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七下數學單元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面對挑戰(zhàn)和機遇總是并存的英語教學現(xiàn)實,一年來,我也作了一些嘗試,愿意跟大家交流。
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首先,不失時機,激發(fā)興趣。對于初一階段的學生來說,教師先要培養(yǎng)他們學習英語的興趣,然后才能談得上教他們如何“學”。我在教完26個字母和初學記單詞時,就開始教他們學國際音標,滿足他們初學英語的深厚趣。我們都知道,英語的音標是不好學的。這個內容即使在八、九年級教學,教學效果也往往不是最佳的,其主要原因是相當一批學生對英語已失去興趣。我在這個節(jié)骨眼上教音標,就是看準了此階段他們學英語興趣最濃,啃下了這塊骨頭。在英語聽讀方面,后來就省下了很大氣力。大多數學生到了七下階段都會拼讀單詞表中的生詞。
其次,不斷創(chuàng)新,維護興趣。在七上教材中,名詞最多。針對這套教材特點,我把大多數名詞做成卡片,正面為英語,背面為漢字或圖畫。每個學生都學著做。在課堂上,我們反復使用,復現(xiàn)率高,省時省力,學生學得很輕松,真可謂事半功倍。我很少叫學生做機械抄寫單詞一類的作業(yè),總是想著法兒“玩”單詞。如:寫“同音詞”、“同義詞”、“反義詞”、“一詞多義”、“給單詞歸類”(物品、食物、服裝、運動、功課等)、“匹配連線”、“加前(后)綴”、“補全單詞”、“單詞解釋”、“單詞接龍”、“詞形轉換”、“造句”、“配圖”、“聯(lián)想”、“替換”、“搭配”、“辨析”、“歸納”……一句話,我盡量翻新寫單詞的形式,保持學生學英語的興趣。例如:“單詞接龍”訓練,就是要求前后相鄰單詞首尾字母相同。不少學生作業(yè)中,單詞接得不但長而又長,而且還寫了所學課本外相當多的單詞。他們把知識的視角不是已經開始伸向英語的廣泛空間了嗎?你能說他們沒有學英語興趣嗎?
第三,變化策略,調節(jié)興趣。到了七下,語法知識積累多了,學生感到難記。我就采用“化整為零”的辦法,巧渡難關。在每個單元的Section A 和Section B中,我固定歸納出三個句型,然后反復替換訓練,經常復習,每次作業(yè)也都是布置這個內容的相關練習,進行鞏固。
事實上,七年級英語課本中,絕大多數單元Grammar Focus 所列句型不超過6句。學生們只要把“經典”的句子記住,很多問題就迎刃而解了。當學生們在學英語時,沒有畏難情緒,他們就會喜歡英語!當然,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對他們提出不同程度的要求。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教師要激勵他們繼續(xù)努力,力求完美;對中等程度的學生,應要求他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對于“后進生”則要傾注愛心,悉心指導。
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英語教學重視語法功能而不是語法形式,強調在語言實踐中理解和運用語法知識,而不是僅僅記憶語法知識。我在七年級英語語法教學中, 總是通過語境或語篇來提供大量語言實踐機會,使學生通過體驗、感知、參與和交流,形成語感。如在教現(xiàn)在進行時,我把主語和動作寫在紙條上,如“Mike, watch TV”.把這張紙給一個學生, 并要這個學生站在前面,向全班學生說:“What's Mike doing? Guess!”其他學生進行猜測“Is he playing basketball / swimming…? ”如果學生答錯了,就說:“No,he isn't.”猜對了,就說:“Yes ,he is .”然后給猜對的學生另一張紙條繼續(xù)游戲。如果 學生實在猜不出來,可以向持紙條者問:“What is he /she doing ?”該同學回答:“He / She is… ”這樣,將抽象的語法知識融入真實的生活情景,調整了他們學英語的興趣和積極性,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教師主動走進學生們的生活,成為他們的學習伙伴,創(chuàng)造了愉快的教學氛圍,有效地防止了學困生的出現(xiàn)和擴大。這種任務型教學途徑,可以改變語法教學重言形式輕語法功能使用的狀態(tài)。
二、英語教師角色要多變
1、做學生情感的激勵者
教師能否正確認識到:“教”與“學”是一對矛盾,師生如何和諧融洽對完成教學目標至關重要,自己在課堂教學中充當的角色關系到教學的成敗。青少年的心理特征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個老師的課分外感興趣,花氣力去完成任務,所以,我倚門賣笑量要走進他們的心靈,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愛護學生,幫助學生。處處激勵,時時激勵,讓學生在學英語過程中體驗學英語的快樂。我們千萬不要吝嗇說“Good”、“Very good”、“Well done”,這是不用投資的獎賞,會帶來“無本的利息”。七年級的學生得到老師的贊許,會感到興奮,甚至激動不已。會感 到在老師的激勵下快樂成長。
2、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
