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工商業(yè)循環(huán)理論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今天在經濟學中談論奧地利工商業(yè)循環(huán)理論已經十分常見了。這是對我們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極大恭維,而且我們對此榮譽深感榮耀。然而,與所有其它科學貢獻一樣,經濟危機的現論不是某一個國家的貢獻。與當前經濟學知識的其它部分一樣,這個分支也是全世界經濟學家的合作的結果。
關鍵詞:奧地利學派;工商業(yè);循環(huán)理論
Abstract:Ineconomics,Austriatotalkaboutbusinesscycletheoryhasbeenaverycommon.ThisisourschoolofAustrianeconomistsgreatcompliment,andwehonorthisgreathonor.However,withallothercontributionstoscience,themoderntheoryofeconomiccrisisisnotacountry.Atpresent,andotherpartsoftheknowledgeofeconomics,thisisalsoabranchoftheeconomistsintheworldofco-operation.
Keywords:AustrianSchool;tradeandindustry;cycletheory
前言
對貿易循環(huán)的貨幣說明不是全新的。英國“貨幣學派”曾經試圖把工商業(yè)的景氣解釋為由發(fā)行無金屬準備的紙幣造成的信用擴張引起的。然而,該學派沒有認識到可以隨時用支票提取的銀行戶頭——也就是說,現金帳戶——在信用擴張中的作用與紙幣完全一樣。因此,信用的擴張不僅可能出于過度發(fā)行紙幣,還可能出于開立過多現金帳戶。正是由于誤解了這一真實的原理,貨幣學派相信為了防止經濟危機的反復,只要立法限制無金屬準備的紙幣就行了,而不必管制由現金帳戶造成的信用擴張。1844年的Peel銀行法案(Peel’sBankAct),以及其它國家的類似法律,都沒有達到其目的。由此人們得出錯誤的結論:英國學派用貨幣說明貿易循環(huán)的嘗試被事實駁倒了。
貨幣學派的第二個缺陷是它對信用擴張機制和由此導致的危機的分析僅限于信用只在一國擴張而所有其它國家的銀行政策依然保守的情形。這個情形中的反應來自對外貿易的后果。國內物價的上漲鼓勵進口阻礙出口。金屬貨幣流失到外國。因此銀行面臨償付它們投入流通的貨幣工具(例如無準備金的紙幣和現金帳戶)的增長的需求,直到它們發(fā)現它們必須限制信用。最終外流的硬幣引起物價的上漲。貨幣學派僅僅分析了這個特殊的情形;它沒有考慮所有資本主義國家同時發(fā)生的國際范圍的信用擴張。
19世紀下半葉,這個貿易循環(huán)理論失去了影響,而且人們都認為貿易循環(huán)與貨幣和信用無關。Wicksell(1898)[1]復興貨幣學派的嘗試是短命的。
奧地利學派經濟學的奠基人——CarlMenger,Böhm-Bawerk和Wieser——對貿易循環(huán)的問題不感興趣。對這個問題的分析是第二代奧地利學派經濟學家的任務。[2]
發(fā)行信用貨幣——我指的是沒有黃金準備的紙幣或者沒有完全的黃金儲備的現金帳戶——時,銀行就大大地擴張了信用。這些信用貨幣的創(chuàng)造使它們把信用擴張到其自身資產和其客戶信托的資金設定的界限之外。在這種情形中它們作為自己創(chuàng)造的額外信用的“供應者”干預了市場,并且因此使利率降低到比沒有它們的干預時更低的水平。利率的降低刺激了經濟活動。在利率沒有受到銀行的操縱的情況下不被人們認為“有利可圖”的因而也不會啟動的項目現在卻顯得“有利可圖”了并且會被實施。工商業(yè)的更加活躍的狀態(tài)導致了對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的增長的需求。生產資料的價格和勞動力的工資上漲,而工資的上漲又引起了消費品價格的上漲。如果銀行要避免進一步的信用擴張并只限于做它們已經做的事情,景氣很快就會停止。但是銀行并不偏離它們的既定方針;它們越來越多地擴張信用,而物價和工資也相應地繼續(xù)上漲。
