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公訴案件被害人權利保障問題探析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近年來,人權保障問題日益受到世人的關注。人權是一個以人與動物的本質區(qū)別為前提,以肯定個人的自由和平等為基礎的概念。人權,就其性質和作用來說,包含著"是人的權利"、"是人作為人的權利"、"是使人成其為人的權利"和"是使人成為有尊嚴的人的權利"等多個層次。聯(lián)合國1993年在維也納召開的第二次世界人權大會所通過的《維也納宣言和行動綱領》就指出:"一切人權都緣于人類固有的尊嚴和價值,人是人權和自由的中心主體,因而是實現(xiàn)這些權利和自由的主要受益者,并應積極參與其中"。
隨著法制的進步以及中國對國際事務參與性的不斷增強,我國政府對人權保障問題日益重視。1991年國務院發(fā)表了《中國的人權狀況》(白皮書),引起國內外輿論的廣泛關注和積極評價。《白皮書》指出:"享有充分的人權是長期以來人類追求的理想"。"聯(lián)合國通過的有關人權的宣言和一些公約,受到許多國家的擁護和尊重。中國政府對《世界人權宣言》也給予高度的評價,認為它作為第一個人權問題的國際文件,為國際人權領域的實踐奠定了基礎"?;谏鲜鍪聦?,我國的法律法規(guī)不斷完善,法律層面的人權保障體系日益嚴密。如果說刑法是犯罪人的大憲章(貝卡利亞語),那么,刑事訴訟法則可以被看作被告人的大憲章。當然,刑事訴訟中的人權主體不僅僅是被告人,而且包括被害人及其他訴訟參與人。二十世紀六十年代以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被告人的地位問題始終處于許多國家刑事司法領域的核心,被害人僅被賦予證人的地位。自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起到八十年代中期,被害人在各國刑事領域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視,刑事被害人學迅速興起,被害人要求刑事程序保護的呼聲日益高漲。1985年12月11日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了第43/40號決議《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這是聯(lián)合國通過的關于被害人問題的第一個重要聲明。它標志著被害人問題在國際范圍內,已從理論研究階段進入立法實施階段。
長期以來,被害人在我國刑事訴訟中的地位一直被忽視、淡忘,1997年新刑事訴訟法修改后,雖然賦予被害人以當事人的地位,并規(guī)定許多新的訴訟權利,如申請復議權、申請回避權、申請抗訴權等。但事實上,被害人的權利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很難得到切實有效的保障,尤其是在公訴案件中,在強大的國家追訴職能背景下,被害人的權利往往被忽略,造成結案后,被害人不滿案件處理結果,不斷申訴,浪費了大量國家司法資源和訴訟成本的同時,被害人無論是物質還是精神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因此,如何確立被害人的訴訟地位、保障被害人的訴訟權利,是刑事訴訟法需要著重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
被害人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被害人泛指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人,包括公訴案件的被害人、自訴案件的自訴人、附帶民事訴訟的原告及反訴成立的部分反訴人,狹義的被害人僅指公訴案件的被害人。在公訴案件中強調保護被害人的合法權益,是我們司法工作者不容忽視的問題。
二、建立平等訴訟機制,使刑事訴訟架構更趨均衡
