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物質技術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的發(fā)展,新的化學物質不斷的出現,據資料顯示我國每一年都有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注冊。新化學物質的出現并在生活中使用,一定條件下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也豐富了人們生活,而已經使用的化學物質和待使用的化學物質中可能有潛在的有害物質,威脅人們的生命健康和危害自然環(huán)境。在這種情況下,必須高度重視化學物質安全評價工作。生物降解作為有機污染物降解重要降解過程之一,其生物降解性不是化合物的難易分解程度判斷標準,也是生態(tài)環(huán)境中滯留時間長短的重要指標,對化合物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的轉化和風險評價有重要作用,能更好滿足現實需求。文中從生物降解技術實際出發(fā),做出如下分析。
一、生物降解技術概況
(一)生物降解概念
生物降解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其可能是微生物的有氧呼吸,也可能是微生物的無氧呼吸。生物降解過程難易程度不僅與其本身特征有關系,與有機物的結構特征也有關系,其中簡單的有機物先降解,復雜的有機物后降解。生物降解不一定是生物自身引起的化學物質結構變化,也可能是化合物被礦化或完全礦化化合物轉化成c、h、o、n等穩(wěn)定的無機化合物。有機物降解過程也是化學物質在環(huán)境中轉化的重要過程之一,且是大部分化學物質在環(huán)境中轉化的歸趨。
(二)生物降解技術分類
目前來看,對生物降解技術有多種分類,主要有初級生物降解、最終生物降解、快速生物降解和固有生物降解等。初級生物降解就是化學物質在生物作用下化學結構發(fā)生了變化,而使化學物質本身喪失的過程;最終生物降解也可以稱為好氧降解,是化學物質被微生物完全分解為二氧化碳、水、礦物鹽和新的微生物細胞成分的過程;快速生物降解是化學物質固定的時間內和接種物接觸而表現出來的生物降解能力;固有生物降解就是在良好的試驗條件下,化學物質和接種物長時間接觸而表現出來的生物降解潛力。
二、基于有機污染物模擬實驗分析生物降解技術
目前來看,國內外對化學物質生物降解技術研究的試驗比較多,多數試驗是用污泥作為接種體對污水處理廠中的生物降解進行分析。這種生物降解技術試驗方法雖然經濟,但是卻不能對高濃度物質、母體化合物進行分析,從而使生物降解技術的結果得不到保證。加之試驗過程中未充分考慮沉積物對降解的影響和不對受試物進行測定,其降解率相對較低。再加上污染物可能受微生物物質的影響而產生其他物理過程,不能更好的實現有機物生物降解實驗。因此,有必要采用新的試驗方法對有機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技術進行分析。
(一)實驗準備
鑒于之前的化學物質生物降解技術試驗,多為在未受污染區(qū)和污染較輕的天然水體中進行,其勞動強度大、用時長、資金量大。本文采用室內模擬試驗方法對化合物的生物降解技術進行研究。研究以甲基對硫磷為對比物,這種化合物質是一種高效有機磷殺蟲劑,難溶于水和石油;試驗中選用的材料是經過兩次蒸餾兩次的純水和乙腈;選用的儀器是液相色譜儀、恒溫振蕩培養(yǎng)器、離心分離機、微電腦酸度計、固相萃取小柱、玻璃瓶和標準檢驗篩等;接種物為天然地表水;試驗裝置采用的反應器是2l玻璃瓶,將其設置在可以調溫的大型振蕩器中,并對其進行旋轉使其與自然水體流動相似,從而使顆粒物漂浮在水面;試驗過程中需要采集水面60mm處的水為水樣和沉積物上層約6mm左右的樣品,并對樣本的水溫和ph值進行測定,再經過標準篩篩過之后,將其放置在密閉容器中進行試驗。
(二)試驗過程及分析處理結果
試驗中要對水樣和沉積物連續(xù)24小時攪拌,用重量差法來計算用泥量,再利用母液的形式增加4個玻璃瓶,用清潔的空氣將丙酮吹散,并在兩個反應瓶中各增加1l左右的地表水樣,另外兩個瓶中加入標準濃度的沉積物,對地表水進行定容。之后在適當的時間段
