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艾米莉勃朗特詩歌探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艾米莉平生共創(chuàng)作了193首詩,她的詩分為兩種:一種屬于貢達(dá)爾島國的虛幻故事,稱為貢達(dá)爾史詩;另一種是表現(xiàn)她個人感受的抒情詩。這些詩歌集中體現(xiàn)了艾米莉?qū)浩群徒d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她渴望自由、平等和愛情的理想。關(guān)鍵詞:艾米莉.勃朗特;詩歌;主題艾米莉·勃朗特(EmilyBronte,1818—1848),是夏洛帝·勃朗特之妹,安妮·勃朗特之姐,從少年時代起就開始寫詩,姐妹三人于1846年自費(fèi)出版了一本詩集,以艾米莉?yàn)橹?。她的詩在?nèi)容題旨和藝術(shù)手法上都有著創(chuàng)新和超前,但她的小說《呼嘯山莊》掩蓋了她詩歌的光芒。這些詩歌集中體現(xiàn)了艾米莉?qū)浩群徒d的叛逆精神,反映了她渴望自由、平等和愛情的理想。這些詩歌語言精練簡潔,節(jié)奏韻律自然明快,堪稱為“詩作的精英”。下面就從她詩歌主要的四個主題:荒原、自由、愛情和死亡來賞析這位杰出女詩人的杰出詩才。
一、自由的向往與其說艾米莉摯愛、迷戀荒原,還不如說她是迷戀和向往那種無拘無束與自由自在。“她在荒涼寂寥的處所找到了許多開懷的樂趣,而她勝過一切,最最熱愛的是——自由。自由是艾米莉鼻息;沒有自由,她就毀滅”,“當(dāng)她從她自己那寂靜無聲、與世隔絕,然而無拘無束、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換到一種紀(jì)律嚴(yán)格、循規(guī)蹈矩的生活方式,是她無法忍受的……”就連喜歡那些小動物,也是沖著它們那種自由自在的精神和從不拘束,活得自然,甚至狂野的本性來的。在她的好些詩歌里都充滿了這種對自由的渴望和追求,她說:“我們并沒有別的要求,我們只要自己的心和自由。”這些詩都是她痛苦心跡的真切流露,是她深感生活重壓而不自由時靈魂的呻吟和吶喊。在她與姐姐外出求學(xué)和做家庭教師的時間里,經(jīng)歷了受人役使、壓迫和偏見的種種磨難,她強(qiáng)烈地感受到了心靈自由的喪失,甚至感覺到整個秩序化的社會都是充滿壓迫與偏見的束縛她心靈自由的“敵人”,這一切幾乎已成為她的精神牢獄和枷鎖,在她幻想的貢達(dá)爾王國里,她要“砸碎痛苦的鎖鏈/使他的臣民重獲自由解放”。二、愛情的迷惘艾米莉是一個出世者,一個超凡脫俗的奇女子。在她短短的一生中沒有嘗試過愛情的滋味,然而對于這樣一個沒有任何戀愛經(jīng)歷的少女來說,能在她唯一的一部曠世之作《呼嘯山莊》里,把一個看似平常的愛情寫得如此刻骨銘心,驚心動魄,成為“人間最宏偉的史詩”,真可謂是現(xiàn)代文學(xué)史上的“斯芬克斯”之謎。怪不得英國當(dāng)代著名小說家及創(chuàng)作家毛姆在介紹《呼嘯山莊》時曾這樣感嘆道:“我不知道還有哪部小說,其中愛情的痛苦、迷戀、殘酷、執(zhí)著,曾經(jīng)如此令人吃驚地描述出來”。雖然她沒有經(jīng)歷過愛情,但我們卻不能否認(rèn)她的內(nèi)心曾有過對愛情的熾熱向往和想象。其實(shí),在她的腦海中構(gòu)筑的愛情比任何世俗的愛來得更精彩,在她的愛情詩中她的愛亦然真摯、熾烈、深沉。在創(chuàng)作《呼嘯山莊》之前,艾米莉已在她想象的貢達(dá)爾王國里描寫了許多關(guān)于男女主人公至情至真并具有震撼人心的愛情故事,《呼嘯山莊》只是她的詩化了的小說,是她愛情詩的繼續(xù)和發(fā)展。