然而,這一上升的運動不能無限繼續(xù)。物質生產資料和可用的勞動力沒有增加;增加的不過是在商品流通中與貨幣起同樣作用的信用貨幣的數量。轉移到新的企業(yè)中的生產資料和勞動力必須從其它企業(yè)中獲取。社會沒有富足到不必從其它企業(yè)中拿任何東西就能創(chuàng)立新企業(yè)。只要信用擴張繼續(xù),這一點就不會為人注意,但是這不能無限期地繼續(xù)下去。因為如果采取任何措施阻止通過創(chuàng)造越來越多的信用造成的上升趨勢的突然停止(因此也會產生價格的崩潰),那么就會造成連續(xù)的甚至更快的價格上漲。但是通貨膨脹和景氣只有在公眾認為價格的上升趨勢將在不遠的將來停止時才能平穩(wěn)地繼續(xù)。只要公眾意識到沒有理由期望通貨膨脹的中止,而且價格會持續(xù)上漲,恐慌就開始了。沒有人想留著他的錢,因為拿著錢就意味著一天一天越來越大的損失;每個人都急于把錢換成物,人們甚至不考慮價格地購買沒有什么用的東西,只是為了把錢花出去。這就是在德國和其它國家中在延長了的通貨膨脹的政策之后發(fā)生的現象,它被稱為“向真實價值的飛躍”(flightintorealvalues)。商品價格和匯率都急劇上漲,而本幣的價格下跌至幾乎為零。貨幣的價值崩潰了,1923年德國的情況就是如此。
如果相反,銀行決定及時地中止擴張以防止貨幣的崩潰而且因此中止景氣,人們很快就會發(fā)現信用擴張引起的“贏利性”的虛假印象導致了不合理的投資。許多由于人為降低的利率導致的而且由于同樣人為的價格上漲支撐的企業(yè)或者工商業(yè)活動不在有利可圖了。一些企業(yè)縮減了其經營范圍,另一些關門或者倒閉。物價下降;景氣之后就出現了危機和蕭條。危機和隨之而來的衰退期是信用擴張帶來的不當投資期的最終結果。由信用擴張及其帶來的價格上漲造成的市場上的人為條件下顯得“有利可圖”而出現的那些項目不再“有利可圖”了。投入這些企業(yè)的資本的被套住的部分損失了。經濟必然要根據這些損失及其造成的狀況而改變。在這種情況下,要做的事情首先就是縮減消費并且通過節(jié)約積累新的資本金以使得生產能力符合實際的需求而不是人為的需求——人為的需求由于基于信用擴張的虛假的“贏利性”核算永遠不能被認為是真實的預期。
人為的“景氣”是由信用的擴張和銀行的干預導致的利率的降低造成的。在信用擴張期,銀行逐步地提高利率;從純粹算術的角度看,最后的利率比景氣期開始時的要高。然而利率的上升并不足以恢復市場的均衡并中止不健康的景氣;為在物價持續(xù)上漲的市場中,毛利率必須在嚴格意義上的資本利率——即凈利率——之外還包括彌補借貸期間的價格上漲的因素。如果價格持續(xù)地上漲而且借貸方因此通過出售他用借貸的錢購進的商品而獲得額外的利潤,他就會同意比在穩(wěn)定價格時期支付更高的利率;另一方面,資本家不愿意在這些條件下貸出,除非利率包括對貸出的錢的購買力的降低的補償。如果銀行在
設定毛利率時不考慮這些條件,它們的利率應該被認為是被人為地保持在過低的水平上,即使從純粹算術的角度看它比“正?!睏l件下的利率高得多。因此,在德國,百分之幾百的利率在1923年秋由于馬克的加速貶值應被認為過低。
一旦工商業(yè)循環(huán)賽的逆轉隨著銀行政策的變化開始,那么取得貸款就由于普遍的信貸限制而很難了。利率因而由于突然的恐慌而非??斓厣蠞q。很快,它就會再降下來。的確,在衰退期,非常低的利率——從算術的觀點考慮——未能刺激經濟活動,這是個眾所周知的現象。個人和銀行的現金存款都增加了,流動資金積累了,然而衰退依然持續(xù)。在當前[1936年]的危機中,這些“非活躍的”黃金儲備由于一個特殊原因占了過度的比例。自然,資本家希望避免各國政府計劃的貶值造成的損失的風險。如果持有債券或者其它利息證券造成的巨大的貨幣風險得不到相應的利率增長的彌補,資本家就更愿意以某種方式持有貨幣,使得他們能夠迅速兌換為一種不立即受貶值的前景威脅的貨幣因而避免最終的貶值造成的損失。這就是為什么今天的資本家不愿意通過永久性投資與一種特定的貨幣掛鉤的非常簡單的原因。這就是為什么盡管利息很低他們依然聽任銀行帳戶增加,并且儲藏不僅不付利息還需要儲藏費用的黃金。
另一個延長了當前蕭條期的因素是工資的剛性。工資在擴張期增加。在緊縮期工資應下降,不僅是貨幣數量下降,而且實際購買力也應下降。通過在蕭條期制止工資的下降,工會的政策使得失業(yè)成為廣泛的和持久的現象。不僅如此,這一政策還無限期地延遲了復蘇。只有當物價和工資與流通的貨幣數量相適應時才能恢復正常的狀況。
