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非母語英語國家的英語教育問題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英語世界化的原因以及在我國的發(fā)展現(xiàn)狀
1.關于英語世界化以及它發(fā)展的速度如此驚人的原因
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兩個:第一,經(jīng)過1640年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和其后的工業(yè)革命,英國農業(yè)、工業(yè)和商業(yè)繁榮,使英國在近代世界經(jīng)濟體系形成過程中遙遙領先,躍居領導地位,英國國力日趨強大,并開始向外擴張,與世界各地的交往日趨頻繁。英國經(jīng)濟與貿易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帶來文化的傳播,最直接的表現(xiàn)便是語言的傳播。經(jīng)濟和政治的發(fā)展為語言的傳播提供了肥沃的土壤,英語在全球各地的語言傳播,并成為許多國家的官方語言。二十世紀以來,隨著各式各樣的宣傳媒介的普及,英美文化有了很大的發(fā)展,從們之間的交往越來越多,英語的使用人數(shù)過三億四千萬以上,是在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在國際交往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二,英語是屬于表音文字的語言,而世界大部分國家的語言都是表音文字的語言。在這眾多的表音文字中,英語以其簡單明了的語法系統(tǒng),較其他表音文字的語言來說更容易學習,也更方便交流。同時,英語的語法和詞匯變化規(guī)則,也比其他表音文字的語言更加簡單和固定,便于學習者掌握。相比較之下,像漢語等一類的表意文字的語言掌握起來比較困難,而且詞法和句法的變化缺乏系統(tǒng)固定的規(guī)則,難于掌握,在這種比較之下,英語的優(yōu)勢也就更加突出了。因此,在世界各地,英語教育的蓬勃發(fā)展。
2.我們國家自然也如同其他國家一樣
英語也是作為第二外語開始使用以及學習,隨之英語的教學便提上日程。雖然,目前英語在我國的發(fā)展速度很快,甚至英語中的有些音素進入我們的本族語言,如“秀”,原是英文中的“show”的發(fā)音,這一音素被我們借用過來,現(xiàn)已被收入詞典。這些現(xiàn)象足以體現(xiàn)英語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也是占據(jù)了一個極其重要的地位,而英語的教育自然也成為了我們關注的焦點。與此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在重視英語教學的過程中似乎忽視了我們的母語,作為非母語英語的國家,我們在教學中不能犯顧此失彼的錯誤,要協(xié)調母語和英語之間的關系,為我們母語的發(fā)展提供良好的環(huán)境。
二、非母語英語國家英語教育中的問題
以中國為例眾所周知,語言是文化的一個載體和依托,要了解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的語言,首先就要了解這個國家或民族所處的文化背景。因此,我國在對學生英語的教育方面,各個學校以及外語教育機構也是以文化為導向,在對英美文化的了解中學習英語。在我國現(xiàn)行的教育制度下,考試便是教育的向導,也就是說:考試考什么,學生就學什么,由于英語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很大,因此,不論是小學、中學還是大學,英語課程在所有課程當中占得比重非常大。自然也包括英美概況、英美文學等的英美文化課程。同時隨著國際化的趨勢加劇,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與碰撞中,教育自然就成為了大部分人盲目崇拜英美文化的導向。導致民族意識越來越淡薄,甚至潛移默化的改變著我們的價值觀、道德觀以及審美觀。
三、非母語英語國家平衡語言學習與文化傳播的建議
1.提高教師的跨文化素質
在中國,許多英語教師根據(jù)個人學習和經(jīng)驗積累習得和教授跨文化知識,這是遠遠不夠的。我們應盡可能的為英語教師提供國外進修的機會,積累更多的跨文化知識,同時也要求教師提升其文化底蘊,充分了解本國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客觀地介紹東西方文化背景的差異、傳播英美文化。
2.要改變現(xiàn)有的文化教材的模式
我們在對學生英美文化的教材編寫上,不能再像以前一樣大談特談英美文化以及其優(yōu)點,而是要從生活中的實例出發(fā),有對比的編寫,把英美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以對比的方式呈現(xiàn)在教材當中,這樣一來,學生就可以在對雙方文化都了解的基礎之上,加入自己的價值觀念的判斷,減少學生在了解有缺失的情況下盲目崇拜英美文化,冷落自己本族文化。
3.在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學習過程中,重視通識教育
不同的國家、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都有著不同的文化,這些豐富多樣的文化才正是我們交流的動力,語言基礎上的文化交流,其目的不是為了同化,而是為了互相提升自己的特色。保護文化的多樣性是文化交流中應該注意到的問題,尤其是在英美語言基礎上的文化的猛烈沖擊下,作為非母語英語國家更要弘揚和保護自己的傳統(tǒng)文化,而不是厚此薄彼,盲目崇拜外來文化而冷落自己千年的傳統(tǒng)與精華。我們要在英語教育中弘揚自己本族文化中的精髓。這就需要我們積極發(fā)展通識教育,將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作為資源開掘,加強他們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在學習的過程中,了解不同的文化的共通點和不同點,提高對文化的判斷能力,學會用批判性的思維來看待不同的文化。
4.在課后多給學生提供實踐學習的機會
例如,可以讓學生自己扮演導游,用英語給別人介紹自己國家的文化傳統(tǒng)、歷史故事或者是名勝古跡,可以讓學生多做非母語英語國家的城市與母語為英語的國家的某個城市進行對比的活動等等,這樣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英語技能,還可以加深學生對文化的了解,在堅守本民族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批判地接受外來文化。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隨著英語在全世界的普及和發(fā)展,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也隨之發(fā)展,這也將不可避免地影響著非母語英語國家的文化。在諸如中國等非母語英語國家在英語教育過程中,其傳統(tǒng)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英美文化的沖擊并帶來了一些問題。因此我們在英語教育中,接受外來文化的傳播的同時,要辨別方向,時刻堅守自己本民族文化中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在比較中接受外來文化,在語言的學習中提高對文化的判斷能力,批判的接受外來文化。我國作為非母語英語國家之一,要重視英語教育的同時,更要看到英語對我們本國語言與文化的沖擊,平衡協(xié)調的處理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
作者:黃麗萍 單位:福州外語外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