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人際溝通的困擾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案例 人際關系
1、一般資料
來訪者,女,20 歲,大學二年級。穿著整潔,體態(tài)偏瘦。情緒焦急,主動求治愿望強烈,未見明顯的精神病性癥狀。主訴;睡眠質量差;人際關系緊張、情緒波動較大,經常一個人偷偷哭泣;與男友經常吵架;學習效率低,自我控制能力差。
2、個人自述及他人反映
2.1 個人自述
我是外地人,獨自來求學,家人朋友都不在身邊,自己認為獨立又害怕孤單。從入學一直到現(xiàn)在,宿舍一般在凌晨兩點左右睡覺,某位舍友經常磨蹭到很晚,總在自己快入睡時去洗漱,洗漱聲音很大嚴重影響到自己,其他舍友也因此鬧矛盾,自己認為不想舍友關系鬧僵,但自己變的比較敏感,入睡時特別關注舍友洗漱聲音,只有等舍友躺下后才可以慢慢入睡,嚴重影響到自己的休息質量,上課時候注意力集中不起來,學習效率低,對此比較苦惱。與朋友相處中發(fā)現(xiàn)朋友比較自我,不太關注周圍人的感受。因自己戀愛,與朋友呆在一起的時間變少,發(fā)現(xiàn)自己慢慢被疏遠。感覺與朋友之間只是形式上的朋友不是心靈精神上的朋友,對這些比較在意,困惑自己的朋友質量。由于自己的朋友都是學霸,自己也想努力表現(xiàn)得比較好,但是學習效率比較低,自我控制能力比較差,學習方面也比較擔心。與男友之間的感情沒有問題,總是因為一些小事天天吵架,例如自己約會總是遲到,男友就會比較生氣,知道也自己有拖延的老毛病,但看到男友生氣的表情就懶得解釋,迷惑戀愛中這種情況。這些都是一些小的事情,但很多事情堆積起來有時候自己心情會比較低落,焦慮,內心變的黑暗。又不知道怎么和朋友講,所以經常自己一個人偷偷哭,哭完感覺會好點,可是一旦遇到事情又回到原來的樣子,反反復復,前來咨詢的目的就是想要徹底解決自己的問題。
2.2 咨詢師的觀察和他人反映:
咨詢師的觀察:來訪者表情焦慮迷茫困惑,表現(xiàn)自然,邏輯思維正常,穿著整潔,有禮貌。
3、評估與診斷
3.1 心理評估:
青春期的女生;性格外向但較敏感、不自信。由于對自我認識不足,人際關系溝通不暢導致產生了煩躁、焦慮、情緒起伏不定等情緒困擾。其他舍友因洗漱問題進行爭吵,影響了舍友之間的關系。為了避免此類事件再次發(fā)生,即使被舍友影響也不愿意表達自己的不滿。
3.2 診斷
來訪案例本來訪者主訴:睡眠差、焦慮不安、情緒起伏不定等軀體癥狀。心理咨詢中觀察舉止得體,思維清楚,表達有邏輯;情感較豐富又敏感,當說到自己渴望友情又被朋友疏遠時,表現(xiàn)出的情緒起伏合乎情境,并未泛化且在可控范圍內;來訪者遠離家鄉(xiāng),獨自在外對自身與人際關系溝通的存在不良認知,但較切合實際的。來訪者睡眠質量差、學習效率低,情緒偶爾起伏,存在人際緊張的焦慮狀態(tài),是可控的,通過上觀察述評估,初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1]。
4、咨詢過程
本案例運用合理情緒療法[2]以及角色扮演方法[3],咨詢時間安排是每周1 次,每次50分鐘,可視具體情況進行調整。咨詢目標是緩解來訪者的情緒困擾、學習和掌握有效的人際交往技巧、認識并改善自身不良的性格特征、完善自身。
首先通過攝入性談話,運用談話法、共情、傾聽等技術,與來訪者建立良好的咨詢關系;采集來訪者的基本情況,成長經歷,特別是重大生活事件等個人信息;通過談話內容與心理測試,對來訪者進行評估和診斷,共同并協(xié)商咨詢目標。本案例中來訪者主要是自我認識不足、對人際沖突存在不良認知、缺乏人際溝通技巧。根據來訪者問題,布置作業(yè)“寫下20個我是誰的句子”以及思考自己的優(yōu)缺點,讓來訪者更深入認識自身性格特征。針對來訪者作業(yè)完成情況,進行感受交流,讓來者認識到自身認識不足,情緒不穩(wěn)定,過于敏感。 因為遠離家鄉(xiāng),所以來到學校后非??释穗H間的溫暖,卻存在認為人際關系中應該盡量避免沖突發(fā)生,人際溝通間的默契是不用表達出來等不合理認知。通過合理情緒療法讓來訪者正確認識自身存在的不合理信念,認識到人際間產生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問題在于你怎樣看待出現(xiàn)的矛盾,情緒是受對事情看法影響的,解決問題矛盾的點不在于客觀對事,不針對人本身。
再次來訪者與咨詢師在設定情景中角色扮演,讓來訪者站在對方的立場來感受自己的人際溝通方式,從而認識自己在人際溝通方面的問題,心理咨詢師教受人際溝通技巧,通過角色互換來體會和運用正確的人際溝通方式和技巧。最后引導來訪者表達咨詢過程的體會與成長,清楚認識自己問題根源更深層次認識自己,靈活將咨詢中學到的思維方式和溝通技巧運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5.咨詢效果評估
一個月后,咨詢師通過回訪與跟蹤發(fā)現(xiàn)來訪者睡眠質量有所提高、能清楚合理認識自身、情緒較穩(wěn)定,朋友間關系有所緩和,心理咨詢達到了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郭念鋒.心理咨詢師(三級)[M ].北京:民族出版社,2011
【關鍵詞】團體心理活動 體驗式教學
