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會計資產減值管理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2006年2月,我國財政部了新的企業(yè)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的核算和披露進行了較大修正,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為了避免資產的虛增導致企業(yè)利潤的虛增,同時保證企業(yè)財務資料的真實性和可比性。最新會計準則對資產減值準備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本文在分析資產減值相關概念基礎上,分析了《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及特點,并比較了新舊會計準則的主要差異,對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完善對策。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資產減值;會計處理
前言
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會計制度體系也處于不斷的發(fā)展變化中,在我國加入WTO后,會計制度改革加快了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步伐,由此,對我國的會計制度和規(guī)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自從我國發(fā)展資本市場以來,上市公司向多元化、集團化的發(fā)展,使其業(yè)務漸趨多變和復雜,現有的企業(yè)會計制度和企業(yè)會計準則也需要跟上資本市場的發(fā)展,及時制定相應會計規(guī)范,指導和約束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會計處理等相關問題。2006年2月15日,財政部了包括1項基本準則和38項具體準則在內的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這標志著中國與國際財務報告準則趨同的企業(yè)會計準則體系正式建立,對于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和加速中國融入全球經濟都具有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企業(yè)普遍存在高估資產價值的現象,財務報告中的資產“泡沫”嚴重影響了信息使用者的正確決策,降低了投資者對公司的信任度,也給經濟發(fā)展帶來了許多不利影響。為了改變這種狀況,資產減值會計應運而生。伴隨著經濟的進步,資本市場的建立和發(fā)展,會計信息使用者對會計信息的質量要求不斷提高,資產減值會計越來越受到重視。1997年發(fā)生的亞洲金融危機,使各國認識到高估資產的泡沫破滅后對經濟造成的巨大危害,增強了對真實反映資產質量的會計信息的要求。1998年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頒布《國際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強調了資產質量的重要性,規(guī)范了資產減值的會計實務。針對我國上市公司普遍存在的資產高估問題,財政部頒布了一系列資產減值的會計政策。然而在實際操作中上市公司只是將資產減值作為利潤操縱的工具,會計信息中資產的質量并沒有得到顯著提高,我國企業(yè)普遍存在資產價值不實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yè)財務報告的真實性與可靠性,根據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加強對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的研究,對于規(guī)范資產減值的會計處理有著重大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一、資產減值相關概念解析
(一)資產
國際會計準則委員會(IASC)在其1989年7月的《編報財務報表的框架》中給資產下的定義是:“資產是指由于過去事項而由企業(yè)控制的、預期會導致未來經濟利益流入企業(yè)的資源”。
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在其1985年12月的第6號財務會計概念公告“財務報表要素”中將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某一特定主體由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而獲得或控制的可預期的未來經濟利益”。
