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價上漲調查報告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結構性物價上漲 大學生 消費行為
1 緒論
1.1研究背景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我國的在校大學生(普通本、??拼髮W生)人數已經達到21446570。如此龐大的一個社會群體,在整個國民經濟中尤其是在消費活動中發(fā)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大學生群體是一個收入不穩(wěn)定(有相當的一部分大學生甚至沒有任何的收入)但是卻有著巨大的消費訴求的特殊群體,研究大學生的消費行為對于了解我國大學生的生活狀況以及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當前我國的物價上漲情況為食品價格帶動的結構性物價上漲。結構性的物價上漲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既包括國內的因素也包括國際因素。國內因素表現為:國內農產品成本上升;流動性過剩;實際為負的利息率等因素導致物價的結構性上漲。國際因素表現為:國際市場糧價的大幅度上漲而影響到國內的物價。
1.2文獻綜述
通過各種途徑進行文獻檢索,我們發(fā)現關于結構性物價上漲對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這方面的研究研究現狀如下:第一、使用的研究方法單一。大多數的研究成果都是使用定性研究的研究方法,僅能分析到大學生消費的表面現象,沒有深入挖掘內在的深層原因。第二、進行研究的地區(qū)限制性很強。地區(qū)差異明顯,以某地區(qū)的情況來推論全國情況會造成很大的誤差。第三、關于廣東大學生在物價上漲條件下的消費行為所進行的研究存在缺失的情況。
2 調查方法與樣本
本研究以定量研究為主,結合定性研究,主要采用文獻分析、問卷調查等方法。選取了華南師范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農業(yè)大學、暨南大學四所大學的在校學生作為對象來進行抽樣調查,共完成問卷355份,其中有效問卷為351份。
3 調查結果與分析
3.1廣東省大學生的消費現狀
要分析物價上漲對廣東省省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就必須充分認識廣東省大學生的消費資金來源結構和消費資金的普遍水平。經調查發(fā)現廣東省大學生的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供應,在本次調查樣本中,84%的學生其生活費主要來源于家庭,14%的學生主要通過參加學校勤工儉學、課余打工來獲取生活費用,3%的學生生活費來源于獎學金或者助學貸款。這充分說明了廣東省大學生生活費來源的單一性和對家庭的依賴性。此外,廣東省大學生的生活費的范圍主要集中在400元——700元之間,而一般的大學生一天的伙食費大約為15元(按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為6元),那么一個月的伙食費就為450元(按一個月30天計算),另外通訊費50元,網絡費用30元,日用品消費約100元,交通費用50元。如此計算,大學生一個月的必需費用理應為680元,由于這種必需費用除去了臨時需要增加的費用和人情消費,因此導致大學生必需的生活費與實際費用之間出現缺口。
3.2物價上漲對廣東省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
3.2.1物價上漲對廣東省大學生消費結構的影響
物價上漲使得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發(fā)生變化,消費者需要對消費的對象進行調整來應對價格上漲帶來的沖擊,從而使得消費的結構發(fā)生變化。通過調查和分析可知,大學生的消費結構較為固定,是由基礎消費、關系消費、偏好消費、表現消費構成。物價的結構性上漲使得大學生在各種消費上的比例有所調整。一個正常消費的大學生,基礎消費在其消費中占最大比重,約80%。另外,大學生避免不了一系列的人情消費,如社團活動應酬、旅游、戀愛等方面的消費。在物價上漲尤其是結構性物價上漲的經濟環(huán)境下,大學生主要通過減少基礎消費和人情消費來應對物價上漲。我們對調查的資料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37%的受訪大學生選擇限制基礎消費來應對物價上漲,31%的受訪大學生選擇限制關系消費,16%的大學生選擇限制表現消費,15%的大學生選擇限制偏好消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大學生群體的各種社會活動變得無法避免,消費結構的多元儼然已成為一種常態(tài)。然而物價上漲特別是食品價格的快速上漲,使得生活費用相對固定的大學生群體在基本消費中的比重增加,其它方面的消費相應削減。結構型物價的上漲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常態(tài),從而使得大學生的消費結構發(fā)生了變化,多元的消費結構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
3.2.2結構性物價上漲對廣東省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影響
消費觀念是指是人們對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導思想和態(tài)度以及對商品價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費者主體在進行或準備進行消費活動時對消費對象、消費行為方式、消費過程、消費趨勢的總體認識評價與價值判斷。從2007年起,物價上漲一直在持續(xù),大學生的消費觀念也在逐漸發(fā)生變化。
大學生群體的購買動機屬于更傾向于感情動機的類型,這種動機類型的消費者在消費的過程中追求時尚、新穎、名牌,不大注意商品的價格,追求商品的欣賞價值勝于商品的使用價值。于是在物價持續(xù)上漲而生活費用沒有大幅度提升的情況下,大學生群體的消費觀念發(fā)生了變化。物價上漲后,大學生理性消費的觀念更強。在購買過程中求實求廉的動機增強,更傾向于選購折價、優(yōu)惠的商品。
同時,物價上漲令大學生的消費計劃性更強,理財意識也大大增強。雖然物價上漲給大學生帶來了很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負擔,但是對于培養(yǎng)大學生健康理性的消費而言也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
3.2.3大學生應對物價上漲的現狀
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的生活和學習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作為大學生應該更加全面和理性地看待問題。價格的上漲已經是既成的事實,我們不可能讓物價回落到原來的水平。理性接受事實以及積極應對才是上策。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45%的大學生會通過兼職增加收入以維持生活開支,26%的大學生會限制消費,精簡節(jié)約,減少開支。17%的大學生期待相關部門出臺扶助政策來調整收入和開支,剩下9%的大學生會向父母要更多的錢以維持日常生活。
當今社會很多的公司單位會為大學生提供各類兼職,特別是在廣東地區(qū),企業(yè)對于在校大學生這種廉價勞動力的需求特別大。另外,對于生活水平比較高的廣東家庭而言,鑒于大學生家教比在職教師便宜并且態(tài)度好,大多數家庭都愿意聘請大學生當家庭教師。因此,在校期間,大學生依然可以選擇多種途徑賺取生活費。有不少的大學生表示課余的兼職工資完全可以負擔自己的生活費而不需要向家庭索取。
對于不做兼職的學生也能夠通過家庭對自己的費用補給來應對物價上漲帶來的壓力。隨著廣東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貧困家庭的比例逐漸減少,小康家庭的比例大幅度增加,而且一大部分的大學生是獨生子女或者非獨生子女但兄弟姐妹都不多。因此,一般家庭應對物價上漲的能力不斷提高。每個月給孩了增加一兩百元的生活費對一個家庭來說不會造成大的影響。調查表明,在大學生應對物價卜漲的能力不斷提高。
4 結語
物價上漲是既成的事實,其對廣東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也是顯著突出的。此次調查期望能夠通過分析物價上漲對廣東大學生消費行為的影響,真實反映廣東大學生的消費生活現狀,為大學生以及社會其它成員提供數據參考。大學生是社會中一個巨大的準消費群體,其生活消費情況及解決當中存在的問題任重而道遠,需要社會各界的采取更加綜合的措施,共同重視和關注,這對于構建幸福廣東至關重要。
參考文獻:
[1]牟宏霖,近期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的影響和對待建議[J],新西部,2007(22):89.
