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機器人培訓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江蘇 江陰 214433)
摘 要:中等專業(yè)學校作為為社會提供最多技術人才的資源庫,注重的是學員的實踐能力了,所以實訓基地的建設尤其重要。
關鍵詞 :計算機;基地建設;技能型人才
中圖分類號:TG65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5)02-0196-02
江蘇省江陰中等專業(yè)學校始建于1951年,是首批國家級重點職業(yè)學校、首批江蘇省重點職業(yè)中學、首批江蘇省四星級中等職業(yè)學校和高水平示范性職業(yè)學校、國家中等職業(yè)教育改革發(fā)展示范學校立項建設單位、江蘇省高水平現代化職業(yè)學校立項建設單位。學校占地249畝,建筑面積12.9萬平方米,在校學生5 000多人,是一所培養(yǎng)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綜合性中等專業(yè)學校。
我校計算機應用專業(yè)是首批江蘇省示范專業(yè)、省品牌專業(yè)、無錫市重點專業(yè)和第三批國示范重點建設專業(yè)。計算機實訓基地曾被評為國家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2013年根據省教育廳、財政廳《關于進一步加強職業(yè)學校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建設的通知》(蘇教職〔2012〕34號)要求,申報成為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建設基地。經過一年多的實訓基地的建設工作,我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管理過程中,學校銳意創(chuàng)新,多方借力,深化實訓基地內部管理與運行機制,從以下幾個方面凸顯基地特色,取得很好的成效。
一、立足現在,著眼未來,細化計算機專業(yè)方向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開設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的學校越來越多,學校原有的以計算機應用為主的專業(yè)優(yōu)勢得到削弱。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學校堅持專業(yè)辦學的市場導向原則,結合本地實際,通過充分的調研論證,把計算機應用專業(yè)發(fā)展的重點轉到專業(yè)的“精細化”發(fā)展上。一方面對原有的計算機應用專業(yè)進行內涵的提升,突出“3+4”(3年中職+4年應用本科)一體化人才的培養(yǎng);另一方面,積極開發(fā)新的社會緊缺的計算機類的應用型專業(yè),2013年,新開設了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yè)。
2013年以來,學校在國家職業(yè)教育改革示范性學校建設過程中,計算機應用應用專業(yè)深化與江陰市信息化協(xié)會的合作,成立了由政府、企業(yè)工程師和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的骨干教師組成的校企合作委員會,利用資源共建共享、優(yōu)勢互補的原則,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上開展計算機類專業(yè)實訓,教學成效顯著。
二、積極教育,厚德勵技,優(yōu)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
在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上,學校堅持面向信息服務業(yè),及時把握IT發(fā)展動態(tài),優(yōu)化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通過深入、廣泛的調查研究,學校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具有與本專業(yè)領域相適應的文化水平、良好的職業(yè)道德、吃苦耐勞的工作態(tài)度、嚴謹規(guī)范的工作作風,掌握本專業(yè)領域的技術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終身學習發(fā)展能力,達到計算機應用類(辦公自動化、數字媒體制作、網絡技術應用等方向)中級工技能水平的具有項目主管潛質的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基于以上人才培養(yǎng)目標,學校本著“積極德育塑人品、積極教學育人才、積極拓展繪人生”的原則,創(chuàng)新學生積極教育體系。具體做法如下所示。
1.堅持立德樹人、全面發(fā)展,完善“積極德育”工程
學校實施德育導師制,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學校聘請社會勞動模范、行業(yè)企業(yè)技術能手等人員擔任德育導師,通過講壇、授課、交流等形式,借助德育導師的模范與引領,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修養(yǎng),創(chuàng)新德育課程教學。
2.剖析專業(yè)及課程,夯實“積極教學”工程
學校以“積極教學”為落腳點,通過專業(yè)剖析,厘清計算機專業(yè)相應的崗位職業(yè)活動,構建以職業(yè)能力為依據的課程體系。在專業(yè)技能課程的教學實施過程中,本著“生產合格產品,培養(yǎng)合格人才”的教學思路,以典型項目(服務)為載體設計教學活動,以職業(yè)技能鑒定為參照強化技能訓練。同時,學校聯(lián)合企業(yè)技術專家和課程專家,制訂課程教學標準,開發(fā)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專業(yè)技能課程特色教材。在專業(yè)細化、小班化教學、項目推進的實施下,學校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進入好企業(yè)、有發(fā)展的崗位進行定崗實習,通過企業(yè)的培養(yǎng)使學生成長為優(yōu)秀的員工,這樣才能使專業(yè)辦學出現良性循環(huán)。
