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唐三彩馬

唐三彩馬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唐三彩馬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唐三彩馬范文第1篇

今年的春節(jié)期間,已十多年未見面的舅舅來滬為孫子上大學探路,順便帶著家鄉(xiāng)的特產(chǎn)禮品――唐三彩送給我。對于喜愛收藏的我,自然是驚喜萬分,畢竟這是一份讓我愛不釋手的禮品,盡管這尊唐三彩馬是仿制的,但那惟妙惟肖的神情,依然透出了神韻,成為了家中一件新的擺設。

唐三彩是唐代彩色釉陶的總稱,由于它燒制于唐代,所燒制品采用最多的色彩是黃、綠、白三種顏色,所以獲得了唐三彩的美譽。實際上,唐三彩所用的色彩不止于此,同時包括藍、赭、紫、黑等顏色。從中國彩陶發(fā)展的軌跡看,唐三彩是在漢代低溫鉛釉陶工藝基礎上,通過長期的實踐與摸索,聰慧的工匠對含有不同有色金屬元素的原料有了新認識后,有的放矢地采取針對性用料而制作成功的,其間歷經(jīng)了一個由粗到精的緩慢燒造發(fā)展過程,到唐朝時終于燒成著名的唐三彩陶器。

魅力巨大的藝術品

唐三彩一詞,并未見于古代文獻,最早的記載遲至民國時期。而世人對唐三彩的重視大約在本世紀初,1905~1909年,隴海鐵路修筑期間,在洛陽北邙山一帶因工程而毀損了一批唐代墓葬,驚奇地發(fā)現(xiàn)了許多帶彩釉的陶馬陶駱駝和陶俑,這些陶器上大多數(shù)帶有黃、綠、白或黃、綠、褐三種顏色,由于是在唐墓中發(fā)現(xiàn)的,于是人們就叫它唐三彩。不過發(fā)現(xiàn)之初,人們并不以為然,因為當時的人認為這些花花綠綠的陪葬陶器不吉利,所以許多三彩器出土后被就地砸成碎片。這批唐三彩被運到了北京市場上,北京的琉璃廠是遠近聞名的古董薈萃之地,洛陽出土的這些帶釉陶器,好事者把一些精品送到了這里出售,但是古董商們只是把它作為下腳貨來處理,當時人們認為這些東西有市無價,所以購買者也是寥若星辰。但是這些唐三彩卻受到外國古玩商的垂青,此后也逐漸受到國內(nèi)外古器物研究者和古董商的重視,從此世人皆知唐三彩之名。

唐三彩作為一種低溫釉陶器,以黃、褐、綠三色為主,色釉有濃淡變化、互相浸潤、斑駁陸離的效果。在色彩的交輝映中,凸顯其堂皇富麗的藝術魅力。唐三彩用于隨葬,作為冥器,因為它的胎質(zhì)不夠緊密,防水差,遠不如當時的青瓷和白瓷器物的胎質(zhì)。唐三彩器的形體圓潤、飽滿,這與唐人的審美觀有關,即豐滿、健美、活潑的特征是一致的。

唐三彩的造型主要是馬、駱駝、人物,其中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tài)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fā)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立玉,悠然嫻雅,十分豐滿,顯得雍容華貴,大唐風韻躍然俑上。值得重視的是,三彩馬是唐三彩中最昂貴的器物,其造型伸頸低頭,膘肥體壯,骨肉健美,眼睛炯炯有神,富于藝術的感染力。駱駝則昂首佇立,形象高大,神情堅毅雄偉。

市價曾幾經(jīng)沉浮

唐三彩在集藏市場上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輝煌,1989年在倫敦蘇富比拍賣行曾拍過一件唐三彩馬,成交價高達390萬英鎊(約600萬美元),一舉創(chuàng)下中國藝術品拍賣的天價,且這個紀錄保持了12年之久。不過隨著挖掘風肆虐,以及濫竽充數(shù)的仿制品大量涌現(xiàn),唐三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出現(xiàn)了價格驟跌現(xiàn)象,在洛陽的一些旅游地,到處可見灰頭土瞼的唐三彩器物,其價也賤,如大號的唐三彩馬叫價30元,一套小六駿只有10元錢,龍門石窟景區(qū)外面,有一條專門賣工藝品的小街,仿唐三彩的工藝品最低只有2元,如此低價,讓慕名而來的外國人吃驚,難道堂堂的中國國禮――唐三彩竟如此便宜?