內從瓶中取出適量的樣品,進行離心除去懸浮顆粒,再經過小柱收集淋洗液。在此基礎上用液相色譜儀等儀器對樣品進行分析,依據生物降解半衰期公式進行計算。結果甲基對硫磷在地表水和沉積物中的降解過程與一級動力學規(guī)律相符,與實際水體中有機物降解過程也相同。當甲基對硫磷有沉積物存在時,其降解速度相對較快,而在地表水中,降解速度相對較慢。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懸浮物反應時,可能對水體中的有機物進行濃縮或成為微生物菌落的載體。這與甲基對硫磷前三天和前四天的實驗不同,之前測得濃度低于實驗開始的添加的濃度,出現這種原因可能是物質自身特性或加入母液而引起的。經過甲基對硫磷在地表水和沉積物中應用分析,其結果與許多專家測得的結果一致。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化學物質生物降解技術基本理論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試驗證明化學物質生物降解技術的良好效果,可以有效減少環(huán)境污染和保證人們身體健康。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化學物質研究相關的工作可能還會有新的問題,對生物降解技術的要求將會更高,這就需要對化學物質的生物降解技術做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邱孟德,陳杏娟,鄧代永,孫國萍,郭俊,許玫.溴代阻燃劑微生物降解的研究進展[j].微生物學通報.2010(07).
[2]張敏,安莎莎,宋潔,楊松,邱建輝.pbs/天然黃芩色素復合材料的制備與性能研究[j].工程塑料應用.2012(01).
[3]李仲.硝基苯化合物生物毒性的定量構效關系研究[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05).
【關鍵詞】食品;風味物質;分離分析;技術
1前言
風味是區(qū)別兩種食物的直接特征,隨著對食品研究的深入,人們對風味越類越重視,最初經濟不發(fā)達的時候,人們對風味的認識只能停留在生理器官上,例如味覺和觸覺,但是風味物質在食品中的濃度較低,組分相對復雜,且比較容易揮發(fā),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一些先進的儀器被研制出來,為人們分析風味物質提供了更多途徑。
2風味物質提取技術
2.1蒸餾萃取技術
所謂的蒸餾萃取,就是將有機溶劑和待分離樣品同時進行加熱,直至沸騰以后,風味物質就會融進有機溶劑中,具體做法如下:首選需要將待分離檢測的物質制成漿液,放置于圓底燒瓶中,并將燒瓶連接在儀器一側,然后將有機溶劑裝在另一個燒瓶中,連接在儀器的另一側;準備工作做好以后,將兩個燒瓶同時水浴加熱,有機溶劑的蒸汽和水蒸氣會在儀器中冷凝,水和溶劑會在U形管中被分離,然后分別流到兩個燒瓶中,這樣就達到同時蒸餾和提取的目的,只需要少量的溶劑就可以得打大量提取物,增加了風味物質的濃度,有利于后期的分析工作。這種技術屬于一種前處理技術,與其他分離技術相比,具有一定的重復性,且整個操作過程比較簡單。但是這種方法并不適合與分離所有風味物質,例如在分離提取香精時,一旦蒸餾的溫度沒有把控好,樣品就有可能發(fā)生反應,導致分離出來的物質不全面[1]。
2.2二氧化碳高壓萃取技術
該技術的原理如下:二氧化碳的溫度及壓力臨界點分別為31.05攝氏度和7.38兆帕,一旦環(huán)境超過這個臨街點,二氧化碳就會變?yōu)橐环N超臨界液體,其典型特征就是既具備氣體屬性,也具備液體屬性,從粘度上來說近似氣體,而從密度上來說卻近似液體,擴散性質非常好,能夠溶解大量物質。由于不同物質在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有很大差別,且溶解情況也會受到溫度和壓力的影響,因此這種提取分離技術的選擇性較高,物質提取完成以后,改變溫度或者是壓力,二氧化碳就會變回為氣體,剩下的物質就是純凈的提取物,一般情況下都用該技術提取種子、植物以及香料中的精油,總結起來該種技術具有以下幾個特征:首先,該技術的提取能力較好;其次,臨界溫度為31.05攝氏度,因此非常適合提取一些熱敏性物料;第三,操作相對簡單、過程容易控制,提取時間短、效率高;第四,該技術的安全性較高,因為其溶劑為二氧化碳,不存在溶劑殘留問題;最后,溶劑可以循環(huán)使用,不會對環(huán)境造成污染,且成本較低[2]。
