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幼兒;音樂教育;開發(fā)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4)02-0067-02
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這樣的話:“音樂教育并不是為了教育出音樂家,而是對人的教育?!睂W習音樂不單單是訓練一種藝術能力,主要目的是對修身養(yǎng)性的情操進行陶冶,學會感知幸福和審美。缺少了理性美,感性美就會變得特別渺茫,同理,失去了感性的理性美是看不到一點色彩的。人類的認知框架不能脫離了情感,而感性同理性必須相結合。幼兒音樂教育,在現(xiàn)實生活和精神生活兩方面充實了幼兒的生活,推進幼兒認知、感情、幻想等感性及理性各方面的健康發(fā)展。
一、幼兒音樂教學的價值
(一)雖然通過口語交流和對外界的感受力都能對幼兒的聽覺進行開發(fā),但是音樂欣賞是提升幼兒聽覺最有效的方式。因為音樂有著不同的優(yōu)美的曲調,所以幼兒很容易被其吸引,同時產生興趣。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可以對幼兒的聽覺進行相應的促進作用,使幼兒的聽辨力得到大大的提高。通過平常的培養(yǎng)練習,幼兒的聽力會越來越靈敏。
(二)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首先要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興趣,幼兒有了音樂興趣,就會在音樂欣賞的同時去積極主動的記住音樂,如果在音樂的欣賞過程中提升了幼兒的記憶力,那么自然而然的幼兒在其他各方面的記憶能力都會有所提升。通過對幼兒音樂記憶力的測試可以發(fā)現(xiàn):在孩子做完音樂活動的時候,進行貓咪、兔子、鴨子等音樂的循環(huán)播放,幼兒通常會跟隨主題曲進行相應的動作表現(xiàn)。
(三)對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開展是豐富幼兒生活的最好方式,幼兒在開展音樂活動的同時,大腦內的右半腦處于興奮狀態(tài),左半腦同右半腦之間進行了相互的聯(lián)系、作用,開發(fā)了幼兒的智力,同時為心理活動起到了極好的鋪墊作用。
(四)對幼兒開展音樂活動可以促進其心理發(fā)展,同時對幼兒的聽力、記憶力、語言表達能力、想象力、情感表露等方面都有提升作用。
(五)幼兒通過唱歌的訓練可以對語言的開發(fā)起到積極的影響作用;幼兒歌曲的設計都是以孩子唱起來朗朗上口為目的的,這樣可以使幼兒在學習歌曲的同時練習了語言的表達,增加幼兒的詞匯量掌握,為語言增添了藝術色彩。
(六)幼兒進行音樂學習的同時最大的作用是開發(fā)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幼兒時期正是形象思維比較發(fā)達的時期,想象力也非常的豐富。比如:在對《小火車》這首歌曲進行鋼琴演奏的時候,大部分兒童會在腦海里想象到飛速前進的小火車,接著就會學著小火車的動作手舞足蹈;如果對一曲悲傷的音樂進行演奏,那么兒童往往會收起笑臉,隨著音樂波動自己的心情。再舉個例子:對鋼琴的幾組琶音進行重復彈奏,引導孩子進行想象,你想到了什么呢?小松鼠?小白兔?還是浩瀚大海里的滾滾浪花?只要是親眼見過海的兒童幾乎都能做出準確的回答。在兒童唱歌跳舞的時候,很多孩子會根據(jù)自己的心情進行即興表演,唱自己喜歡的歌曲,同時跳起可愛的舞蹈。普遍認為:音樂對幼兒的想象力有所提升。作者也認為如此。通過音樂感受來提升兒童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對孩子以后各學科的學習都有很大的幫助,因為科學要駕著想象的翅膀飛翔。
二、訓練方法探究
(一)提升審美觀的教育
長久以來研究音樂教育的專家們對幼兒音樂學習的方式一直進行著探討。有意見指出要把兒童音樂能力的培養(yǎng)放在首位,重視音樂技能及知識的掌握;還有意見指出審美觀的培養(yǎng)才是最重要的,與智力的發(fā)展沒有聯(lián)系。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極強的課程,可以對幼兒的情感進行有效的培養(yǎng),對于提升幼兒的審美觀和陶冶情操都起到了重要的意義。在對兒童整體音樂能力的提升同時也提升了音樂的審美觀,兩者相輔相成。
(二)加強綜合素質能力培養(yǎng)
幼兒音樂教育不僅培養(yǎng)了孩子的審美觀,還開發(fā)了孩子的智力,對非智力因素也有提升效果。通過對幼兒音樂教育的實施過程可以看出,在音樂教育的同時起到了幼兒情感教育的效果,并且對幼兒各方面的素質及能力的發(fā)展都起到了提升的作用。比如:對幼兒進行聽力及節(jié)奏訓練的過程是提升幼兒分辨音調能力、準確認知的過程;對幼兒進行旋律的欣賞過程培養(yǎng)了其想象力。所以,幼兒音樂教學對幼兒綜合素質能力起到了提升作用。
(三)深化情感教育