在這些愛情詩里,我們可以強(qiáng)烈地感受到一種“精神不滅”的力量,雖然這詩里多了一份傷感、凄婉和幽怨。在艾米莉三歲時便失去了母親,在她成長的沉悶歲月里可以說是沒有一絲快樂,也沒有一絲溫暖。從詩中可以看出,在這人海茫茫的大千世界,她嘗到了人世間的冷漠無情,母親和兩個姐姐的去世,留給她的只是孤苦凄涼,雖然在她的內(nèi)心世界里,她也“渴望著有人能來愛”,然而這念頭“煙消云散”了,像雨后彩虹般瞬間便消失了。她的愛情詩由于感情真摯、凄苦,常常撼動人心、催人淚下。讀她的這些愛情詩,那排山倒海的熾熱情感讓人窒息,悲情四射的絕望哀纏令人心碎。艾米莉已將情感的張力拉到了最大程度,她把戀人間的那種忠貞的感情描寫得微妙微肖,并全都表現(xiàn)得那么真切細(xì)膩,令人不能不嘆服她的主觀感受體驗(yàn)和想象的出神入化。畢竟,艾米莉短短的一生,少女的心扉從不曾得到愛情的輕叩呀。
三、死亡的超越讀艾米莉那些“此恨綿綿無絕期”的愛情詩,很容易讓我們聯(lián)想到中國流傳已久的愛情絕唱——梁祝:他們都是為了彼此忠貞的愛而殉情。在荒原里,石楠上,他們化蝶相伴,正如她自己所說:“請相信這顆忠貞的心/堅定地道一聲‘再見’/放心吧,不管漫游到哪里/我的心永遠(yuǎn)和你在一起?!痹谒那楦惺澜缋?,這種愛是逾越了生死界限的情人間的思念,是蔑視死亡,縈回不散的強(qiáng)烈情懷。在她眼里,死亡不是愛情和生命的結(jié)束而是愛情的升華,生命的重新開始。雖然人的一生有長有短,可誰也不能長壽永生;我們在下界分別,會在天國相見,那兒極樂的生命無邊無盡。在另外一首題為《死亡》的詩里,她這樣寫道:砍去那枯死的小樹,讓別的枝條繁茂旺盛;至少,它腐敗的遺體可以肥土,從中可以生長出——永恒。艾米莉?qū)λ劳龅倪@種辯證和坦然的態(tài)度,不由得讓我們肅然起敬。她的這種死亡觀可以說是由她所處的家庭和社會環(huán)境決定的。首先就家庭環(huán)境來說,在幼年時期她就目睹了身邊的親人一個個被疾病奪去生命,就連她唯一喜歡的一位身邊的男人——父親的副牧師,威謙·韋特曼也死于霍亂。她短暫的一生充滿著死亡的氣息并一直被這種陰影籠罩著。其次就她所生活的社會環(huán)境來說,那時正是英國社會動蕩的時期,工人失業(yè),物資缺乏,生活清貧,艾米莉在外出求學(xué)、當(dāng)家庭教師和創(chuàng)辦自己學(xué)校時所遇到的種種失意和挫折讓她體驗(yàn)到了生活的艱辛和苦澀并深感生活的絕望和孤獨(dú),也許此時死亡就是最好的選擇。盡管如此,她仍堅信“有朝一日愛者和被愛者/會在山頭相聚重逢”。艾米莉的詩歌,多半具有強(qiáng)烈的自傳色彩,是她心靈發(fā)展的記錄,不管是反映荒原和自由主題的詩歌,還是反映愛情和死亡主題的詩歌,都是她心靈最高境界的自然溝通與融匯。她的這些詩“絲毫不像一般的閨閣詩,而是精練、簡潔、剛勁、真摯”,并“具有一種格外親切的音韻之美——它們粗獷、憂郁、崇高”。讀她的詩,我們會感到“它們?nèi)缤柦?,聲聲打動我的心”,“凡是世上生活過的婦女,沒有一個寫過這樣的詩”。參考文獻(xiàn):[1]宋兆霖.石楠荒原上的兩朵奇葩[J].外國文學(xué)研究,1997,(1).[2]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詩選》序[Z].勃朗特姐妹研究,1850:31.[3]宋兆霖.勃朗特兩姐妹全集:第8卷.[M].//艾米莉·勃朗特詩全編.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