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生理學課程教學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個問題出現(xiàn),通常比解決這一問題更加關鍵”。初中學生正處在好奇心較強的環(huán)節(jié),他們思維敏銳,頗具強烈的求知欲,他們急于想去發(fā)掘、去探索未知的部分。教師抓住這個特點,從學生的需要開始,把學生的需要作為教學的最終目標,在課堂上激勵他們的問題意志,進而想去自主探索認知。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課的教學中,首先是做一個小實驗,分別取一個小木塊和一個小鐵塊放入水中,學生們發(fā)掘木塊浮在水面上,鐵塊卻下沉了。根據(jù)這個實驗,讓孩子們大膽提問,于是一個個各種各樣的問題就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木塊放入水中為什么能浮于水面,而鐵塊放入水中卻下沉呢?”:“把相同質量的木塊和鐵塊同時放入水中又會有什么結果呢?”;“把相同體積的木塊和鐵塊同時放入水中又會怎樣呢?”。于是順便引導提問:“既然同學們有這么多的問題,那你們今天愿意和我一起來研究里面的奧妙嗎?”,“愿意”“愿意”。同學們在好奇心強烈促使下,紛紛踴躍嘗試。此后,老師再從學生的需要開始,引領他們去處理心中的疑問,這樣學生學起來就會興致勃勃。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我們還需教育學生對各種權威不盲從,勇于提問,勇于指出自己的想法和觀念,勇于向權威說“不”。養(yǎng)成愛問“為什么”的習慣,用設問的眼光看待各種事物,研究我們不知道的自然規(guī)律。如:對課本提出疑問,課本在編寫進程中,思考到學生的接納潛力,有些含義、規(guī)律并不嚴謹;對各種媒體實行疑問,有些報刊雜志常常犯一些科學差錯,有意識讓學生發(fā)掘并改正;在習題講解中提問,此題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識點等等。如此一來,有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考習慣,培育其創(chuàng)新精神。
2在新課程理念下因實踐探尋真知
物理課是實踐性較強的一門學科,很多物理知識都要求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去實踐、去發(fā)掘。呂叔湘曾說過:“教師只管講,學生只管聽,那是白講,是無效的勞動?!边@種教學只能讓學生養(yǎng)成依靠他人的習慣,思考潛力產生障礙,教師需把教學的觸點延展到學生的生活范圍,讓知識經驗在動手實踐中成長。例如:過去學生在解答“檢查電路故障”此類習題時,通常感到非常困難,因此,就設計了“爭做電氣工程師”研究活動:發(fā)給學生電池組、開關、電流表和電壓表各一個,好、壞小燈泡各一只,導線若干,并構成電路。需要學生或運用電流表或運用電壓表或運用導線來找出壞燈泡。只要有學生能找出壞燈泡并說明一種正確的辦法,就給予“電氣工程師”獎杯。學生對此興趣非常高,當學生采取自己研究尋求到一種或多種辦法時,都會非常歡喜,內心充滿了成功的喜悅。采取實踐充分激勵了學生的學習激情,滿足了他們的好奇心,抽象的理論知識也采用動手獲得了內化,并在其腦海中刻下深深的烙印。
3在新課程理念下因合作交流拓展思維
雅斯貝爾斯曾說過:“對話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實現(xiàn)。”對話是教學中交流的重要方式,課堂上的溝通、協(xié)作促進學生在反復爭論、評估和論證中獲取真知。合適的生生協(xié)作通過和師生的相互溝通通常能夠把問題引入深處。例如:在教授“杠桿的應用”一節(jié)時,先復習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然后告訴學生阿基米德曾說“給我一個支點和一根足夠長的木棒,我就可以撬動地球”。難道他不知道地球有多重嗎?他為什么會說這樣的話?”接著要求學生互相討論,各抒己見。通過教師啟發(fā)引導,學生有了方向和目的,對知識理解自然會加深很多。同時,也營造學生提問并回答的學習氛圍。
學生進入學習角色后,可放手讓學生通過閱讀教材,分組討論自學。學生在互相發(fā)問過程中,圍繞主題大膽地當、想、說,使學生在學習上從視聽為主變?yōu)橐詣邮帧⒂^察、思考、討論為主,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挖掘潛能;學生在同一基礎上互相提問、討論、回答,可進一步強化學生積極思維。因為教學目標不單是讓學生學會知識,還使他們掌握科學方法,形成創(chuàng)新能力。學生之間思維也存在較大差異性,要讓他們全面掌握知識要普及到面。小組之間互相發(fā)問,研究探討、回答,無疑較全面理解學到知識。對較有難度的題,小組可通過實驗、討論完成,也可由教師引導回答,或由小組幫助完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需盡量給學生提供廣闊思維空間,讓學生意識到自我才能的完全展示,增強學習探究的信念。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生成;問題解決
中圖分類號:G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14-0290-085
朱熹說:“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卻要無疑,到這里方是長進?!薄盁o疑須有疑”,有疑才會有思,“思”使“有疑變無疑”,學習才有收獲。筆者結合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踐論述了“問題”的生成與解決方法。
一、激發(fā),給“問”以動力引擎,使“無疑”到“有疑”
