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送別詩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霜降楓林如此紅,其實那是離人淚。
張生慢行鶯鶯追,此時才知何最貴。
生到一聲吾去也,鶯鶯小姐更憔悴。
鴻雁傳書日日盼,月滿西樓望生回。
秋風落葉盡亂飛,席間張生緊鎖眉。
張生眼中飽含淚,強忍不敢使下垂。
盈盈此時似癡呆,一日不到瘦腰圍。
前晚張崔剛幽會,今日分離非滋味。
夫妻倆人相聚難,只因黑暗此社會。
鶯鶯愿棄相國女,張生不當相國婿。
兩人愛情如鋼鐵,粗茶淡飯互相陪。
父母面前子女諱,鶯鶯盼與夫望眉。
美酒佳肴似泥土,只盼盡快與君會。
茶飯均斷相思淚,君要按時把家歸。
蠅頭小官把情拆,試問蒼天誰的罪?
生誓無名必不歸,老天不會可憐誰。
真才實學肚里裝,必定做那狀元位。
紫燕鳥兒向西飛,杜鵑啼血心如灰。
出門在外不比家,保重身體這才對。
獨倚樓臺人憔悴,黃河都是鶯鶯淚。
盼君無言獨自歸,昨夜芳香仍留被。
若見外地花與草,想想鶯鶯等君回。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孤?/p>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詩意美讀:
煙雨迷蒙,心緒迷蒙。楚江成了一幅歲月風雨圖。
離別的心啊,很涼,很暗,很碎。
江邊的芙蓉樓也低眉垂立,翼然張開的四角綻放出蓮花的姿態(tài),卻沒有綻放出蓮花的色彩和心情。兩把油紙傘,在樓下久久佇立。雨絲是一些剪不斷理還亂的叮嚀,雜亂無章地橫在心口,打濕了所有的離情。這個清晨,有兩只鳥傷感地棲在樹上,忘記了飛翔。
楚山孤獨在煙雨中,對離人似乎有很多話想說,卻什么也沒有說出口。
要去的路和來時的路一樣迷茫又遙遠,洛陽存放著我的一段過往和牽掛,那是一個遙遠的夢??!生命中的煙火,起起落落,已平淡成記憶。所有流逝的容顏,被歲月的車輪碾得支離破碎,僅剩一句哽咽而深情的問候。過去的這一段辜負了家人那倚閭企望的雙眼。但是,我這顆清澈的心一定會在玉壺中晶瑩閃亮。
路在遠行。
雨在抒情。
風在抽泣。
詩人站立成一座楚山。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詩意美讀:
渭城的郊外,長亭連短亭。剛才,亭外的古道上還是塵土飛揚,這一場淅瀝的小雨,把輕塵和詩人的心情一起打濕。不遠處就是渭河的小小碼頭,停泊著一只孤獨的船,等待一個人去遠方。
路邊的楊柳,剛剛走進春天。青青的娥眉、長長的眼睫,掛著挽留的淚滴。這一群多情的柳啊,低眉順眼地站在客舍的周圍,讓人想起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
詩人面對即將遠行的朋友,舉起斟滿往事的酒杯。過去的那些歲月就流到心中,有一些從眼里溢出。朋友也一飲而盡,把所有的牽掛和祝福、傷感和眷戀,還有那些一起和詩吟唱的日子,一起灌醉。
今晚,我們就只能舉杯邀月,獨自沉吟了。
再飲一杯吧,陽關(guān)以西的日子都是風沙茫茫的孤寂。那如海的戈壁,不會有這綠蔭中的酒店,不會有這酒,往事,我們。
多情的詩人,淚光晶瑩??湛盏木票谂笥训拿媲盁o可奈何。那一刻,成為一幅流傳千古的古畫,也是一首詠唱不衰的金曲。
送友人
李 白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此地一為別,孤蓬萬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詩意美讀:
城北的青山綿綿,橫臥不語,很憂郁的樣子。粼粼的護城河,是小城多情的戀人,一副九曲柔腸繞城不去。
城東,古道邊的驛亭又在演繹一場依依的別離。兩匹馬緩緩而行,主人一身旅途的風塵,難掩卓越的才華。
詩人和友人相聚又分手,彼此的目光都是一曲心碎的驪歌,無聲的音符灑落滿地,化作一些抒情的詞語在露珠上閃爍。有風吹過,無根的蓬草就被迫地開始了沒有歸宿的漂泊。
天空的云朵,也是一些孤獨的飛蓬,飄游一生也沒有找到自己的家。云,似乎知道了自己的宿命,非常眷戀這一片天空。落日很無奈,扒著西天的兩個山頭,露出半張醉紅的臉,望著自己走過的季節(jié),說了一些依依不舍的話語。漫山遍野的晚霞是落日最傷感的語言。
過去暮云掩合,未來風煙彌漫。
蕭蕭的馬鳴,讓群山疼痛不止。
讀有所思:
1.用簡潔詩意的語言描繪《芙蓉樓送辛漸》中“寒雨連江”的夜景。
2.賞析《芙蓉樓送辛漸》中“楚山孤”的“孤”字的妙處。
3.說說“雨”在《送元二使安西》中所起的作用。
4.多情自古傷離別,可是這《送元二使安西》并不傷感,請從情景結(jié)合的角度賞析本詩的情感。
5.賞析《送友人》中“蕭蕭”一詞的好處。
①送別的地點:如離亭、長亭、勞勞亭、謝亭、南浦、西樓、灞橋、霸陵、古道、歧路、渡頭等。
②送別的音樂:如驪歌、離歌、勞歌、陽關(guān)曲、渭城曲、折柳曲等。
③送別時常見的景物、事物:如柳、芳草、浮萍、孤蓬、煙波、浮云、酒、月、寒蟬、鴻雁、清猿、班馬(離群的馬)、孤帆、征帆、暮砧等。
④送別的習俗:如折柳贈別、飲酒餞別、唱歌送別、祖道(古代為出行者祭祀路神和設(shè)宴送行的禮儀)等。
送別詩常見的思想內(nèi)容有:
①體現(xiàn)離別時的依依不舍。詩歌通過描寫送別時環(huán)境的凄迷黯淡或想象中別后的孤單思念,來表現(xiàn)詩人誠摯的留戀和無奈的傷感。如: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王昌齡《送魏二》)
詩歌首句交代了送別的時間、地點。江樓之上,橘柚飄香,正值金秋,卻要分別?!白怼弊职凳局骺颓檎x之深厚。第二句寫與友人分別之時,秋風蕭瑟,寒雨紛飛?!皼觥弊旨戎竿饨绛h(huán)境的寒涼,也指人物內(nèi)心的凄涼。三四句未按常理抒別情,而是從對方落筆,設(shè)想朋友夜泊瀟湘之上,明月孤寂,夢中愁聽猿的凄清長鳴。虛實結(jié)合的手法擴大了詩歌的意境,使詩中表達的依依不舍和別后的傷感更朦朧含蓄,使讀者產(chǎn)生豐富的聯(lián)想并回味無窮。
柳永《雨霖鈴》中“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這兩句詞也同此詩,設(shè)想別后場景,拓展了詩歌的表現(xiàn)空間,使送別時的纏綿悱惻更震撼人心。
②表達對朋友的安慰、勸勉、鼓勵,展現(xiàn)詩人的曠達胸襟。有些送別詩沒有一般送別詩悲涼凄清的氛圍,情緒積極開朗,意境開闊高遠。如:
流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風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王昌齡《送柴侍御》)
詩歌首句點明朋友將去的地方,“接”字讓人感到距離很近,不像是分離。第二句詩人一反送別詩的感傷傳統(tǒng)而直言不覺離傷,讓人好奇。原因在三四句,詩人寫到與友人同住一條江邊,共睹一輪明月,這哪里是分離呢?讀完全詩,我們可以感到,詩人并非沒有離傷,只是為了勸慰友人,減輕對方的離愁,才有意這樣說。這樣表達不僅不會讓人們誤解,反而會讓人們感動,感動于詩人的闊達,感動于詩人與友人之間的深情厚誼。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仗劍對樽酒,恥為游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扆斆伞秳e離》)