眾所周知,一個人的素質教育不能少了情感教育,近幾年,在音樂教學中,幼兒的情感教育得到的廣泛的關注??墒?,情感教育的實施方法依然沒有得到解決。所以,在幼兒音樂教學過程中,要加大情感教育的力度,引導培養(yǎng)孩子健全人格的發(fā)展,摒棄只注重結果的教育方式,著重關注兒童在學習中的情感表露。幼兒音樂教育要對所有兒童進行培養(yǎng),依據(jù)兒童的自身特點和需求設計不同的授課計劃,讓每個兒童都得到優(yōu)良的教育。
參考文獻:
一、開辟祖輩學習園地,理念碰撞共滲透
祖輩學習園地是我園為提升祖輩們的教養(yǎng)理念而開辟的,主要采取“走進來”的方式,邀請姐妹園中有多年工作經驗的園長、骨干教師及婦保醫(yī)院的專家進行講座。內容主要涉及向祖輩家長傳播科學的育兒觀念,同時收集祖輩感興趣的話題進行討論并解答。如,針對幼兒的飲食問題,婦保醫(yī)院的專家向祖輩家長介紹了兒童常用食譜、食物搭配等科學知識;針對祖輩家長提出的孩子調皮不聽話的現(xiàn)象,有經驗的園長通過生動的事例,以圖片、視頻等方式進行解讀,幫助祖輩家長科學認識幼兒心理發(fā)展的規(guī)律和特點,以及如何用適宜的方式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橄骯叩取
例如,邀請城區(qū)姐妹園專家老師蒞臨白沙中幼早教園,為祖輩家長開展了講座,主題是捕捉孩子的敏感期,主要圍繞敏感期的概念、特征、重要性等主題。在講座的過程中,專家詳細闡述了2~3歲嬰幼兒具有哪些敏感期,比如建立概念期、自我意識產生期等,還進行了案例分享。比如3歲的貝貝邀請爸爸和自己一起“工作”時,不僅將規(guī)則變成秩序固定在自己身上。還會把它變成一種通則運用到成人身上,如果成人不了解這個階段的幼兒正處于建立秩序的敏感期而隨意去打破幼兒所建立的秩序,則會造成幼兒秩序的不統(tǒng)一,良好的規(guī)則難以積累和形成。
二、建立祖輩聊天室,溝通交流促提升
溝通是管理工作的靈魂,是提高工作效率,實現(xiàn)共同目標,滿足各種需要的重要工具。要達成我們良好的家園共育,溝通是必不可少的??紤]到祖輩的年齡特點,于是祖輩聊天室也成了家園共育的形式之一。祖輩家長聊天室可以是在幼兒園某教室內,也可以是幼兒園教師設立的QQ群、微信群。教師邀請祖輩家長參加聊天室的沙龍活動,在輕松的氛圍中,分享自己的育兒經驗以及遇到的教養(yǎng)困惑,幫助祖輩家長解決遇到的教養(yǎng)困惑,提升幼兒教育的理念,促進家園共育的效果。通過祖輩聊天室的設置,祖輩家長解決了不少的育兒困惑問題,學習了科學的育兒經驗,并在實踐中不斷進行驗證,實現(xiàn)了祖輩教育素養(yǎng)循環(huán)改善與提升。
例如,白沙路街道中心幼兒園邀請了祖輩家長參加“祖輩話育兒”活動?;顒又?,老師針對祖輩家長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存在的較為普遍的觀念與行為問題,引經據(jù)典、理論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地為祖輩家長做了分析,運用生活中大量生動的案例,與在座的祖輩家長們一起感悟育兒的經驗,探討怎樣才是真正地了解孩子,在教養(yǎng)孩子的過程中怎么注重方式和方法等。他們認真聆聽通俗親切又富有意義的例子,待到有共鳴處,很多祖輩們紛紛討論起在教養(yǎng)孩子時存在的問題和困惑。老師與他們進行了熱烈的互動,并介紹了如何正確對待孩子的一些好辦法。最后,園長提出了幾點建議并且給每位祖輩發(fā)了一封信,希望祖輩們學做“懶奶奶”,以親子教育為主,祖輩教育為輔等等。
三、邀請祖輩來園互動,園內隱形化示范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通過新舊知識和經驗的互動,在原有經驗基礎上,理解新信息,生成新意義”。因此我園采用了邀請祖輩來園互動作為另一種家園共育的方式。祖輩來園互動是指祖輩親自到幼兒園觀看教師教育實踐,結合自身施教經驗,產生科學育兒新認知,是一種提升祖輩教育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也是祖輩較青睞的一種方式。在祖輩來園互動中,幼兒教師為祖輩家長作隱形示范,祖輩們親身體驗教師的教育實踐行為,并和教師一起探討幼兒教育經驗。通過祖輩來園互動的設置,祖輩家長們觀摩了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及時掌握了幼兒在園的實際情況,結合幼兒在家的表現(xiàn),對幼兒的教養(yǎng)問題產生了新的認知。
例如,白沙中幼舉行了祖輩來園互動活動。本次活動,班級教師根據(jù)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活動興趣制定內容、精心準備,活動安排動靜交替。在活動中,教師不是每次都用語言直接告知祖輩家長該如何教養(yǎng)幼兒,而是在一次次的互動中給家長做隱形示范,指導家長該怎樣教養(yǎng)幼兒。觀摩結束后,還召開了簡短的班級交流會,祖輩們認真聽取了孩子平時在園的各種情況反饋,并與老師交流了在教育孩子方面遇到的困惑。最后,祖輩家長也對幼兒教師提出了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并反思、調整了自己對幼兒的教育行為。這樣的師幼陪伴讓祖輩家長豁然開朗,原來高控下的陪伴,往往會遏制孩子的個性,使孩子不敢大膽去嘗試,束縛了孩子的天性;原來有距離的陪伴才更有效、更科學,鼓勵比手把手地教更有魅力。