3風味物質分離分析技術
3.1氣味掃描檢測技術
氣味掃描儀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電子鼻,它屬于一種人工嗅覺裝置,主要用來檢測一些復雜的嗅味,具有較高的靈敏度。氣味掃描儀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氣味感知部分,該部分由很多個氣敏傳感器組成,具有很多種選擇性,因此在檢測多種氣體時可以體現出交叉敏感性,當各類氣味分子被檢測到時,傳感器就能將其轉化為物理信號組,這些信號與時間相關,方便計算。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經過電子掃描儀分離分析后得到的并不是定量結果或者是定性結果,而是整體信息,其中包含了樣品中所有揮發(fā)性物質,也就是說該技術識別到的不同信號代表不同氣味,收集并整理這些信號以后,將其與數據庫中的信號進行對比,就能夠對揮發(fā)性成分做出準確判斷,就像人類的鼻子一樣。國外技術人員曾經用這種方法檢測并分析臘腸的揮發(fā)性物質,從分析結果來判斷臘腸的新鮮程度,我國食品管理部門的技術人員也會用這種技術檢測蔬菜及水果的新鮮度,或者檢測食物油是否發(fā)生變質。這種檢測技術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檢測速度非??欤軝z測的范圍大,因此應用應用范圍也較廣,在食品安全檢測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食品的種類非常多,其中的揮發(fā)性成分也有很多種類,因此最好將該技術與其他技術配合使用,提升檢測精度。另外,氣味掃描儀在使用的過程中會受到環(huán)境中溫度和濕度的影響,因此在使用該一起呢時要對環(huán)境進行嚴格控制,以免影響檢測結果[3]。
3.2氣相嗅覺測量技術
該種技術主要用于氣味活性化合物質的檢測和鑒定,在食品風味研究中的應用比較廣泛,原理如下:將分流口安裝在氣相色譜柱的末端,將待檢樣品分流到FID檢測器中,物質從色譜柱流出以后,聞香師會對香型和強度進行辨別,這種方式其實具有非常重要的應用價值,因為很多時候人的鼻子會比其他任何儀器都要靈敏,具體有以下四種應用方法:第一是稀釋法,就是對待測物質進行稀釋,聞香師在嗅探口鑒別,直到稀釋到再也聞不到味道為止;第二種是頻率檢測法,需要一組評估員同時鑒別和記錄一種物質,將記錄結果進行累計分析,提升鑒別的準確性;第三種是峰后強度法,就是在出峰后記錄一定時間內氣味強度的變化;第四是時間強度法,主要是通過記錄氣味強度及其持續(xù)的時間對氣味做出判斷。目前,該種檢測技術主要用于食品以及香料的檢測中,例如,在鑒別金華火腿時就用到了該種技術,由于其包含多種風味活性物質,最初的樣品風味輪廓中包含88種化合物,經過氣相嗅覺檢測以后,將重要化合物的數量精簡到22種,證明這22種化合物直接決定著金華火腿的風味;再比如,該種技術還經常用于鑒定白蘭地酒,通過酒中的香氣成分判斷酒的真假或者年份[4]。
4結語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人們對風味物質的研究越來越深入,一些先進的提取技術和分離分析技術對食品風味物質的鑒定提供了技術支持,尤其是當前社會中食品安全問題突出,人們都希望相關技術進一步發(fā)展,將這些技術作為解決食品安全問題的重要工具,技術人員要根據待檢物的特征合理選擇分離分析技術,將技術優(yōu)勢發(fā)揮到極致,提升檢測的準確性。
參考文獻:
[1]陳弦,張雁.發(fā)酵蔬菜風味形成機制及其分析技術的研究進展[J].中國食品學報,2014,12(14):02:217~224.