3.開展“九個一”活動項目,做強“積極拓展”工程
學校在實施職業(yè)教育“雙證制”的前提下,每年舉辦計算機文化節(jié),學生在學習之余,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并將課堂實踐教學模塊向課外拓展,以“九個一”項目為主線(做一名金手指、裝一臺電腦、組建一個局域網、設計一個網站、辦一份電子報刊、出一份海報、制作一分鐘宣傳片、獲取一張ATA證書、走進一家IT企業(yè)),分層遞進,鼓勵學生參加專業(yè)社團,通過自身的努力,實現一專多能,考取多個職業(yè)資格證書。目前為止,我校計算機專業(yè)利用江蘇省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項目專項建設資金300萬元(江陰地方財政需配套350萬元),按照省高水平實訓基地建設評審要求,第一年度到帳的200萬元,學校根據實訓基地申報書中的規(guī)劃,將新增和改造10個實訓室(具體見項目申報書)。學校將省財政計算機實訓基地專項撥款到帳的200萬元前期投入主要用于以下幾個計算機基地建設項目。
序號建設項目內容預算資金(萬元)
第一,改造第4、第5、第9、第11和第12機房,報廢五個實驗室計算機 216臺。添置一體化教學用計算機200臺。并將1、2機房改造成2個高級辦公自動化實訓室。將第4機房改造成1個印刷編輯排版綜合實訓室,第5機房改造成網頁設計與制作實訓室,第9機房改造成1個圖形圖像實訓室。 75.5
第二,改造和擴建1個計算機網絡技術實訓室。 44.5
第三,新建2個動畫設計與制作實訓室。 53.5
第四,計算機實訓基地的網絡改造。 22.5
第五,其它(學生創(chuàng)新工作室、各室投影設備等)。 4
合計 200
此外,企業(yè)對學校的實訓基地建設也給予極大的幫助與支持。學?,F代圖文工作室,全部由江陰現代辦公設備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三、夯實基礎,銳意創(chuàng)新,完善實訓基地管理體制
學校圍繞高水平示范性實訓基地的建設目標,進一步強化實訓基地各項管理工作,建立起完善的基地管理體制。
1.實施“分線分塊”管理,構建基地日常管理體系
管理體系框架如下:
崗位名稱工作職責
實訓中心主任總體負責實訓基地的建設、運行和管理等各項工作;負責實訓教學安排、職業(yè)技能鑒定安排,實訓中心人員管理。
實訓指導教師負責學生計算機類實訓教學實施。
輔導員具體負責計算機專業(yè)實訓德育工作,指導實訓教師進行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教育。
對外培訓與校企服務110負責人具體負責對外培訓和企業(yè)技術服務,包括制定培訓計劃,實施培訓管理,承接對外項目開發(fā)等業(yè)務。
2.積極實施實訓基地日常巡查制度
為了及時了解實訓基地運行狀態(tài),學校實施實訓基地安全巡查、教學巡查制度。重點查教師教學常規(guī)、學生學習常規(guī),發(fā)現問題及時與教師溝通、與班主任溝通,并立即加以解決。
3.實施實訓基地晚自習值班制度
學校為了讓實訓設備物盡其用,最大限度增加計算機設備使用率,增強學生計算機專業(yè)動手能力,晚自習安排計算機系的學生在機房進行自習,讓學生合理利用這段時間,完成計算機專業(yè)課程學習任務,學有余力的學生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自主學習訓練計算機相關的專業(yè)技能。為此,學校實行晚自習值日制度,計算機專業(yè)教師晚自修都要輪流安排到機房輔助管理,避免夜間可能出現的管理不到位的情況,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拓展的有效開展。
(天津職業(yè)技術師范大學自動化與電氣工程學院天津300222)
摘要:在對課外教學和教學設計策略概念加以界定的基礎上,系統(tǒng)研究了機器人課外教學設計策略,包括機器人課外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共四個方面的內容,明確了機器人教學的教育目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探討了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 :機器人;課外教學設計;組織模式;教學評價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727( 2014) 02-0124-03
機器人教育是時代和社會發(fā)展的必然,是學校培養(yǎng)科技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重要載體,對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質和創(chuàng)新精神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機器人課程日益受到重視,在各類機器人競賽的推動下,機器人課外教學也在如火如荼地開展。但是,為競賽而競賽、學生管理的自主狀態(tài)、師資配置不足、缺乏系統(tǒng)管理等問題在機器人課外教學中也是客觀存在。因此,機器人課外教學迫切需要重新審視,堅持以培養(yǎng)人為中心,認真分析機器人課外教學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教學評價等,系統(tǒng)研究機器人課外教學設計策略。
概念界定
關于課外教學的概念國際教育界對“課外”的英文詞語不外乎兩種:“extra-curricular(課程之外)”或“extra-class(課堂之外)”。教學是教育目的規(guī)范下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共同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從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的角度,本研究將“課外”界定于extra-class.同時把課外教學納入課程范疇。根據教學定義,進一步明確:課外教學應該包括“教(teach)”和“學(learn)”兩種不同性質的活動,教學實施過程中的行為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課外教學是在教學目標指引下,由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系統(tǒng)組成的一種教育活動。