四、舉行祖輩育兒活動,園外常態(tài)化延伸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認為“生活即教育,應該將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中提煉出的育兒經驗是幫助祖輩提升素養(yǎng)的重要途徑,也是祖輩最容易接受的直接學習途徑。因此,我園將育兒主題活動作為家園共育的形式之一。育兒主題活動是指讓祖輩家長走到園外的生活中去,在生活實踐中讓祖輩學習好的育兒方法和經驗。在育兒主題活動中,教師可以挖掘祖輩教育優(yōu)勢,發(fā)揮祖輩教育資源,讓優(yōu)秀祖輩家長作為活動組織者,發(fā)揮祖輩家長教育潛能,以祖輩家長的思維轉化其他祖輩家長思維,更容易獲得祖輩家長的認可。豐富的育兒主題活動,是調動祖輩家長教育優(yōu)勢和提升祖輩家長教育素養(yǎng)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父母教養(yǎng)方式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118(2012)08-0035-02
一、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的影響
父母教養(yǎng)方式是指父母在撫養(yǎng)、教育兒童的活動中通常使用的方式以及傳達給兒童的情感態(tài)度的集合。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對其子女的人格特質的形成和發(fā)展具有重要影響。近年來的研究表明[1]:父母積極的教養(yǎng)方式能夠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消極的教養(yǎng)方式容易使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父母對大學生的情感溫暖、理解、支持、肯定等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積極的作用,相反,父母對大學生的懲罰、嚴厲、過分干涉、拒絕、否認、過度保護等教養(yǎng)方式則容易使大學生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如今的在校大學生絕大多數(shù)為獨生子女,他們身上承載著兩代人甚至三代人的希望,從小就是整個家庭的中心,父母的寵愛和希望使他們享有在家的特權和較高的家庭地位,養(yǎng)成了他們時時處處以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定勢,不懂得關心和體諒他人,桀驁不馴、標榜個性、自尊心極強,一旦遇到困難和挫折,極易產生自卑和失落感,甚至引發(fā)其他的心理問題。
家庭教育是學生接受教育的第一步,不當?shù)募彝ソ逃透改附甜B(yǎng)方式會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重要影響,在很多家庭中都存在父母過度干涉,過度保護的問題,一切大包大攬,替孩子做各種決定,對孩子的愿望和感受不管不顧,更是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培養(yǎng)決斷力的機會,這樣的教養(yǎng)方式培養(yǎng)出的孩子,較容易產生叛逆或依賴的傾向,在人格獨立方面,容易產生問題。
二、大學生積極自我概念的發(fā)展及特點
大學生的生理發(fā)育不斷成熟,心理發(fā)展也隨著生理的成熟不斷發(fā)展,他們由原來的較多關注外部影響,發(fā)展到更為關注自己的內部需求。大學生活環(huán)境相對寬松自有,大學生有了更多的機會與社會接觸,隨著大學生社會生活的范圍不斷擴大、社會生活的內容不斷豐富,他們的閱歷、經驗和認識不斷地深入,從而更能引發(fā)大學生對自我的認識和探索,所有的經驗和經歷都會成為寶貴的資本,成為大學生對自己的人生、理想、行動、計劃等進行更認真、深入思考的基礎和材料。
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自我評價的積極程度高,并能夠經常性的對自我做出肯定的、積極的、正面的評價。
(二)自我認識冷靜、客觀。能夠客觀的看待事物間的關系,能夠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己進行分析和認識。
(三)正確認識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關系,在現(xiàn)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之間保持平衡與統(tǒng)一。
