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陽春三月的美景詩句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古詩;教育
一、用講故事的方法介紹作者的寫作背景
魯迅先生說過,“知人論事”,才能正確理解作品。每一首詩都是與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密不可分的,而作者的思想、經(jīng)歷又無法脫離“社會”這個大背景、大環(huán)境。古詩的時代背景距現(xiàn)代很遠,對于現(xiàn)代的人們來說要做到細致、深入地了解尚且不夠,何況是不諳世事的小學生?教學中只簡單地介紹作者無疑顯得太過蒼白機械,而將作者寫詩有關的背景內(nèi)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講給學生,不僅能提起學生興趣,而且對學生理解詩歌有著極大的幫助。
二、適時提示,“點”“面”結(jié)合,理解古詩的主要內(nèi)容
為了押韻、平仄的需要,古詩的詞序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差異,甚至有時一味按字詞順序根本無法講通。而且古詩語言簡練,以字作詞,隨著時代變遷許多詞意與現(xiàn)代漢語詞匯迥然不同,這些都給學生理解古詩造成了困難,成為望詩生“厭”的原因。教學中釋詞、順句、連篇,循序漸進,才會漸入佳境,才能品其妙處。
(一)釋詞。對于難以理解或查不到的意思的詞,教師可以適當?shù)狞c撥。如《山行》一詩中,對“遠上寒山石徑斜”中“寒山”一詞的理解。“寒”是“冷”,那“寒山”是什么意思?教學這個詞時應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描寫中去感知:時值深秋、草木凋殘、山石森森、秋風瑟瑟,冷不冷?所以,“寒山”指“深秋時,草木枯黃的山”。
(二)順句。詞意通了,然后由學生獨立思考,練習順句。在順句時,除提醒注意詞序外,對一些初次接觸的修辭手法的運用也要提出來講,避免學生誤入歧途。如王昌齡《出塞》中“秦時明月漢時關”,按字面意思當為“秦朝時候的明月,漢朝時候的邊關”。但是眾所周知,明月千古一輪,邊關萬年不變,“秦漢”之說由何而來?若點明這是修辭手法中的“互文”,即“秦漢時的明月秦漢時的邊關”,疑問則迎刃而解,學生也會恍然大悟。
(三)連篇。讓學生用一段話,把詩句意思完整的說一下。但要注意的是,古詩中常常有言外之意、弦外之音,決不可停留表面,而應深入內(nèi)里,究其實質(zhì)。因此古詩教學中,重要的是把握內(nèi)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不能只抓住一兩個詞語不放,以偏概全,本末倒置。
三、讀中感悟
(一) 初讀
初讀要指導學生讀懂詩句,讀通全詩。首先要求學生借助工具書進行自主學習,著重進行旁批。古今義不同的要批:如《送孟浩然之廣陵》題目中的“之”,這里用作動詞,相當于“去”,學生不常見的古漢語單音詞要批,如“辭”,告別;盡,消失。地理名詞要講清:送別的地點――黃鶴樓在武漢,孟浩然要去的地方――廣陵,也即揚州,前者在長江上游,后者在下游,故有“下?lián)P州”。然后引導學生由字到詞,由詞到句進行對譯,使學生了解兩位風流瀟灑的詩人送別的情景,在春光明媚的三月,李白站在黃鶴樓目送詩人孟浩然遠去,孤獨的帆影消失在碧空的盡頭,只看見滾滾的長江水流向遠方。這時,抓住送別的地點黃鶴樓這一富有詩意的地方介紹時代背景(當時正值開元盛世,太平而又繁榮,李白正年輕快意,孟浩然已詩名滿天下),還可利用多媒體把黃鶴樓展示在屏幕上,黃鶴樓飛檐重閣,雕梁畫柱。輔以講述,黃鶴樓是天下名勝,傳說中有仙人乘鶴于此憩駕,也是兩位詩人經(jīng)常飲酒作詩,流連聚會之所,啟發(fā)學生想象,風流的時代,風流的詩人,風流的地點,送別像一首愉快而自由的暢想曲,學生初步感知這首詩明快的意境。