新課程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應讓位于師生 的互教互學,形成 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教師的職責主要不在于傳授知識,而在于有效的組織學生學習活動,引導他們動口、動手、動腦。我在七年級英語“肯定句、疑問句、否定句轉換”教學中,通過歸納,然后總結出一個口訣?!白円蛔?,看一看:有be 變be,有can看can,無be 無can,do does 變看。”我還經常鼓勵學生自己編口訣 ,這樣必然要多思,有時就能找出很多規(guī)律來。
強調的是,引導,指的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引領與指點,而不是強制。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就是幫助他們形成以能力為目的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討論、合作和探索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
喜歡自我表現(xiàn)是青少年學生的共同心理特征,教師利用這一特征,合理引導,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讓他們踴躍地表現(xiàn)自我,就能發(fā)揮其特長。在七年級的英語教學中,我讓語音語調好的學生進行對話表演,讓英語歌唱得好的學生領唱,另外,成立英語課外小組,讓學生積極參與活動,展示自己的機會。
3、由活動組織者轉化為學生創(chuàng)新的參與者
現(xiàn)階段農村初中七年級大多數還是大班制。(我所帶的七年級都是60人以上。)班級人數過多,我就采用“分組”活動激活英語課堂。與其他方法相比,小組活動具有簡易可行、全體參與性強、突出交際性等特點。英語教材內容豐富,題材多樣,這就要求學生根據不同的形象和語言特點開展各種活動。在具體教學中,我采用了多種活動形式,如游戲表演、唱歌比賽、對話背誦、搶答,分組統(tǒng)計得分,收集代表意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初中數學 課堂教學過程 優(yōu)化 四個方面
數學課堂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可控的信息流通過程,又是完成數學教學任務的主要途徑。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各種結構形成的優(yōu)化指控與調節(jié),則是大面積提高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我在優(yōu)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認識和實踐。
一、優(yōu)化課堂環(huán)境,營造良好氛圍
教與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教要得法,學要主動。主動來自興趣,興趣需要培養(yǎng)。同樣的教材,講得生動,妙趣橫生,學生百聽不厭,回味無窮;講得教條,枯燥無味,學生呆若木雞,事倍功半。為活躍課堂氣氛,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講課藝術,增強教學效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1.以愛動其心,以情激趣。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踐中,我深深體會到:只有老師以全身心的愛對待學生,學生才會喜歡老師,才會以十足的干勁來學習功課。以愛動其心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對待學困生更要注意這一點,“差”是相對的,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的。興趣是自主探究學習的源泉,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比绾问箤W生成為一個樂知者呢?課堂教學貼近生活,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就可以變“厭學”為“樂學”,變“無味”為“有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態(tài)度和藹,語言幽默,讓學生愛上數學課。前蘇聯(lián)教育家米?斯特洛夫說:“幽默是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教師態(tài)度和藹可親方能消除學生的畏懼感,語言幽默風趣、繪聲繪色才能調動學生的聽課興趣。如我在講解用方程、方程組解應用題時,有的學生常忘記設未知數,戲稱“馬失前蹄(提)”。又如,講兩點確定一條直線時,用一個釘子把一根細木條釘在小黑板上,撥動小木條發(fā)現(xiàn)可以隨意轉動,再釘上一個釘子,可以發(fā)現(xiàn)細木條被固定住了。邊操作邊念道:一點晃悠悠,兩點定終身。得到結論:經過一點有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有一條直線,而且只有一條直線。幽默、生動的語言,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倍增,情緒高漲,進入樂學佳境。