好在近年來有關部門整頓市場,唐三彩的價格開始出現(xiàn)了回升。前兩年,紐約佳士得舉辦的中國瓷器藝術品專場拍賣會上,付拍的21組共計29件唐三彩成交12組15件,總成交額為88.05萬美元。其中估價20萬~30萬美元的第135號拍品為一對唐三彩鎮(zhèn)墓獸以38萬美元成交;估價15萬~18萬美元的第145號拍品唐三彩馬(以藍三彩為主)以19萬美元成交;第139號唐三彩馬以13萬美元位列第三。這是近年來國際上付拍唐三彩數(shù)量最多的一次,由于價格出現(xiàn)了回升,因此影響深遠,其中5件三彩馬的高成交額更讓藏家看到唐三彩馬新的價格發(fā)展趨勢。事實上,近年來唐三彩在國內(nèi)拍賣市場成交也成回升之勢。如中國嘉德舉辦的第79期周末拍賣會上,即有一件海外回流的唐三彩馬以10萬元拍出,第82期小拍上,一件唐三彩駱駝以9.2萬元成交。而2003年中國嘉。德分別以7.92萬元和1.65萬元拍出唐三彩駱駝和唐三彩女官像各一件。

當然,囿于中國的國家文物保護法規(guī)制約,目前國內(nèi)唐三彩的價格與國際市場相比差距甚遠,但近年來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fā)展和價格的蒸蒸日上,也使得不少唐三彩從海外回流,豐富了藏家的選擇目標。

區(qū)別對待新舊品種

隨著仿制唐三彩的出現(xiàn),工藝精湛、圖案出挑、制作精良的仿制唐三彩層出不窮,給了唐三彩以新的生命力。但是收藏或投資唐三彩還是要區(qū)分清楚唐代出品的唐三彩與現(xiàn)代仿制的唐三彩,兩者在收藏與投資理念上是截然不同的。尤其是一些唐代燒制的精品唐三彩,屬于文物級別,其價格自然是非常高昂,且受到國家《文物法》的保護。普通的收藏者可以收藏那些沒有列入文物保護的唐代燒制的唐三彩,目前的價格依然偏低,今后將體現(xiàn)出文物價值。而近年來仿制的唐三彩,就必須收集精品,否則后市的升值潛力就不很樂觀。

自然,隨著許多博物館、藝術館、社會個人收藏家重金收購精品唐三彩,制作假古董發(fā)財致富的人也將目光盯上仿唐三彩作為生財之道。通常一般粗制濫造和新手作的贗品很容易鑒定,而有幾十年制作經(jīng)驗的高手,特別是那些工藝技術力量很強的三彩陶廠精心仿制的作品區(qū)別的困難度較大,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造型形神兼?zhèn)涫翘迫寿傅闹饕攸c,無論大小件均表現(xiàn)生動神態(tài),這一點對鑒定真?zhèn)问种匾驗榇蟛糠众I品制作比較粗糙,常常僅憑神態(tài)就可以排除在外。有些較高檔的仿品雖以真品翻模,但其刻畫的線條、器物的起伏變化并不是十分清楚,顯得較為模糊,神態(tài)、表情相差就很明顯。

釉色釉色變化豐富、炫麗斑斕和釉質(zhì)清純明亮是唐三彩的主要特點。一般來說,贗品釉色均不及真品幽美、清純、變化豐富。由于唐三彩是低溫鉛釉,歷經(jīng)千年,其綠釉上必有銀釉或五色虹光。一些比較明亮的綠釉直視無銀釉,加放大鏡側(cè)光必定可見五色之虹光。而有銀釉或虹光現(xiàn)象卻也不一定必是真品,還要從其他方面觀察,因為贗品已經(jīng)帶有仿制出的銀釉和虹光。但這一點還是非常有用的,一件三彩器上的綠釉如果沒有銀釉或虹光現(xiàn)象,也就是沒有歲月侵蝕痕跡,很可能就是贗品。三彩釉面的點彩工藝極為常見,多在一種色地上點施各種彩釉斑塊,其特點就是變化豐富,各色釉之間熔合交匯自然。要注意有一些單彩器物很難分辨,與真器很相像。

胎體唐三彩胎體顏色較多,有磚紅、粉紅、粉白、黃白、土黃等多種色澤,又有內(nèi)外不一致的情況。胎體大多較為細膩,偏重,粉白色的高嶺土胎多未完全燒結,白胎三彩一般均較為精致,而仿制的則無法達到這些特征。

唐三彩馬范文第2篇

時經(jīng)兩年籌備,陜西歷史博物館聯(lián)合洛陽市博物館、西安博物院、陜西唐三彩藝術博物館等8家文博單位共同舉辦《泥火幻彩――唐兩京三彩精華展》。分“泥與彩的邂逅”“泥與火的碰撞”“光與色的跳動”“線與面的延伸”四個單元,分別講述唐三彩的起源、窯址、門類與傳播的傳奇。130件套唐三彩精品,齊聚一堂,是難得的一次唐三彩專題盛會。本文甄選其中一二,從細部的特寫中追憶令人魂牽夢縈的大唐。

意氣風發(fā)

大唐是一個充滿活力與勃勃生機的時代,隨著公元7世紀帝國統(tǒng)治的持續(xù)穩(wěn)定,經(jīng)濟的發(fā)展帶來中原與西域的文化交流空前繁盛。經(jīng)濟上的富足使社會上層的厚葬之風日盛,此時唐代釉陶制作在原先東漢低溫釉陶的基礎上吸收西域的顏料與工藝,進一步發(fā)展,因其制作工藝繁復,故在當時多被用作貴族的明器。

