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現代音樂風格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作曲家呂其明(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創(chuàng)作的交響樂《龍華祭》,是紀念在中國革命時期的解放戰(zhàn)爭中,在上海戰(zhàn)役中英勇犧牲的7000多名中國人民解放軍戰(zhàn)士。作曲家為了追思這些祖國的英雄,以內心的真摯情感和深刻的思念之情,用清醇樸實的音符,謳歌了故去的烈士們。這部作品曾經獲得2001年中國音樂“金鐘獎”。該作品以傳統技法寫作而成,旋律的氣息非常寬展和平穩(wěn),在構思上以凝重的主題思維特征展現。主導樂思始終貫穿在整體樂曲的進行之中。通過單一性的線性樂思發(fā)展,融入多層面的樂思交織,使樂曲的表現富有張力。該作品在這次以現代音樂為主題的活動中,其創(chuàng)作手法是完全傳統思維化的,在以現代音樂為主體的“交響音樂會”中同臺演出,同樣是顯得非常融合,并受到人們的熱烈歡迎。這說明了音樂的本質是為了表達音樂的主題思想內容。因此,無論是傳統與現代,都離不開最基本的“主題”思想內容的表達。
楊立青教授(上海音樂學院院長)創(chuàng)作的中胡與交響樂隊《荒漠暮色》,這部作品是應日本“絲路的回響”執(zhí)行委員會的委約,創(chuàng)作于1998年。全曲演奏時間為14分左右。作曲家采用了中胡“協奏曲”性的特殊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而成。從中胡的獨特使用與其特殊的樂器音色上來看,中胡的音樂主要是從人的內心世界去表現更多的思想意境。而樂隊與各個聲部之間的樂思處理,是以不同色彩的音色對比和非常清晰的多種疊置組合而構成,并以濃烈的和聲與交織的復調融合在一起,構筑了一幅夕陽映射下的大自然絕美壯觀的風蝕地貌圖畫。管弦樂隊總體配器的技術處理上,顯示出了作者高超的配器技術與極盡完美的音色造型調配,并在樂思的不斷運動中,呈現出了一種疏、密、濃、淡的線條性起伏,經過多種層面上的樂思對比,形成了異常鮮明的色彩性音響效果,營造出了一種海市蜃樓、情景交融的美妙藝術境界。作曲家在寫作手法上使用了九個音的音階。整體創(chuàng)作的風格上,表現出了一種光和色的大寫意。在樂思的發(fā)展上,借用由中胡演奏的兩次中國古琴曲《梅花三弄》開始的主題素材,將基本的音樂主題與《梅花三弄》的主題相互交融,通過核心音樂語匯進行有序的發(fā)展與建構,形成一種主導樂思的動力性展開。在旋法上主要是以五度、小二度、三全音作為基本的聲部線條進行呈示和衍展,和聲的構筑也從此派生而出。整體作品結構的構思是比較自由的形式,不套用任何的曲式結構。從作品的表現內容上,作者主要體現了一種“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詩意和一望無際的沙漠在暮色中色彩斑斕、變化無窮的意境,使人們感受到一種“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詩意。
秦文琛(中央音樂學院青年教師)創(chuàng)作的大型交響樂隊作品《際之響》,是獲得2001年德國管弦樂作曲大賽第一名的作品,在此次活動中是公開首演,也是人們所期待和關注的新作品。該作品以一個重要的音“H”貫穿發(fā)展在整體的音樂之中,“H”是德語發(fā)音中的“B”,因此,作者是以“B”音為主導線索進行樂思的各種組合和變化的。同時“H”字母也是佛教《六字箴言》第一個字的第一個字母,所以,作曲家精心設計的“H”音,也同時表明了音樂所要表達的主題思想內容。作者說:“璀璨、神秘、古樸和力量是西藏留給我深刻的印象,樂曲《際之響》吸收了某些西藏音樂的因素,并通過樂隊劇場效果和微分音處理,旨在將整個劇場作為空間,來構建特別的聲響,以此來表達作者對西藏的強烈感受?!边@部作品通過純技法音樂的運動形態(tài),由音樂運動過程中的結構張力和節(jié)奏上的動力以及音色上的變化對比,表現了一種在音響造型上進行高度抽象的交響藝術思維方式。