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物理新課程改革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內(nèi)容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實施,人們的教育觀念也逐步發(fā)生著轉變。但在課堂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與新課改不協(xié)調(diào)的行為,諸如重知識傳授,輕視能力培養(yǎng);重課堂灌輸,力求把知識講細、講深、講透,忽視思維的啟發(fā)和過程方法的學習;注重自身表演,忽略學生反映的現(xiàn)象。這些行為說明我們還沒有完全理解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還沒有完全進入實施新課改的角色,還需要我們廣大教師有目的、有意識的積極轉變。下面就本人在物理教學中的幾點認識和做法提出來與同行共研。
關鍵詞:物理;新課程;改革;成長
一、變講為悟,讓學生自己在對知識的思索中體驗、感悟
一位老教師聽過我的課后,曾經(jīng)這樣問我:“你講得挺明白,也挺好;可是你是否想過,你講得再好,學生一定會明白嗎?學生是否對所學的知識有所體驗和感悟?”經(jīng)老教師的這一問,我開始思索這個問題。以往教學時,一上課就聲嘶力竭,嗓子常常講啞了,將知識重復來重復去,學生到底學會了多少?記得一次期末考試,一看到試卷,我就高興得不得了,試卷上幾乎所有的題目類型我在平時上課過程中都講到過,我心想:這一次我所任教的班級考得一定很好。與我搭檔的老師還擔心得不得了??墒牵Y果出來后,卻令我吃驚而難過,講過去的題目還不如別的班級沒有講過的效果好。贊可夫認為:“扎實地掌握知識,與其說是靠多次重復,不如說是靠理解,靠內(nèi)部的誘因,靠學生的情緒狀態(tài)而達到的?!弊鳛橐幻處煟胧箤W生掌握到真正的知識,就必須改變“一言堂”、“滿堂灌”的教學方式;自此以后,我在課堂教學中,盡量用簡練的語言去概括,其余的時間則留給學生自己去體驗、感悟。這樣做,既為喉嚨找到了“良藥”,又使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方法。
二、師生互問,讓學生在質(zhì)疑中進步
傳統(tǒng)教學中,一般是教師提出問題,要求學生來回答。再看我們的學生,一個個皺著眉,低著頭,極不情愿地起來回答老師的問題。如果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設法解決問題,這將會極大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在授課過程中,我鼓勵學生大膽地嘗試提出自己的問題。為了讓他們明白“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我對他們說:“綜觀科學史,大凡有建樹的人,都具有‘健全的懷疑精神’或者‘刨根究底的好奇心’,敢于并善于對傳統(tǒng)的知識、流行的觀念質(zhì)疑,這往往是他們走向科學殿堂的第一步。明代陳獻章說得好:‘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疑者覺悟之機也,一番覺悟一番長進?!睂W生時常受到鼓舞,經(jīng)常提出一些有趣且令人回味的小問題。例如,在剛剛學完《聲現(xiàn)象》后,有的同學就提了這樣一些有趣的小問題:
1.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引起的,為什么我們的手腳在振動時卻聽不到聲音?
2.月球上沒有空氣,交談時必須用無線電話,我們知道:固體可以傳聲,且傳播速度比氣體快得多,那么我們在地球上隨便拿一塊小石頭放在嘴邊不就可以解決問題了嗎?
3.超聲波雖然頻率很高,不在人耳的聽覺范圍之內(nèi),但并不代表不存在,為什么沒把我們的鼓膜震破?
