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正文

自由概念

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自由概念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自由概念

[內(nèi)容提要]:兩種自由概念之間雖然有著質(zhì)的區(qū)別,但并不是沒有關(guān)聯(lián);積極自由是一種作為手段的自由,即民主的自由;而消極自由是一種作為目的的自由,其有效實現(xiàn)離不開民主。兩種自由之間的關(guān)系除了眾所周知的區(qū)別之外,還存在著作為手段和作為目的的聯(lián)系。

[關(guān)鍵詞]:消極自由;積極自由;民主制度;共和主義

Relation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

[Abstract]:Thereisthefundamentaldifferencebetweentwoconceptsofliberty,butthismeansnorelation;theposi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whichisregardedasthemeans,namelythefreedomofdemocracy;thenegativelibertyisakindoffreedomasthepurpose,anditisduetodemocracythatitisrealizedeffectively.Therelationbetweentwokindsoffreedomalsoincludesalevelasmeansandaspurposes,exceptdifferenceknowntoall.

[Keywords]:Negativeliberty;Positiveliberty;Democraticsystem;Republicanismdoctrine

兩種自由概念是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問題的回答,而且對其中一種問題的回答也并不必然決定著對另一問題的回答,因而伯林認為它們之間并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guān)聯(lián)。但是沒有邏輯上的必然關(guān)聯(lián)是不是就意味沒有任何關(guān)聯(lián)呢?通過考察共和主義對自由主義消極自由概念的批評,本文認為“我被控制到何種程度?”與“誰控制我?”之間存在著某種微妙的關(guān)聯(lián)。如果兩種自由概念之間有著某種微妙的關(guān)聯(lián),那么它們之間究竟存在著怎樣微妙的關(guān)聯(lián)呢?讓我們先從柏林的兩種自由概念談起。

1、兩種自由概念

兩種自由概念的區(qū)分是以賽亞·伯林的杰出貢獻,他的本來意圖是區(qū)分兩種意義的自由概念及其眾多的扭曲形式,而并沒有進一步認為消極的自由概念正確,而積極的自由概念錯誤。伯林本人的確傾向于消極的自由概念,但是這不意味著積極的自由概念不存在可取之處,或者說消極的自由概念與積極的自由概念有著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伯林的意圖并非如此。因為伯林說的很清楚,兩種自由概念針對的是兩種完全不同的問題,消極自由概念所針對回答的問題是:人們必須被允許不受干涉地做他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或者成為他自己愿意成為的人的那個領(lǐng)域是什么;而積極的自由概念所針對回答的問題是:什么東西或什么人是決定我們做這個或成為這樣而不是做那個或者成為那樣的那種控制或干涉的根源。①也就是說,消極自由概念所面對的問題是:處在政治社會中的我們在多大程度上被統(tǒng)治,政府能夠干涉我們的范圍究竟有多大,干涉的程度有多深,我們在什么樣的程度上應(yīng)當(dāng)不受干涉。積極自由概念所面對的問題是:誰統(tǒng)治我們,誰告訴我們應(yīng)該做什么或成為什么,不應(yīng)該做什么或成為什么。到這里其實已經(jīng)很明白了,兩種自由概念所針對回答的問題有著明顯的不同,盡管對這兩種問題的回答可能會存在某種程度上的重疊,但是它們依然是兩種不同問題的解答。

然而,人們卻普遍地誤解了伯林的工作,似乎兩種自由概念不能相容。仿佛積極自由概念有著某種潛在的必然的危險,而它一旦實現(xiàn)就必將侵犯或者壓制到消極自由一樣;同時,強調(diào)消極自由的價值仿佛就意味著排斥和否定積極的自由。這依然是兩極對立的思維模式。當(dāng)然伯林對于多元論的強調(diào)及其對于消極自由概念和積極自由概念的一褒一貶,起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誤導(dǎo)作用。但盡管這樣,伯林也明確說過這樣的話:兩種自由概念雖然是對自由的兩個核心含義的概括,但是“我認識到它們是不同的,是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問題的回答;它們雖然同源,但在我看來它們卻并不沖突,也就是說對其中一個問題的回答并不必然決定著對另一問題的回答。兩種自由都是人類的終極目的,兩者都必須受到限制,兩種概念在歷史上都可能被濫用”。②這就是說,伯林雖然認為消極自由乃是自由的本質(zhì),但是卻并不認為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存在絕對的沖突,兩者不能共存,即只有犧牲另一方才能保全自己。