[2]卜巧花,顧子祺,結構性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生活質量的影響及其對策研究——基于江蘇省地區(qū)高校的調查報告[J],知識經濟,2009(10):69—70.
[3]符國群,消費者行為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
[4]金梅,姜宇夢,劉薇,物價上漲對在校大學生消費觀念的影響——以甘肅省部分普通高校為例[J],高教論壇,2009(4):23—24,30.
關鍵詞:量化寬松;物價上漲;生活消費;應對策略;大學生
中圖分類號:F123.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06-0218-02
一、量化寬松背景下大學生基本生活消費的現狀
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發(fā)生,主要發(fā)達國家搞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即間接印鈔票,導致了國際、國內糧食價格和能源價格的上漲,并造成流通中的通貨膨脹和貨幣貶值。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弱勢群體和大學生生活的消費。2011年10月吳瓊課題組對在校大學生的基本生活情況實施了“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生活影響”的問卷調查。從收回的有效問卷和同學反映看,食堂飯菜價格全面上漲和超市的食品、日用品價格也在不斷攀升。這對于無收入來源大學生的生活消費影響較大。大學生生活消費的資金主要來源調查顯示,來源于家長工資占93%、勤工助學占2.5%、貸款占4.5%。個體每月生活費支出在800元以上的占6.6%、在600元~800元的占38.4%、在400元~600元的占49.6%、在300元的占 5.4%。價格上漲前大學生月生活費用多集中在300元~500元之間。物價上漲后,生活費用在600元~800元、800元以上的學生比例都有所增加,月生活費用普遍上漲了200元左右。唯獨生活費用在300元以下的同學比例有所下降。由于學校食堂飯菜價格上漲導致大學生生活費用增加。調查中我們對學校食堂飯菜價格的變動也進行了統(tǒng)計,學生日常最常吃的饅頭、米飯、面條、蔬菜、肉、豆腐等六種飯菜的價格都有大幅度的上調,最低的上漲幅度也在30%,這就說明日常伙食費用的增加成為大學生生活費用增加的主要因素。
二、正確看待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生活消費影響、特點及原因
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的生活消費造成一定的影響,主要增加了大學生生活負擔,尤其是加大低收入家庭大學生的生活壓力。55%同學對物價上漲有一定的抱怨和無奈,認為生活消費上漲幅度過大,造成家庭負擔加重。生活費用的增加過多,使部分家庭困難的同學不得不減少生活開支,以致有些同學放棄價格較貴的葷菜,只能是吃便宜的菜飯,長期以往會導致營養(yǎng)失衡、身體不佳,影響學習和健康。45%的學生基本能接受,認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以及由于自然、國際等原因造成的一些難以預見的困難,物價上漲是可以理解的,國家給予一定的控制和補貼、對他們的生活并未造成很大的影響。物價上漲有著多樣性的原因,尤其是在量化寬松背景下的全球商品價格都在上漲這一顯著的特點,我們要端正態(tài)度、正確認識。
1.商品成本價格上升。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主要糧食和農產品的價格一直處于低位,稻谷、小麥、玉米、大豆、油菜籽、生豬等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多數和十年前的價格持平,只有個別商品價格略高。隨著市場經濟發(fā)展,種植養(yǎng)殖和農村勞動力價格的上漲而使成本價格大幅上升,中國農產品價格上漲帶有明顯的合理性質;鐵礦石、煤炭、石油、水泥、鋼鐵等重要原材料的價格大幅上漲;近幾年民工用工緊張和新勞動法的推行使中國勞動力價值急速增加即工人工資不斷上漲,這無疑推動商品成本價格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中國的通脹和物價上漲。
2.商品供求結構失衡。市場對玉米、大豆等農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導致國際市場糧價大幅度上漲,進而拉動國內糧食價格、飼料價格的不斷攀升。近年來,生豬收購價格偏低、飼料價格上漲,養(yǎng)豬成本提高使豬肉供給減少,迫使價格提高;財富和收入的增加,人們對肉食類的需求量大幅增加,造成供給小于需求的不平衡,使中國肉價大幅上漲;同時豬肉、糧食價格上漲還影響到以糧食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奶等主要副食品價格的上漲。使肉類、糧食的供應更趨于緊張。這是豬肉價格變化、飼料成本增加的共同作用,和國際上相關物價上漲的波及影響的共同結果。
3.美國等發(fā)達的國家大量印鈔票。溫總理說:“這次物價上漲不是中國一個國家的事情,在國際上帶有普遍性?!睘閼獙κ澜缃鹑谖C,各國相繼推出寬松的貨幣政策,特別是主要發(fā)達國家“出臺量化寬松”貨幣政策,使過量資金在刺激經濟復蘇的同時,造成全球流動性過剩,進一步加大了全球特別是新興國家尤其是中國通脹壓力。美國2011年6月完成兩次量化寬松,一些發(fā)達國家積極跟進、中國為了自身的利益也是被迫的跟進。連續(xù)兩年貨幣信貸超額投放,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物價上漲,一些游資趁機參與囤積居奇、投機炒作,必然造成通貨膨脹。
4.天災人禍等意外因素的發(fā)生。中國由于糧食豬肉等商品價格的持續(xù)上漲,加上南方出現“豬高熱病”、藍耳病等疫情的影響,部分養(yǎng)殖戶直接降低飼料原料質量控制、營養(yǎng)水平、忽視免疫、消毒等方法導致了豬群抗病力下降死亡率增高,也加劇豬肉供應緊張。同時部分省區(qū)又先后遭受了干旱、洪澇、風雹、低溫霜凍、病蟲害等自然災害等災情,以致影響中國糧食、肉類等物價呈現出較大幅度的上漲。
三、高校應對物價上漲沖擊的對策