2000年6月21日國務院的《企業(yè)財務會計報告條例》對資產定義為“資產是指過去的交易或事項形成并由企業(yè)擁有或控制的資源,該資源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
(二)資產的主要特征
1、資產是一種預期會給企業(yè)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
這是資產的本質所在,也是資產所具有的最重要的質量特征。不管是有形的還是無形的,要成為資產,就必須具備可產生經濟利益的能力,能夠獨立地或與其他資源結合在一起,通過有效使用,直接或間接地為企業(yè)帶來凈現金流入,否則就不應確認為資產,不能在資產負債表的資產方反映。
2、資產是由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所形成
只有過去發(fā)生的經濟業(yè)務才能增加或減少企業(yè)的資產,而不能根據計劃或合同來確認一筆資產。比如,企業(yè)通過購買、自行建造等方式形成的某項設備,因其相關的交易或事項己經發(fā)生,就可確認為企業(yè)的資產;但企業(yè)通過談判可能獲得的經濟賠償,在未最終獲得雙方認可的合法文件之前,就不能作為企業(yè)的資產核算。只有著眼于“過去的交易或事項”,才能使“經濟利益的流入”得到保證。
3、資產是企業(yè)所擁有或控制
“擁有”是指企業(yè)對其享有所有權;“控制”是指企業(yè)雖然不享有所有權,但掌握了某項資產的實際未來經濟利益和風險(即資產的風險和報酬已經轉移到企業(yè)),可以通過該資產的使用獲得未來經濟利益。資產必須為企業(yè)所控制,資源產生的經濟利益能可靠地流入該企業(yè),為企業(yè)提供服務,而不論企業(yè)是否對它擁有所有權。能產生經濟利益的資源很多,但只有能為本企業(yè)產生經濟利益的資源才能確認為企業(yè)的資產。
(三)資產減值
“資產減值”是指因外部因素或內部使用方式或范圍發(fā)生改變而導致資產使用價值降低,致使資產未來可能流入企業(yè)的全部經濟利益低于該資產現有的賬面價值。在《企業(yè)會計準則第8號——資產減值》把資產減值,是指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其賬面價值,包括單項資產和資產組。由于資產在最初取得時,按取得時的實際成本入賬,其賬面價值和投資者預期的可收回金額一般會一致。但隨著經營活動的開展,社會經濟環(huán)境的不確定性會影響未來現金流量,使資產的賬面價值和可收回金額發(fā)生背離。當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時,其差額部分所能獲取的未來經濟利益為零或負值。這時資產的賬面價值就不能反映其真實價值,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的差額即為資產減值,根據資產定義的內在要求,就應確認資產減值。
(四)資產減值的確認標準
資產減值損失的確認標準,目前主要有三種:即永久性標準、可能性標準和經濟性標準。
永久性標準是指只有永久性(在可預計的未來期間內不可能恢復)資產減值損失才予以確認。支持這種標準的主要理由是可以避免確認暫時性減值損失。但要分清什么是暫時性減值、什么是永久性減值是困難的,采納這種標準,可能促使管理當局故意遞延減值損失的確認;而且,永久性標準不符合“資產是能產生未來經濟利益的經濟資源”這一觀念。
可能性標準是指對可能的資產減值損失予以確認。美國等一些國家在使用可能性標準時,確認和計量的基礎是不一樣的,確認時使用未來現金流量的不貼現值,計量時使用公允價值。因此,如果未來現金流量的不貼現值大于賬面價值,那么,即使公允價值小于賬面價值,也不確認資產減值損失。其目的主要在于與歷史成本框架保持一致和避免對不必要減值損失的確認。
經濟性標準是指只要發(fā)生減值(比如,當可收回金額小于賬面價值時)就予以確認,確認和計量采用相同的基礎。由于經濟性標準在估算在用價值、確定可收回金額時已考慮各種“可能性”因素,不再要求對可收回金額小于賬面價值的可能性進行評估?!秶H會計準則第36號—資產減值》等廣泛采用這一標準。
資產減值會計對于資產減值的確認是在資產持有過程中進行的,它擯棄了只對實際已經發(fā)生的交易才予以確認的傳統(tǒng)慣例,而采用了如下的確認觀念:只要某個項目的價格或價值變動能夠可靠地予以計量,并且對決策有用,就應該確認有關價值的變化。由此產生的問題主要包括資產減值確認的時間、條件、方式、應確認為何種會計要素等。
(五)資產減值的計量
資產減值會計的作用是要通過選擇恰當的計量屬性表現資產價值的減損來得以體現的?,F行實務和財務報告中同時并存多種計量屬性,在實務和理論上得到普遍認可的計量屬性主要有以下幾種:
1、資產減值的計量屬性
(1)歷史成本
歷史成本也稱原始成本,是指取得資源的原始交易價格。如果以現金交換資源,則獲取日付出的現金或承諾支付的現金等值即為獲取資產的歷史成本。長期以來,按歷史成本計量資產是一條重要的基本原則,歷史成本原則成為會計計量中最重要和最基本的屬性。