伯林的意思很明確,積極自由被濫用的危險可能更多點,所造成的后果也可能更嚴重些,但是所有的濫用都是積極自由概念的扭曲形式,都是一種極端的沒有限制的濫用,并不是積極自由概念的本意;然而同時,消極自由也同樣存在著被濫用的危險,也存在著種種極端的沒有限制的扭曲形式,這種消極自由概念的扭曲形式及其濫用同樣會帶來危害和災(zāi)難。所以伯林對于兩種自由概念的界定和評價,并沒有暗示說消極自由概念正確,而積極自由概念錯誤,或者說消極自由不能被限制,而積極自由存在著必然被濫用的危險以及必然帶來巨大的政治災(zāi)難。伯林的意思很明確,兩者都存在被濫用的危險,都有著無數(shù)的扭曲形式,兩者都應(yīng)該在實踐中受到限制和約束。兩種自由概念是對兩種不同性質(zhì)的問題的回答,因而就不存在必然的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與沖突。

2、消極自由的批評者

消極自由概念對于自由的理解集中表現(xiàn)在私人生活領(lǐng)域與國家公共權(quán)力之間的存在這一條不可逾越的分界線,消極自由概念堅持自由的保證就在于這條嚴格的分界線的確立,自由就是界線以內(nèi)免受任何形式的干涉和強迫。所以消極自由實際上是與任何形式的政府相容的,只要這個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確認這條界線的存在,并且以法律的形式保證這條界線以內(nèi)的個人自由。消極自由不管這個政府是民主制的,貴族制的,還是君主制的,它所要求的是一個不受干涉的自由領(lǐng)域,只要給予并承認這個領(lǐng)域的存在,任何政府形式與消極自由都不存在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和對立,也就是說消極自由與任何形式的政體都可能是相容的。

