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淺論期權與期權投資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在金融創(chuàng)新與風險管理的課上第一次知道了期權,在老師的介紹中逐漸被期權本身的趣味與多樣性所吸引,所以決定把課題定為期權方面上,但是只能是淺顯了解的。
風險
對于未來的事情我們總是不能百分百的確認這也是風險的來源。經濟活動幾乎就是有風險組成的,人們最為關注的也當屬如何降低風險卻能獲得同等的收益。
風險按結果有無分為純風險、投機風險。前者只可能受損而沒有可能獲利,后者有可能受損也有可能獲利。如房地產投資商面臨房產價格波動的投機風險,也面臨地震等的純風險。保險行業(yè)的險種主要對象往往是純風險。企業(yè)的風險管理也主要集中在對純風險的管理上。按風險事件分為經營風險、戰(zhàn)略風險、金融風險。從某種意義而言,市場經濟中市場風險最為常見,因為個人和企業(yè)不可避免地會與多種市場發(fā)生聯(lián)系,例如,房地產市場,人才市場等。市場風險可以歸結為產品價格波動導致的風險。簡單而言即價格上升有利賣者,價格下降有利買者。所以,市場風險與當事人在市場上的位置有關。
一般而言,純風險的管理通常為購買保險,經營風險的管理為加強內部控制,對于最為常見的市場風險管理最為常用和有效的手段是利用衍生合約進行風險對沖如期權、期貨和互換等。
期權及其避險原理
這里主要討論解決市場風險的手段之一期權,期權相對于期貨而言更為復雜,但是無論是避險還是投機或套利都有更多的靈活性和優(yōu)勢。
對于期貨不能保留價格上升的好處,期權有了全面的升級,期權既能“沖掉”價格下降的風險又能保留價格上升的好處。那么什么是期權呢?
期權是這樣一種權利,其持有人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有權利但不負有義務按約定的價格購買或出售某項資產或物品。
若是持有人有按約定購買的權利則成為買方期權,也有稱為看漲期權,即持有這種期權價格上漲時更有利。相反如果持有人有按約定的價格出售的權利,則稱為賣方期權,或看跌期權。對于期權買方只有權利而沒有相應義務,則更為靈活有利。
現(xiàn)貨期權:股票期權、外匯期權、利率期權
金融期權
期貨期權:股票指數(shù)期貨期權、外匯期貨期權、利率期貨期權
期權現(xiàn)貨期權:石油期權、鋼鐵期權、有色金屬期權
商品期權
期貨期權:石油期貨期權、鋼鐵期貨期權、有色金屬期貨期權
買權避險原理
以某公司購買A原料為例,現(xiàn)市場單價為2000美元,未來價格不知。如果公司利用期權避險,它可以買一個明年6月到期、數(shù)量為200噸,約定價格為2000美元/噸的買方期權。當?shù)狡趯嶋H市場價格低于約定價格時,該買權內在價值為0,反之,內在價值大于0,且實際價格高出約定價格多少,內在價格即為多少。從而達到避險目的。
賣權避險原理
以生產A原料廠家為例,工廠購買一個明年6月到期,數(shù)量為2000噸,約定價格為2000美元/噸的賣方期權。當?shù)狡趯嶋H市場價格高于約定價格時,該賣權內在價值為零;反之,內在價值大于零,實際市場價格低于約定價格多少,內在價值即為多少。
期權市場的形成與發(fā)展
形成過程
繼17世紀荷蘭郁金香期權交易之后,18世紀歐美農產品上也有應用期權的零散交易。進入19世紀,隨著股票的問世,出現(xiàn)了早期的股票期權交易。
20世紀早期,美國出現(xiàn)了一個稱為“期權經紀人協(xié)會”的組織,它由若干成員企業(yè)所組成,旨在提供一種機制更有效地促成期權交易。
20世紀70年代以來,石油危機和固定匯率的動搖以至崩潰,引發(fā)了世界范圍金融和經濟的動蕩。人們不滿足與傳統(tǒng)的避險手段,尋找更好的避險措施。1973年美國之家個期權交易所成立,標志著期權場內交易的開始。期權市場逐漸繁榮。
20世紀80年代,西方各國進一步放松金融管制,標的物的種類迅速增加,各種期權交易量持續(xù)高速增長。
20世紀90年代期權的增長勢頭不減,與其他金融工具的復合物越來越多,如與公司債券、抵押擔保債權等進行“雜交”。除了各種金融工具上的期權外,商品期權也有大的發(fā)展。
至今為止,全世界有美國、英國、德國、韓國、日本、澳大利亞、法國、巴西、瑞士、荷蘭、加拿大等23個國家和我國的臺灣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都開展了期權交易。
期權交易
期權的賣空與賣多
賣空是指賣出自己并不擁有的證券;賣多是指賣出自己所擁有的證券。
假如在2個月以前,你以3美元的價格買入一份8月份到期,約定價格為100美元的A股票買權?,F(xiàn)在,這一買權市場價格為8美元,你賣出了該買權。這便是賣多。
假如你并沒有在2個月以前買入A股票買權,而現(xiàn)在,如果你認為賣出一份8月份到期,約定價格為100美元的買權有利,你仍然可以賣出該買權,這便是賣空。
雖然避險操作的目的在于消除風險,但是,避險操作同樣是以投資者個人對市場的主觀判斷為決策依據。進一步說,有無必要避險的決策時機上也是一種投機。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驚醒避險操作也會給投資人造成損失。所以,從這些方面來看,避險操作與投機操作同屬一種類型。就是買進未來很可能增值的證券,賣出未來有可能降值的證券。從而達到“低進高出”的效果,從中獲得利潤。
期權投資
通過期權交易可以看到期權可用于修正投資者的投資風險。將無風險資產和股票指數(shù)買入期權組合起來,投資者就可以獲得一個既有保證的最低收益率,又能享有股票增值的潛力。期權投資的優(yōu)勢明顯,以小博大,亦可預見的風險博大收益。在期權的運作過程中,無論是買方期權或賣方期權的購買者,預先就已鎖定了自己的投資成本,他需承擔的投資風險只是為購買買方期權或賣方期權所付出的保險金。但他的投資回報則是根據所投資物的價格波動。從理論上說,期權購買者承擔的有限的風險,但得到的卻是無限的獲利潛能。再者就是對沖投資風險,市場定論有高回報對應高風險,特別是對于系統(tǒng)性的風險,如果沒有合適的投資工具進行風險對沖,那么,就有可能造成巨大的、災難性的損失。而期權,作為一種投資工具和風險對沖工具,則有可能化解這種系統(tǒng)性風險,并有可能在系統(tǒng)性風險中獲利。即在同一時間,同時買入兩種期權,即買方期權和賣方期權。并且這兩種期權是匹配的不然起不到作用。
優(yōu)勢顯著但是劣勢也有其中產品復雜,駕馭難度大,就把很多人擋在了期權的外面,與此同時,期權的實際操作和市場把握也是千變萬化。但是,期權作為一種金融創(chuàng)新產品,投資獲利的潛能巨大,但投資風險相對固定,或者說投資前就已經預先知曉。因此學習并熟練運用它是一件很值的事情。另一方面期權雖然能對沖風險但是還是具有風險,主要是喪失期權保險金的風險。所以要使保險金金額在自己經濟能力范圍內,不可將所有財產博進去。
參考書目羅伯特.C.莫頓《金融學》【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張志強《期權理論與公司理財》第二版【M】華夏出版社
王千紅、梁紅巖《金融市場學》【M】東南大學出版社
趙錫軍、魏建華《投資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