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道德文化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論文摘要:儒家道德文化對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現(xiàn)代化具有重要的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尤其是它所提供的傳統(tǒng)美德,對改善社會風氣、凈化社會環(huán)境、提高人們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現(xiàn)實意義。
千百年來,儒家道德文化與社會禮俗相結合,共同造就了中國人溫柔敦厚、和平禮讓的東方古典主義的人文品格,給傳統(tǒng)中國人提供了穩(wěn)定的價值支撐和理想認同。這種道德文化和倫理精神為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提供了重要的道德資源。我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正以其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飛猛進地發(fā)展。然而現(xiàn)代化不僅局限于經濟領域,還包括精神領域,即思想道德觀念的現(xiàn)代化。在實現(xiàn)經濟現(xiàn)代化的同時,如何實現(xiàn)人的思想道德觀念的現(xiàn)代化,是當前我國思想道德建設面臨的重大課題。尤其是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的核心儒家道德文化進行創(chuàng)造性轉換,是當前思想道德和倫理精神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xiàn)人的思想道德觀念現(xiàn)代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一、儒家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
關于儒家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筆者擬概括為內在價值和外在價值兩個方面。所謂內在價值,是指儒家道德文化對現(xiàn)代道德主體心性的修養(yǎng)、人格塑造的作用,是為了滿足主體的內心需要和精神追求,因而是“內在”的;所謂外在價值,是指儒家道德文化對協(xié)調和規(guī)約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營造和諧社會氛圍的作用,是外在于主體自身的功能,具有工具性,因而是“外在”的。內在價值與外在價值的統(tǒng)一共同構成了儒家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價值。
儒家道德文化的內在價值的具體表現(xiàn),首先是理想人格的追求。孔子主張,在物質生活基本滿足的情況下,把追求崇高的理想人格作為人生需求中一種高層次的需要。他甚至認為,即使在物質生活條件極端困苦的情況下,只有抱有一種高尚的追求,仍然可以生活得樂觀愉快、奮發(fā)有為。他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孟子進一步將這種人格理想具體化為“大丈夫”的人格楷模。他說:“富貴不能,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正是這種人格力量激勵著無數(shù)中華兒女,在完善人格的道路上堅貞不屈、矢志不渝。現(xiàn)代人將從這種重氣節(jié)、重操守的道德觀中受到啟迪和教益。其次,仁愛品德的養(yǎng)成。孔子強調仁愛,指出:“仁者,愛人?!?《論語·顏淵》)他認為,判斷一個人有無道德或道德覺悟的高低,最重要的標準,就是看他能不能“愛人”?!皭廴恕敝饕w現(xiàn)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論語·衛(wèi)靈公》);“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論語·雍也》);“吾不欲人加諸我也,吾亦無欲加諸人”(《論語·公冶長》);“能行五者(恭、寬、信、敏、惠)于天下為仁矣?!?《論語·陽貨》)在這里,孔子把仁愛看作一種最高的道德準則和道德品質。而現(xiàn)代社會最需要的就是:讓世界充滿愛。再次,自強不息的精神。自強不息是一種自我超越、不斷進取的品質,它體現(xiàn)的是一種不屈不撓、頑強奮斗的道德力量??鬃犹岢⑴嵺`“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論語·述而》)的精神,鄙視“飽食終日,無所用心”(《論語·陽貨》)的人生態(tài)度,強調“日新”、“革新”,如《禮記·大學》稱贊:“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強調天天有進步,日日有創(chuàng)新?!兑讉鳌氛f:“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本拖裉祗w運行,周而復始,剛健有力,君子應當效法這種精神,不懈努力,持之以恒,力求進步,改革創(chuàng)新。正是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增強了民族的向心力,孕育了中華民族自信、自尊、自立的精神和反抗壓迫、不屈不撓的品質以及不斷學習、不斷改革、不斷進取、不斷開拓的決心。