(四)對自我的認識和分析清晰明確。對自己各個方面的認識是清晰的,是確定的,而不是模糊的,不確定的不穩(wěn)定的[2]。
三、構建積極自我概念消除父母教養(yǎng)方式的不良影響
(一)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提高自我效能感
大學生除了學習理論知識,還需要學以致用,在實踐中檢驗并深刻理解,靈活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通過實踐活動,不僅可以使大學生對自己學習進行進一步的深入實踐,更可以開闊大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實踐能力,為學生在實踐中加強對自我的認知,提高自我效能感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我們這里所指的實踐活動,不僅僅指學生在校園外的社會實踐活動,而是指除了課堂學習外的一切活動,既可以是校園外的也可以是在校園內的社團活動,還可以是對專業(yè)外的其他學科的探索或對本學科專業(yè)的更深度的拓展研究。當學生在各種實踐活動之中,取得了經驗和知識,實踐個體就會對自己的活動進行積極的評價,獲得滿足感和進一步前進的動力,其積極地自我概念也會相應加強,當學生自我效能感獲得滿足時,其自信心和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會幫助學生擺脫家庭教養(yǎng)中不恰當?shù)呢撁娴挠绊憽?/p>
(二)通過正強化給予學生更多鼓勵,增強學生自信心
學生不僅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努力來構建積極的自我概念,消除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自己的影響,更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使用正強化的手段,不斷的給與學生積極正面的評價和鼓勵,幫助學生掌握養(yǎng)成積極的自我概念的方法,進而培養(yǎng)自己的自信心,增強自我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形成自己獨立的人格特征,降低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自己的影響。
教師除了在課堂上可以通過設計課堂情境幫助學生構建積極自我概念,在平時的課外活動和各種實踐課程,主題班會、討論課等活動中,對學生的積極表現(xiàn),要及時給予反饋,不要吝嗇褒揚的話語鼓勵學生。同時,要注意引導周圍其他同學對變現(xiàn)積極、優(yōu)秀的學生表示贊同和支持,以增進同學間的相互肯定、相互鼓勵,進而促進學生之間正面評價的產生,增強學生自信心。
(三)對不同年級學生的不同需求分別采取相應的策略
大一新生入校面臨新環(huán)境、新生活,告別了高中學習生活中的緊張氣氛,很多學生會產生不適應的感覺,面對新環(huán)境,他們必須自己去適應,去調節(jié),逐步的融入新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他們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如不適應學校生活、不適應新的學習方式、不適應新的人際關系、不適應新的時間安排、不適應新的生活節(jié)奏等。對大一新生我們主張采取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適應性的訓練,運用談話法與學生進行談心,了解學生的真實想法,把握學生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幫助學生構建積極自我概念,引導學生迅速適應大學生活,減少由于遠離父母,沒有家人照顧所不適應帶來的心理壓力;大二學生學業(yè)壓力較大,要注意引導學生做好學業(yè)規(guī)劃,同時要注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對大二學生我們主張通過開設素質拓展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意志品質,增強學生之間的信任和團結協(xié)作精神,并通過素質拓展課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自我人格特征;大三、大四的學生在適應了大學生活后,能夠比較冷靜客觀的認識自己、看待問題,能夠從不同的角度,更深的層面來分析處理問題,也能夠更加清醒的認識自己,在父母的期望和家庭的安排,都要給予考慮,尤其是在父母的安排與自己希望的發(fā)展方向不相符時,就要更加慎重,做好選擇。要幫助、引導學生確定目標,尋找前進的方向,面對今后的道路,是選擇考研繼續(xù)深造,還是選擇就業(yè),都要提前做好規(guī)劃。我們可以通過設立職業(yè)規(guī)劃輔導課程幫助學生明確自己的理想,并幫助學生分析自己的特點和將來的發(fā)展前景,引導學生做好人生和職業(yè)規(guī)劃。