(二)細讀
學生了解詩的大意后,要抓住色彩濃厚,形象鮮明的詩句,進一步學生引導學生悟情明理,體會詩的意蘊。如詩的第二句“煙花三月下?lián)P州”,“煙花三月”是什么樣的季節(jié)?細究何為“煙花”?結(jié)合學生學過的詞語“煙雨”一詞,學生可理解為描寫的是那看不盡,也看不透的大片陽春美景?!盁熁?a href="http://bjhyfc.net/haowen/146896.html" target="_blank">三月”是春意最濃的時候,這樣景美,人也美,情呢?讀詩的最后兩句有一細節(jié),李白送別友人的時間是很長的,從目送孤帆到消失在碧空,又到“唯見長江天際流”,正是李白“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一往深情的表現(xiàn)。
(三)精讀
古詩語文凝煉,煉句擇語,在文學長河里達到了登峰造極的輝煌。教學中,要深入淺出地引導學生分析作者對語言的表達方式。詩中“之廣陵”與“下?lián)P州”互換,詩句用韻反不合轍了,題目也口語化了,整首詩讀起來不順口。又如“煙花三月”中“三月”前用“煙花”一詞平中見奇,假如用“陽春”或“春花”代替“陽春三月”只點明了時間,“陽春三月”有一點色彩感,但那種春意蕩漾的氛圍就不那么濃郁了。
四、注重拓展,將古詩活學活用
(一) 依托詩歌主題,橫向拓展。
如《詠柳》一詩學習完畢,可設計拓展如下:
教師可于此提問:“二月春風”好像精巧的剪刀,除了裁出柳葉之外,還裁出什么?你能不能也用詩句說一下?學生可能會回答:裁出了粉紅的杏花(一枝紅杏出墻來),裁出了綠綠的小草,(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裁出了鮮艷的桃花(竹外桃花三兩枝)……同時還可以鼓勵學生模仿詩句自己創(chuàng)作。
(二)依托作者創(chuàng)作,縱向拓展。
于是,在這個三月晴朗的早晨,我背上相機,踏著薄薄的晨霧.迎著習習的晨風.來到河岸邊,渴望捕捉到一幅春晨美景。
這時,從東方灑下的一片霞光,閃耀著金色的光華,在河面上搖蕩.也把對面的山巒細抹得清晰明朗。此時.除清脆的鳥鳴的婉轉(zhuǎn),便是潺潺的河水拍打著堤岸.奏響了一曲優(yōu)美的晨曲。忽然一陣幽幽馨香隨風飄來,搖人心旌。我不禁注目一望,那河兩岸的地坳山岡.一堆堆,一片片.如朝霞,似火焰......哦!是春風吹綻了桃林。
陽春三月,正是桃花盛開的季節(jié)。此時,除鵝黃纖嫩的小草,星星點點,偶爾出現(xiàn)在路邊坎下外,就是綴滿田埂、笑遍山岡的桃花。這桃花在河流域堪稱報春第一花。
眺望河兩岸,那北岸真可謂桃花之鄉(xiāng)。微風吹來,那岸上桃花悠悠浮動。難怪詩人王維說“雨中草色綠堪染,水上桃花紅欲燃”。于是,我很欣喜地向擺渡師傅打了個招呼,便匆匆登上駛向北岸的輕舟。
朝陽躍出了山頭、揭去輕籠水面的淡淡晨霧,使河水頓時浮光躍金,空明澄碧。兩岸連山倒映水中,展現(xiàn)出一幅水靈靈的山水畫圖。你看,桃花灼灼,盈盈欲滴,紅白相間,參差和諧。隨著輕舟慢移,這幅長軸畫卷徐徐伸展……
我趕緊抓起相機,急切想把這美麗的春晨圖拍下來。忽然,耳畔飄來清心的詩句:“最是一年春好處……”我循聲望去,啊,那是怎樣一幅畫面呀!
在相機鏡頭側(cè)面不遠處,有一位小姑娘倚著桃樹。她身著淺綠色衣服,桃枝在頭頂微微拂動。明麗的朝陽透過桃樹,給這幅畫面鋪就了絕妙無比的底色。姑娘手捧書本,輕輕背背誦詩篇,仿佛一位全神貫注的畫家,用那滿眼閃爍著渴求的神采,用那滿眼流動著希望的光華,一筆筆描繪著心中的藍圖。
這,何止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景致!
