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舍己為公奉獻精神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歷史將永遠記住這樣一個畫面:在喧鬧的長江碼頭,一個個踏上外遷之路的移民,正扶老攜幼緩緩上船,一位男子背著包裹,懷抱孩子,用滿含熱淚的雙眼無限眷戀地回眸即將遠離的故鄉(xiāng)……這是一個極其普通的鏡頭。之所以說它普通,是因為它反映的只是三峽庫區(qū)16萬外遷移民告別故土的一個小小的瞬間。但這個極其普通的瞬間值得共和國的歷史永遠銘記,因為它不僅見證了一場中外水利史上最大的對外遷徙,而且還見證了三峽人民“為國分憂舍小家,揮別故土創(chuàng)新業(yè)”的偉大奉獻精神。正是這千千萬萬個瞬間,正是這種“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支撐了三峽大移民的順利推進,體現了三峽移民精神的本質和“精神之魂”。
一、百萬移民的奉獻
長江三峽水利工程寄托著中華民族的強國夢想。1992年4月,經過“夢想70年、論證40年、爭論30年”,全國人大通過了興建三峽工程的議案。三峽工程建成后將在長江干流形成長度為662.9公里,水面面積為1045平方公里的特大型水庫,淹沒陸域面積600平方公里,淹沒耕地25.73萬畝、園地11.02萬畝、河灘地5.8萬畝,淹沒房屋3473.15萬平方米,受淹工礦企業(yè)1599家。
如此巨大的淹沒范圍和淹沒損失,無疑意味著三峽大移民過程必將是一個經濟和社會重建的艱巨歷程,同時也意味著湖北省、重慶市所轄21個區(qū)市縣淹沒區(qū)的120萬人民,將親手拆掉祖輩修建的房屋,親手毀掉賴以生存的城鎮(zhèn),離開故土,或就地后靠,或遠赴他鄉(xiāng),去建設新的家園。而這一切的一切又意味著庫區(qū)人民為了支援國家建設,必須付出他人難以想象的巨大犧牲和作出舍小我以鑄就大我的無私奉獻。
1、棄——就地安置移民的奉獻
三峽水庫一經建成,將淹沒大量的耕地。三峽庫區(qū)是一個以山區(qū)為主、多山少田的地區(qū),而被淹沒的移民遷出地往往是地勢平坦的良田沃土,多處于城郊結合部或長江河岸基礎條件較好的地帶,土地利用率較高。這里的移民主要從事二、三產業(yè),即使從事農業(yè)也多為商品農業(yè)。較之山區(qū),他們的經濟收入較好,生活質量較高,通信、交通、照明、天然氣、子女入學、就醫(yī)、買菜等都很方便。因此,對于就地后靠移民來講,庫區(qū)特殊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了他們在今后的生活中將面臨著更多的困難。
由于三峽工程淹沒損失巨大,因而國家給予了庫區(qū)移民相應的淹沒補償,并從多方面創(chuàng)造條件解決庫區(qū)的移民安置和發(fā)展問題。但是,由于國家的財力有限,三峽工程移民搬遷,政府實行的是“前期補償、后期扶持”的政策?!把a償”而非“賠償”,相對來說補償標準較低。與此同時,三峽移民還面臨著搬遷時間極為緊迫、搬遷任務十分繁重、庫區(qū)安置容量嚴重不足三大具體問題。這些客觀存在著的困難和問題,對于祖祖輩輩生活在長江邊的每一個移民來說,所遭受的損失和付出的犧牲顯然是巨大的。但是,廣大三峽移民深切體諒政府的難處,一旦當國家建設需要他們遠離故土遷移他鄉(xiāng)時,即使損失和犧牲再大,他們都義無返顧地作出了悲壯的選擇。這種悲壯的選擇,表現在就地后靠移民身上,就是一個字:“棄”——勇于毀棄和放棄,即勇于為了國家建設毀棄和放棄自己的家園、田園和果園。這是因為他們懂得一個道理,具有一個信念,就是他們“棄”掉今天,換來的是全國人民和子孫后代幸福美好的明天。因而一個“棄”字,便成了三峽移民犧牲和奉獻的有力象征。
1992年10月,三峽工程施工準備期。湖北省秭歸縣楊貴店村70多歲的老黨員譚得訓說服4個兒子,全家老少拆掉4間大瓦房,搬進了臨時帳蓬。隨后,轟鳴的挖土機在他拆除的宅基地里鏟出三峽工程的第一鏟土。
在百萬三峽移民中,劉安興的家是第一個被淹沒的。他家住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區(qū)太平溪鎮(zhèn)太平村,這個村子是三峽庫區(qū)距三峽大壩最近的村。劉安興又住在海拔高度72米處,是三峽水庫淹沒區(qū)中住得最低的移民搬遷戶。1995年3月,當地政府召開移民搬遷動員大會,要求在1996年12月前,居住在海拔90米以下的移民必須全部搬遷完畢。劉安興第一個響應,率先搬到一個名叫柏樹灣、海拔180米的地方。他的行動帶動了村里30多戶移民提前完成搬遷。劉安興的新家緊靠三峽水庫,門前便是即將出現的“高峽平湖”。往山坡上走幾十步,便能眺望到三峽大壩。劉安興說:“三峽工程馬上就要通航、發(fā)電了,我們舍家搬遷值得?!?/p>
如果說劉安興為我們講述了第一個為三峽工程建設主動而“棄”的故事,那么李金云和望作秀老太太的故事更把“棄”的精神推向了一個新的境界。祖輩六代人都在中堡島生活的“李家傘鋪”后人李金云,如今是第二次搬家了。70年代修葛洲壩,他家搬到了現在的廖家山;如今建三峽大壩,他又得搬家。其實,家里倒沒有什么值錢的東西,值錢的是他終日侍弄著的700多株柑桔樹。前些天,他眼睜睜地看著幾臺推土機把它給毀了。當時,他多想沖上前去攔住推土機啊……一棵樹倒下,心就像刀子在戳;一排樹倒下,他的心碎了,淚水止不住地往外流……他嘆息道:“唉,明天就得走了,一旦離開這兒,將來死噠,再回這兒也撿不到腳板印了?!?/p>
望作秀老太太,已經95歲高齡了。1992年搬遷前,她家就在三斗坪鎮(zhèn)中堡島附近的江邊,可算是三峽移民最老的見證人。總理曾于1957年正月十二到中堡村她家里。那時,中央就在考慮上三峽工程。像望老太這樣的中堡村移民,真正算起來至少搬了3次家。第一次在1978年,那是因葛洲壩水庫建設抬高了上游水位,當時中堡島上有五六戶人家,他們的家由江心的小島遷到了江南岸;第二次是在1992年11月,村民們由江邊搬到了后山腳的風箱溝,當時130多戶人,搭建了幾排簡易房;第三次是1994年,有400多戶人搬到了地勢更高的謝家灣等地方……到1996年底,全村700多戶、2600多人已全部搬完。
1995年4月10日,桃花盛開。秭歸縣向家店村46戶王昭君的后裔,含淚跪拜祖先的靈位,從當年昭君入宮的出發(fā)地香溪河口,乘坐木船順江而下,遠遷宜昌市伍家崗區(qū)。移民鄭玉枝,搬遷時即將分娩,最后在臨時帳篷里生下孩子,取名路生。
巫山縣青石碑鄉(xiāng)青石村七社社長宋公林可以說是一個“毀棄”家園、以身示范帶動移民搬遷的好帶頭人。他家10口人都是移民,占了全社后靠移民的三分之一。他家的房子也是青石小鎮(zhèn)上最好的,兩樓一底的磚混結構,還有一套古屋,自從神女溪旅游開發(fā)以來,他把房子裝修一新。1998年國慶節(jié)期間,他家接待游客近百人,直接收入5000余元。在二期移民中,全村的移民都盯著他,如果他不拆房搬遷,其他人是不會搬的。在1999年“五一”旅游黃金周到來的前兩天,他毫不猶豫地把房拆了,搬到了后靠的新居民點上。見這位“損失”最大的移民戶搬了,其他移民也跟著搬到了新居民點,把舊房拆了。
重慶市萬州區(qū)移民人數最多,占三峽庫區(qū)移民總數的四分之一。在這里,移民冉振愛和李銀芝的故事同樣感人。冉振愛一家原來住在緊靠長江的馮家碼頭,雖然人均田地面積不過半畝,但土地肥沃,歷來都是種蔬菜、柑橘的好地方。這里水上交通方便,一擔擔的蔬菜、柑橘運到離此不遠的萬州城,便能換來不俗的收入。平心而論,誰不想搬到水好地好、交通方便的地方去?可是,全村就那么大塊地方,三峽工程建成后,大部分的良田沃土都要被淹光。冉振愛老想著自己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總不能與大家去爭搶剩下的那一點好田好地??墒浅酥?,就只剩下黑兒梁、外河梁、天石子等幾道石骨子山梁了。一家人思來想去,拿不定主意。最后,冉振愛做出了一個讓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的選擇:全家人搬到離馮家碼頭兩公里遠的亂石崗——梨樹林建房安新家,在這里讓一切重新開始。
萬州區(qū)河口鄉(xiāng)姜家村八社的李銀芝搬遷前地里種有一片年收入好幾千元的桂圓林,這是他一家的主要經濟來源,也是他的“命根子”。當二期移民搬遷臨近時,他主動把樹砍了,把房拆了。在他的帶動下,全社18戶移民都主動搬到了新的地方。
放棄難分難離的故土,毀棄祖祖輩輩居住過的老屋和自己親手培育起來的果樹……農村移民們這些舍己為公的義舉,真是說不完,道不盡;而城鎮(zhèn)移民舍棄他們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臨街的門面,舍棄他們方便的生活條件,重建家園、重振家業(yè)的事跡同樣舉不勝舉。
三峽工程水庫淹沒區(qū)涉及涪陵、萬州2座城市和11座縣城,其中秭歸、興山、巴東、巫山、奉節(jié)、云陽、開縣、豐都等8座縣城全部淹沒或基本淹沒,需要易地重建,其余部分淹沒的城鎮(zhèn)要就近后靠遷建。城鎮(zhèn)的搬遷,對于城鎮(zhèn)移民來講,不僅僅是搬遷的辛苦,最根本的是涉及到最切身的利益。比如,在重慶市萬州區(qū),繁榮的商業(yè)催生了現代意義上的萬州城。據記載,從1925年到1929年,萬州就建成了一馬路、二馬路等15條馬路;逐步形成了沿江河兩岸順勢排列的山城格局。道路兩旁的俄式、德式樓房,與中式高墻深院以及沿江岸捆綁的吊腳樓,成為當時這個城市一道獨特的風景。此后的70多年,經歷了歷史變遷的一馬路、二馬路、三馬路、環(huán)城路、勝利路、南津街一直是萬州最繁華的地段。尤其是二馬路,被稱作萬州的“南京路”,通過上百年的發(fā)展,具備了良好的經商氛圍和條件。很多“二馬路人”都有自己的門面,不說自己做生意賺錢,就是把門面出租,也足以養(yǎng)活自己和家人??稍谝泼癜徇w中,二馬路的移民要全部搬到離萬州城5公里遠的雙河口。移民馬震原在二馬路有三樓一底的樓房,三個門面。自己作生意用一個門面,出租兩個,日子過得滋潤紅火。當時確定二馬路要搬遷,他是整夜睡不著覺,老婆更是終日以淚洗面。后來,在移民干部的說服下,他們搬到了雙河口。馬震說了一句樸實卻感人的話:“三峽工程多大的工程呀,總不能因為我個人而影響它吧!”
