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項羽之死語文教案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一、教學設(shè)計
《項羽之死》是一篇文言文,但所涉及的知識點難度不大,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學掌握;項羽是學生比較熟悉的一個歷史人物,課文情節(jié)簡單但生動,內(nèi)容容易把握。故本課的教學重點放在分析評價人物形象及“以讀促寫”,既培養(yǎng)學生閱讀鑒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又通過閱讀帶動寫作,幫助學生掌握“如何在課文中選用事例”和“如何運用事例”的方法,提高寫作能力。
二、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文言文自學能力:梳理知識點、確認重點字詞句;借助書下注解和工具書解決疑難問題;學會交流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共同進步。
2、把握文章內(nèi)容,聯(lián)系舊課文,掌握評價歷史人物形象的方法。
3、以讀促寫,通過單項訓練提高議論文寫作能力。
三、課時安排
3課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電腦顯示:項羽圖片
(讓學生聯(lián)系《鴻門宴》回答項羽的形象:英雄、莽夫、勇猛、有勇無謀、自負、婦人之仁等。)
在項羽的身上,優(yōu)點和缺點都是那么的突出,可算是一個相當個性化的人物,也才使得他幾千年來從不曾被人忘記,從而成為文學藝術(shù)家們寵愛的一個創(chuàng)作素材。
我們曾在高一時學過《鴻門宴》,大家對項羽有了比較深入客觀的了解,今天,我們將學習同樣選自《史記·項羽本紀》的《項羽之死》,來進一步完善我們對項羽的了解,進一步學習如何分析評價一位歷史人物。
《項羽之死》記述項羽一生的最后階段,表現(xiàn)他無可奈何的失敗和悲壯的死亡,是《項羽本紀》中最具悲劇性的一幕。這篇文章圍繞項羽這個悲劇英雄,描寫了垓下之圍、東城快戰(zhàn)、烏江自刎三個場面,多角度、多層次地展現(xiàn)了他的性格。
二、朗誦全文
(作用:教師富有感情的朗誦,能更好的表現(xiàn)文中描寫的歷史場景,營造悲劇氛圍,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電腦顯示:
1、結(jié)合書下注解,疏通文意,確定重點詞、句,并加以理解和記憶。
2、設(shè)疑、解疑:通過交流、討論,解決心中疑惑。
3、提交問題,共同討論解決。
(學生按照要求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巡視課堂,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收集學生的疑難問題。)
三、梳理知識點,解決疑難問題
(一)確認書下注解在的重點詞句
(二)補充講解
電腦顯示:
1、項王軍壁垓下:名詞—動詞,駐守
岸土赤而壁立:名詞—狀語,像墻壁一樣
2、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情緒激昂。
3、力拔山兮氣蓋世:拔,撼動。蓋,勝過、壓倒、超過。
4、項王泣數(shù)行下:眼淚
5、平明(平旦)天亮
6、騎能屬者百余人耳(定語后置句)
譯:能跟從的騎兵一百多人罷了。
7、地方千里:地/方:土地方圓
8、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何……為”,固定結(jié)構(gòu),由副詞“何”與語氣詞“為”構(gòu)成。
用于詢問原因或反詰??勺g為“為什么呢”“怎么呢”等
9、至東城,乃有二十八騎:副詞,僅僅、只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副詞,竟、卻
(三)知識梳理
一、多義詞
1、項王軍壁垓下()岸土赤而壁立()
2、自為詩曰()為諸君潰圍()
赤泉侯為騎將()吾為若德()
吾為公取彼一將()
3、虞兮虞兮奈若何()吾為若德()
4、亦足王也()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5、是時,赤泉侯為騎將()于是項王乃上馬騎()
6、令騎將灌嬰以五千騎追之()以無厚入有間()
7、籍獨不愧于心乎()然今卒困于此()
8、天之亡我()漢軍乃覺之()
9、乃有二十八騎()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
二、解釋下列詞語
1、于是項王乃慷慨悲歌()2、力拔山兮氣蓋世()
3、直夜?jié)铣觯ǎ?、常幸從()
5、然今卒困于此()6、期山東為三處()
7、騅不逝兮可奈何()8、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9、地方千里()10、平明,漢軍乃覺之()
三、找出并解釋下列句中詞類活用的詞。
1、項王軍壁垓下2、項王乃復引兵而東
3、直夜?jié)铣?、亦足王也
5、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
四、文言句式
1、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2、左,乃陷大澤中
3、然今卒困于此4、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五、固定結(jié)構(gòu)
1、騅不逝兮可奈何2、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六、翻譯下列句子。
1、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2、所當者破,所擊者服,未嘗敗北,遂霸有天下。
3、天之亡我,我何渡為?