近年來,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受到更多的關注,并逐步走向科學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的發(fā)展階段,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開設與推廣是在高校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而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不同于其他學科,它除了向學生講授心理學的知識外,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樹立一種心理健康與心理保健的意識,在學習中學會思考,能夠運用心理學的知識學會調節(jié)自己的心理狀態(tài)。筆者在近年來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融入了團體心理活動來實施教學,發(fā)現(xiàn)對于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十分的有幫助,具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和實用價值。
一、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功能和特點
心理健康教育課的開設是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門課讓學生學習、了解一些心理知識,學會一些維護個體心理健康的方法,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該課程具有如下特點。
1.教學中注重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實踐操作。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在環(huán)境適應、情緒調節(jié)等方面的應對能力,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此,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和應用。
2.注重學生的自我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課的內容以學生的直接經驗為中心,形式上以學生間的互動為主,注重過程經驗,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情緒的喚起和情感的共鳴,教師起到的作用是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發(fā)展的角度來看待學習、生活中出現(xiàn)的種種挫折和困難,通過學生間的討論、分享等方法,進一步認識自我、悅納自我、發(fā)展自我、協(xié)調自我。
3.該課程的目標要求更適合通過學生間的互動開展教學。當前在大學校園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多是以主題的形式進行,如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自我意識等,它們都很貼近在校大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每個人都有切身的感受。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體驗合作與互助,發(fā)揮人際交往對于認知發(fā)展的促進作用,借助人際間的互動來促進自我的成長和發(fā)展。
二、團體心理活動是一種重要的體驗式學習
團體心理活動是以心理活動為載體,通過團體成員的自我體驗,成員間的相互分享,從而調整或改變其觀念或行為,達到使每位成員成長和發(fā)展的目的。在團體心理活動中,很注重學生間的討論和分享相互分享彼此之間的感受,獲得其他成員在團體中對其觀察的反饋,使之從別人的角度來審視自己,而得以改善適應,促進成長。
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可為每一位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遭遇挫折,情緒困擾的成員提供理解的、支持的氣氛,在這種安全的氛圍里,成員會嘗試各種行為和方法,探索與他人相處的方式,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團體心理活動內容包括環(huán)境或人際的適應問題、人際交往的方式、自我認識等。由任課老師帶領,重點放在學生們共同關心或者經常遇到的問題上,常使用的方法有課堂討論、分享感受和體驗等。
三、團體心理活動方案的設計和實施