教育部去年要求各高校進一步加大對學生食堂的政策支持和經費補貼力度,解決好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生活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學生思想教育工作。要求各高校食堂應減少浪費、降低成本,并給予高校一些補助資金和支助政策,限制飲食大范圍的漲價。盡量減少物價上漲帶給大學生的生活負擔。
1.高校領導要高度重視物價上漲,盡量減低對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影響。首先,要嚴格制定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加強對校內食堂、超市等商業(yè)行為的嚴格監(jiān)管,監(jiān)管食堂保證飯菜質量的前提下合理控制食堂飯菜價格的漲幅,維護市場秩序。其次,要從點滴小事上體貼關心大學生成長。建議在飯廳放兩個微波爐供大學生熱飯使用,讓大學生在冬季能吃到可口的熱飯菜。最后,指導食堂農產品流通工作,暢通“綠色通道”即從田頭直接購買新鮮又便宜的菜,降低菜價成本、穩(wěn)定物價,增強調控能力。
2.高校領導要通過多樣化的方式有針對性的做好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首先,引導學生,不參與一些不負責任的炒作,防止不安定的因素,維護學校的穩(wěn)定團結。其次,要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適度消費。根據個體生活、學習和文化多方面的實際情況把握消費“度”,即不脫離家庭收入狀況和父母的經濟承受力的消費。學生時代應以智力投資和學習消費為主,生活消費為基本保障,文化娛樂以及其他的消費作為生活的補充,不應該本末倒置。最后,要引導大學生從中國的國情出發(fā),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精神,防止浪費,避免攀比消費、高消費等不良行為;以降低生活成本。
3.高校領導要不斷“完善獎勵補貼制度”。首先,對弱勢群體和低收入家庭的大學生多給予關心和支持。保障低收入家庭大學生的正常生活學習,保證他們的身心健康。通過增加勤工助學崗位,給低收入家庭大學生生活補貼、給貧困大學生減免學費、雜費。提高優(yōu)秀大學生獎學金的覆蓋面和金額等方式來應對物價上漲。其次,建立與物價上漲掛鉤的聯動機制。即建立健全學校小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這是當前保障低收入家庭大學生生活消費的一個立竿見影的措施。減輕大學生的生活負擔,并激勵大學生上進心,為學生的順利的完成學業(yè)提供有力的保證。
四、大學生應對物價上漲沖擊的對策
1.大學生要獨立、冷靜、機智地對待物價上漲不隨波逐流。曾經有學生在互聯網上關于“全國大學生聯合起來抵制食堂的菜價,在學校餐廳罷餐”的呼吁。雖然響應的大學生人數不多,但能體現在物價上漲背景下,個別大學生不理智、不考慮后果的做法。作為當代的大學生要以科學的態(tài)度冷靜、理性、正確對待物價上漲。要正確認識當前的物價上漲的多種因素,從自身內部思考應對物價上漲的措施。如制定個體生活消費計劃,包含一個近期、中期、長期的消費計劃,這些計劃都必須符合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實際需要。盡量降低物價上漲對大學生生活消費的影響。
2.大學生要學習科學理財、合理規(guī)劃生活消費。首先,要理性消費。平時不急于用的東西不隨便買,控制個體消費欲望。以聯絡感情為目的,和朋友經常性的上飯館消費,應當有所節(jié)制,做到合理規(guī)劃理性消費。其次,學會科學理財??茖W理財需要理性的思考和獨立的行為,這是現代大學生消費觀念不可忽略的問題。科學理財要細化生活消費的內容,學會制定個人預算,做到“消費有數,消費有目”。最后,要有儲蓄意識。儲蓄意識是為應對突發(fā)事件發(fā)生,而需要的應急消費。這是生活中必須要有的觀念。既要想到當前利益,又要想到長遠利益。大學生的科學理財反映對錢財的理性認識與運用的實踐能力發(fā)揮。
3.積極提倡網購、團購、批發(fā)購買等形式這是應對物價上漲的一種新消費方式。大學生生活消費支出增長的壓力是改變生活方式的動力。網購因成本較低,價格便宜受到學生歡迎。在大學生集中地——學校,也可以集體批發(fā)購買一些日用品、食品等回到學校在同學中具體分配。班級生活委員可具體負責辦好此事,這在批發(fā)購買具體工作中可能很麻煩,但減少了零售和批發(fā)之間的差價,節(jié)省一部分錢,為同學服務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也是大學生應對物價上漲及通脹的一種手段。
總之,應對物價上漲關系到經濟發(fā)展的大局、社會和大學生穩(wěn)定。決定大學生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的高低。對當前物價形勢,既不悲觀,也不盲目樂觀,既充分認識調控物價的復雜性,也看到穩(wěn)定物價的有利條件。在發(fā)揮各高校大學生智慧基礎上,把各項措施落到實處,確保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
參考文獻:
理性評價中國通貨膨脹風險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國際問題高級研究學院的中國經濟學教授鮑泰利近日在其專題報告中回應了美國有關專家關于中國通脹問題的說法。這些專家認為此次通脹是新一輪經濟過熱的必然產物,其引起的社會風險遠高于消費者物價指數所顯示的程度。同時,居民財富從銀行轉移到投資領域不僅開辟了經濟過熱的新領域,而且也反映出通脹的嚴重程度。但鮑泰利教授認為,以上說法不僅夸大了中國當前的通脹的風險,而且低估了北京處理通脹風險的能力。他指出,中國當前的通脹現象是國際糧食和飼料價格的連鎖反應,且并非東亞唯一經歷物價上漲的經濟體。目前日本的通脹率大體和中國持平,臺灣地區(qū)的情況甚至比中日兩國還要糟。鮑泰利教授補充說,此次通脹的特點不具有普遍性,而過去十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形成,以及過去兩年中國資本市場的復興,也給中國的通脹提供了緩沖的空間,使政府擁有更多的資源駕馭通貨膨脹。
美國之音電臺
宏觀調控須防過度緊縮