3.巧設提問,啟迪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優(yōu)化數學教學過程,離不開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恰到好處地設疑,能使學生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丟不開,從而激起學生不斷探索、進取的學習熱情。
課堂提問是組織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一個好的提問,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啟迪思維、開發(fā)智力。列方程解應用題對七年級學生來說是比較困難的。例: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年利率為2.43%的二年期定期儲蓄,今年到期后,扣除利息稅,所得利息正好為小明買了一只價值48.60元的計算器。問小明爸爸前年存了多少元錢?我在分析題意時提出這樣幾個問題:“利息問題中幾個基本量?它們之間的數量關系如何?”“定期儲蓄過程中基本關系是什么?”“是否可以抓住利息+本金=本息和的等量關系來列方程?”學生通過對一系列小問題的思考并逐一解決,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因此,巧設提問可以較好地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4.趣味教學,增強數學課的吸引力。初中數學教材的改革之一是在課文中穿插了“思考”、“做一做”、“試一試”等欄目,知識性和趣味性并重。它對求知欲旺盛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誘惑力,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yǎng)了學生閱讀、動腦、觀察、想象的思維能力。在教學過程中尤其青睞趣味性知識,穿插于課堂的趣味教學如“關于圓周率π”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無窮的智慧,激發(fā)了學生學數學的熱情。又如《黃金分割法》一文不僅介紹了黃金分割問題的提出、作法和證明,而且指出黃金分割在幾何作圖上的作用,指出作圓內接正十邊形也能歸納為黃金分割的應用,讓學生感覺到數學的魅力,不僅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5.創(chuàng)設情境于課堂,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針對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從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一件有意義的事,從而使學生愿意接近數學,喜歡數學,這無疑是每一位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努力追求的目標。好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立即將學生的學習情緒調動起來,精神集中在一點,為主動學習、積極探索、開啟智慧之門創(chuàng)造良好的氛圍。如在教學“求代數式的值”這一內容時,我設置了這樣的情境:“將你的年齡乘以5后加上19,再把結果乘以2減去38,將最后結果告訴我,我會在1秒鐘內說出你的年齡?!碑斏鲜鰡栴}都被解決時,他們認為老師非常了不起,學數學的熱情一下子被激發(fā)出來了,變得樂學了。
6.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輕松快樂學習。無論一個教師是多么善于表達、比劃,也難以表現(xiàn)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識內容,把多媒體融入課堂教學,利用它把復雜的數學問題直觀形象化,使枯燥的幾何圖形在計算機的演示下有聲有色地動起來,大大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趣味性,加大了課堂容量,為學生的學習節(jié)省了大量的時間,原本在課下完成的作業(yè)在課堂上就可以解決了。如我在講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和圓與圓的位置關系這兩節(jié)內容時,充分利用幾何畫板的動態(tài)性,就很容易使學生理解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只有相離、相切、相交三種,圓與圓的位置關系有相離、外切、相交、內切、內含五種。在講軸對稱、平移、旋轉的內容時,多媒體課件的動畫效果更突顯了應用到數學課堂教學的特殊功能。再如,順次連結四邊形(或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四邊形是什么圖形?這是一道常見的題目,用傳統(tǒng)的方法來講,要在黑板上畫出大量的圖形,而且很難講清楚。于是我用幾何畫板制作了一個課件,動態(tài)地展示了當四邊形變?yōu)椤捌叫兴倪呅?、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時,順次連結四邊形(或平行四邊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各邊中點所得到的圖形的變化情況,使學生很容易地掌握了這個規(guī)律。