共和主義者對于伯林的消極自由概念進行的嚴厲批評,根本原因就在這里,即伯林所理解的個人自由并不是只有在自由國家中才能實現(xiàn),這與共和主義的學(xué)者們所主張的觀點之間存在矛盾。比如,昆廷·斯金納就認為只有一個自由的國家才能保障個人的自由,而任何依賴于他人——國王或者獨裁者——的善良意志而獲得的個人自由都不是真正的自由,這種自由的本質(zhì)實際上還是奴役,即奴隸主給予奴隸的自由永遠不是真正的自由,自由不能依賴于自我以外的任何善良意志,而只能取決于自己。③伯林的看法我們已經(jīng)明白了,他的消極自由是可以與任何形式的政府相容的,不論是君主制的還是民主制的,或者別的政治制度。也就是說,伯林認為自由的實現(xiàn)并不必然依賴于一個自由的國家,一個自由的共和政體并不是自由的必要條件。對此,斯金納當(dāng)然是持批評態(tài)度的,斯金納堅持古典共和主義的自由觀念,即一個人之所以自由,就是因為他處在一種無須依賴他人而行動的地位,就是說,擺脫其他社會成員所強加的任何強制,能夠完全按照個人的意志和判斷行事。這種個人自由指的是沒有強制,尤其是沒有其他社會成員對一個人獨立行動以追求自身既定目標(biāo)的能力所強加的限制。從這一點來看,斯金納對于自由的理解實際上與消極自由概念并無多大的不同,但是關(guān)鍵在于后面的論述,即是否在任何形式的政體下,我們都能夠保障實現(xiàn)我們的這種自由。斯金納認同了馬基雅維里的觀點,后者認為只有生活在共和政體下的人們,才有希望保住個人自由以追求他們的既定目標(biāo),而不論這些目標(biāo)是為了獲得權(quán)力和榮耀,還是僅僅為了保護安全與財富;而斯金納更進一步指出,這種共和國的要旨在于,它必須保持著一種自由的狀態(tài)。否則,這個政治共同體的個體成員們就會發(fā)現(xiàn)他們的個人自由將被剝奪。也就是說,一旦一個政治共同體喪失了按照自己的普遍意志而行動的自由,開始屈從于其自身的野心勃勃的一個偉大領(lǐng)袖的意志或者一些野心勃勃的強大鄰邦的意志之時,它的公民將發(fā)現(xiàn)自己成為了他們主人目的的工具,因而將喪失他們追求自己目的的自由。一個受奴役的共同體必然伴隨著個人自由的喪失。斯金納認為,只有在一個共和國的自治形式下,一個人的自由才能夠得到充分的保證。自由在于獨立和自主,也就是在于不依從,如果你不能獨立和自主,而是落到了一種政治屈從或依附的狀態(tài),那么你就很容易被政府用暴力或其他強制性的手段剝奪了你的生命、自由和財產(chǎn),也就變得不自由了。自由的狀態(tài)在于不存在任何專斷的權(quán)力,即使這種專斷的權(quán)力并沒有剝奪你的自由,但是它的存在就意味著你是處在屈從和依附的狀態(tài)下,也就是說任何一種專斷權(quán)力的存在都意味著你在實質(zhì)上處在奴役之中,因為你的個人自由依賴于那一專斷權(quán)力的善良意志,隨時都有可能被剝奪,個人自由沒有被剝奪的狀態(tài)并不必然就意味著你處于自由狀態(tài)中。因為允許任何一種專斷權(quán)力的存在就意味著這個政治共同體不是自由的,而個人自由只有在自由國家之中才能夠得到實質(zhì)的保障。④

對伯林持批評態(tài)度的還有社群主義者查爾斯·泰勒,他指出,在伯林看來,消極自由理論是關(guān)涉到主體在其中不受干涉的領(lǐng)域的理論,而這一理論實質(zhì)上只能依賴于一種“機會概念”。泰勒認為,按照伯林的看法,自由就是指我們能做什么,或者說有什么是敞開著給我們做的,也就是說伯林式的自由只存在于沒有障礙的地方,一個人要想獲得自由,其充分條件就是沒有阻礙的東西。泰勒的觀點是,⑤從主體實現(xiàn)的角度看,自由即使沒有外在的障礙,也存在著內(nèi)在的障礙,而對自由的內(nèi)在障礙不能僅僅按照主體所認識的樣式來確定,主體并不是最終的裁定者。因而在泰勒看來,主體對于他自己的真正目標(biāo),對什么是他真正想要摒棄的這個問題,他自己可能是完全錯誤的。在這個問題上,如果他是完全錯誤的,那么就“自由”一詞的有意義的層面而言,他其實并不自由,從而,他在有意義的世界中就并不真正自由。對于消極自由概念的批評我們已經(jīng)看到了,就泰勒的批評而言,存在著某種伯林所擔(dān)心的危險,而這種危險也正是積極自由可能帶來的危險之一,即認為某些人并不懂得自己真正想要的或者真正想做的以及真正對自己有益的東西是什么,即人們可能對于自己是否自由缺乏了解,因而需要已經(jīng)了解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有意義的自由的人來指導(dǎo)和教育,也就是說,人們可以被強迫著去追求真正的自由。這一點理由是不成立的,因為我們稍經(jīng)思考就能明白,這種觀點為****和壓迫敞開了大門。

