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董明珠簡歷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操作實踐;積極主動;動態(tài)生成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7)05-0062-02
操作實踐是小學數(shù)學學習的重要方式,我們以小學數(shù)學操作實踐為研究內容,在現(xiàn)象中思辨,在思辨中改變,讓師生在操作實踐活動中呈現(xiàn)一種生命的力量:形成積極主動的精神,在活動中形成創(chuàng)生力。
一、操作實踐的現(xiàn)象
數(shù)學操作實踐給學生動手、動腦創(chuàng)造了更大的空間,對學生來說,是非常豐富的資源,它具有滋養(yǎng)學生個體生命成長的價值,但是很多教師卻忽略了它的重要性。
1.替代現(xiàn)象
替代現(xiàn)象是指,原本由學生完成的活動,被教師或其他媒介代替完成。
案例1:“三角形的分類”教學片斷
教師用紙擋住三角形的兩個角,只露出一個角,讓學生猜是什么三角形。
當露出的是銳角時,總有一些學生認為是銳角三角形,也有一些聰明的學生會想到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均有可能。這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辨論得出正確的答案。
以上教學中,材料由教師一人拿出,并沒有給學生操作的機會。這是因為教師認為操作花費時間多,還不如早一些給出結論,讓學生多在練習題中進行鞏固。有些教師在課前也會讓學生準備材料,但是會直接指定學生準備什么材料,這些整齊劃一的統(tǒng)一學具準備也是一種“替代”。
2.“被活動”現(xiàn)象
被活動現(xiàn)象的背后主要是以成人立場設計活動。學校的教育活動從主題、內容、材料的選擇到策劃與組織,基本上是教師說了算,學生無參與的可能,這也是造成學生只能處于被動地位的原因。在案例1中,面對教師給出的工具,學生只能去操作,不能去質疑。對于教師直接給出的題目,學生不明白為什么要遮擋起來,只能是被動地去猜。
3.機械執(zhí)行現(xiàn)象
課堂教學的過程是動態(tài)變化的,但很多教師在操作實踐的過程中不知道根據(jù)現(xiàn)場學生的情況進行調整,只是機械地執(zhí)行原有的教案。
如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準備24個邊長為1厘米的小正方體。有學生對教師說:“我沒帶那么多的小正方體,能不能少搭幾個?”教師這時往往會批評學生不配合教學。這種人為規(guī)定個數(shù),除了教學設計的前續(xù)理念沒有跟上,學生的動態(tài)生成對教學的影響也意識不到,執(zhí)行教案的機械程度可見一斑。這正是葉瀾教授認為的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觀的最根本缺陷:把豐富復雜、變動不居的教學過程簡括為特殊的認識活動,把它從整體的生命活動中抽象、隔離出來了,使課堂教學變得機械、沉悶和程式化,缺乏生氣,使師生的生命力在課堂上得不到充分發(fā)揮。
數(shù)學操作實踐的選擇、解讀和生成的過程中,價值問題是根本性的問題,只有回歸到教育的生命價值,才能開闊視野,才能從現(xiàn)象中辨別出背后存在的問題。
二、操作實踐的教學策略
1.從成人立場到學生立場的改變,體現(xiàn)主動性
所謂主動性,是指數(shù)學活動的設計要給予學生主動發(fā)展的空間。要讓學生自己去進行操作實踐的準備,自己選擇參與活動的方式,教師就要將學生立場落實到細節(jié)中。
(1)活動前讓學生自主準備材料。
教師對本單元中要準備操作的材料列出目錄,提前告之學生,給學生準備的時間,并以問題的形式給予學生思考的空間。
例如,教學“圓柱的體積計算”時,提前給學生布置思考問題:
帶著問題去思考,有效拓展了操作實踐的空間,學生表現(xiàn)得非常積極,想到的方法也較以往豐富。
方法一:轉化為長方體的方法。有些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想到用蘿卜、橡皮泥來操作。
方法二:用量杯倒水進行測量。(源于學生對體積概念的理解)
方法三:倒沙子的方法。用卡紙做出圓柱后,把沙子倒入其中。
應該說,給了學生自主的空間,不但減少了教師的人為替代,讓學生了解到操作實踐的前續(xù)準備的目的和意義,還能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開放式的問題還能將學生帶入精神充實、富于理智挑戰(zhàn)的境界,從學生的成長過程來說,是精神的喚醒與潛能的激發(fā)。
(2)活動中讓學生選擇操作方法。
將案例1的題目進行調整:以兩人為一組,給學生三類三角形的紙片,讓學生自己放入信封,自主選擇露出哪個角,讓對方猜是什么三角形。在全班交流時,學生說:“一開始我露出直角,同桌一下子就猜到了,后來,即使是直角三角形我也只露出一個銳角,他就不容易猜對了?!蓖ㄟ^這樣的活動調整,學生積累了經驗,簡簡單單的小變化,帶來的是學生 “被動”變“主動”的質的飛躍。
(3)活動后讓學生交流操作反思。