針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的教學內容,可以采用不同的團體心理活動,下面列舉筆者在“人際溝通”為例的課程教學中所實施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方案:人際交往之四:溝通篇
1.單元目標:學習傾聽與溝通。
2.活動準備:一些畫有簡單線條的圖片2個、紙每人2張、筆每人1支、小紙箱1個、抄寫好溝通練習的大白紙1張。
3.活動程序
(1)“我說你畫”游戲(50分鐘)
①活動過程。老師把學生分成8-12人的若干小組,每小組隨機抽出兩個同學,領導者給每組中的一名成員出示圖1,并確保另一名成員無法看到。然后請前者向后者描述圖片的內容,后者根據前者的描述畫出該圖片。然后兩個人交換角色,領導者出示圖2,重復上述游戲。在做活動的過程中,沒有參加的同學不準說話,認真觀察。活動結束后小組內進行討論,相互分享感受。
②領導者點評。人際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你所表達的并不一定就是別人所理解的,你所聽到的未必就是別人想表達的。溝通需要雙方要不斷反饋,調節(jié)溝通方式,才能達到溝通的最佳效果。
(2)傾聽練習(30-40分鐘)
①當你的朋友向你傾訴他的煩惱時,你會作何反應?并說明你作出這樣選擇的理由。以下面的話題為例:
朋友向你傾訴:“我最近倒霉透了,談了兩年多的女朋友居然把我給甩了。哎,我真想一死了之!”
你會如何回答?
A你怎么這么想,一次失戀就成這個樣子,也太沒出息了。
B.不用這么難過,俗話說得好,天涯何處無芳草,改天我?guī)湍憬榻B一個更好的。
C.談了兩年的女朋友居然和你分手了,你一下子接受不了這個事實,所以覺得活著沒意思了。
②領導者點評。傾聽的關鍵在于讓你的朋友感覺到,你是在認真地聽他說話,而且感受到他的心情。在案例的幾個答案中,最后一個反應最為恰當,但很少人會選它。因為它只是用自己的話把別人所說的內容簡要地翻譯了一遍,似乎是在說廢話。事實上只有傾訴者才最清楚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才能為自己的行為作選擇。他通過傾訴,希望尋求的只不過是一種關心、理解和心理支持。而“C”回應恰好可以滿足對方的這種心理需求。因此,把對方所說的意思簡要地反饋給對方,就是簡單而又十分有效的人際溝通方法。而事實上很多人在溝通中急于用自己的感受代替別人的感受,急于表達自己的意見或提出勸告,希望幫助對方,但是這卻不是對方所要求的,即所謂的溝通不平等,不暢通。
(3)小結(5分鐘)
老師總結,如何做好人際溝通,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夠運用這些方法和技巧。
總之,團體心理活動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式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進行學習,參與其中、親身體驗,并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心理素質,外化為行為習慣。這種教學方法在活躍教學氣氛中,讓學生輕松的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提高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樊富珉. 團體咨詢和理論與實踐[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段鑫星,趙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
關鍵詞:西部地區(qū);溝通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33-0078-03
基于整體社會競爭力提升的要求,大學生人際關系、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升成為重要的議題。西部地區(qū)作為經濟后發(fā)區(qū)域,對高素質群體的需求潛力較大。西部地區(qū)大學生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著西部地區(qū)經濟發(fā)展質量。
一、西部地區(qū)大學生溝通能力影響因素分析
大學生溝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大學生群體的人際交往,對大學生學習生活造成較大影響。表現(xiàn)為推動或困擾著大學生是否積極學習生活的狀態(tài)。大學生溝通能力是由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大學生自身因素。在大學校園階段的大學生群體處于心理發(fā)展成熟度慢于生理成熟度的階段。一方面大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要求對自己的各種需求和行為進行獨立的思考和選擇,希望形成自己獨立的行為方式;另一方面,社會認知經驗的缺乏、過于理想化等的心理特征,不能滿足生理發(fā)展的需求,從而產生沖突,形成矛盾的心理。這種矛盾心理若無法得到有效引導與排解,會極大地影響大學生主體之間的人際關系與溝通能力。
