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本站為你精心整理了信息化建設稅收研究范文,希望能為你的創(chuàng)作提供參考價值,我們的客服老師可以幫助你提供個性化的參考范文,歡迎咨詢。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及要求;當前信息化稅收建設走入誤區(qū)的剖析;踐行科學發(fā)展走出信息化稅收建設誤區(qū)等進行講述,包括了稅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從低級到高級、信息化已經遠遠超出技術手段的范疇和含義、信息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求打破環(huán)節(jié)、層級、部門間的壁壘、“唯信息論”的管理思想、重數量輕質量的管理方式、缺乏統籌兼顧的管理方法等,具體資料請見:
【摘要】信息化稅收已成為稅收管理現代化的一個標志,只有不斷加強稅收信息化建設,才能實現現代化稅收管理目標。文章從科學發(fā)展觀政治理論思想出發(fā),基于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對當前我國稅收信息化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系統的剖析,并運用科學發(fā)展觀的思想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信息化;信息化稅收建設;以人為本;統籌兼顧
信息化稅收是與現代市場經濟發(fā)展相適應的,以信息技術為核心,以深度應用和全面提高數據能力為目標,將先進管理理念與現代科學技術融為一體的新型稅收管理體制。信息化稅收與傳統的稅收管理體制相比,最主要的區(qū)別在于稅收管理理念的變化:即由傳統的經驗型稅收管理轉變?yōu)榛诙愂諗祿畔⒎治鲞M行稅收管理的理念。但是,信息化建設應當把科學主義與人文主義結合起來①。從科學主義角度看信息化建設,最容易看到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和利用;從以人為本角度看信息化建設,則還會發(fā)現信息文化的推動作用。既然應用信息技術是管理現代化的標志之一,也應當有對應的信息文化是管理現代化的標志之一,可是具體談到信息化應用時,人們往往把后一點給忘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文化來加強稅務部門稅收征管,代表著先進生產力與先進文化發(fā)展的要求,作為物質力量和精神力量的信息化這兩手應用,都要硬,才談得上全面建設。由此,筆者運用科學發(fā)展觀的政治理論思想對當前的稅務工作提出粗淺的建議。
一、信息化建設發(fā)展規(guī)律及要求
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發(fā)利用信息資源,促進信息交流和知識共享,提高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經濟社會發(fā)展轉型的歷史進程。它是我國實現現代化、建設和諧社會的發(fā)展戰(zhàn)略及要求。從信息化發(fā)展規(guī)律可看出:
第一,稅務系統的信息化建設從低級到高級,從單一到豐富,從分散到統一,這是一個必然的建設過程。當前稅務部門信息化發(fā)展的內部不平衡,地域間不平衡、技術指標不平衡、應用水平不平衡,相應導致的系統林立,消息割裂等都應該是這一過程需要解決的課題。
第二,信息化已經遠遠超出技術手段的范疇和含義。信息化的實質是生命化②。信息技術是客觀的和理性的,而應用于管理中就需要人性化的東西存在。生命總是理性寓之于內,而感性行之于外的。稅務信息化近十年的建設,其發(fā)展迅猛,成效顯著、影響廣泛,對稅務部門的組織機構、管理制度、運行機制、干部的思想意識和管理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第三,信息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必然要求打破環(huán)節(jié)、層級、部門間的壁壘,充分實現資源共享,迫使管理者必須打破傳統管理模式,進行運行機制的變革,以適應這一先進生產力的發(fā)展要求。
第四,從稅務系統信息化的發(fā)展歷程來看,信息技術同征管改革和實踐聯系緊密,并始終貫穿稅收工作的全過程。所以,信息化稅收建設達到一定階段,必然走向“科技+管理”的征管現代化之路。