鞍子壩,曾是遠近聞名的三峽批發(fā)市場,條石鋪就的小巷拐著彎一級一級疊到江邊。遠近聞名的“床上用品批發(fā)王”李心武的批發(fā)部和家都在這里,而現在要全部遷走。李心武說,生意可以從頭再來,絕不能因為個人而影響三峽工程。在他的帶動下,這里的搬遷任務順利完成。
開縣漢豐鎮(zhèn)較場壩居委會轄區(qū)是城內有名的“小吃一條街”,在現有的數百戶居民中,除28戶是租用國家公房外,其余都是私房,而且?guī)缀醵加虚T面。不少居民無職無業(yè),靠私房門面或轉租公房門面收入維持生計,搬遷后就面臨重起爐灶、重找職業(yè)的困難。但為了三峽工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關心和幫助下,數千居民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了拆遷,重新開始了又一次的艱苦創(chuàng)業(yè)。
這就是他們,普普通通的移民們,沒有豪言壯語,也沒有驚天壯舉,他們樸實得如長江邊上的一粒沙,你絕難將他們從泥土中將他分辨出來。但正是這些普通的人,為了三峽工程建設,難以割舍的“舍去了”,揮之不去的“揮去了”,他們以自己默默的奉獻,確保了三峽工程的順利推進。
2、舍——外遷移民的奉獻
1999年是農村移民政策調整的一個轉折點。由于庫區(qū)安置容量有限,國家對農村移民的安置政策由“就地后靠”調整為“外遷安置”。這一政策調整意味著16.6萬農村移民將走出庫區(qū),遠走異鄉(xiāng)去開辟新的生活。
外遷地的安置原則一般是“以農為本,分散安置”。各安置點不論是大環(huán)境還是小環(huán)境,很難做到與遷出地的完全“對等”。因此,必然有一部分移民在客觀上存在“借馬還?!?、“米籮筐跳到糠籮筐”,即條件不如原遷出地的事實。特別是生產、生活環(huán)境的改變給移民帶來了很多的不便。如語言溝通交流難,學生成績普遍下降,因而有的地方移民學生被迫普遍降一個級,以逐步適應新的環(huán)境;生產生活習性難適應,不了解遷入地情況,人情、風俗有較大差異;地理氣候環(huán)境不同,有的地方水源條件差、風沙比較大;還有人緣、社會關系資源損失大,多年來營造的親情、友情遠離了,鄰里、朋友關系失去了,致使外遷移民在短時間內難以融入當地社會,一時不易謀到較好的生活出路等等??傊?,一切都要從頭開始,從頭做起。
三峽庫區(qū)的16.6萬外遷移民,主要安排在全國11個省市進行對口安置。其中外遷移民較多的區(qū)市縣是,重慶市云。陽縣33584人,主要遷往上海、江蘇、江西、湖北等地;巫山縣22228人,主要遷往廣東、安徽、湖北等地;開縣17779人,主要遷往四川、山東等地;忠縣17225人,主要遷往湖北、山東、湖南等地;萬州區(qū)8000余人,主要遷往廣東、福建、江西、上海、湖南、江蘇六省市。從*0年8月第一批外遷移民在將要淹沒的舊云陽縣城老碼頭上,灑淚離別故土遷往上海崇明島開始,到*4年8月882名奉節(jié)移民順利抵達江西省浮梁縣,歷時5年,由政府組織的16.6萬人的外遷移民工作基本結束。
如果說后靠移民的奉獻精神是體現在一個“棄”字上的話,那么,外遷移民的奉獻精神就濃縮在一個“舍”字上。外遷移民的這種“舍”,就是“舍棄”和“割舍”,即當他們踏上他途去建設新的家園的時候,必須舍棄曾養(yǎng)育過他們的故園,割舍濃濃的親情、友情和鄉(xiāng)情。這同樣是一種洋溢著人性之美的悲壯的選擇。盡管面對即將遠離的故土,他們眼含熱淚;盡管面對即將天各一方的親人,他們依依不舍,10幾萬外遷移民還是帶著家鄉(xiāng)的泥土、家鄉(xiāng)的三峽石和家鄉(xiāng)的黃桷樹苗,毅然遠赴11個省市,去開創(chuàng)嶄新的生活。如果要問他們?yōu)槭裁瓷釛壍萌绱藶t灑和割舍得如此坦然,其實答案就是那么簡單:因為他們心中永藏著一個“公”字,永駐著“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的樸實情懷。
*0年9月7日,吳夔家的最后一樣家具一床也被人拖走了。望著小兩口恩愛與溫存的證物從此遠去,他在門口怔怔地站了好一會兒,妻子更是泣不成聲。他有兩輛長安貨車,一輛長安客車,這幾年全靠它們營生。由于車輛不可能帶到福建,只得把它們處理掉。和賣家具一樣,汽車同樣賣不起價,談了幾個買方都沒談成。最后他心一橫,以不足萬元的價格將三輛車一齊賣給了一位熟人。
還是在*0年,云陽縣南溪鎮(zhèn)外遷集中報名工作在3月初拉開了序幕。但5天時間過去了,報名者卻寥寥無幾,尤其是衛(wèi)星村移民更是按兵不動。此時,既是該鎮(zhèn)移民辦主任又是移民的粟紹福好生尷尬和焦急。于是他毅然交了一份辭去移民辦主任職務的申請書,沒和妻子商量便報名外遷。妻子想不通,說:“咱家開的副食店市口好,生意紅火,搬到崇明哪里去找這樣好的市口?”粟紹福耐心開導她說:“你不想想,我們衛(wèi)星村是姓粟姓范兩大家,如果我們粟家不帶頭外遷,誰還肯走?再說上海是國際大都市,不是移民搬遷,你我做夢也去不了,這是福份不淺呀!’’他的一席話讓妻子心悅誠服。做通妻子的工作后,他又去開導自己的親弟弟。
農民歌手唐家尤原住在萬州區(qū)太龍鎮(zhèn),外遷之前,唐家尤打魚、養(yǎng)羊、種植柑橘、承包魚塘,年收入達3萬多元。而今,他毅然舍棄這一切,到江蘇“第二次創(chuàng)業(yè)”。聽聽他的實話實說吧:“當初我也不想走,后來下細一想,國家排起那么大的頭建設三峽工程,再說我又是既淹土地也淹房屋的雙淹戶,哪有不走的道理?古時候移民都是用繩子捆起走,現在國家把房子補償給你,把土地劃一塊給你,已經夠意思了。未必你還想搬到北京去住起,再要一個工作呀?那根本不可能嘛!”多么樸實的語言!沒有豪言壯語,沒有空話和套話,有的只是中國人傳承千年的“舍小而全大,,的道德傳統(tǒng),有的只是樸實的奉獻。
田里的果樹已經開始掛果,收成在望。但萬州區(qū)五橋鎮(zhèn)龍門村的村民王文浪知道,他們一家也到了打點行囊上路的時候了。王文浪在院子里望著自家的樓房百感交集。這樓房是他1990年蓋的,有三層。站在樓上,可以看到長江二橋對面的枇杷坪,那是萬州主城區(qū)的一部分,風景很不錯,他家?guī)状硕际窃谶@兒生活。然而,在三峽工程蓄水達到135米水位之后,為緩解庫區(qū)人口壓力和生態(tài)壓力,庫區(qū)最后一批2萬多移民的外遷已成必然。在長江邊,王文浪家的柑橘園已經被水淹去30多畝,所剩的柑橘樹越來越少,收入也隨之降低。王文浪是村上的文化人,除了和家人經營柑橘果樹外,他還在萬州區(qū)的學校里兼任教師,有15年的教學經驗,但這一切都已成過去。離別故鄉(xiāng)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在長江邊長大的王文浪從自家的柑橘園里帶走了一棵柑橘樹,準備把它栽到未來的新家園里。他更忘不了帶上過世父母的身份證照片,在父母的墳塋上上一炷香,跟父母道別。
“我們搬家給三峽水庫讓地方,就是對國家的支持,對三峽工程的支持。三峽工程是國家的大工程,作為普通農民也應該幫點忙才對”——這是云陽縣移民譚建國時常念叨的話。譚建國是一位腦子靈光的農民,他在龍角鎮(zhèn)靠挖河沙為生,年收入上萬元,現在卻要舍棄這一切。他的語言很干脆:“為了三峽工程,值!”