唐三彩從唐朝初期開始制作,在這一過程中分別經(jīng)歷了成熟、高峰和衰退的三個歷史階段,也恰好貫穿了大唐近300年的國祚。如果要用時間來區(qū)分這三個時期,分別大致對應初唐、盛唐、晚唐。

成熟時期為公元7世紀初到8世紀,也就是武德年間一直到武則天掌權,這是唐三彩在唐代經(jīng)歷的一個漫長燒制的初期;高峰時期是從公元8世紀初到8世紀中葉,也就是從武則天開始掌權一直到唐玄宗統(tǒng)治時期,在這一時期中還包括了開元天寶和整個盛唐時代;最后的衰退時期則是公元8世紀中葉到10世紀初,由于“安史之亂”的發(fā)生導致了唐王朝政權的動搖,政治經(jīng)濟處于不斷的步步衰竭階段,唐三彩的制作也就因此而步入了衰退期。

在成熟期,唐三彩的面貌還較為單調(diào)素雅,釉色多以黃綠為主,在展覽中,有幾件來自陜西省考古研究院所藏的三彩騎馬樂俑,除了上釉,還有彩繪的裝飾。到了高峰時期,色彩斑斕的唐三彩開始大量出現(xiàn),氣勢磅礴、圓潤飽滿的線條美感成為了時代的主流風尚。

此次展覽中,有一件來自西安博物院所藏的唐三彩騰空馬,馬體形態(tài)彪悍,四蹄騰空而起,馬首微側(cè),剪鬃束尾。鞍之后有白、綠、黃三色相間的袋囊。馬通體施黃釉,前腿上部釉色淺白,馬頸黃釉流淌非常明顯,形成靈動的肌理,酣暢淋漓而不失矯健。馬鞍上是一位少年,頭發(fā)中分,兩耳上方各梳髻,面部豐滿,身前傾,雙拳作控馬狀,身著圓領藍色長袍,腰束革帶,帶上系囊,足蹬光頭靴。靛藍的衣服與韁繩的顏色相互呼應,與黃色的奔馬形成鮮明而強烈的色彩對比。整件作品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體現(xiàn)了藝術匠師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敏銳的觀察能力和高超的表現(xiàn)技巧。

有專家推測少年應為身穿男裝胡服的女子,據(jù)史書記載,從武則天掌權后,唐代女性的地位空前提高,大唐的貴族女子們常常喜歡女扮男裝,戎馬騎射、參政議政,此件唐三彩正是那個意氣風發(fā)時代的最好反映。

歌舞升平

大唐,是一個難以言喻的時代,體態(tài)豐腴的仕女俑,臉龐上流露著自信、祥和的笑容;健碩敦厚的駱駝俑,仰天長嘯中,深透著太平天下的富足;再到三彩建筑模型、生活器皿等,展覽第三部分向人們訴說著個歌舞升平的時代在公元8世紀到來。

繁榮開放的大唐,迎來了世界各地的人們,他們帶來異域的珍寶,傳進了西域的樂舞,使唐人喜不自禁。能歌善舞的各國藝人在唐代首都長安這個大舞臺上,盡情演繹了人們對太平盛世的贊美和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此次展出的三彩載樂駱駝俑表現(xiàn)了一個以駝代步、歌唱而來的“巡回樂團”。

駱駝身上施黃釉,正仰頭長鳴,駝峰之上架平臺,鋪方格紋長毯,黃、綠、藍三色點綴其中,華美異常;毯上有7個男樂俑,環(huán)坐四周,分別執(zhí)笛、箜篌、琵琶、笙、簫、拍板、排簫7種樂器,在全神貫注地演奏;另有一女舞俑婷婷玉立其間,輕拂長袖,邊歌邊舞。這組樂舞俑是典型的盛唐時期的作品,舞樂者均穿著漢族衣冠,表現(xiàn)的是流行于開元、天寶時期的“胡部新聲”即胡漢文化融合后的新舞樂。釉色鮮明亮麗,協(xié)調(diào)自然。更為有趣的是,駱駝上的八件樂舞俑均可單獨拆卸下來,單獨組成一支樂隊。它們的樂聲穿越時空,久久回蕩在歷史的各個角落里。故這件駱駝載樂俑堪稱唐三彩中的極品。

絲路繁華

隨著大唐國立的日漸衰弱,用作名器的三彩已趨減少,但奢華之風依舊不減,三彩器也逐漸成了唐人的浮生之物。形態(tài)各異的盤、瓶、枕紛紛出現(xiàn),黃、綠、白、藍相互交融、絢麗多姿。

