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賠償訴訟與涉政訴訟問題思考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自1989年頒布,并于1990年實施以來,迄今已有20余載,而這段時間又是中國發(fā)展最快、變化最大的20年,我們的社會經濟狀況、法制環(huán)境、公民意識等經濟、政治、文化各個方面均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勿需贅言,《行政訴訟法》的修訂勢在必行。在修訂《行政訴訟法》的理論研討和實踐中,對于《行政訴訟法》基本框架結構及其目的與功能定位、受案范圍、管轄、具體審判程序等問題討論頗多,而就《行政訴訟法》第九章行政賠償責任和第十章涉外行政訴訟中的問題論述較少,但這并不意味著這兩部分無須修改或補強,相反,我們認為,在《國家賠償法》出臺后,如何協調《國家賠償法》與《行政訴訟法》中關于賠償訴訟程序之間的關系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同時,在國際經濟貿易往來日益頻繁的今天,如何完善涉外行政訴訟程序亦不可忽視,故本文結合《行政訴訟法》修改的專家建議稿,對行政賠償訴訟和涉外行政訴訟程序的若干問題予以論述。
一、行政賠償訴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現行《行政訴訟法》將行政賠償訴訟規(guī)定在第九章,章名為“侵權賠償責任”,該章的條文僅有3條,分別規(guī)定了行政相對方之合法權益受到行政主體損害后的賠償請求權、賠償的義務主體和追償制度、行政賠償的費用來源、行政賠償訴訟的前置程序等問題。當初的“侵權賠償責任”部分內容是在《國家賠償法》尚未出臺的情況下擬定的,首次以立法形式確認了行政相對方對于行政主體侵權損害的賠償請求權,其所具有的保障人權的價值不言而喻,其所具有的歷史意義亦不可抹煞。但是當《國家賠償法》出臺后,《行政訴訟法》中“侵權賠償責任”部分內容則只具歷史意義,再無現實價值可言,似乎可以不客氣地說,《行政訴訟法》中“侵權賠償責任”部分內容可以壽終正寢了。據此,有意見認為,《國家賠償法》已經對行政賠償的實體和程序問題作了一些規(guī)定,《行政訴訟法》再行規(guī)定沒有必要。我們認為不然,行政賠償訴訟必須要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法》中。那么,行政賠償訴訟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法》中的正當性以及應當如何突破《國家賠償法》與《行政訴訟法》的現有規(guī)定,達致周延保護相對方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是本文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行政賠償訴訟程序納入《行政訴訟法》的正當性分析
在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曾有意見指出,由于《國家賠償法》的出臺及其修訂完善,在《行政訴訟法》中沒有必要規(guī)定行政賠償訴訟內容。但是我們認為,行政賠償訴訟是行政訴訟體系中的應然組成部分,行政賠償訴訟內容在《行政訴訟法》中必不可少,《國家賠償法》無法替代《行政訴訟法》中的行政賠償訴訟程序。上述認識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行政賠償訴訟的存在是完善行政訴訟程序的必然要求。修改《行政訴訟法》不同于制定一部新的法律,修改法律追求的是法律體系更加完善、內容更加成熟。行政賠償訴訟作為行政訴訟中訴之一種類型無可爭議,這一事實毫無懸念地決定了將行政賠償訴訟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法》中的必然性。雖然在2010年新修改的《國家賠償法》中,就國家賠償的一系列程序問題有了基本的規(guī)定,但是《行政訴訟法》作為行政訴訟的基本程序法,應當保持其體例的完整性,關于行政賠償訴訟內容不能出現空白,由此也決定了行政賠償訴訟納入到《行政訴訟法》中的正當性。
2.行政賠償訴訟的存在是完善《國家賠償法》之訴訟程序法的必然要求?!秶屹r償法》中包括行政賠償的實體性規(guī)范和程序性規(guī)范,但是其在賠償程序方面比較注重對賠償的行政程序予以規(guī)范,然而行政賠償程序與行政賠償訴訟程序截然不同,這種行政程序規(guī)范與行政訴訟中人民法院審理行政賠償案件的訴訟程序規(guī)范當然具有本質上的區(qū)別,不僅不可以互相替代,而且《國家賠償法》中賦予相對方的訴權還要仰仗《行政訴訟法》中行政賠償訴訟的規(guī)定來予以落實。換言之,《行政訴訟法》是《國家賠償法》的訴訟程序法,如果將行政賠償訴訟置于《行政訴訟法》之外,那么,《國家賠償法》中的行政賠償訴訟在《行政訴訟法》中便缺乏相應的法律依據,實屬遺憾。當然,在《國家賠償法》中也涵蓋了部分賠償的訴訟程序,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國家賠償法》中的訴訟程序規(guī)定得比較粗略,不具有實操性。加之在《國家賠償法》中對行政賠償訴訟程序予以詳盡規(guī)定亦不合情理。故不存在對《國家賠償法》中的行政賠償訴訟程序加以完善的可能性。所以,在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不可以因為新修訂的《國家賠償法》對行政賠償程序的規(guī)定就完全替代《行政訴訟法》中關于行政賠償訴訟的內容。不可能將行政賠償訴訟排除在《行政訴訟法》之外。