[2]錢敏,劉堅真.食品風味成分儀器分析技術研究進展[J].食品與機械,2009,13(15)04:177~181.
[3]楊欣怡,劉源.水產品中揮發(fā)性風味物質提取和分析研究進展[J].食品科學,2015,9(11)05:289~295.
生物質(Biomass)是指通過生物體的光合作用形成的有機物質或由其轉化的物質,例如動物體及排泄物??衫玫纳镔|包括森林、農作物及農作物廢棄物、農林加工廢棄物和動物糞便。生物質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脂類、蛋白質、淀粉、灰分和芳香族物質。其中,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質素是不易被人和動物利用的物質,脂肪和芳香族化合物是重要的動植物提取物。由于生物質是通過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有機物,因此生物質燃燒后釋放的CO2與光合作用時固定的CO2相當,是一種CO2零排放的能源物質,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具有重要意義。
生物燃料是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交通運輸業(yè)(陸運、空運和海運)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有舉足輕重的作用。例如液體的和氣體的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生物醇類(生物酒精、生物甲醇和異丙醇),生物二甲醚(bio-DME),生物油、生物氣(沼氣),生物氫氣,以及填埋場氣(主要是CH4)等等。不同于石油,生物燃料被視為是CO2中性的,因為再其產生過程中吸收了同樣數量的CO2,燃燒釋放量不可能增加。此外,許多生物燃料是含氧的(如生物醇),有助于降低燃燒過程中含氮化合物顆粒的排出量。
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現狀與發(fā)展趨勢
我國非常重視生物質能的發(fā)展?!笆濉逼陂g,國家下發(fā)多個文件指導生物質能源的發(fā)展。國務院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fā)展規(guī)劃》、《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guī)劃(2011-2015)》、國家發(fā)改委2012年7月下發(fā)《可再生能源“十二五”規(guī)劃》都明確了發(fā)展生物質能源的產業(yè)目標。國家能源局特別《生物質能發(fā)展“十二五”規(guī)劃》,明確了生物質能的發(fā)展目標。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液體燃料將到達500萬噸。低成本纖維乙醇、生物柴油等先進非糧生物液體燃料的技術進步,為生物燃料更大規(guī)模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條件,以替代石油為目標的生物質能梯級綜合利用將是將來主要發(fā)展方向。
生物質能,是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即以生物質為載體的能量。它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轉化為固體、液體和氣體燃料,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一種可再生能源,因此生物質能是太陽能的一種表現形式。
我國現階段生物質能源發(fā)展的原料主要是油料植物、秸稈及動物糞便等傳統(tǒng)生物質資源。據估算,2012年我國廢棄的農作物秸稈資源7.4億噸,折合3.2億噸標準煤;農產品加工廢棄物1.4億噸,折合標準煤0.17億噸;禽畜糞便7.8億噸,折合標準煤5.3億噸;林木生物質資源10億噸,折合標準煤5.8億噸;生活垃圾3.1億噸,折合0.45億噸標準煤,但生物質資源的實際利用量在1億噸標準煤左右,約占可利用總量的15%~20%,因此具有較大的發(fā)展?jié)摿?。我國生物質能源發(fā)展的一個基本原則是“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因此,生物質能源主要來自于農林廢棄物。