“沒有三峽工程,庫區(qū)哪來的這么多橋和路?如果沒有移民搬遷,會有現在這么漂亮的新城嗎?三峽工程對庫區(qū)來說是件大好事,作為移民當然應該支持”——這是云陽縣故陵鎮(zhèn)德高望重的吳海清老人支持移民外遷工作的樸素理由。吳海清所在的社一共有80多人,*0年外遷了70多人。他說,干部來宣傳動員外遷時,村民對此都非常理解,報名十分踴躍。*1年這個鎮(zhèn)共外遷了831名移民。
三峽移民大規(guī)模的對外遷移,使許多移民家庭的成員從此天各一方。*1年在巫山縣大昌鎮(zhèn)演出了這樣一幕:“妹妹,你到了廣東,脾氣要好,一定要把新家建設好?!薄岸?,你到安徽了,早點到我那里來看看?!迸R行前,碼頭上,一個懷里抱著小孩,一個背著背包,兩個婦女抱頭痛哭,互相祝福。原來這是兩姑嫂,二嫂方德鄉(xiāng),妹妹龍梅。龍梅有兩個哥哥,她與大哥龍云明一起外遷到廣東,而二哥龍云霄一家則外遷到安徽省。這種情況在外遷移民中比比皆是。如奉節(jié)移民李白淑落戶湖北潛江伍家崗靈寶村,她的父親和小弟、妹妹遷到了枝江,另一個弟弟遷到遠安,一家就此分成了三地。
正是這種義無返顧的“舍棄”和刻骨銘心的“割舍”,讓歷史永遠銘記住了三峽庫區(qū)16.6萬外遷移民偉大的無私奉獻精神,也繪就了中外移民史上最具特色而又最動人的一筆。
3、情——占地移民和庫區(qū)非移民的奉獻
庫區(qū)占地移民和非移民們(主要指讓出土地的農民)為支援三峽工程建設和移民遷建,同樣體現出了崇高的犧牲和奉獻精神。三峽水庫淹沒范圍廣大,使三峽地區(qū)本已存在的人多地少的矛盾更顯突出,從而導致庫區(qū)生存壓力驟然增大。但是,為了三峽移民工作的順利推進,庫區(qū)占地移民和非移民們表現出了有難同當、有福同享的高風亮節(jié),展示出了情意濃濃的兄弟之誼、姐妹之情。這種“情”,既是一種深厚的愛國情,更是一種高尚的奉獻情。
萬州區(qū)武陵鎮(zhèn)是一個典型的移民鎮(zhèn),街道寬闊,綠樹成蔭,景色宜人。但幾年前這里是農民的承包地。為了城鎮(zhèn)后:,遷,農民們讓出承包地,在自己的“命根子”上建起了移民新鎮(zhèn)。
奉節(jié)縣安坪鄉(xiāng)在一期水位就有移民安置任務。當鄰近鄉(xiāng)鎮(zhèn)聞知該鄉(xiāng)藕塘村移民通過開墾荒地,耕地仍達不到國家移民安置的面積要求時,在政府的動員組織下,農民兄弟們無償地奉獻出耕地,填補了藕塘村移民土地的不足。
湖北省秭歸縣桐樹灣村村委會為把遷入的移民安置好,使移民逐步能致富,動員村民讓出部分土地獻給移民。他們還請來農藝師給移民們進行種植水稻的培訓(這些移民在老家主要是種臍橙和玉米),當地黨員、干部和村民還對移民戶進行“一幫一”的實踐指導,僅一個月,移民們就學會了水稻的栽插、除草等技術。移民們種植的水稻在當年就獲得了豐收。
老百姓不會講太多的大道理,但他們能理解,他們雖然付出了祖祖輩輩留下的土地,換來的卻是一個造福人類和子孫后代的大工程。
奉獻,體現在這些普普通通的廣大移民群眾身上,就是這樣一些平凡但感人的“棄”、“舍”、“情”的故事。但這些由普通移民們?yōu)槲覀冎v述的平凡故事,奔流不息的長江會記住,中華民族的歷史也會記住。
二、庫區(qū)干部的奉獻
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是中華民族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偉大創(chuàng)造活動;對三峽淹沒區(qū)120萬人民進行大規(guī)模遷移,同樣是前無古人的偉大壯舉。三峽百萬大移民是一項規(guī)模浩大的社會重建工程,其遷建任務之繁重、安置工作之具體復雜乃世所罕見。這無疑是一項艱巨而偉大的事業(yè),也是一個客觀上需要廣大黨員、干部作出巨大犧牲和忘我奉獻的事業(yè)。與以前任何時候一樣,事業(yè)越是偉大,任務越是艱巨,越是需要廣大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吃苦在前,去努力發(fā)揮一支特殊生力軍的先鋒模范作用。
大量事實證明,三峽大地10余年輝煌的移民史,無愧為三峽庫區(qū)廣大移民干部嘔心瀝血支援國家建設的奉獻史,也同樣無愧為永遠起著中流砥柱作用的庫區(qū)廣大黨員和干部帶領移民群眾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奮斗史。他們喊出的“寧可苦自己,決不負移民”的響亮口號是他們舍己為公精神的真實寫照;他們用“千言萬語做工作,千方百計解疾苦,千山萬水送移民、千辛萬苦辦實事”概括的“四千精神”,更是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奉獻最生動的詮釋。這種奉獻是實實在在的,是擲地有聲、飽含深情的。這里,“舍己”是他們思想的出發(fā)點,“為公”是他們行動的落腳點。在三峽百萬大移民這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戰(zhàn)中,他們掉皮、掉肉,流汗、流血,有的甚至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毫無疑問,他們是一支移民戰(zhàn)線上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能讓黨和人民群眾放心、滿意的隊伍,是一群屹立在三峽火熱大地上當今最可愛的人。
1、基層黨員,身先士卒
村組是最基層的村民自治組織,村組干部和普通移民黨員則是戰(zhàn)斗在移民最前線、率領移民沖鋒陷陣去攻克一個又一個堡壘的指揮員和戰(zhàn)斗員。三峽120萬移民中農村移民超過1/3,因此客觀上決定了庫區(qū)農村基層黨組織在三峽移民中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和充分發(fā)揮庫區(qū)農村基層黨組織的作用,一直是我國大中型水利工程移民區(qū)別于其他國家水利工程移民的一大特色。庫區(qū)農村基層黨組織具有地位的基層性、任務的傳導性、黨群關系的直接性、行為方式的規(guī)范性、自身建設的關聯(lián)性的特點。基層黨組織所處的這種承上啟下的位置,往往能在移民宣傳動員、遷出安置和帶領群眾安穩(wěn)致富、發(fā)展農村經濟等方面產生關鍵性的作用和影響。
在三峽百萬大移民中,廣大村組干部和普通移民黨員是一批“特殊的移民”。他們既是移民,又是移民干部或最基層的黨員,長期和群眾生活、戰(zhàn)斗在一起,既是群眾中的一員,又是群眾的領頭人。在艱辛而細致的基層移民工作中,如果沒有這些戰(zhàn)斗在移民工作最前線的村組干部和普通黨員的以身作則和典型示范,沒有基層黨組織充分發(fā)揮出來的先鋒模范和戰(zhàn)斗堡壘作用,即使政府的移民政策、移民方案再好,也不可能很好地貫徹和落實下去,千頭萬緒的基層移民工作不可能得到有序推進和有力開展。
三峽工程的修建,使巫山縣大昌鎮(zhèn)洋河村將淹沒土地698畝、房屋1.7萬平方米,將搬遷人口799人。面對占總人口半數以上的移民搬遷任務,黨支部、村委一班人都感到有很大難度。更難的是還要搬走30多座村民的祖墳,一些村民就是不讓搬。他們提出了一個并不合理的要求:要村支部書記鄭昌省為他們的祖上披麻戴孝,否則就不遷墳!鄭昌省這樣做了。只要讓遷,什么都行。于是村上每起一口棺材,鄭昌省就按照當地的風俗,全身上下披麻戴孝,一路護送靈柩到新的安葬地入土。然后雙腿跪下,磕上三個響頭……全村34座墳墓,他戴了34次孝,下了34次跪,磕了102個響頭。雖然如此委屈,但鄭昌省仍然積極為村民們著想,他在心里盤算著一套tt移民經濟學”。他反復給村民們算了一筆早搬與遲搬的對比賬:全村涉及水位線下搬遷戶有116戶,房屋占地約120畝,如早搬遷變?yōu)楦?,可凈?20畝土地。到*8年,至少可種植10年,以每畝最低收入260元計算,增收也能達到30萬元。更重要的是這可促進水位線上土地的及時調整和重新分配,及早耕種上近400畝的移民補償土地,到*8年,按年效益梯形增長來計算,其效益可突破120萬元!這賬一算,村民們心里頓時亮堂起來,早搬遷早致富在全村形成共識。隨后,經向縣里申請批準,該村的這一自發(fā)遷建方案得以提前實施。
在鄭昌省的眼中,三峽移民當然要講奉獻,但村民們如何才能做到“搬得出、穩(wěn)得住、能致富”?他認為這就用得上他的“移民經濟學”。在推進村里的移民工作中,鄭昌省實施了三個戰(zhàn)略:重新調整土地,保證耕者有其田;興建移民新居,保證居者有其屋;興辦集體企業(yè),保證勞者有其崗。為此,他和黨支部、村委一班人對水位線上2800多塊土地進行了重新丈量調整,實施了村里解放以來的第二次“”,保證了每個移民擁有o.8畝土地;全村遷建房屋全部落成,興建磚混結構樓房1341~3.2萬平方米,人均51平方米,比遷建前人均增加24平方米,并破天荒地在洋河的土地上建成了村民住宅一條街;發(fā)展了150畝梨樹基地,上馬開辦了空心磚廠、預制件廠、糧油加工廠等企業(yè),每年不僅為村集體創(chuàng)下了6萬元的經濟收入,還安置了30多位移民進廠就業(yè)。鄭昌省還把他的“移民經濟學”運用到管好用好移民資金上,讓有限的投入辦更多更好的事。全村開荒300多畝,只用了57萬元,節(jié)約生產安置補償金達300余萬元。鄭昌省的“移民經濟學”為這個移民村帶來了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如今的洋河村已今非昔比,村里修建成了村級環(huán)形公路25.7公里,安裝自來水管3100米,95%的農戶擁有了電視機,30%的農戶裝上了程控電話,全村各項工作都得以順利推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作為三峽庫區(qū)三個移民大鎮(zhèn)之一的重慶市云陽縣高陽鎮(zhèn)牌樓村,擔任22年村支部書記的葉福彩深知自己肩上的責任:*0年是庫區(qū)移民外遷的第一年,時年60歲的他連續(xù)三天動員外號“陳爛藥”的移民陳從清外遷,累得在街上當場口吐鮮血,陳從清被感動得又愧又急,趕快扶起他表示要搬要搬。在赴湖北省草埠湖進行移民對接中,移民彭友發(fā)提出宅基地與承包耕地遠的問題。葉福彩四處奔走,終于為彭友發(fā)調換了地;彭友發(fā)又提出耕地面積不足,葉福彩便頂著伏天的烈日,捂住胃部忍著疼痛,一步一步地用腳丈量。當數到362步時,葉福彩終于支撐不住,倒在地頭。但他稍微清醒艱難地爬起來后,第一件事還是語重心長地勸告彭友發(fā):“早搬早安心,早搬早發(fā)家?!痹谂c遷入地的對接途中,他的病常常發(fā)作,可為了節(jié)約經費,他堅持不上醫(yī)院,只是吞服帶來的藥片,強忍胃的劇痛硬撐了5天?!袄吓R阎﹃柾恚挥脫P鞭自奮蹄;鞠躬盡瘁竭全力,一身清白含笑去?!迸R終之際,葉福彩留言要把他埋在牌樓村后邊的高坡上,看移民搬走,看三峽水漲。他逝世后,不少外遷的移民不遠千里回來憑吊他,中共云陽縣委組織部等13個部門及高陽鎮(zhèn)的黨員干部,專門在其墓地憑吊,重溫入黨誓詞。葉福彩用自己的一生,用一個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巨大的人格魅力,奉獻給了三峽移民的偉大事業(yè)。
中堡島是三峽工程的直接承載地。1993年9月,導流明渠開挖在即,急需征用中堡村的土地。一片片果實累累的橘園,再過半個月就可以收獲了。有的群眾要求等收獲后再開工。可別說半個月,工程一天也不能耽誤啊!怎么辦?村支書魯友華二話沒說,請民工將自己5分地的橘樹全部砍掉。經過細致的思想工作,移民群眾紛紛含淚砍掉了自己的橘樹。如今,導流明渠已經通航,看著百舸爭流,往來穿梭,我們不能忘記在這里居住的農民獻出了自己豐收的柑橘,更不能忘記基層黨員干部們付出的心血。
秭歸縣擂鼓臺村共產黨員、村干部王興山,20年前為修葛洲壩已獻出過家園,這次他的家又在水位線下。在縣里第一次進行搬遷動員時,他第一個站起來表態(tài)搬走。鄉(xiāng)親們說:“王興山真不走運,要搬幾次家?!倍跖d山卻感到自豪:“在20年里親身經歷兩項大建設,這說明國運昌盛,怎能說不走運呢?”在他的帶領下,全村21戶79人舉家外遷,不說二話。
位于長江邊上的涪陵區(qū)清溪鎮(zhèn)平原村有10個社,村民5441人,需后靠安置三峽移民369人。村黨支部書記張銀水帶領群眾大力實施農業(yè)結構調整,重點發(fā)展了生豬繁育、家禽養(yǎng)殖、榨菜加工、果樹種植等產業(yè),徹底改變了過去單一的“糧豬型”產業(yè)結構。*4年,平原村農民年人均純收入達到2921元。此外,全村集體經濟積累也從原來的3000元增加到現在的5萬元。平原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小康村”、“示范村”,移民們都說:“多虧了張銀水這只‘領頭羊,!”