我又一次舉起相機,重新調(diào)好焦距,正想按下快門,可鏡頭里又出現(xiàn)了新的畫面:
一位農(nóng)民甩著長鞭,吆喊著耕牛,從坡下的田野里慢慢耕過,身后留下了一條深深的犁溝……
我停下按動快門的手指,望著那迎著朝陽遠去的鞭影,心潮激蕩。這三月,這春光,洋溢著的是一束束朝氣蓬勃的青春和希望之光,比霞光更燦爛,比鮮花更迷人。她會使你滿腔的熱血沸騰,她會使你的心律和她一起跳動,她會使你那美妙絢麗的希望得以升騰!
忽覺舟已泊岸,我于是跳下小舟,拾級而上,向桃花叢林深入。行進間,無意中撞動樹枝,那花瓣上的露珠不時地灑在我的身上、臉上,清涼沁心。這不是春風釀造的醇釀嗎?
關鍵詞:圖文結(jié)合;畬族;傳統(tǒng)文化
引言
如何將優(yōu)秀的民族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而小學美術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意識的重要課程,在傳承民族文化方面應有所作為。筆者所在的福安地區(qū),畬族人口占全國畬族總?cè)丝诘?0%以上,耳濡目染的環(huán)境影響,讓筆者對本土畬族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筆者嘗試利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在豐富美術教育教學資源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畬族文化,亟待傳承
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的加快,很多少數(shù)民族村落人口日漸稀少,畬鄉(xiāng)也不例外。人口的減少,直接導致優(yōu)秀文化傳承受阻。據(jù)調(diào)查,在福安畬鄉(xiāng)目前能講流利畬語的孩子已經(jīng)不多,民族習俗也一再被漢化。因此,傳承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刻不容緩。如何充分挖掘并利用身邊的課程資源,將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小學美術教學有機融合,構(gòu)建開放而充滿活力的課程體系,是筆者所在團隊一直思考的問題。為此,我們多次探訪福安穆云、虎頭、溪塔等畬族傳統(tǒng)村落,收集記錄畬族獨具特色的神話、歌曲、服飾、民俗技藝、建筑式樣等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結(jié)合小學美術教材中已有的相關內(nèi)容,將其整理成較為系統(tǒng)的可供教學的課程資源。
二、圖文結(jié)合,拓展空間
展現(xiàn)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方式有很多,如線描、剪紙、國畫、版畫等,但這些都是以繪畫為主,考慮到小學生技法能力有限,其很難將內(nèi)在的文化意蘊充分地表達出來。通過團隊的反復比較,我們最后確定以“圖文結(jié)合”為主要表現(xiàn)方式,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首先,“文”是“圖”的有益補充。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素材除了簡單可見的以外,一般都較為抽象,這對學生美術創(chuàng)作帶來了挑戰(zhàn)。但學生如果能在畫面之外,補充適當?shù)奈淖?,就能有效降低難度,從而使其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其次,“圖”是“文”的再次創(chuàng)造。有些畬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本來就是以口口相傳的形式流傳下來的,如畬歌。學生創(chuàng)作相關的美術作品,自然要展開想象,這里的“圖”其實是對“文”的再次創(chuàng)造。最后,“圖文結(jié)合”為學生提供了自由表現(xiàn)的廣闊空間。