(2)現行成本
現行成本又稱為重置成本,他通常表示在本期重置或重建持有資產的一種計量屬性。它有不同的含義:①重新購置同類新資產的市場價格;②重新購置同類新資產的市場價格扣減持有資產已使用年限的累計折舊;③重新購置具有相同生產能力的資產的市價;④重新購置或制造同類資產的成本;⑤重新生產或制造同類資產的成本扣減持有資產的累計折舊。
(3)現行市價
現行市價又稱脫手價值,它主要是指資產在正常清理條件下的變現價值或現時現金等值。這種計量屬性最早是由澳大利亞著名會計學家羅伯特.錢伯斯提出的。他認為,企業(yè)是在市場中運行,由于市場瞬息萬變,企業(yè)必須隨時根據市場變化做出決策。在這時,需要了解資源的現時變現價值,才能反映企業(yè)及時適應市場變化能力的需要。很明顯,過去的交易價格對企業(yè)預期采取的決策或行為是不相關的,而未來的交易價格又未免有太大的不確定性。所以,現時的脫手價值或在正常清理條件下的銷售價格是對企業(yè)適應市場能力的一個較好指示器,是與決策相關的信息。
歷史成本和現行成本都是從投入角度來計量資產價值,而現行市價則以產出角度計量,因而在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中用現行市價去修訂歷史成本,更符合資產的經濟實質和資產減值的實質。在作這種修訂時,要注意兩個問題:①現行市價適合計量可以直接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它并不適合其他類型資產的減值②現行市價應該從活躍市場獲取,應當是一種平均價,而不應該是個別的孤立的價格。
(4)可變現凈值
可變性凈值,又稱為預期脫手價值。它要計量資產在正常經營過程中可帶來的未來現金流入和扣除將要支付的現金流出后的凈額,但不考慮貨幣的時間價值。
可變現凈值和現行市價既有聯系又有區(qū)別,共同點在于都從產出角度計量資產的價值,在計量處于銷售狀態(tài)的資產時,可變現凈值和現行市價(更準確的說是凈售價)是一致的,不同點在于變現時間基點是不一樣的?,F行市價是指在現時狀態(tài)下即期處置可望獲得的現金,而可變現凈值屬性則表示資產預期最終完工銷售所得現金流入在扣除為繼續(xù)加工所需現金流出后的凈額??勺儸F凈值的優(yōu)缺點和現行市價幾乎是一樣的,在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中,可變現凈值的適用范圍更廣,它可以用來計量處于在制狀態(tài)的資產價值的減損,也可以用來計量處于清理狀態(tài)下但還需要進一步處理才能最終清理的固定資產的減值。
(5)使用價值
使用價值,指預期從資產的持續(xù)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使用價值將資產的未來現金流入理解是對資產經濟意義的最佳表述,而且這種標準還把貨幣時間在內。使用價值用公式來表示為:
PV=CF/(1+i)t
其中,PV:使用價值
CF:預期未來現金凈流入量
i:適當的折現率
t:預期現金流入的時間
2、資產減值會計計量屬性的選擇
資產減值會對計量屬性的選擇通常與企業(yè)持有資產的種類、性質、狀態(tài),管理當局的意圖(持有還是清理)、對風險的態(tài)度等有關。
(1)對于與最終產生經濟利益(從某種意義上講,就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流入距離較遠的資產,比如用于生產的原材料,采用現行成本計量其減值較為適宜,但是,如果這類資產處于清理狀態(tài),那么采用可變現凈值計量其減值較為適宜。
(2)對于可直接為企業(yè)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資產,比如應收款項,采用可變現凈值或現行市價能夠較好的計量它們的減值。
(3)對于有公開市價的長期投資,因為企業(yè)所獲得的有關這類資產價值的信息量要小于市場所獲得的信息量,所以用現行市價計量它們的減值更為恰當;對于沒有公開市價的長期投資,企業(yè)只能采用評估的辦法得出使用價值進而計量它們的減值。
(4)對于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企業(yè)所掌握的有關他們?yōu)槠髽I(yè)帶來經濟利益流入的信息要多于市場,因此在計量它們的減值時應當更多的信任企業(yè)的估計,但是,當這種估計不符合成本效益原則時,采用現行成本也是很好的選擇。
二、《資產減值》會計準則的適用范圍及特點
(一)新準則適用范圍
新準則適用范圍包括固定資產、無形資產以及除特別規(guī)定以外的其他減值的處理。特別規(guī)定的減值處理,主要是指存貨和消耗性生物資產計提的資產減值可以轉回,以及投資性房地產由于按公允價值計量不計提減值的情況。
(二)新準則的特點
1、引入了企業(yè)總部資產與資產組合等概念
新準則在進行資產減值測試、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時,引入了“資產組”、“資產組合”與“企業(yè)總部資產”等概念,對于那些不能獨立產生現金流量的資產,要求以其所歸屬的資產組或資產組合為基礎進行減值測試,計算并確認減值損失。