村組干部是這樣,普通黨員也在發(fā)揮著先鋒模范作用。
重慶市忠縣洋渡鎮(zhèn)的老黨員、參加過抗美援朝的老兵譚永華,帶動全家子子孫孫30幾口人,主動移民到湖南省株州市。譚永華與老伴在外遷路上,手里拿著的水缸是他在朝鮮戰(zhàn)場上發(fā)的,補了又補,舍不得丟掉,已保存了50多年,外遷時還帶在身邊。
*2年8月,云陽縣龍角鎮(zhèn)張家村移民張德貴已66歲,他是一個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幾年來,老兩口在家侍弄幾畝果園和魚池,加上孩子們外出務工,收入很可觀。為了三蛺工程,老張帶著老伴和兒子、兒媳、女兒7口人一起主動外遷。他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別人都望著我呢。”
易深才,一個才入黨兩年的新黨員,他的老家在奉節(jié)縣永樂鎮(zhèn)三義村。他說:“黨員嘛,就要帶頭搬遷,帶頭致富。”他第一個報名遷到湖北省沙市,并很快融入到新的社會環(huán)境。經過努力,他有了三室一廳的房子,還開了一個副食店,辦了一個小酒廠,利用酒糟喂了10多頭豬。在他的帶動下,移民們越干越有勁。
正是庫區(qū)廣大村組干部和普通移民黨員在移民工作中“身先士卒,身體力行”,勇作排頭兵和鋪路石,才使充滿無數艱難和挑戰(zhàn)的三峽大移民得以順利推進。千千萬萬個基層干部、普通黨員,用燃燒自己所發(fā)出的光和熱,為三峽工程和移民作出的獨特奉獻將永載史冊。
2、移民干部,忘我奉獻
在三峽移民過程中,奉獻的行為是具體的,是可觸摸的;奉獻的群體是宏大的,方方面面的。在這之中,活躍在移民工作最前線、直接與每個移民打交道的各級政府從事移民工作的干部,用自己的真情和心血,塑造了新時期人民公仆的高大形象,使廣大移民干部成為千里三峽庫區(qū)一個最耀眼的群體,一道最靚麗的風景。鄧永清、冉紹之、吳小川……一個個閃光的名字,就是這個群體中的優(yōu)秀代表。
冉紹之是重慶市奉節(jié)縣移民局副局長,原奉節(jié)縣城關區(qū)工委副書記、主任。1992年這名時任奉節(jié)縣安坪鄉(xiāng)鄉(xiāng)長、次年任鄉(xiāng)黨委書記的普通“鄉(xiāng)官”,在安坪鄉(xiāng)被確定為首批三峽移民試點鄉(xiāng)之后,他心系群眾,潛心埋首,苦干實干,積極探索開發(fā)性移民工作的新路子,為整個三峽庫區(qū)移民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譽為“三峽移民的貼心人”。
冉紹之當時所在的安坪鄉(xiāng)沿長江岸線達30公里,受淹1101戶,涉及動遷人口5000余人,淹沒房屋近11萬平方米,耕地5880畝。面對繁重的移民任務,冉紹之盡管患有嚴重關節(jié)炎和哮喘病,但卻帶隊沿江岸來來回回勘察,跑了5趟,步行150多公里,10天走爛了一雙鞋,最后選定在大堡三社進行移民試點。然而,試點工作十分艱難。動遷劃線,村民不許牽繩丈量土地,有的還砍斷繩子,毀壞丈量工具;開荒改土,不讓破土動工,甚至有人躺在炮眼邊威脅:“要炸就把我炸死算了!”
“舍上一條命,我也要做好安坪鄉(xiāng)的移民工作,為政府分憂,為移民解愁!”冉紹之帶領一班人分頭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宣講國家移民政策,僅在大堡三社就開了村民大會32次;為了做通一個移民的思想工作,他曾連續(xù)9次上門。他不怕移民群眾的誤解甚至圍攻,自己拉繩子去移民戶丈量土地、劃線建房。他以強烈的責任感和忘我的工作熱情,真心誠意地為人民群眾辦實事、辦好事,終于贏得了庫區(qū)移民的真心擁戴和高度贊譽。1994年,43戶移民全部搬進了寬敞明亮的新居,實現了水、電、路、廣播四通。大堡村的試點成功,為全縣農村移民樹立了樣板,被譽為“庫區(qū)第一社”?!安坏岬贸觯€要安得穩(wěn),逐步能致富!”為了修通好幾代人盼望的老關嘴橋,他卷起鋪蓋住到了工地,一身水一身泥,和民工們泡在一起。大橋合龍那天,由于施工難度大,原計劃下午完工,但苦戰(zhàn)到深夜未見分曉,民工接二連三累得癱倒在地。合龍必須連續(xù)施工,否則將功虧一簣。他忍著鉆心的關節(jié)疼痛,爬上一塊大石頭,抖起精神,號召大家:“是人就要像個人樣。起來,橋不合龍,決不收工!”至凌晨3點,大橋勝利合龍,他開懷大笑,癱坐在傾盆大雨中……
他在任6年來,帶領全鄉(xiāng)人民炸山修路、改土造田,安坪鄉(xiāng)先后炸開10幾座山頭,修出6條公路,總里程39公里,全鄉(xiāng)有13個村通了公路。他創(chuàng)造了“門前一條江、江邊一條路、路邊一排房,房后一片園”的移民安置“安坪模式”,還提出了“靠路安居,靠山樂業(yè),靠江致富,靠城發(fā)展”的移民安置新思路。不僅如此,冉紹之還在移民資金管理上,創(chuàng)造了“五支筆”聯(lián)審制度,總結出“兩分”、“三同步”、“四統(tǒng)一”、“五實現”等經驗。1997年,安坪鄉(xiāng)全年農民純收入從移民前的人均*元提高到875元,走出了貧困。199''''7年冉紹之被國務院三建委表彰為三峽工程移民先進工作者,1998年被人事部表彰為人民滿意的公務員,*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先進工作者”稱號。
無數干部把冉紹之當成行動的楷模:王會成,安坪鄉(xiāng)現任鄉(xiāng)黨委書記,冉紹之的老搭檔。他說:“看著老冉干,跟著老冉學,我們一定把安坪建設得更好”;李世年,年近古稀的人大主席,在移民工作中,他和年輕人一樣四處奔波,腎囊腫發(fā)作,累倒在移民工地;何學明,大堡三社社長,委屈受過,巴掌挨過,甚至差點挨了刀子,甩下一句“萬一有啥,我那兩個娃兒請國家?guī)У?6歲”,照樣沒日沒夜去“碰硬”。
重慶市萬州區(qū)枇杷坪街道玉安居委會黨支部書記、主任鄧永清,是一個全心投入移民、無私奉獻而積勞成疾的典型。鄧永清至1992年起就擔任玉安村黨支部書記。玉安村地處長江岸邊、萬州區(qū)城郊,移民生產和生活條件較好。他為了說服動員移民搬遷,主動拆除自家400多平方米的小洋樓帶頭搬遷,損失近10萬元。在他的帶領下,全村占地移民沒有一個強制拆遷的。他把自己辦建筑公司掙來的錢用來支付村里的辦公經費,償還村里的欠款,給村社干部發(fā)誤工補貼,對按時拆遷搬家的移民給予每戶400元的獎勵,10多年來,無償發(fā)放給村民和村社干部的錢達50多萬元。他為了讓移民早日致富,分別于1995年和1997年,先后用自己的樓房和房產證作抵押,向銀行貸款65萬元,為玉安村修建了一條400多米的公路,被老百姓譽為“利民路”。公路修通后,鄧永清又將自己買的價值18萬元的1.4畝土地無償地捐獻給村里開發(fā),并將自己所得的獎勵3萬元發(fā)給貧困居民、貧困黨員和村社干部。由于他一心帶領移民共謀發(fā)展,共同致富,如今,該村(現為玉安居委會)已從一個負債大村發(fā)展成擁有500多萬元集體資產的富裕村,人均純收入由不足600元提高到3400元。由于多年來的艱辛打拼和過度勞累,鄧永清的雙眼已幾乎失明(左眼視力幾乎為0,右眼視力為0.2)。
重慶市萬州區(qū)移民局副局長,原萬州區(qū)武陵鎮(zhèn)黨委書記吳小川,把移民當作自己的“爹”和“娘”。他常告誡我們的干部:“移民就是移‘爹’移‘娘’,因此寧可苦自己,決不能誤移民”。為了增加移民工作的透明度,密切干部與群眾的關系,吳小川責成紀委組織鎮(zhèn)人大代表、移民義務監(jiān)督員和居委會的干部制定了《武陵鎮(zhèn)集鎮(zhèn)遷建管理辦法》,上墻公布。還將所有干部的電話、手機號碼公開,暢通了干群交流渠道,也加大了群眾對干部的監(jiān)督力度。吳小川對自己要求很嚴,他生活簡樸,經濟并不寬裕,卻多次帶頭為移民籀款,并主動將龍寶黨工委獎勵給他的*0元錢交給鎮(zhèn)財政所。*2年12月28日晚,他在移民建設工地上不幸摔成骨折,醫(yī)生為他打上石膏后,他繼續(xù)堅持工作,妻子說他“連病都不顧,把魂都丟到武陵了?!彼男『⑸∽≡阂恍瞧?,從未去看護一次,母親患胃癌動手術,不能進食達半年之久,他也未能在身邊照料,母親臨終前多次呼叫他的名字,但為了移民,作為長子的吳小川卻未能為母親盡孝送終。忠孝難以兩全,他只能將淚水咽進肚里、將遺憾留在心里。
*1年,武陵鎮(zhèn)新的場鎮(zhèn)建了起來,但居民們的子女卻上不了幼兒園。由于鎮(zhèn)里資金已經捉襟見肘,為了給移民子女辦一個幼兒園,他親自前往對口支援的南京市“打雜”’10天。他每天像上班一樣,早晨8點準時趕到秦淮區(qū)政府辦公室“上班”——倒水、掃地、分發(fā)資料,下午就趕到雨花臺區(qū)政府干同樣的“活兒”。他的真誠終于打動了兩個區(qū)黨委和政府的領導,籌到資金20萬元。當他拖著疲憊的身軀、風塵仆仆回到武陵鎮(zhèn)時,已經是深夜11時,但好幾百人都在路燈下等著他的歸來。看到他從車里出來,人群中頓時雷鳴般的掌聲響了起來……
在吳小川的帶動下,武陵鎮(zhèn)黨委、政府全體人員擰成了一股繩,在移民攻堅前線,他們個個都是“拼命三郎”。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那就是“變了泥鰍,就別怕泥敷眼;既然當移民鎮(zhèn)的領導,就不要怕苦怕累怕委屈,不僅要流汗,甚至要流血?!彼麄兪沁@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吳遠奎為了方便移民,每月逢“8”、逢“9”將辦公地點搬到離鎮(zhèn)政府一里外的“移民辦”,為移民解答疑難,簽審單據,既方便了移民簽字,又能從中聽到移民心聲;黨委副書記陳仁遠在移民攻堅的緊要關頭,親率移民宣傳隊送戲西下鄉(xiāng),臺上是演員,幕后是策劃,一招一式,入目入心: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冉茂林乘一騎摩托,一會兒出現在移民村口,一會兒又出現在場鎮(zhèn)搬遷工地,人稱移民前線“飛將軍”;黨委委員、鎮(zhèn)人武部長李群不顧嚴重的腿疾,哪有困難上哪里,*2年5月他帶領一支“突擊隊”,在禹安村為啃下一塊移民“硬骨頭”,先后跑了10次之多……
