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小學數學教師德考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教學思維 數學情景
教學設計的質量直接影響到教學實施的效果。大多數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仍囿于教材,圍繞例題的中心知識點進行設計,偏重于思考教師如何教,忽略關注學生如何學。這將導致學生難以在學習過程中有實質性的參與,造成教學的低效。一切的數學教學活動最終都應落實到學生的數學學習,從而只有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活動具有較為深入的了解,教學工作才有可能超越純粹經驗總結的水平而上升為理論指導下的自覺實踐。因此,要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應堅持以鉆研教材與學情調查并重,在此基礎上轉變小學數學傳統(tǒng)教學的認識,選擇真正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情境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內在動力,情境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數學化”。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生動有趣,適合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年齡特點。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倍玫膯栴}情境,能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發(fā)現并提出數學問題,喚起強烈的求知欲望。小學生學習數學是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fā),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建構對數學的認識和深刻理解。學生在建構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需要喚起學習的熱情,產生學習的需要,積極參與數學活動,親身經歷數學知識產生、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二、預留空間,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著名的數學家波利亞認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都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lián)系。這就要求教師精心組織教學材料,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樂于主動地探究學習。
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學中教師不必事事“防微杜漸”,不妨創(chuàng)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去探索,去發(fā)現。初步發(fā)現規(guī)律后,引導學生經歷用所發(fā)現的規(guī)律解決問題的過程,目的是幫助學生體會規(guī)律在不同情境中的應用,感受規(guī)律的普遍適用性;結合交流的過程,順勢提出“為什么可以這樣計算呢?你能說明其中的道理嗎?”這樣的問題,再一次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使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并在應用平移的知識對規(guī)律做出解釋的過程中,獲得對規(guī)律的更深刻的認識和體驗。
三、展開交流,幫助學生提升認識
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并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這是由小學生的年齡特征決定的,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必須展開數學思維活動。由于受知識和經驗的限制,小學生還不能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數學證明活動。但這并不意味著他們不能通過演繹推理去理解數學,獲得結論。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努力探尋學生理解數學結論的切入點,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抽象、概括、推理的過程中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小學數學教學要通過情境化的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情境中,掌握數學基礎知識,形成一定的基本技能,思維得到發(fā)展,學會學習的能力得到提高。
四、樹立學生的自信心,探究適合學生后續(xù)學習的需要
拿破侖有句名言:“信心是生命和力量,信心是奇跡?!逼渌枷胗^點充分表明了自信心在人的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成功的先導。只有建立自信,學生才能敢于面對困難,才能永遠保持樂觀的態(tài)度,才能使個人的潛能、智慧發(fā)揮到極致。也只有建立自信,學生才能得到“高峰的體驗”?,F在的課堂中有部分學生懼怕老師,沒有自信,對明明是正確的東西,也不敢堅持。所以,我們對這樣的問題要提高認識,要反思自己在課堂教學中,有沒有給予學生應有的尊嚴,有沒有給予學生活力施展的空間,有沒有給予學生個性張揚的機會。
小學生的數學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螺旋上升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既要承前,還需啟后,否則學生數學學習的連續(xù)性和理解的深刻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某一個內容時,都要考慮如何組織和實際,才能更好地適合后續(xù)學習的需要
總之,小學數學教學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引人入勝的數學情境,以有效地啟動學生的數學思維;其次需要通過精心的設計,有層次地引導學生透過數學現象的表層逐步深入到數學規(guī)律的實質,在數學活動中把握數學學習的本質。使學生真正成為數學活動的設計者、策劃者和參與者。要重視數學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做到既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又不增加學生的作業(yè)負擔,把既講效果又講效率的嚴格標準應用于數學課堂教學之中。
參考文獻:
[1]葉瀾.重建課堂教學價值觀[J].教育參考,2002,5.
[2]吳亞萍,王芳.備課的變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3]蔡金法.中美學生數學學習的系列實證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7.
