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語用預設翻譯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論文摘要:大部分語用預設與社會文化相關,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點,不易被目標語文化的人接受,因而在翻譯時應格外謹慎。本文探討了語用預設的特點,并就如何恰當翻譯語用預設提出了五個方法:加注、簡略化、語境化、轉(zhuǎn)換法和直譯。
一、引言
翻譯是譯者對原作的再創(chuàng)造過程。源語作者與讀者擁有共同的社會文化基礎,因而作者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預設許多的文化常識,并“理所當然”地認為讀者能夠自然推理并理解。但這卻給來自不同文化的目標語讀者造成了不少理解上的困難,文化差異造成了理解上難以跨越的鴻溝。翻譯時尤應謹慎處理這些文化負載濃厚的語用預設,好的翻譯通過對原作的巧妙再創(chuàng)造,讓目標語讀者自然輕松地理解其中的“不言而喻”,體會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本文基于語用預設的特點就如何恰當翻譯語用預設提出了幾點方法,以期有所幫助。
二、語用預設
預設(或稱前提)一般分為語義預設和語用預設兩種。語義預設建立在真值條件基礎上,絕大部分是由語言本身所引起的。如“John’sbrotherisill.”無論這話真實與否,前提“Johnhasabrother”一直存在,此預設由屬格“’s”而來。Leech曾列舉了包括屬格在內(nèi)13種語義預設語言因素(1981:181-184)??梢娬Z義預設是語句命題本身所擁有的一種意義,是靜態(tài)的,抽象的。但在具體的話語交際中,語句總是與具體使用相聯(lián)系,處于一定的語境中,因此從單純的語義角度來研究預設顯然是不夠的,有必要從語言使用的角度來研究預設,這就構成了預設的語用研究。語用預設是指“那些對語境敏感的,與說話人(有時包括說話對象)的信念、態(tài)度、意圖有關的前提關系”(何自然,1997:68)。比較語義預設,語用預設受語境的影響,是動態(tài)的,具體的。語用預設一般可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理解:(1)語用預設是說話人對語境所作的設想。說話人對自然語言環(huán)境有他自己的理解,有一些設想,并基于這些設想展開話語交際,語用預設是話語產(chǎn)生的背景信息。(2)語用預設是一個言語行為的必要條件。(Fillmore,1971:276)說話人在實施言語行為時預設了那些能使此言語行為恰當實施的必要條件。(3)語用預設是交際雙方所共有的知識。(Jackendoff,1972:230)語用預設還表現(xiàn)在說話人會預設他認為對方也擁有的知識。語用預設的這種“共知性”(mutualknowledge)是交際得以成功的基礎,沒有這一共同擁有的背景知識,話語交際就不能順利進行。由此可見,語用預設絕大部分是由非語言因素引起的,跟語境密切相關,與交際雙方的社會文化背景息息相關,與交際雙方的關系密不可分??傮w而言,語用預設有兩個基本特征:合適性(appropriateness)和共知性(mutualknowledge)。具體而言,還有主觀性、單向性和隱蔽性。語用預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其在話語交際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既然翻譯要求譯者忠實地傳達原作者的思想,如何讓原作者這些“不言而喻”的預設被目標語讀者所理解就成了一個難點,下文將對此作一番探討。
三、語用預設的翻譯
正如Levinson指出的那樣“就算兩種語言來自相差非常大的語系,它們的語義預設也大體是相通的”(1983:216),語義預設的翻譯大都可直譯,如:
Isawyouandyourgirlfriendwalkinginthestreetyesterdayafternoon.
昨天下午我看到你和你的女朋友在逛街。
“yourgirlfriend”和“你的女朋友”都預設了“你有女朋友。”又如:
Youarebeatingyourchildagain.
你又在打你的孩子了。
“Again”和“又”都預設了“這已不是第一次打孩子了”。
比較而言,只有一些語用預設是大部分語言所共有的或涉及人類普遍思維和心理反應的,目標語讀者可基于這些共同知識體會原作者的“不言而喻”,因而可直譯,但大部分語用預設因為與社會文化相關,具有鮮明的民族文化特點,不易被目標語文化的人接受,因而應受到格外的關注。如:
Gorgegothisarmstruckinthedraincover,sothefirebrigadewascalledin.