儒家道德文化的外在價值的主要表現(xiàn),首先是天下為公的價值取向。儒家道德文化強調個體與群體、個體與社會之間的統(tǒng)一性,主體個體生命的存在與發(fā)展,必須同群體、同整個社會的存在與發(fā)展統(tǒng)一起來。這種整體主義精神,本質上是先公后私,個人私利服從社會公利的精神?!抖Y記·禮運》說:“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闭沁@種“天下為公”的價值理想,培育了人們對社會、民族的義務感、歷史感、責任感、使命感,造就了一批批“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仁人志士。其次,重義輕利的處世原則??鬃诱f:“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論語·憲問》),“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在區(qū)分小人與君子中,孔子提出“重義輕利”的處世原則,要求人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超脫功利,追求道德仁義。他說:“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論語·衛(wèi)靈公》)他的“重義輕利”的思想,到孟子那里,發(fā)展成為“舍生取義”的精神,即當物質利益(乃至生命)與道德正義不能兼顧時,寧愿舍去物質利益(甚至生命)也要維護道德正義。孟子提倡的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激勵著一代代的志士仁人,為維護民族的整體利益,為國家的尊嚴,為了堅持真理,奮不顧身,大義凜然。再次,普遍和諧的社會理想?!墩Z論·學而》說:“和為貴”,主張人與人之間、人與家庭之間、人與國家之間、人與自然之間,和諧共處,相互支持,共同發(fā)展。在家庭中做到“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實現(xiàn)家庭和諧;在與周圍人的關系上,要“和長幼”、和鄰里、和朋友,實現(xiàn)人我和諧;在人與社會群體之間,提倡“舍個人而就群體”、“舍小家而顧大家”,實現(xiàn)群己和諧;在民族國家關系中,提倡“四海一家”、“和諧天下”,推崇和平外交,反對不義之戰(zhàn),以實現(xiàn)民族國家的和諧。達到這種普遍和諧的境界后,人便能“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論語·為政》),實現(xiàn)與道和、與人和、與天地和,使社會成為理想社會,使世界成為完美的世界。二、我國的現(xiàn)代化需要儒家道德文化
25年來,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取得了輝煌成就,同時也遇到了許多前所未有的新問題和新情況,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傾向,對我國的社會風氣、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精神面貌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
其一是重金錢,輕做人。改革開放以后,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fā)展,有些人短期內變得富有,對金錢特別看重。他們衡量人是以金錢為主,不是以智慧和人格為主。這種“重金錢、輕人格”的思想觀念對青少年的心理產生了不少的負面影響。
比如,在學校里求學的學生競相購買名牌貨,互相炫耀,以滿足其虛榮心。更可悲的是,在金錢掛帥的情況下,有些學生把自己當成雇主,把同學當成雇員,出錢雇同學寫作業(yè),刻苦攻讀的精神已蕩然無存。而儒家道德文化十分注重人禽之別和做人的道德準則。孟子說:“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孟子·公孫丑下》)以此為出發(fā)點,進而提出做人的問題,他指出:人的生活不能只限于“食色”本能的物質生活欲望的滿足,僅限于此,則與禽獸無異;要真正實現(xiàn)人的價值,就要學會做人,努力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追求理想人格。顯然儒家道德文化在這方面為我們提供了指南。
其二是重利益,輕道義。在市場經濟發(fā)展過程中,人們普遍把利益的追求作為經濟生活的驅動力,金錢、利益成為衡量一切的“秤砣”;人們熱衷于講“經營之道”,而“做人之道”日益被淡忘;一事當前,人們但問“值與不值”?是非善惡,道德良心卻被拋諸腦后,“良心能值幾個錢?”成了不少人的口頭禪。依此,為獲利可以不擇手段,能掙會撈就是能人;坑蒙拐騙,貪污受賄,走私行竊,殺人越貨,等等,只要有利可圖,只要物欲得以滿足,便肆無忌憚,不以為恥;甚至暴利之下,鋌而走險,無惡不作。如此種種,嚴重敗壞了我國的社會風氣。而儒家道德文化強調“知恥”,孔子提倡為人要“行己有恥”。(《論語·子路》)孟子則從人性上強調人皆有羞惡之心,“羞惡之心,義之端也”。(《孟子·公孫丑下》)“義”就是要有所不為,不做那些會使自己蒙受恥辱的事。這就是說,我們要懂得道德的是非善惡,在自己心中立起一桿秤,以自己的道德良心為秤砣。因此,要從根本上改善目前的社會風氣,一個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弘揚儒家的良心道德,喚起人們的道德意識,教育人們突破“值與不值”的狹隘功利眼界,在謀取利益之時,為自己樹起一個道德標準,行已有恥,有所不為。
[摘要] 道德焦慮產生道德恥感,道德恥感能有效催生人之道德良知,道德良知能喚醒人對非道德行為的追悔,進而產生對傳統(tǒng)道德文化現(xiàn)代踐行的內驅力,敦促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榜樣示范與逆向恥感文化均能有效催生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榜樣示范從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道德恥感則是從反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
[關鍵詞] 道德焦慮;恥感;傳統(tǒng)道德文化;現(xiàn)代踐行
[中圖分類號] B82-0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8―1763(2013)06―0102―04