從宏觀來看,被害人訴訟地位問題,不僅關系刑事訴訟公正的實現(xiàn),同時影響刑事訴訟具體制度的完善。從微觀上說,被害人的訴訟地位決定著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定位,同時也關系著被害人權益能否得到保障、刑事訴訟結構的是否均衡的問題。被害人作為法律規(guī)定的"人",社會都應尊重他作為目的的個體的存在,不能對他貶低、奴役,不能純粹地將他視為實現(xiàn)他人目的、社會目的的手段,被害人應當?shù)玫饺烁裆系姆勺饑?。人的尊嚴構成要素甚多,其中平等、自主是其中最基本的兩個要素。很久以來,在現(xiàn)代刑事司法理念中,尊嚴的主要意義似乎不在于被害人,而在于被告人。因為,面對國家權力的侵犯,任何個人是無助的。被害人遭到社會邪惡力量的侵犯可以求助于國家,而被告人遭到國家侵犯后,就再也沒有其他力量能夠與國家抗衡,鑒于"人權是實現(xiàn)人的尊嚴的手段",因此,長期以來,人們的焦點都集中在保障被告人人權,以維護被告人的尊嚴上,被害人的尊嚴問題,在整個刑訴歷史上被嚴重地忽視。絕大多數(shù)國家的法律都是將被害人視為證人,規(guī)定被害人有協(xié)助國家追訴犯罪的義務。這樣,作為刑事犯罪承受者的被害人就完全被貶為國家懲罰犯罪的手段和工具。但實際上,作為犯罪行為的受害者,被害人要求與被告人同等享有做人的尊嚴并不為過。聯(lián)合國《為罪行和濫用權力行為受害者取得公理的基本原則宣言》第4條規(guī)定,對待罪行受害者時應給予同情并尊重他們的尊嚴。這可以說為被害人在訴訟中的基本法律地位作出了闡釋。維護被害人在刑事訴訟中的尊嚴,保障被害人基本的訴訟權利,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提高被害人的訴訟地位。訴訟地位的提高能夠為被害人在訴訟中自主性實現(xiàn)提供充分保障,同時增強訴訟的平等性。由此可以看出,基于人性、人格尊嚴的要求,應當同等承認并尊重被害人的人格,保證雙方當事人訴訟地位上的平等。
三、實行公力救濟,是現(xiàn)代司法理念的價值取向
在原始社會,沖突的解決主要靠氏族組織所提供的"私力救濟"。國家產(chǎn)生后,首要任務就是維持社會存續(xù)所必須的秩序,這樣,國家強制力干預糾紛的"公力救濟"由此產(chǎn)生。與"私力救濟"有暴力性復仇手段相對,"公力救濟"采用了和平而文明的手段。但是,傳統(tǒng)的觀點認為,犯罪是對于國家的暴力侵犯,刑法和訴訟法是國家和違法者之間的調停制度,刑事政策應以罪犯為本位,刑事訴訟的目的旨在為了社會的利益,實現(xiàn)公眾的懲罰權,對于任何私利的考慮,都是與此刑事訴訟的宗旨相沖突的。由此相關的法律在制定時更注重對公共利益的維護,而忽略了對被害人正當權利的保護,從而使被害人的合法權益被強大的國家追訴職能所掩蓋甚至取代,無法得到彰顯和凸出。隨著認識的不斷提高,刑事訴訟制度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代刑事訴訟理念更強調司法公正的價值取向,犯罪被認為不僅僅是侵害了國家利益,而且侵害了個體利益,為此,國家作為糾紛的裁判者和罪犯的懲罰者介入到糾紛的處理過程中,給被害人以支持和救濟,其救濟的目的主要在于補償被害人所受到的損失。各國法律專門制定刑事救濟方面的規(guī)定實現(xiàn)對被害人的補償,很多國家的法律還賦予被害人向法院提起訴訟的權利。為了取得更好的控制犯罪效果,人們將視角轉向了被害人。在這種背景下,被害人學運動逐漸產(chǎn)生并迅速壯大。人們在控制犯罪的同時開始尋求刑事司法利益保護的平衡。對被害人不僅僅是物質上的補償,在精神方面的損害也需要通過刑事訴訟來解決。特別是通過被害人對刑事訴訟的參與來修復被害人精神上所受到的創(chuàng)傷。因此,可以說,就公力救濟的目的來講,已經(jīng)從傳統(tǒng)上強調對被害人進行補償轉換到對被害人所受創(chuàng)傷的恢復上來。基于此,現(xiàn)代刑事訴訟理念更趨于對被害人精神、心理進行診療。
四、公訴案件被害人訴訟權利現(xiàn)實保障的幾種設想