唐三彩馬范文第3篇

唐三彩是一種低溫釉陶,以白色黏土作胎,先在1100℃左右的高溫下燒出素坯,然后在已素燒過的胎體上施釉,再經(jīng)過800℃低溫燒成。施釉是制作三彩的關鍵工序,在長期生產(chǎn)實踐中,工匠創(chuàng)造出的一種獨特的工藝流程,充分利用鉛的氧化物易溶解的特點,把釉料點涂在設定的部位上,使釉料自然向下流淌,色彩互相交融浸潤,形成自然、隨意的印痕。它像畫家筆下匠心獨運地潑墨或暈染,給世人一種巧奪天工之感。

歷史文化悠久的青州市出土有很多精致的唐三彩器物,現(xiàn)擇要簡介如下:

三彩爐:口徑10.8厘米,高15厘米。侈口,卷唇,短頸,圓肩,鼓腹,圜底,附獸形三足。肩腹上下各飾一周弦紋,弦紋上有兩種凸起的堆塑圖案,分別為變形的獅面紋和變形的花瓣紋,兩種圖案呈六組交替排列,花瓣紋偏上,獅面紋偏下。口、頸處施褐釉,其余部分施藍、綠、黃三釉,唐三彩中施藍釉者較少,相對珍貴。

三彩缽: 口徑13.7厘米,高13.6厘米。斂口,豐肩,球形腹,圜底。器身施黃、綠、褐三彩釉料,釉色自上而下均勻地流泛在器物表面上,下垂欲滴,腹下無釉處露出白色化妝土,整個器物近似一個半球體。

三彩四系罐:口徑2.3厘米,高6.8厘米,底徑2.8厘米。直口,短頸,圓肩,腹呈球形,假圈足。為穿繩提攜方便,有意在頸與肩部裝飾有對稱的四系。通體用淡黃、石黃、淡綠三彩釉料,點彩形成暈染圖案。

唐三彩馬范文第4篇

唐三彩,因其胎質(zhì)松脆,防水性能差,實用性比不上當時已經(jīng)出現(xiàn)的青瓷和白瓷,因而其主要用途為明器,用于隨葬。唐三彩器物形體圓潤、飽滿,很符合唐代藝術豐滿、健美、闊碩的特征。它的種類繁多,主要有人物、動物和日常生活用具。三彩人物和動物的比例適度,形態(tài)自然,線條流暢,生動活潑。在人物俑中,武士肌肉發(fā)達,怒目圓睜,劍拔弩張;女俑則高髻廣袖,亭亭玉立,悠然嫻雅,十分豐滿;動物則以馬和駱駝為多。

唐三彩藝術是中國陶文化經(jīng)過漫長歲月發(fā)展的光輝結晶,是中華陶文化中的精華,充分顯示了盛唐時期的精神面貌和藝術水平,受到了海內(nèi)外各民族的喜愛。

唐代中晚期,隨著喪葬風俗的改變,三彩藝術開始走下坡路,到了宋代,三彩一改唐三彩施釉酣暢淋漓、色彩濃艷瑰麗的藝術風格,施釉淡雅,沉靜含蓄,意境深遠。工藝手法也實現(xiàn)了表面刻畫、印花、鏤空、捏塑、浮雕的創(chuàng)新,三彩器功用也從地下殉品變?yōu)槿粘S闷返恼怼⒈P、瓶等。推陳出新的工藝改進和功能的改變是三彩工藝發(fā)展的強大推動力,尤其是三彩工藝在建筑上的大量應用,催生出“建筑陶胎琉璃”這一三彩新品種,迎來了三彩藝術創(chuàng)造的第二次新高峰?!傲鹆省闭厥加诒蔽?,復興并流行于唐宋,發(fā)展于元代,明清兩代進入全盛。琉璃瓦、琉璃雕塑是中國式建筑最醒目的標志,三彩藝術又以燦爛多彩、金碧輝煌的風貌,熠熠生輝于廟堂道觀和皇家宮廷建筑之巔,形成中華建筑獨特的風格。

三彩藝術可謂陶瓷史上的創(chuàng)舉,是中華文化之瑰寶。三彩藝術幾乎把中國陶瓷文化的全部潛能和優(yōu)勢都充分彰顯出來,是中國陶瓷文化悠長歷史發(fā)展中所積累的經(jīng)驗與技術、審美感受與文化理念的結晶。歷史的變遷、文化的演進又催動三彩藝術—次次地升華。每個時期的三彩既有對前人的承傳,又展示出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的美學風貌。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坐落在鄭州市農(nóng)業(yè)路中段,是一座國家級現(xiàn)代化博物館,館內(nèi)薈萃全省館藏文物精品3000余件,館藏文物達13萬多件,其中國家一、二級文物5000余件,以史前文物、商周青銅器、歷代陶瓷器、玉器最具特色。

河南博物院內(nèi)設基本陳列館、專題陳列館、臨時展覽館。首批推出兩個基本陳列和六個專題陳列,內(nèi)容豐富,蔚為大觀。

博物院院區(qū)中央為主展館、東西兩側(cè)配廳及文物倉庫樓,四隅分布著電教樓、臨展樓、辦公樓和培訓樓等,整體布局結構嚴謹,取九鼎定中原之寓意,建筑形式新穎別致,氣勢雄渾,充分體現(xiàn)了源遠流長的中原文化特色。