伯林指出了積極自由概念可能帶來的危險及其被濫用的嚴重后果,但是并沒有完全否定積極自由概念的意義。積極自由天然地追求民主,當(dāng)然總是傾向于實質(zhì)民主或者直接民主,在民主制度成熟的國家,積極自由的極端化當(dāng)然會造成很多災(zāi)難,為保障消極自由起見,的確應(yīng)當(dāng)對積極自由進行嚴格限制;但是對于那些民主制尚未確立或成熟的國家,消極自由的實現(xiàn)又有賴于積極自由的支撐。同時,斯金納的批評實際上并不是批評消極自由,而是批評因此而來的對于積極自由的忽視,強調(diào)自由制度的脆弱。也就是說,人們不去追求積極自由,沒有積極的政治參與熱情,自由制度就會逐漸敗壞,而消極自由很可能在自己對于政治生活的消極態(tài)度中最終喪失自身。斯金納擔(dān)心的是自由國家的敗壞會導(dǎo)致消極自由的喪失,而不是批評消極自由不可取,相反,斯金納對于消極自由的批評是以承認消極自由為前提的,這一點我們在前面對他的觀點進行解釋之時就已經(jīng)可以推論出來了。他們對伯林的消極自由概念的批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可能存在的問題,但是在更大的程度上,構(gòu)不成一種嚴重的致命性的反駁,相反這種批評更類似于一種有益的補充。伯林認為消極自由與政府形式?jīng)]有必然的聯(lián)系,是有其自己的理由的,也是由自己的條件和語境的。消極自由針對的問題實質(zhì)是“我被控制到何種程度”的問題,而不是“誰在控制我”的問題,我們只能從其針對的問題來界定消極自由概念,從這一點看來,消極自由的確與政府所采取的形式無關(guān)。按照自由的本質(zhì)含義來講,自由就是自由,與保障自由實現(xiàn)的手段/政府形式無關(guān),因為從理論上說,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伯林之所以對積極自由概念被濫用的危險有著更多的擔(dān)心和恐懼,是因為積極自由概念比消極自由概念存在著更多的被濫用的危險。但是兩種概念的區(qū)分畢竟只是理論上的區(qū)分,實踐上是怎么樣則是另外一回事,因為實踐問題比理論問題要復(fù)雜得多。

3、積極自由與民主自由

消極自由概念只是伯林界定的兩種自由概念中的第一種,還有自由的第二種含義,即積極的自由概念,它是通過對“誰控制我?”這個問題的回答來界定的。從積極自由所面對的問題層面上說,積極自由概念想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就與政府形式緊密相關(guān)。它是與君主制的和貴族制的政府形式不相容的,它所要的自由是自己統(tǒng)治自己的自由,是自己管理自己的自由,也就是要解決誰應(yīng)該進行統(tǒng)治的問題。它不是要求某一領(lǐng)域的自由,它要求的是全面的自由,是國家的自由,強調(diào)的是積極的政治參與,也就是說只有在一個自由的國家里,自由的社會里,只有人們有了積極參與政治決策的民主權(quán)利,個人的自由才能夠?qū)崿F(xiàn),也就是說才能夠?qū)崿F(xiàn)自我立法與自我統(tǒng)治的自由。因此,如果說消極自由是與個人自由緊緊聯(lián)在一起的話,那么積極自由就是與民主緊緊聯(lián)在一起的。積極自由與民主的關(guān)系實際上比其與個人自由的關(guān)系更為密切。這也許可以解釋為什么存在著更多的誤解和更多的扭曲形式。