公眾完全正確地看出,景氣的終結和危機的出現是銀行政策的結果。銀行無疑能夠把不受歡迎的狀況推遲一段時間。它們可以繼續(xù)堅持一段時間的信用擴張。但是——如我們所見——它們不可能無限地堅持這種政策而同時避免金融體系的全面崩潰。銀行的擴張信用的政策帶來的景氣遲早必然結束。除非他們打算讓他們的政策完全破壞金融和信用體系,銀行必然在災難發(fā)生前中止擴張。信用擴張的時期越長,銀行延遲改變其政策的時間越長,景氣期間特有的錯誤投資和過度投機的后果越糟糕;因此衰退期也越長,復蘇和回到正常經濟活動的日期也越不確定。
人們經常主張通過新的信用擴張“刺激”經濟活動并且“啟動經濟”——信用擴張會中止衰退并且?guī)韽吞K或者至少回到正常狀態(tài);然而,倡導這一方法的人們忘記了即使它可能暫時克服困難,它必然在不太久的未來造成更加糟糕的境況。
最后,有必要理解,通過信用擴張在市場上造成的人為降低的利率只能產生臨時的結果,而且初始的復蘇之后會發(fā)生一場表現為商業(yè)和工業(yè)的完全停滯的更深的衰退。除非一切干擾由經濟要素的自由作用決定的物價、工資和利率的人為因素永久地消除,經濟就不能和諧順利地發(fā)展。
用信用擴張來彌補資本的稀缺的后果或者錯誤的經濟政策的效應不是銀行的任務。今天,回到正常的經濟形勢被束縛商業(yè)的有害政策、軍備和對戰(zhàn)爭的過分恐懼——更不必說工資的剛性了——耽誤了。但是這一境況不應由信貸手段和信用擴張來糾正。
以上我僅僅給出了關于經濟危機的貨幣理論的一個簡要的而且必然是不充分的大綱。不幸的是我無法在本文篇幅的范圍內深入進一步的細節(jié);那些對此問題感興趣的人可以在我提到的各種出版物中找到更多的內容。
本文原來以"LaTheoriediteAutrichiennedeCycleÉconomique"發(fā)表在SociéteBelged’Etudesetd’Expansion(1936):459-64。由DavidO’Mahoney和J.HustonMcCulloch從法文譯出。
參考文獻:
[1]KnutWicksell,InterestandPrices,R.F.Kahn,trans.(NewYork:AugustusM.Kelley,1965)—Tr.
[2]關于經濟循環(huán)理論的主要的奧地利學派的著作[截止1936年]有:Mises,TheTheoryofMoneyandCredit(NewYork:FoundationforEconomicEducation,1971;translationofthe2ndGermanedition,1924;originallypublishedin1912);Mises,MonetaryStabilizationandCyclicalPolicy(1928)reprintedinOntheManipulationofMoneyandCredit,PercyL.Greaves,ed.,BettinaBienGreaves,trans.(DobbsFerry,N.Y.:FreeMarketBooks,1978;originallypublishedasamonographinGerman);FriedrichA.vonHayek,MonetaryTheoryandtheTradeCycle(NewYork:AugustusM.Kelley,1966;reprintof1933Englishedition,originallypublishedinGermanin1929);Hayek,PricesandProduction(NewYork:AugustusM.Kelley,1967;reprintof19352ndrevisededition,originallypublishedin1931);FritzMachlup,FührerdurchdieKrisenpolitik(1934);RichardvonStrigl,CapitalandProduction,MargaretRudelichHoppeandHans-HermannHoppe,trans.(Auburn,Al:LudwigvonMisesInstitute,1995;translationofthe1934edition);thebestanalysisoftheactualcrisiswasmadebySirLionelRobbins,TheGreatDepression(Freeport,R.I.:BooksforLibrariesPress,1971;reprintof1934edition).—Note:citationshavebeenupdatedinthisnew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