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諫太宗十思疏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guān)鍵詞】十思;管理;總結(jié)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據(jù)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报D―《諫太宗十思疏》
2月27日,我被任命為高2012級1班班主任兼語文課任老師。在正式進入工作前,我已基本了解了這個班的大致情況。本班在經(jīng)報名、轉(zhuǎn)科、轉(zhuǎn)學等多種情況下,最終人數(shù)調(diào)整為81人(直至期末僅一人自動退學),但在這81人中有不低于10人的后進生,以至于這個班的風氣讓人堪憂。對于在班主任工作上歷史經(jīng)驗空白的我而言,面臨的是“空前而巨大”的挑戰(zhàn)。對此,我很清楚,這是對我人生新階段能否上一個臺階的考驗。
盤點本學期的管理工作,我更多的不斷在失敗中總結(jié)經(jīng)驗。成功的典例是我借鑒的對象,能助我警醒和給予啟發(fā)的文章是我吸收養(yǎng)料的來源。已至期末,隨著學校尾期工作的臨近,我也該對本學期的工作做一個總結(jié)了?;仡櫵膫€月的班主任工作,似乎雜而多,要理清頭緒也非易事。恰在此時,我正教授學生的《諫太宗十思疏》給了我莫大的啟示。本人雖無太宗的賢明之德,也無太宗的帝王之氣,但從“君治民”的政策出發(fā)應對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似乎也有共通之處。統(tǒng)領(lǐng)一個班級,班主任的任何決策都如同太宗一樣,會影響到統(tǒng)領(lǐng)之下的“臣民”。
史上有名的“諍臣”魏征,從帝王有所為有所不為出發(fā)給太宗諸多的治國建議,也講述了“載舟覆舟”的道理,這與從事教師職業(yè)的我而言同理可取――“身正為范”,“學生為主體”無不體現(xiàn)著這樣的管理策略。為此,我以本學期的工作與“十思疏”作對比,來總結(jié)我的經(jīng)驗教訓。
第一思:如果真的能夠做到看見自己喜歡的東西,就要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在管理班級時,有一部分學生是在分科以前我曾經(jīng)教過的學生,感情不錯,在進行管理時曾經(jīng)有些矛盾,有些掙扎,但是最后我仍然克制住私人偏愛的情緒,公事公辦,因為我明白在對待學生管理工作不能過宜因私忘制。
第二思:將要興建什么,就要想到適可而止。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溫馨舒適的學習環(huán)境就要對教室加以布置。在學生自愿的情況下,師生合作,用一些物美價廉的物品來修飾大家的家園,歷時一周的課間十分鐘,張貼圖書角、夢想角、標語、班訓、光榮榜、張貼欄,并購買了兩盆綠化植物盆栽,裝飾出了簡單溫馨而不“勞命傷財”的班級,得到了全體成員的贊同。
第三思:想到自己的地位高高在上,就要不忘謙虛來加強自身的修養(yǎng)?!鞍嘀魅巍碑吘勾笮∫彩且弧爸魅巍?既然處在這個位置,那就是學校、領(lǐng)導對我的信任,對我能力的肯定,雖有這一優(yōu)勢地位,但是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任何一位有教齡的老師都可以做我的老師,因為他們都有值得我學習的地方,而不是目中無人,獨斷專行,這與第四思結(jié)合也很緊密。
第四思:害怕會驕傲自滿,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樣能夠容納千百條河流。在處理學生違紀、涉及金錢、有關(guān)請假等問題時,我可以說剛開始“二丈和尚摸不著頭腦”,我只能借助于自己的那張嘴巴,向有經(jīng)驗的老班主任們請教,如石興祿老師的以德服人,如安良驥老師多方位教育手段,如吳紅老師的幽默風趣經(jīng)典語錄,如寇廷剛老師的沉穩(wěn),李小華老師的快刀斬亂麻,果斷,條理等等,通過他們的言傳身教,也通過自己的觀察吸收,我不斷地改善著自己的管理模式,加強對學生的管理、教育。如收集了學生的相關(guān)信息,做到知己知彼;如立字據(jù)借款;如犯錯形成材料等等,幫助我快速而有效地處理學生問題。