重慶市巫山縣大溪鄉(xiāng)黨委書記王傳毅,在移民工作中清正廉潔,一身正氣。在他任職期間,正是移民工作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關鍵時期,全鄉(xiāng)投入使用資金達*0多萬元,有不少投機鉆營者給他送錢送物,他一律加以拒絕。王傳毅妻子在農村,到城里租房子帶兩個孩子上學,還要養(yǎng)活三個老人,確實很需要錢。但他決不收受不義之財,一一回絕了送禮者。嚴格的審計證明,他清正廉明,是黨的一名拒腐防變的好干部。為了使移民逐步致富,王傳毅在擔任巫山縣大溪鄉(xiāng)鄉(xiāng)長、書記期間,大膽進行農業(yè)生產結構的調整,現在全鄉(xiāng)已形成良種碗豆、葫豆6000畝,栽種優(yōu)質洋芋和紅苕10000畝,為深加工綠色食品“大溪粉條”提供了原料保證,基本上形成了,產供銷一條龍的產業(yè),成為大溪鄉(xiāng)的特色和拳頭產品。建菹水果基地5000畝,蔬菜基地5000畝,新增茶葉面積500畝,長期從業(yè)勞動力1000多人。大溪鄉(xiāng)的產業(yè)結構日趨合理,經濟有了較快的發(fā)展?!盀橐泼褶k實事,幫移民解急難,,是大溪鄉(xiāng)移民對政府的高度評價,也是對鄉(xiāng)里全體黨政干部的由衷贊揚。兩年來,王傳毅共參與考察和送移民外遷13批*0多人。
在三峽百萬大移民中,像冉紹之、鄧永清、吳小川、王_傳毅這樣的移民好干部可謂數不勝數。在庫區(qū),移民工作被公認是最苦、最累、最難的工作,許多移民干部經常顧不上家庭、老人和孩子。他們沒有星期天,沒有節(jié)假日,有的移民干部雖與孩子住在一起,可常常是十天半月與孩子見不上一面,早上出門時孩子還沒有醒來,晚上回家時孩子已經熟睡……但是,正是在這些移民干部的不懈努力下,三峽庫區(qū)移民搬遷才有了今天順利實施的良好局面。
是什么力量支撐著廣大移民干部如此任勞任怨、勤勤懇懇、忘我工作?廣大基層移民干部用實際行動作出了回答:是作為一名移民干部必須具備的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和強烈事業(yè)心,是作為一名人民公仆天生具有的舍己為公的偉大奉獻精神。正是這樣千千萬萬的移民工作干部,將當代共產黨人大公無私的高貴品質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
3、各方參與,服務移民
除了專門從事移民工作的干部以外,服務移民,支持移民,成了庫區(qū)黨委、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及廣大群眾的廣泛共識和自覺行動。
在庫區(qū)各移民區(qū)縣,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一輛輛披紅掛彩的汽車載著家具從江邊舊房駛向高樓如云的移民新區(qū),車上坐著胸佩大紅花的移民,車旁卻圍著滿頭大汗的機關干部。到了移民新居,這些機關干部招呼張羅,忙得不亦樂乎,成了裝卸家具的“棒棒”。知情者的雙眼常常被這樣的場景打濕:移民上學,干部跑上跑下,多方聯(lián)系;移民就醫(yī),干部床前陪伴;移民建房,干部幫助抬石頭;移民外遷,干部們扶老攜幼,裝車挑擔;移民們經濟上遇到困難,干部慷慨解囊;移民家的田地無勞力耕種,干部們挽起衣褲就下地;選地塊、選房屋、選門面,干部、黨員讓其他移民選在先,自己選在后;移民家庭發(fā)生口角,干部前往勸導調解……群眾說:“干部們安置移民,比安置自己的兒女就業(yè)、接媳婦、嫁姑娘還要周到?!?/p>
為了推動基層移民工作的順利開展,重慶市萬州區(qū)5000多名黨政干部組織了32個移民幫扶團,不分嚴寒酷暑深入移民鄉(xiāng)村開展“一包兩掛”活動。一包是指:由政府機關干部、村干部、村民包移民戶;兩掛的內容:一是人房掛鉤。移民在完成房屋的修建和舊房拆遷后,方可簽訂移民生活銷號合同,然后發(fā)放移民生活安置補償和所淹房屋的賠償費;二是人地掛鉤。移民在安置方得到了與當地農民同等待遇的承包土地,方可簽訂移民生產銷號合同?!耙话鼉蓲臁钡耐菩校辛Φ赝苿恿艘泼窆ぷ鞯捻樌M行?!耙话鼉蓲臁笔侨f州區(qū)探索移民幫扶工作的成功路子,是移民工作踐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具體體現。干部們說:這“一包”,包出了社會各界對移民工作的積極參與,包出了全區(qū)黨員干部的責任心,包出了黨群、干群的魚水情。移民說:這“兩掛”將移民的冷暖、疾苦、利益掛在了各級黨委政府的工作日程上,掛在了各條戰(zhàn)線、各個部門的行動上,掛在了干部黨員的心坎上。據統(tǒng)計,近兩年,僅32個幫扶團的黨政干部向移民捐款就達*多萬元。
在重慶市豐都縣,*0多名黨員干部更是不分節(jié)假日地深入基層,開展“進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優(yōu),排百家難”的活動,為移民解決具體困難。
由于三峽庫區(qū)環(huán)境容量有限,國務院在1999年對三峽農村移民政策實行了調整,作出了庫區(qū)部分農村移民實行外遷安置的重大決策。這一決策的作出,標志著三峽庫區(qū)16.6萬農村移民將遷往全國11個省市。要在一個較短的時間內跨省市、跨區(qū)域妥善安置好這么多移民,是一項非常艱巨的工作,無疑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和大力支持。
為了確保外遷移民全部安全搬遷安置到位,重要的一點就是需要政府成立專門機構統(tǒng)一領導外遷工作。外遷移民主要集中于重慶庫區(qū),重慶市政府成立了以副市長余遠牧任組長的外遷移民運送工作領導協(xié)調小組。在搬遷運送工作上,精心制訂了搬遷運送方案,做到了搬遷運送工作的組織機構、搬遷運送責任人、啟運時間、搬遷線路、交通運輸工具、補償銷號手續(xù)、交接地點、安全責任措施和突發(fā)應急預案的逐一落實,并且做到了移民搬遷運送每批(次)成立護送隊。護送隊由移民干部、鄉(xiāng)鎮(zhèn)領導、公安干警、醫(yī)務人員等組成,確保外遷移民萬無一失、全部安全抵達新家。這就需要涉及外遷移民運送各個環(huán)節(jié)的社會各界廣泛參與。
就拿負責運輸的長航集團來說,從*0年4月開始運送第一批三峽移民以來,長航集團就按照國務院及國家三建委、重慶市政府提出的確保外遷移民運輸“不傷、不掉、不亡、安全事故為零”的要求,精心組織,精心護運,并制定出了安全航行、治安保衛(wèi)、食品衛(wèi)生、醫(yī)療救助等12項運輸預案,確保把移民安全運送到目的地。在承運工作中,長航集團實行了岸上、船上聯(lián)動,使一些重大事情得到及時處置,保證了移民的旅途安全。*4年8月2日,行駛在武漢水域的移民運送專船“江山2號”輪上有一老年移民突發(fā)重病,長航集團的一位副總經理接報后,馬上聯(lián)系了武漢市的一軍用碼頭,讓專船臨時??浚缓髮⒗先怂瓦M醫(yī)院治療。待老人病情穩(wěn)定后,他們又派專車,把老人送到了上海青浦縣的新家。在整個外遷移民過程中,長航集團總共已派出90艘(次)輪船,運送外遷移民5萬余人。
外遷到上海的移民是不會忘記那個手執(zhí)半導體喇叭、聲嘶力竭地指揮客輪安全??浚笓]移民依次排隊轉船的人。他就是五橋移民開發(fā)區(qū)管委會副主任張大明。那天是*4年6月24日,他的父親前一日剛去世,這天早晨送火葬場。自古孝為先,而他卻要遠送移民顧不上送別父親。移民干部滿懷責任感、敬業(yè)心,對移民比對自己的爹娘還要親呀!人們不會忘記的,也是這一天的清晨,在從太龍鎮(zhèn)到碼頭的崎嶇的小路上,太龍鎮(zhèn)鎮(zhèn)長冉以明背著95歲的移民熊瑞陽大爺一步步小心向前走,直到上船安頓好熊大爺,他才松了一口氣。
聲勢浩大的三峽百萬大移民目前已勝利完成一、二期任務,已占庫區(qū)移民總量的80%左右。10余年間所取得的這些豐碩成果,應該說這是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牢固樹立“移民為先、移民為重”的觀念、社會各界廣泛支持移民、服務移民的結果。
4、心系移民,魚水情深
在移民過程中,各級領導、廣大移民干部、對口支持地區(qū)和所有關心、支持移民工作的人,同移民們生活、戰(zhàn)斗在一起,結下了深厚的魚水之情。這種魚水深情,既表現為各級領導、廣大移民干部、對口支持地區(qū)和各界人士對廣大移民群眾的關懷和關愛,也表現為移民群眾對于部的理解和信任。而這種理解和信任是非常難得的和無價的,因為它既代表了庫區(qū)移民群眾對我們工作人員所付出的辛勤勞動的充分肯定,更是代表了移民群眾對國家建設、三峽移民的理解和支持。
提起唐興建書記,巫山縣巫峽鎮(zhèn)的移民是不會忘記那一天的。那是在安徽省長豐縣縣城的東門外,嶄新的三峽移民新村。忽然,一個聲音傳來,打破了村里的平靜:“哎,鄉(xiāng)親們,唐書記要走啦!”頓時,家家戶戶、打開大門,大家扶老攜幼,擁向街頭,自覺地排成長蛇陣,歡送從“娘家”來的親人唐興建。在隊伍的最前面,一位大個子移民雙手舉著一面鮮紅的錦旗,上面寫著“嘔心瀝血,心系移民”8個金燦燦的大字。來時是唐書記送大家,現在是大家來送唐書記。送行的移民激動不已,拉著唐書記的手緊緊不放,熱淚奪眶而出,唐書記也流著淚水與大家緊緊擁抱,依依惜別。在這里落戶的*多名移民,沒有忘記巫峽鎮(zhèn)的群眾關心他們,更沒有忘記唐書記為他們建房灑下的汗水和付出的艱辛。
長豐縣位于安徽北部,一馬平川,淮南鐵路橫貫東西,是安徽比較富饒的地方。唐興建幾次去安徽考察,隨后又反復征求大家的意見,才選定了這塊地方。*0年6月,首批遷往安徽的移民,在簽訂協(xié)議之后,緊接著就開始建房。百年大計,質量第一。這是移民最為關心的大事。唐興建處處為移民著想,為了降低成本,移民決定自己建房。為保證質量,少花錢,建好房,唐興建帶著移民干部,趕赴長豐縣,吃住在工地?;茨洗蟮乜崾钛谉?,唐書記帶領他們跑遍了長豐縣城和附近的幾大市場,選購優(yōu)質材料。累了,他們就倒在潮濕的窩棚里,乘乘涼,打個盹;餓了,和民工一起啃饅頭,喝稀飯。經過一個多月的奔忙,結果建房經費從原計劃每平米450元,降到250元,為每戶移民節(jié)約建房資金1萬多元,而且大家對房屋質量也很滿意。因此,長豐縣的移民們就合計給唐書記送上這面錦旗。