積極自由所要解決的問題實際上決定了它與民主問題有著更加深刻和廣泛的聯(lián)系。積極自由強調(diào)的是自我立法與自我統(tǒng)治,這就要求普遍的民主,因為只有民主才能達到積極自由的目的,解決積極自由想要解決的問題,即誰在統(tǒng)治以及誰應(yīng)該進行統(tǒng)治的問題。這就涉及到積極自由概念對自由的理解,如果我們處于被統(tǒng)治的地位,我們就不可能擁有自由;如果我們實現(xiàn)不了我們的積極自由,也就是說沒有民主,我們的任何形式的自由都是虛幻的,隨時都可能破滅。積極自由問題實際上就是民主問題,即積極自由所要求的實際上就是民主的自由。民主的自由就是做自己主人的自由,而要做自己的主人就必須做國家的主人,因而民主的自由意味著成為國家主人的自由,因此也就意味著每個公民都應(yīng)該成為國家的主人,每個公民都既是國家的統(tǒng)治者又是被統(tǒng)治者,這就是積極自由所要求的自己統(tǒng)治自己的社會,也就是民主的社會。只有民主能夠?qū)崿F(xiàn)積極自由的理想。消極自由批評積極自由的危險,實際上只是在批評積極自由的扭曲形式帶來的危險,因為積極自由概念存在著被濫用的巨大可能。但是積極自由被濫用所帶來的災(zāi)難不應(yīng)該由積極自由概念來承擔(dān),這就正如消極自由的極端的沒有限制的扭曲形式所帶來的嚴重問題不應(yīng)當(dāng)由消極自由概念所承擔(dān)一樣,我們不能因為它們被濫用過,或者可能被濫用,就完全否定它們。

實際上我們很容易明白這點,自由與民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沒有民主的自由是奴隸式的自由,只有民主的社會才可能是自由的社會,沒有民主,自由雖好,卻不切實際。伯林批評了積極自由的扭曲形式和濫用所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即自由的喪失和普遍的壓制,并且嚴厲地批判了那種奠基于形而上學(xué)之上的積極自由觀念,但是這種形而上學(xué)的自由概念與民主的自由存在根本的差別,造成普遍壓制的積極自由理想也只是積極自由的扭曲形式之一,并不是真正民主的自由。真正的民主社會之中,積極自由能夠避免被扭曲和被濫用。對于積極自由的批判主要集中于法國大革命所帶來的殘酷暴力,但是實際上法國大革命所追求的民主的自由,是一種扭曲形式,因為我們看到,在法國大革命所確立的政府形式下,民主只是第三等級的民主,堅持自己權(quán)益的貴族和教士被剝奪了合法的公民權(quán)利,他們的國家主人的地位并沒有得到適當(dāng)?shù)淖鹬兀炊潜煌耆珓儕Z了。他們沒有民主的自由,因此這種民主自由的形式是積極自由的一種扭曲形式。我們不能夠因此就完全否定積極的自由,也就是說,不能因此就否定民主自由的其他形式。正如伯林所說,兩種自由概念都存在著被濫用的危險,都應(yīng)該在實踐中受到限制。理論與實踐不同,理論盡可以追求盡善盡美,可以追求徹底,追求邏輯一致。但是實踐卻不能,實踐所需要的是經(jīng)驗,而經(jīng)驗往往并不徹底,邏輯上也并不前后一致。實踐的美德是審慎,無論多么完美無瑕的理論在實踐中都要求審慎的限制。法國大革命是一個不受限制的濫用民主自由的典型。這個典型所帶來的教訓(xùn)就是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雖然面對的是不同的問題,但是它們之間存在著一種值得重視的關(guān)系,只有依靠消極自由對積極自由的限制,積極自由才可能避免被濫用以及各種扭曲的形式;同時也只有積極自由的存在才能夠保證消極自由的真實有效。也就是說沒有民主作為保障,消極自由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而且很可能隨時喪失或者被隨意剝奪。因為如果私人生活領(lǐng)域與國家公共權(quán)力之間的那條界線是由專斷的國家權(quán)力劃定或給出的話,那么這一專斷的國家權(quán)力就可以隨時取消這條界線,或者壓縮這條界線。因此,這種消極的自由并沒有足夠安全的保障。這樣看來,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之間的關(guān)系不僅不像許多論者所說的那樣緊張,相反是一種手段與目的的關(guān)系,積極自由是手段,而消極自由是目的。沒有了積極自由要求的民主問題的恰當(dāng)解決,消極自由所要求的不受干涉的個人自由問題也就難以得到真正的解決。