環(huán)境與家庭因素。西部地區(qū)大都處于經濟不發(fā)達區(qū)域,現(xiàn)實的經濟社會氛圍影響著大學生成長與成熟的整個過程。欠發(fā)達的經濟社會現(xiàn)實往往決定了整體社會氛圍處于封閉狀態(tài),對大學生成長中的開放、包容需求發(fā)生沖突。同時,在社會轉型期,傳統(tǒng)家族式家庭關系與家庭教育都在被沖擊,新型家庭關系與家庭教育正在逐步形成。導致大學生成長的家庭環(huán)境不斷發(fā)生深刻變化,影響著西部區(qū)域大學生在社會認知和社會交往的能力。
大學環(huán)境的氛圍因素。大學校園作為大學生日常生活、學習的場所,對大學生溝通具有深刻的環(huán)境意義。尤其是從中學生向大學生身份轉變的過程中,其生活方式、學習模式和交往模式都存在較大的變化。從大學入學前的個體分散式生活變化為遠離家庭的集體化生活容易引起不適感,尤其是大一新生的不適感表現(xiàn)較多;同時,傳統(tǒng)大學教育的以知識傳授、理論傳授為主,缺乏對大學生的情感教育、人際交往教育的強調,這種教育的不足引起大學生發(fā)生情緒障礙等事件容易無所適從,導致溝通能力與人際交往的提高較慢。
社會與技術變化因素的影響??焖侔l(fā)展與急劇變型的社會不斷侵擾著大學校園的主體的學習意識。社會環(huán)境對于處在正在成長階段的大學生有著全面深刻的影響。技術發(fā)展尤其是網絡技術的進步,導致大學生溝通方式從傳統(tǒng)的面對面溝通變化為網絡化溝通方式,這種方式雖然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屏蔽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與人交流的社會地位、專業(yè)、出身等實際差異,提供了一個全新、便利的交際渠道,但這種交際方式減少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情感溝通機會,使得大學生一旦在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交往溝通受阻,就會逃向虛擬社會尋求心靈安慰,消極面對現(xiàn)實生活,逃避自身溝通能力不足的現(xiàn)實。
二、西部地區(qū)大學生溝通能力測度
本文借鑒國內外學者關于溝通理論所積累的溝通能力結構與維度的成果,對西部地區(qū)大學生的溝通能力狀況進行測度。根據已有研究的整理,大學生主體溝通能力主要由三個維度組成,分別是溝通技能、溝通認知、溝通傾向等。溝通技能主要是主體在溝通過程中的行為方式選擇以及表現(xiàn)狀況;溝通認知則體現(xiàn)了主體對主體本身、溝通參與方和溝通所發(fā)生的實際情景的理解能力,進而體現(xiàn)出判斷效果體現(xiàn)的能力;溝通傾向則表現(xiàn)為主體關于溝通的實際偏好及其體現(xiàn)在行為狀況中的趨勢及動力等。
本部分的主要過程是首先參考心理學領域關于溝通能力的量表,結合西部地區(qū)大學生實際特征設計調查問卷來反應西部地區(qū)大學生的人際溝通能力;在進行試調查的基礎上對問卷進行修改,形成正式的問卷。問卷的發(fā)放主要是作者所在高校的三個校區(qū)的不同年級的大學生,總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剔除掉無效問卷,使用EPIDATA軟件對問卷數(shù)據進行整理,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而了解不同年級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狀況。
(一)大學生溝通能力三元結構模型與問卷編制
大學生群體的特征與其他組織群體主體特征有所不同,借鑒有關人際溝通能力的研究,結合大學生群體的特征歸納,提出大學生人際溝通的三元結構模型。分別包含溝通技能、溝通認知和溝通傾向。在模型中,三元維度起不同作用,綜合互相關聯(lián)、系統(tǒng)化描述大學生溝通能力狀況。如圖2-1所示:
根據上述溝通能力三個維度,設計調查問卷。三個維度分別編制題項9、8、10個,題項內容遵循李克特量表的表述方式,根據程度差異分別賦分5、4、3、2、1分,5分表示完全符合,1分表示完全不符合,中間各分值程度依次遞減。
(二)問卷信度與效度檢驗
衡量所設計問卷的信度需要借助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即Cronbach's Alpha。表2-1的Cronbach's Alpha的值為0.428,表明本例中所設計的問卷具有較好的內在信度。
評估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矩陣,可以看到除了溝通認知因子以外,其余因子的相關系數(shù)相對比較理想。表明問卷調查設置在本研究中具有較好的內容效度和結構效度。
Bartlett球度檢驗和KMO檢驗是進行因素分析的先決條件。Bartlett球度檢驗可用于檢驗相關矩陣是否為單位矩陣,即各變量是否各自獨立。經過對預試問卷的初步分析,Bartlett球度檢驗值為1886,顯著性水平為0.000,差異極其顯著,說明變量之間存在共享因素的可能性,適合做因素分析。如下表所示:
利用SPSS進行因子分析KMO為0.728,球形檢驗結果顯著。原27個變量可歸納為9個公因子,它可以解釋總方差的61.832%。驗證大學生人際溝通的維度結構是合理的。因此,可以認為本問卷具有良好的效度,問卷結果與大學生人際溝通能力的實際狀況的吻合度較高。
(三)案例學校大學生溝通能力統(tǒng)計分析
本研究以西部某大學為例,該校是一所綜合性大學,學生來自全國各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研究對象為其大學2011級、20012級、2013級和2014級本科大學生,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并對問卷進行回答完整性與真實性檢查,剔除無效問卷,得到有效問卷289份,有效率為96.3%。
年級差異對于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多獨立樣本檢驗分析結果;
表2-4采用多獨立樣本檢驗考察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三個影響因子溝通技能、認知和傾向的年級差異,通過分析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上面存在顯著的年級差異;在三個維度方面,溝通認知年級差異顯著,在溝通技能和傾向上面則年級差異不明顯。
從上述表可以看出,大學生雖具備基本的溝通能力,但仍缺乏系統(tǒng)、深層次提高溝通能力的訓練;無法更好地適應與不同對象之間的溝通交流。
三、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培養(yǎng)基本策略與建議
通過上述嚴密的問卷設計與問卷發(fā)放及回收,對數(shù)據的整理與統(tǒng)計分析,了解了西部大學生年級差異角度下溝通能力的現(xiàn)狀。針對大學生溝通能力尚弱的總體結論,基于研究所采用的三個維度及其影響因素的分析,本部分從大學生群體的相關層面,主要包含學生群體、家庭層面和學校層面出發(fā)提出提高西部地區(qū)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對策。
(一)對人際交往的基本原則的強調
在對實際人際交往過程的總結與研究中發(fā)現(xiàn)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則,例如平等原則、誠信原則、適當原則以及互利原則等。平等原則與誠信原則是人際交往的基礎與前提,只有在平等原則和誠信原則的基礎上才能保證人際交往中大學生主體的順利進行。目前大學生在人際交往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中比較忽視原則性的作用,較為隨心所欲,為了提升溝通能力必須對交往原則進行強調。
(二)對人際交往技巧的培訓
在大學生人際交往過程中面對的人群性格各異,不存在單一的技巧或方法可以應對所有類型的群體與不同性格的人。為了提升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能力,必須注重對人際交往技巧的培訓。技巧是處理人際交往過程中各類關系的技術與方法,其重要意義不言而喻,是決定人際交往及溝通能力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對交往群體關系的優(yōu)化有著推動與制約的作用??傊鶕煌愋蛯ο笈c群體,進行針對性地交往技巧的培訓對大學生溝通能力的提升意義重大。
(三)對良好人際交往心理的培養(yǎng)
大學生群體正處于從學生到社會人轉變的中間環(huán)節(jié)。這個轉變環(huán)節(jié)的劇烈震蕩對大學生良好心理適應力要求較高。同樣,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中心理適應力對溝通能力影響明顯。在大學生人際交往溝通中往往會產生很多消極心理,例如自卑、自負、嫉妒以及猜疑等,這些心理障礙對良好的交往與溝通產生消極作用。為了提高溝通能力與效率,必須培養(yǎng)大學生群體良好的人際交往心理。
(四)優(yōu)化家庭環(huán)境,創(chuàng)建和諧家風
環(huán)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作為人際關系的第一所學校,兒童的人際交往技能首先是在與家人的情感交流過程中形成的,因此家庭是孩子學習人際關系的第一所學校?;镜恼f話方式、交往方式、表情、手勢等人際交往中需要的方式方法都是兒童在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中學會的,家庭環(huán)境直接決定著孩子在進行人際交往時對待別人的態(tài)度,人際交往是否成功,人際交往成功的孩子則會感到心情愉悅,不被同伴接受的孩子則會產生自卑或狂躁的心理,心理上會產生較大的波動。從家庭層面引導大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體驗,對于積極的人際交往能力發(fā)展意義重大。