在樂思的發(fā)展過程中,以微分音及色塊的交織使用為基本特色,注重樂音運動過程中的色彩性與和聲性的細致變化,強調兩組打擊樂與整體交響樂隊之間交響化的立體音響造型。該作品從全新的創(chuàng)作構思角度,給人們帶來了世界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里新的學術信息,同時,這部作品為人們提供了一個窗口,它可以作為我們目前了解世界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里的發(fā)展狀況。
蔣安慶(中央音樂學院研究生)創(chuàng)作的《虛擬愛情》,是為管弦樂隊而作。作者通過當代世界互聯網中人們復雜的思想情感,從一個人們所關注的側面,運用交響音樂的思維表達方式,向人民展示了在現代電子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互聯網的世界當中,一切都變得如同虛構。如作者說:“人們沉醉在其中,對虛擬的網絡世界充滿著好奇與幻想,嘗試從中追尋那夢寐以求的幸福情感。有人得到,也有人失去。那飽含深情的舉動令人癡迷,卻往往忘記了最終的結局也許恰好說明了這終究是一場亦真亦幻的虛擬游戲?!边@部作品通過不同樂器的音色化處理,使樂思在清雅的氣息中蜿蜒不斷地展開。具有中國線條音樂思維特征的主題因素,始終把握著整體音樂的運動和發(fā)展。因此,該作品具有濃郁的中國現代音樂風格和時代音樂的特色。作曲家以現代特色的樸素音樂語言,表現了現代社會“虛擬”的愛情和人生觀,通過這部作品的音樂“真言”,力圖喚醒人們對“愛情”和“人生”的真情。同時,在作品中體現了作者的音樂創(chuàng)作思想和藝術審美特征。
葉小綱(中央音樂學院教授)創(chuàng)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最后的樂園》,是于1993年應香港市政局的委托而創(chuàng)作。該作品的音樂創(chuàng)作風格體現在以中國安徽民間特有的音樂風格上,作者采用中國農民隨意哼唱的“山歌”音調作為全曲的主要音樂動機,而帶有傳統思維的主題樂思就是構筑在這個特殊的樂思之中。在具體的音樂處理上,作者依靠節(jié)奏的律動變化和樂思運動過程中的各種不同形態(tài)的發(fā)展組合,使音樂展現出富有中國音樂特色的格調。在樂曲的整體結構設計上,通過全曲三個大部分的結構性的對比,由強與弱、濃與淡、遠與近的時空性音響造型,表現了作者的一種特殊音樂思維方式。同時,在有限的“山歌”主導樂思的材料使用上,盡可能地去表現出依據于中國民族音樂個性化這一富有特性的基本創(chuàng)作手法,并將東方民族與西方民族之間的優(yōu)秀傳統文化,以交響音樂的表現形式完整地結合在一起的特色。樂曲中呈現出的中國民間“山歌”風格的音響流動,是以線條性的雙層次運動方式進行,使音樂以自然的交融與組合進行發(fā)展。在主題樂思的運動過程中,單一性的小提琴獨奏音色與復合性的交響樂隊之間的調配組合,顯示出音樂中清醇的音色對比。在這種富有詩意的交響音樂思維過程中,“山歌”的樂思時而高亢激蕩、時而平穩(wěn)安靜,最后“山歌”遠去了,隱退在那無盡的“樂園”遙想之中。同時,也生動地體現了作曲家內在的藝術審美意識:“在音樂中要追求一種東方式的人生理想,在走向天國的路途中,喜悅才是生命通向最后旅程的最高境界(作者自語)?!边@部作品以比較直觀的交響音樂語言和樸實的民族音樂風格特征,向人們展示了作曲家內心的思想和情感,體現了現代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新思維和新意識。