純粹的圖畫式表達,要達到一定的藝術水準很難;純粹的文字式表達不是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更多是語文教學的任務。將兩者融合,能夠打破學科界限,這樣學生只要具備一定的美術基礎,有一定的文字表達能力,就能進行所謂的“創(chuàng)作”。這為學生自由表現(xiàn)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利于激發(fā)他們對畬族傳統(tǒng)文化的興趣,從而進一步提高其想象力、欣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三、豐富形式,實踐探索
(一)勾畫畬鄉(xiāng)美景
因為歷史原因,畬族村落大都存留著一些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裝飾。且因為畬族聚集處較為偏遠,環(huán)境沒有被破壞,大都山清水秀、風景秀美,比較適合美術創(chuàng)作。例如,福安的畬鄉(xiāng)溪塔至今還較為完好地保存著畬鄉(xiāng)古建筑,綿延十里的葡萄溝穿村而過,碧水潺潺,鳥語啁啾。陽春三月,桃花盛開,整個畬鄉(xiāng)沉浸在一片美妙的粉紅色之中。學生來這里寫生,將眼前的美景勾畫下來,并在畫面旁邊注上一些小詩句,如“在美麗的畬鄉(xiāng),我做了一個關于鳳凰的夢”“美麗的葡萄溝,美麗的畬家女,美麗的畬鄉(xiāng)情”“畬鄉(xiāng)三月的桃花,開滿了坡坡崗崗,也開滿了我的心靈”。這些作品圖文并茂,相得益彰,充滿了詩情畫意。
(二)呈現(xiàn)畬鄉(xiāng)物產(chǎn)
畬鄉(xiāng)物產(chǎn)豐富,單憑烏米飯、糍粑、粽子這福安“畬家三寶”就讓人垂涎欲滴。將糯米用烏稔樹葉浸泡后蒸煮而成的烏米飯,撒上花生、芝麻、白糖,黑里透亮,香氣撲鼻。畬族人將蒸熟的糯米放入石臼中,用大石杵反復捶打,便做成軟糯噴香的糍粑。畬鄉(xiāng)粽子用菅葉包成,扎成“枕頭狀”,再縛作五節(jié),口感柔韌而不膩。學生喜歡用類似于連環(huán)畫的方式來表現(xiàn)烏米飯、糍粑和粽子的制作過程,四格畫、六格畫、八格畫,學生一邊描畫,一邊配以文字解說,妙在其中,樂在其中。除此之外,畬鄉(xiāng)獨具特色的銀飾、白里透紅的水蜜桃、紫瑩瑩的刺葡萄等物產(chǎn),都進入了學生的圖文創(chuàng)作之中。
(三)描繪畬鄉(xiāng)場景
經(jīng)過長期的生產(chǎn)生活實踐,畬鄉(xiāng)留下了一些頗有鄉(xiāng)土特色的傳統(tǒng)活動。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日,是畬族重要的傳統(tǒng)節(jié)日。這一天,畬家人祭祖先、拜谷神、吃烏飯,舉行歌會、跳竹竿舞,熱鬧非凡。“打槍擔”也是畬族人民喜歡的一種活動。平日上山,畬族人邊唱畬歌,邊用力敲擊“槍擔”,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一種體育表演項目。畬族婚禮更是十分隆重,新娘要梳“鳳凰頭”,穿著盛裝,拜祭祖先,在轎子里唱祭祖歌,在拜堂時奉行男跪女不跪的習俗[1]。以上這些都讓在久居城鎮(zhèn)的學生好奇不已。他們用畫筆將這一幕幕場景描畫下來,并配上相應的文字說明,創(chuàng)作出“三月畬鄉(xiāng)”“槍擔舞”等一幅幅精彩的畬鄉(xiāng)主題作品。
(四)想象畬歌意境
畬族人無本民族文字,使用畬語,喜歡用畬語唱歌,素有“以歌記事”“以歌代言”“以歌傳情”的習俗。獨唱、對唱、齊唱,畬族的演唱形式非常豐富。其中,無伴奏原生態(tài)的山歌演唱是畬族人最喜愛的一種方式。據(jù)說有一位畬族小伙子對自己的母親不孝順,牧羊姑娘就唱山歌給他聽:“天上烏鴉最孝順,地有羊崽最知母;烏鴉啼哭守母死,羊崽吃奶就下跪。”小伙子聽后想起母親含辛茹苦把自己撫養(yǎng)成人,自己卻不懂感恩,羞愧不已。當學生聽完這首畬歌,理解了其中的意思后,紛紛將歌詞謄抄下來,并結(jié)合自己的想象,在旁邊配上了畫面。歷史文化、生產(chǎn)生活、婚戀嫁娶,畬歌內(nèi)容廣泛,且往往情境性、畫面感很強,非常適合學生進行美術創(chuàng)作。
(五)再現(xiàn)畬鄉(xiāng)故事
