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中藥湯劑服法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摘要】目的正確掌握湯劑的服藥方法,能提高臨床療效。方法從服藥時間、日服次數(shù)、溫服和冷服、服藥后的護理、服藥時飲食宜忌。結果與結論中藥湯劑的服法對臨床療效有一定影響。
【關鍵詞】中藥湯劑;服法
中藥服法對臨床療效有一定的影響,正確掌握中藥的服藥方法,是提高中醫(yī)療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歷代醫(yī)家對此都十分重視。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古人及現(xiàn)代人在服藥方法上積累了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F(xiàn)將中藥幾種服藥方法分述如下。
1服藥時間
服藥時間根據(jù)病情需要和藥物的特性,選定最佳的給藥時間,能提高藥物的治療作用。為了使藥物的有效成分在人體血液中保持特定的濃度,服藥要定時。此外,不同的藥物服用時間也有所不同。
一般來說,病在上焦,欲使藥力停留在上焦時間較久者,宜在食后服;病在下焦,欲使藥力迅速下達者,宜在飯前30~60min服;滋膩補養(yǎng)藥,如四物湯、四君子湯等,宜在飯前不饑不飽時服,以便于藥物充分吸收,起到滋補作用;驅蟲藥、瀉下藥及四肢血脈的藥物,宜在空腹時服,這樣有利于藥物迅速進入腸內,并保持較高濃度,而迅速發(fā)揮藥效,驅蟲藥還可隔夜服,即在睡前服1次,于第2天早晨再服1次,以便將蟲完全殺死排出體外。對胃腸道有刺激性的藥物宜在飯后半小時服用;安神藥宜在睡前15~30min服;通便藥宜空腹用;調經(jīng)藥一般于經(jīng)前或經(jīng)期服用;健脾、消食的藥宜飯后服,當然還需根據(jù)病情的緩急而改變服藥時間,如急性病應立即服藥,不拘時間,慢性病服丸、散、膏、酒者宜有定時,如每日3次或每日早晚各1次,以使藥物持續(xù)發(fā)揮治療作用。此外,根據(jù)病情有的也可煎湯代茶頻頻飲服,使藥力持續(xù),以利頓挫病勢。
2日服次數(shù)
中藥的日服次數(shù)是中藥最常用的服藥方法之一。漢·張仲景在其所著《傷寒論》和《金匱要略》一書中,對每首中藥方劑的日服次數(shù)都作了詳細的記載,書中根據(jù)病情和內服藥物之不同,每劑藥有分日二服、三服、四服、日三服夜一服、頓服、少少含咽等。目前臨床服藥一般是采用每日1劑,每劑分二服或三服,病情急重的,如需服較烈性藥物,則采用一次頓服,病去即止,以免損傷正氣。咽喉及食道部位病變,如喉痛、咽痛及魚鯁傷咽部等癥,服藥時宜采用徐徐含咽方法,一日作數(shù)次服用,使藥物慢慢通過病灶部位發(fā)揮作用,有些貴重藥或芳香藥,如麝香、牛黃、沉香等,若久煎會影響藥效,有時就要沖服。
3溫服和冷服
中藥湯劑,以溫服者居多,如《傷寒》和《金匱》兩書,除少數(shù)散劑和丸劑外,幾乎全部都是采用溫服法,如治寒證用袪寒藥宜于溫服,特別是治表寒證所服辛溫發(fā)汗解表之劑,不僅需要溫服法,亦有湯劑用冷服法的,如熱證所服之寒藥,就宜冷服,古人稱這類藥物為飲,如:普濟消毒飲等。此外,在某種特殊情況下,也有熱藥用冷服法,寒藥用溫服法的,這兩種服藥方法均屬中醫(yī)反治法之一,如系真寒假熱,則又宜熱藥冷服,如系真熱假寒,則又宜寒藥熱服,其他對嘔吐不止的患者,可以少服、頻服,對神志昏迷或牙關緊閉的患者,可給予鼻飼。內服丸、散劑,一般都用溫開水呑服。有時用酒服者,是取其升提宜通。用淡鹽湯送下者,是取其引藥入腎。在臨床中只有正確掌握中藥溫服和冷服的方法,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藥作用,達到治療目的。
4服藥后的護理
服中藥除了煎服得法,用量得當外,還要注意服藥后的護理。服發(fā)汗藥后即需安臥,服辛溫發(fā)表藥宜蓋被取微汗以助之,而服辛涼發(fā)表藥則不宜捂被。凡服發(fā)汗藥者,只宜取得通體微汗,不可令人大汗淋漓,以防發(fā)汗太多而虛,若發(fā)現(xiàn)服藥后汗不出者,可加服些熱開水或熱稀粥,以助藥力。服發(fā)汗藥后,不可即食酸味食物及冷飲。服催吐藥應囑患者束緊肚腹,服用后不即吐者,可用羽毛或手指探吐,再飲些溫開水或生雞蛋清,但如出現(xiàn)吐而不止者,可食些冷稀粥或飲涼開水,如服爪蒂散吐而不止者,可以麝香0.5g沖水內服。
5服中藥時飲食宜忌
服藥時飲食宜忌,也屬于服藥方法之一。因為它能直接影響服藥效果,凡屬于生冷、粘膩、腥臭不易消化以及有刺激性的食物都應該禁忌。因為飲食和藥物一樣,各種不同的飲食,分別有寒、熱、溫、涼四性和辛、甘、酸、苦、咸五味,在功能上則有補、泄、溫、清的不同作用。因此,我們必須按照疾病的辨證屬性正確掌握藥后飲食宜忌。一般來說:寒證宜溫,熱證宜清。凡是陽虛證、寒證病人,服藥后應忌生冷及寒涼飲食;虛證、熱證者,服藥后需忌辛、辣、煙、酒及其他熱性食物等等。
綜上所述,中藥服藥方法在中醫(yī)治療過程中是很重要的,服藥方法正確與否,可直接影響治療的效果,因此,我們必須很好地學習古人各種服藥經(jīng)驗,靈活掌握各種服藥方法,以提高中醫(yī)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