此詩寫離別卻絲毫沒有離情別恨,議論充滿全詩,慷慨激昂。前兩聯(lián)刻畫了主人公威武剛毅、瀟灑軒昂的風姿。第三聯(lián)用成語“蝮蛇螫手,壯士解腕”(毒蛇咬手后,為保全性命,壯士不惜斬斷手腕)體現(xiàn)主人公的大無畏精神。最后一聯(lián)又回到離別主題,點明壯士的志向在建功立業(yè),離別何足嘆息。此詩奔放的感情給人以壯美之感。
記得武陵相見日,六年往事堪驚?;仡^雙鬢已星星。誰知江上酒,還與故人傾。 鐵馬紅旗寒日暮,使君猶寄邊城。只愁飛詔下青冥。不應(yīng)霜塞晚,橫槊看詩成。(周紫芝《臨江仙》)
開篇寫對往事的回憶,他們分別已經(jīng)六年,這六年中經(jīng)歷的種種心酸讓人不堪回首,“往事堪驚”這四個字簡練含蓄地表達了這種痛苦的心態(tài)?,F(xiàn)在二人又重逢,可是都已華發(fā)蒼顏,并且馬上要面對的,依然是匆匆的別離。下片詩人設(shè)想友人到達目的地后的境況:鐵馬馳騁,紅旗獵獵,雖日暮天寒,但胸懷豪壯,不顧歲末寒霜,只求建功立業(yè)(“橫槊賦詩”,代指人的文才武略)。此詞雖為送別,但更多的是對友人在邊塞施展才華、建功報國的勉勵。
③在敘別離的同時抒發(fā)個人的復雜感情。詩人在送別親人、友人時,往往會聯(lián)想到自己的身世浮沉,所以很多送別詩除抒別情外,還會表達詩人自身的某種心情。如:
春風倚棹闔閭城,水國春寒陰復晴。
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綠湖南萬里情。
君去若逢相識問,青袍今已誤儒生。(劉長卿《送嚴士元》)
詩前三聯(lián)都是寫景,在寫景中暗示事件的進程和人物的行動。詩人與朋友在江南水鄉(xiāng)相逢,賞美景,敘別情。最后一聯(lián),友人即將遠去,詩人心底的無限愁緒被激起:如果有熟識的人問起我,就說我的前程被這卑微的官職耽誤了(“青袍”,唐代八品九品官員的官服)。詩人滿腔抱負,可是居在這么卑微的官位上,前程可謂一片渺茫。在別離之際道出這樣的情緒,實讓人心酸。
故關(guān)衰草遍,離別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歸暮雪時。
少孤為客早,多難識君遲。
掩淚空相向,風塵何處期? (盧綸《送李端》)
此詩首聯(lián)寫送別的環(huán)境氛圍。衰草遍地,一片蒼茫,“悲”字直抒胸臆,奠定全詩深沉傷感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寫送別時的場景,陰云籠罩,暮雪紛紛,友人已經(jīng)離去,詩人無奈轉(zhuǎn)身。第三聯(lián),詩人回憶自己的漂泊身世,抒發(fā)傷感之情。尾聯(lián)“掩淚”總結(jié)了全詩所抒發(fā)的多種悲涼之情,“何處期”讓人們不斷感慨回味。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jié)是秋筠。 惆悵孤帆連夜發(fā),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蘇軾《臨江仙?送錢穆父》)
這首詞富含理趣,所送之人錢穆父與詞人志趣相投,感情深厚。上片最后兩句,稱贊錢穆父清高淡泊、耿介自守。下片寫送別友人的場景:月色朦朧,微云飄浮,孤帆遠去,離別依依。最后兩句以哲理入詞,收束全詞。詞人寫道:人人都是天地間匆匆的過客,何必傷感眼前暫時的別離呢?以此來勸勉友人不必傷別。最后兩句雖是議論,但這兩句是在用文學的語言闡述哲理,使表達的哲理涵義更豐富深刻。