第五思:喜愛狩獵,就想到網(wǎng)三面,留一面。對于差生、后進生,犯錯的機會太多,一向認真做事的我容不得一點瑕疵,所以在開學的一段時間內(nèi)似乎顯得太“急功近利”,希望一下就能改變他們所有的陋習。但事實證明他們的不良習慣單憑一兩天是無法徹底根除的,我這樣急躁的后果只能讓他們適得其反,甚至變本加厲。因此我領(lǐng)悟到對于這種后進生的管理只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他們的自律較差,在大原則不違反的情況下,留有一定的空間讓這部分曠課、抽煙、遲到、睡覺、講話“一應俱全”的學生有個適應的過程,一點一點的改進,逐漸拉緊韁繩,才能完成持久戰(zhàn),從根本上改掉他們的不良習氣,并且讓他們心悅誠服。
第六思:擔心意志松懈,就想到做事要慎始慎終。在對待學生的管理上一點馬虎不得,每一個月的考試下來,我都會對學生本月的成績、習慣等做一次總結(jié),并且根據(jù)學生出現(xiàn)的情況更新“班約”,制定一系列的表格針對學生的每一次進步、違紀填寫記錄,做到有憑有據(jù)地教育。每一次條例的頒布都堅持有始有終,讓學生對自己這一階段的學習、行為一清二楚。
第七思:害怕受蒙蔽,就要想到虛心采納臣下的意見。對于班級現(xiàn)狀,我曾經(jīng)只聽取上學期班長王城茂的意見,班級似乎總是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無論是學生還是科任老師總有“怨聲”,我始終疑惑不解。漸漸地,我開始觀察,發(fā)現(xiàn)這個班長報喜不報憂,在半期以前,我快速地進行“民意調(diào)查”,對學生談心、交流,聽取在初中曾經(jīng)擔任過班干部的“平民”學生的意見、建議,不斷地調(diào)整班級管理人員的名單,當機立斷換掉了前任的多個不負責任的干部,實行值周班長輪換制,紀律相對前期有了明顯的改善。
第八思:畏懼說壞話的人,就想到端正自己的品德來斥退奸惡小人。現(xiàn)在的學生思想過于早熟,而且缺乏善良的基礎(chǔ),我曾經(jīng)用“民主”的管理方針解決班上的所有問題,但是總結(jié)發(fā)現(xiàn)在決策性事情上仍然需要班主任裁決。而每學期的民意調(diào)查,學生給老師打分對我們教師當年或?qū)W期的評價是至關(guān)重要的,尤其在嚴格管理之下的學生不乏有使壞控訴的人,所以謹小慎微行事,做到品德端正,讓這種想法無機可乘,也是非常必要的。
那么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有效地朗讀教學呢?下面就以《諫太宗十思疏》為例。
《諫太宗十思疏》編排在蘇教版必修三“尋覓文言的津梁”這一專題的第一個板塊“因聲求氣”。這個板塊的教學重點主要引導學生學會文言文的誦讀,讓學生在誦讀中體會文章以飽滿的激情和義理充沛的言辭進行勸諫的特色,從而把握文章的重難點,達成預期的目標。
第一步:讀準字音。字音讀準有兩方面來源:1.利用書下注釋;2.借助工具書,如《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間有通假字、多音字,認清字形讀準字音是朗讀的起碼要求。正確的讀音也能幫助學生理解字的含義。
第二步:讀清句讀。文言文語句停頓有兩種:一是句間停頓,就是根據(jù)標點符號來確定句與句之間停頓的長短及語調(diào)的抑揚;一是句中短暫停頓,它是以詞或詞組為單位,根據(jù)句子成分之間的內(nèi)在關(guān)系來劃分的語氣停頓。如: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豈/其取之易/而守之難乎?經(jīng)過指導,學生能知道文言句式的一般讀法,且有助于理解句子含義。
第三步:讀懂文義。在學生朗讀后,教師進一步指導學生正確的朗讀,讀中見情,讀出文義,達到加深理解的目的。如 “豈取之易而守之難乎?”“昔取之而有余,今守之而不足,何也?”“奔車朽索,其可忽乎?”“何必勞神苦思,代下司職,役聰明之耳目,虧無為之大道哉?”等疑問句。這些句子的語氣一定要讀準,哪句是反問,哪句是設(shè)問一定要幫助學生辨別清楚。 “勞神苦思”、“役聰明之耳目”等既贊頌唐太宗為江山社稷殫精竭慮,從而取悅唐太宗,又用反問的語氣為他編織了一幅美好的政治藍圖,怎能不令唐太宗心動?
