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交交互作用交往模式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對高中英語教學的交往模式的探討,擬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較深入的研究:如何注意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的保證;如何促使課堂中多種類型信息交流和及時反饋的產生,加強教師對學生、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多邊多向的交互作用;如何關注人的發(fā)展,將課堂教學融于師生整體的生命活動之中,為師生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提供時空余地,真正達到情感交流、自然交往的目的。課堂中的交談活動是交往模式的一個基本成分,本文僅就此進行討論。
在討論之前,有必要對交談活動的四個步驟做一個簡單介紹。教師提出一個話題作為活動的開始。話題出現(xiàn)后,首先讓學生與自己的學習伙伴進行交談,此間,信息交流過程可用下列圖表來表示:
接著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講臺,與其進行示范性交談,給全班學生以啟發(fā)和誘導。然后,全體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隨意找另一位同學進行交談,信息交流的過程與上表統(tǒng)一。最后,學生回到座位上,由個別學生向全班交流自己的見解。話題的選擇范圍較廣,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出自學校生活,如:Whatdoyouusuallyliketoreadinyoursparetime?Didyouenjoyyourselfattheschoolparty?Howdidyoulikeit?第二類出自社會生活,如:Whattravellinghaveyoudone?Haveyoueverbeenavolunteerworker?第三類是由教材內容而引發(fā)的思考,如:Haveyoueverdreamedofsettingupasmalllibraryatyourhomeorinyourneighbourhood?How?Whydoyoungpeopleliketoserveasvolunteerworkers?整個活動過程不超過十五分鐘。
一、多向交往對課程組織結構的改造
多向交往流程對傳統(tǒng)的垂直交往的課堂教學模式是一個突破。它以交談作為基本形式,由一個話題的提出,使學生聯(lián)想到已有的知識經驗,調動起自己感受的沖動和表達的欲望,從而產生出話題。話題又引出多種信息,通過話語來傳遞、接收和反饋。交往流程采取的步驟首先是設計一個能引起思考和議論的話題,每位學生與鄰桌學習伙伴開始談論這個話題,初步形成自己與別人交談思路的框架。接著穿插師生間的雙向交往,即教師請一位學生上講臺,與其進行示范性即興交談。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用自己的生活經歷和感受來感染學生,啟發(fā)學生的交談思路,誘導學生如何給予信息、接收信息并作出反應。然后,全體學生離開自己的座位,在教室里走動,隨便找另一位同學進行再次水平交往。最后,學生回到座位上,由個別學生向全班講述自己的經驗和見解,這時教師可隨時進行一些加工、概括和評價,以交叉交往的形式作為此項活動的結束。這一流程最突出的特點在于:交談是在流動的、有時甚至在最嘈雜的自然環(huán)境中進行,課堂處于全員同時參與教學活動的熱烈狀態(tài),這與高中學生的性格趨于一體化。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在這種環(huán)境和狀態(tài)中大膽地、盡情地談笑。在安然和放松的氣氛中交談,語言技能在不知不覺中得到提高,學習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得以發(fā)揮。整個過程就是師生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教與學的過程。
二、信息差距與即席性交談對多向交往的作用
語言是傳遞信息的媒體和工具。雙方傳遞信息時要有信息差距。(注:章兼中:《外語教育學》,浙江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以往英語課堂教學中許多語言操練活動是按照已教課文內容和已知語言材料進行的,操練伙伴知道對方要說什么,許多答案也能在現(xiàn)成的語言材料中找到,對話雙方都沒有傳遞和吸收信息的企圖,也不存在信息差距須要填補。沒有信息差距,語言操練就變得機械,交流雙方就失去了傳遞信息和獲取信息的動力,就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交往。
如果說信息差距是交往模式的一個要素,那么,交談的即席性則是另一個要素。即席性產生于自然情景中。即席性交往活動力求脫離事先準備的軌道。話題一出現(xiàn),學生們立即與學習伙伴開始交談,雙方對將要得到的信息一無所知,要即興接受并反饋。在交換伙伴后的第二次交談時,雙方都將得到新的信息并要給予新的反饋。全班所有的學生同時在交談,每對學生只關注自己的交談,教室里全無表演的痕跡。在多向交往的過程中,即興地、隨意地交談不僅能使學生學會用恰當的語言和方式銜接相互間的談話,增強協(xié)調語義的能力,而且使學生從操練語言發(fā)展到真正使用語言,以致獲得直接用英語思維并脫口而出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信息差距和即席性交談給每位學生提供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揮的時空余地。同一個話題往往引出許多不同內容的對話。雙邊多向的交互作用和信息差距刺激了學生的好奇心,增添了交談的樂趣,而課堂中的樂趣更能喚起學生的生氣和智慧。
三、交往模式中情感目標的指向
許多課堂教學中情感目標的制定是與認知目標相呼應、服務于完成認知目標這符合美國教育家布魯姆在目標分類學中所提到的思想。課堂教學的目標應該包括情感目標,然而我更贊賞葉瀾教授所論述的那種情感目標,其指向是學生對己、對事、對他人、對群體的情感體驗的健康與豐富,以及情感控制的能力。我認為,在設計教學模式時,要鉆研如何調動起學生的意向和興趣,更要鉆研如何使學生發(fā)現(xiàn)經驗和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這樣才能使教學過程變成他們獲取信息、重組知識、流露情感和形成新經驗的過程。事實上,我在交談活動中所確立的情感目標不是單純幫助教師完成教學認知任務的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活動過程本身就使學生情感發(fā)展得到一種升華。也就是說,學生在互相交談時,他們的注意力并不在他們所用的語言上,他們并不害怕在交談中犯語言錯誤,也不擔心會因語法錯誤受到別人的輕蔑或批評。交談一旦開始,他們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了所要談的內容以及他們已有的知識經驗上。交談過程并非單純練習語言的過程,而是在不斷提高語言水平的同時,不斷豐富自己對事物、對學校、對社會、對人生情感體驗的過程。只有這種交流才會是發(fā)自內心的,學生才會感受到課堂中生命的涌動和成長,才會獲得多方面的滿足和發(fā)展。由此看出,"在研究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兩方面的關系與整合:一方面是知識體系的內在聯(lián)系與多重關系,以求整合效應。另一方面是學生生命活動諸方面的內在聯(lián)系、相互協(xié)調和整體發(fā)展。"(注: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中國基礎教育改革跨世紀思考之三》,《教育參考》,1997年第4期。)
四、活動時間對課堂組織結構改造的作用
與以往課堂上一問一答或一人講眾人聽的教學方式不同,交往模式使一半人數的學生同時在對另一半人數的學生講話,在同一時間內每位學生都積極參與了活動,得到交流的機
會。那么,按每堂課交談10分鐘計算,在一個學期中每人在課堂上參與交往的時間累計就不是幾分鐘或十幾分鐘,而是400分鐘或500分鐘了,對時間的利用達到了最高效率。交往模式在一定意義上強制性地增加了每個學生的活動時間,而活動時間的大量增加無疑能改變一人講眾人聽的模式。
交往模式以心理學和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為依據,關注包括個體和群眾的心理因素,重視課堂中師生的交互作用,注重師生潛能發(fā)展,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參與活動的保證,并使課堂教學活動成為師生生命交往與溝通的一部分。同時,課堂上多向、多種類型信息的交流,起到了改造舊的課堂教學結構的作用。從總體上說,我們面向21世紀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目標就是深入探索、創(chuàng)造出充滿生命活力的課堂教學。
本文關鍵詞:交談交互作用交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