二、當前信息化稅收建設走入誤區(qū)的剖析
幾年來,稅務信息化被提到了相當的高度,領導重視,投資不菲,電子稅務的運行平臺、網絡建設初具規(guī)模,金稅工程、征管信息系統的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構建起了稅收征管信息化體系。但目前信息化稅收建設過程中仍存在理論指導的偏差,致使其走入誤區(qū)。
(一)“唯信息論”的管理思想
信息化稅收系統包含了納稅人和稅收機關兩方面的數據庫,根據稅法要求確定的管理項目、管理層次和管理機構、工作流程3個部分。由此可知,信息化管理并沒有給稅收的管理目的和管理依據帶來變化,它是由國家稅法決定的。但在目前的稅務工作中存在“唯信息論”的思想。一是稅收管理由執(zhí)法行為異化為純粹的信息處理工作;二是稅收業(yè)務和信息技術之間還存在“兩張皮”現象,甚至把稅收業(yè)務寄托于技術上而忽視了人的內因主導作用。
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對信息化稅收的內涵、規(guī)律和體系的構筑缺乏全面、客觀、科學的認識,應用觀念基本停留在計算機模擬手工和事務處理階段上,管理觀念對信息化稅收建設只基于技術層面,而對知識創(chuàng)新、人文因素及社會科學理論認識不足。在實際工作中把管理崗位人為分成業(yè)務崗位和技術崗位,缺乏大量既懂業(yè)務又懂技術的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從而不能有效利用各種數據開展有實效的稅收經濟分析、企業(yè)納稅評估、稅收監(jiān)控等工作;沒有重視和強調人與系統,人與技術、機器之間的不同以及各自適宜承擔的任務,而是要求人以時間、金錢為代價去適應系統。由于信息技術的應用要求公開和資源共享,這對稅務部門的組織機構重組帶來了挑戰(zhàn),因為過去長期形成的既得利益要被打破,它們不愿意積極主動適應這種變革,結果是寧愿把資金花在對技術、技術人員和設備的過度投資;只重視稅務部門內部征管系統而忽略與納稅人的關系,即優(yōu)化服務質量,讓納稅人足不出戶就能在網上完成一系列納稅申報、繳款、查詢、涉稅事宜等活動。
(二)重數量輕質量的管理方式
由于存在上述的思想觀念,在平時的稅務工作中就會看重數量的完成多寡而忽視質量的提高。例如,應用系統開發(fā)起點低,系統林立,互不兼容,應用平臺不一,各部門各地區(qū)各自為戰(zhàn),自成體系,重復建設,資源嚴重浪費,信息化功能交叉,信息不共享,甚至制約了多數局部系統的發(fā)展。雖然近幾年實施了信息資源整合工作,但數據共享問題仍沒得到根本解決,如數據重復報送和重復錄入問題。
多年來,在稅務信息化建設中,各級稅務機關已經積累了大量的業(yè)務數據,但稅務部門的數據管理水平卻仍不夠高,所存儲的數據質量不容樂觀。目前大量的業(yè)務數據僅滿足于稅收征管日常應用,在數據增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這一方面體現在稅務基層不能充分利用數據加強管理和優(yōu)化服務;另一方面決策者很難從海量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并通過數據分析提煉出有價值的決策信息來指導基層工作。
信息化稅收在不斷發(fā)展,但隨之上升的信息化稅收風險還沒有被稅務部門意識到。互聯網的應用、數據的大集中、稅銀聯網和數據交換技術等都是信息化稅收風險來源,如何保障稅收業(yè)務數據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并及時規(guī)避各種潛在的風險還沒有得到稅務工作人員的足夠的重視,甚至沒有制定和宣傳相關的管理辦法和制度。而我國目前稅務領域對風險管理的研究仍處于極其薄弱的狀況。
(三)缺乏統籌兼顧的管理方法
因為稅務部門信息化啟動比較晚,在摸索中前進,所以在管理方法上難免會顧此失彼,不能通觀全局,統籌兼顧。具體表現為:
1.資源結構投入失衡
信息化建設在投資結構及發(fā)展趨向上過分強調專業(yè)化,缺乏整體系統觀,存在著重視信息化建設而輕運行時的管理、重視硬件資源的建設而沒有抓緊軟件應用水平的提高、重視網絡建設而輕資源的投入、重軟件統一而輕標準統一、重征管系統而輕納稅服務系統、重自主投入而輕投資多元化等誤區(qū)。
2.與其它部門發(fā)展不協調
具有社會系統功能的信息化稅收建設,和其它部門溝通不暢,不能協調發(fā)展。若協調部門不能很好地配合,就難以形成部門互動,使信息化推廣工作受到一定的阻力。