一、提高理論認識,準確定位
“實踐與綜合應用”作為數學課程的一個重要領域,并不是在其它領域之外增加新的知識,而是強調數學知識的現實性和整體性。其活動過程是“做數學”的過程。簡單地說,“就是將學習對象作為一個問題解決的對象,通過自己(獨立地或是伙伴合作的)探索性的活動,包括操作實踐、合作探究、預測假設、共享交流、嘗試修正等一系列主體性的活動,來主動構建數學知識。”數學實踐活動的“做數學”的過程不是一個獨立的學習新知的過程,而是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它的目的是提供給學生一塊自由活動的天地,讓他們去自主地發(fā)現選擇和確定問題,讓他們自主地選擇處理問題的策略,解決問題的程序,學會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感受生活中數學的意義。它的設立有助于轉變教師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等知識觀,接受課程改革的新理念;有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改變原有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
教師要正確認識這一板塊設置的意義和作用,熟悉每個年級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掌握“實踐與綜合應用”這樣一種新的課堂教學形式,充分發(fā)揮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作用。
二、統(tǒng)籌安排,著眼全書
“實踐與綜合應用”是“做”的課程,而不是“教”的課程,以活動為主要方式,強調學生的親身經歷,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到各項活動中去,在具體的情境中,通過“做”、“調查”、“實驗”、“探究”、“思考”、“測量”、“制作”等一系列的活動,發(fā)現問題,用數學的思想、方法解決問題,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lián)系,感悟數學的價值。它具有實踐性,又具有綜合性,它既是對數與代數、空間與圖形、概率與統(tǒng)計的綜合,又是學生的生活經驗與數學素養(yǎng)的綜合;既是數學學科內部知識的綜合,又是數學與其他學科知識技能的綜合,如與語文、美術、科學、道德、社會等內容整合在一起。在活動中,學生綜合運用自主、探究、合作、實踐、交流等學習方式為主,通過活動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能力,為終身學習打下基礎。它既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更關注學生的方法與過程、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活動,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提高其數學的綜合素質。
為達成教學目標,每冊的數學教材中,都安排了一定課時的“實踐與綜合運用”的教學內容,完成這些內容有的需要的時間長,有的需要的時間短;有的可以在校內完成,有的則必須在校外完成。所以,要完成每學期的“實踐與綜合運用”的教學任務,教師必須在學期初,根據全冊教學內容,對全學期內容進行統(tǒng)籌安排,擬訂整個學期的活動計劃。這樣,才能在開展每項活動時,師生做好活動的各個方面準備,才能確保活動的順利開展,并取得較好的效果。
三、科學處理教學內容,注重實踐應用
數學綜合實踐活動是豐富多彩的,要有效地開展實踐活動,就要注重應用,內容開口要小,緊密結合學生學習的數學現實和教材的進度,易于學生操作。教師在教學中要以教材為線索,遵循教材提供的思路,在充分利用教材資源的同時,適當進行挖掘和拓展。事實上,即使以專題形式呈現的內容,教材也只是提供了數學活動的基本線索,給教師留有很大的自主性和選擇性,教師要有主動處理教材的意識。
實踐活動的內容來自兩個方面:一是圍繞學生所學的課本知識,結合所學內容開展實踐活動。這樣的內容有書本上提供的,也有師生自行設計的。另一類是結合教材的內容,從學生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現實生活中,有目的地收集和挖掘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數學問題,把這些問題移進課堂,使數學活動貼近學生生活,讓學生的數學知識及時在日常生活得到應用和驗證。這種活動一般經歷的時間較長,不是一節(jié)課能完成的,需要學生課前進行調查、查找資料等工作,課中進行合作研究探索,課后還要反思或再深化研究。
教師還可以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力求將新知的呈現方式寓于生活現
象,貼近學生生活經驗,使學生發(fā)現數學就在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探究,提升學生的思維檔次