關于教學設計策略的概念策略是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的手段或方法。所謂教學策略,是在教學目標確定以后,根據已定的教學任務和學生的特征,有針對性地選擇與組合相關的教學內容、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法和技術,形成的具有效率意義的特定教學方案。教學策略根據教學活動的內容分為教學設計策略、教學實施策略和教學反思策略。教學設計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主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組織、教學評價四個方面的內容。
機器人課外教學的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設計
確定機器人課外教學目標首先要確定機器人教育目的和意義。從學生能力結構上,可以將“機器人教育目的”理解為: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團體意識和合作精神、設計能力和研究能力以及跨專業(yè)綜合應用能力。
教學目標設計是對教學活動預期所要達到的結果的規(guī)劃,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合理的教學目標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教學目標設計應與教學內容緊密相連,應以教學內容為基礎,教學內容的組織和實施應能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教學內容是學生所系統(tǒng)學習內化的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的總和。根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教學目標設計應促進學生主動學習而不是被動接收,應激發(fā)學生思維,促進知識內化為技能,促進學生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
因此,機器人課外教學內容需要教師認真進行選擇、加工、組織,遵循連續(xù)性、遞進性和整合性的原則,同時教學內容組織要考慮邏輯順序和心理順序。根據實踐,現將機器人課外教學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加以總結,如表1所示。
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
教學組織形式,就是教學活動中教師與學生的組合結構形式,或者說是教師與學生共同活動在人員、程序、時空關系上的組合結構形式。機器人課外教學因其靈活性、開放性、綜合性的特點,給課外教學的組織增加了難度。但通過實踐,逐步形成了以科技社團為載體、以社團組織課外教學活動開展為主線、以充分盤活資源為核心、以科技競賽為動力的師生互聯(lián)全員互動的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如圖1所示。
(一)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發(fā)展溯源
我們的研究最早從1996年開始,引進了日本機器人教育的先進經驗,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機器人教育方面進行了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經驗,成功地組織了多屆大學生小型機器人設計和制作比賽。將機器人教育與教學改革相結合,完成了全國職業(yè)技術師范教育委員會“九五”教育科學研究課題“電類專業(yè)現代職業(yè)技能開發(fā)一增設‘小型機器人設計和制作’的教學內容”項目的研究工作。
我們以“小型機器人設計與制作”為課題,組織自控、機械、電子、計算機、工業(yè)設計等專業(yè)的教師組成跨學科的指導教師小組,吸收以上專業(yè)大學三年級以上的學生參加,進行畢業(yè)設計改革試點。同時,在制作多臺不同結構和功能的教學用智能機器人的基礎上,按照低成本、模塊化、系統(tǒng)集成的設計思想,研制了多種通用機器人設計和制作的標準化模塊及多種傳感器模塊。系統(tǒng)采用開放式結構,根據設計任務需要,學生也可進行特定的模塊設計。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系統(tǒng)模塊配置,模塊設計,機器人結構設計安裝、制作、調試、模塊軟件編程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設計并制作小型機器人進行比賽。
此項教育改革將機器人教學與第二課堂相結合,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延長畢業(yè)設計時間,提高了畢業(yè)設計課題的綜合性。該項學生畢業(yè)設計的研究成果在第五屆“挑戰(zhàn)杯”天津市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競賽中獲科技制作類一等獎。
1997年,我們成立了電子工程師搖籃協(xié)會,組織開展電子競賽等科技活動:1999年,成立了機器人俱樂部,自主研制機器人模塊化設計開發(fā)平臺和各種機器人功能模塊,致力于機器人開發(fā)和研究,同時不斷研究和設計適合中國國情的比賽規(guī)劃。在星火創(chuàng)業(yè)協(xié)會成立后,以上三個學生科技社團合并成立了大學生科技實踐中心,開展各項課外科技活動。
(二)機器人課外教學組織模式的形成