操作實踐后,可增加回顧反思的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提問:你是如何進行操作研究的?在研究中遇到了哪些問題,你還有什么問題?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再進行全班交流,促進學生感悟研究的方法。如教學“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時,讓學生經歷研究結構:個例猜想――多向驗證――得出結論。對學生而言,轉化的結構可以歸納為:變已知――找關系――推結論。通過反思歸納出方法后,就能根據(jù)這些方法在將來的學習中推導出三角形的面積計算方法、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等。
2.由機械執(zhí)行到現(xiàn)場助推的改變,體現(xiàn)生成性
所謂生成性,是指通過操作實踐的開放O計,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學生資源的生成,再通過生生、師生之間的互動及反饋生成新的問題。
例如,教學“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時,在學生猜想出長方體的體積和長、寬、高有關后,讓學生自己進行驗證。
在操作過程中,教師不能機械地等待,比如面對一個長方體高是2.5厘米時,學生遇上了困難――擺的不是整數(shù)個,此時教師要進行動態(tài)調整,組織學生交流,得出:如果是半個正方體的話,每2個就是1立方厘米。這樣不僅處理了學生的操作問題,也讓學生思想上認識到長方體的長、寬、高也可以不是整厘米數(shù)。這是第一次的動態(tài)調整。
第二次的動態(tài)調整源于學生的一個問題:“老師,我可不可以少擺一些?”此時,教師可先讓他演示擺法,然后讓其他學生思考:“怎樣擺最簡便?”學生根據(jù)乘法原理進行思考,直接把操作與長、寬、高三要素有效對接起來,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水平。所以,在操作實踐中教師不能機械地按教案教學,這種動態(tài)調整的現(xiàn)場助推力才能真正體現(xiàn)教師的教學水平。
3.由單一學科到異域融合的改變,體現(xiàn)融通性
(1)建設數(shù)學活動室。
說到數(shù)學活動室,不由得讓人回想起幼兒園時代,那時許多幼兒園都會有專門的數(shù)學活動室或者是數(shù)學活動角,那里擺滿了數(shù)學操作實踐的學具,那時的學生在玩中學,在游戲中感受著數(shù)學的樂趣。蒙臺梭利就認為:學生作為生命體,他有積極的動力要生存,而且希望能不斷地、幸福地生活下去,這種與生俱來的內驅力,讓學生在活動中生發(fā)成就感,讓學生的生命中多一些體驗和嘗試。那么,學校也可以安排數(shù)學活動室,把數(shù)學的文化和歷史在這間教室的墻面作系統(tǒng)的展示,室內擺放一些與數(shù)學有關的教具和學具,給學生操作的空間。
(2)與多學科微融合。
數(shù)學上的操作反思也可以讓學生以寫科學實驗報告的方式呈現(xiàn)。教師可以和科學教師、綜合實踐教師、美術教師等一起梳理可以融合的教學內容,以便于整體規(guī)劃。如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等制作,可以請美術教師一起進行手工教學;數(shù)學課中的一些探究實驗,對時間與場地的要求較高,而科學課、綜合實踐課等強調以探究學習為主,因此,可以利用科學、綜合實踐課堂中的一些實驗給予學生操作的經驗,也可以利用學校的科學實驗室來解決一些量杯測量、倒水倒沙子等操作實踐的任務。對于學科的知識微整合,單憑一個學科教師獨立完成是有一定困y的,需要各個學科教師之間進行合作交流,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在充滿生命活力的操作實踐中,學生是自由的、主動的、快樂的、幸福的。數(shù)學操作實踐的變革是一種策略,更是一種智慧,讓數(shù)學教學從操作實踐這樣的一個小領域不斷地向其他領域慢慢滲透,這樣必然能形成強大的磁場,滋養(yǎng)學生生命的活力。
[ 參 考 文 獻 ]
[1] 葉瀾.“新基礎教育”論――關于當代中國學校變革的探究與認識[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
社會主義榮辱觀,一是強調社會風氣是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是社會價值導向的鮮明體現(xiàn),樹立良好的社會風氣既是經濟社會順利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更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內容;二是強調特別要引導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把他們培養(yǎng)成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更為重要的是也要讓他們樹立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為祖國和人民做貢獻作為人生追求的目標。為了認真貫徹執(zhí)行“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把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有機融合并貫徹落實到思想教育的各個方面,以便提高同學們的思想覺悟。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為核心,大力加強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八榮八恥”的道德觀,對人在新形勢下明辨是非、區(qū)別善惡、分清美丑,不斷提升思想道德境界提出了新的要求,具有深刻的科學性。