還有一面寫著“心系移民,黨恩如山”的錦旗,是移民們送給重慶市開縣豐樂鎮(zhèn)鎮(zhèn)長鄭小林的。開縣豐樂鎮(zhèn)全鎮(zhèn)2.5萬人口,動遷人口1.5萬,是三峽庫區(qū)與云陽縣高陽鎮(zhèn)、巫山縣大昌鎮(zhèn)齊名的三個移民大鎮(zhèn)之一。鄭小林先后擔任鎮(zhèn)黨委副書記、鎮(zhèn)長。*0年11月,鄭小林帶領該鎮(zhèn)水東村40名移民戶主,前往四川省自貢市沿灘區(qū)進行移民安置對接工作。出發(fā)前,鄭小林把什么事兒都考慮得十全十美,可他壓根兒就沒有想到,這次對接竟然“全軍覆沒”,一個也沒有對接上。在遷出地和遷入地雙方代表的座談會上,一些移民突然站起來,直截了當地說:“你們沿灘這地方,不說比我們豐樂落后20年,至少也要落后10年?!币粫r間,“豐樂移民發(fā)難沿灘,水東移民交了白卷”的說法,成為開縣的頭條新聞。怎么辦?工作搞不好,個人沒有面子事小,問題是拖了全縣移民工作的后腿,全縣的移民任務完不成才是大事。鄭小林他們想盡了各種辦法,動用了一切外部力量,發(fā)動原籍該鎮(zhèn)的8個縣局級干部、9個鎮(zhèn)級干部,還有幾十名一般干部,齊心協(xié)力做移民工作。沿灘區(qū)政府也按照“對等從優(yōu)”的原則,從講政治的高度明確表態(tài):除了城市規(guī)劃區(qū),任何地方由移民自己挑選!在各方的共同努力、辛勤工作下,水東村共產黨員李前品挺身而出,報了名。他是一位村干部,還辦有預制廠、開有商店,生意紅紅火火。在動員會上,這位年過半百的村主任,聲淚俱下:“誰愿意離鄉(xiāng)背井吶!可大水要淹沒水東村,我們再也不能等了,早搬早發(fā)展……大家想一想,我們開縣是的故鄉(xiāng),我們就是的老鄉(xiāng)。倘若劉帥健在,他也會支持三峽工程的。作為帥鄉(xiāng)的兒女,我們要讓劉帥放心哪!”在村干部和共產黨員的帶動下,水東村終于有1778人報名外遷,豐樂鎮(zhèn)組織的第二批移民順利對接成功。
剛過*1年的春節(jié),川南的大地上,春寒料峭,大霧朦朧,鄭小林又帶著23戶移民代表,風塵仆仆前往四川。3月16日,他們又走進了那春雨綿綿的沿灘鎮(zhèn)。為了不讓移民對沿灘陌生、反感,第二天一早,他們就請來了沿灘鎮(zhèn)的干部,向移民們介紹沿灘的地理環(huán)境、風土人情和周邊的關系及建房規(guī)劃等情況。當對接完畢之后,馬上就是建房。沿灘移民選擇的建房方式是自建。這種方式是比較經濟,但工作量很大。因為移民是空手去建房,可以說是要什么缺什么。移民們選定的建房點,雖然離市里較近,但那地方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建房臨時居住點難以選擇。鄭小林就帶領移民打掃了附近一家空閑、破舊的養(yǎng)雞場,“打地鋪”作為住宿。他們幾十號人擠在一起,地面又潮濕,他們就墊些稻草,又鋪上塑料布,每晚只好和衣而臥。住雞棚有兩個問題:一是給初來乍到的移民煩躁的心理蒙上濃濃的陰影;二是雞虱叮咬,奇癢難忍,睡到半夜,又硬又冷,全身發(fā)癢發(fā)麻,許多移民半夜里睡不著,只好起來坐著。鄭小林更受不了,但怕影響大家的情緒,只好咬著牙忍著。就這樣,白天泡在建房工地,沒有建房工具,鄭小林他們就跑東家、借西家,竭盡全力滿足建房需要;晚上躺在潮濕的雞棚內,同移民兄弟同吃、同住在一起;移民思想煩躁,鄭小林他們就陪移民聊天、喝酒。鄭小林不會喝酒,就跑前忙后去買酒、買花生、煮面條:一天、二天、三天……他們一有空,就幫移民買菜、洗衣、煮飯……那些日子,移民想啥鄭小林就想啥,移民缺啥鄭小林就幫啥,與移民兄弟同喜同悲,結下了深厚的魚水真情。
正當沿灘的建房打開局面后,自貢市榮縣的雙石、望佳兩個移民安置點還不能破土動工,鎮(zhèn)黨委書記要求鄭小林火速趕赴榮縣,幫助協(xié)調盡快動工。經過兩天的艱苦努力,移民與接收地政府終于達成一致,問題得到妥善解決。這時,天快黑了,鄭小林顧不上吃飯,急急忙忙擠上中巴車趕回沿灘。沒想到就在返回沿灘的路途中遭遇車禍,快速行駛的中巴車突然沖下10多米高的山崖……10多分鐘后,當他蘇醒過來時已是在送往榮縣人民醫(yī)院的路上。他朦朧意識到自己還活著,手好像還在,腳也好像還在。他使勁回憶同伴、家里、單位的電話號碼,可怎么也記不起來。只感覺自己在建房,只想起了移民廖伯剛、曾家隆、王洪開、胡友權……后來才知道,車禍時他頭倒插在稻田的稀泥里,不省人事,是身邊的一名難友一自貢市鐵路局的一名職工,使勁把他從泥里拉出來的。
移民們得知了鄭小林負傷的消息,當天連夜“打的”趕到醫(yī)院看望,并立即自發(fā)地作出分工:每天四班倒,每班2人陪伴護理。這些大男人們,比護理自己的親人還要細心,給他喝水、喂飯、接便、洗血跡,看到他傷勢嚴重,疼痛難忍,也不禁泣不成聲……而每當鄭小林醒來,看到病房內護理他的移民兄弟時,禁不住熱淚滾滾,涌動出濃濃親情,卻更勝似親情!
從車禍的死亡線上掙扎回來的鄭小林,對生命的價值認識更深,那就是無怨無悔,獻身移民。*2年8月29日,水東村移民祈和軍在拆卸煤氣罐時不慎失火,造成10人燒傷的嚴重事故。正在四川開江縣護送移民的鄭小林得知消息后,連夜趕回,在縣政府的統(tǒng)一指揮下具體實施搶救方案。經西南醫(yī)院派來的燒傷專家的緊急處置,6名輕傷員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但4名重傷員必須轉送西南醫(yī)院治療,預計需救治費60萬元。事故處理領導小組提出向市移民局爭取20萬元、縣政府和豐樂鎮(zhèn)政府各籌20萬元的救治方案。移民傷1青就是命令,生命重于泰山。但豐樂鎮(zhèn)政府將機關所有能籌到的錢集中起來還不到10萬元。為了籌足經費,鎮(zhèn)里動員組織全體機關干部,借出私人積蓄。鄭小林唯一能拿出的錢,就是準備送女兒到重慶讀高中的贊助費3萬元。他知道,取出這筆贊助費會極大地打擊女兒的自尊和傷透妻子的心。但他更知道,4名移民垂危的生命比什么都寶貴。況且,在他自己的生命里,也注滿了移民兄弟的情,也流淌著移民兄弟的血。后來,經過精心治療,4名重傷員除一名5歲的小男孩搶救無效外,其余3名都被他們從死亡線上拉了回來。
“嘔心瀝血,心系移民”、“心系移民,黨恩如山”,這何止是兩面錦旗,這是移民發(fā)自內心深處的心聲!它是廣大移民對各級領導、廣大移民干部、對口支持地區(qū)和所有關心、支持三峽移民工作的人們的真情表達,更是對新時期“舍己為公奉獻精神”的最好印證,是中國共產黨人先進性本質的生動體現和真實寫照。
5、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我們之所以認為庫區(qū)廣大移民干部是一群可愛的人,是因為他們用偉大而無私的奉獻精神撐起了庫區(qū)的一片藍天。在他們當中,有的奉獻出了青春和汗水,奉獻出了親情和友情,有的甚至還奉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在三峽移民的史冊上,會永遠記住馮春陽這個名字。馮春陽是巫山縣政府辦公室干部,被抽調到大昌鎮(zhèn)抓移民外遷工作。大昌是巫山縣的移民大鎮(zhèn),二期需要動遷3400名移民到安徽省定居。馮春陽是快要退休的干部,但他決心為移民工作站好最后一班崗。他主動請纓承包了該鎮(zhèn)工作難度較大的河口村。為了做好外遷安徽移民的工作,他經常深夜下鄉(xiāng),挨家挨戶找移民做動員說服工作。
時至*1年7月下旬,離外遷移民正式啟運的日子余下的時間不多了。巫山縣廣播電視局干部甘惠明包組的移民工作卻遇到了阻力。甘惠明不安地告訴馮春陽,他承包的青云村還有少數幾戶移民對外遷貨運方案心存疑慮。青云村的移民是前往安徽落戶,按照全鎮(zhèn)統(tǒng)籌安排,行李啟運最方便的是用汽車裝運,一上車便可直接拉到目的地安徽??墒?,有幾戶移民脾氣犟,他們要堅持用船運,說船的運費便宜。若用船,中途還得要轉換成汽車,最后才拉得到他們的新家。雖說船的運輸費用便宜些,但是,中途還得要轉換用汽車,兩項款價相加也差不多。移民為這事一直爭執(zhí)不下,使工作處于僵持階段。而如果一個村的工作拖了后腿,會使整個大昌的外遷啟運受到影響。
一向樂于助人的馮春陽顧不得自己痔瘡發(fā)炎,主動提出要進村幫甘惠明做移民的思想工作。青云村與大昌鎮(zhèn)隔河相望,距離不到3公里,但彼此往來必須要過大寧河。
*1年7月30日,吃過早飯,天上下起了小雨。馮春陽忍著痔瘡復發(fā)的病痛,撐著雨傘與甘惠明一前一后踏上了進村的泥濘小路。
由于馮春陽疼痛難忍,他們只得走走停停。途中甘惠明好幾次勸老馮別去青云了,趕緊回醫(yī)院看病。可執(zhí)拗的馮春陽堅持要進村。他說:“我這是老毛病,沒關系。快走,移民的事要緊?!?/p>
他們一同進了青云村,經過說服,問題很快就解決了。時至10點多,他們撐著來到大寧河河壩中間的一塊空地上,疼得直掉汗珠的馮春陽實在堅持不住了,同意休息片刻。接近11點,倆人正準備走的時候,遠處山坡上忽然傳來令人毛骨悚然的呼喊:“洪水來了,快跑啊!”頓時,他倆愣神了,回頭一看,平時不到100米的河床已經超過了500米,只見陡漲的洪水卷著泥土和樹枝,如同一垛聳立的高墻,劈頭蓋臉地向他們撲來。咆哮的浪頭瞬間卷走了馮春陽……
馮春陽被洪水沖走的消息,迅速傳遍了大昌鎮(zhèn),傳遍了大寧河兩岸。成百上千人的搜索隊伍,順著大寧河從上游向下游奔去,呼喊聲、哭泣聲響徹高山野嶺,響徹沿河兩岸。
馮春陽負責的河口村的移民,聽說馮春陽出事了,傾村出動,向大寧河奔來。67歲的老移民董景壽夫婦,站在岸邊泣不成聲。他說:“老馮啊,你不該走!你不是說過,還要送我們到安徽嗎?”而更多的移民站在岸上,邊哭邊喊,眼睛哭腫了,聲音喊啞了。村主任蔣應太,開初他不愿意外遷,老馮經常去他家看望,和他拉家常,啟發(fā)他的思緒,經過老馮的耐心說服,最后思想通了。隨后,他起了帶頭作用,和老馮一同做全村移民的思想工作。啟運的時間逼近了,老馮為了紀念他們的友情,特意給他買了書包、保溫杯、球鞋和筆記本作紀念。他十分珍惜和老馮的友情,他將用這珍貴的紀念品鞭策自己去開拓新的人生道路。聽說馮春陽出事了,他心里十分著急,還沒打聽清楚,便買上禮品向醫(yī)院跑去。當得到確切的消息時,他痛心疾首,幾乎昏厥在地。
馮春陽本來按規(guī)定當年8月4日就退休了。但他說,“我要等到河口村的移民全部順利外遷了,再正式退休?!彼瓦@樣去了。他用他對三峽移民工作的全心熱愛和對黨的事業(yè)的一片赤誠,為他一生的工作歷程畫上了一個完滿的句號。