四、組織學生參加互團體,改善學生社交問題
社交關系問題是大學生完成社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由于父母過于嚴厲和過度保護的教養(yǎng)方式,會導致大學生在社會交往方面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問題,如過分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對他人的關懷和理解,對外界和他人過度戒備等等。當前大學生面臨的社交關系主要包括舍友關系、朋友關系、親子關系、師生關系等。學生個體參加團體活動,受到別人的接納,可以使個人感到在整個社會關系中得到接受與肯定,提高個人的價值感。同時,在團體互助活動中適當采用移情等方式可以幫助學生體會社交關系中對方的感受,幫助學生加強對外界的信任,降低家長過度保護、過度干涉、大包大攬等教養(yǎng)方式對學生造成的影響,并通過學生間、師生間、親子間的平等互動與溝通,拉近彼此的心靈距離,建立良好的社交氛圍。
參考文獻:
[1]劉佰橋,陳秀敏,王希海.父母教養(yǎng)方式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社會心理科學,2009,(6):107-111.
[2]周海渤,張倩.以課堂教學為途徑,培養(yǎng)大學生積極的自我概念[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3):1-2.
[3]楊文新,李泫永,張利慶.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產生原因及教育對策[J].廣東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9):357-359.
[4]李瑾,周海渤.中學生父母教養(yǎng)方式、應對方式的關系及影響因素[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12):1382-1384.
一、創(chuàng)設導入情境,構建精彩語文課堂
上課伊始,我們只有通過精彩的導入創(chuàng)設精彩的語文課堂情境,通過精彩的語言等營造精彩的語文課堂氛圍,學生才有可能自覺地進入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并展開精彩的多向思維去品味、欣賞、感悟文本等,繼之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和對文學作品的審美鑒賞能力。
比如,執(zhí)教的《沁園春·長沙》時,可以采用具有濃濃秋意的長沙湘江橘子洲頭圖片進行導入,引導學生將之與在《沁園春·長沙》中所描繪“萬類霜天競自由”的壯美秋景進行精彩的詩畫轉換鑒賞,繼之引導學生在“詩是流動的畫,畫是靜止的詩”的鑒賞活動中多維度地與作者展開對話,繼而感知對美麗祖國的無比熱愛與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情懷,為構建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可見,教學時教師采用有利于學生理解文本與情感體驗的詩意般精彩的導入手法,可以調動學生積極健康的情感體驗,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效率,為構建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二、創(chuàng)設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
課堂教學時,以問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是語文教師慣用的手法。因為創(chuàng)設問題式教學情境是一種以解決問題為中心、以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和創(chuàng)新探究能力為主要目標的教學方法,是一種由教師預設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或者小組合作探究后得出解決問題的教學方法,這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欲望。
如執(zhí)教赫爾曼·黑塞的隨筆《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時,我就預設了下列兩題激發(fā)學生的多向思維:
1.在《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中,作者認為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是什么?其理由?