整個院區(qū)綠草成茵,環(huán)境幽雅,館中有園,園中有館,展廳內(nèi)部陳列精致,文物薈萃,其主體建筑由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文臺遺址——登封元代觀星臺為原型,經(jīng)藝術夸張演繹成戴冠的金字塔造型,整個建筑群設計以雄渾博大的“中原之氣”為核心,線條簡潔遒勁,造型新穎別致,風格獨特,氣勢恢宏,堪稱一座凝聚著中原文化特色和時代精神的不可多得的標志性建筑。

河南鞏義康百萬莊園

康百萬莊園又名河洛康家,位于河南省鄭州市下轄鞏義市(原鞏縣)康店鎮(zhèn),是中國三大地主莊園之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旅游景區(qū)。

康百萬莊園始建于明末清初,是公元十七、十八世紀華北黃土高原封建堡壘式建筑的代表。它依“天人合一,師法自然”的傳統(tǒng)文化選址,靠山筑窯洞,臨街建樓房,瀕河設碼頭,據(jù)險壘寨墻,建成了一個各成系統(tǒng)、功能齊全、布局謹慎、等級森嚴的,集農(nóng)、官、商為一體的大型地主莊園。它的石雕、木雕、磚雕,被譽為中原藝術的奇葩。全莊園由十九部分組成,主要有住宅區(qū)、棧房區(qū)、作坊區(qū)、南大院、祠堂區(qū)等,33個庭院,53座樓房,97間平房,73孔窯洞等,共571間,建筑面積64300平方米。

康百萬莊園不僅以其古建特色見長,尤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人們稱道,其無處不在的細節(jié),讓宏大的莊園更韻味十足。遍布莊園的磚雕、木雕、石雕等藝術構件,刀法細膩、工藝純熟、內(nèi)容繁多、形神兼?zhèn)?,其中不乏“拜師求讀”、“尊老愛幼”、“立志成才”、“五子奪冠”等富有哲理的雕刻圖案。莊園內(nèi)展出的康家當年使用過的家具、珍玩、名人書畫等珍貴文物4000多件,不僅再現(xiàn)了奢華的生活原貌,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習俗。

偃師商城博物館

偃師商城博物館是歷史類專題博物館。主體建筑為一座“四阿重屋”式仿古宮殿建筑群,殿堂居中,廊廡相連,青磚青瓦,古樸典雅,院內(nèi)蒼松翠柏,繁華似錦,古色古香,景色宜人。館址占地面積約16000平方米,建筑面積3100平方米,展室面積1100平方米,1985年10月動工興建,1987年4月建成。主要陳列華夏文明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王朝的都城“斟”(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遺址)以及歷年來發(fā)掘出土的文物精華。其中,二里頭遺址出土的早期青銅器、大型玉器、象牙器等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迄今為止最早青銅文化風采。偃師“尸鄉(xiāng)溝商城”出土的一大批青銅器、玉器、骨器等,分別再現(xiàn)了中華民族早商文化的倩影。

河南新安龍?zhí)洞髰{谷

龍?zhí)洞髰{谷位于河南省洛陽市新安縣,距洛陽70公里,鄭州180公里,連霍高速、310國道、隴海鐵路橫穿縣境,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龍?zhí)洞髰{谷是黛眉山世界地質(zhì)公園的核心景區(qū),先后獲得“國家地質(zhì)公園”、“中國最具發(fā)展?jié)摿皡^(qū)”、“中國優(yōu)秀旅游目的地”、“世界地質(zhì)公園”、“國家AAAAA級景區(qū)”、“全國科普教育基地”等稱號,享有“中國嶂谷第一峽”、“古海洋天然博物館”、“峽谷絕品”和“黃河山水畫廊”、“老外眼中最美景區(qū)”等美名。

白居易墓

白居易墓又名白園,是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墓地為基礎修建的公園。1982年興建,1985年落成并正式開放。坐落于洛陽市南13公里的龍門東山琵琶峰上,占地約44畝,分為青谷區(qū)、墓體區(qū)、詩廊區(qū)、管理區(qū)四部分。青谷區(qū)叢竹夾道,懸瀑飛灑,樂天堂、聽伊亭、松岡亭等仿唐建筑若隱若現(xiàn)。樂天堂內(nèi)有白居易塑像及其后裔在洛陽的分布情況。墓體區(qū)有半球形墓冢、古碑、自然石臥碑、烏頭門、登道、碑廬及翠柏、牡丹等各色花木,設計獨特,肅穆典雅。臥碑上刻有白氏《醉吟先生傳》,是中國最大的石書。墓區(qū)北側(cè)是詩廊區(qū),道時書屋、翠樾亭均在該區(qū)。這里集中展出當代書法家、畫家書丹的白氏詩作,刻石嵌于壁上,還陳列有白氏著作的各種版本及生平事跡。白園背山面水,景色秀麗,是洛陽著名的游覽勝地之一。