層層選拔,循序漸進課外科技活動的實踐證明,科技社團是機器人課外教學實踐的重要載體??萍忌鐖F與活動開展的思路逐步形成:電子工程師搖籃協(xié)會負責組織機器人相關培訓、講座、參觀等,進行機器人現成產品研究(包括實驗、驗證等),并通過小型科技競賽選拔學生到機器人俱樂部,開發(fā)機器人模塊化設計平臺,自主設計與制作機器人。同時選拔學生到專家實驗室、研究所參與機器人相關課題研發(fā),并參加全國的機器人大賽。堅持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如模式圖中的主線自下而上,對應的機器人課外教學的難度從低到高設置,為不同專業(yè)、不同年級、不同興趣和特長的學生提供了多層面的選擇空間和學習平臺??萍几傎惓蔀檫x拔、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手段。在教師的全面指導下,學生通過活動、競賽等進階選拔,接觸到從社團骨干到科技輔導員、從研究生到專家教授等多層面的輔導和培訓,專業(yè)技能和綜合能力逐步提高。
全員參與,分工協(xié)作資源是機器人課外教學實施的重要保證。盤活資源能有效保證機器人課外教學質量,有力提升資源效能,推動機器人課外教學的各項實踐活動。人是影響教學質量的根本因素,教師在機器人課外教學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發(fā)揮教師作用的關鍵是全員參與。全員參與需要全體教師都能圍繞“機器人課外教學”明白自己該做什么、怎樣做、為什么這樣做、如何做得更好。在實踐中,學院領導帶頭高度重視課外教學工作,系統(tǒng)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模式,宏觀指導機器人課外教學工作,同時提供機器人課外教學必需的專家、教授、科技輔導員等人力資源和實驗室設備場地等資源的大力支持。我們在實踐中率先設立了科技輔導員崗位,負責指導科技社團的各項活動,培養(yǎng)選拔科技人才,促進學生科技水平提升和綜合實踐能力提高。同時設立了班級實踐委員,構建了以班級為依托的學生科技實踐環(huán)境,改變了傳統(tǒng)意義上的班干部結構,在班上設立了實踐委員。實踐委員負責在班里營造科技實踐氣氛,開展科技實踐活動,推薦并協(xié)助選拔學生進入科技社團。實踐委員對科技輔導員負責,接受科技輔導員的指導。同時,科技輔導員指導社團的骨干力量對班級的科技活動給予相應的支持和幫助。專家、教授不僅為科技社團做培訓和講座、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而且從科技社團選拔挑選學生參與實驗室課題研發(fā),安排研究生參與活動中,指導研究生與本科生互助,快速提高、快速成長。此外,還通過校企合作,引入西門子獎學金,用于舉辦應用創(chuàng)新類科技活動,并舉辦了“西門子杯”應用創(chuàng)新類學生競賽。
機器人課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可簡單定義為“對教學工作質量所作的測量、分析和評定”。機器人課外教學評價主要包括:對機器人課外教學過程的評價,對機器人課外教學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機器人課外教學質量的評價。機器人課外教學評價可采取的方法有調查問卷、競賽、項目制作、征答、觀察提問等。機器人競賽已成為機器人課外教學的主流方式,競賽取得的成績能對師生及教學起到巨大的激勵作用,而競賽中的不足能幫助診斷分析機器人課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經反饋后予以調節(jié)、修正和改進。機器人課外教學評價有利于機器人教學實施和教學反思,但目前還有很多不完善之處,比如機器人課外教學評價體系和評價標準尚未確立,評價方法也需要進一步深入探索.
【摘 要】在基礎教育領域,智能機器人教學以其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特點,成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良好載體。本文通過分析STEM教育理念,結合中國國情和實踐構建了基于活動的小學低年級智能機器人體驗學習模式,對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工程素養(yǎng)、數學素養(yǎng)、技術素養(yǎng)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應用推廣價值。
關鍵詞 STEM教育;小學智能機器人;體驗學習;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3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1-7384(2014)05-0052-03
研究背景
1. STEM教育的內涵
STEM教育源自20世紀80年代的美國,其內涵旨在將科學、技術、工程、數學這四個領域看作彼此聯(lián)系的整體,試圖提高未來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在STEM教育中,科學素養(yǎng)是重點,是為學生將來進一步從事科學研究打下基礎;技術素養(yǎng)和工程素養(yǎng)則是在實際的社會分工中最經常體現的,它以明顯的應用特點為科學研究提供工具和思路;數學素養(yǎng)是STEM教育的基礎,技術深入、工程論證、科學推理和建模,都需要數學作為基礎。
21世紀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面對“為什么我們的學??偸桥囵B(yǎng)不出杰出人才”的錢學森之問,我們試圖通過融合重整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這四大領域的教學內容,培養(yǎng)出適應21世紀的復合型、創(chuàng)新型人才,達到錢先生的“大成教育”的理想。
2. 智能機器人教學的意義及現狀
智能機器人技術是涉及機械、電子、計算機、人工智能等多種技術的實踐性學科。智能機器人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在了解機器人內部構造、功能及應用狀況等知識的前提下,動手搭建機器人,設計機器人行動策略,編寫機器人程序。由于其自身的知識綜合性和技術應用領域的廣泛性,為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如邏輯思維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動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因此,機器人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載體,將對社會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產生重大影響。