2.我們獲得教養(yǎng)的途徑并不止于文章所闡述的那個方面,一定還有別的方面。請為這個觀點補寫道理論據(jù)和事實論據(jù)。
頓時,一石激起千層浪,同學們立刻感慨萬千,紛紛舉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
大自然也是我們獲得教養(yǎng)的主要途徑之一。大自然物質豐富,胸懷博大,景色美麗。每當我們走進大自然,就會感到人類的渺小與自私,就會主動調節(jié)自己的心態(tài),就會產生熱愛自然,敬畏自然之情……
可見,課堂教學時,以問題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可以起到激發(fā)學生多向思維活動的作用,可以活躍課堂氛圍,繼之構建詩意般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
三、創(chuàng)設課內實踐場景,提升學生表達技能
語文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課內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很多。比如,教學古典詩詞,可引導學生給詩題補白,給詩中濃縮性大的場景補白,給詩歌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詩末補白等,都是很好的創(chuàng)設課內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此外,引導學生對課文中的對話或者課文中故事情節(jié)跳躍性大的段落、或者課文的結局等進行補白等,也是創(chuàng)設課內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方法。
如執(zhí)教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我引導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與聯(lián)想,對詩歌中的“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這幾句高度濃縮的詩句進行補白,結果很多同學都將這段高度濃縮的歷史故事演繹得異常精彩:
還是讓我們穿越時空重溫三國時期那段英雄與美人交相輝映的動人故事吧。那一年,儀表威武、英姿煥發(fā)的周瑜正值年輕有為春風得意之際,不僅迎娶了傾國傾城的美女小喬,還手握羽扇、頭戴綸巾,在輕描淡寫般的談笑之間,就把強敵曹操的戰(zhàn)船燒得灰飛煙滅。
可見,創(chuàng)設課內實踐情境,既可以架設學生與文本對話的橋梁,讓學生在精美的古典詩詞中感知發(fā)生在古代時空中的歷史故事,又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表達能力,繼之構建精彩的語文教學課堂。
四、創(chuàng)設課外實踐情境,喚醒學生寫作欲望
眾所周知,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所以,創(chuàng)設課外實踐情境、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的教學實踐依然是語文課堂教學的一部分。教學時,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把在課堂學習中習得的知識經驗、審美經驗等構成一種認知的預設知識結構,把現(xiàn)有的知識經驗、審美體驗等作為新的知識的生長點,引導學生從原有的知識經驗、審美經驗中升華出新的知識經驗和審美經驗等。
五、創(chuàng)設師生交流平臺,增加學生幸福指數(shù)
學生并不缺少才能,而是缺少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才能的眼睛;高中學生并不缺少好奇心,而是缺少我們對他們的有效引導;高中生并不缺少成功的潛力,而是缺少我們?yōu)樗麄兇罱òl(fā)揮和展示成功潛力的平臺。鑒于此,我們不應該僅僅滿足于對學生語文知識的傳授,而應該更加注重對學生成功意識的喚醒、激勵、鼓舞和分享,并以此增加學生的自信心。我們必須隨時隨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相互交流、展示成功的平臺。
1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現(xiàn)實表征
“父母雙方或其中一方離開家鄉(xiāng)外出工作,而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與父母(或父母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兒童。”[1]從人的成長過程來看,兒童時期是從父母那里學習社會中的道德準則、價值觀念、行為規(guī)范等社會群體共同認可的行為模式。對于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無疑不能經歷這個過程,這些行為模式的學習場所從家庭教育轉向學校教育,從向父母學習演化為向老師學習,這樣的轉變對于父母與老師來說并沒有太大的變化,對于留守兒童來說卻是情感和環(huán)境方面的重大變化。據(jù)相關部門的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三個方面:其1.1性格方面。留守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母的陪伴,不能感受到本應擁有的疼愛和呵護,使得兒童變得內向孤僻;其二,情緒情感方面。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使得留守兒童無法融入新的環(huán)境,他們試圖避免與他人交流,變得孤獨、冷漠,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看待自己與他人,不能體諒他人的情感,容易產生消極的態(tài)度與思想;其三,人際交往方面。父母的遠離給留守兒童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打擊,他們開始對其他人產生不信任感,對他人抱有排斥的心理,沒有安全感和歸屬感。