課堂之“問”需要激發(fā),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營造氛圍,打破思維定勢,營建需求失衡等方式實現(xiàn)。
如教學《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啟蒙運動》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啟蒙運動”的“矛頭指向”以表格的形式進行歸納整理。具體如下:
學生在生成材料的過程中會發(fā)現(xiàn),“啟蒙運動”要同時反對教會神權和世俗王權兩股封建勢力。為什么會這樣呢?這一問題的提出便是由生成的材料創(chuàng)設出的新情境激發(fā)而來的,這樣的教學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求知的欲望。
二、引導,給“問”以探究過程,使“有疑”到“無疑”
引導,即把“問”引向深入,并指導學生探究問題,這是問題的解決過程,是“有疑”到“無疑”的過程,即是思考由潛在狀態(tài)轉入活躍狀態(tài)的關鍵所在。
比如,教師展示有關14―16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發(fā)展狀態(tài)的材料,如下:
材料一:十四五世紀,意大利出現(xiàn)了佛羅倫薩和威尼斯等著名的工商業(yè)城市。這些城市各自獨立,為了在激烈的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紛紛采取鼓勵發(fā)展工商業(yè)的政策,促進了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資本主義萌芽。
――人教版必修3第26頁
材料二:18世紀時,隨著資本主義制度的進一步發(fā)展,英國社會穩(wěn)定,經濟發(fā)展迅速……在新興的棉紡織業(yè),生產技術首先出現(xiàn)了革命性的變化。飛梭出現(xiàn)……引發(fā)了紡織生產領域一系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后來在冶金、采煤等其他生產領域也紛紛出現(xiàn)了發(fā)明和使用機器的。
――人教版必修2第30頁
教師引導學生對比三場運動在反封建方式和程度方面的不同,并引發(fā)學生思考階級和經濟方面的原因。通過對上述材料的分析,得出以下結論: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fā)展,資產階級力量不斷壯大,他們逐漸擺脫了復興希羅古典文化的旗幟和宗教的外衣,直接面對教會神權和世俗王權兩股封建勢力。
引導使“問”變成了討論探究,書本上知識就變成了“活”的知識,學生不僅知道了“是什么”,而且知道“怎樣”去探究,學習就不僅僅是感知的范疇,而是經由思考逐步走向理性的范疇。
三、指導,給“問”以技術支撐,使“有疑”與“無疑”不斷回返往復
“問”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思維模式的全新構建,是學生學會了學習和轉變了學習方式的重要標志。
(一)由課堂直接口頭發(fā)問轉向課前預習筆頭發(fā)問
課前預習可以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思維時間,筆頭發(fā)問可以使問題的邏輯性更強,并且由個人單獨發(fā)問轉向集體討論研究發(fā)問,集體討論研究發(fā)現(xiàn)的問題更具典型性,更有思維含量。這兩個轉變建立在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基礎之上。課前學生預習后寫出尚未能獨立解決的問題,然后在課上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利用集體智慧解決部分問題,剩下的問題可寫在黑板上交給全班學生討論解決。比如,《人文主義精神的起源與發(fā)展?啟蒙運動》一課中,學生小組討論后在黑板上寫下了這樣的問題:啟蒙運動的原因?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關系?啟蒙思想的代表作是如何體現(xiàn)理性精神的?舉例說明啟蒙運動的影響?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與西方啟蒙思想有何不同?
(二)學生評論、比較,教師示范、建議
學生之間的問題可以進行互相評論和比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進行示范,或建議,這樣,“問”就更具方法性。如在比較“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思想與西方啟蒙思想”時,學生一開始不知道如何下手。這時,教師可提醒學生注意比較的角度,要求學生遵循同類相比的原則,并可結合具體思想家的思想主張加以比較。在教師的點撥下,學生將黃宗羲與孟德斯鳩的思想主張逐一進行比較,進而得出了中西思想的兩大區(qū)別:一是西方啟蒙思想在反對君主專制的同時提出了建立新的社會制度的理論構想,中國則沒有提出;二是西方啟蒙思想體現(xiàn)了法治理念,中國則是人治理念。通過比較,學生也理解了以黃宗羲思想為代表的中國早期民主啟蒙思想的局限。
通過課前預習、筆頭發(fā)問,學生產生了大量疑問;經過課堂集體討論、相互,學生解決了部分問題,又留有部分問題;在老師的示范和指導下,學生解決了大部分問題,但又產生了新的問題……學習就是在“有疑――無疑――有疑”的過程中不斷回返往復。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學習,轉變了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學習過渡到了主動探究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緒貴.試論高中歷史教學在新課改下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引文版:教育科學,2015(15).