2、明確了進行減值測試的前提
新準則規(guī)定,會計期末企業(yè)是否必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首先取決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如果資產不存在減值跡象,則既不必估計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也不必確認減值損失。只有在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要求估計資產可收回金額。
3、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
新準則規(guī)定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不允許轉回,這是新會計準則體系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性差異之一。公允價值很大程度是靠人為判斷、中國目前還無法廣泛使用公允價值,允許已計提的減值準備轉回使得人為調整利潤的行為屢屢出現。新資產減值準則明確規(guī)定,計提的減值準備在轉回后不得計入損益,而應計入公積金。
4、擴大了資產減值范圍
在原會計制度計提減值準備范圍內增加了企業(yè)合并中形成的商譽、和18號準則中所得稅資產,擴大了資產減值范圍;并且新的會計準則規(guī)定存貨、采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的投資性房地產、消耗性生物資產、建造合同形成的資產、遞延所得稅資產、融資租賃中出租人未擔保余值、金融資產、未探明礦區(qū)權益等資產的減值分別遵從與其相關具體會計準則的有關資產減值規(guī)定,比原先的范圍有所擴大。
三、新舊會計準則的主要差異
(一)資產減值范圍不同
在“新準則”中規(guī)定計提8項資產減值準備初步建立了資產減值的理念及其確認和計量原則,對資產減值作了較詳細的規(guī)定,適用的資產范圍主要是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的長期股權投資等,其他資產的減值規(guī)定由相應的企業(yè)具體會計準則規(guī)定。
(二)可能發(fā)生減值資產的認定不同
“新準則”規(guī)定在資產負債表日是否必須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應當首先取決于資產是否存在減值跡象,且資產只有在存在減值跡象的情況下,才要求估計其可收回金額?!靶聹蕜t”在減值測試的時點上明確了資產負債表日,規(guī)定企業(yè)應當在資產負債表日判斷資產是否存在可能發(fā)生減值的跡象,因企業(yè)合并所形成的商譽和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無論是否存在減值跡象,每年都應當進行減值測試。
(三)資產可收回金額的計量不同
在“舊準則”規(guī)定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xù)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靶聹蕜t”規(guī)定資產存在減值跡象的,應當估計其可收回金額。細化了確定公允價值和計算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如預計未來現金流量、折現率)的指南,可收回金額應當根據資產的公允價值減去處置費用后的凈額與資產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間較高者確定。處置費用包括與資產處置有關的法律費用、相關稅費、搬運費以及為使資產達到可銷售狀態(tài)所發(fā)生的直接費用等。
(四)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
在“舊準則”規(guī)定企業(yè)計算的當期應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金額如果高于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補提減值準備;如果低于已提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應按其差額沖回多提的資產減值準備,但沖減的資產減值準備,僅限于已計提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賬面余額。實際發(fā)生的資產損失,沖減已提的減值準備。由于在具體實際操作中,對資產減值計提的確認和計量存在許多不確定性和可調控性,比如對于計提壞賬準備,一般有應收賬款余額百分比法賬齡分析法和賒銷百分比法可供選擇;對于壞賬準備計提的比例,企業(yè)可根據以往經驗、債務單位的實際財務狀況和現金流量等相關信息予以估計確定。顯然,不同的計提方法對企業(yè)當期經營成果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新準則”規(guī)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得轉回”。這樣利用減值準備調節(jié)利潤的上市公司失去了操縱手段??梢杂行б?guī)避某些可能發(fā)生的通過資產減值計提和轉回來惡意操縱利潤的現象。