關于畬族的神話傳說故事內(nèi)容廣泛、異彩紛呈,或追溯族源歷史,或闡釋節(jié)日由來,或規(guī)勸族人行善,或寄托美好情感。就拿畬族婦女的主要裝束“鳳凰裝”來說,就有一個美麗的傳說。據(jù)說畬族的始祖盤瓠王平番有功,所以高辛帝把自己的女兒三公主嫁給他。公主出嫁,肯定要身著盛裝。如何打扮呢?皇后就給女兒穿上鑲著珠寶的鳳衣,戴上鳳冠,打扮得像鳳凰一樣,祝福她像鳳凰一樣生活充滿祥瑞。這就是畬家女愛穿“鳳凰裝”的由來,也是為什么畬家在婚娶之時,總愛在廳堂正壁貼上“鳳凰到此”四個大字的原因。毫無疑問,這樣的故事激發(fā)了學生無窮的想象,他們在一個個動聽的畬鄉(xiāng)故事中捕捉創(chuàng)作的靈感,用圖文結(jié)合的方式再現(xiàn)故事的無限魅力。
(六)體驗畬鄉(xiāng)風情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指出,要“充分挖掘社會藝術教育資源,因地制宜地開展經(jīng)常性的豐富多彩的校內(nèi)外藝術活動”。小學美術教育同樣要充分利用好身邊資源,讓其成為課堂教學的有益補充。筆者定期帶領美術社團的學生,走進畬鄉(xiāng)采風,創(chuàng)作能體現(xiàn)畬家風情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品嘗美味的“畬家三寶”,細飲畬家新茶,聆聽美妙畬歌,參加篝火晚會,欣賞畬拳的虎虎生氣,感慨“奶娘踩罡”的驚險,驚嘆畬醫(yī)畬藥的神奇,身心又一次融化在淳樸的畬鄉(xiāng)之中。他們紛紛把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融入美術表現(xiàn)之中。有的將自己化身為品茶的畬家姑娘,再配上“好山,好水,好茶”的文字;有的將自己化身為正在“踩罡”的畬家漢子,再配上一段表現(xiàn)自己心情的語言;有的干脆將自己化身為畬家百草園中的一棵藥草,再配上一段頗具特色的“自我介紹”。濃濃的畬鄉(xiāng)風情,在學生的字里畫間流淌。
結(jié)語
訓練學生閱讀,欣賞古詩的能力,要著力抓好四個方面,即:景與情、展與收、深與淺、講與誦。
1情景交融,領會內(nèi)涵
古詩的特點之一就是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古詩大都有景有情,情景交融。描寫景物為的是情有所寄托,意有所托。抒發(fā)感情是以神取景,以神寫物。進行小學古詩教學的第一步就是要設法把兒童帶入詩人精心創(chuàng)造的詩的境界中去,讓他們領略詩中的美景。小學課本中杜牧的詩《山行》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風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短短幾句,給我們描繪了一幅色彩明艷的秋景圖:遠處,一條彎彎曲曲的石頭小路蜿蜒伸向微帶寒意的深山,在白云繚繞的地方,星星點點,隱隱約約有幾處竹籬茅舍依稀可辨。眼前,是一片紅的醉人的楓林,在夕陽映照下,楓葉流丹,層林盡染。詩人太愛這美麗的楓林了,顧不上趕路竟然停下車來領略這山林風光,他驚喜的發(fā)現(xiàn),這如火是似霞的楓葉,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艷呢!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掛圖、投影、多媒體及生動的講述,讓學生步入詩人描繪的境界中去,讓他們看到寒山,斜徑、白云、楓林、茅屋;看到那紅艷艷的滿山的楓林,使他們像詩人一樣在那如詩如畫的風景中細細欣賞,最后到達身臨其境、流連忘返的境地,這就是兒童學習古詩的第一步。
當兒童充分感知了詩中的景物,有如身臨其境的感覺之后,教師就要進一步引導兒童站在作者的角度去分析、去思考,由景如情與作者產(chǎn)生感情上的共鳴。達到情景合一體會到這是一曲秋色的贊歌。詩人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樣美麗,一樣充滿生機,充滿活力,因而在詩中透出一種熱烈、向上的精神。這正是這首詩成為千古絕唱的原因,到這時,兒童學習古詩便進入第二境界即:由景入情、情景交融,深入領會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思想隨之升華。