3.行政賠償訴訟的存在是落實行政訴訟目的的必然要求。對于行政訴訟目的存在頗多爭議,關于行政訴訟的目的究竟為救濟之單純目的說,救濟、監(jiān)督之雙重目的說抑或救濟、監(jiān)督與解決爭議之三重目的說的爭議,不在本文探討的范圍之內,但對此問題無論如何認識,對于救濟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作為行政訴訟根本目的已基本達成共識。如果在《行政訴訟法》中對行政賠償訴訟沒有規(guī)定,根本無法達致全面救濟相對人合法權益之目的,因為在所有的行政訴訟案件中,案件審理結束后的最終結論無非是兩個方面:一是確認被訴行政行為是否合法;二是在此基礎上,如果相對人遭受損害,對其予以賠償。而往往第二個方面對相對人而言更具有現實意義,畢竟僅賦予相對人訴權或僅確認行政行為違法,都不能彌補相對人所遭受的損害。由此可見,行政賠償訴訟的存在對于實現行政訴訟之救濟相對人權益的目的而言是必要的。
4.行政賠償訴訟的存在是彌補《國家賠償法》缺憾的必然要求。《國家賠償法》雖然在2010年修訂了一次,但是其所確定的賠償原則和范圍依舊存在進一步予以修改的必要。比如《國家賠償法》僅規(guī)定了行政相對方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犯時可以請求賠償,但此賠償范圍明顯過窄,而且《國家賠償法》將行政賠償責任的歸責原則依舊界定為違法責任原則,如此亦不能周延保護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在修訂《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應通過對行政賠償訴訟部分內容的合理設計,以彌補《國家賠償法》的上述不足。故行政賠償訴訟必須納入到《行政訴訟法》中去。綜上所述,行政賠償訴訟應當規(guī)定在《行政訴訟法》中,沒有任何理由將之排除在外。
(二)行政賠償訴訟程序新說
1.“侵權賠償責任”與“行政賠償訴訟”。如前所述,現行《行政訴訟法》的第九章題為“侵權賠償責任”,該章題目的確定具有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即當時沒有任何法律法規(guī)或者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規(guī)定行政主體要對自已的職權行為承擔侵權責任,《行政訴訟法》迫不得已做出這樣的安排。但是在《國家賠償法》已經確認了行政主體對于相對方的行政賠償責任之后,再以訴訟法的形式規(guī)定實體法應當涵蓋并解決的“侵權賠償責任”問題就顯得荒謬。所以我們認為《行政訴訟法》第九章的題目應當改為“行政賠償訴訟”,將原來側重行政賠償責任的實體性規(guī)定回歸到行政賠償訴訟的程序性規(guī)定上來。具體而言,將本章題目確定為“行政賠償訴訟”,其理由是:
第一,《行政訴訟法》是規(guī)定法院、當事人、其他訴訟參與人進行行政訴訟活動的行為規(guī)則,是訴訟程序性法律,而行政侵權責任是指國家行政關及其工作人員執(zhí)行職務時違法侵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危害,由國家負責賠償的法律責任,是一種實體法律責任,本不應由訴訟程序法規(guī)定。
第二,1989年制定《行政訴訟法》時,《國家賠償法》的制定還沒有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立法者為確立行政賠償訴訟救濟制度,維護相對方的合法權益,在《行政訴訟法》中專章規(guī)定了行政侵權賠償責任。此后,1994年通過的《國家賠償法》已經對行政侵權賠償責任作了明確規(guī)定,這樣,當下我們在修訂《行訴訟法》的過程中,對于行政侵權賠償責任本身無須再行規(guī)定,只應該規(guī)定追究行政侵權責任應當適用的訴訟程序,即行政賠償訴訟程序。
2.行政賠償訴訟規(guī)定的新趨勢。現行《行政訴訟法》和《國家賠償法》對于救濟相對方權益的規(guī)定并非完全盡如人意,由此,也不能達致行政訴訟的根本目的——維護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而保護相對方合法權益優(yōu)先原則已經基本取得共識。①我們認為,為了達致這一目的,行政賠償訴訟應當在以下方面予以修正:
第一,修正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擴大行政賠償訴訟的受案范圍。在《國家賠償法》中,將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依舊界定為“違法”,但是事實上存在很多不違法但是侵犯相對方權益并導致其損害的行政行為。為此,在《行政訴訟法》修改時,應當考慮將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確定為“不法行政行為”、“不盡職責行為”和“遲延履行行為”,從而在更大范圍內賦予相對方以行政賠償請求權。這一修改思路可以具體表述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及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或者具有社會公共事務管理職能組織的不法行政行為、不盡職責行為或遲延履行行為侵犯其權益造成損害的,有權提起行政賠償訴訟?!边@種提法相較《國家賠償法》中規(guī)定的“違法行政行為”的責任范圍有所擴大?!安环ㄐ姓袨椤蹦芎w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雖未違法但有過錯或者行政行為顯失公正情形的損害賠償;“不盡職責行為”既可以包括行政機關不作為,也可以包括行政機關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組織不履行管理公共設施義務造成損害的行為,有利于制約行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的無依據執(zhí)法和惰性執(zhí)法的問題,從而避免出現行政主體侵權并導致相對方損害而相對方卻不能依法得到賠償的情形。此外,《國家賠償法》規(guī)定的賠償范圍只有“人身權”、“財產權”受到侵犯而致損害時得以請求賠償,范圍實屬太窄,不利于保護相對方合法權益。我們認為,應當摒棄“人身權、財產權”的提法,籠統采用“權益”的提法,只要行政主體的不法行政行為、不盡職責行為或遲延履行行為侵犯相對方權益造成損害的,相對方均有權請求損害賠償,以期擴大行政賠償的受案范圍,從而滿足保護相對方權益的要求。
第二,調整行政賠償的范圍,使之更趨于合理。在《行政訴訟法》中,對于行政賠償的范圍沒有具體規(guī)定;在《國家賠償法》中,分別明確了行政主體對于侵犯人身權和侵犯財產權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范圍,其所體現的精神是行政賠償限于對相對方直接損失的賠償。但是對于直接損失的賠償,因為沒有計入間接損失而通常不能完全彌補相對方因行政行為侵權所導致的全部損害,然而侵權行為與間接損失之間的因果關系必然要求將基于侵權行為導致的間接損失納入到行政賠償的范圍中來,以符合“自己行為、自己責任”的基本原則。此外,鑒于行政侵權的特殊性,還應規(guī)定法院有權判決行政機關承擔
懲罰性賠償責任,即行政機關或者其工作人員因故意或者重大過失造成損失要負懲罰性賠償責任,從而為當事人提供有力的救濟和保護,同時籍此更有力地遏制行政機關濫用職權的行為。第三,增設行政補償的相關規(guī)定。理論上,行政征收和行政征用都存在行政補償的必要性,實踐中,行政征收補償存在大量的實例,并且在踐行征收補償的過程中,補償主體與被補償人之間亦存在大量的爭議。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條例》,至此,在立法上存在行政補償的實體規(guī)范。但是綜觀我國現行法律法規(guī),包括《行政訴訟法》和《民事訴訟法》在內的任何一部法律對于行政補償的訴訟程序均無明文規(guī)定,由此導致行政補償糾紛訴訟于法無據。故非常有必要明確行政補償訴訟程序。眾所周知,行政補償雖然不同于行政賠償,但二者又在責任主體、義務主體及受償主體等諸多方面存在一致性。因而可以考慮行政補償訴訟程序參照行政賠償訴訟程序的相關規(guī)定,從而為行政補償訴訟提供基本的程序性法律依據。
二、涉外行政訴訟程序的完善
涉外行政訴訟程序,是人民法院審理具有涉外因素的行政案件的訴訟程序。行政訴訟的涉外因素,僅指主體涉外,不涉及客體涉外的問題。在行政訴訟中,只要原告或第三人一方或者雙方有外國人、無國籍人(包括國籍不明的人)、外國的企業(yè)或其他組織,就構成涉外行政訴訟。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對涉外行政訴訟只有4條內容,分別規(guī)定了涉外行政訴訟的法律適用、同等原則與對等原則、適用國際條約的原則以及涉外行政訴訟的律師四個方面的內容。上述涉外行政訴訟的規(guī)定為審理涉外行政案件提供了基本的法律依據。但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與前行,國際經濟一體化程度的加深,涉外行政訴訟的數量日益增多,現行《行政訴訟法》的4個條文根本難以滿足訴訟實踐的需求,為此,司法機關也出臺了一些司法解釋以應對行政審判中的現實性難題。在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應當順應歷史潮流與需求,增加涉外行政訴訟程序規(guī)定,以完善立法、滿足司法實踐需要。為此,我們認為,對于涉外行政訴訟,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完善:
1.正確處理《行政訴訟法》與《民事訴訟法》中關于涉外程序規(guī)定的關系。行政訴訟是從民事訴訟中分化出來的一種特殊訴訟制度,《行政訴訟法》可以視為《民事訴訟法》的特別法。對此,國內其他學者亦有類似表述。①那么在特別法優(yōu)于一般法原則下,服從一般法的規(guī)則并不會損害作為特別法的《行政訴訟法》之獨立地位。所以對一些行訴訟與民事訴訟相同的程序問題,如關于委托律師手續(xù)的辦理,涉外行政訴訟的送達、期間,涉外行政訴訟的司法協助等問題,可以規(guī)定適用《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guī)定。但是這種適用應確定適用的范圍,是“具體適用”而不是“一般適用或籠統適用”,減少因一般或籠統適用所帶來的因選擇適用有關法條而可能產生的爭議,這樣可以在技術上簡化立法,避免法律條文冗長繁瑣并節(jié)省立法成本。而且,涉及到與英美法系國家的司法協助問題時,英美國家行政案件是由普通法院依照審理民事案件的訴訟程序加以審理的,這樣,即便是不成文法系的英美法系國家,在對我國相應規(guī)定的理解和操作層面,也都更為容易一些。
2.根據WTO規(guī)則對我國涉外行政訴訟中的相關規(guī)定作增補或修改。隨著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對外經濟貿易活動范圍進一步拓展,新類型行政案件將大量增加。隨著商標、專利、反傾銷、反補貼、海關估價等與世貿組織相關的國際貿易行政案件進入司法審查范圍,行政審判幾乎涉及所有行政管理領域。我們認為,在此背景下,修改涉外行政訴訟程序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對WTO協議和規(guī)則的適用方式問題。基于國家主權原則,我國法院不能直接適用WTO規(guī)則,應將有關規(guī)則內容轉化為國內法規(guī)范。所以我們認為,現行《行政訴訟法》第72條的規(guī)定不妥。該條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同本法有不同規(guī)定的,適用該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奔幢闶俏覈呀泤⒓拥膰H條約,法院審理案件也不能直接適用條約的規(guī)定。應當改為“人民法院審理涉外行政案件應當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guī)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聲明保留的條款除外。”至此,將“適用條約規(guī)定”修改為“信守國際條約規(guī)則”,以避免產生法律理解方面的歧義和法律適用方面的爭議。
第二,明確審理國際貿易行政案件的規(guī)則。首先,提高國際貿易案件的審級。國際貿易案件一般影響面比較廣,專業(yè)性比較強,案情重大復雜,故應當適當提高審級,由中級法院作為一審管轄法院較為適當;其次,明確審理國際貿易案件的依據和參照的規(guī)范。由于我國的歷史文化傳統及特定的國情所決定,我國的立法層級較多,既有中央立法,又有地方立法,同時,立法機關的立法與行政機關的立法并存,因而有必要明確一個基本規(guī)則,即在審理國際貿易行政訴訟案件時,要依據法律、法規(guī),參照行政規(guī)章和地方政府規(guī)章等規(guī)范性文件。
第三,明確審理反傾銷、反補貼行政案件的規(guī)則。對于這部分內容,應當結合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反傾銷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和《關于審理反補貼行政案件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兩個司法解釋,上述兩個司法解釋對反傾銷、反補貼行政案件的特別訴訟程序作出明確規(guī)定,解決了司法實踐中的難題。在修改《行政訴訟法》的過程中,應當將司法解釋中的成功經驗吸納到立法中來,以保證法制的統一。據此,我們認為,關于反傾銷、反補貼行政訴訟案件的審理規(guī)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明確審理反傾銷、反補貼行政訴訟案件的法律適用,即依據法律、法規(guī),參照國務院部門規(guī)章,但不適用地方性法規(guī)和地方政府規(guī)章;其次,明確反傾銷、反補貼行政案件審查的案卷排他性原則及合法性審查原則;最后,明確反傾銷、反補貼證據認定制度的特別規(guī)定。對于原告在行政調查中故意不提供證據,而在訴訟程序中提供的證據,人民法院不予以采納?;谠婀室獠惶峁┳C據,而行政機關根據能夠獲得的證據得出的事實結論,可以認定為證據充分。從而完善了反傾銷、反補貼案件審理的證據制度。上述一系列規(guī)定,使得《行政訴訟法》中關于反傾銷、反補貼案件的行政訴訟與WTO規(guī)則的要求以及海外普遍做法保持一致,保障反傾銷、反補貼行政審判在世貿組織的框架內施行,保護參與反傾銷、反補貼調查程序的組織和個人的合法權益,依法監(jiān)督和維護反傾銷、反補貼行政主管機關依法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