在實踐活動中,操作實驗、自主探索是必要的活動方式,教師應當在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推理、利用數學方法和知識解決問題的同時,要有目的地引發(fā)學生的數學思維,讓學生的操作手腦合一,不能僅停留在低層次的活動操作上,努力提升學生的思維檔次,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五、合作交流,展示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作為數學老師,時常在思考為什么教師教得很辛苦,學生也學得很辛苦,但是實際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十分有限。從中得出,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很多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教學行為。為此,我開始有意識的注意自己的教學行為,試著去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F在我談一下創(chuàng)建高效課堂的幾點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有效的學習氛圍
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贊可夫經過多年的研究得出這樣的一個結論,就是教育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是看師生之間的關系如何?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課堂之中及課堂之外師生關系的好壞。課堂效果反應了師生關系,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氣氛,這需要教師在主觀上做積極的努力。教師要做學生的貼心人,要了解他們的心理特點,關心他們的學習,身心健康,體諒他們學習數學的難處,尊重學生的思想,善于激勵他們。只有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對學生的鼓勵和批評才具有實際效果,否則產生負效應。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們所面對的學生的數學程度參差不齊,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思想,不要挫傷他們的積極性,尤其對差生,教師的態(tài)度要慎重,委婉,更不能放棄對他們的努力。教師要努力尋找他們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幫助他們樹立信心給他們介紹一些方法,和他們建立一種和諧的關系,師生的和諧關系使學生感覺到課堂氣氛輕松,表現出愿意配合老師的教學,使教與學的活動得到良好開展,從而創(chuàng)建出有效的學習氣氛。師生間的和諧關系意味著師生生命的相遇與共融,每一個眼神與動作都潛藏著彼此的心意與情意,把這種和諧與融洽帶進課堂,讓學生感覺到課堂就像溫暖的家,輕松自如,自由發(fā)揮,從而去創(chuàng)造高效的學習氛圍。
二、挖掘數學的趣味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要讓學生學好數學,對數學產生興趣,作為教師,就必須充分挖掘數學中的趣味因素,比如在講等差數列時,可以給學生講講高斯小時候的故事;再比如講等比數列時可以講講國際象棋發(fā)明者西塔與國王的故事。這些學生都很感興趣,如果每節(jié)課都有類似的小故事告訴學生,我想學生會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只有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了,就不會覺得數學枯燥,相反當學生通過一次次解決數學中的難題而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贊許時就會更加喜歡數學。越喜歡就越努力,越努力成績就越好,成績越好就越想學......總之,這就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huán),這個時候的學生就不再需要老師的督促。因此,作為一名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多么的關鍵和重要,而如何才能培養(yǎng)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則變得更加難上加難。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挖掘數學中的趣味因素方面狠下功夫,想盡一切辦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他們對數學感興趣了,才不會排斥數學,才有可能提高課堂的高效性。
三、遵循學科規(guī)律,探究高效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包括教與學兩個方面的方法,從教學過程說主要有三類方法:一是進行認知活動的方法。二是進行技能活動的方法。三是進行情感活動的方法。教學活動的最終目標是有效促進學生的發(fā)展。那么,我們就不能按照自己"教"的思路進行教學,而應按照學生"學"的規(guī)律進行教學。即:學生"應該怎樣學",我們就"應該怎樣教"。所以,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以充分尊重學生已有知識經驗為前提,教師設計的教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周密地考慮到學生存在"已有知識經驗和思想方法基礎"的事實。學生的這個基礎與教材的編排順序有關,但與學生自身的學習水平與生活環(huán)境關系更大。并根據這一特點來確定教法,力爭達到教與學的統(tǒng)一。例如,怎樣復習舊知識,引出新內容,怎樣用學生熟悉的生活現象來解釋一個新的概念或定理。怎樣創(chuàng)設情境,怎樣歸納知識點等都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只有這樣才能起到高效的作用。