中國經濟表現強勁,顯示仍處于上升軌道中。無論GDP增長及通脹都屬近期高位,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很自然地推出了防止增長由偏快轉向過熱,和通脹由結構性轉向全面性的“雙防”策略,可算是特具針對性。但必須注意策略應側重于防:不能當經濟已經過熱或通脹已屬全面性,需要大力收緊來重加抑壓。在高度復雜的情況下,運用宏調措施時必須格外小心,既要防過熱,但也不能過了頭,因而不必要地拖慢經濟發(fā)展步伐。
《大公報》
中國外交姿態(tài)漸變
與以前“韜光養(yǎng)晦”式做法不同,現在“有所作為”式外交基調在中國外交動作中明顯表現出來。中國近日對、伊朗核問題表明立場,拒絕美國軍艦靠港要求,取消了大部分與德國的會談日程。警告、拒絕以及立即采取報復措施,讓世界看到了一個中國外交新面貌。
韓國《東亞日報》
改革30年,中國人對自由貿易的支持讓人驚訝
美國皮尤“全球態(tài)度訪問”4.5萬人的調查報告結果顯示,在47個國家中,中國對自由貿易的支持程度最高,達75%;美國最低,只有59%的美國人表示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對美國有良好影響。報告稱,有跡象表明,西方對經濟全球化的狂熱逐漸消退,美國和西歐等國已不像5年前那樣支持國際貿易和跨國公司了。相反,在中國和印度這樣崛起的亞洲經濟大國,公眾則幾乎全部贊同全球貿易。
馬來西亞《新海峽時報》
歐洲企業(yè):中國商業(yè)環(huán)境和法律制度亟待改善
在中國歐盟商會的年度商業(yè)信心調查中,雖歐洲企業(yè)仍然看好中國,但也反映中國政策法規(guī)的不透明與缺乏連貫性是其在華開展業(yè)務的最大障礙。中國政府部門并不總能對其政策法規(guī)作出清楚解釋,而有些規(guī)定的出臺往往過于突兀。另外廣告知識產權也是一個突出的問題。由于擔心知識產權遭侵犯,受訪企業(yè)中有半數表示無意在中國設立研發(fā)中心。
美國《華爾街日報》
中國經濟結構變化將促進“財政民主”
CPI預警?
5月CPI有其特殊的意義。國家統(tǒng)計局6月12日宣布,5月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同比上漲3.4%,超過央行所制定的3%的預警線,并創(chuàng)下27個月以來的新高。
在此前的4個月里,CPI的同比增幅一直節(jié)節(jié)攀升:2.2%、2.7%、3.3%和3.0%,3月份更是沖出3%這個全年的調控目標。而且是在央行3月5月連續(xù)兩次加息漲勢難扼的信號,5月份的3.4%則幾乎成了紅色警報的代名詞,宏觀經濟數據表明宏觀經濟正繼續(xù)升溫。
3.4%的CPI底高不高?它與人們談之色變的通貨膨脹又有什么關系呢?西方經濟學認為,CPI是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勞務價格統(tǒng)計出來的物價變動指標,通常作為觀察通貨膨脹水平的重要指標,也是市場經濟活動與政府貨幣政策的一個重要參考。CPI穩(wěn)定、就業(yè)充分及GDP增長往往是最重要的社會經濟目標。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wěn)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風險,從而造成經濟前景不明朗。而西方社會則將3%以上的CPI指數視為進入通貨膨脹階段。因此,該指數過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場歡迎。而此次五月份的CPI指數,也已創(chuàng)下兩年以來的最高值。
而盡管如此,各界人士仍有對于該指數的不同看法。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副司長周望軍昨日表示,5月份CPI中食品類價格上漲了8.3%,但CPI指數上漲3.4%,并不是太高。他認為近期加不加息和物價上漲有聯系,但不是必然聯系。除了居民消費價格走勢外,同時還要考慮很多其他因素。以前物價很低的時候,如去年CPI只有1.5%,央行也加過息。
CPI是判斷通脹的標準嗎?著名財經評論家葉檀則指出,近年來關于CPI的權重能否反映中國經濟生活的變化一直受到質疑,因此是否能夠擔當貨幣與財政政策的參照系的重任,是一個問題。
葉檀認為,與周望軍的表述相反,對CPI的常見指責是低估了中國的物價漲幅,其選取的消費品權重滯后于現實生活。20多年前制定的基礎統(tǒng)計標準數十年如一日,即便調整也是微乎其微。屢為人詬病的CPI籃子中物品食品類權重高達三分之一,而國內居民目前最大的消費支出中,教育消費、醫(yī)療保健消費、住房消費、通訊與交通消費,其價格變化或者只占很小的比重,甚至不能在CPI數據中反映出來,居住和醫(yī)療僅為14.5%、11%,房地產等未被納入CPI。因此,糧食食品價格大漲則會表現為CPI指數的上升,5月CPI上升,食品價格上漲應占首功。
6月CPI可能超過4%。隨著6月份即將結束,市場成員對于后期CPI的變化也充滿著猜測。但遺憾的是,截至目前,我們還看不出CPI在6月份會出現止?jié)q回落的趨勢,更為可能的是6月份的CPI同比增長幅度會在3.4%的基礎上繼續(xù)攀升。中國證券網分析指出,考慮到截至2007年5月份食品要素的環(huán)比連乘因素,初步預計6月份CPI中食品要素的同比增長幅度將達到9.90%-10.20%,在假定非食品要素同比增長幅度保持在1%的歷史較低水平的基礎上,初步估算6月份的CPI的同比增長幅度將達到4%以上。如在6月截至前,食品各類子項價格不出現明顯的下跌,則6月份當月的CPI增長幅度將再度創(chuàng)出今年以來的新高。
通脹之憂
通脹是否真的會來?據中新網報道,央行于6月5日提高存款準備金率,并擴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波動區(qū)間。香港文匯報報道,此間經濟觀察家分析指出,此次調控力度相當大,表明當前政府對經濟過熱的擔憂和防止經濟由"偏快"轉向"過熱"的堅定決心,亦顯示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彈性化這兩種手段,來達到收緊流動性過剩、為經濟降溫的根本目標。而同時有分析家指出,央行此次出擊,也充分表明中央政府對經濟過熱所隱現的通脹危機更加關注。自年初以來持續(xù)升溫的 “CPI預警”、“通脹危機”等觀點的討論,也在學界、業(yè)界達到了異?;馃岬摹D敲?,無論CPI是否與通脹有著必然聯系,我們都會關心――通脹是否真的會來?