失:
1、遺失,喪失,丟掉。坐失良機。收復失地。流離失所。
2、遺漏。
3、耽誤,錯過。
4、不見,消失:失戀。丟失。坐失良機。
5、損失。
6、違背:失約。失信。
7、迷失,找不著:迷失方向。
8、控制不好,沒有掌握?。菏а?。失職。失調(diào)。失足落水。
9、不滿足,沒有達到(欲望):失望。失意。
10、錯誤、過失:失誤。失策。過失。失算。失之毫厘,謬以千里。
11、改變常態(tài):驚慌失色。
央:
1、中心,接近中心,最高點:中~。
2、懇求:~求。~告。
3、盡,完了:夜未~。
本:
1、草木的根:~草(泛指中藥)。無~之木。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諫太宗十思疏》。
2、事物的根源,與“末”相對:~末(頭尾;始終)。根~(根源;徹底;本質(zhì)上)。有本者如是,是之取爾《諸子喻山水》。
3、草的莖,樹的干:草~植物。
4、中心的,主要的:~部。~體。
5、原來:~來。~領(lǐng)。
6、自己這方面的:~國~身~位~分。
7、同祖宗但是沒有血緣關(guān)系的人:本家。
8、自己:本人。
9、在某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本事。
10、河南項城閆氏一支字輩:“……至,欽,汝,本,然……”《閆氏家譜》。
“謙”之意
謙,從言,兼聲。本義作謙虛,謙遜解。是為虛心,不自滿,不自高自大。其內(nèi)涵一曰“地中有山”,指個體要自我減損,做到有功能忘,有功不伐。二曰“衰多益寡,稱物平施”,指個體要做到減有餘增不足,衡量物質(zhì)多寡公平施予。
古文說“謙”
《說文》:謙,敬也?!队衿罚褐t,遜讓也?!兑住は缔o》:謙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又,謙者,德之柄也。《易·謙》:謙謙君子,用涉大川。謙謙君子,卑以自牧也?!妒酚洝の汗恿袀鳌罚航灾t而禮交之。
“謙”之言
呎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屈原
勞謙虛己,則附之者眾;驕慢倨傲,則去之者多?!獤|晉·葛洪
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啤の赫鳌吨G太宗十思疏》
《龍川別誌》卷上:“上以謙虛為賢,下以傲誕為高?!薄巍ぬK轍
謙得益。——宋·歐陽修
盛滿易為災,謙沖恒受福?!濉埻⒂?/p>
人不可有傲氣,但不可無傲骨?!毂?/p>
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虛敗由奢?!?/p>
“謙”之事
梅蘭芳拜師
一、根據(jù)漢字的造字法推斷
中國文字是表意文字,其意義可以通過造字法來推知。象形字、會意字,靠的是意會;至于形聲字,其形旁也表意,其意義自然可以推知。例如:
(1)晏子為齊相,出,其御之妻從門間而窺其夫。(《史記?管晏列傳》)
(2)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韓非子-和氏》)
(3)雖身死家破,要領(lǐng)不屬,手足異處,不難為也。(《韓非子?說疑》)
(1)句中的“問”,古寫作“”,是個會意字,從門從月,像月光從門縫中透人,由字形可以推知它的意義是“門縫”。(2)句中的“刖”也是個會意字,根據(jù)“月”和“刀”相合之形可推知它有“砍”“截”“斷”之意。(3)句中的“領(lǐng)”,這個詞有脖子、衣領(lǐng)、帶領(lǐng)等義項?!墩f文解字?頁部》:“領(lǐng),項也。從頁令聲?!边@是一個形聲字,意符是“頁”?!绊摗钡谋玖x是人頭,凡是從頁的字都與頭面的意義有關(guān)。由此我們看到,“領(lǐng)”的上面幾個義項中,脖子的意義是本義,衣領(lǐng)和帶領(lǐng)等意義都是由脖子的意義引申出來的。此句中的“要”“領(lǐng)”剛的都是本義,和手足相對,指“腰”和“頸”。
二、根據(jù)對稱規(guī)則推斷
古人行文,好用整齊的句式,講究對稱。上下文對應位置上的詞語,其意義往往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對。我們可根據(jù)這一規(guī)律來推斷詞義。例如:
(1)忠不必州兮,賢不必以。(《涉江》)
(2)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諫太宗十思疏》)
(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
(4)且舉世譽之而不加勸,舉世非之而不加沮。(《逍遙游》)