唱徹《陽關(guān)》淚未干,功名余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只應(yīng)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此詞雖然名為“送人”,但表達的大多是對人事艱難的感慨。上片“唱徹《陽關(guān)》”直言送別,把“功名”看作“余事”是詞人對朝廷求和的不滿,和對自己報國無門、無奈隱居的憤懣。下片開頭三句說離別不是唯一值得悲傷的事情,人事斗爭上的風波要比旅途中遭遇的風波更要險惡。詞人一生志在抗金,收復失地,可是仕途坎坷,最后這兩句,正是詞人經(jīng)歷許多艱難險阻后發(fā)出的感慨。
高考對送別詩考查的角度:
①鑒賞詩中塑造的形象(人物、景物、事物)。如2012年湖北卷,選取的是唐代詩人賈島的《送鄒明府游靈武》,要求學生概括鄒明府這個人物的主要特點,并簡要分析。
②考查對古詩情感的分析。如2013年湖北卷,選了宋代歐陽修的《臨江仙》,要求學生概括詞中蘊含的豐富情感。2010年江蘇卷,選取王昌齡的《送魏二》,要求分析“醉別”“江風引雨”表達的惜別深情。
③考查詩歌使用的表達技巧。如2013年福建卷,選了宋代梅堯臣的《送何遁山人歸蜀》,要求學生賞析三、四聯(lián)怎樣借助想象之景抒感。2010年天津卷,選了司空曙的《峽口送友人》和雍陶的《送蜀客》進行比較,要求學生鑒別兩首詩運用的手法是正面烘托還是反面襯托。
④考查詩歌使用的意象。如2010年江西卷,選了南宋詩人陳與義的《送人歸京師》,要求學生指出詩中“子規(guī)”這個意象的含義。如2010年天津卷,要求學生回答《峽口送友人》描寫了什么時節(jié)的景色,是通過哪個意象表達出來的。
⑤考查詩句中字詞的表達效果。如2013年福建卷,要求學生分析首句中“綠”字的妙處。2013年天津卷,要求學生回答首句中“嫩”字帶給人的感覺。
⑥考查詩歌的語言風格。如2013年天津卷,選了辛棄疾的《鷓鵠天》,要求學生回答“鵬北海,鳳朝陽。又攜書劍路茫?!痹鯓芋w現(xiàn)辛詞的豪放特點。2013年湖北卷,要求學生結(jié)合“聞?wù)f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賞析此詞“飄逸”的語言風格。
【延伸訓練】
1.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送別杜審言
〔唐〕宋之問
臥病人事絕,嗟君萬里行。
河橋不相送,江樹遠含情。
別路追孫楚①,維舟吊屈平。
可惜龍泉劍,流落在豐城②。
〔注〕① 孫楚,西晉文學家,名重一時,但“多所凌傲,缺鄉(xiāng)曲之譽”,年四十始鎮(zhèn)東軍事。
②《晉書?張華傳》:“斗牛之間,常有紫氣。豫章雷煥曰‘寶劍之氣,上徹于天。’華問在何郡,煥曰‘在豫章豐城’。即補煥豐城令。煥到縣掘獄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氣非常。中有雙劍,并刻題,一曰龍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間氣不復見焉。”
(1)詩歌第二句“嗟”字有的版本寫作“聞”字,你更喜歡哪個字?請簡要說明理由。
(2)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感情的?這樣寫有什么效果?