中國傳統(tǒng)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有諸多策略:榜樣示范和道德焦慮都能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榜樣示范從正面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道德焦慮則是從逆向刺激道德主體的內心世界產生道德恥感,進而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榜樣示范能促使道德主體產生一種見賢思齊的道德踐行內驅力;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就自身的不良行為與他人的榜樣行為進行比對,進而反求諸己,自我反省、自我審視,并在內心世界產生逆向恥感,從而激發(fā)道德主體產生踐行道德文化的內驅力。道德焦慮與逆向恥感是一對孿生兄弟,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系恥感產生的前提,道德焦慮是逆向恥感的必然結果。由此,由逆向恥感而產生的道德焦慮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說,逆向恥感是人內心世界對其行為的不合乎德性的不滿而由此而產生的道德焦慮。逆向恥感也是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其終極價值在于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學術界鮮有人認為恥感文化能催生道德文化的踐行,筆者認為,由道德焦慮所產生的逆向恥感亦能催生道德主體對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逆向恥感催生道德文化現(xiàn)代踐行的邏輯線索為:道德焦慮逆向恥感喚醒人的道德良知對非道德行為的追悔實現(xiàn)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以下就恥感文化的內涵、道德焦慮與道德恥感之間的關系,道德焦慮如何提升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展開。
一恥之內涵及其兩個層面
研究道德恥感對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必然要先了解“恥”。“恥”在辭海中注釋為“羞愧之心”, [1]即“恥”的基本涵義為恥辱、羞愧之意。從道德情感來說,“恥”是道德主體在做道德選擇之時,深感自身道德素質不及一般、或者是尚未達到心目中已有的道德水準之要求,由此而產生所謂的羞愧之心、羞辱之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恥”可以理解為一種積極的道德情感。因之,道德恥感在一定程度上應該歸屬于積極的道德情感,這種積極的道德情感來自于人之內心對道德敗壞的憤怒,因為“恥辱是一種內向的憤怒”[2],并由此而表現(xiàn)出積極的道德情感。這種“內向的憤怒”雖然無言,但卻是道德主體內心真實情感的寫照。不僅如此,恥感還是人類積極的、向上的、穩(wěn)定的道德情感。恥感可分為對“恥”的認知,以及由認知而產生的內心世界的矛盾與沖突,亦即“羞恥感”。恥感分為兩個邏輯過程:即先知其恥,而后羞恥。曾云鶯教授認為:“恥感可分為知恥感和羞恥感:知恥感是指個體在了解了恥辱內涵的基礎上形成的對恥辱自覺的規(guī)避和抵制;羞恥感是指個體因自己的言行或品質不符合社會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而產生的一種否定的情感體驗。”[3]從曾教授對恥感的分類可知:知恥是知,羞恥則是自己在踐行道德文化之后所產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前者偏向于知,后者則偏向于行,二者有一定的區(qū)分?;诖?,羅國杰先生認為“知恥之心是道德自律思想中的一個重要思想內容,知恥之心是道德自覺的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盵4]此處所言的“恥”主要是偏向為“知”,也即對道德知識的把握;而羞恥感則與之不同,所謂羞恥感主要是指在外界行為的刺激之下所產生的一種對道德文化的反思,表現(xiàn)為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本身的良知與現(xiàn)實的道德踐履不一致而產生的矛盾與沖突,體現(xiàn)的是外界道德踐履與自身道德良知的差異。誠如王建敏先生所言:“羞恥感實際上體現(xiàn)了一種自我反省、良知驚醒的普遍意義,……具有道德自律性與道德良知性。”[5]道德主體緣何自我反省,原因就在于外界客體對其本身的刺激,從而引發(fā)道德主體對自身行為的反思,由反思而產生道德焦慮。由此,羞恥感側重于道德恥感的動態(tài)方面,而知恥感則側重于靜態(tài)。從動態(tài)角度所談及的羞恥感更容易引起道德焦慮,由于理想的道德人格與其本身人格的差距甚大,故此,道德主體容易產生道德焦慮,由道德焦慮產生道德恥感,因為道德焦慮與道德恥感之間存在著必然聯(lián)系,正是由于這種必然的聯(lián)系,促使道德恥感有效促進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
二道德焦慮引發(fā)道德恥感
道德恥感是一種內在的積極的道德情感,它能有效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道德焦慮是恥感產生的前提條件,即是說,有了道德焦慮,然后才有恥感,有恥感催生人之道德良知,并因之催生道德文化的現(xiàn)代踐行。道德主體因道德焦慮而最終做出善的選擇,這種選擇既包括善的道德理念的選擇,同時亦包括道德行為的抉擇。可見,道德文化現(xiàn)代踐行中的道德焦慮與恥感是緊密相聯(lián)的。那么,道德恥感與道德焦慮在何種意義上相聯(lián),他們之間的“動力因”表現(xiàn)何在?這必須從道德焦慮談起。
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在面臨道德自由選擇的情境之時,因道德主體自己的道德水準、行為規(guī)則與外界環(huán)境比對之時存在著差距,進而在人的內心世界產生矛盾與沖突,于是在這種情境之下有了道德恥感;道德主體因為道德恥感,于是“有了羞愧,感到內疚,才能進行道德反思” [6]。道德主體羞愧、感到內疚,是因為自己的思想境界或者行為表現(xiàn)和社會上提倡的公認的道德標準存在著差距,從而引發(fā)道德主體對道德良知進行追問,導致道德主體產生道德恥感。也即“道德焦慮是指意識到自己的思想行為不符合社會道德規(guī)范就會產生良心譴責、內疚感和羞恥感?!盵7]道德主體的道德焦慮,使道德主體內心世界產生內疚,它是道德恥感之動因;道德主體之所以出現(xiàn)道德焦慮,原因在于道德主體面臨道德規(guī)范之時所作出的艱難抉擇。由此看出,道德焦慮是原因,恥感是其結果,二者是前因后果的關系。