利用上下文的對稱結(jié)構(gòu),可據(jù)易知難。(1)(2)句為同義關(guān)系,“用”與“擇”易于理解,可推斷出“以”與“簡”也分別作“任用”“選擇(或選拔)”講。(3)(4)句為反義關(guān)系,(3)句中的“達”意思是“得志”,據(jù)此可推知“窮”意為“不得志”。至于(4)句既然“譽”(贊美)與“非”(非難)構(gòu)成反義關(guān)系,那么由“沮”(沮喪)可推知“勸”與“沮”意思相反,應釋為“奮勉”。
三、根據(jù)詞的語法地位推斷
即審察該實詞在句子中充當什么成分,確定其詞性,以此來推斷其意義。例如:
(1)從臺上彈人,而觀其辟丸也。(《左傳?宣公二年》)
(2)遭父喪有疾,使婢丸藥。(《晉書?陳壽傳》)
(3)況吾與子漁樵于江渚之上,侶魚蝦而友麇鹿。(《赤壁賦》)
(4)每至客舍,自放驢,取樵炊爨。(《三國志?魏志?胡質(zhì)傳》)
(1)句中“辟丸”為動賓短語,而賓語多由名詞充當,“辟”為“躲避”之意,故“丸”應釋為“彈丸”。(2)句中“使”是個使令性動詞,不作主要動詞用,“婢”“丸”“藥”三名詞連用,因此我們可以推斷“丸”是個動詞,“丸藥”即“制藥成丸”的意思。(3)句中“漁樵”作句子的謂語,而謂語一般由動詞或形容詞充當,故“漁樵”應釋為“捕魚砍柴”。(4)句中“取樵”為動賓短語,“樵”作“取”的賓語,故“樵”應釋為名詞“柴”。而不能釋為動詞“打柴”。
四、聯(lián)想成語推斷
現(xiàn)代漢語中的成語大量源自古詩文,有許多詞語的文言意義在成語中保留了下來。在判斷文言實詞的含義時,可借助成語來推斷其意義。例如:
(1)動以軍法從事,如此者數(shù)矣。(2009年全國I卷)
(2)于是夜縋兵出,薄其營。(2009年寧夏海南卷)
(3)能償者捐其息,貧者立券還之。(2009年江西卷)
(1)句中的“動”字,可借助成語“動輒得咎”中的“動”字來推斷,“動輒得咎”中的“動”為“動不動,常?!敝?,那么此句中的“動”字也可用“動不動,常?!痹嚱?。(2)句中的“薄”字,可據(jù)成語“日薄西山”而解釋為“迫近、接近”。(3)句中的“捐”字,可借助成語“細大不捐”推斷出是“舍棄”的意思。
五、聯(lián)想課文推斷
高考文言文的閱讀試題,選文在課外,但往往考查的詞語在課文中已經(jīng)學過。如果我們能夠聯(lián)想到在中學階段課文中已學過同樣或類似的詞語,通過辨析遷移,往往能茅塞頓開,得到正確答案?,F(xiàn)以2009年全國各地高考語文卷文言實詞題為例作一一對照(前句皆為高考文言語段中的例句)。
(1)2009北京卷若真鄙儒也,不知時變(鄙,見識短淺)――肉食者鄙,未能遠謀。(《曹劌論戰(zhàn)》)
(2)2009江蘇卷夫明季戰(zhàn)爭之際,四方奇才輩出,如通明之屬,率倜儻非常之人(率,一概,全都)――六國互喪,率賂秦耶?(《六國論》)
(3)2009天津卷君有加惠于其臣,使臣不凍饑,則是君之賜也(加,施加)――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諫太宗十思疏》)
(4)2009廣東卷開奇之,曰:“公輔才也。”(奇,形容詞意動用法,認為……奇特、奇異)――邑人奇之,稍稍賓客其父。(《傷仲永》)
(5)2009福建卷余與自新游最久,見其面斥人過,使人無所容(面,當面)――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過者。(《鄒忌諷齊王納諫》)
六、根據(jù)具體語境推斷
確定文言實詞在句中的正確含義,最重要的是根據(jù)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所謂語言環(huán)境就是針對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語境,即上下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一個文言實詞一般有多個義項,但在特定的語言環(huán)境中,其意義卻又是專一的。因此我們一定要善于把實詞放在語言環(huán)境中來考查分析,根據(jù)上下文來進行詞義的推斷。例如:
(1)較秦之所得,與戰(zhàn)勝而得者,其實百倍;諸侯之所亡,與戰(zhàn)敗而亡者,其實亦百倍。(蘇洵《六國論》)
(2)且燕趙處秦革滅殆盡之際,可謂智力孤危,戰(zhàn)敗而亡,誠不得已。(蘇洵《六國論》)
(3)(李)廣訥口少言,與人居則畫地為軍陳,射闊狹以飲,竟死。(2002全國高考卷《史記?李將軍列傳》)
(4)懷王怒,不聽,亡走趙,趙不內(nèi)。復至秦,競死于秦而歸喪。(《史記?屈原列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