歷史上的通脹。首先,讓我們來了解通脹的概念和歷史。
通貨膨脹是指流通中貨幣量超過實際需要量所引起的貨幣貶值、物價上漲的經濟現象。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出現過兩次較為嚴重的通脹和一次較為溫和的通脹。兩次嚴重通脹分別發(fā)生于1987年~1988年及1993年~1994年,對社會經濟造成了較嚴重的損害。經濟學界普遍認為,隨著我國政府經濟調控能力的不斷提高,手段的不斷完善,加上老百姓對物價上漲的承受能力增強,第三次的通脹壓力并未導致類似前兩次那樣的嚴重后果。
我國上一輪的CPI上漲,即“溫和通脹”始于2003年10月,主要是由糧食供需失衡引起的。在各項政策的共同推動下,2005年我國糧食市場基本保持供大于求的態(tài)勢,由糧價及食品價格主導的CPI上揚行情基本告一段落。不過,從2006年二季度開始,我國糧價不斷攀升。進入2007年以后,我國糧價繼續(xù)在高位盤整,并帶動食品價格和CPI快速上升,加大了通脹壓力。
目前通脹壓力很大?!叭绻衲晗募炯Z食減產,通貨膨脹環(huán)比將可能大漲。”身為中國農業(yè)銀行總行經營部高級經濟師的何志成,顯然為通脹危機憂心忡忡。他指出,雖然中央已經在控制豬肉、雞蛋、食用油價格的上漲,但漲價原因是因為城市貨幣增加太快,供應短缺的危險越來越大。比如一季度的居民收入提高了17%。按照宏觀調控慣例,在物價上漲尚不劇烈時,央行可以采取連續(xù)加息的方法進行調控,而如果物價上漲很快、面積很大的話,通脹壓力就會急劇增大。那是央行再如何加息恐怕也不會管用。
何志成認為,政策監(jiān)管層的注意力長期以來一直放在人民幣升值壓力如何釋放的問題上。并由此采用了“貨幣先行”政策,同時加快了虛擬金融市場發(fā)展。而這已經導致貨幣發(fā)行與通貨膨脹之間的信號聯系不敏感。短期貨幣投放過多,人民幣的流動性過剩已經不是虛擬金融市場所能承載的了。而這些貨幣恐怕最終要流向商品市場,對實體經濟中的物價構成壓力。如果市場物資充裕,通貨膨脹預期可能仍然壓制,資金甚至會流向實體經濟的投資市場,刺激生產潛力的擴大。但現在的情況恐怕不是。
食品供應短缺是通脹前因。而如果供應食品出現短缺,通貨膨脹的大面積出現幾乎是不可避免的,這是經濟規(guī)律。一旦通貨膨脹大面積出現,所謂人民幣升值壓力很快就會轉變成人民幣貶值預期。當前,在多種現實的壓力之下,央行仍然在被迫加大基礎貨幣發(fā)行量,這將直接導致人民幣從當前的升值趨向轉向貶值趨向。對外,人民幣不斷升值;對內,物價上漲,人民幣貶值,國內購買力下降,可能成為未來中國經濟中不得不高度關注的焦點。
另外,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負責人在談到通脹問題時表示,通脹是指貨幣對商品的供過于求。所以是否會出現通脹,不僅要看商品是否出現短缺,還要看貨幣是否發(fā)行得太多。如果貨幣發(fā)行過量,即使商品供應充足,也仍然存在著通脹的可能。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高輝清博士也指出,目前CPI上揚帶來的通脹壓力進一步增加,央行很可能采取再次加息的措施。
經濟過熱是隱憂。事態(tài)果如專家預料,央行日前宣布,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交易價浮動幅度由0.3%擴大至0.5%,即每日銀行間即期外匯市場人民幣兌美元的交易價可在中國外匯交易中心對外公布的當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上下0.5%的幅度內浮動。
此外,從2007年6月5日起,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從2007年5月19日起,上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一年期存款基準利率上調0.27個百分點,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上調0.18個百分點,其它各檔次存貸款基準利率也相應調整。個人住房公積金貸款利率相應上調0.09個百分點。
業(yè)界分析家指出,央行此番一系列動作強烈暗示了經濟過熱,通脹隱憂的信號。另據調查,央行日前的2季度全國銀行家問卷調查報告顯示,選擇貨幣政策"適度"的銀行家人數正在下降,銀行家貨幣政策感受指數已降至55.8%。銀行家對下季度利率水平上升預期強烈,同時預計下季度貨幣政策趨緊的比例上升至43.5%。但中、小型企業(yè)對銀行信貸的依賴依然沒有減退。調查顯示,在幾次加息資金成本顯著提高的前提下,此類企業(yè)對資金的渴求依然旺盛。
城鎮(zhèn)居民儲蓄走低,投資強烈,加重通脹壓力。中國人民銀行6月20日公布了2007年第2季度全國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綜述。調查顯示,城鎮(zhèn)居民家庭收入水平總體上升,收入預期繼續(xù)向好,居民對當前物價的滿意度下降,儲蓄和消費意愿連續(xù)走低。5月中下旬,央行在全國50個大、中、小城市進行了城鎮(zhèn)儲戶問卷調查,回收有效問卷20000份。
調查顯示,居民家庭擁有的最主要金融資產中的儲蓄存款占比從2005年第2季度的68%、2006年第2季度的66.5%降至2007年第2季度52.3%,累計下降15.7個百分點。
在當前物價和利率水平下,居民認為購買股票和基金最合算的比例快速提升,從第1季度的30.3%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達40.2%,并成為居民的首選,改變了以往依次為儲蓄、消費的習慣排序模式。同時,居民消費意愿(選擇更多消費的居民占比)連續(xù)3個季度下滑,從2006年第3季度的28.2%降至本季的19.5%,累計降幅達8.7個百分點,創(chuàng)歷史新高。
這會進一步加劇資本市場過熱,資產價格虛高,為企業(yè)規(guī)避銀行信貸圈錢創(chuàng)造便利。
杞人之慮?