就因果層面來說,道德焦慮是道德恥感產生的必然原因。此外,道德焦慮還是道德主體在面臨自由選擇之時所遇到的道德抉擇困境,因為“焦慮是個人面臨自由選擇時,所必然存在的現(xiàn)象”。[8] 道德主體有進行選擇的自由,但這種自由選擇有時候會出現(xiàn)自己的道德水準和社會的道德標準不一致的情況,由此道德主體必然產生道德焦慮。當然,人的這種自由選擇與人的自我意識密切關聯(lián),因為只有具備自由意志的人才能有自我選擇的意愿。“人一旦形成了自我意識就會有獨立的傾向和選擇自己生活的意愿,焦慮也就會隨之出現(xiàn)”[9]。人有獨立的自我意識,就決定他有自由抉擇的基本權利,在面臨道德困境之時,道德理想與現(xiàn)實存在著巨大差距,道德主體由此產生道德焦慮。故此,道德焦慮的產生與人的意識是緊密相聯(lián)的,沒有道德意識的人是不會產生道德焦慮的。比如說小孩,他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在道德意識萌發(fā)之前,他是不會產生道德焦慮的?!白晕乙庾R尚未形成的兒童,只有恐懼而無焦慮可言?!盵10]離開人的意識,就沒有了道德焦慮;道德焦慮不復存在,由道德焦慮所產生的道德恥感亦將不復存在,因之,由道德焦慮所催生的傳統(tǒng)道德文化踐行亦將不復存在。道德焦慮是道德主體“對其所信奉的道德信條產生疑慮,產生道德沖突而又沒有能力作出道德選擇時所產生的情緒狀態(tài)” [11]。道德主體本來可以進行自由選擇,但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道德目標與自身的選擇相去甚遠,基于此,道德主體就會引發(fā)道德焦慮。由此,道德焦慮是一種道德情感,這種情感與道德恥感緊密相關,道德恥感關涉到道德主體的理想、信念?!敖箲]是由情感聯(lián)結引起的,不是生理遺傳癥,也不是實驗性神經癥,而是與個人生存的基本價值如理想和信念等有關?!盵12]道德焦慮和道德恥感一樣,并非人先天就具有的屬性,而是人在后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的,具有后天性。道德焦慮和道德恥感不僅具有后天性,而且還與人的心理活動緊密相關。
三道德焦慮引發(fā)恥感喚醒良知
以利道德文化的踐行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道德焦慮容易引發(fā)人產生恥感,道德焦慮之人容易產生對道德文化的追悔,對道德文化的追悔容易使人發(fā)現(xiàn)良知,進而踐行傳統(tǒng)的道德文化。
【關鍵字】當代道德文化建設;背景及現(xiàn)狀;問題分析;可行性對策
我國一直大力推行道德文化建設,尤其在社會宣傳上做了大量的功夫。但局限于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這一特殊時期,許多新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形成了對我國當代道德文化的沖擊,造成了當代道德文化建設的困境。因此,有必要探析形成當代道德文化建設困境的問題所在。
一、當代道德文化建設背景及現(xiàn)狀
1、我國正處于日新月異的社會轉型期
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走過了37年的歲月,社會的方方面面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GDP排名和國家外匯儲備衡量,1978年我國GDP為2683億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五位,國家外匯儲備1.67億美元;2013年我國GDP為8.3萬億美元,世界排名第二位,國家外匯儲備達3萬億美元。經濟的顯著發(fā)展帶來了人民生活的巨大改善,人民用上了自來水、家用電器,各種讓生活變得更便利的產品層出不窮,我國人民的生活正變得越來越美好。
這37年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不過彈指一瞬間,但它卻親眼見證了我國首次確立了市場經濟的統(tǒng)治地位,并實現(xiàn)從傳統(tǒng)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到現(xiàn)在大半步邁入商業(yè)經濟的巨大轉型。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堅定地朝“四個現(xiàn)代化”目標前進,人民生活正變得日新月異。巨大的社會變化帶來的不只有種種好處,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這其中,當代道德文化建設正成為一個日益凸顯的社會問題。
2、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整體情況不容樂觀
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舊有道德迅速瓦解的時期。20世紀60年代是美國經濟發(fā)展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美國舊有道德的垮塌時代?,F(xiàn)代商業(yè)文明帶來了多元化價值觀的沖擊,與舊有社會道德文化觀念的沖突令人瞠目結舌。有人說,貓王的扭胯扭掉了一代美國年輕人的道德,這并非無稽之談。現(xiàn)在的美國人追崇貓王,事實上正證明了美國道德已然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
處于社會轉型期的中國也是如此。在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的刺激下,各種良莠不齊的新鮮事物層出不窮,加之社會觀念的巨大變化,對我國人民既有的道德文化形成了一定沖擊,甚至在某些方面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
2006年南京彭宇案,讓“碰瓷”一詞走入人民的眼簾;2008年三鹿集團三聚氰胺事件,讓多少幼兒從此告離健康;截止今日,多少食品安全案件層出不窮,讓無數(shù)消費者膽戰(zhàn)心驚。面對著這種種觸目心驚的社會熱點事件,不得不承認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正陷入困境。
二、當代道德文化建設問題分析
1、全社會的信任危機
現(xiàn)代商業(yè)文明在降低人與人溝通交流成本,拉近人與人之間距離的同時,也正使得心與心之間變得更遙遠。社會競爭無處不在,使得人們總有緊迫感,拜金主義肆意蔓延,吞沒一切為之動搖的土壤。我國道德文化滑坡的一大表現(xiàn)是彌漫全社會的信任危機。自2006年南京彭宇案發(fā)后,盡管圍繞著老人是不是被彭宇撞倒的問題一直爭論不休,顯而易見的是,從那時起我國舊有的各種敬老愛老的傳統(tǒng)美德面臨巨大的現(xiàn)實考驗。時至今日,一些老人在外出時發(fā)病得不到救助的報道偶見報端,也出現(xiàn)過一些年輕人幫扶老人被訛詐的報道,直讓人唏噓不已。