到2015年,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 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fā)電裝機容量1 300萬千瓦、年發(fā)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年供氣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1 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500萬噸。建成一批生物質能綜合利用新技術產業(yè)化示范項目。
全球生物能源技術發(fā)展趨勢
理想的生物燃料應該是能夠用非食品原料廉價生產,常年供應且能方便地使用現有供應設施,其能量密度與汽油或柴油相當??梢允褂?0%~25%(E10-E25)混合生物乙醇汽油的汽車數量正在增加。新型彈性燃料車輛能夠燃燒任意混合比例的生物乙醇,包括百分之百的水合乙醇(E100)。類似的,生物柴油也可以任意比例混合,混合的比例已經從現在的2%~5%(B2-B5)設定到未來的10%~20%(B10-B20)。與生物乙醇比較,生物柴油含有更高的碳含量,能夠產生類似于傳統(tǒng)柴油相當的熱值。生產成本尤其是原材料的價格是目前更高比例混合生物燃料的限制因素。
第一代生物燃料是目前商業(yè)化較成功的生物燃料,包括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其原料是甘蔗、玉米、小麥、谷物、菜籽油,蔬菜油和提取的動物脂肪。第一代生物醇(生物乙醇)是通過啤酒酵母發(fā)酵來源于作物的植物糖和淀粉產生的,這些作物包括甘蔗、甜菜和玉米。巴西生物乙醇生產以甘蔗為原料,而美國主要是以玉米為原料生產生物乙醇。第一代生物柴油的生產是對植物油的化學修飾完成的,如油菜、棕櫚樹和大豆等,植物油脂和提煉的動物脂肪通過脂肪酸甲酯化作用生產生物柴油。然而,第一代生物燃料的原材料直接與食品或飼料產品形成競爭,其發(fā)展是不可持續(xù)的,會導致食物商品價格的飆升,使其進一步推廣受限制。因此生物燃料的發(fā)展與推廣需要第二代、第三代甚至第四代生物燃料的發(fā)展。
第二代生物燃料已經有了初步發(fā)展,其原料包括木質纖維素,生物廢棄物,固體廢棄物。木質纖維素難以降解,從木質素纖維形成可發(fā)酵糖要經過多步驟處理,例如原材料前期處理、采用物理的、化學的或生物的進行預處理、可溶性半纖維素糖從固體纖維物中分離出來的固、液分離、酶水解纖維素產生可發(fā)酵的葡萄糖等木質纖維素利用中,相當大的精力集中到真菌纖維素降解酶酶解途徑的研究。酶解過程涉及一個聯合過程,是末端葡萄糖水解酶和纖維素外切酶共同作用,兩種酶都隸屬于典型的糖苷水解,是通過攻擊寡糖-多聚糖底物的異構中心中的水分子來實現的。木質纖維素酶的酶活性低、酶解成本高是木質纖維素利用的一個瓶頸。
生物柴油是指由動植物油脂(脂肪酸甘油三酯)與醇(甲醇或乙醇)經酯交換反應得到的脂肪酸單烷基酯,最典型的是脂肪酸甲酯。與傳統(tǒng)的石化能源相比,其硫及芳烴含量低、閃點高、十六烷值高、具有良好的性,可部分添加到石化柴油中。但是使用動植物油脂生產生物柴油造成與人和動物爭資源的現象。一種新型的油脂生產正在形成――微生物油脂,微生物油脂可以利用農作物秸稈通過發(fā)酵方式工廠化生產,不僅可以廢物利用,而且節(jié)省土地,用其生產的生物柴油接近石化柴油的性能,有較好的發(fā)展?jié)摿Α?/p>
第三代生物燃料是基于藻類物質的新一代燃料,利用它們產生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蔬菜油生產生物柴油和氫氣。據估計,藻類產量可達61 000升/公頃,相比之下,作物如大豆、菜子的產量分別是200升/公頃、45升/公頃。微藻類特別是小球藻細胞內脂類的積累能夠達到其生物質50%。產生的生物油通常酸值較低,有利于生物柴油的合成。微藻類具有第一代、第二代生物燃料原材料不能比擬的優(yōu)勢。微藻類能夠使用海水和污水養(yǎng)殖,不會與食品生產形成競爭。