與此同時,堅持認為通脹危機不存在的聲音也很響亮。
消費品供大于求,不易發(fā)生通脹。國家發(fā)改委價格司負責人表示,中國工業(yè)消費品現在總體上是供大于求。工業(yè)品價格十幾年來一直保持著下降態(tài)勢。對于服務類價格,包括水電煤氣,基本上由政府控制。如果價格上漲過快,政府可以通過行政手段暫時不漲價。因此,發(fā)生通貨膨脹的可能性很小。
同時,北京工商大學教授季鑄也認為,看目前的經濟形勢不應當只從中國本國的視野來看,而應當從世界經濟的視野來分析。身為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的季教授指出,全世界的商品生產總的來說都是過剩的,價格向下走是必然的趨勢。因此,不管是國內國外,通貨膨脹都是沒有基礎的。他說,豬肉漲價的原因主要是飼料價格的高漲,而不是豬肉本身的原因。而糧食漲價的現象則是全球性的。“因為糧食是給人吃的,你拿玉米去生產乙醇來給汽車吃肯定是不夠的。”因此這種短缺并不是全面的,而是一種結構性短缺,而肉漲價是適應這一趨勢最正常的反應。他同時指出,豬荒前后的政府措施有誤,都造成了不利的結果。如豬荒前政府政策影響了肉類加工廠,導致種豬都沒有了,而事情發(fā)生后政府也沒有讓市場去自我調節(jié),反而出手干預,導致事與愿違的結果。
流動性過剩不是問題。季教授認為,CPI有多少不要緊,它并不能作為貨幣政策的標準。由于我國長期對外貿易的順差,貨幣多了是很自然的事情,并沒有通脹的危險。流動性過剩不是問題,最大的問題是本來市場可以通過自我調節(jié)實現國際收支平衡,但人民幣不升值,就造成了貨幣本身的供大于求,物價肯定要上漲,老百姓的生活肯定要比以前緊張。只要CPI增值比經濟增長的幅度低,就是凈福利,說明百姓的購買力還是在增強的。只要不增到10%,不超過GDP的增長速度,百姓的實際收入就是增加的。
他指出,工業(yè)經濟本身就是過剩經濟,全球的價格水平都普遍下降,CPI只是一個尺度,不能代替基本水平,也不是通脹的預警信號,通脹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當今的國際市場是個開放的市場,一個地方的商品,比如豬肉,暫時短缺,其他地方的商品就會補進來,這是市場的規(guī)律。只要保證開放,就沒有漲價的道理,市場現在漲價,就是在給商家以信號,政府不應當在這個時候出手來干預這個正常的信號。只要市場這個積極的信號傳到商家那里,他們就會應市場的需要來供貨,生產上去了就沒有通脹的道理。他說,他本人不認為經濟過熱有什么不好,只是我過現在的經濟過熱是建立在破壞資源環(huán)境的基礎上的,而如果是經濟本身過熱,比如服務經濟等,那反而是好事情,至于學界對此顯現的擔憂,以及對通脹的預測,他認為純屬杞人憂天。
面臨抉擇
一方疾呼通脹壓力日漸緊迫,一方堅稱通脹、過熱都是庸人自擾。那么,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人們面前:如果只是過熱不是通脹,則經濟面臨是讓政府調控還是放手市場自我調節(jié)的選擇;如果存在通脹,則要面臨是讓人民幣升值還是采用適度通脹方法的選擇。
是用有形之手還是無形之手?按北京工商大學季鑄教授的觀點,經濟過熱不必過慮,通貨膨脹也是庸人自擾。那么,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當前政府如何解決物價上漲造成底層居民生活壓力加大的問題。
季教授是不贊成政府直接調控。他認為,正是由于政府在豬肉漲價之前的調控手段,錯誤地打擊了養(yǎng)豬戶的積極性,從而導致了后來的豬荒。他認為,養(yǎng)豬戶遵循市場的自然規(guī)律,在豬肉供過于求的時候減少養(yǎng)豬數量,待豬價回升,在增加養(yǎng)殖,這是很正常的事情。而政府此前的調控措施過急,嚴重打擊了養(yǎng)豬戶。使他們按照市場規(guī)律來加減養(yǎng)豬數量時又受到政府的干預,“掙不到錢還有被騙的感覺”,從此對市場失望,覺得永遠不會有利可圖,從而喪失了積極性和對政府的信任。
季教授指出,經濟規(guī)律表現為不同時期的不同現象,短期的現象并不能夠完全體現它背后的本質。所以行政部門很難捕捉到真實的動態(tài),盲目的調控往往會使事情變得更糟,還不如放手讓自然的經濟規(guī)律去自我調節(jié),這樣才是上策。此次的漲價現象,其實是市場對政府之前的錯誤調控進行的自我調節(jié),它向養(yǎng)豬戶發(fā)出了積極的信號,但遺憾的是政府再次抑制了漲價,也抑制了這個市場信號,使養(yǎng)豬戶又陷入了盲目之中。因此,政府現在應當放開對價格的限制,讓農民真正從農產品價格的上漲中得到實惠,這才是真正地把“為農民增收”落到了實處。
但,商務部市場運行調節(jié)司副司長王北鷹認為,隨著耕地的減少,農產品價格穩(wěn)步上漲是好的,大幅上漲就會給通脹帶來壓力。通脹意味著社會的震蕩,現在還沒有造成這種嚴重后果。他指出,任何一種產品不可能永遠保持一個價格產品線,否則社會就沒有發(fā)展了。同時,農民的收入和生活水平也應當增長,否則農村也是沒有辦法發(fā)展的。政府不會去調控物價,價格是市場生成的。但是對于生活必需品,政府首先要保證市場的正常供應,不能脫銷斷檔。對于收入低的階層,政府應當對這些人進行關注,在價格高的時候不要損害他們的基本生活。