洛陽龍門

距市區(qū)13公里的龍門是洛陽南面的天然門戶,這里兩岸香山、龍門山對立,伊水中流,遠望就像天然的門闕一樣。因此自春秋戰(zhàn)國以來,這里就獲得了一個形象化的稱謂“伊闕”。隋煬城洛陽,因?qū)m城城門正對伊闕,古代帝王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因此得名“龍門”,此名即延用至今。舉世聞名的龍門石窟就雕刻在伊河兩岸的山崖上,南北長約1公里。從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時開始營造,經(jīng)過東魏、西魏、北齊、隋、唐,延至北宋,累計大規(guī)模開鑿約四百余年,現(xiàn)存窟龕2345個,碑刻題記2800余塊,佛塔70余座,造像近11萬尊。其窟龕、造像和題記數(shù)量之多,居中國石窟之冠,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岡石窟并稱為中國三大佛教藝術寶庫。國務院于1961年確定龍門石窟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龍門石窟是中國古代封建政權凌駕于佛教之上的宗教藝術,由于魏、唐兩代皇室的參與而形成了龍門石窟皇家風范的重要特色,許多窟龕或造像的興廢變遷都與當時的政治形勢變化有著密切關系。1982年,洛陽龍門作為舉世聞名的人文景觀,以洛陽龍門風景名勝區(qū)的名義,被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名單。

西安大雁塔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點。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jīng)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為樓閣式磚塔,塔體呈方形錐體,由仿木結構形成開間,由下而上按比例遞減。塔內(nèi)有木梯可攀登而上。每層的四面各有一個拱券門洞,可以憑欄遠眺。整個建筑氣魄宏大,造型簡潔穩(wěn)重,比例協(xié)調(diào)適度,格調(diào)莊嚴古樸,是保存比較完好的樓閣式塔,在塔內(nèi)可俯視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標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跡,是古城西安的象征。因此,西安市徽中央所繪制的便是這座著名古塔。

唐代詩人岑參曾在詩中贊道:“塔勢如涌出,孤高聳天宮。登臨出世界,磴道盤虛空。突兀壓神州,崢嶸如鬼工。四角礙白日,七層摩蒼穹?!贝笱闼幕趾隁鈩萦纱丝梢?。

陜西三原李靖故居

李靖故居位于三原縣城北4公里處的魯橋鎮(zhèn)東里堡,始建于唐貞觀年間,是唐代衛(wèi)國公李靖的故居。

這座具有1300多年歷史的花園,當時稱李氏園,也稱唐園,俗稱東里花園。唐代著名詩人張籍游此園后,曾走筆寫下《三原李氏園宴集》贊美:“莫春天早孰,邑居苦囂煩。言從君子樂,樂彼李氏園;……”后因戰(zhàn)火,唐園成為一片廢墟。

清康熙年間,李靖后人黃州知府李彥瑁出資對此園進行重修。歷經(jīng)滄桑,園歸劉氏。清末時又燒毀過半,和尚明經(jīng)質(zhì)慧復修。園主人定名“半耕園”,意在敦促子孫修竹務花,“半耕半讀”,并由清代著名書法家、陜西督學吳大篆書“半耕園”三字,刻石嵌于園門。由此唐園成為渭北馳名的古園林。唐園面積四十八畝,接近半頃,故又稱“半頃園”。園內(nèi)有讀書堂、觀稼樓、妙香亭、掛云樓、望月樓,還有假山、魚池、石舫、關中八景縮影等建筑,仿《紅樓夢》大觀園之布局,取蘇杭園林藝術之奇巧。亭臺閣榭,溢光流彩;奇卉異草,四時生香。數(shù)百年,挺拔的白楊,婀娜的垂柳,把整個花園點綴的異常秀麗。

唐三彩馬范文第5篇

國內(nèi)外專家對胡俑的關注和研究,世人對胡俑的知曉,皆源自唐三彩。唐代的洛陽城和長安城不僅是絲路的起點,更是國際性的大都市,這兩城的唐墓中出土了大量唐三彩。1905年清政府修建隴海鐵路,修到洛陽北邙地區(qū)(王公貴族墓葬區(qū))時,無以計數(shù)的唐三彩陪葬品問世,鮮艷奪目,絢麗多姿,展現(xiàn)出了大唐盛世的風采和神韻。唐三彩制品中有一類風格迥異的人俑,他們深目高鼻,滿臉絡腮胡須,頭戴尖頂帽或四檐氈帽,身著緊身窄袖衣,他們就是來自西域的胡人俑。這些胡俑色彩斑斕,姿態(tài)各異:有的健壯豐盈,有的生動活潑,有的昂揚自若,有的低頭蹙眉,有的牽馬,有的架鷹,有的載樂,有的牽駝(圖2)。從某種程度上說,一個地區(qū)的喪葬文化可以折射出該區(qū)域的社會文化生活。從這些胡俑陪葬品中不難體會到唐洛陽城和長安城的繁華、富庶和魅力。這兩座大都會吸引著無數(shù)蕃客,其中胡商最多,他們牽著駝隊帶著來自遙遠西方的寶貨進城,又馱著中華所產(chǎn)的上等絲綢和貨物運往西方。