(一)建立被害人補償制度。刑事被害人所遭受的損失,有些可以通過附帶民事訴訟解決,更多的則是附帶民事訴訟所不能解決的。由此,犯罪導致的被害人死亡、傷殘及其經(jīng)濟損失,往往因犯罪人無力賠償致使被害人承受無限期的被害延續(xù)。目前,我國尚無有關對被害人實行國家補償?shù)牧⒎ǎ蚨?,被害人獲得補償尚未獲得法律與制度化的保障。有鑒于此,我國應建立被害人補償制度,給被害人以必要的撫慰與補償。結合我國的司法實際,被害人獲得補償一般應當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第一,必須無法從被告人處或其他途徑得到補償;第二,必須是嚴重暴力犯罪致使被害人受到生命、健康方面的損害;第三,被害人對自己被損害的結果不承擔或者承擔很少的責任,但如果被害人是未成年人、老人、基本或者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國家應當根據(jù)其生活來源狀況,給予適當補償,而不考慮其責任大??;第四,必須是及時報案,并且與司法機關積極合作。
(二)建立被害人社會援助制度。刑事案件中,被害人遭受的不僅包括物質損失,還包括精神損害,僅用賠償?shù)姆绞綗o法從根本上彌補、平復被害人所遭受的精神創(chuàng)傷。由此,有可能導致被害人脫離社會自我封閉的心理傾向,因此,建立完善的社會援助制度尤為必要。建立被害人服務機構,如"被害人醫(yī)療中心"、"被害人心理咨詢中心"等,為被害人提供心理咨詢或醫(yī)療服務,針對一些特殊的被害人,如性犯罪的被害人、老年被害人、少年被害人,更應當成立專門機構為其提供細致的人文關懷和精神診療。建立完善的社會援助系統(tǒng),《宣言》對此亦有具體規(guī)定。在整個法律過程中,"受害者應從政府、自愿機構、社區(qū)方面及地方途徑獲得必要的物質、醫(yī)療、心理及社會援助。應使受害者知道可供使用這些服務和援助"。為了確保被害人得到適當?shù)暮脱杆俚脑?應對警察、司法、醫(yī)療保健、社會服務及其他有關人員進行培訓,使他們認識到受害者的需要,并使他們對準則有所認識,以確保適當和迅速的援助"。
(三)建立辯護律師代為詢問制度。從被害人學角度看,被害人遭到犯罪的侵害是第一次受害,在訴訟過程中受到的制度性侵害是第二次受害。在司法實踐中,被告人經(jīng)常借盤問機會讓被害人反復回憶遭受犯罪侵害的情況,特別是性犯罪的審判尤其如此,這就給被害人造成了極大的傷害。有鑒于此,英國法律規(guī)定,對于性犯罪中的被告人實行強制辯護制度,即當被害人出庭接受盤問時,被告人本人回避,由其律師代行對被害人的盤問。這樣律師在盤問時,會注意盤問的方式、問題涉及犯罪內容的廣度和深度,以避免給被害人造成新的傷害。這種對被害人二次傷害的情形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也屢見不鮮,在庭審過程中,上述做法我們可以借鑒。再者,對有些被害人,我們可以不要求其親自到法庭去接受盤問,而通過閉路電視回答問題,以減少對被害人的精神傷害。另外,檢察人員在詢問、聽取被害人意見,追究、揭露、控訴、打擊犯罪的同時,也應當考慮到被害人的身心健康和心理承受力,從保障被害人角度,在詢問態(tài)度、工作方式上注意對被害人身心的保護。
(四)完善被害人對不起訴案件、撤銷案件的監(jiān)督制度。刑事訴訟法第170條第3項規(guī)定:被害人有證據(jù)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chǎn)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被害人可以提起自訴。被害人作為刑事訴訟當事人有權及時了解案件的進展情況,及時收到有關的訴訟文書。包括:公安、檢察機關的不立案通知書、檢察機關的不起訴決定書、撤銷案件決定書。但公安、檢察機關的有關規(guī)定對此未予以明確。為了保障被害人對此類案件的起訴權,完善被害人對此類案件的監(jiān)督,立法或有關司法解釋應當明確將撤銷案件決定書的副本送達提出控告的被害人。在司法實踐中,有時還會出現(xiàn)辦案機關對被害人提出的控告是否立案長期拖延不作決定或者故意不向被害人送達不立案通知書的情況,致使被害人無法及時提起自訴?;诒缓θ说男淌略V訟當事人訴訟地位,公安、檢察機關應及時向被害人送達有關法律文書。凡涉及被害人利益的處理情況應當以書面形式及時通知被害人,以便被害人申請復議、申請檢察機關進行法律監(jiān)督,直至向人民法院提起自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