對于不易求解或解題過程繁雜的圖形計算題,用多媒體動畫將原圖形進行某些局部變化,可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
二、優(yōu)化教材使用,例題靈活創(chuàng)新
我們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教材”為“用教材”,優(yōu)化教材使用,靈活地和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中的例題;力求做到“腦中有課標、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學生”,精讀課標、深鉆教材、細研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例題的表示方式和內容;有目的、有計劃地將課本中的例習題整理歸類,恰當地進行延伸、演變,根據課標的要求對課本上的例題采取恰當地增補,讓例題在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中真正發(fā)揮作用。
1.把教材的例題“校本化”。目前各學校的具體情況不盡相同,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充當教材的“復印者”,必須根據本地、本校的實際情況,在課標的框架內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大膽地對教材中的例題進行取舍、重組、優(yōu)化。例如,華師大版七下7.3實踐與探索中的問題1:“要用20張白卡紙做長方體的包裝盒,準備把這些白卡紙分成兩部分,一部分做側面,另一部分做底面,已知每張白卡紙可以做側面2個,或者做底面3個。若1個側面和2個底面可以做成一個包裝盒,那么該如何分法,能使做成的側面和底面正好配套?請你設計一種分法。想一想,如果可以將一張白卡紙裁出一個側面和一個底面,又怎樣分這些白卡紙,才能既使做出的側面和底面配套,又能充分地利用白卡紙?”本題敘述冗長,讓學困生難以理解題意,無從下手。我在教學時分為三個層次進行要求: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第一層次(低層次):讓學生動手實踐折疊且糊成包裝盒,體驗、理解“配套”的含義。
第二層次(中層次):原題先改為“要用21張白卡紙做包裝盒,……使做成的側面和底面正好配套?”(答案:9張做側面,12張做底面,恰好為整數)
第三層次(高層次):把教材的原題讓學有余力的學生完成。
又如:七年級(上)第一章的股票指數走勢圖對于我校沒有炒過股的絕大多數教師來說是陌生的,學生更是“找不到感覺”,因此,我就選擇把它改成本地氣溫變化曲線圖或本校歷年初中招生人數折線圖,這樣替換教材內容,既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又打破了學科界限,拓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給教材中已有的數學問題賦予現(xiàn)實意義。如,在學習“生活中的平移”一節(jié)課時,我作出了如下的設計:同學們,在雅典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創(chuàng)造了32枚金牌的驕人成績。當我們聽到國歌32次奏響、國旗32次升起的時候,我們感到作為一個中國人的驕傲和自豪。同學們,當你目睹國旗冉冉升起時,是否用數學的眼光思考過一個問題:亞軍、季軍的國旗與作為冠軍的中國國旗上升的高度是否一樣呢?中國國旗上的每一顆五角星、每一個點是否上升了相同的高度呢?此時,用多媒體展示了國旗升起那一激動人心的瞬間,學生在為祖國自豪的同時,運用數學的方法對國旗的升起過程進行了再分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將國旗抽象成為一個矩形,讓學生沿不同的方向進行平移操作,從而經過分析、歸納和討論得出了圖形平移的一般規(guī)律。
我們要理性地研究教材,充分深入地鉆研教材,以嚴謹客觀的態(tài)度去審視例題,把握好“度”的尺寸,做“有的放矢”的準備。不同版本、不同時期的數學教材,其例題編排的層次和順序會有所不同,要做到知識體系和原有價值的正確把握。例題的功用不單是知識點的示范應用,還有大量潛在的數學功能需要開發(fā),挖掘這些潛在功能的過程,正是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的關鍵。