從創(chuàng)作和學術的觀點上,客觀地去評介上述新作品。這些作品在風格上各異,作曲家們從各自的音樂審美角度出發(fā),從作品中反映出相關的一些特點。1.上述的作品在創(chuàng)作的立意上,基本是追尋個性化的和富有民族音樂特色的基本原則,在具體的創(chuàng)作上,將民族民間性的音樂素材經過細致的加工處理,借鑒性地運用在自己的作品中,這說明了民族音樂之根已深深地埋在作曲家們的創(chuàng)作思想當中。2.從作品的題材上來看,基本上每部作品都有標題,無論作品的標題是否具有明確的意思。從另一個角度上講,由于作品標題的提示作用和點題的意蘊,作者對作品主題思維的表現內容仍然是注重的,并且是放在首位的。這也說明了現代音樂是為了讓更多的聽眾所能夠接受,使更多的人們能夠理解和貼近現代音樂。3.從作品的創(chuàng)作技法上來看,作曲家們在注重傳統與現代技法表現運用的同時,也對音樂創(chuàng)作中如何融入新的音樂因素,而進一步地去探索和發(fā)掘更加新穎的創(chuàng)作技法與音樂表現手段。4.在對作品整體結構的處理上,作曲家們更多的是考慮音樂的完整表現,以及如何使音樂本體的創(chuàng)作因素在結構上更加符合邏輯性。5.從上述這些作品中的創(chuàng)作特色上來看,作曲家們所追尋的是創(chuàng)作中的自由個性,每部作品都體現著作曲家自己獨特的音樂風格,并散發(fā)著“青春”的氣息和充滿著“美麗”的音樂色彩。
中國的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是一個非常薄弱的創(chuàng)作領域。自20世紀初,蕭友梅先生創(chuàng)作的《新霓裳羽衣舞》(1923年)和黃自創(chuàng)作的《懷舊曲》(1929年)這兩部開創(chuàng)性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以來,時值今日已有近一個世紀的歷史。在這漫長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我國的作曲家經過風風雨雨的復雜社會歷史進程,多多少少地創(chuàng)作了一些交響音樂作品,直到上個世紀末為止(2000年)的曲目統計,大約有各種體裁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1500部以上(含香港、臺灣、旅外華人作曲家)。當然,其中的許多作品已經成為我國交響音樂的經典之作,并得到人們的喜愛。然而,具有13億人口的大國,在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的數量上實在是少得可憐,不成比例,而人們所知道的中國交響音樂作品更是少有的幾部。因此,大力宣揚中國的交響音樂是中國作曲家們的希望,努力創(chuàng)作出富有中國特色的交響音樂,是許多關心中國交響音樂事業(yè)發(fā)展的人們共同的期盼。值得贊揚的是在如今“商業(yè)”的環(huán)境下,在難得的“論壇”機會中,中國當代的部分作曲家向人們展示了中國交響音樂創(chuàng)作領域里的新成果。
以“論壇”的方式進行現代音樂作品的展示活動,并能夠以“交響音樂會”現場演奏的形式直接地展現新作品,這對目前“清冷”的中國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是一個積極推動。通過現代音樂領域里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新作品,進行學術上的交流和探討,這個活動無疑是非常富有意義和遠見的。這也是自去年在中國天津舉辦的“中國國際現代音樂節(jié)暨中國作曲家現代音樂新作品交流會”之后,又一次對近年來作曲家們創(chuàng)作的部分中國現代音樂新作品的檢閱,也是一次難得的現代音樂專題性的交流和探討的盛會。因此,“論壇”活動將對未來中國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起到推動的作用。同時,也將在有關中國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的敏感問題上,引起必要的學術性反思和理論研討。因而,從這次“論壇”的一個側面,反映出的是在今后21世紀中國現代新音樂的發(fā)展過程中,現代音樂創(chuàng)作將具有非常廣闊的天地,我們期待著更多的中國現代音樂新作品問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