被中共重慶市紀委、市監(jiān)察局授予“重慶市優(yōu)秀紀檢監(jiān)察干部”稱號、榮獲“全國優(yōu)秀紀檢監(jiān)察干部”稱號的張?zhí)m權,也是這種為移民工作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典型代表。張?zhí)m權是忠縣監(jiān)察局副局長。忠縣洋渡鎮(zhèn)素有“小忠州”之稱,歷來是長江黃金水道的繁華碼頭,移民工作難度大。張?zhí)m權不顧經常發(fā)作的肝痛,主動要求下到移民工作第一線,帶著一個鋪蓋卷,一個舊提包,一瓶備用藥,踏上了去洋渡鎮(zhèn)的江邊小道,開始了外遷移民政策的宣傳工作。他白天扛起鋤頭下地幫移民干活,晚上到移民家里做工作,有時到凌晨兩點多鐘才步行3公里回到自己的住處。有次他左膝跌成髕骨線性撕裂性骨折,但他還是堅持送外遷移民到山東。在三天兩夜的漫長行程中,他始終與移民同坐在硬座車廂里,人多,悶熱,空氣不好,睡眠不足,天天幾包方便面,可他還忍著傷痛為移民送水送藥,做思想工作。這一趟堅持’下來,當他從山東歸來時已是凌晨1點多鐘了。第二天早上一覺醒來,他才覺得渾身疼痛難忍,在醫(yī)院工作的妻子要帶他去進行檢查,可他卻趕著開會去了。幾天后,被診斷為“彌漫性肝癌”。
“死并不可怕,但我要盡力戰(zhàn)勝死神,再送移民到山東去!”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說:“別用止痛藥了,用多了頭暈,我怎么給移民做思想工作呢?”每當有移民來看望他時,他總是忍著劇痛,與他們談心,動員他們盡早搬遷,在第二家鄉(xiāng)盡快致富。他任忠縣監(jiān)察局副局長6年多,經常對扶貧資金、移民資金、工程質量和醫(yī)藥市場整頓等工作進行監(jiān)察,可是卻從不在被評議單位或被檢查單位吃飯,也不接受任何“紀念品”和“誤餐費”。工作10多年來,家里最高檔的擺設就是一臺彩電,最好的衣服是一套價值180元的西裝,那是妻子送給他36歲生日的禮物。
張?zhí)m權懷著對移民的滿腔熱情,忘我工作,37歲就英年早逝。彌留之際,他留下遺言:“把我埋在山坡上,我要看著未來的三峽水庫。”
人們還不會忘記*1年11月14日這個日子。在這天早晨,年僅42多歲的萬州區(qū)移民局局長楊鋼帶著遺憾離開了人世。他是位從移民工作一開始就奮戰(zhàn)在移民戰(zhàn)線上的移民干部,也是因為勞累過度而患上絕癥,住進醫(yī)院僅幾個月就去世了。5年前,他在云陽縣任移民局局長,母親去世時,他正忙著一期移民工作抽不開身,沒能去為母親送終。事后,他把母親去世的時間設定在傳呼機上,每天通過傳呼機的定時呼叫來寄托對母親的懷念。
在移民工作中,還有不少干部直接殉職在了移民工作的第一線。他們中有在移民拆遷房屋現場調查時因土墻意外倒塌而不幸犧牲的重慶市涪陵區(qū)百勝鎮(zhèn)副鎮(zhèn)長況守川;有在移民工地為掩護民工不幸以身殉職的湖北省秭歸縣茅坪鎮(zhèn)黨委委員徐耀德;有在移民工程抗洪搶險第一線英勇獻身的湖北省巴東縣移民局專業(yè)項目科科長胡典亮……
對于每個人來說,生命只有一次。但這些英雄們把自己有限的生命融入到三峽移民的偉大事業(yè)中,從而使生命化為永恒。他們用熠熠的生命之光,把三峽移民精神中“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映照得更加輝煌。
三、遷入地人民的奉獻
要成功破解三峽百萬移民這一道世界級難題,僅僅只有庫區(qū)移民群眾和移民干部的無私奉獻是不行的,它還需要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和奉獻。三峽庫區(qū)有l(wèi)0多萬外遷移民,需要在11個省市進行安置。外遷移民離開故土,來到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對當地社會的民風民俗和生活習慣在短時間內難以適應,必然有一個逐漸適應當地社會的過程。這就客觀上需要安置地的干部做更多更細的工作,群眾給予更多的體諒和理解,社會各界給予更多的具體幫助和支持。這些實際上都是“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在不同條件下的不同表現形式。遷入地的干部群眾,正是更多地作出了這種默默無聞的奉獻。
外遷移民工作前后歷時5年。在這5年中,遷入地干部從大局出發(f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想,把安置好移民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使命感響亮地喊出了“以移民為先,以移民為重”的口號,充分表現了一種主人翁的姿態(tài)和主動、積極的奉獻精神。
1、精心安置
把庫區(qū)移民安置好,讓他們在新的地方生產好、生活好,盡快地融入當地社會,是遷入地干部首先考慮的問題。這就需要遷入地干部擔負大量艱苦、細致的工作。
*1年,已經55歲的山東省膠南市三峽辦主任王利森先后六次到三峽。雖說是到三峽,但他迄今也沒有去過“大三峽”或“小三峽”風景名勝區(qū),好好瀏覽一下馳名中外的美麗風光。他每次來去匆匆,到三峽庫區(qū)都是為了去忠縣聯(lián)系移民的對接工作。在忠縣干井鎮(zhèn),他深入移民家中,耐心介紹膠南的情況,熱情回答每一個問題。就這樣,他六到三陜,每次大約7至10天,最長的一次奔波了半個月。他的母親在云南病重,希望他能去看一看,可他因為移民工作太忙而無法離開。在忠縣,他被移民親切地稱做“移民大伯”。在移民外遷安置工作中,為了讓移民“穩(wěn)得住,逐步能致富”,全國11個省市都盡力選擇條件較好的地方作為安置地,盡量為移民安置地提供良好的生產和生活條件。山東考慮到外遷移民均為農村移民這一特點,在濟南、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劃出移民安置地,提出“以土為本,以大農業(yè)為基礎,,的安置方針,采取“政府組織、相對集中、分散插花”的安置辦法,并且所選的安置點都是自然環(huán)境、基礎設施、經濟條件等較好和交通便利、鄉(xiāng)(鎮(zhèn))村領導得力、民風淳樸的地方。而接收移民的縣市還做了大量的前期準備工作,不僅按照“好中選優(yōu)”的原則,把當地最好的耕地、宅基地調給移民,而且還精心設計了多種戶型、款式的建房圖紙方案,以滿足移民的不同要求。
*1年在安置中發(fā)生了這樣一件事。那年奉節(jié)縣移民到煙臺開展對接工作,一位移民“相中”了一塊近3畝的良田。當時,這塊田是屬于一位姓高的村民的,他舍不得。后來在鄉(xiāng)、村干部的說服、動員下,他高高興興地忍痛割愛,把地讓給了移民。他說:“三峽移民為國家建設做出了貢獻,我們也舍得讓出好地方安置他們?!?/p>
江西省靖安縣番田鄉(xiāng)白露村有一片村民辛勤培育而正掛果的椪柑林,被移民選中做宅基地。當地干部和村社群眾同樣忍痛割愛,滿足了移民的要求。大家表示:移民兄弟為了三峽建設,做出了重大犧牲,搬離祖輩居住的長江邊,千里迢迢來到鄱陽湖畔,舍小家為國家,為民族振興,為子孫后代造福,我們就一個小小的果園,有什么不能舍去的呢?之后,他們迅速在果園上建起了一棟棟新房,喜迎三峽移民的到來。
上海市南匯區(qū)黃路鎮(zhèn),人多地少,寸土如金。要接受移民必定減少人均占地面積,開始人們多多少少有些想不通。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倪彩樓,用社會主義大協(xié)作的精神和顧全大局的意識教育村民,提高了村民的認識。他們還開展為移民送溫暖的活動,增強了村民與外遷移民的感情。安置地干部細致的工作、精心的安置,為外遷移民安穩(wěn)、致富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貼心幫扶
當移民到了安置地后,當地干部、群眾盡心盡力為移民提供幫助,為他們走上致富的道路群策群力、出謀劃策、貼心幫扶。
上海市崇明縣委、縣政府對各級干部提出了這樣的要求:“政治上關心移民,生活上幫助移民,生產上扶持移民?!痹谶@樣的思想指導下,他們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移民承包地和自留地面積不低于該市安置區(qū)縣的人均耕地水平,移民依法享有經營自主權和收益權;移民從事二、三產業(yè)后,可以依法轉讓承包地;對移民生產過渡期給予一定的扶持和補貼;對移民子女上學費用給予適當減免等。凡接納移民的村鎮(zhèn)都嚴格按此遵照執(zhí)行。
針對移民對遷入地的語言、風俗習慣、耕種方式不太適應等情況,崇明縣還建立起了“條塊結合、以塊為主;上下結合,以村為主;幫扶結合,以扶為主”的移民幫扶工作網絡,全縣19個縣級職能部門和群團組織,分別根據各自職能明確工作職責和幫扶工作內容;接納移民的地方,組織村里的黨團員干部、村民骨干成立了150個幫扶小組,實行結對包戶,使150p移民戶戶在生活上有幫助、生產上有指導,逐步樹立起了自強自立、勤勞致富的信心。
三星鎮(zhèn)廟新村移民張清林的蔬菜大棚里,一位當地50多歲的婦女正在忙活,她是相鄰的南橋村蔬菜種植專業(yè)戶陳蘭芳。在老家跑船的張清林說:“剛到崇明時,還擔心欺生,沒想到這里的人比家人還親。本村的關心我們,外村的陳大姐,也一天來一次?!睆埱辶钟浀?,剛遷來崇明不久,58歲的陳蘭芳主動尋上門,義務幫助四戶移民搞蔬菜大棚種植。從搭棚到選種,從施肥到滅蟲,晴天幫著種地,雨天集中起來上課,陳大姐為他們操盡了心。在學種西紅柿時,年初因陳大姐生病住院,缺乏農技知識的他們沒適時揭棚,幼苗枯死了。陳大姐又到徒弟家挖來400棵給他補種。誰想一場寒潮來,忘了大姐外出前的千叮嚀萬囑咐,沒遮沒蓋的苗苗又被凍死了。種菜這般難?張清林都有點想打退堂鼓了??申惔蠼憬o他鼓勁說,只能進不能退,并拿出自家留的3公斤毛豆種子,讓他改種早毛豆。這以后,半夜刮寒風,大姐再黑的天也要趕過來。毛豆終于收獲了,大姐又領著他們上集市銷售。啥菜啥時啥價,大姐總在為移民長著個心眼。張清林說,為了我們,大姐不但費心費力,還減少了自家的蔬菜種植面積,光少種三棚西紅柿,就少收入8000元。因此,他對陳大姐說不盡的感激。過節(jié)時,數家移民把縣里送來的慰問品悉數拎到陳蘭芳的家。陳大姐婉絕道:“說謝就見外了,你們落戶崇明,我們就是一家人啊!”