例如,ST江紙(600053),2004年中期一舉扭虧為盈而恢復上市。而ST江紙2004年中期報告顯示,該公司實現凈利潤2070萬元,其中轉回的減值準備高達8847萬元。顯然,如果沒有巨額的減值準備轉回,該公司2004年中期將巨額虧損。而年報顯示,ST江紙2004年度、2003年度、2002年度的凈利潤分別為:1.05億、-4.58億、-3.32億;2004年度轉回減值準備3.24億,2003年度、2002年度計提的減值準備分別為3.51億、2.26億。從上面可以看出,ST江紙2003年度、2002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額計提減值準備,而2004年度能夠扭虧為盈的原因是轉回了巨額的減值準備。如果不讓減值準備轉回,該公司會因2004年度巨額虧損而退市。新會計準則提出資產負債表日后取得確鑿證據后,規(guī)定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將大大遏制上市公司利用減值損失調節(jié)利潤的行為,對上市公司的經營業(yè)績將有重大的影響。
四、我國資產減值會計處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減值規(guī)范方面存在的問題
對長期資產減值按其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若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應當計提減值準備,但是對可收回金額只給了一個定義,對于應如何確定卻沒有進行具體的指導,可操作性差。由于可收回金額是指資產的銷售凈價與預期從該資產的持續(xù)使用和使用壽命結束時的處置中形成的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的現值兩者之中的較高者,在確定時要考慮的因素很多,且技術要求較高。特別是現值的計算涉及到未來各年度現金流量的估計和折現率的選用,對目前企業(yè)會計人員來說操作難度很大。從目前我國上市公司長期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情況來看,雖然各公司在會計政策中均指明長期資產按賬面價值與可收回金額孰低計量,但其可收回金額的確定依據都不甚明確。
(二)資產減值準備的信息披露不夠完善
制度并未對資產減值信息的披露作詳細明確的規(guī)定,而相關準則中的規(guī)定也不甚全面具體。如存貨準則中只要求披露當期計提和當期轉回的存貨跌價準備、存貨跌價準備的計提方法及確定可變現凈值的依據;固定資產準則只要求披露當期確認及當期轉回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而投資準則和無形資產準則也僅要求披露當年提取的投資損失準備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從近幾年年報的披露情況看,不少上市公司雖然也披露了計提金額、計提比例、計提依據、計提方法等,但其計提依據、計提方法不外乎是“對個別存貨項目按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計價,可變現凈值是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銷售所必須的估計費用后的價值”、“按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低于賬面價值的差額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等,幾乎是制度中相應條款的重述,卻很少結合企業(yè)自身情況對減值的具體原因進行詳細分析。到底其可變現凈值、可收回金額是如何確定的?由于沒有提供充分的信息讓信息使用者了解報表數據的來源,計提數據的可靠性很值得懷疑。
另外,利潤表中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時確認的損失也沒有得到足夠明晰的反映。資產減值損失對利潤的影響只是散見于多個不同的損益類賬戶的明細賬資料,既有營業(yè)內、也有營業(yè)外的;在利潤表中,反映在影響凈利潤的多個不同階段的不同項目中。而事實上,眾所周知,計提(或轉回)資產減值準備這一事項對企業(yè)利潤的影響是相當大的,能產生如此重大影響的項目卻未能在利潤表中占據一個專門的位置,是否有悖常理?