2. 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
送友人歸
〔宋〕鄭思肖
年高雪滿簪,喚渡浙江潯。
花落一杯酒,月明千里心。
鳳凰身宇宙,麋鹿性山林。
別后空回首,冥冥煙樹深。
〔注〕鄭思肖(1241―1318),宋末詩人、畫家。原名不詳,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國姓趙的組成部分。字憶翁,表示不忘故國;號所南,日常坐臥堅持面向南方故國。元軍南侵時,曾向朝廷獻抵御之策,未被采納。
關(guān)鍵詞:王昌齡 送別詩 感傷情結(jié)
王昌齡是盛唐杰出詩人,流傳至今的詩歌190余首。詩歌內(nèi)容豐富,其邊塞詩、女性題材詩以其獨特的視角及深沉的思考,歷來備受人們的關(guān)注,而約占詩歌總數(shù)三分之一的送別詩則并未引起人們太多的重視?!霸娧灾尽保姼枋乔楦械妮d體,內(nèi)心的坦露。然而由于題材的限制,無論是邊塞詩還是女性題材詩,都無法直接表露詩人的身世之感。而送別詩則是面對友人抒懷,更易于表現(xiàn)詩人的心靈。離別是中國詩歌傳統(tǒng)題材之一,離別的傷感是送別詩情感的主要基調(diào)。王昌齡的送別詩既有傳統(tǒng)寫法中對感傷情緒的描寫,又具有鮮明的個性特征。獨特的視角使王昌齡送別詩在唐代送別詩中獨樹一幟。
一
人生有聚必有散,有合必有分。離別是人生經(jīng)常需要面對的一種遭遇,不論是外出求學、四處游歷、遠赴任所、漂泊經(jīng)商,抑或是征戰(zhàn)沙場、戎守邊陲、遷謫貶戍、承服勞役,都要面臨背井離鄉(xiāng)、辭親別友的分離。不管分離的時間是長是短,分別的傷感總是縈繞在人們心頭,構(gòu)成送別詩的情感要素。情感要素是詩歌選景取材、抒發(fā)胸懷的基礎(chǔ),是詩歌意象選擇的導向。王昌齡一生交游廣泛。年輕時曾漫游西北邊塞,游歷涇州、蕭關(guān)、臨洮、玉門關(guān)等地。高中進士踏入仕途之后,遭際坎坷,兩次貶謫,顛沛流離,其間多與友人相聚分別。特殊的經(jīng)歷不僅使他在肉體上受盡摧殘,而且使他在精神上飽受折磨,內(nèi)心充滿強烈的自我感傷情緒。這種情緒投射在詩歌中,使他的送別詩具有獨特的風格。
1.善于用陰冷、蕭瑟、暗淡、孤寂的意象營造離別氛圍,表現(xiàn)感傷情懷。
王昌齡送別詩的構(gòu)圖境界闊大而廣袤。色彩灰暗而蕭瑟,整個畫面仿佛籠罩在迷蒙蒼茫的煙霧之中,縹緲而凄迷?!昂?、“清”、“蕭條”、“幽”、“陰云”等,是他送別詩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意象,如“竹映秋館深,月寒江風起”(《巴陵別劉處士》),“別館蕭條風雨寒,偏舟月色渡江看”(《別辛漸》),“寒江綠竹楚云深,莫道離憂遷遠心”(《送人歸江夏》)等。顯然詩人感傷的情緒外化于自然界的景物中,移情于景的自然景物在詩人眼中都具有感情,仿佛與詩人同悲楚。自然景物陰暗、清冷、孤寂的一面得到強化,而清新、秀麗、明快的一面被忽略。“言為心聲”,王昌齡的迷茫、失意在其送別詩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現(xiàn)。當然,與其他文人一樣,在盛唐氣象的影響下,王昌齡亦曾渴望建立功業(yè),立身揚名,“天生賢才,必有圣代用之”(《上李侍郎書》)。開元十五年,王昌齡中進士第,授秘書省書郎之職。這樣一個官職顯然無法實現(xiàn)王昌齡的宏圖大志。他慨嘆道:“子為黃綬羈,余忝蓬山顧。”(《鄭縣宿陶大公館中贈馮六元二》)“蓬山”即指代秘書省。此后王昌齡的仕途更加坎坷,先遷汜水尉,之后先后兩次遭貶。史書上對王昌齡遭貶的原因只以“不護綱行”含糊了事,具體原因已不得而知。這對孤潔恬淡的王昌齡或許只是構(gòu)陷之辭。但一系列的打擊使原本激情洋溢、滿懷信心的他對前途充滿迷茫,理想在他的觀念中如置于云霧中的樓閣。雖滿腹治國經(jīng)綸,卻不得不聽從天命安排。詩人對理想前途的迷茫,充分表現(xiàn)于詩歌的意境中,他往往選取遠山、大江作為構(gòu)圖的基本意象,并賦予景物一日暮、蒼茫、迷蒙之感?!吧介L不見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巴陵送李十二》),“天地寒更雨,蒼茫楚城陰”(《別劉》),“春江秋送君,蕙草生氛氳”(《送別》)等。王昌齡眼中之景因其心中的感傷迷茫都蒙上了黯淡的色彩,映射出他對前途的茫然和失望。