教育部 2003 年頒布的《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實驗)》中,把“人工智能初步”和“簡易機器人制作”設為技術領域的選修模塊,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層面上進入了一個新階段[1]。隨著信息化的發(fā)展以及人們科技意識的加強,機器人教學逐漸趨于幼齡化,很多經濟發(fā)達地區(qū)從小學低年級開設智能機器人(校本)課程、興趣班,社會上的幼兒機器人培訓班、機器人高手俱樂部層出不窮。學校及市場培訓機構的教學質量關系到該領域能否健康、良性發(fā)展,也關系到面向21世紀未來人才的培養(yǎng)。
3. STEM教育視野下的智能機器人教學
智能機器人教學能夠實現STEM教育四要素的有機整合。如在完成FLL機器人前進爬坡并摘取果實的任務時,教師通常會要求學生先思考可以有幾種策略完成任務、哪種策略最佳。在編程時,教師要求學生畫程序流程圖,通過反復測試、分析現象、發(fā)現問題、提出修改方案并及時調整,使機器人表現出最佳狀態(tài)。在這一任務中,體現了如下素養(yǎng)。
科學素養(yǎng):運用重力、摩擦力等物理知識,需要具備確定問題、尋找思路、解決問題、相互共享制作經驗的科學精神。
工程素養(yǎng):編程之前畫流程圖,這是工程設計的基本思想,機器人編程調用標準化程序模塊也蘊涵了工程意識。
數學素養(yǎng):需要測量斜坡高度和手臂長度,并通過計算,得出機器人的速度和完成任務所需時間等。
技術素養(yǎng):指對科學和技術進行評價和做出相應決定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能力。學生在分析任務、選擇策略和編寫程序上均體現了技術素養(yǎng)的運用。
STEM教育視野下小學低年級機器人教學模式探索
1. 基于活動的體驗學習模式
基于活動的體驗學習模式源自于體驗學習法,是指從學生個體發(fā)展的需要和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在親身經歷學習的過程中,通過反復觀察、感受、實踐、探究,對知識進行感悟與理解的學習方法[2]。
應用最廣泛的體驗學習理論模型是1984年由庫博提出的四階段循環(huán)模型,又稱為“體驗學習的循環(huán)理論模型”。庫博用四個元素建立起了該模型:具體的體驗、觀察與反思、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普遍的原理、在新情境中檢驗概念的意義(如圖 1)。
基于活動的體驗學習模式則通過教師設計的一系列漸進的具有邏輯性、趣味性的活動,使學生在具體情境中結合實踐和反思來獲得知識與技能,具體的教學流程(如圖2)。
第一階段: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學生感知情境,思考問題,帶著問題進入具體的實踐——觀察。
第二階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教師提供的資源和工具動手操作,在實踐中觀察與反思,并感知情境,發(fā)現一些對后續(xù)學習有用的信息與資源。
第三階段:學生將學習內容抽象成新的觀點和方法,新的概念在頭腦中初步形成。
第四階段:學生自己遇到或由教師提供各種類似的情境,檢驗第三階段形成的想法、觀點、理論和認識。
2.《競速小車》教學案例
學生特征分析:本課教學所面對的是遼寧省某市青少年活動中心的低年級組學生(小學二、三年級居多)。他們的特點是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抽象思維尚未完全建立,但思維活躍,具有強烈的探究欲望,不滿足于對書本知識的簡單死記硬背。在前面的學習中,學生們已經知道了一般機械的組成,知道常見的傳動方式,并且已有使用樂高教學材料的經驗。
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了解常見齒輪傳動的特點、形式;探究如何通過齒輪傳動結構使機器人加速。過程與方法:通過實踐了解齒輪傳動結構的基本規(guī)律,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小組合作和匯報交流促進學生的協(xié)作探究精神、學習交流能力、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分析總結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對機器人技術有求知的欲望,產生探究科學的勇氣?;顒訙蕚洌簶犯呓逃鞑摹PT課件、黑膠帶(粘貼跑道)、活動記錄表、秒表等。
活動過程:
環(huán)節(jié)一:情境創(chuàng)設
教師播放F1賽車視頻,請學生談談感興趣的話題,如“你知道在F1中,最快的賽車時速是多少嗎”、“有哪些著名的賽車手”、“F1團隊獲勝的秘訣是什么”等等,進入今天的課題:我們自己設計并搭建一輛電動小車,看什么樣的小車跑得最快?。ò鍟焊偹傩≤嚕┮鈭D:通過情境引入本次活動主題。
環(huán)節(jié)二:操作與反思
師:生活中有一些常見的簡單機械可以實現速度的變化,你都知道哪些?
學生思考后回答:滑輪、齒輪。
師:在機器人的設計中,機械結構是完善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零件盒中老師給大家提供了三種齒輪,請同學們按照實驗記錄的要求,搭建不同齒輪結構的小車,探索齒輪的特性。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搭建小車,教師讓學生思考:在搭建過程中應該注意什么?
搭建好小車的組可以將電動車放在平直的跑道上,用秒表測試行駛所需要的時間。每次測試前,先估計一個時間,看看實際用時和預估時間是否接近,并將記錄填寫在實驗記錄表中。
實驗記錄表
教師提出四個問題:(1)你們的小車在前進過程中出現了哪些問題?你們是怎么處理的?(2)你們小組哪種組合跑得最快?為什么?(3)誰能總結一下,齒輪傳動結構對速度有哪些影響?(4)轉速相同的情況下,為什么大齒輪帶動小齒輪時的速度會變快呢?