2收展自如、化難為易
以簡單的文字體現(xiàn)豐富的內(nèi)涵是詩歌的規(guī)律之一。古詩則更加凝練、含蓄,正如《蠶婦》中所寫的: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學生要理解蠶婦歸來哭的原因及歷史背景很困難。因此,在古詩的教學中,教師要設法把詩中濃縮了的內(nèi)容予以擴展,把略去了的情節(jié)、人物補充出來,便于兒童理解,以達到古詩教學中的“展”。如:《送孟浩然之廣陵》以詩:
古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寫的是李白送別好友孟浩然時的情景,表達了依依惜別之情。送別的時間、地點、場面、心情等濃縮在二十八個字中,為了讓兒童易于理解全詩,教學時可先將內(nèi)容擴展,把當時送別的情景通過音樂、幻燈片、老師聲情并茂的演講意義展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
陽春三月,綠樹如茵、繁花似錦、春光明媚。正是朋友相聚、暢抒情懷、切磋詩文的大好時節(jié)??墒牵吓笥衙虾迫粎s要離開李白到揚州去了。李白真舍不得老朋友離開自己,懷著依依惜別的沉痛心情到黃鶴樓前送行。李白站在黃鶴樓前,眼看著那掛帆的孤舟,載著老朋友的船已經(jīng)看不見了,李白還在那里依依不舍的望著。這時他只能看見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的向天邊流去。在古詩教學中,通過想象、聯(lián)想、補充了略去的情節(jié),豐富了十個的內(nèi)容,兒童理解起來就容易得多了。在理解了內(nèi)容的基礎上,我們再把擴展開了的內(nèi)容收攏,即總結(jié)全詩理解含義歸納中心:這首通過寫李白送別好友時的情景,表達了詩人依依惜別之情,擴展是為了幫助兒童理解詩的內(nèi)容,培養(yǎng)他們的想象力。歸納則是為了幫助兒童體會作者表達的感情,培養(yǎng)兒童的概括力。這樣一展一收把詩的內(nèi)涵盡顯出來,兒童就能化難為易、輕松學習了。
3深淺適度
指導兒童閱讀古詩,“深”與“淺”的分寸是不好把握的。有的詩字面上容易理解,兒童閱讀往往浮在表面上,不能理解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有的詩邏輯嚴密,反映的事情比較抽象,學生又往往產(chǎn)生畏難情緒,覺得無法理解。要針小學生的特點,解決這些矛盾,做到深淺適度,“淺”詩“深”講,“深”詩“淺”講就是個好辦法。如《題西林壁》這首詩中講的“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边@句,文字淺顯,學生很容易就理解為:我看不清廬山的真正面貌,只是因為置身在廬山中。講解時,教師就要引導兒童理解詩句揭示的哲理,幫助他們懂得作者是通過這兩句詩告訴人們:只有突破局限,才能認清事物的道理。
4講、誦結(jié)合
[關鍵詞]民俗 意象 詩歌
一、引言
一個民族和文化的主體和對象的關系對審美意象有重要的影響。主體是客觀世界的認識者、適應者和改造者,是作為“自然的、肉體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存在物”的人。作為主體的人,其所處的地理位置、生活環(huán)境、歷史演變的不同,自然就會有不同的客觀世界的對象,即便是同一對象,其映射到主體心靈中的結(jié)果也不盡相同,由此,同樣的對象所引出的象征又不相同,有的甚至大相徑庭。所以筆者試圖通過對中西詩歌和其他文學作品中的象征為題進行初步探索。
詩歌是語言最精粹凝練、藝術技巧最豐富多彩的一種藝術形式,十分講求形象思維,善于用簡潔的語言和新穎生動的形象來描摹景物,抒感。詩人的工作“就在于將外在世界的一切化為他的主觀情思,而后又將主觀情思化為客觀的意象,再將這種意象通過特殊的媒介傳遞給讀者?!?呂進1997:40)于是便產(chǎn)生了詩歌的象征。所謂寓“意”之“象”,是寄寓著詩人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物象入詩即為意象。詩歌意象和象征的構(gòu)成,并非是詩人隨心所欲的任意選擇,而是受到各自民族文化制約的。詩歌象征的背后隱含著深邃的文化意義鏈或文化語境,這個語境包含了自然環(huán)境、風俗民情、歷史文化、神話傳說、、倫理取向等復雜的交互關系,正是這種關系賦予詩歌意象獨特的民族文化色彩,使詩歌意象具有獨特的國俗語義,蘊涵著深沉的民族歷史文化的積淀,在作品中帶給讀者強烈的藝術趣味和審美。