盡管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非常簡單,有的甚至“多此一問”,但是同學們在提出并嘗試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既進一步理解了所學的知識,又提高了學習物理的興趣。
科學的發(fā)展在于創(chuàng)造,而創(chuàng)造的起點在于疑問,如果沒有疑問,就不會有新的見解。如果一切都以書本為經(jīng)典,以教師的講解為規(guī)范,就不可能有創(chuàng)造,科學也就得不到發(fā)展。物理課堂教學就是要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搞科學,努力培養(yǎng)學生提問題的意識,使學生善于質(zhì)疑,在質(zhì)疑中不斷進步。
三、復習課讓學生走出“題?!?,使學生在“自編—自練—自命—自考—自評”中進步
以往的課堂教學中,尤其是復習課,一般都是教師課前準備大量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以求考試中能考到同類型的題目,導致學生成了“知識容器”。一到考試,學生就趕緊巡視一下題目是否做過,如果稍微發(fā)生變化就會無所適從。這樣的復習課為復習而復習,為訓練而訓練,學生越來越感到枯燥無味,對學習失去興趣,更談不上感受學習的快樂了,學習效果自然可想而知。
新課程理念不僅要求學生學會知識,更突出要求培養(yǎng)學生會學的能力。為了避免復習課為復習而復習,我提倡學生自己梳理知識結構,將章節(jié)或單元的知識通過自己的整理使之條理化、系統(tǒng)化。必要時教師出示自己設計的知識結構;對于學過的物理公式要求學生根據(jù)生活經(jīng)驗去編練習題。這樣既鞏固了所學知識,又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平時小測驗,改變以往“一卷”制,每一位同學出一份題目并附有參考答案,經(jīng)老師檢查后,根據(jù)試題的難易情況,分發(fā)給不同的同學進行測驗,再由學生當“老師”相互講評,使學生在“自編—自練—自命—自考—自評”中進步。
四、發(fā)揮學科特點,讓學生在實驗中拓開思維的空間
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科學,那種“關上門,期望自己在缺乏實踐的寒冬里春暖花開”的事實是不可能存在的。要想使學生掌握一門技能,就必須放手給他們,為他們創(chuàng)設一定的環(huán)境,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開拓他們的思維。例如:在授完托盤天平的使用時,我為他們準備了一大包漆包線,讓他們設計出很快知道漆包線長度的方法(沒限制器材)。學生設計出了如下方法:
1.用刻度尺直接量出來。
2.用天平稱出總質(zhì)量m,然后用刻度尺量出1米的長度用剪刀剪下來,再用天平稱出1米長漆包線的質(zhì)量m1,用總質(zhì)量除以1米長漆包線的質(zhì)量,就是總長度,即L=m/m1。
3.先用天平稱出總質(zhì)量m,再用天平稱出50g漆包線,用刻度尺量出50g漆包線的長度L1,則總長度L=mL1/50。
學生通過親自操作,既鍛煉了動手能力,又在動手中認識到哪種方法最簡便實用,開拓了思維。
五、走進生活,讓學生體驗到物理服務于生活
物理來源于生產(chǎn)、生活,并為我們的生產(chǎn)、生活服務。如果能創(chuàng)設好情景使學生體會到這點,將會極大激發(fā)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
在學習《大氣壓強》時,我模仿“氣功”大師,通過憋氣、運氣、跺腳、伸腰等一連串優(yōu)美而夸張的動作,將一只手插入半盆水中,然后大喊一聲,將臉盆用一只手吸了起來。
同學們看得目瞪口呆,不知老師用什么辦法能把半臉盆水提起來。等老師把手伸出,原來手中有一塑料吸盤,這種吸盤可以貼在鏡子或墻壁上,可用來掛衣物等,用手將吸盤內(nèi)空氣擠出后,利用大氣壓,便可把臉盆吸了上來。從而順利引出了《大氣壓強》,并揭穿了生活中的“空手取物”偽科學表演。
在學習《物態(tài)變化》時,讓學生應用學過的知識去分析冬天冰花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窗玻璃的內(nèi)表面,而在炎熱的夏天自來水管會“出汗”,使學生真正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它會幫我們揭開好多生產(chǎn)、生活的疑惑。
新課程讓教師原有的角色發(fā)生變化,新課程改革也為教師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機遇。相信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激發(fā)自身的活力,在教學中不斷反思、不斷創(chuàng)新,一定會使學生向“學會學習”這一最高目標邁進。相信自己也會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