意圖:讓學生對他們看到的或建構的內容進行思考,對方案進行探討、反思并調整他們的看法,同時也通過提問鼓勵學生繼續(xù)探究。
環(huán)節(jié)三:總結與抽象
經過觀察思考,學生得出結論:(1)在傳動中,產生加速的方法就是大齒輪帶動小齒輪,相反,如果需要減速的話,就是小齒輪帶動大齒輪。因為大齒輪牙齒多,它轉動一圈,會帶著小齒輪轉動好幾圈。(2)速度加快的小車反而起步很慢,因為小車起步的剎那馬達需要力量來啟動,所以啟動速度不夠快。
環(huán)節(jié)四:驗證與應用
活動的最后,請學生結合今天活動的內容,發(fā)揮聰明才智,設計爬坡機器人。
師:什么樣的齒輪結構可以使你的機器人小車順利爬上陡坡?在記錄表上畫出你的設計并實踐。
意圖:把孩子們引入一個新的“聯(lián)系”階段,使他們在螺旋式上升的循環(huán)中接受難度不斷增加的挑戰(zhàn)。
3. 總結分析
教學中,學生不僅獲得了與機械、物理知識有關的感知能力,探索了齒輪傳動結構的基本規(guī)律,還在操作與反思階段對不同組合的齒輪進行了“測試—比較—分析”,體現了工程設計的基本思想。對時間的預估以及對小車速度的計算強化了學生的數學能力,而動手對不同齒輪進行組合和搭配,并檢驗其效果,最后得出加速與減速的搭配規(guī)律,則提高了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可見,在基于活動的體驗學習模式中,學生通過一系列的階段性學習過程獲得了相應的改變,使其有能力再投入到新一輪具體體驗情境中去學習,并再次獲得新經驗。這種模式不僅關注知識與技能的獲得,更關注對實踐過程的總結和反思,形成科學地解決問題的思路,這種模式更適于低年級課外科技活動。
學生經歷了科學研究的所有階段,從關注問題、發(fā)現探索、搜集數據、分析歸納、推理篩選到最后利用技術得出研究結論的科學方法,形成一系列科學研究方法,具備工程意識和信息素養(yǎng),為日后的研究和創(chuàng)新奠定必要的基礎。
當然,隨著STEM到STEAM,將藝術和設計的元素融入其中,將賦予學生作品豐富的表現力。我們將繼續(xù)探索如何在智能機器人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藝術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意設計能力。
注:本文系2011年全國教育信息技術研究青年課題《中小學智能機器人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立項編號:112340246)和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3年度課題《基于虛擬名師工作室的教師發(fā)展共同體研究》(項目編號:JG13CB094)系列研究成果之一。
參考文獻
張劍平,.機器人教育: 現狀、問題與推進策略[J] . 中國電化教育, 2006,(12):65-68.
李英.體驗:一種教育學的話語[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12):1-5.
近年來,我國的機器人教育在全國中小學計算機教育研究中心及眾多知名專家的大力推動下,有了很大的發(fā)展。教育機器人逐步成為中小學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課程的良好載體,新的高中課程標準在“信息技術”科目中也加了“人工智能”的選修課,邁出了我國高中階段開展人工智能教育的第一步,這也意味著我國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眾化、普及化方面躍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智能機器人是近十年內逐步發(fā)展起來的一個新興技術,集電子技術、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自動控制和創(chuàng)新設計于一體。在進行機器人設計、搭建、編程和調試的過程中,能夠讓學生手腦并用,鍛煉學生手與腦的靈活性和協(xié)調性,讓學生體驗挑戰(zhàn)困難、超越自我的快樂,增強學生探求科學知識的自信心和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空間想象能力、科學探究能力和團結協(xié)作能力。最近幾年,智能機器人教育在全國乃至全世界范圍內廣泛開展起來,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已經看到,智能機器人教育帶來的影響:讓學生在“玩”中找到了學習的樂趣,培養(yǎng)了學生樂于學習的良好習慣,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潛能,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于是,越來越多的關于智能機器人的競賽也如雨后春筍般開展起來。
我校從2008年以來,在王禮維校長的領導下,率先引進機器人課程,并在全校范圍內廣泛開展機器人課程和科普知識宣傳。2012年9月,我校正式在小學3?6年級和初中1年級開展機器人普及教育,每兩周一次課,每次課2個課時。怎樣通過這兩個課時來開展好機器人普及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有以下兩點看法。
教學課程的設置
我校開展機器人教育雖較早,但由于機器人硬件條件的限制和課程的局限性,在初期,機器人教育只針對興趣小組和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的學生,主要的培養(yǎng)目標只有一個——競賽成績。這樣的培訓太過目的化,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維并沒有得到開拓,多數停留在該項競賽固有的程序和結構上,缺少了創(chuàng)新和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沒有達到提高學生科技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標。因此,對于近年來開設的普及課程,我們初步擬定的整個機器人課程體系如上圖所示。