二、中英詩歌中的“歡樂”意象
中西詩歌中有很多表現(xiàn)歡樂主題的作品,詩人通過選擇具體的客觀物象來寄予“喜悅、快樂”之情。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各民族詩歌中表達“歡樂”的客觀物象也不相同,如中國詩歌中常常以“龍鳳、喜鵲、花燭”等等作為“歡樂”意象,而英語詩歌則不然。下面就從民俗的角度,簡要論述一下英語詩歌中獨特的“歡樂”意象。
1、“東風”和“西風”的意象象征
風是豐富多彩的自然景象之一,中外詩歌史上有不少以風為意象、借風抒情的作品。但是由于各國地理位置的不同,中外詩歌作品中“風”意象所蘊涵的民俗語義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東風一向是中國人崇尚的風,她是嚴冬過后春天的向?qū)Вo大地帶來一片生機?!抖Y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碧评畎住洞喝摘氉谩吩娭唬骸皷|風扇淑氣,水木榮春暉?!鼻赜^《畫堂春?東風吹柳日初長》:“東風吹柳日初長,雨余芳草斜陽。杏花零落燕泥香,睡損紅妝。寶篆煙銷龍鳳,畫屏云鎖瀟湘。夜寒微透薄羅裳,無限思量?!薄都t樓夢》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紅,沖寒先已笑東風?!眲⒋蟀住逗I晚眺》詩:“微波吐露東風語: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
而西風在中國人眼中是“蕭瑟之風”,是引起“草枯葉敗、景色凄涼”的風,如“古道西風瘦馬”。因此中國詩歌中多以東風為意象來描寫春意,象征“歡樂”,而以西風為意象表示“蕭條、悲涼”。但是與漢語西風相對應的英語west wind在英語詩歌中卻是常常以“美好、歡樂”的形象出現(xiàn)的。因為從地理位置上看,歐洲位于西風帶,當春天來臨,west wind給大地帶來充沛的雨水,給萬物帶來勃勃生機。對于英國人來說,west wind是溫和的風,從詩歌中我們便可以體會到那種風和日麗、萬物競長的情景,進而可以理解為什么west wind意象在英語詩歌中的國俗語義就如同中國詩歌中的東風即“春風”,象征“歡樂”。
英詩中有大量歌頌west wind的詩句,如詩人喬叟(Chaucer)《坎特伯雷故事集》序言(The Canterbury Tales)中的Zephyrus即指西風。詩中描述道:“四月里普降甘霖,滋潤了早春三月干枯的大地,誘發(fā)出勃勃生機,引起花蕾競放,而這時,西風輕吹留下清香縷縷,田野復蘇吐出芳草綠綠?!痹偃?,英國詩人梅斯菲爾德(John Masefield)《西風》(The West Wind)中的第一節(jié):“這溫暖的風兒是西風,它充滿了鳥兒的叫喚;每當我聽見西風吹拂,淚水就涌上我的雙眼。因為它來自西方鄉(xiāng)土,來自古老的褐色山嶺,而且,西風還帶來了陽春四月、帶來了水仙。(黃杲火斤譯)《見吳巖等1983:112)此外,在雪萊(Shelley)的《西風頌》,彌爾頓(John Milton)的《致勞倫斯先生》以及彭斯lRobert Burns)的《琴》等詩歌中,都含有頌揚西風帶來歡樂和生機的詩句。由此可見,不同的地域給各自的民族文化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2、“白水仙”和“黃水仙”的意象
水仙中外都有,但是種類不同,中國的水仙是多花水仙的一個變種,顏色為白色,早在1300多年前的唐代即有栽培,深得人們喜愛,是中國的十大名花之一。水仙在中國野生分布在東南沿海地區(qū),以上海崇明縣和福建漳州水仙最為有名,在數(shù)百年前,蘇州、嘉定等地也出產(chǎn)水仙。
每年春節(jié),能工巧匠們創(chuàng)作出的水仙盆景雕刻藝術,且能依照人們的愿望,在預定的期間里開放,給節(jié)日、壽誕、婚喜、迎賓、慶典增添了不少光彩。那栩栩如生,生氣盎然,耐人尋味,怪不得人們贊譽水仙一青二白,所求不多,只清水一盆,并不在乎于生命短促,不在乎刀刃的“創(chuàng)傷”,不在乎于嚴寒的“”,始終潔身自愛,帶給人間的是一份綠意和溫馨。