因此,要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進一步強化有關榮辱觀教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特點,設計思想教育內容,深入淺出地開展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1、大力加強理論教育。繼續(xù)興起學習實踐“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引導學生把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同樹立落實科學發(fā)展觀和共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結合起來。
2、加強青年學生思想道德建設。以黨建85周年、勝利70周年等重大事件及節(jié)慶、紀念日為契機,開展“民族精神代代傳”主題教育活動,重點積極開展好“瞻仰革命地、重走路”紅色之旅教育活動,引導學生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與時俱進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3、加強團的基層組織建設。進一步加強鞏固團員意識的成果,加強團員隊伍的建設,整該團干部作風,加強學校團干部的培訓、學習,強化發(fā)展意識,提高業(yè)務水平,建設一支數(shù)量大、素質高、社會主義榮辱感強的團員隊伍。
二、開展“文明生活,健康成才”社會榮辱觀的校園文化活動。
要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在輿論宣傳中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導向,讓每一個校園文化活動都發(fā)揮道德教育的作用,讓校園的每一個角落都體現(xiàn)道德教育的意義。要通過校園文化的熏陶,引導廣大青少年學生崇尚真善美,憎恨假惡丑,不斷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抵制低級趣味。要建設價值導向鮮明的校風、班風、教風、學風,廣泛開展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主題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一個鮮明、自然、和諧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1、充分發(fā)揮論壇的重要作用。創(chuàng)業(yè)論壇以“共享成長——優(yōu)秀典型進校園
”為主題開展系列活動,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選擇優(yōu)秀青年典型走進校園,運用多種方式向學生宣傳介紹道德楷模和先進楷模,增強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有效性。
2、實施“星光助教”活動。繼續(xù)實施以“陽光共青團”為主題的助教活動。讓學生們深入中小學,為中小學生捐書捐物,手拉手助教活動,讓學生釋放余熱,在思想上和實際行動上樹立社會主義的榮辱觀。
3、深入開展“八榮八恥”活動。在學生中深入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八榮八恥”的主題班會、團會,并上交學習心得,讓正確社會榮辱觀深入人心。
三、加強社會實踐環(huán)節(jié),在實踐育人過程中彰顯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
要以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為基礎,切實把德育與智育、體育、美育有機結合起來,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實踐活動中突出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在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走在全社會的前列,牢固樹立“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觀念,教育引導青少年學生自覺養(yǎng)成“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的良好品德,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合格大學生。
1、推進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不斷增長學生才干。深化發(fā)展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國情,社情和民情。不斷豐富社會實踐的內容和形式,利用開展“三下鄉(xiāng)”、“四進社區(qū)”、“送文化下鄉(xiāng)”等形式的活動進行社會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