2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原因探析
2.1隔代監(jiān)護,兒童的教養(yǎng)問題令人堪憂:隔代父母是留守兒童的主要監(jiān)護人,父母由于外出打工,隔代教養(yǎng)代替了親子教養(yǎng)。其一,從教養(yǎng)的環(huán)境來看,兒童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發(fā)生了驟然的變化,隨之而來的是,兒童成長環(huán)境的變化。如有些兒童總是與父母說一些學校中發(fā)生的事情,在他們心里,這些話只能說給父母聽。由此,很多兒童漸漸的變得沉默寡言;其二,從教養(yǎng)的方式來看,隔代父母在教育文化方面的水平較低,在面對兒童出現(xiàn)一些行為問題時,往往采用置之不理的態(tài)度,或者是棍棒相加的行為,導致兒童在放任與專制的兩極之間徘徊;其三,從教養(yǎng)的關系來看,兒童與父母的關系是一種依存關系,兒童可以在跟父母接觸中獲得安全感和歸屬感,但兒童與隔代父母只是種依附關系,兒童不會完全的信任隔代父母,甚至會產生排斥、厭煩的心理。
2.2寄養(yǎng)教育,兒童的抗壓能力越來越差:留守兒童的最主要特點就是父母外出在外,兒童的監(jiān)護人因父母的外出發(fā)生變更,原有的雙親教育模式演化為單親教育模式或者寄養(yǎng)教育模式[2]。在單親教育中,由于兒童只能獲得一方父母的疼愛與教育,容易造成兒童的性格偏差,有些兒童由于長期缺少父愛,變的男性化或女性化,心理上存在著自卑的傾向,感覺自己不如其他的兒童;在寄養(yǎng)教育中,兒童由于進入新的家庭環(huán)境,需要很長一段時間的適應,有些兒童長時間無法適應寄養(yǎng)的家庭環(huán)境,變得不愛說話,行為孤僻。由于教養(yǎng)環(huán)境的驟變,兒童變得越來越孤獨。在孤獨初期,兒童表現(xiàn)為言語較少,喜歡單獨行動,但隨著這種孤獨的逐步加深,兒童逐漸表現(xiàn)出情緒不穩(wěn)定、遇事退縮、焦慮不安等心理問題,這些問題進一步加深兒童的孤獨感,導致兒童自暴自棄,形成自殺傾向。
3留守兒童心理教育的引導策略
3.1加強留守兒童心理問題干預:目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亟待解決,我們不能再以一種“無所謂”的態(tài)度泰然處之,要從留守兒童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加強對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的干預。首先,政府方面。政府要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提供基本的物質保障,保證留守兒童獲得基本的生活需求;其次,學校方面。學校的工作人員要以公平、公正的態(tài)度來看待留守兒童,建立完善的心理輔導、心理咨詢機制,幫助留守兒童及時的解決各種問題;最后,家庭方面。家庭是兒童成長的港灣,父母要定期回家陪伴兒童,了解兒童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傾聽兒童的心里話,為兒童的學習與生活提出一些建議。綜上所述,政府、學校與家庭要建立起“三位一體”的干預模式,促進留守兒童朝著健康的方向發(fā)展。
3.2促進留守兒童不良情緒排解:長期缺少父母的關愛會使留守兒童產生消極的情緒,這些情緒的不斷積壓會讓留守兒童變得暴躁、焦慮,不利于留守兒童的身心發(fā)展。因此,社會與學校要積極的為留守兒童提供方法與途徑,幫助留守兒童排解不良情緒。其一,社會方面。社會的關懷能夠讓留守兒童感受到家的溫暖,當我們用親人的身份去關心、呵護留守兒童時,會讓留守兒童從心理上轉變原有的消極情緒,這種用愛心感化留守兒童的方法已經成為眾多社會人士關心留守兒童的基本方式;其二,學校方面。當留守兒童持有不良情緒時,他們在學校中會表現(xiàn)出異常行為,可能會出現(xiàn)不合群的現(xiàn)象,也可能出現(xiàn)其他的問題行為,如課堂中大吵大鬧。學校對于留守兒童的異常行為要采取溫和的教育態(tài)度,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主動地與留守、兒童溝通交流,了解兒童的內在想法和內心世界,幫助留守兒童解決生活與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
3.3構架留守兒童親子溝通機制:父母的缺失是留守兒童產生心理問題的根源所在,兒童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一系列心理問題都是由于缺少父母的長期陪伴造成的。由此可見,父母是解決留守兒童的心理教育問題的突破口。因此,搭建父母與留守兒童之間的溝通橋梁可以從根本上緩解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親子溝通機制的構架需要社會、學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努力和支持,只有大家攜起手來,一起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藍天,他們才能在藍天下健康的成長。
4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