因而,積極自由的可能危險實際上就是民主的可能危險,積極自由的濫用及其扭曲形式實際上就是民主的被濫用及其扭曲形式。法國大革命說明了這一點。只要我們能夠恰當(dāng)?shù)亟鉀Q了民主問題,所謂的積極自由問題也就是能夠被解決,其可能的危險也就可能被消除。當(dāng)今世界的民主問題已經(jīng)有了恰當(dāng)?shù)慕鉀Q途徑和形式,這就說明受到限制的積極自由并不必然帶來巨大的政治災(zāi)難,而做出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之區(qū)分的伯林也支持在實踐上對這兩種自由概念的限制,尤為重要的當(dāng)然是對積極自由的限制。

4、作為目的的自由和作為手段的自由

綜合伯林對于兩種自由概念的界定與分析,以及昆廷·斯金納和查爾斯·泰勒對于自由國家和積極的政治參與的強調(diào),我們可以得出這樣的結(jié)論,即消極的自由本身就是目的,而積極的自由乃是消極自由這一目的得以真正實現(xiàn)的手段。也就是說,消極自由乃是作為目的的自由,而積極自由乃是作為手段的自由,積極自由概念所闡發(fā)的實際上乃是民主的自由,而民主不是目的,而是實現(xiàn)目的的手段。在目的與手段之間并不存在截然對立、不可調(diào)和的矛盾,只有在積極自由的扭曲形式下,即純粹民主制所帶來的多數(shù)暴政下,消極自由才可能面臨被剝奪的危險和災(zāi)難,而在正常的情況下,受到消極自由這一目的限制的積極自由是不會侵犯或者剝奪人們的消極自由的。這與斯金納和泰勒的目的是一致的,他們所強調(diào)的也不過如此,也就是說單純追求消極自由,并且固守消極自由,而不去關(guān)心自由制度的脆弱、自由國家所面臨的危險,也就是說忽視了積極的自由所要求的積極的政治參與熱情,將會導(dǎo)致自由制度的敗壞,自由國家的衰落,從而失去我們的消極自由。很顯然,斯金納、泰勒把積極自由作為手段,把消極自由作為目的,認為如果自由國家的公民們不關(guān)心公共生活,不參與政治活動,不為維持一個自由國家而積極努力,只是一味地沉浸在自己的私人生活之中,只關(guān)心自己的個人權(quán)利和自由,這樣一來,自由國家很容易敗壞為非自由國家,而當(dāng)這一切發(fā)生時,為自由主義和共和主義者所共同珍視的消極自由就處于喪失的危險之中了。他們認為,除非公民積極地參與政治生活,否則他們就會使其國家制度陷入停滯和腐化,并最終喪失他們的自由。公民們積極的政治參與是為了維護自由國家而不使之墮落為非自由國家,而這一切的目的則是維護公民們的個人自由。雖然斯金納并沒有說積極的政治參與就是積極自由的一種表現(xiàn),但是我們按照伯林的界定,我們完全可以斷言,積極的政治參與和對公民美德的提倡的確是積極自由的表現(xiàn)之一。由此可以說明我們之前的判斷乃是合理的。當(dāng)然這只是從共和主義的觀點來看待兩種自由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接下來讓我們看看伯林自己對于兩種自由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是怎樣看待的。