需認識到的是,現(xiàn)在的信任危機已不僅僅出現(xiàn)在幫扶老人身上,而是已然蔓延到社會各個角落。食品安全的陰霾一直徘徊不去,2014年10月央視曝光網上訂餐亂象,為人們烹飪佳肴的廚房環(huán)境卻是那般惡劣不堪,直讓人懷疑網上訂餐的可靠性;淘寶等購物網站的假貨事件進一步發(fā)酵,引發(fā)有關部門重拳出擊,重點查處淘寶上販賣虛假偽劣產品的店家;2014年12月,南京億元銀行存款不翼而飛,引發(fā)了不少銀行儲戶的恐慌。
2、媒體的壞效應放大作用
在我國道德文化滑坡的過程中,新聞媒體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發(fā)展中,新聞媒體同行之間的競爭壓力巨大,迫使他們必須尋找能抓住人們眼球的新聞進行報道。南京彭宇案被新聞媒體關注本屬正常,但蓋棺定論的做法卻有違媒體人公正客觀的報道精神,因此造成的后果不可估量。更為可怕的是,負面事件報道天然更容易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并將其代入自己的生活情景中,從而引發(fā)不必要的警惕和焦慮。比如學校老師猥褻兒童案件屢見報端,這不能證明當事人的作為沒有得到新聞報道的啟發(fā)。誠然新聞媒體在推動人們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等方面做出巨大的貢獻,但在壞效應事件中卻往往扮演著“放大鏡”的角色。
3、知行不一的問題
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的一個困境在于知行不一。盡管我國在社會宣傳和學校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人們仍普遍存在道德方面的知行不一,隨地扔垃圾、過路闖紅燈、排隊時占隊現(xiàn)象屢見不鮮。上海、北京等地出臺垃圾分類已有20年歷史,至今仍止步不前。事實上,人們當然清楚這些行為的好壞,也知道社會倡導的是哪些行為,但他們就是不作為。知行不一,已成為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的一個瓶頸。
之所以有知行不一現(xiàn)象的存在,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巨大的社會傳統(tǒng)慣性思維。人們會做出各種不利于公眾的行為,其出發(fā)點除了大家都這樣做自己這樣做也無妨的僥幸心理,還有思想認識不到位的原因。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些人抱有“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的錯誤思想,更有人提出“人人為自己,就是人人為大家”的荒謬論斷,并在日趨多元化的社會環(huán)境中有了生存滋長的土壤,對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造成了較大的阻礙。
三、當代道德文化建設對策建議
1、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有機結合現(xiàn)代文明
我國有著五千年悠遠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這些傳統(tǒng)文化中有著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美德經典,“孟母三遷”、“孔融讓梨”等許多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适乱恢北蝗藗冋佌伣虒?,成為了中華民族挺起的脊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正在不斷丟失。在人民生活逐漸富裕后,其實已經不少人自發(fā)性地倡導“復古”活動,比如穿漢服拍畢業(yè)照、把七夕節(jié)列為東方情人節(jié)等,并得到了社會大眾一定的認可。由此可見,傳統(tǒng)文化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仍有一大片存活的土壤,它所缺少更多的是社會方面的大力弘揚與倡導。
大力弘揚傳統(tǒng)文化并不意味著全盤接收,而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注意適應社會環(huán)境與思維習俗的變遷,避免出現(xiàn)“埋兒奉母”式的宣傳爭議。
在大力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還應注意有機結合現(xiàn)代文明?,F(xiàn)代文明尤其注重個人素質方面的教育,日本在這其中有許多培養(yǎng)的社會習慣值得我們學習。要實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的個人素質教育,重點在于學校從小培養(yǎng)的實踐性教育。事實上,在我國人民經濟水平日趨富裕的現(xiàn)在,學校進行從小培養(yǎng)的實踐性個人素質教育時機已然成熟,缺少的只是社會和政府方面的主導與配合。
2、加強宣揚好人好事,適當采用物質獎勵
在應對媒體的壞效應放大作用方面,我國應加強宣揚好人好事,遏制新聞媒體惡性循環(huán)的無下限負面報道。我國一直有在新聞媒體上加強宣傳好人好事的努力,但效果卻顯得差強人意,這與現(xiàn)代社會人民的新聞媒體選擇多樣性密切相關。2002年10月,央視首次啟動“感動中國2002年年度人物”評選活動,迄今已進行過13次評選活動,涌現(xiàn)出了許許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跡。然而,央視的宣傳渠道不可謂不廣泛,但相對于社會風起云涌的各類傳媒依然顯得勢單力薄。但在2014年這一情況開始發(fā)生轉變,社交平臺微博上一些好人好事也開始成為熱門話題,人們也不再單純關注負面報道,說明了社會大眾對待媒體開始呈現(xiàn)理性化的趨勢,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可喜的進步。
要扭轉“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的不良趨勢,關鍵在于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各種新興媒體,著力發(fā)揮它們社會大眾輿論陣地的作用,借此喚起人民群眾對社會公眾道德的信心,進而重塑當代道德文化精神面貌。
在必要的時候,還可借助物質獎勵對好人好事進行宣揚。德國對拾金不昧有明確的物質獎勵,為的是鼓勵更多人實踐拾金不昧;韓國推行子女孝敬父母可優(yōu)先得到公租房政策,為的是宣揚傳統(tǒng)文化的孝道。在現(xiàn)代社會中,當既有的激勵手段失效時,采取物質獎勵手段無可厚非,而且是適當?shù)囊环N舉措。