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綜合優(yōu)化的過程,是課程標準、教材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相聯(lián)系的結晶。如:我對華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二章(有理數的運算)的教學進行了以下補充:(1)在有理數加法的學習后,設計前兩個學段學過的兩個結論:“若兩個數的和為0,則這兩個數都是0?!薄叭魏蝺蓴迪嗉樱痛笥谌魏我粋€加數。”當數擴充到有理數后,這些結論是否還成立?通過這個探究活動可以加深對有理數加法的進一步認識和理解。(2)在有理數乘法的學習后,設計若干個數相乘其積是負數與乘數中負數個數關系的探究,以此加深對有理數乘法符號法則的進一步理解。(3)在有理數乘方的學習后,設計計算一張紙對折若干次后的厚度的探究,讓學生體驗數學探究的方法及感受乘方運算中數的快速增大。(4)在計算器使用的學習后,設計用計算器按流程操作的規(guī)律,讓學生在探究中體驗程序思想及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作用,同時體驗數學的神奇,激發(fā)求知欲和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優(yōu)化開放練習,突出作業(yè)效果
練習是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學生全面、持續(xù)、和諧發(fā)展的重要途徑。練習的設計以人為本,體現(xiàn)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分考慮數學發(fā)展進程中人類的活動軌跡,貼近學生熟悉的現(xiàn)實生活,展現(xiàn)數學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就在自己身旁,從自己身邊的情景中可以看到數學問題,運用數學可以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覺得學習數學是有用的。
《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是人類的一種文化,它的內容、思想、方法和語言是現(xiàn)代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蔽以谄綍r的教學和練習設計中就注意體現(xiàn)現(xiàn)代文明,把練習中呆板枯燥的題目用一個個童話故事串連起來,或改為體現(xiàn)人文關懷的導語,如連線題、選擇題改為找朋友,應用題改為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增加練習表述的親和力,使學生感到輕松有趣。
1.設計趣味性練習,激發(fā)學生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心理學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一活動有濃厚興趣,那么活動的效率就高。在練習設計中,增強趣味性、實踐性。如:當學生學完有理數的加、減、乘、除混合運算后,我設計了“二十四點”游戲題:有一種“二十四點”的游戲,其游戲規(guī)則是這樣的:任意四個1―13間的自然數,將這四個數(每個數用且只能用1次)進行加、減、乘、除運算,使其結果等于24。如對1、2、3、4所作運算:(1+2+3)×4=24。
(1)四個有理數3、4、-6、10運用上述規(guī)則寫出三種不同方法的運算,使其結果等于24。
(2)四個有理數3、-5、7、-13仍運用上述規(guī)則,寫出一種運算式,使其結果等于24。
這樣,學生在快樂的作業(yè)中,加強了“雙基”,增強了閱讀能力和按規(guī)律辦事的意識。同時,我還注重數學教學的開放性,充分發(fā)揮教材的優(yōu)勢并結合學生的實際,對練習題進行大膽地突破,設計一些開放性作業(yè),讓數學練習輕松、活潑。
如在華師大版八(上)教學中,當學生學完《勾股定理》后,設計了如下作業(yè)題:有一蓋子封著的長方體盒子。如圖1所示:
(1)按棱將這個長方體剪開,至少需要剪幾刀,才能攤成一個平面?
(2)今有一只螞蟻從A點出發(fā),沿著盒子的表面爬行到B點,請你為它設計一條最短路線?若這個長方體的長為5,寬為3,高為4,求這條最短路線的長?
變課本上的封閉題為開放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練習的積極性,使學生樹立了數學來源于實踐的唯物主義觀點,同時,也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只要仔細觀察,潛心研究,人人都可以成為發(fā)現(xiàn)、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人。
2.設計分層練習,讓學生體驗成功。課標要求,突出重點,練習由淺到深、由簡到繁、由單一到綜合,形成階梯向上結構:基本練習變式練習綜合練習。新學知識及時練,重點知識反復練,易錯的方面重點練,在鞏固概念的同時提高基本運算技能。幾乎在每節(jié)課上,都有當堂過關練習,以檢測教學效果。如,在學習華師大版第4章6.3角的特殊關系一節(jié)課時,我設計的課堂分層練習是:
1.[基礎過關]
如圖2,O是直線AB上的一點,OM是∠AOC的角平分線,ON是∠BOC的角平分線,問:
圖2
(1)圖中互余的角有哪幾對?
(2)設∠AOC=n,用含n的代數式表示∠MOB,∠NOB.
2.[應用拓展]
如圖3,已知射線OE平分∠BOC,射線OD平分∠AOB.
(1)若∠AOC=90°,∠BOC=40°,求∠DOE的度數;
(2)若∠AOC=50°,∠BOC=40°,∠DOE的度數如何變化?(以上要求人人過關)
(3)若∠AOC=x°,∠BOC=y°,∠DOE的度數是多少?
你能利用上述結論解決下面的問題嗎?