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與教材所提供的知識內容有可能是學生所沒有經歷的。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尊重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只有對教學進度、難度進行調控,才能保證學生掌握知識的有效性。學生的學習準備狀態(tài)有時并未達到教師的期望,學過的東西學生并沒有掌握好,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隨時隨地關注學生的反應,(如學生的一個眼神、一個動作、皺一下眉頭、噘一下嘴)。根據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學生注意力不集中,我寧可不講,讓學生先放松一下,活動一下;讓學生弄明白再講,學生沒弄明白這個問題,我一般也不往下講另一個問題。無論用怎樣的學習方法,關鍵是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才能達到高效。
四、教學反思有利于提升高效課堂的教學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yè)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yè)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反思的本質是一種理解與實踐之間的對話,是這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的橋梁,又是理想自我與現實自我的心靈上的溝通。
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反省、思考、探索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各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它具有研究性質。
關鍵詞:數學教學;反思意識;反思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5)10-0382-01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很少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也無法意識到自己的思維過程和結論的對錯與優(yōu)劣,直至評價后才有反思的意識,造成思維的脫節(jié),影響了學習的效果與學生的發(fā)展,因此"主體反思"應成為學生學會學習的新視點。下面結合本人的一些思考和實踐,就如何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數學反思意識和能力,談一點粗淺的認識和體會。
1.在質疑問難時激發(fā)學生反思
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有反思的機會。創(chuàng)設起疑情境實質在于揭示事物的矛盾或引起學生內心的沖突,打破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的平衡狀態(tài),從而產生內驅力,激活思維。促使學生自覺地去探索問題、解答疑難,實現由學習者到研究者的角色轉變。在教學實踐中的一個案例有助于我們理解。如:有一個正方形的池塘,工人準備在池塘的四周種樹,要求每邊都有50棵。請你算一算,工人需要準備多少棵樹?很多同學馬上解答:50×4=200(棵)。我要求學生說理,學生們充滿自信的闡述了自己的觀點。針對這種情況,我要求學生再次審題,思考有沒有其他的可能,并示意學生畫圖幫助,學生在再審題、畫圖、討論的基礎上,終于發(fā)現了此題隱藏的另一個任務:當四角都種上一顆樹時,需要準備的樹就是50×4-4=196(棵)。這時,教室里發(fā)出一片感嘆:"啊呀!我剛才做錯了。""我怎么當時就沒發(fā)現呢?"……當學生有了如此深切的體驗時,我引導學生反思:"你認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存在什么問題?如何才能克服?"有的同學回答:"我審題不清、不夠全面,今后要認真地審題。"有的同學說:"我知道在以后的學習中,我的腦海要經常有'圖',這樣,思考問題也就全面了。"……學生身邊真實的情景,看似非常簡單卻暗藏"殺機"的學習任務,使學生嘗到了一絲苦澀,正是在這種教師創(chuàng)造的"逆境"中,推動了學生反思現實的動機。
2.在應用練習時組織學生反思
好多學生寫作業(yè)、答試卷時以完成為滿足,檢查驗算的習慣很差,或面對錯誤看不出來,或看到錯題拿起橡皮就擦。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學生的思維批判性差,反思意識薄弱,反思能力低。針對這種現狀,我們可以在作業(yè)過程中引導學生反思;答題時,想一想"我這樣做對了嗎?""這是不是最好的辦法""我在哪里處理得比較好"等;訂正時,多想想"我這題錯在哪里?""我為什么會做錯?""我以前有沒有犯過同樣的錯誤?以后我怎樣避免再出現類似的錯誤?"……在學生解題之后,對較為典型的題目要求學生整理思路,說思考過程;在批改之后要求反思:保留錯誤的解法,先反思,到組長處說反思過程,再動筆訂正;或建立錯題登記本,抄出錯題原型,寫上經反思得出的錯題原因及訂正方法,每過一段時間對錯題進再反思。通過作業(yè)過程的反思,一方面強化鞏固了正確的數學認識結構;另一方面及時矯正了一些錯誤的數學認識結構,以避免學生在學習中形成錯誤的認識。通過反思,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質量,使學生嘗到反思的"甜頭"。