3、法治道德雙管啟下,以懲為主以防為重
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的滑坡,其中一大原因在于法治貫徹落實不徹底。脫離法治單獨給予道德譴責,這無疑是本末倒置。道德為輔法治為主,法治道德雙管齊下,才能讓社會秩序良好運轉。以最近時見報端的“老人碰瓷”為例,一些愚昧老人之所以敢碰瓷,背后的一大原因在于違法成本低廉。碰瓷這一現(xiàn)象要進行法律認定困難重重,因而給了一些愚昧老人可趁之機。不僅如此,食品安全問題、銀行存款丟失問題究其到底都是違規(guī)違法問題,只是因為暫時的違法成本低廉或執(zhí)法不力,這才給了違法分子可趁之機。
為此,我國首要應加快立法制度建設,縮短立法周期,以適應快速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及社會問題,不予余力地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為鞏固人民群眾心中的道德文化打造一道堅實的屏障,為我國當代道德文化建設保留一份厚實的土壤。
要有效實現(xiàn)法治道德雙管齊下,關鍵在于以懲為主以防為重。以懲為主,懲治一切違法違規(guī)行為,才能讓人民群眾辨別一切魑魅魍魎的行為,才能樹立人民群眾對社會道德文化的正確認知;以防為重,重點在于杜絕類似事件發(fā)生,從而挽回社會公信力,才能避免人民群眾道德文化建設的坍塌,才能鞏固人民群眾對既有道德文化建設成果的充分認可。
四、結束語
當代道德文化建設,關系到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興衰成敗。盡管目前仍有種種不盡如人意之處,但應當看到前程是美好的,道路上是光明的,國家和社會有足夠的辦法和手段來擺脫當代道德文化建設的困境。
參考文獻:
作者簡介:姚 展(1982―),漯河醫(yī)學高等??茖W校圖書館助理館員。
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升,道德文化建設越來越多地被提上日程。圖書館作為時代文明的標志,在道德文化的傳承和完善方面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闡述了圖書館道德文化建設的內涵和作用等,旨在為業(yè)內人士提供參考和借鑒。
1 道德文化建設的內涵
所謂道德文化,指的是人們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所形成的道德規(guī)范、道德原則、道德理想、道德觀念和學說以及風俗習慣和有道德教育意義的故事傳說等的總和。我國的基本國情是我國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在這個階段,我們將道德文化稱作社會主義道德文化。社會主義道德文化要求我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熱愛祖國和人民。在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中,需要把道德文化包含的各種內容進行規(guī)范,使其逐漸成為人民廣泛認可和遵循的行為標準。
2 圖書館在道德文化建設中的作用
圖書館是傳播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的重要載體,其不僅要滿足日益增長的讀者的知識文化需要,而且還需傳承民族文化??梢哉f,圖書館參與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的全過程,對社會主義道德文化建設具有深遠的影響。
2.1 圖書館是道德文化繼承和發(fā)展的重要保障
書籍是一個國家文化傳遞的重要載體,只要書籍沒丟,民族文化就有復興和繁榮的機會。而圖書館是一個收集了大量文獻資料的地方,保留文化遺產、延續(xù)和傳遞文明是其非常有用的重要的作用。圖書館的這一作用決定了其在道德文化傳承中的重要角色。各地圖書館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是保護文化遺產和建立本地的地方性文獻,尤其是對前者的要求更高。近年來,文化部多次提出要加強各地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并制定了相關普查方案,不斷推進古典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進行。文化部要求各地圖書館均要整理、記錄本館古典文籍的收藏情況。文化部綜合全國的圖書館記錄情況,建立了古典文籍數(shù)據庫,并編寫了目錄。為了使古典書籍和地方性文獻能夠得到完整保存,使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圖書館竭盡所能,收藏并保護各種記錄著人類智慧、文化傳統(tǒng)、道德教育等代表人類文明進程的重要文獻資料。
2.2 圖書館促進道德文化的傳播和交流
圖書館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中心,在圖書館,大家不僅可以借閱到各種書籍,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文化熏陶。圖書館可以定期舉辦活動,并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服務套餐。這樣圖書館才能改變傳統(tǒng)形象,更具生命力。
圖書館書籍借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宣揚古典文化精神,提倡傳統(tǒng)道德,對提升讀者道德文化素養(yǎng)有著不可低估的功效。人們通過閱讀書籍中的圣賢教育、道德楷模故事、英雄偉人史以及人生哲理等,可以凈化自身的精神世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樹立崇高的理想。另外,很多科普資料和技術教材還可以讓讀者學到更多的知識,開闊讀者的眼界。此外,圖書館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進行道德文化傳播和交流,如開展專題活動、展覽會等都是非常不錯的選擇。圖書館應組織一些有利于社會和諧穩(wěn)定、宣傳人文關懷、弘揚道德文化建設的內容,例如舉辦為貧窮地區(qū)的人民伸出援助之手的宣傳活動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家的精神生活,也營造了充滿愛心的良好氛圍。
3 圖書館推動道德文化建設的具體方案