中國詩詞中也多有描繪贊頌,如黃庭堅:“凌波仙子生塵襪,水上輕盈步微月。/是誰招此斷腸魂,種作寒花寄愁絕。/含香體素欲傾城,山礬是弟梅是兄。/坐對真成被花惱,出門一笑大江橫?!彼纬娙藙⒖饲f“歲華搖落物蕭然,一種清風絕可憐。/不俱淤泥侵皓素,全憑風露發(fā)幽妍。/騷魂灑落沉湘客,玉色依稀捉月仙。/卻笑涪翁太脂粉,誤將高雅匹嬋娟?!?/p>
而黃水仙在歐洲栽培歷史悠久。19世紀30年代以來,荷蘭、比利時、英國等國對黃水仙的育種和品種改良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栽培品種已達到26000個,每年還有新品種誕生。daffodil(黃水仙)是石蒜科水仙屬植物,喜歡溫暖濕潤的氣候。daffo訓碧葉如帶、軒昂翠綠,其花狀似杯,幽香沁人肺腑。英國是溫和濕潤的海洋性氣候,daffodil在那里栽培的歷史非常悠久。在英國,最
先感受春天氣息的就是daffodil。每年三、四月份,這種daffodil就搖搖曳曳地開遍了英倫三島。daffodil是組成英國的四大地區(qū)之一“威爾士”的區(qū)花,還是西方“愚人節(jié)”的象征,過此節(jié)時,人們通常用水仙花和雛菊裝飾房間,并組織家庭舞會。daffodil開花郁郁蔥蔥,花色溫柔,清香誘人,給人帶來春的信息,帶來春的快樂,因而在英語詩歌中,daffodil多作為意象象征“春天”,含“歡樂、喜悅”之義。如英國詩人華茲華斯(William Wordsworth)《黃水仙》(The Daffodils)中的詩句: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我孤獨地游蕩,象一片浮云,
That floats On high open vales and hills,高高地飄在峽谷群山的上空。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忽然我看見一群。
A host.Of golden daffodils,一大片金色的水仙花叢。
Beside the lake,beneath the trees,它們在樹下、湖邊,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隨風起舞翩躚。
For often,when On my couchl lie我常常心緒茫然,
l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或郁郁不樂地獨臥,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這些水仙便在我心頭閃現(xiàn),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它們安慰了我的寂寞:
And then mv hea rt withpleasure fills,此時我心中便感到十分歡快,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隨著那些水仙跳起舞來。(饒健華譯)(見饒健華1990:201―202)
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抒情詩,詩人將一簇簇daffodils看作是“歡樂、喜悅”的象征,為孤獨寂寞的心靈帶來了慰藉。詩句不但描繪出了daffodil的迷人光彩和嫵媚風姿,也表現(xiàn)出了由daffodil形成的令人陶醉的美景給詩人孤寂的心靈帶來的歡樂和慰藉。
再如布萊克(William Blakel《春之頌》(Spring Song)中的詩句:
Spring is coming,spring is coming,春天來了,春天來了,
Flowers are coming too:千萬朵花兒正綻放:
Pansies,lilies,daffodillies紫羅蘭、百合花、水仙花,
Now are coming through,一朵一朵笑彎了腰。
(靜之譯)(見羅志野2001:95)
這首詩歌以“Pansies”、“l(fā)iies”、“daffodillies”等多種意象渲染了春天帶來的“歡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