3.在錯誤中引導學生反思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暴露出來的錯誤是一種寶貴的教學資源,學生每遭遇一次錯誤,就增添一次打破和超越已有經驗的機會。遭遇并克服一次錯誤,學生的已有智慧結構就會呈現一種螺旋遞升的狀態(tài),有了一次重組的可能,從而實現創(chuàng)新思維。學生的錯誤不可能單獨依靠正面的示范和反復練習得以糾正,必須有一個"自我否定"的過程,而"自我否定"又以自我反省,特別是內在的"觀念沖突"作為必要前提。善用學生的錯誤資源,引發(fā)這種"觀念沖突",能促使學生對已完成的思維過程進行周密且有批判性的反思,可以有效地強化學生的反思意識和習慣。如試卷講評課,我一改傳統(tǒng)的教師講得滿口白沫,學生聽得稀里糊涂的教學模式,首先要求學生自查錯題的原因,對于不明白的再集體討論,典型錯題重點交流,然后教師根據測驗情況選擇性地講評,最后發(fā)展提高。這樣不僅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效率,而且有效地強化了學生的反思意識和習慣,促進了學生主體反思能力的提高。 學生學習中的錯誤受到認知、注意、態(tài)度、習慣、情感等多方面的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從學習態(tài)度、學習習慣、思想方法、結論等多方面進行反思。在教學中我注意引導學生從審題是否全面、準確;思路、計算是否正確、簡捷;結論是否唯一、是否符合實際等方面養(yǎng)成及時檢查、反思的習慣,同時注意精心設計作業(yè)并留給學生充裕的作業(yè)時間,并要求學生建立課堂反思本,及時回顧反思,把本節(jié)課的知識點、思想方法或學習方法,解題錯誤的原因,學習的成敗得失等及時記錄下來,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自我評價反思的意識和能力,發(fā)展了學生的思維品質。
4.在學習結束處因勢利導反思
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教師應引導學生自我總結,反思自己一堂課的學習結果。這個過程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學生可自我提問:我知道這節(jié)課的重點難點是什么?這節(jié)課我哪些知識點學習得比較好?哪些知識點還掌握得不夠好?還有什么疑問等等。教師要幫助學生解決反思中提出的問題,如果學生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就要指導他們應采取相應的策略:看書、問老師、問同學等。如果學生提出的問題超出了當前的學習范圍,則應鼓勵學生去查課外資料和有關書籍,力求弄懂。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把本節(jié)課學習的知識和以前學習過的知識聯(lián)系起來,使其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總之,"思之則明,思明則新,思新則進。"學生通過對自己學習中的不足或成功進行反思,進而達到修正和強化的目的。這正是我們教師所追求的學生自我教育的境界,教育以人為本,為學生終身發(fā)展負責,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勢在必行!然而培養(yǎng)學生的反思能力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需要師生共同的努力。對學生而言,每次的反思僅是一種學習的經歷,只有通過持之以恒不斷的反復強化,使自發(fā)行為提升到自覺行為,反思才具備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
參考文獻:
【摘要】數學實驗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途徑;是建立平等、和諧、民主、合作的師生關系的有利條件;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質、全面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我們深信:只要各個部門及數學教師共同努力,在新課程改革的道路上大力提倡、推廣和普及數學實驗教學,把新課程改革的新思想、新理念應用到教育教學中,積極推進新課程改革,課程改革之花就會遍地盛開。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自然科學,在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及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主動地接受、消化數學知識單靠教師的語言闡述是不易做到的。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則可以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缎麓缶V》明確提出:“在教學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通過操作、觀察,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綜合,在感性材料的基礎上加以抽象概括,進行簡單的判斷推理?!币虼?,我們每一個數學教師都要高度重視數學實驗教學,對于職業(yè)學校的數學教師就更應重視這一點。
下面我結合新課改革教學實踐,針對數學實驗教學談幾點粗淺的認識,與大家商榷探討。