如圖4,C是線段AB上一點,AC=20,CB=8,M是AB的中點,N是AC的中點,求MN的長.(以上為優(yōu)秀生選做題)
3.讓學生相互設計作業(yè),增強自主意識和合作交往能力。在作業(yè)安排上,我經常讓水平在同一層次的同學相互結對,彼此給對方設計一些自己認為有意義的作業(yè)題,對方按要求完成后,再由雙方共同批閱、探討。由于受成就動機的驅使,同學們都會注重作業(yè)題的質量,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課后認真思考、準備。實際上,這一過程也是學生深挖教材的提高和知識的再生過程。通過這樣的生生交流,他們感受到了集體的智慧和溫暖,較好地消除了對作業(yè)的枯燥感和無奈感。
四、優(yōu)化試題講評,重視考后提升
教學過程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學習,認識客觀世界的動態(tài)過程。怎樣去調控這一過程,使之得到優(yōu)化?主要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信息聯(lián)系和反饋來實現(xiàn)。而考試后的試卷講評,正是這種聯(lián)系和反饋的重要而且可靠的手段之一,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是考試的延續(xù)和升華。上好數學試卷講評課,對學習效果的提高顯而易見。
本文為全文原貌 未安裝PDF瀏覽器用戶請先下載安裝 原版全文
1.恰當處理講評的詳與略。不管是單元測試還是綜合測試,試卷都覆蓋測試范圍的絕大部分知識點,不同的知識點難易程度不同,在教材中的輕重地位也不同;不同的題型考查的能力層次不同,能力要求的側重點也不同;不同題型的試題所描述的數學過程簡繁程度不同,分析難度也不同。因此,我們在評講試卷時,不應該也不必要平均使用力量,有些試題只要“點到為止”,有些試題則需要“仔細解剖”,對那些涉及重、難點知識和能力要求較高的試題要特別強調;對于學生錯誤率較高的試題,則要“對癥下藥”。
又如在梯形ABCD中,AB∥CD,∠A=90°,AB=2,BC=3,CD=1,E是AD中點.求證:CEBE.(08日照市中考題)我用六種方法來詳講(如圖5)。
①逆用勾股定理;②直角三角形的中線定義法;③構造輔助圓法;④三角形相似互余法;⑤巧用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這里只畫出圖形,不再寫求證過程)
2.引導學生積極配合。長期以來,不少學生解答試卷當作向老師“交差”,發(fā)下去的試卷只看分數,不檢查錯誤的原因,更談不上糾正。一些學習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雖然留心檢查錯誤的地方,但往往就錯改錯,不作深究,久而久之養(yǎng)成了不獨立思考、得過且過的毛病。因此,講評試卷時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不只是機械地給出正確答案,而是要注意教給學生解題的思路方法,讓學生一起討論,各抒已見,再由教師歸納、總結。如試題:“如圖6,等邊ABC,邊長為2,D、B、C、E在同一直線上,且DB=BC=CE,求ADE的周長?!?/p>
學生們經過激烈討論發(fā)現(xiàn):“若能求得AD、AE的長,就可以求得ADE周長。”而AD、AE的長可由多種方法得出:
②作ABC的BC邊上的高AF,在RtADC和RtAFC中,利用比例式求得AD的長,進而求得ADE周長。
③利用RtADC中,∠D=30°……方法多種多樣。這道試題融會了特殊三角形的性質、判定的應用。在討論中加深對新舊知識的理解與聯(lián)系,有利于查缺補漏。
3.大膽嘗試,讓學生真正成為講評課的主人。按下列步驟進行。
(1)分組。將學生根據做錯的題型、題的深淺程度及學生基礎分成幾組,答錯同一題型的分為一組,基礎較差的分為一組,等等。
(2)分配任務。將試卷發(fā)給學生后,各組承擔相應的題目,基礎差的承擔基礎題,成績好的承擔提高題。
(3)查證答案。各小組根據自己承擔的任務,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等,得出正確的答案。在這一過程中,大家群策群力,查課本,翻輔導資料,如果還找不出正確的答案,就可以向老師請教。
(4)學生評講。由各小組推薦一位或幾位同學上講臺評講所承擔的題目,既講出正確答案和解題過程,又分析易產生錯誤的原因,同時還從自己的角度說如何避免錯誤再次發(fā)生。他們的評講有些雖然不是那么“到位”,但通過自己的講評,學生的注意力會更集中,興趣會更濃厚,記得會更牢。教師可以在其中關鍵時刻插句話、點撥幾句。
4.對某些試題進行開放性的改造,要求學生再思考。在原題的基礎上進行多角度的對題型改造和延伸,即一題多變。對于“延伸”,幾乎所有的教師在平常的解題教學中都或多或少地采用過,但在試卷考題的分析上卻常被很多教師忽略(可能是任務觀念的影響,或是教師本身思維的深刻性不夠等),其實由于考卷的功能性,對于一份高質量的考卷,所涉及到的考題往往都是典型的,而這恰恰為運用“延伸”進行解題教學提供了較好的的素材。還可以把習題還原。所謂“還原”,就是運用轉化與化歸思想,結合考題的類型特征,追根溯源,找出它的原型,讓學生置身于熟悉的情境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很多考題其實都是由一些熟悉的題型經過變式處理得到的,但較原型題有一定的難度和技巧,所以具體操作中還原出它的“真面目”是有必要的。
改造和延伸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散能力的常用途徑,將試卷上的某些試題改造后留給學生再思考,可進一步擴大試卷評講的“戰(zhàn)果”,而試題還原,還可以讓學生在平時更重視對課本知識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