伯林的消極自由概念要求必須劃定私人生活領(lǐng)域和公共權(quán)威領(lǐng)域之間的界限,認為應(yīng)該存在最低限度的、神圣不可侵犯的個人自由的領(lǐng)域,如果這個領(lǐng)域被踐踏,個人將會發(fā)現(xiàn)他自己處于一種甚至對于他的自然能力的最低限度的發(fā)展也嫌狹窄的空間中,而正是他的那些自然能力使得他有可能追求甚或領(lǐng)會各種各樣人們視為善良、正確或神圣的目的。⑥簡單地說,柏林所謂的自由就是指沒有人或人的群體干涉我的活動,自由的領(lǐng)域就是一個人能夠不受干涉地行動的領(lǐng)域,而這樣的自由也就是免于一切干涉和侵犯的自由。這個意義上的自由就是消極的自由。消極自由的實現(xiàn)需要一條私人生活領(lǐng)域與公共權(quán)威領(lǐng)域之間的界線來保證,但是這個界線應(yīng)該如何確定才能夠給自由留下足夠的空間呢,也就是說我們根據(jù)什么標(biāo)準(zhǔn)以及應(yīng)該由誰來確定這條界線的位置呢?我們只是看到伯林不斷地說:“不管以什么樣的原則來劃定不受干涉的領(lǐng)域,無論它是自然法、自然權(quán)利或功利原則,還是絕對命令的要求、社會契約的規(guī)定或人們借以澄清和衛(wèi)護他們的信念的任何其他概念,自由在這一意義上就是‘免于……’的自由,就是在雖變動不居但永遠清晰可辨的那個疆界內(nèi)不受干涉”。⑦但是究竟應(yīng)以什么原則來劃定這個疆界的范圍呢?特別關(guān)鍵的是因該由誰來選擇標(biāo)準(zhǔn)并最終劃定這個疆界的范圍呢?這是最關(guān)鍵的問題。

伯林在其《兩種自由概念》一文中很明確地說,自由在其消極的意義上,無論如何并不與民主或自治邏輯地相關(guān)。他說:“大體上說,與別的制度相比,自治更能為公民自由的保存提供保證,也因此受到自由主義者的捍衛(wèi)。但是個人自由與民主統(tǒng)治并無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p>

也就是說,對“誰統(tǒng)治我?”這個問題的回答,與對“政府干涉我到何種程度?”這個問題的回答,在邏輯上是有區(qū)別的。⑧伯林認為正是這種區(qū)別的存在,才使兩種自由概念的劃分成為可能,消極與積極自由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而民主和個人自由之間的關(guān)聯(lián)要比這二者的許多擁護者所認為的還要脆弱。伯林寫到:“正如民主實際上有可能剝奪個體公民在別的社會形式中可能享有的許多自由權(quán)利一樣,完全能夠想象,開明的****君主有可能讓其臣民有較大程度上的個人自由”。⑨很顯然,《兩種自由概念》一文中,伯林對于積極的自由概念是持批評態(tài)度,并抱有很大的防范之心的。伯林很明確地說:“成為某人自己的主人的自由,與不受別人阻止地做出選擇的自由,初看之下,似乎只是兩個在邏輯上相距并不太遠的概念,只是同一事物的消極與積極兩個方面而已。不過,歷史地看,積極與消極自由的觀念并不總是按照邏輯上可以論證的步驟發(fā)展,而是朝不同的方向發(fā)展,直至最終造成相互間的直接沖突”。⑩這樣看來,伯林似乎肯定了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之間是沒有我們所說的那種聯(lián)系的,但這只是伯林前期的觀點,因為后來即一九八七年的《我的思想之路》中論及自由之時又帶有結(jié)論性質(zhì)地說,“它們雖然同源,但在我看來它們卻并不沖突”,②我們不得不考慮那個時代的歷史因素以及伯林自己思想的改變。在伯林強調(diào)民主或自治與個人自由并無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之時,他所說的實際上就是積極自由與消極自由并無必然的關(guān)聯(lián),盡管他認為自治或民主制度比其他制度更能為自由的保存提供保證。