(三)會計人員素質和會計職能的制約
在對資產減值的確認與計量的過程中存在著大量的不確定因素,這需要企業(yè)的會計人員較高的職業(yè)判斷能力與綜合能力,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更高,首先是扎實的會計專業(yè)功底,其次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綜合分析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企業(yè)管理經驗。但就我國目前的情況來京,企業(yè)基層會計人員水平較低,基本局限于記賬與算賬。近幾年,這種狀況雖有所改觀,但對于錯綜復雜的資產減值問題,一些企業(yè)的會計人員仍然顯得無能為力,從而限制了資產減值會計應用的深入。
(四)對企業(yè)業(yè)績考察的不規(guī)范
對企業(yè)業(yè)績進行考察時主要集中于企業(yè)本期經營中的獲利情況,并以此作為企業(yè)上市與退市的依據。而對退市的壓力部分經營狀況惡化的上市公司會使盡全力為避免因連續(xù)三年虧損而暫停上市,利用會計政策變更之際,計提巨額資產減值準備,充分釋放經營壓力,為在未來在財務狀況得以迅速改善作充分的準備。
五、我國資產減值會計完善和發(fā)展的對策
(一)加強資產減值準備審計
在計提各種資產減值準備的會計處理過程中,會計人員要依據有關因素做出合理估計,在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更多地注入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因素,因此,發(fā)生錯報的風險較大,必須接受注冊會計師對其進行審計。但是,審計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賴注冊會計師的職業(yè)經驗和專業(yè)判斷,而這些大多也是主觀上的東西,用這種主觀上的判斷去判斷另一種主觀上的判斷是否合法公允,因其標準難以客觀固定,必然增加審計風險。因此,注冊會計師應當以應有的職業(yè)謹慎態(tài)度計劃和實施審計工作,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被審計單位管理當局對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是否合理、披露是否充分。
在審計實施階段中,注冊會計師應當了解被審計單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程序和方法以及相關內部控制制度,以確定審計程序的性質、時間和范圍。注冊會計師應收集資產減值準備所依據的資料、假設及計提方法是否合理;復核資產減值準備計算是否正確;檢查準備計提和核銷的批準程序規(guī)范等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以評價資產減值準備所依據資料的相關性、充分性和可靠性。
在審計報告階段中,注冊會計師應將依據審計證據所估計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與被審計單位會計報表列示的各項資產減值準備進行比較,在有差異時,應判斷差異是否合理。如認為差異不合理,注冊會計師應提請被審計單位調整;如被審計單位拒絕調整,注冊會計師應將其視為一項錯報,并同其他錯報一并考慮。如差異金額在可接受范圍之內,則不必調整:但各項差異的累積數對會計報表造成重大影響時,注冊會計師應將各項差異綜合起來考慮。被審計單位對資產減值準備計提不合理或披露不充分時,注冊會計師應視其重要程度,出具保留意見或否定意見的審計報告。當缺乏客觀數據或存在重大不確定性時,注冊會計師無法判斷被審計單位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合理性,應當考慮其對審計報告的影響,決定是否在審計報告中予以揭示,以引起會計報表使用者充分注意,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二)建立健全信息市場與價格市場
健全、發(fā)展信息價格市場和資產評估體系是有效實現資產減值準備計提的重要途徑。我國目前資產信息、價格市場不健全,不能定期、及時地公布各種資產的最新市價,使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很差。而健全、有效的信息和價格市場是順利實施資產減值會計的重要保障。因為,信息價格市場可以使企業(yè)各項資產的公允價值和市價得到公正合理的確定和公開,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定期公布有關資產的價格、信息資料,企業(yè)可以得到有關資產價格的各種信息資料,使企業(yè)的資產減值準備的計提有章可循,提高資產減值會計的可操作性,增強資產減值信息的公允性和客觀性。