圖書館工作的性質決定了其員工經常接觸到社會上各個階層、各個年齡段、各種行業(yè)的人士,因此,館員應該掌握不同讀者的閱讀習慣和個性需求。圖書館可以及時向相關部門反饋情況,調整策略,并且可以協(xié)同相關部門,結合不同讀者的特點組織多種活動,進一步推動道德文化的建設。
3.1 明確藏書方向,提高服務質量
很多圖書館現(xiàn)在更傾向于以讀者的愛好為方向進行藏書,以達到提高書籍的借閱量和流通率的目的,但這不應該成為圖書館的服務宗旨。圖書館應該把傳遞精神文明和道德文化作為發(fā)展的一個大方向,使讀者的心靈得到洗滌和升華。所以,圖書館應當脫離以讀者愛好為宗旨的藏書模式,多引進富有積極意義的、充滿正能量的傳統(tǒng)文化書籍,變被動為主動。在滿足社會需求的同時更要成為廣大讀者的引導者,推動社會與道德文化同步發(fā)展。同時,在互聯(lián)網使用頻率越來越高的今天,圖書館應當啟用新技術建立高效的網絡閱讀資源,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需求,為讀者提供更高效、更優(yōu)質的服務。
3.2 重視地方文獻,弘揚道德文化
地方文獻一般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其主要記錄當?shù)氐母鞣N資料,對當?shù)氐牡乩?、資源、歷史、文化、民俗習慣等都有詳細的描述。地方文獻的優(yōu)勢在于它能給予當?shù)刈x者親切感,更能讓他們產生共鳴。相比于普通歷史古籍,它在當?shù)啬芨行У貍鞑サ胤轿幕欣诘赖挛幕男麄??!度珖幕畔①Y源共享工程2013年度地方資源建設工作方案》提倡在地方文獻中突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題,圖書館應積極利用先進的媒體技術手段,在展現(xiàn)地方特色的同時,注重地方文化、紅色歷史、民族特色等專項資源的建設,弘揚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
3.3 加強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氛圍
道德文化對人們的思想和生活有著不可忽視的影響力,對人們具有“潤物細無聲”的功效。我國自古重視道德文化教育,重視教育的社會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良好的環(huán)境更有利于道德文化的推廣。因此,圖書館也應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人文環(huán)境建設,營造良好環(huán)境和氛圍,為道德文化建設提供物質基礎。圖書館基礎設施主要由場地、建筑、相關技術設備等構成。為讀者創(chuàng)造整潔、方便、舒適的讀書環(huán)境,注重精致、典雅的環(huán)境細節(jié)處理,營造館內的書香氣息能夠給予讀者親切感,從而培養(yǎng)一個好的讀書習慣。人文環(huán)境包括制度規(guī)范、企業(yè)文化、員工素養(yǎng)等。
3.4 舉辦公益活動,宣揚道德文化
圖書館屬于一個公共平臺,其主要作用是服務民眾。利用好圖書館這個平臺,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組織志愿者通過舉辦相關公益活動做好圖書館宣傳工作,一方面可以給愿意奉獻自己愛心的人提供公益平臺,另一方面也可以給需要幫助的人提供閱讀服務,同時也可以把愛心和正能量傳遞出去,呼吁大家崇德向善。圖書館可以舉辦愛心宣傳活動,如呼吁并帶頭為貧困兒童捐書等。這些活動不僅有很好的宣傳作用,而且還能提升圖書館的形象,提高其號召力和感染力。要提高圖書館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就應該積極舉辦各種互動活動,如讀者交流講座、社會教育等。在這些活動中,圖書館應承擔起傳播中華正氣的責任。例如,可以在世界讀書日號召公眾參與集體讀書活動;也可以在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如端午節(jié)、重陽節(jié)等進行相關道德文化知識的傳播;還可邀請社會知名作家和專業(yè)人士舉辦專題講座等。圖書館工作者應具備較強的服務精神,將服務主動送到千家萬戶。如為當?shù)貦C關單位推薦有益的文獻服務,為地域經濟發(fā)展提供策略,為科學進步貢獻力量等。此外,圖書館可以通過調查和分析,針對不同年齡、不同階層、不同教育背景、不同職業(yè)的人,推送個性化的服務,以最大限度地進行道德文化的宣傳。
全面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實施仁愛工程、道義工程、禮儀工程、學習工程、誠信工程、文化惠民工程、全民健身工程。開展以弘揚“仁、義、禮、智、信”道德標準,全面提升干部群眾思想道德素質,打造全鎮(zhèn)文化亮點,提高百姓幸福指數(shù)為主要內容的階段性活動,扎實推進各村(居)、各駐鎮(zhèn)企事業(yè)單位思想道德文化陣地建設。
思想道德文化建設推進活動基本原則是: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為主。善于發(fā)現(xiàn)、總結和宣傳先進典型,用身邊人、身邊事教育和引導群眾,弘揚“仁義禮智信”道德標準。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大力發(fā)揚求真務實的精神,因地制宜,大膽創(chuàng)新,針對各村實際,妥善安排活動時間,充分利用冬季農閑和農民工返鎮(zhèn)的時間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三是解決實際問題。要把教育活動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結合起來,與加強和改進機關作風建設活動結合起來,與解決實際問題和化解矛盾糾紛結合起來,合理安排,統(tǒng)籌兼顧。
二、目標任務
年,全鎮(zhèn)思想道德體系建設的工作思路是:圍繞“一個目標”,重點開展“四建一樹”活動?!耙粋€目標”即重塑思想道德體系,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為目標。“四建”即各支部“建”立一支道德建設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建”立各村(居)民道德協(xié)會,指導和引導各村(居)開展道德體系重建工作;依托黨務公開欄,“建”立各支部道德專欄,宣傳活動中涌現(xiàn)出的好人好事;“建”立一支道德宣傳文藝小分隊,宣傳弘揚道德模范和道德標準。“一樹”即“樹”一批先進典型,推動思想道德文化活動的全面開展。以階段性思想道德文化活動開展為契機,建立思想道德教育長效機制,常態(tài)化主題活動,完善村規(guī)民約。