積極自由概念在實踐中有很多種形式,但大多數(shù)都是其扭曲了的敗壞了的形式,對于消極自由的侵害也只是它被濫用了的結(jié)果。大革命的純粹民主制導(dǎo)致了殘酷的暴政,導(dǎo)致了對于消極個人自由的嚴重破壞,但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民主制度是錯誤的,是危險的,或者說個人自由是與民主不相容的。這樣做無異于因噎廢食。正是因為大革命的教訓(xùn),十九世紀的很多自由主義者都認為這種積極意義上的自由,即民主的自由,很容易摧毀太多神圣的消極自由。也就是說,人民主權(quán)很容易摧毀個體主權(quán)。但是如果我們用消極自由來限制積極自由,用個體主權(quán)來限制人民主權(quán),用不可干涉不可剝奪的個人自由來限制民主的范圍和程度,從而避免任何一方走極端,不就可以緩解乃至消除它們之間的沖突了嗎?也就是說我們沒有必要非得選擇一方而放棄另一方,因為或許我們可以有更好的選擇,那就是兩者都要,并讓它們相互限制。法國大革命所體現(xiàn)的積極自由實質(zhì)乃是民主的自由,其要求并非完全不合理,我們只要限制了民主制的極端形式就完全可以避免自由與民主之間的這種沖突。也就是說我們完全可以把民主作為一種手段來保障個人自由的實現(xiàn)。這就需要我們建立這樣一個社會,即其中必須存在著自由的某些疆界,這些疆界是任何人不得跨越的。實際上這就又回到了我們先前的問題,即這個自由的疆界應(yīng)該依據(jù)什么樣的原則,特別是應(yīng)該由誰來劃定。除了一種承認一些人們不經(jīng)殊死搏斗就不會放棄的自由和權(quán)利的民主,我找不到更好的原則,更好的解決辦法。我們說了這個民主不能是純粹的或者絕對的民主,它是一種以保護個人自由為己任的民主,只有這樣的民主才能夠給出并保障個人的消極自由。這種民主是作為消極自由的保護性手段而存在的,因而爭取這種民主的自由并不與個人的消極自由截然對立,這種民主的自由是積極自由概念的一種受限制的形式。

伯林一直在強調(diào),消極自由的實現(xiàn)需要在私人生活領(lǐng)域和公共權(quán)威領(lǐng)域之間劃定一條明確的分界線,但是他始終沒有說明這條分界線應(yīng)該依據(jù)什么明確的原則以及由誰來劃定,我相信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個難題,因為他似乎對于民主與個人自由之間的關(guān)系沒有信心。然而除了某種工具性的民主之外我們實在沒有更好的選擇。這就涉及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的問題,法國大革命所體現(xiàn)的乃是直接民主的缺陷和危險,伯林對法國大革命所體現(xiàn)的積極自由的批判實質(zhì)上乃是對直接民主的批判,但是民主還有另一個模式,即間接民主,也就是代議制民主。考慮到斯金納和泰勒的觀點,受到消極自由限制并以消極自由為目的的民主就是最好的選擇。從而我們就可以確定兩種自由概念之間的關(guān)系,積極自由只能作為消極自由得以實現(xiàn)的手段而存在,消極自由則是積極自由所追求的和維護的唯一目的。作為目的的自由和作為手段的自由就是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能夠共存的最好的關(guān)系。

注釋:

①[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189頁。

②[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371頁。

③[英]昆廷·斯金納:《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M],李宏圖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10-1,第47頁。

④[英]昆廷·斯金納:《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M],李宏圖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10-1,第145頁。

⑤[英]昆廷·斯金納:《自由主義之前的自由》[M],李宏圖譯,上海三聯(lián)書店:2003-10-1,第140頁。

⑥[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192頁。

⑦[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195頁。

⑧[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198頁。

⑨[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198頁。

⑩[英]以賽亞·伯林:《自由論》[M],胡傳勝譯,譯林出版社:2003-12-1,第200頁。

胶州市| 准格尔旗| 福清市| 武乡县| 灵山县| 丰台区| 长春市| 惠东县| 普陀区| 鹿泉市| 五台县| 瓦房店市| 廉江市| 民丰县| 濉溪县| 安西县| 东港市| 象山县| 漳州市| 洛宁县| 香格里拉县| 远安县| 阿荣旗| 汤阴县| 轮台县| 汉中市| 涿州市| 华安县| 工布江达县| 林甸县| 岱山县| 清流县| 蓬安县| 易门县| 延安市| 积石山| 重庆市| 通许县| 兰西县| 青岛市| 永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