一、加強數學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隨著普高招生的擴大,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部分是所謂的“差生”,這必然導致職校生源多樣化、多層次化。學生文化基礎參差不齊,給基礎文化課的教學帶來很大困難,數學的教學就顯得尤為突出,要想順利完成教學,則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一旦對學習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注意力就會集中,認識就會深入,情緒就會愉快而高漲,思維就會活躍而有創(chuàng)造性,行為就會持久。數學實驗教學是學生參與操作的探索過程,在很大程度上能夠使學生好奇、好玩、好動的天性得到滿足,進而激發(fā)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激勵學生主動學習。如在教學《函數的奇偶性》時,我們可以在課前讓學生做一個等腰三角形,體驗一下對稱;再如,在教學《橢圓》時,首先讓學生先認識一些橢圓的物體,感受一下形狀,然后再引導學生親自畫。這樣在動手的同時,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但能使學生深刻理解所學的知識,而且能使學生智力活動的潛力得到充分的、挖掘和發(fā)揮。
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調動學生的參與激情
教育的本質在于參與,即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讓學生最大限度地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用自己的思維方式,主動地獲取知識,而數學實驗教學則能夠提供使每個學生達到他們可能達到的最高學習水平的學習條件。在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可讓每個學生玩自己手中的學具,看他有什么發(fā)現。提到玩,每個學生都感興趣,無論他的發(fā)現是淺顯的,還是深刻的,都是他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都充分調動了他的參與性和探究性。再者,有的學生理論知識不足,但動手能力較強。在實驗過程中,他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長處,得到鼓勵而增強學習的信心,消除“數學難、學不好”的恐懼心理,萌發(fā)要學好數學的愿望,引發(fā)學習動機,以學為樂,主動進取,提高學習效果。
三、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社會已越來越注重與他人協(xié)作共事,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認真傾聽他人的意見,概括和吸收他人意見等能力,因此,我們要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調、合作、共事的群體協(xié)作精神。而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尤其是分組實驗,則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如在教學《分數的大小比較》時,我沒有把結論直接告訴學生,而是把全班學生每4人分成一組,每組商議選擇自己喜歡的學具,由小組長進行分工,一些學生動手折,一些學生動筆記錄折出的分數,然后共同探究商議分數的大小比較方法,再全班交流,教師加以糾正和指導,最后形成規(guī)范的數學術語。在這樣的實驗過程中,教師進行宏觀調空,耐心指導,對學生的實驗成果及時評比表揚。數學實驗教學能創(chuàng)設積極競爭的實驗情境,使小組成員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共同進步,充分發(fā)揮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往、交流與合作作用,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協(xié)作精神,樹立關心他人、關心集體的人生態(tài)度,克服獨生子女的高傲獨尊和對家長的依賴性強的缺點。
四、加強數學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所以,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學實驗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更大的思維空間,引導學生把實驗操作與思維聯(lián)系起來,從而使讓實驗操作成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源泉,通過實驗操作,使學生對新知識“再發(fā)現”,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如:在教學《認識正方形》時,讓學生充分利用課前準備好的正方形紙,想辦法知道正方形的特點,看誰的方法多。有的學生通過測量發(fā)現正方形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通過沿對角線對折、再對折,發(fā)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用一條邊與其他三條邊分別相比,發(fā)現四條邊一樣長;有的學生將相對的兩條邊重合,再將相鄰的兩條邊重合,發(fā)現四條邊一樣長……這樣,學生通過實驗操作,既發(fā)現了新知,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