目前除上市公司股票投資及上市債券投資以及少數商品在市場上有價格信息外,絕大部分商品及股權難以確定其可收回金額。因此,隨著我國市場體系的逐步建立,各種證券市場、生產資料市場、產權交易市場、期貨市場及房地產市場的逐步發(fā)展與完善,有關部委及各省應完善各種價格信息及信息報價系統(tǒng),定期正常地向社會全國或全省的各類商品的交易價格,使各企業(yè)對資產減值的計價具有合理統(tǒng)一的依據。
(三)提高會計職業(yè)判斷水平
資產減值會計的確認和計量對會計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較高,除了具有清晰的會計專業(yè)知識外,還需要有較強的綜合分析、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企業(yè)管理經驗。過去企業(yè)基層會計人員水平較低,會計的職能集中體現為“算賬型”,輔之一般性的財務管理,“管理型”會計較少或水平不高,尚未實現從“算賬型”向“管理型”的跨越。近幾年,這種狀況雖然有所改觀,但是面對錯綜復雜的資產減值問題,一些企業(yè)的會計人員仍然是無能為力的,甚至有時會存在一定的自目性。
在資產減值的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更多地注入了會計人員的主觀因素。會計人員職業(yè)判斷水平決定了資產減值的確認和計量的準確性。為了提高會計報表的質量,使得報表中資產真實地反映企業(yè)未來獲取經濟利益的能力,就必須提高會計職業(yè)判斷水平。使會計人員能正確分析出影響資產減值的復雜因素,判斷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結合資產減值規(guī)范規(guī)定的計量標準,正確確定資產減值的數額。并及時通過會計記錄反映在會計報表上,使報表使用者及時了解企業(yè)資產的實際狀況,以做出正確的決策,這需要會計人員從各個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質,這一方面需要會計人員的自覺主動性,另一方面,也需要國家從法律法規(guī)的角度對企業(yè)會計人員的上崗要求、后續(xù)教育等幾方面進行規(guī)范。
(四)全面考核企業(yè)的經營業(yè)績
首先,信息使用者在對企業(yè)的經營情況進行考察時,可能會被企業(yè)暫時的情況所迷惑。其次,對于企業(yè)來講,由于資產減值信息的披露會導致利潤的減少影響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表現,少數企業(yè)不愿披露企業(yè)的資產減值信息。為避免上述兩種情況,應將企業(yè)的資產狀況作為反映企業(yè)經營業(yè)績的重要內容,將企業(yè)的資產狀況明確納入企業(yè)的經營責任制的范圍,全面考察企業(yè)的經營情況。
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導致資產減值的因素廣泛存在,企業(yè)資產減值成為大量、經常的事實,會計信息使用者要進行正確的決策需要資產減值相關信息。隨著新會計的實施,預示著資產減值會計在我國的發(fā)展已步入了實質階段,資產減值會計準則將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yè)會計準則[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張競輝.淺談計提資產減值準備[J].財務與會計,2006,5.
[3]王麗.企業(yè)會計制度中資產減值準備的幾點思考[J].財會研究,2005,9.
[4]嚴循建.資產減值準備及其對利潤的影響[J].會計之友,2005,3.
[5]王學怡.關于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幾點反思[J].財會通訊,2005,8.
[6]李潤成.淺談新資產減值準則理論與實務[J].財會研究,2006,3.
[7]王仲兵.資產減值會計的幾個理論問題[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7.
[8]郭憲英、李洪光.資產減值準備與利潤操縱[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4.
[9]邵天營.我國資產減值的會計確認[J].財會通訊,2002,1.
[10]王中軍.資產減值理論初探[J].中國農業(yè)會計,2002,6.
[11]肖序、李震.資產減值核算的國際比較和研究[J].上海會計,2003,9.
[12]羅殿英.資產減值會計的比較[J].經濟師,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