三、活動安排
(一)第一階段宣傳動員階段(時間從年3月5日---6月20日)
1、宣傳發(fā)動。召開鎮(zhèn)思想道德建設推進活動啟動儀式,宣傳“仁、義、禮、智、信”道德標準,《實施方案》和各類道德模范評選方式及標準。
2、成立村(居)民道德協(xié)會。一是建立領導機制。協(xié)會在鎮(zhèn)黨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各村(居)協(xié)會會長由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成員由有威望的老黨員、老干部以及村民代表組成,采取自愿參與,組織考評模式招募一定數(shù)量的協(xié)會會員,副會長由協(xié)會會員選舉產生。二是明確工作職責。宣傳“仁義禮智信”道德標準,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倡導道德規(guī)范。堅持公平公正、尊重他人的原則,在評議過程中,充分聽取意見、細致調查、公正評判,作為實施階段性推進活動的自治評議組織。采取“好事大家傳、壞事大家管、歪風大家糾、喜事大家辦”的方法,讓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自我提高”。
3、開展尋找各類道德模范活動。按照公民基本道德規(guī)范要求,分別設立“學雷鋒標兵”、“敬業(yè)模范”、“誠實守信模范”、“孝老愛親模范”獎項各一名。并根據我鎮(zhèn)實際,制定評選標準,由各村(居)、各駐鎮(zhèn)單位支部道德評議協(xié)會具體實施。
(1)開展“尋雷鋒足跡,揚志愿精神”活動
以“學習雷鋒月”為契機,大力弘揚“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雷鋒精神。各支部組織黨員干部開展為民辦實事、辦好事活動,使黨群關系更加密切。各村(居)、各企事業(yè)單位通過廣播、宣傳欄、制作學雷鋒標語廣泛開展志愿者精神宣傳教育活動。鎮(zhèn)學校以“雷鋒在我心中”為主題組織一次“學雷鋒”征文比賽,暢談心得體會,通過召開專題座談會、主題班會、團課等形式,宣傳有關雷鋒及志愿者的突出事跡。在活動中涌現(xiàn)出來的見好人好事由道德評議協(xié)會按照“學雷鋒標兵”評選標準(見附件1)評選。
(2)開展爭創(chuàng)敬業(yè)標兵活動
設立“敬業(yè)模范獎”。在全鎮(zhèn)黨員干部隊伍中開展“比敬業(yè)、爭當模范”的活動。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評選愛崗敬業(yè)、踏實勤懇的好公仆、好干部。各支部在活動中涌現(xiàn)出的先進典型由道德評議協(xié)會按“敬業(yè)模范”評選標準(見附件2)評選。
(3)開展“講誠信、比信譽”活動
設立“誠實守信模范”獎。在全鎮(zhèn)駐鎮(zhèn)企事業(yè)單位中開展“講誠信、比信譽”評選活動。對于在業(yè)務工作開展中講誠信的單位或個人按標準予以表彰。
(4)開展“尋找孝子”、“好媳婦、好公婆”活動
在全鎮(zhèn)范圍內開展“尋找孝子”、“好媳婦、好公婆”評比活動,道德評議協(xié)會嚴格按照評選標準(見附件4),采取協(xié)會推薦、黨委考察、社會公示三級評選方式,根據各村(居)實際情況,推選出“孝老愛親模范”
(二)第二階段樹典型階段(時間年6月20---6月30日)
采取“兩比兩評”的方式,通過三級評選方式在“尋雷鋒足跡,揚志愿精神”活動,“尋找孝子”、“好媳婦、好公婆”活動中評選出的典型進行鎮(zhèn)級比評,鎮(zhèn)級評選“學雷鋒標兵”、“敬業(yè)模范”、“誠實守信模范”、“孝老愛親模范”獎項各一名,給予表彰獎勵,并張榜公布。
1、評選方式。一是協(xié)會推薦。各村(居)道德協(xié)會認真做好評選活動的宣傳動員工作,努力做到家喻戶曉,通過召開村組干部、群眾代表會等形式,廣泛征求群眾意見,對本村符合評選條件的人選進行初審把關,確定推薦人選。二是黨委考察和走訪。鎮(zhèn)黨委整理、匯總推薦名單后,鎮(zhèn)黨委將對各村的推薦人選進行考察,通過走訪、座談等形式重點了解被推薦人的家庭情況,主要事跡及社會影響等,初步確定候選人。三是社會公示。候選人初步確定后,各支部要及時向本村干部群眾進行公示,接受群眾監(jiān)督。公示期為7天,期間如有群眾反映,經調查屬實,取消評選資格。
2、監(jiān)督方式。一是完善監(jiān)督制度。各村(居)成立監(jiān)督小組,建立起群眾監(jiān)督,村組監(jiān)督的兩級監(jiān)督機制,對在評選中弄虛作假的行為給予取消評優(yōu)評先資格,并在當年村(居)考核中扣分。形成年中督促檢查,年底嚴格考核,認真兌現(xiàn)落實,確保群眾思想道德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落到實處。二是建立評優(yōu)評先制度。對道德思想道德教育的考核內容,加重份量,加大分值,制定獎懲制度。
3、獎勵方式。設立道德模范基金,按一定標準對評選出的道德模范進行獎勵表彰。經費來源一方面由鎮(zhèn)財政撥付一定數(shù)額,另一方面接受社會捐助。鎮(zhèn)財政所建基金專戶,實行公開、公平、透明原則,對該基金實行專項管理。定期進行帳務公示。
(三)第三階段宣傳弘揚階段(時間:年3月—年12月31日)
通過各類形式,宣傳評比出的各類道德模范,掀起學習身邊模范,弘揚模范精神的活動。
1、陣地宣傳弘揚。充分利用鎮(zhèn)村廣播、電視、宣傳欄、等文化宣傳陣地,弘揚典型事跡,以村組為單位開辟文化墻,設置道德模范專欄,對候選人事跡進行宣傳,強化先進典型。發(fā)揮身邊典型榜樣力量,引導人們自覺踐行道德約束,樹立良好道德意識,逐步提高居民道德素質。
2、建立道德宣傳文藝小分隊,宣傳弘揚道德模范和道德標準。由鎮(zhèn)居委會牽頭,各村(居)組織文藝骨干,將典型事例、典型人物編排成相聲、小品、歌舞等文藝節(jié)目組建文藝表演隊,進行巡回表演,使廣大群眾在娛樂中受到教育和啟發(fā)。
3、依托黨務公開欄,“建”立各支部道德專欄,宣傳活動中涌現(xiàn)出的好人好事。各村收集好人好事的先進事跡材料、活動圖片、個人照片和有關新聞報道,按“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yè)奉獻”、“孝老愛親”五類進行收集、整理、備案,在道德專欄上張貼宣傳并建立好人好事檔案庫。
四、具體要求
(一)各村(居)及各駐鎮(zhèn)單位以支部為單位成立道德協(xié)會。要求協(xié)會名單于3月10日前上報鎮(zhèn)黨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