(五)對溝能能力培養(yǎng)相關課程的開設與創(chuàng)新
相對于家庭,學校層面對大學生溝通能力的提升可以提供理論支持與技術輔導。學校層面可以創(chuàng)新教育,開設相關溝通類課程,例如《公務禮儀》、《有效溝通》、《溝通理論》等相關課程,通過對實際溝通背后普遍規(guī)律的教授,促使學生掌握溝通交流的相關知識。通過實踐類課程,從著裝認識、動作、語言等方面的教導與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使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內容得到豐富,提升應對溝能困境的能力;注重大學生年紀差異,不同年紀根據溝通狀況與困境設置不同認識水平的課程,促使溝通能力體系在大學生認知體系的基礎上得以建立與完善。
參考文獻:
[1]劉勇,彭新梅.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師生溝通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2,(01):45-48.
[2]陳華,甘雪花,徐天耀.基于網絡溝通方式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4,(09):137-138.
[3]付梅.大學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與人際交往的關系研究[D].安徽:安徽師范大學,2005,7.
【關鍵詞】 大學生
大學生正處于自我意識發(fā)展的上升的階段,他們的人際關系問題就顯得更加突出。許多研究表明,人際關系狀況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有顯著相關〔1,2〕,人際關系和諧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國外有研究表明,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利于身心健康,能促進學業(yè)的進步;不良的人際關系常引起心理失衡,導致心理問題的出現(xiàn),如焦慮、空虛、心情壓抑、抑郁、嚴重者甚至出現(xiàn)自殺傾向〔3〕。為了解大學生人際關系行為困擾的心理社會影響因素,為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問題的咨詢、診斷和輔導提供理論指導,進行了本次調查。結果報告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對象 2005年10月~11月,采取分層整群抽樣的方法從山東大學、山東師范大學和濟南大學隨機抽取在校大學生700名作為研究對象。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700份,回收有效問卷631份,回收有效率為9014%。其中男生311名,占4929%;女生320名,占5071%。一年級159名,占2520%;二年級298名,占4723%;三年級174名,占2757%。理學147名,占2330%;工學134名,占2124%;醫(yī)學350名,占5546%。年齡16~22歲,平均年齡(1939±106)歲。
12 調查工具 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4〕、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5〕、自尊量表(SES)〔6〕、抑郁自評量表(SDS)〔6〕、焦慮自評量表(SAS)〔6〕、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S)〔7〕、防御方式問卷(DSQ)〔6〕、父母教養(yǎng)方式評價量表(EMBU)〔6〕和一般情況問卷。
13 方法 調查員均為本校研究生,施測前進行嚴格培訓。在正式調查前,首先隨機選取2個班(75人)進行預調查。2周后開始正式調查。調查以班級為單位,采用匿名筆答方式進行,要求被試者獨立完成問卷。在調查結束15d后,隨機抽取2個班,共83名學生進行重復測量,并對2次結果進行一致性分析,Kappa系數(shù)和Pearson相關系數(shù)均>075。
14 統(tǒng)計分析 將收集的數(shù)據資料,進行邏輯檢查、整理編碼和數(shù)據量化,然后輸入計算機建立Excel 2003數(shù)據庫。以人際關系困擾總分≤8、≥9且≤15、≥16將人際關系困擾劃分為無、輕度、嚴重,分別賦值0,1,2。運用累積Logistic回歸方法進行分析。在進行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時,對于分類變量需進行如下量化:兩分類無序變量賦值0、1;無序多分類和多選變量,根據例數(shù)多少及實際需要合并成兩項,或者引進啞變量;有序多分類變量按照順序賦值1,2,3,……。從而確定共計51個自變量。最后檢驗各自變量與LogitP之間的線性關系。經檢驗,a14(每周上網頻度)、a15(每周運動頻度)與LogitP之間為對數(shù)關系。因此對a14和a15 進行變量變換,以對數(shù)形式引入模型,其余自變量直接引入模型。