從內部看,大量、有效的涉稅信息因稅務局外部其它部門信息的缺失,將難以導入地稅系統的數據倉庫中,信息運行阻斷,同時由于短缺融法律、稅收、信息為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又淡化了科技的推進作用;另外,我國1994年的稅制改革,成立了國、地稅兩套稅務系統,但由于兩套稅務系統在稅款的征收管理上基本是各自為政,未能構建起有效的信息溝通機制,無法對納稅人起到應有的國地稅相互監(jiān)督的作用,因而造成國家的稅款流失。就外部言,信息化稅收是在稅務部門積極倡導和社會各部門自覺跟進的互動中一步一步實現的。而目前,除金融、電信外,企業(yè)及政府各部門的信息化建設明顯滯后,這種信息占有和運用的不對稱以及參差不齊的網絡辦稅客體對信息化稅收的推進產生了負面沖擊。與其它部門溝通協調不暢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源不完整,表現在與稅收監(jiān)管密切關聯的工商登記信息、企業(yè)編碼、銀行賬號、個人身份證明等技術標準受現行行業(yè)體制和部門法規(guī)的制約,既不規(guī)范也不統一,既難獲取又無法得到利用。如稅務系統與工商部門的信息不共享,可能產生稅收征管漏洞?,F行各地工商部門登記的工商戶數普遍高于當地稅務部門登記的納稅人數,就是稅收征管漏洞的表現之一。稅務系統與銀行系統的信息未聯網,納稅人的稅務登記證號和銀行賬號難以相應登錄掌握;稅務機關查詢涉稅案件企業(yè)的銀行存款的權利難以通過稅務系統與銀行系統的信息共享實現。
三、踐行科學發(fā)展走出信息化稅收建設誤區(qū)
(一)堅持“以人為本”的管理思想
在管理方面,與一般的信息系統的管理不同,信息化稅收建設除了注重科學性的規(guī)律問題之外,更要注重人文性的素養(yǎng)問題。要大力培養(yǎng)稅務人員的信息素養(yǎng),從社會學、管理學和情報學等多重角度來認識信息化理論,充分認識信息的作用和價值,增強信息意識,提高信息服務和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網站等信息門戶的人文設計,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公開、公正、公平地將稅法貫徹、適用于全體納稅人,以及通過幫助個性需求不同的納稅人了解和履行納稅義務,為納稅人提供最優(yōu)質的服務。
(二)向精細化、知識管理方式轉變
以精細化管理為目標提高數據應用水平。針對目前強化“首問責任制”和強調管理“精細化”的新要求,在數據應用上應以“一戶式”為主要改革方向。構建一戶納稅人“橫向”和“縱向”兩個信息庫,對納稅人的信息實行集中管理。在對信息系統的要求方面及繼續(xù)滿足宏觀管理的前提下,應對個別納稅人實施精細化監(jiān)督管理并作為數據應用的新目標。
以“創(chuàng)造稅收價值”為目標,從提升管理的角度關注和挖掘信息技術在推動業(yè)務管理方面的潛力,引入知識管理,達到社會和納稅人不斷增長的期望值,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增加稅收等方面的價值。抓好信息管理制度的落實,落實數據管理規(guī)程、數據質量管理辦法、數據公開制度、數據信息應用管理辦法的要求;形成知識管理流程,以流程化的方式,使制度體系緊密銜接、規(guī)范運作;建立以風險識別、風險評定和風險應對為基本環(huán)節(jié)的稅收風險管理流程,把高風險的納稅人作為管理重點。
(三)注重全面協調發(fā)展,共建和諧信息化社會
注重內部信息化與外部協調發(fā)展。在重視部門內部信息化建設的同時,要做好與外部的交流與溝通,提高信息化稅收建設的社會化程度,這是構建和諧信息化社會的必由之路。加快納稅服務系統建設,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大對納稅人的宣傳和引導力度,采用網上辦稅、推行防偽稅控器具等方式,提高納稅人財務會計、信息應用水平和為納稅人提供快捷、方便的優(yōu)質服務。建立民眾廣泛參與、滿足電子政務要求、適應電子商務發(fā)展需要的開放式信息系統,并成為社會信息系統建設的組成部分。稅務部門在加強自身征管信息化建設的基礎上,要加強與其他社會經濟管理部門如,公安、工商、海關、銀行等部門的信息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廣泛利用第三方信息,改變過去自下而上的手工采集和重復采集信息的方式,提高數據信息的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