整個體系主要分為4大部分,普及課程、選修課程、展示活動和競賽課程。普及課程主要是針對全校范圍內(小學3年級至初中1年級)不同年級、不同學段開展的不同內容的教學。普及課程重在基礎知識的講解,向學生講解一些生活中事物運動、運行的原理,激發(fā)學生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從實際問題出發(fā)來進行創(chuàng)新。選修課程主要是普及課程與競賽課程的過渡,是針對少部分興趣班的孩子。在這里,他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項目進行學習。教師教學的出發(fā)點是從競賽出發(fā)。例如,在講解灰度傳感器時,不再是激發(fā)學生與實際聯(lián)系,思考灰度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讓哪些更方便更快捷,而是聯(lián)系灰度模塊在軌跡賽中的應用,為學生講解兩個灰度夾線走、3個灰度踏線走等原理和策略。展示活動是與選修課程同一階梯的培訓。學生在機器人課程中不僅應該增長動手、動腦的能力,還應學會動口。學校每學期至少會安排一次機器人作品展示或體驗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是主體。展示什么,怎么展示,展示時怎樣介紹等,都是學生需要自己嚴謹策劃和大膽表達的。競賽課程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面對競賽的心理狀態(tài)。有的學生很優(yōu)秀,在競賽培訓的時候也出類拔萃,在學校展示中也頭頭是道。但是,在具體的競賽中則表現出緊張、害怕得失、不能獨自面對突發(fā)問題,致使競賽失敗,心里承受能力低下。而競賽培訓和競賽的參與則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這個方面的能力。
整個課程循序漸進,從大面積的“撒網”到小面積的“收尾”,每個階段各有側重點,這樣不僅保證了科普教育在全校范圍內的開展,也保證了學校選拔學生參加競賽的優(yōu)秀率。
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邏輯思維能力
在學習機器人程序時,我總是先根據教學內容給出學生本節(jié)課要完成的任務,然后按照學習任務利用流程圖分解任務,讓學生思考。在分解之后,哪些是我們已經學習了的,哪些是我們沒有學習的,這樣就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目的性,也鍛煉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例如,我們在教學生利用兩個傳感器走迷宮的時候,學生需要考慮,兩個紅外傳感器將影響機器人有4種狀態(tài):(以右手法則為例)如果前面有障礙右手沒有障礙;如果前面有障礙右手有障礙;如果前面沒有障礙右手有障礙;如果前面沒有障礙右手也沒有障礙。這4種狀態(tài)下機器人分別的運行方式應該是怎樣的?學生在思考這個問題時,用到了程序編寫中的流程圖繪制法,先將整個問題繪制成流程圖的形式,再利用盲人走迷宮的方法,順著墻壁走一圈,自然知道4種狀態(tài)下機器人的運動方式。
培養(yǎng)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
機器人的制作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機器人不僅需要機械部件的搭建,也需要嚴密程序的控制和無數次程序的測試和調試才能成功。因此,我在上課期間要求,學生分組完成任務,強調組中的每個成員都將影響整個組的得分。在每節(jié)課安排任務時,組長必須填寫學生學習卡,表示每個組員在本節(jié)課中的工作是什么。這樣安排的結果,在每個月的小組競賽或者參加其他各類競賽時,就能看出同學之間團結的力量。例如,在FLL競賽中,由于賽臺是放置在桌面上的,整個競賽中要完成更多的任務才能保證成績的優(yōu)勝,因此,要求學生在更換機器人裝置和清理現場時組內學生必須搭檔配合才能更好地完成任務。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
機器人制作如果僅限于配置一些傳感器或者搭積木,那就不能達到開展這門課程的目的。機器人教育的目的是讓學生認識科技、了解科技、走近科技創(chuàng)新,重在創(chuàng)新。因此,我們在進行知識講解時,注意將理論與生活中的實際相聯(lián)系。例如,我們在講解馬達運動狀態(tài)時,學生可能只知道動力系統(tǒng)就像汽車的馬達一樣,可以帶動車子運動,卻并沒有想到,在生活中很多東西都只是由一個簡單的動力系統(tǒng)控制的。例如風扇、模型飛機螺旋槳、割草機等。經過引導,學生可以想象出利用馬達可以制作出自動叉車、升降機、攪拌機、廚房小助手等。
培養(yǎng)學生學科整合的能力
很多家長和老師都認為,機器人就是學生的一個高級玩具而已。學生去學習機器人,浪費時間,也會影響學生學習的成績。來看看我們在講解機器人時遇到的一些事情:在普及課程中我們學到機器人小車的幾種狀態(tài):前進、后退、轉彎。當我問學生,為什么機器人能轉彎,或者機器人怎樣才能轉彎時,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在生活中,汽車的轉彎只是轉動一下方向盤,遙控車的轉彎只是按動一下按鈕而已。然而,轉彎的基本原理其實是在我們數學中早就學習過的圓的形成。機器人轉彎就是要求機器人左右2個馬達運動的狀態(tài)或速度不一時,即可達到不同要求的轉彎(前進轉彎、后退轉彎、原地轉彎和原地急轉彎等);而轉彎的應用,在足球機器人中則是另一種更深的探究:電教館4輪足球機器人進攻中,總會遇到怎樣讓你的機器人“完美”地避免烏龍球的問題,因此物理知識中的線速度與角速度的關系、角速度與機器人馬達轉數的關系,則勢必要體現出來。
在機器人校園展示活動中或者在面向校外學生開展的機器人體驗活動中,學生不僅需要良好的基礎知識,還需要良好的表達能力,如何將自己腦海中存在的原理、策略一一講解出來,這也不失是對學生另一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學科競賽;機器人;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作者簡介:馮鈞(1983- ),男,江蘇宜興人,碩士,講師,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教師.研究方向:自動化與機器人技術. E-mail:.