2 結果
21 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狀況 大學生無人際關系困擾者占4643%(293/631);人際關系困擾總檢出率為5357%(338/631);其中,輕度人際關系困擾者占3851%(243/631),嚴重人際關系困擾者占1506%(95/631);具有明顯人際關系障礙者占143%(9/631)。
22 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主要影響因素分析 對模型的擬合優(yōu)度的檢驗結果(P>005),說明預測值和觀察值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模型的預測能力為:一致性=919%,不一致性=75%,模型擬合優(yōu)度較好。對模型進行假設檢驗結果(P
3 討論
本調查發(fā)現(xiàn),輕度人際關系困擾者占3851%,嚴重人際關系困擾者占1506%,與汪雪蓮〔8〕等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就所有累積Logit而言(即人際嚴重困擾對輕度困擾、無人際困擾的對數(shù)發(fā)生比;人際嚴重困擾、輕度困擾對無人際困擾的對數(shù)發(fā)生比),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神經質程度重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發(fā)生的危險性,是無神經質的4078倍。原因可能為神經質程度高的人,表現(xiàn)為焦慮、緊張、易激怒、偏激,常伴隨有抑郁。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社交能力差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發(fā)生的危險性,是社交能力強的2755倍。社交能力差,即缺乏人際溝通、交流的技巧,不懂得如何與人相處,在人際交往中常處于被動的境地,從而產生人際關系困擾。在其他變量相同的情況下,受生活事件影響重的大學生人際關系困擾發(fā)生的危險性,是不受生活事件影響的2257倍。生活事件作為一種應激源,當累積到超過心理承受限度時,就會導致心理負荷過重,其精神狀態(tài)會處于崩潰的邊緣,從而引發(fā)心身疾病,人際關系也會失調。在父母教養(yǎng)方式中,父親的角色作用對大學生人際交往的影響突出。當父親在滿足子女需要方面表現(xiàn)得小氣、吝嗇,對子女的行為挑剔、否定,認為子女帶給自己反感、不快等拒絕否認傾向,容易讓子女感到無能和自卑,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子女人際交往的健康發(fā)展。而父親的情感溫暖理解,則對于大學生的人際關系和諧發(fā)展起積極促進作用。
表1 人際關系困擾影響因素的多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略)
【參考文獻】
〔1〕 張翔,樊富珉.大學生人際沖突行為及其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心理與行為研究,2004,2(1):364-367.
〔2〕 田可新,唐茂芹,吳昊,等.大學生人際信任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研究[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5,14(7):657-659.
〔3〕 D' Angelo B,Wierzbicki M.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 mood in students[J].Psycho Rep,2003,92(2):416-418.
〔4〕 鄭日昌.大學生心理診斷[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1999:339-341.
〔5〕 錢銘怡,武國城,朱榮春,等.艾森克人格問卷簡式量表中國版(EPQ-RSC)的修訂[J].心理學報,2000,32(3):317-323.
〔6〕 汪向東.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M].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3,增刊,251-252,160-161,202-205,46-53,285-288,122-129.
〔7〕 劉賢臣,劉連啟,楊杰,等.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的信度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1997,5(1):34-36.