喬治的手卡在渠蓋里了,因而向消防人員求救。
源語讀者對此話沒有任何理解上的困難,但卻讓目標語讀者有點費解——這跟消防員有何大干系?造成理解困難的是兩種文化的差異:在英國消防員不僅處理火警,也處理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安全難事;而中國文化里這更是110的事,而不會首先想到消防員。既然不同文化讀者并沒有共享原作者對相關社會文化背景知識的預設,直接翻譯成源語形象當然會給這些讀者造成困惑了。因此翻譯此類語用預設時用直譯往往欠妥,而應做些恰當?shù)募庸ぬ幚恚旅媸翘幚磉@類語用預設的五個方法。
(1)加注法
當預設的源語文化現(xiàn)象在目標語文化中空缺時,加注是可行的辦法之一。如:
我屬雞。我從來不吃雞。雞年是我的本命年。
IwasbornintheYearoftheRooster,Inevereatchicken,theYearofRoosterwillbringmegoodluckofbadluck.(Chinesepeopletraditionallyuse12animals,representing12EarthlyBranches,tosymbolizetheyearoftheRooster.Peopleborninthisyearhavetheroosterastheirlifesymbol.Allotheryearsoftherooster,accordingtoanoldChinesesaying,becomeeither-good-or-bad-luckyearsforthem.)
生肖是典型的中國文化現(xiàn)象,眾所周知,說話人預設了這點,理所當然認為讀者理解沒問題。但對英語文化的人來說,這是個不小的文化空缺。因此為彌補這一空缺,可加注說明相應文化背景知識,便于對方理解。
(2)語境化法
對類似事物的表達有時源語文化和目標語文化相去甚遠,這種情況除了可用加注法,也可以用語境化法。如:
Hehadbeenfaithfultothefourteen-year-oldvicar’daughter,whomhehadworshipedonhiskneesbuthadneverledtothealter.
他一直忠于十四歲的牧師的女兒,他曾經(jīng)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但終于沒有和她結(jié)婚。
“Leadsomebodytothealter”是典型的西方婚禮場景,作者預設了這一點,認為讀者自然知道這一文化常識,但目標語文化讀者卻不一定了解此文化常識,直譯成中文不太好理解,因此把它意譯成“結(jié)婚”,把語境表現(xiàn)出來。
(3)簡略化
并不是所有的語用預設均需明白無誤地翻譯出來,在一定條件下,一些可省略或簡單化。如:
過年殺的狗肉早已吃光,狗皮一直掛在墻上。
Thedogdiedduringthespringfestival,andthedogskinisstillonthewall.
中國人好吃狗肉,說話人預設了這點。但這種行為西方文化的人難以接受,因此可委婉翻譯,簡略處理,只說那狗“died”。
(4)轉(zhuǎn)換法
在表達同一事物時,有時源語形象和目標語形象不吻合,甚至相互沖撞。這種情況下,可直接譯為目標語形象。如:
“Youdon’twanttoloseLarryaltogether,doyou?”/sheshookherhead.
“你不想完全失掉拉里,是嗎?”/她點點頭。
“shookherhead”與“nod”相一致,作者認為讀者不會有任何理解困難,預設了這點語言常識,但卻與中國的語言文化不符,因此譯成中文要符合中文習慣,變成“點點頭”。
(5)直譯法
以上四種處理語用預設翻譯的方法在一定條件下都行之有效,但并非無缺陷。其中第一種加注法可保留源語形象,但易造成閱讀不流暢;其余三種方法屬于意譯,一個共同的缺陷是通過這些方法處理后的譯文在一定程度上了丟失了原文的形象意義,削弱了原文的魅力。在中西方交流日益頻繁的今天,人們對對方的文化越來越了解,許多源語文化現(xiàn)象也變得不再陌生,因而對作者預設的文化常識也越來越能理解,這種情況下可直接翻譯,以保留源語形象。如:
IknownotwhereisthatPrometheanheatthatcanthylightrelume.
我不知道什么地方有那天上的神火能夠燃燒你原來的光彩。
這是早些年的翻譯,當時中國人對普羅米修斯的神話傳說還知之甚少的,因而意譯為“神火”,譯者把作者對這一文化知識的預設明示化了,以便于目標語讀者理解。而在今天,“Promethean”完全可音譯,因為大家對此已不再陌生。
四、結(jié)語
翻譯的標準為“信、達、雅”,語用預設的翻譯也如此,因其跟社會文化背景關系密切,尤需謹慎處理??傮w而言,如果目標語讀者與原作者共享預設信息,則可直譯;如果目標語讀者不具備原作者所預設的信息,則視情況采用余下四種方法。以上是筆者愚見,希望能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Fillmore,C.Verbsofjudging[A].Fillmore,C.&Langendon,T.StudiesinLinguisticsSemantics[C].NewYork:Holt,Rinehart&Winston,1971.
[2]Jackendoff,R.SemanticInterpretationinGenerativeGrammar[M].Mass:TheMITPress,1972.
[3]Leech,G.Semantics[M].Harmondsworth:Penguin,1981.
[4]Levinson,S.C.Pragmatics[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83.
[5]何自然.語用學與英語學習[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