[2] 許明華.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析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4(2).
[3] 周安會.新課改下高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2015(8).
[4] 劉海榮.探究高中歷史新課改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2015(10).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如何在生物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既是適應新課程改革的需要,也是體現(xiàn)以人為本、著重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F(xiàn)以“傳染病及其預防”一節(jié)課的課堂教學為例,談一下如何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應用知識解決生活中問題的能力。
本節(jié)課的一個重要任務是讓學生運用探究、比較的方法理解傳染病的相關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通過情境體驗、音樂欣賞、圖片觀察與分析、課外探究等活動,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運用知識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首先播放《健康歌》來導入新課,為以下新課的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引出課題后,我并不急于往下進行,而是讓學生思考:看到這個課題,你想了解些什么呢?學生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了,紛紛提出了自己想知道的問題:“怎樣保護自己的健康?哪些病會傳染?怎樣預防傳染???”
這樣由教師設疑轉到學生設疑,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并且將提問的機會也留給了學生,培養(yǎng)了學生提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提供了動力。
二、觀察對比、表達交流、歸納概括,創(chuàng)設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的空間
讓學生觀察對比幻燈片中狂犬病和近視眼的圖片,并說出二者病因有何不同、與健康人接觸后結果有什么不同,學生表達交流、歸納概括病原體和傳染病的概念。接著展示幾種病原體(包括細菌、病毒和寄生蟲)的圖片,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讓學生體會知識與生活的聯(lián)系。
三、分析資料,討論探究
學生了解了傳染病的概念之后,急切想知道傳染病是怎樣傳染的,我把學生分成小組,共同分析教材69頁有關流感、肝炎的資料來討論探究:傳染病流行時,從病原體到患者要經過哪些環(huán)節(jié)?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內容。在此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討論分析時間,并深入到學生當中與他們一起討論。為了使學生更形象、直觀地了解流感是如何傳染的,給學生播放動畫(課件),最后通過班級交流探究結果,由學生概括出傳染病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學生在回答過程中,要給予適當?shù)墓膭?、點撥、補充。然后馬上播放動畫:你能分別說出流感、肝炎、艾滋病的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嗎?幫助學生合理地搭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條線。
接下來引導學生思考:缺少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傳染病還能夠在人群中流行嗎?如何針對這三個環(huán)節(jié)來預防傳染病呢?
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些常見的預防傳染病的方法,在老師的點撥提示下,歸納出傳染病的預防措施(即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并讓學生舉例說出一些常見傳染病的主要預防措施(如:麻疹、乙腦,要預防接種,以保護易感人群為主;肝炎、淋病應以切斷傳播途徑為重點),使學生明白,預防傳染病,要做到綜合與重點措施相結合。
四、運用知識,關注社會
1、新流感:簡單介紹新流感(因近期流行,學生很熟悉),讓學生說出防治方法,然后再出示相關防治圖片。
2、“非典”:“非典”曾給人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可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非典”流行的三個環(huán)節(jié)以及預防措施。
3、艾滋病:艾滋病作為世紀頑癥,目前科學界對它也沒有好的治療方法,它對人類的危害極其嚴重。如何對待艾滋病患者引起了我國和世界的高度關注,因此給學生普及艾滋病的知識十分必要,這也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首先學生在歌曲《愛的奉獻》的熏陶下,交流課前查閱的資料。學生的回答可能不十分全面,接下來播放影視資料,包括艾滋病的病原體、傳播途徑、預防艾滋病的方法、艾滋病患者圖片、“紅絲帶”(防治艾滋病的國際性標志)圖片,以此來激發(fā)學生正確地對待艾滋病人,關心他人的情感。同時也幫助學生解決了如何與艾滋病患者相處的問題。
五、暢談收獲,自我總結
學完本節(jié)課的內容之后,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讓他們都有表現(xiàn)自己的體會,嘗到成功的喜悅。接下來轉入鞏固練習,以一個具體病例分析不同的處理措施分別屬于預防傳染病的什么措施,再次幫助學生合理地搭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條線。
六、課堂延伸,鞏固升華
課件展示:課外調查當?shù)爻R姷膫魅静。咽占馁Y料進行整理,每個小組書寫一份調查報告。又一次幫助學生合理地搭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這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