關鍵詞 社區(qū)門診患者 心理護理
近年來,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心理護理已成為現(xiàn)代護理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并在臨床應用中得到了發(fā)展,社區(qū)門診患者由于年齡、文化程度、所患疾病、職業(yè)等不同,他們的心理活動也有所差異。由于工作的性質和特點,提高護理質量,護士不僅要掌握高超的護理操作技術,而且還要具備較好的心理學知識,把握患者就診時的心理特點,更好地為患者服務。
臨床資料
2010年1~6月收治患者785例,年齡35~95歲,平均67.8歲,其中高血壓123例,冠心病257例,腦梗死后遺癥303例,其他102例。
社區(qū)門診患者的心理特點
門診患者及家屬普遍存在著“早就診、早治療”的心理:希望得到醫(yī)務人員的關心、安慰和交流,及時獲得病情信息,對醫(yī)務人員的言談舉止和態(tài)度十分敏感。
陌生、恐懼的心理:門診患者特別是首次來醫(yī)院就診患者,由于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而感到無所適從,對就診程序不了解,對所患疾病是否得到準確的診斷延誤就診,而感到驚慌和不安,從而產生陌生、恐懼的心理。
焦慮、煩躁的心態(tài):患者就診心切,希望能夠盡快地辦理好就診手續(xù),縮短就診時間,但一般的診療都要經過掛號、候診、診斷、檢查、交費、取藥、治療等過程。由于人多、等候就診時間長,患者得不到及時診治,會產生焦慮、煩躁的心態(tài)。
依賴:門診患者普遍存在著求醫(yī)心切,對疾病治愈的期望值較高,希望有一個良好的就醫(yī)環(huán)境,醫(yī)術高明的醫(yī)生為自己診治,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并希望藥到病除、早日擺脫病魔的困擾,由此產生一定的依賴心理。
沮喪和抗藥的心理:由于中老年患者和慢性病患者,長時間就診、長期服藥,對自己所患疾病有所了解,經過疾病的痛苦,藥物的不良反應,預后效果欠佳等方面的影響,產生了沮喪和抗藥的心理。
社區(qū)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
營造溫馨和諧的環(huán)境:門診是患者就醫(yī)的一個重要場所,創(chuàng)造一個干凈整潔、溫馨舒適的就醫(yī)環(huán)境,能夠緩解患者陌生和緊張的情緒[1]。
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是心理護理中的基礎:可以幫助護士及時全面地收集患者的資料,制訂切實可行的護理計劃和健康教育的內容,減少護理工作中的各種矛盾,創(chuàng)造護患之間良好的工作環(huán)境,然而有效的人際溝通是建立良好護患關系的前提和基礎[2]。
提高心理護理質量:心理護理是整體護理的核心,所以提高心理護理質量非常重要。人際溝通是提高心理護理質量的重要手段,提高心理護理水平,必須以有效的溝通為前提,善于發(fā)現(xiàn)患者的思想變化和情緒波動,給予恰到好處的心理指導和護理,滿足患者的心理需要,獲得最佳治療效果。
提高醫(yī)護人員的素質:隨著醫(yī)學科學的進步和發(fā)展,與醫(yī)學模式的轉變,門診醫(yī)務人員必須不斷地加強專業(yè)知識學習,掌握醫(yī)學全科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患者心理上的信任和行為上的配合[3]。
對患者做好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對促進療效,縮短治療周期、降低疾病的復發(fā)率有重要作用,可以根據患者的需要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促進疾病的痊愈。
討 論
在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下,心理護理已成為現(xiàn)代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隨著社會的進步,不同的性格、文化層次、病情等使社區(qū)門診患者對醫(yī)務人員的診療過程各有不同。因此對社區(qū)門診患者的護理應重視心理護理,實施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進一步促進患者的康復,只有正確掌握社區(qū)門診患者的心理特點,做好相應的護理,才能真正地做好“以患者為中心,以質量為核心,以患者滿意為目標”的整體護理[4],體現(xiàn)了心理護理的意義及重要性。
參考文獻
1 李世娟.淺談門診患者的心理護理的重要性[J].醫(yī)療裝備,2010,23(6):90-91.
2 趙藝,林琳.淺談人際溝通在心理護理中應用[J].全科護理,2010,8(6):1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