相對于唐三彩胡俑的盛名,岳州窯燒造的胡俑影響力小,受關注程度不高,故談一談岳州窯燒造的胡俑。岳州窯是我國著名的青瓷窯口,窯址位于湖南省湘陰縣境內(nèi),早在漢代就開始燒窯,到唐代,湘陰屬岳州,故稱岳州窯。岳州窯除大量燒造日用瓷外,還生產(chǎn)用于陪葬的各類雕塑,動物類有鴨、鵝、羊、馬、狗、駱駝、生肖俑(圖3)等;人物類有各類侍從和侍女、武士俑、兵俑、雙人俑、文吏俑(圖4)、伎樂俑、胡俑等;模型類有建筑、舂碓、牛車、幾、灶(圖5)、井等;娛樂工具類有各式棋盤等;鎮(zhèn)墓獸類有人首獸身(圖6)、獅面獸身、人首鳥身、雙頭龍等。

岳州窯之所以生產(chǎn)種類如此豐富的陪葬俑,完全是順應時展的需要。當時,湖南的上流社會受到北方喪葬文化的影響,效仿北方王公貴族、商賈巨富的喪葬習俗,也流行陪葬大量的陶瓷俑類。此葬俗在北方的北齊北周時期便已盛行,隋唐統(tǒng)一中國后,這種喪葬文化開始擴張。到南方來做官的北方人是將此葬俗傳至湖南的重要力量。岳州窯燒造出各種陪葬俑滿足了上層社會的需求,使中原葬俗向南方擴展得以最終實現(xiàn)。在品種上,岳州窯燒造的陪葬俑種類豐富,只比唐三彩略少;在體量上,比唐三彩小很多;在表現(xiàn)手法上,岳州窯主要依靠刀刻,而不像唐三彩以釉彩取勝。就胡俑而言,岳州窯生產(chǎn)的胡俑個頭不大,也沒有唐三彩胡俑的強健,通常從十幾厘米到二十幾厘米不等,僅胡人武士俑稍大,達五十厘米。岳州窯工匠對胡俑的塑造依靠自己對胡人的觀察,而非模仿唐三彩胡俑。湖南出土了不少岳州窯生產(chǎn)的胡人俑,反映出當時來湘胡人應當不少,凸顯出湖南在隋唐時期我國與中亞地區(qū)的經(jīng)貿(mào)往來、文化交流中占有一席之地。茲介紹幾件湖南省博物館藏岳州窯燒造的胡俑。

1.胡人牽駱駝俑(圖7)

胡人俑,陶質(zhì),高18厘米。深目高鼻,滿臉絡腮胡須,頭系幞巾,身著緊身翻領窄袖衣,右肩袒露,腰間系革帶,帶上掛腰刀等物什,腳穿長筒靴。胡人滿臉滄桑,道道皺紋清晰可見。他右手挽起,身體前傾,似在拽著駱駝前行。而載著貨物的駱駝卻作回首狀,好像在逗樂主人,一副溫順可愛又調(diào)皮搗蛋的模樣。駱駝俑也為陶質(zhì),高18.5厘米,長17厘米。駱駝和胡人常常成組出現(xiàn),杜甫《寓目》:“胡兒掣駱駝”,駱駝與胡人的組合反映出我國與西亞各國頻繁的貿(mào)易往來和文化交流。

2.持杖胡人俑(圖8)

1972年出土于湘陰縣城南公社隋大業(yè)六年墓葬中,是一件不可多得的有準確紀年的隋代胡俑。該俑為陶質(zhì),高27厘米,濃眉大眼,高鼻,絡腮胡須,綰發(fā)小冠,上身著寬袖開襟衣服,胸前系帶,下穿百褶褲,褲筒碩大,系有繩帶,雙手持杖立于身前,腳穿草鞋。

3.牽馬胡人俑(圖9)

1958年出土于長沙赤崗沖唐墓。牽馬胡俑,陶質(zhì),高14.9厘米,大眼,高鼻梁,大鼻頭,卷曲的頭發(fā),雙耳戴環(huán),身穿圓領緊身衣,雙袖挽起,腰間系帶,足蹬尖頭靴。該俑右手舉起,作拉繩狀,左手前伸,為牽繩狀。這座唐墓中亦出土了一匹陶馬,故此俑應是牽馬胡俑。

4.架鷹胡人俑(圖10)

1976年出土于長沙咸家湖唐墓。這件架鷹胡人俑為瓷質(zhì),高26.3厘米。此俑鼻梁高,眼窩深,滿臉絡腮胡須,頭戴幞巾,身著圓領窄袖套袍,腰上系帶,腳穿尖頭長筒靴。他右手握拳,拇指指向右邊,左手平放于胸前,手背上立一鷹,鷹頭對著右手拇指所指方向。