G642.0
近年來,機器人作為高等院校機械設計、電氣工程、自動控制、計算機技術、通信和智能科學等多學科領域交叉的一門綜合技術,已經成為各高校相關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重要方向,各級各類機器人學科競賽活動也在全國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開展。學科競賽活動的開展,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素質方面發(fā)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極大地促進了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通過完善人才培養(yǎng)體系和搭建多層次競賽平臺,機器人學科競賽在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過程中起到了抓手作用,因而以舉辦中國機器人大賽為載體,培養(yǎng)獨立學院學生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強、綜合素質高的復合應用型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人作為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智能制造學院機器人競賽指導教師團隊的成員,通過學院近3年對大學生機器人競賽活動的組織、指導和過程監(jiān)控工作,對開展機器人學科競賽的意義、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和如何有效構建機器人競賽組織體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一、中國機器人大賽組織概況
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是中國目前最具影響力,最權威的機器人技術大賽,是當今中國機器人尖端技術產業(yè)競賽和人才匯集的活動之一,涉及電子信息、通訊網絡、裝備制造、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領域。大賽內容包含機器人醫(yī)療工程創(chuàng)新創(chuàng)意項目、機器人旅游探險游項目、醫(yī)療服務機器人規(guī)定動作項目、醫(yī)學工程機器人技術挑戰(zhàn)賽項目、醫(yī)療分揀機器人和機器人舞蹈戲劇大賽等多個主題項目。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作為一所培養(yǎng)應用型本科人才的獨立學院,近年來組織學生在機器人學科競賽中取得了多項好成績。
二、開展學科競賽的意義
開展機器人學科競賽對于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主要體現在:
(一) 通過學術活動培養(yǎng)大學生科研興趣
以自動化類專業(yè)學生為例,相當一部分學生對機器人技術與本專業(yè)的關聯(lián)度認知水平不高,但是隨著智能制造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在提升傳統(tǒng)制造業(yè)過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未來會有更多自動化類專業(yè)學生從事機器人領域的崗位,使學生了解并積極主動參與機器人競賽,提高其從事這一領域科學研究的興趣,就顯得尤為必要。
(二) 積極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方法
通過對比賽進行總結,引導學生采用新方法解決比賽中的不斷出現的新問題,通過組織自動化類多個專業(yè)學生協(xié)作完成機器人競賽項目,促使學生培養(yǎng)其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引領學生將最新的一些科學技術應用到學科競賽或相關項目中,發(fā)揮其自身的主動性、能動性,培養(yǎng)其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三、機器人競賽組織存在的問題
我校組織學生參加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至今已有8年,所獲得成績也是逐年上升。但在競賽組織的過程中我們也看到了存在的一些問題:
(一) 競賽組織與日常教學脫節(jié)
自動化專業(yè)方向課程模塊包含工業(yè)機器人技術基礎、機器人編程與應用、觸摸屏技術與應用、現場總線控制技術及應用、工業(yè)機器人控制綜合實訓等教學環(huán)節(jié),其教學學時約占總課時的近四分之一,這些機器人技術系列課程,充分體現了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目前機器人競賽項目的組織和學科競賽內容的培訓指導都基于這些課程的專業(yè)基礎知識,然而課程教學和學科競賽的組織相對脫離的現象一直沒有得到改善,各自為政,缺乏聯(lián)系,無法形成有效統(tǒng)一的整體。
(二) 學科競賽參與度不高
機器人學科競賽每年只有少部分學生參與其中,輻射面相對較小,沒有擴大到大部分學生,更沒有形成全員參與的局面,因而更多的學生沒有能夠得到機器人學科競賽的訓練,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待進一步擴大。
四、構建學科競賽教學體系,培養(yǎng)大學生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
(一) 構建學科競賽長效機制
在傳統(tǒng)學科競賽的基礎上,結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改革學科競賽模式,設立學科競賽領導小組,全面組織協(xié)調學生在“工學交替”、學科競賽等過程中的管理與考核,確保學科競賽教學體系的有效實施。
(二) 擴大學科競賽覆蓋面
為擴大中國機器人學科競賽的輻射面和影響力,對參加中國機器人學科競賽的學生進行相應課程置換和學分認定,即參加大賽并獲得相應獎項可以申請置換相應學分的課程。通過這些手段鼓勵更多學生參與到中國機器人大賽中來,形成人人⒂氳木置媯力爭學科競賽覆蓋率達100%。
五、結語
隨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發(fā)展,獨立學院作為高等教育格局中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的主陣地,在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上不斷尋求新突破。通過組織引導學生參加學科競賽活動,并盡可能地擴大參與面、可以全面有效地快速提升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和應用能力。機器人競賽作為一項集專業(yè)知識和應用操作相結合的綜合性學科競賽,強調項目驅動、凸顯創(chuàng)新思維,成為提高大學生綜合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要載體之一。南京理工大學泰州科技學院通過廣泛開展組織大學生機器人競賽活動,逐步探索出一條實踐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和機器人科技競賽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可在國內同類院校中示范并逐步推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