4、吾聞漢購我頭千金,邑萬戶,吾為若德。
5、騎能屬者百余人耳。
四、布置作業(yè)
1、復習鞏固本課文言基礎(chǔ)知識;
2、思考:“項羽之死”給我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分析講解文章內(nèi)容
第一段:垓下被圍的困境
主要情節(jié):四面楚歌——慷慨悲歌
1、請找出表現(xiàn)項羽在“四面楚歌”時的動作行為的五個動詞。(驚——起——飲——歌——泣)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多愁善感
第二段:垓下突圍、被困東城
主要情節(jié):直夜?jié)H陷大澤——決意快戰(zhàn)
1、此段中項羽對部下所說的話占了很大一部分,請認真閱讀,分析其中表達的意思。(輝煌的過去,失敗的今天。反復強調(diào):“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自負、勇武
第三段:東城潰圍之戰(zhàn)
三次行動:
第一次:項羽——大呼、馳下、斬將/漢軍——皆披靡
1、“遂斬漢一將”中的“遂”字有沒有什么特別的表意作用?(說明項羽“斬漢一將”輕而易舉,從而表現(xiàn)出項羽的勇猛善戰(zhàn)。)
第二次:項羽——嗔目叱之
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shù)里(通過對比,表現(xiàn)出項羽的勇猛。)
第三次:項羽——弛,斬漢一都尉,殺數(shù)十百人;亡兩騎(“殺數(shù)十百人”展現(xiàn)項羽勇猛少敵,勢不可擋的戰(zhàn)斗場面,表現(xiàn)出項羽的勇猛善戰(zhàn)。)
2、三次行動,從不同的角度表現(xiàn)了項羽如猛虎一般的氣勢和戰(zhàn)斗力,英武形象栩栩如生。非常精彩!三次行動之后,有一段項羽與部下的對話,有什么作用嗎?
(說明項羽剛才的勇猛殺敵主要是向部下證明他的失敗是“此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也”。)
3、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勇猛、自負
第四段:寫自刎烏江
1、為什么項羽“欲東渡烏江”,卻又在有船可渡的時候不渡了呢?(亭長的話使項羽心中產(chǎn)生深深的“無顏見江東父兄”的羞愧之意,所以決定不渡烏江。)
2、從中可見項羽的性格:知恥重義
二、小結(jié)
故事人物形象語言寫法
垓下之圍多愁善感驚、起、飲、歌、泣動作、語言、映襯
東城快戰(zhàn)勇猛、自負天之亡我,非戰(zhàn)之罪!“遂”動作、語言、場面
烏江自刎知恥重義笑答、“吾為若德”“遂自刎”神態(tài)、動作、語言、對比
二、總結(jié)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1、要有理有據(jù);
2、要將歷史人物放到其生活的時代背景中去評價;
3、要在評價中獲得經(jīng)驗教訓,以啟示今人。
第三課時
一、寫作訓練(時間:10分鐘)
電腦顯示:
要求:1、100字左右;
2、引用一句名言;
3、(主要)以《項羽之死》中的情節(jié)、細節(jié)為事例;
4、點評事例;
5、聯(lián)系現(xiàn)實。
二、學生練習
三、示例評析
示例一:
(觀點)做人必須要有尊嚴。一個人如果沒有了尊嚴,生存在這世上也就毫無意義。(事例)項羽在烏江邊,面對束手就擒和自刎兩種抉擇,他毅然選擇自刎。(點評)一旦被擒,受到的羞辱就無以計數(shù),人生的尊嚴也就丟失了。(名言)古語云:“男兒膝下有黃金。”所謂“黃金”,就是這珍貴無比的尊嚴。(現(xiàn)實)因此,在面對選擇時,我們一定要保持自己人生的尊嚴。
示例二:
(名言)民如水,君如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事例)項羽攻破秦城時,只顧燒秦殿、慶功業(yè)、賞士卒,卻偏偏忘了安撫百姓!以致他在潰圍迷路時,竟被一田父欺騙,誤入大澤,走向絕境。(觀點)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點評)項羽英雄一生,卻不知民心之貴千金難買。(現(xiàn)實)可見當政者治政、為官者處事,當以百姓為重。
示例三:
(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把人的尊嚴放到了至高的地位,是一種超脫于物質(zhì)的高尚情操。
分析示例三所存在的問題:點評不到位,不能很好地將事例與觀點結(jié)合起來,以突出觀點。
修改:(名言)士可殺,不可辱。(觀點)尊嚴比生命更重要。(事例)當項羽被迫退到烏江時,他沒有投降——投降就會受辱;他選擇了死——寧愿死,也要捍衛(wèi)自己的尊嚴!烏江邊上,他的身軀無比高大。(點評)項羽把人的尊嚴放到至高的位置,放棄了生命,卻贏得千古美名。(現(xiàn)實)現(xiàn)實生活中,多少人為了一點遠不如生命寶貴的虛名浮利,竟能輕易丟掉尊嚴,雖然活著,卻比死去更可悲。
四、作業(yè)
歸納總結(jié)出司馬遷對項羽的評價——
投影《史記》中項羽本紀的最后一段文字: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杰蜂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shù)。然羽非有尺寸,乘執(zhí)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guān)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yè),欲以力征經(jīng)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問題一:用原句歸納出司馬遷的觀點。
明確: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問題二:既然批評他“謬”為何將他納入本紀?(用原句回答)
明確: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
(參考譯文: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的眼睛可能是兩個瞳人兒。又聽說項羽也是兩個瞳人兒。項羽難道是舜的后代嗎?不然他的發(fā)跡怎么那么突然??!秦朝搞糟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fā)難,各路豪杰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shù)也數(shù)不清。然而項羽并非有些許權(quán)柄可以憑藉,他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于民間,只三年的時間,就率領(lǐng)原戰(zhàn)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政令全都由項羽發(fā)出,自號為“霸王”,他的勢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象這樣的人還不曾有過。至于項羽舍棄關(guān)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而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他自夸戰(zhàn)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認為霸王的功業(yè),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結(jié)果五年之間終于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