5.胡人武士俑(圖11)

1956年出土于長沙黃土嶺的一座唐墓中。胡人武士俑為陶質(zhì),高52厘米。俑挺胸直立,頎長的身材,大眼睛,大鼻子,濃密的絡腮胡,似一把扇繞著臉。頭戴圓盔,兩側(cè)有護耳,上身著鎧甲,下穿窄腿褲,足蹬尖頭鞋,雙手握空心拳平端于腰間,似握有兵器。

岳州窯燒造的胡俑在質(zhì)地上可分為陶質(zhì)和瓷質(zhì)。陶質(zhì)胡俑的數(shù)量比瓷質(zhì)的多些,胎色有灰白、灰色和灰黃三種。瓷質(zhì)胡俑胎色灰白,釉色有青綠和青黃兩種,釉質(zhì)瑩潤,玻璃質(zhì)感強,胎釉結合不甚好,釉層易剝落。制作工藝為先捏塑成形,待胎體半干時,再用刀刻細部,如胡人俑的頭發(fā)、五官、皺紋、胡須、頭巾、衣紋等,以及駱駝俑的眼睛、鼻子、嘴巴、毛發(fā)等。工匠刻劃得細致入微,如胡人的年邁與滄桑,駱駝的稚嫩與頑皮都淋漓盡致地體現(xiàn)在一刀一刻之中(圖7)。岳州窯的胡俑充分展示出陶工對現(xiàn)實生活的觀察、對瞬間神態(tài)的捕捉和高超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從岳州窯燒造胡人俑的外貌和裝束來看,均是來自西域的胡人。當時來自西域的胡人主要是沿著絲綢之路而來的粟特人、波斯人、大食人(阿拉伯人)。粟特人是居住在中亞拉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澤拉夫善河流域(今烏茲別克斯坦)(圖12)的半農(nóng)半商民族,建有康國、安國、米國、史國、曹國、何國等城邦國家。該民族善于經(jīng)商,利之所在,無所不到,男子年二十,便遠赴他國,四處經(jīng)營。他們正是以通商的方式叩開了往返于中華的大門。粟特人是個有意思的民族,有著自己的和獨特習俗。在宗教方面,他們信仰火祆教。在婚姻上,可以“納母及姊妹為妻”。在喪葬制度上,火祆教經(jīng)典《阿維斯陀經(jīng)》規(guī)定,人死后,其尸體讓狗噬鳥啄;《西蕃記》記載:康國在城外,“別筑一院,院內(nèi)養(yǎng)狗。每有人死,即往取尸,置此院內(nèi),令狗食人肉盡,收骸骨埋殯”。波斯人是生活在伊朗地區(qū)的古老民族,建立了薩珊王朝(226-650年)。自古以來,波斯與我國友好往來,《魏書》記載,波斯使臣來中國交聘達數(shù)十次之多,給北魏皇帝帶來的各種禮品中有珠寶、馴象等。薩珊王朝被阿拉伯帝國滅后,大部分波斯人伊斯蘭化,少量的波斯人來到唐土,如末代薩珊王朝國王的兒子俾路斯東逃至唐朝,在唐高宗時任右武衛(wèi)將軍。阿拉伯帝國滅掉波斯人和粟特人建立的政權后,完全控制了中亞地區(qū),成為與唐王朝經(jīng)濟文化往來的主要西域胡人。

唐王朝采取寬松的對外政策,鼓勵互通往來,唐人還十分崇尚胡服、胡樂、胡舞。唐朝由盛轉(zhuǎn)衰的安史之亂禍首安祿山就是一個胡人,唐玄宗尊重其胡人習俗,對他寵愛有加。一次玄宗命太子會見安祿山,他見了太子卻不肯下拜,左右感到奇怪,問他為何不拜,他說:“臣蕃人,不識朝儀,不知太子是何官?”玄宗不但沒有降罪于他,反而向其解釋道:“太子是儲君,朕百歲后要傳位于太子?!卑驳撋矫看稳胍姇r,常常先拜貴妃,后拜玄宗,玄宗問他為何先拜貴妃,他回答說:“胡人先母而后父?!?/p>

相關期刊更多

唐史論叢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陜西師范大學唐史研究所;中國唐史學會

日用電器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中國機械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

魏晉南北朝隋唐史資料

CSSCI南大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武漢大學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

喀喇沁旗| 南部县| 金华市| 葫芦岛市| 洛浦县| 慈利县| 桓台县| 东阿县| 南开区| 西和县| 成安县| 建瓯市| 吐鲁番市| 凉城县| 肇庆市| 卢龙县| 托克托县| 承德市| 马山县| 始兴县| 石楼县| 明溪县| 宜兴市| 聂荣县| 乌拉特后旗| 沁源县| 柞水县| 昌宁县| 阜康市| 安远县| 明星| 巢湖市| 济宁市| 四平市| 太原市| 昭通市| 襄垣县| 邛崃市| 闽侯县| 汉源县| 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