2.送別詩中濃重的自我色彩。
王昌齡在抒發(fā)離別惆悵、表現(xiàn)對友人的依依惜別之情時,選取獨特意象――“孤舟”,虛實結(jié)合,以“孤舟”表現(xiàn)自己的心境?!扒嗌诫[隱孤舟微,白鶴雙飛忽相見”(《送萬大歸長沙》),“平時孤帆心,步晚濟代策”(《岳陽別李十七越賓》),“副職守茲縣,東南榴孤舟”(《留別岑參兄弟》)。“孤舟”既指朋友離去時所乘之舟,又虛指自己漂泊、孤寂、悲凄的心境。下文且以一首詩來分析王昌齡“孤舟”般的心態(tài)。
留別武陵袁丞
皇恩暫遷謫,待罪逢知己。
從此武陵溪,孤舟二千里。
桃花遺古岸,金澗流春水。
唯識馬將軍,忠貞抱生死。
詩人屢屢遭讒被貶,身處蠻荒之地,形單影只,此其形之孤;胸中飽含治國大志和建功立業(yè)的理想,位卑無權(quán),屢遭貶斥,滿腔熱忱無人能識,此其心之孤;不論道路多么坎坷,環(huán)境多么艱難,忠貞之志、高潔之操不變,此其意之孤。名為送友人歸舟,實則寫個人心境,以賓為主,別具特色。
二
嚴羽《滄浪詩話?詩評》云:“唐人好詩,多是征戎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fā)人意?!蓖醪g亦在其論詩之作《詩格》中寫道:“詩者,書身心之行李,序當時之憤氣,氣來不適,心事或不達,或以刺上,或以化下,或以申心,或以序事,皆以中心不決,眾不我知。由是言之,方識古人之本也。”王昌齡仕途不順,兩次遭貶,身處偏遠之地,胸中原有之志受到強烈沖擊,內(nèi)心情感與思想觀念被迫轉(zhuǎn)變,憂愁傷感的情緒郁結(jié)于心。他的送別詩中的種種情感都透露出這種氣息。
1.親友離別的傷感。
王昌齡由于特殊的人生經(jīng)歷,一生到過許多地方。他生性不羈。頗有才華,結(jié)識了許多朋友,與李白、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王之渙等都有交往。他極為看重朋友間的友情,對友人更充滿了關(guān)注,一旦與友人分別,悵然不舍之情便油然而生。“津頭云雨晴湘山,遷客離憂楚地顏”(《送薛大赴安陸》),“曉夕雙帆對鄂渚,愁將孤月夢中尋”(《送人歸江夏》),對友人的惜別之情打動人心。“荊門不堪別,況乃瀟湘秋。何處遙望君?江邊明月樓”(《送胡大》),凄涼之景更襯凄涼之情。友人離去后,思念之情難抑,牽掛之心隨友人而去,遙想友人旅途中的情景,“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情猿夢里長”(《送魏二》)。多情自古傷離別,別時別后的情感飽含著他對友誼的摯熱之心。
《賦得古原草送別》的賦得是借古人詩句或成語命題作詩,詩題前一般都冠以“賦得”二字。這是古代人學習作詩或文人聚會分題作詩或科舉考試時命題作詩的一種方式,稱為賦得體。
《賦得古原草送別》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詩通過對古原上野草的描繪,抒發(fā)送別友人時的依依惜別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頌,進而是生命的頌歌。前四句側(cè)重表現(xiàn)野草生命的歷時之美,后四句側(cè)重表現(xiàn)其共時之美。全詩章法謹嚴,用語自然流暢,對仗工整,寫景抒情水乳的交融,意境渾成,是“賦得體”中的絕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二句作為一種“韌勁”而有口皆碑,傳誦千古。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