適度通脹和人民幣升值哪個好?而按照中央黨校經濟學部主任王東京的觀點,在政府對內面臨通脹壓力,對外面臨人民幣升值壓力的時候,可以適度利用通貨膨脹來拉動國內消費,從而抵消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他認為,由于中國外貿持續(xù)順差,外儲過萬億,外匯供大于求,本幣必然面臨升值壓力。為了減壓,央行不得以,只好被動地發(fā)行本幣。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國內流動性會過剩,通脹勢難避免。為了控制通脹,政府別無選擇,必須回頭壓制流動性。而矛盾之處在于,壓制流動性雖然可以抑制通脹,但同時會推高幣值,匯率又穩(wěn)不住。這一點正是難題所在。國內學者的主流觀點是,壓縮流動性。但王東京認為,在穩(wěn)定匯率與控制通脹之間,應先穩(wěn)定匯率。盡管通脹會危害經濟,需要警惕,但相比匯率上升,危害要小得多。在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情況下,如果穩(wěn)定匯率又保持適度通脹,國內價格上漲,出口價格也會水漲船高。這樣即可以堵住美國的嘴,又可以避開人民幣升值的沖擊。從國內經濟來看,中國經濟要持續(xù)高速增長,前提就是擴大消費。政府要拉動消費,適度通脹就是個好辦法。當然,控制通脹的度也很難,如果放任通脹也會帶來致命的損害。但兩害相權取其輕,適度通脹比起人民幣升值,危害畢竟要小得多。另外,王東京主任提出了政府應當實施的兩條補臺措施,一是提高社保標準;二是加息。前者可以保護弱勢群體,后者可以維護儲戶的利益。
然而,針對“以通脹抑制升值”的觀點,著名主流經濟學家吳敬璉指出,這種策略決不可行,因為通貨膨脹會帶來嚴重的社會后果。他指出,物價總水平上漲對每一塊錢所造成的貶值的確是相同的,但貶值對不同人所造成的損害大小卻是截然不同的。所謂通脹其實就是“全民征稅”,歷來的通脹對富人的危害都遠比窮人小得多。而物價全面上漲一旦發(fā)生,就很難控制,屆時對低收入者所帶來的沉重壓力就會令他們無法承受。
【關鍵詞】應用寫作;實訓教學;實訓類型;實訓方法
新世紀高職院校的應用寫作教學面臨許多困惑,我們仍不得不面對這樣尷尬的局面:一方面高職學生應用寫作技能低下,難以適應網絡時代、信息社會對應用型高技能人才的需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應用寫作教學積弊嚴重,學生厭學,教師厭教的現狀依然故我,教學改革停滯不前。到底應用寫作教學改革路在何方?人們對此感到迷茫。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主持了 “高職院校應用寫作實訓教學改革”課題的研究,確立了以實訓教學為中心的基本取向。在前期研究成果中,筆者深入探究了應用寫作實訓教學的內涵和特征、實訓教學改革的系統(tǒng)觀,在此,擬就應用寫作實訓教學的類型、實訓教學的方法進行專門探討。
應用寫作實訓教學的科學內涵是:與應用寫作理論教學緊密聯系,而又相對獨立的教學體系,它注重為學生創(chuàng)設真實的、仿真的寫作情境,以各種單項的、綜合的應用寫作技能訓練為手段,旨在提高學生在未來職業(yè)崗位中所需的應用寫作技能,增強其綜合素質,發(fā)展其健全人格,使之成為應用型的高技術職業(yè)人才[1]。了解應用寫作實訓教學各種類型、方法的特點和功能,有助于在實訓教學設計中,根據教學目的的需要,從教學對象的實際出發(fā),靈活地選擇各種寫作的實訓類型和方法,增強寫作實訓的效果。從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分類標準,應用寫作實訓教學可劃分不同的類型和形式。
1 按實訓教學的場所分
課堂實訓:寫作實訓教學活動主要在教室內進行。通常與理論教學穿插交叉進行,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既可系統(tǒng)、高效地傳授寫作的理論知識,又可對學生進行寫作技能的實際訓練;此外,對實訓環(huán)境、條件的要求不高,訓練形式靈活多樣,既可以是單項寫作技能的訓練,也可以是綜合寫作技能的訓練,還可以模擬現實情境,讓學生扮演一定角色,進行寫作訓練。其不足是虛擬性太強,與社會現實、實際的職業(yè)工作尚有較大距離。
校內實訓:寫作實訓活動主要在校園范圍內進行。其具體的訓練形式多種多樣:如讓學生就校園發(fā)生的某一熱點事件進行采訪調查,寫作校園新聞或調查報告;介入校園文化建設,編寫版報、為廣播室、??葘W校媒體撰寫稿件等。這是介于課堂實訓與校外實訓的的訓練形式,既貼近學生身邊的實際,與學生日常生活學習息息相關,為學生所熟悉,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的興趣和欲望,又可補充課堂實訓虛擬性強,現實感弱的不足。
校外實訓:寫作實訓活動主要在校外社會環(huán)境或職業(yè)工作場所中進行。這是真刀真槍、名副其實的實訓形式,最能訓練提高學生的實際寫作技能。校外寫作實訓教學的理想目標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寫作實訓基地,但由于寫作活動具有智能性、個體性的特征,目前看,這種實訓方式操作起來比較困難,對學生寫作活動也難于監(jiān)控,容易流于“放羊”,但作為一種重要的實訓形式,是實訓教改努力的方向。
2 按實訓教學的時間分