建設鎮(zhèn)界東村雖只接納了3戶云陽縣的移民,但村里卻及時召開改選村民代表會議,增選了一名移民代表。界東村10社社長張玲本身是種田能手,她將蔬菜、辣椒的種子無償提供給移民,并教他們如何排水,如何播種,移民很快掌握了新土地耕作的要領。在建設鎮(zhèn)浜東村,來自萬州區(qū)五橋移民開發(fā)區(qū)的移民譚瑞榮家門口一幅鮮紅的對聯(lián)特別引人注目:奔小康歡歡喜喜勤勞致富,顧大局高高興興落戶申城。譚瑞榮深情地說:“到這里居住生活,是我們的福氣。當地政府為我們考慮得很周到,家里什么都不缺。我們真正感覺到‘?!郊伊?”
這類當地黨委、政府貼心幫扶移民、把移民當親人的感人故事真是層出不窮、數不勝數。在當地黨委、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幫助下,崇明縣的移民中除涌現出一批種植大戶、養(yǎng)殖大戶外,還充分利用各自特長,發(fā)展個體經濟,外出經商務工者已達近百名。三星鎮(zhèn)的張清林等28位移民還主動向全縣移民發(fā)出倡議:自強不息,用勤勞的雙手積極發(fā)展生產,創(chuàng)造美好的生活,共同為崇明的發(fā)展作出貢獻。
安徽省桐鄉(xiāng)市濮院鎮(zhèn)根據本鎮(zhèn)產業(yè)結構現狀,積極幫助奉節(jié)縣遷至的移民尋找致富的各種門路,努力增加移民收入。該鎮(zhèn)永聯(lián)村,依托羊毛衫市場,將遷入的7戶移民全部安置到羊毛衫廠從事羊毛衫加工。
福建省在幫助移民發(fā)展生產方面,有清晰的發(fā)展思路,有集體的規(guī)劃,有明確的目標,有可行的措施。移民鄧春燕外遷到福建后,在鎮(zhèn)領導的關懷和支持下,辦起了美容美發(fā)店,其丈夫和弟弟跑“摩的”,一家人說起新家就是笑逐言開,說起新家的干部更是贊不絕口。
遷到青島市鐵山鎮(zhèn)的忠縣移民譚登兵,在老家是4社社長,在這里也被選為第四小組組長。在當地干部和老百姓的幫助下,已習慣了以面粉為主食,也習慣了用普通話交流。從重慶市巫山縣遷移到廣東省肇慶市的移民達2400多名,有300多名移民子弟需要入學。當地黨委、政府對移民子女的入學問題十分重視,指示有關部門對學生們的入學情況做了認真調查,然后根據安置情況安排在就近的學校上學,并落實了插班的班次、教材和教學設施等。在插班的班級中,學校還專門指定素質較高的老師和班干部、或“三好學生”對移民學生進行“一幫一”結對,待移民子女一到,就上門向他們介紹學校、班級、教材情況和當地的風土人情、應注意的事項及交通規(guī)則等,上下學時堅持在一段時期內與移民學生結伴出入,讓他們逐步適應學習生活環(huán)境。另外還規(guī)定,對移民學生的學費、雜費要嚴格按照政策執(zhí)行,并規(guī)定了減收的項目,一定三年不變。移民們對他們的細致工作表示十分滿意。
落戶浙江省安吉縣遞鋪鎮(zhèn)的三蛺移民楊小梅,因患腦瘤需要高額治療費用。當地干部及時伸出援助之手,使她順利地接受了治療。楊小梅一家是從重慶市奉節(jié)縣白帝鎮(zhèn)遷移來的。在安吉,楊小梅被縣人民醫(yī)院初步診斷為腦瘤,轉到杭州一家省級醫(yī)院確診后,預計需醫(yī)療費4萬多元。這筆巨款讓她全家陷入了絕望。消息傳到鎮(zhèn)里,全體機關干部踴躍捐款。當8676元捐款和鎮(zhèn)財政撥出的5000元救濟金送到醫(yī)院時,楊小梅感激得泣不成聲。緊接著,梅園村“兩委”也千方百計擠出3000元救濟她。縣農村大病醫(yī)療統(tǒng)籌辦公室又及時為她報銷醫(yī)療費1.6萬元。剛剛出院,鎮(zhèn)黨委書記陸為民又上街買了營養(yǎng)品去看望楊小梅。楊小梅的婆婆抑制不住心里的激動,她含著熱淚說:“小梅生病到現在,鎮(zhèn)里、村里的干部來了一趟又一趟,給了那么多幫助,她這條命是你們救回來的呀。你們這樣的好干部,我們都不知怎么感謝才好!”
“我要點首《為了誰》,獻給李副書記和鎮(zhèn)里的干部們?!?3年春節(jié)前夕,浙江省安吉縣慈云鎮(zhèn)涼河村移民劉昌明來到鎮(zhèn)里的廣播站,誠懇地要求道。劉昌明為什么要點這首歌呢?*1年7月,滿懷憧憬的劉昌明從重慶市云陽縣搬到慈云鎮(zhèn)后,用僅有的數千元積蓄養(yǎng)起了鴨子。沒想到,因為沒有經驗,一場鴨瘟下來,幾千只鴨子死了沒剩下幾只。正當他陷入困境的時候,李國玉副書記和鎮(zhèn)里的干部們來到他家,耐心開導他,幫他出主意、想辦法。在干部們的幫助下,劉昌明又開起了一家豆腐店,可是第一天趕場,他卻只賣了幾塊錢。無奈的他又想到了李書記。李書記熱情地接待了劉昌明,第二天還親自陪他上街賣豆腐?!袄罡睍涃u豆腐,,的廣告效應,引得街上群眾爭相購買,劉昌明的豆腐很快打開了銷路。*2年,劉昌明又承包了10畝魚塘,還種上了花椒,年收入上萬元?!拔以谶@邊沒有親戚,李副書記和鎮(zhèn)里的干部就像親人一樣對我,我實在想不出更好的辦法感謝他們?!眲⒉鞯莱隽它c歌的初衷。
1999年11月,合川市被重慶市委、市政府列為三峽移民市內異地安置的地區(qū)之一。按照統(tǒng)一部署,合川市將接收安置忠縣農村移民4000人,其中*0年試點安置600人。自接受移民安置任務以來,合川市堅持開發(fā)性移民方針,以實現移民搬得來、穩(wěn)得住、逐步能致富和長治久安的移民安置目標。*0年合川市共安置落實忠縣東溪鄉(xiāng)、新生鎮(zhèn)移民210戶787人,分別超任務計劃數141.3%和131.2%。
“三峽移民,我親愛的弟兄姐妹,在三峽工程的宏偉藍圖上,我讀懂了你們無私的奉獻;合川這一方熱土,我們真誠地等著你們來播種收獲!”*1年12月5日,在深情的詩朗誦中,“我與移民心連心”首場文藝巡回演出在合川市十塘鎮(zhèn)拉開了序幕。據重慶市合川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智煜介紹,這僅是合川市開展移民思想工作的一個縮影。為了搞好移民工作,合川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視宣傳安置好三峽移民的重要性,以真正喚起全社會對移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現在這里的移民心態(tài)平靜,生活穩(wěn)定,有的已開始在鎮(zhèn)上做生意,日子越過越紅火。
在山東省青島市移民接待站接著這樣一副對聯(lián):“長江水黃海水江海交融唱一曲奉獻歌,青島人三峽人人心相印結萬世兄弟情”。可以說這副對聯(lián)恰如其分地反映了遷入地干部群眾為三峽工程建設所作出的無私奉獻。而外遷湖北省荊州市的移民王洪憲寫的對聯(lián):“為國家舍小家鳳凰棲處安新家,從渝州到荊州移民風格揚九州”,卻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三峽外遷移民們對生活在社會主義大家庭而感到的無比幸福和溫暖。外遷移民們獨特的人生經歷已經告訴我們,天下雖然很大,但在社會主義的中國,天下處處是家鄉(xiāng)。
當我們用手中的筆記錄下這一個個故事的時候,我們也不得不為凝聚在每個故事中的那股罕有的精神力量而深深震撼。我們知道,這股罕有的精神力量源自于三峽百萬移民為國而作出的悲壯犧牲,來自于庫區(qū)內外干部群眾為公而作出的無私奉獻。這些故事還讓我們領略了犧牲者和奉獻者用精神力量展示出來的信念和人格之美,讓我們見證了偉大精神之于偉大事業(yè)的巨大能動作用。同時它也用鮮活的事實向我們昭示了:“舍己為公的奉獻精神”是三峽移民精神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