省略句
(1)翱翔(于)蓬蒿之間(省略介詞“于“)
(2)且舉世譽之而(宋榮子)不加勸(省略主語“宋榮子“)
(3)眾人匹(于)之(省略介詞“于“)
(4)眾人匹之,(眾人)不亦悲乎(省略主語“眾人“)
3.倒裝句
(1)而莫之天閼者(夭閼之,賓語前置)
(2)彼且奚適也(適奚,賓語前置)
(3)奚以知其然也(以奚,賓語前置)
(4)覆杯水于坳堂之上(于坳堂之上覆杯水,介賓短語后置)
(5)翱翔蓬蒿之間(于蓬蒿之間翱翔,介賓短語后置)
四、重點語句翻譯
1、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則芥為之舟。置杯焉則膠,水淺而舟大也。
再說水的聚積不深,它浮載大船就沒有力量。在庭堂的低洼處倒杯水,那么小小的芥草也可以給它當(dāng)作船;而擱置杯子就粘住不動了,因為水太淺而船太大了。
2、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
它的脊背像座大山,展開雙翅就像天邊的云。鵬鳥借著急速旋轉(zhuǎn)向上的氣流直沖九萬里高空,穿過云氣,背負青天。
關(guān)鍵詞:逍遙游;無己;無功;無名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24-0008-01
《逍遙游》作為《莊子》的扛鼎之作,在整個莊學(xué)思想中至關(guān)重要。歷代莊學(xué)研究者都給予特別重視。我們可將其梳理為三個層次:“至人無己”逍遙、“神人無功”逍遙與“圣人無名”逍遙。
“逍遙”一詞曾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如《詩經(jīng)?鄭風(fēng)?清人》所說的“河上乎逍遙”。而在《莊子》中出現(xiàn)更多,有“彷徨乎塵垢之外,逍遙乎無為之業(yè)”,可知“逍遙”二字含義一般指悠閑的狀態(tài)。逍遙境界的闡釋可概括為:逍遙是一種絕對的精神自由,是無所掛牽的心境,屬于內(nèi)在心靈世界的追求,要除去各種束縛,順乎自然本性的在宇宙間遨游。
一、“至人無己”:“逍遙游”的第一個層次
莊子對“至人無己”思想是這樣展開論述的:“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鵀轼B,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鳥也,海運則將徙于南冥?!?/p>
莊子首先通過描繪一系列具體的事物和三個不同層次的人物來申明自由的難得,并說明大小的分別,指出逍遙是有層次的,他所向往的是最高層面的逍遙!他指出:唯有“無己”的“至人”能做到逍遙游。
陳鼓應(yīng)解讀無己為:沒有偏執(zhí)的我見,即去除自我中心;亦即揚棄為功名束縛的小我,而臻至與天地精神往來的境界。
達到“無己”逍遙的至人,莊子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自身與外物的關(guān)系上,不因外界環(huán)境的變化而受到影響:“至人神矣。大澤焚而不能熱,河漢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飄風(fēng)振海而不能驚。若然者,乘云氣,騎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無變于己,而況利害之端乎!”
“圣人無己”“逍遙”是一種不受限制的理想自由,同宇宙萬事萬物相連通。這就是《逍遙游》“至人無己”逍遙。
二、“神人無功”:“逍遙游”的第二個層次
莊子把有“己”、有“功”的人稱為“倒置之民”:“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保?《莊子?繕性》)
“喪己于物”就是不能處理好物我關(guān)系,就是有“己”;“失性于俗”就是在各種習(xí)俗中迷失自我,不能擺脫仁義道德等等的約束,就是有“功”。神人不食人間煙火,不被社會功名利祿、規(guī)章制度所束縛,故能“乘云氣,御飛龍,而游乎四海之外”。這是逍遙游的第二個層面: “無功”。
許慎《說文解字》曰: “功,以勞定國也?!鼻f子認為,倫理道德是“欺德”,國家存在的合理性如果不能確定,就無法談“功”。
莊子的所謂“無功”,也并非不留任何功業(yè)。只不過,“這種種功業(yè),并非用力究心的結(jié)果,而是修養(yǎng)自我,超然俗務(wù)之外,而后自然得到的世間功業(yè)”。莊子關(guān)心的是人心自我的成就感,非世間強加于己身的外在種種俗態(tài)。
達到與道冥合境界的神人,所需方法是“無功”。跳脫出“功”的誘惑即“無功”逍遙,這就是《逍遙游》“神人無功”逍遙。
三、“圣人無名”:“逍遙游”的第三個層次
莊子曰:“圣人不從事于務(wù),不就利,不違害,不喜求,不緣道;無謂有謂,有謂無謂,而游乎塵垢之外?!保?《莊子?齊物論》)郭象注曰:“凡有稱謂者, 皆非吾所謂也, 彼各自謂耳, 故無彼有謂而有此無謂也?!?/p>
此處可從老子的“道可道, 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中得到啟迪,語言達不到事物本質(zhì),取消語言才可觸及事物本質(zhì),即“語默亦齊矣”。達到“無名”之境的圣人可以: 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
徐復(fù)觀先生講道:“有自我的封界,才會形成我與物的對立;自我的封界取消了(無己),則我與物冥,自然取消了以我為主的衡量標(biāo)準(zhǔn),而覺得我以外之物的活動,都是順其性之自然,都是天地之正,而無庸我有是非好惡于其間,這便是乘天地之正了。”從側(cè)面說明了,順萬物的心靈應(yīng)從天下之公義出發(fā),而非自我角度,而達到這種境界所應(yīng)具備的則是前文談到的絕對自由的精神心靈和不受外因困束的無待境界。即莊子所言《逍遙游》“圣人無名”逍遙。
總之,莊子“逍遙游”思想可分為“至人無己”逍遙、“神人無功”逍遙及“圣人無名”逍遙三個層次。馮友蘭有更傳神的見地,他認為莊子的逍遙游為“真正的絕對幸?!保钊肭f子思想內(nèi)核,才能深刻理解“無何有之鄉(xiāng),廣莫之野”永作遨游的逍遙境界。
參考文獻:
[1]郭慶藩.莊子集釋[M].北京: 中華書局,1961.
[2]陳鼓應(yīng).莊子今注今譯[M].北京:中華書局,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