課內實訓:與課堂實訓基本一致,教師對寫作實訓活動可進行全程監(jiān)控,通過精心的教學設計,給學生提供實際的寫作案例,指導學生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單項、綜合的各種寫作訓練。
課外實訓:既可以是校內的實訓,也可以是校外的實訓。從高職院校應用寫作課程開課情況看,大多在36――60個課時之間。這樣有限的教學課時,光靠課內實訓是遠遠不夠的,有些寫作實訓活動,必須推到課外來完成,這既利于拓展學生訓練的時間和空間,也利于促使學生更多地接觸實際。課外實訓要解決好的問題是,對學生寫作活動的有效監(jiān)控、指導,如何減輕教師對學生習作評改的負擔。
3 按實訓教學技能的難度分
單項實訓:這是把完整的寫作技能、寫作過程分解為相對簡單的技能、寫作環(huán)節(jié)的訓練形式,其訓練難度相對較小。如閱讀分析技能、攝取材料的技能,提煉確立主旨的技能、組織材料、謀篇布局的技能等等。單項實訓可降低訓練難度,緩解學生對寫作的畏難情緒,為把寫作知識轉化為寫作技能作好鋪墊。
綜合實訓:這是把各種寫作技能、各個寫作環(huán)節(jié)有機結合,協同完成寫作任務的訓練形式,其訓練難度較大。綜合實訓既可仿真模擬,也可實際操演,如為學生創(chuàng)設某種問題情境,或布置某個現實的寫作任務,要求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的寫作知識、所掌握的寫作要領,獨立完成寫作任務,解決實際問題。這是實訓教學的落腳點,所有的理論教學、單項訓練,最終都是為了幫助學生形成綜合的寫作技能。
4 按實訓教學組織的形式分
個人實訓:大多數的寫作實訓都是以學生個人為單位的,寫作活動具有個體性、智能性的特征,寫作技能最終要落實到每個學生的身上。只有通過激發(fā)個體參與寫作實訓的興趣欲望,通過個體的心智操作,才能提高學生的寫作技能。
小組實訓:這是以小組為實訓單位的訓練形式。按建構主義的現代學習理論,學習的過程就是在一定的情境下,通過人際的互動、協作和交流建構知識,形成技能的過程。在應用寫作實訓教學中,根據教學目的創(chuàng)設一定的任務情境,將學生劃分為實訓小組,讓他們在實訓中扮演一定的角色,分工合作,協同完成寫作任務,這符合現代學習和現代教學理論,既有助于讓學生在寫作活動中實現信息共享,優(yōu)勢互補,又利于培養(yǎng)其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
5 按實訓教學的方法分
病文診治法:給學生提供存在問題和毛病的應用文章,要求學生運用應用寫作知識對病文進行診斷評判,分析指出其毛病和問題,并提出修改意見或對病文進行修改。這是將寫作理論知識與實際寫作技能溝通起來的一道橋梁,學生經常進行病文診治的訓練,對增強其文體感、語感,感悟寫作門道大有裨益。
情境創(chuàng)設法: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真實再現現實問題,讓學生身臨其境,通過寫作某一應用文體解決面臨的問題。如公文寫作訓練,便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問題情境:下級機關在工作中遇到了某一重大問題,無權擅自作出決定,或遇到某一實際困難需要上級給予支持,要求學生正確選擇一種公文文種(請示),寫作公文,以求得問題的解決。
角色扮演法:這比情境創(chuàng)設法更進了一步,不僅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問題情境,而且還指定學生在問題情境中扮演某一角色,設身處地站在這一角色的立場上考慮問題,最終通過寫作活動使問題得到解決。如進行經濟合同的實訓教學,讓學生分成小組,分別扮演買賣雙方,站在所代表商家的立場上,就合同的條款進行協商交涉,最后將協商結果寫成規(guī)范的合同文本。
實戰(zhàn)演練法:讓學生親臨工作現場、實踐一線,真刀真槍進行寫作活動,其寫作行為將直接對現實實踐、工作實際產生影響,應用寫作的實用價值可以鮮活地表現出來。如物價上漲了,讓學生親臨農貿市場進行市場調查,將調查結果寫成調查報告,向物價管理等相關部門提出抑制物價上漲的建議對策。這種抱著實戰(zhàn)目的所進行的寫作演練將學生置于一定的壓力之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能激發(fā)學生寫作的動機和興趣,更能促進學生實際寫作技能的提高。
任務驅動法:先給學生提出一定的寫作任務,讓其帶著寫作任務自學教材中寫作理論知識,或在老師的指導下掌握必具的寫作要領,使其學習活動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定向于寫作活動和實際問題的解決,以培養(yǎng)其寫作的問題意識和對象意識,增強其寫作的欲望。
各種實訓教學方法盡管形態(tài)各異,但都應有利于發(fā)揮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發(fā)揮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自覺地將寫作理論知識、寫作規(guī)律、寫作要領運用到寫作實踐中,通過實際的寫作訓練,最終增強應用寫作技能。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