第四代生物燃料主要利用代謝工程技術改造藻類的代謝途徑,使其直接利用光合作用吸收CO2合成乙醇、柴油或其他高碳醇等,這是當前最新技術。雖然該技術尚處于實驗室研究階段,但在環(huán)保、成本等方面的優(yōu)勢已經可以預期。
生物能源產業(yè)展望
據統(tǒng)計2010年大約1 200億升生物燃料產量用于運輸業(yè),幾乎是2005年的2倍。全球現有生物燃料市場生物乙醇占近80%,其余的主要是生物柴油。市場主要是第一代生物燃料,美國是最大的生物乙醇生產國,產量為490億升,第二位是巴西,產量為280億升,分別占全球輸出的57%和33%。歐盟領導著生物柴油生產,占2010年世界生物柴油市場的53%。預期到2020年,全球生物燃料的總產量為2 000億升,其中生物乙醇1 550億升,生物柴油450億升。
將來生物燃料將在能源技術的應變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白色生物技術在生產生物燃料和化學原料領域具有較大的潛力。第一代生物燃料技術已經成熟,但與食品生產原料競爭。未來生物燃料的發(fā)展與推廣需要第二代(木質素纖維、生物廢棄物、固體廢物)和第三代(藻類和藍細菌)技術應用到新興生物燃料的生產。
新一代生物燃料短期內取得商業(yè)化成功具有較大的挑戰(zhàn)性。新一代生物燃料的試點和規(guī)?;痉度孕枥^續(xù)進行,因為與取得商業(yè)化成功的第一代生物燃料相比其生產成本過高。無論是熱化學的還是生物化學的技術手段,目前還沒有清晰最佳技術途徑。
關鍵詞:生物質 爐前給料系統(tǒng) 選擇
中圖分類號:TS65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3973(2013)012-263-02
1 概述
生物質能是由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于地球上的太陽能。目前可供利用開發(fā)的資源主要為生物質廢棄物,包括農作物秸稈、薪柴、禽畜糞便、工業(yè)有機廢棄物和城市固體有機垃圾等。在眾多生物質中,一些農產品進行深加工產生的副產品(稻殼、棉殼、花生殼、棉稈等)有著特有的優(yōu)勢。
利用生物質能發(fā)電是我國迫切需要解決新能源出路的最好途徑之一。
生物質電廠與常規(guī)火電廠的區(qū)別主要在于燃料的性質不同,對給料裝置的要求有其特殊性。由于生物質燃料具有比重小、流動性差、易著火等特點,因此,爐前給料系統(tǒng)是生物質電廠的難點。
2 生物質給料裝置簡介
生物質料均具備密度小、流動性差的特點,而纖維類生物質如秸桿、樹皮等相互間易纏繞,在料倉中易搭橋起拱,因此生物質料倉一般均需設置料倉給料裝置。
目前國內幾種典型料倉給料方式:
(1)平底方形料倉,在料倉底部設置給料裝置如翻板、螺旋軸等來保證將料倉內的物料給到后續(xù)輸送裝置內。根據料倉的高度不同,這種破拱給料裝置可以設置一層或多層。
(2)平底圓形料倉,在料倉內設置垂直和水平兩個方向的螺旋給料裝置,垂直螺旋裝置起下壓破拱作用,水平螺旋裝置則將物料向給料口聚集給到后續(xù)輸送設備內,并保證料倉內的物料正常循環(huán)。其中垂直螺旋裝置可根據料倉大小設置一條或多條。
(3)方形倉帶椎體小倉,在方形料倉內設置旋轉耙子,將上部物料通過耙子 耙到下部的椎體小倉內,再給到后續(xù)輸料裝置中。根據料倉的高度不同,這種耙子可以設置一層或多層。
平底方形料倉方式應用較為普遍,國內應用的爐排爐基本都是采用這種方式。雖然這種方式應用最多,但也暴露了很多問題,如在料倉高度較高時對底部的給料裝置壓力較大,啟動時電機電流過大易燒壞,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有的電廠將此處的電動裝置改為液動裝置來減少故障;在料倉超過一定高度時料倉內會出現起拱而斷料,因此,每隔一定高度需設置一層破拱給料裝置使系統(tǒng)更加復雜并增加電耗。
平底圓形料倉方式為國外的新技術,是專門針對生物質料的特性進行研發(fā)的,但在國內實際應用并不多。根據實驗裝置運轉情況來看,在料倉不大只安裝一根垂直螺旋裝置時運行比較可靠且不易起拱斷料;但是這種料倉體積不大,存料量很小不能滿足純燒生物質電廠燃料耗量的要求。根據實際觀測推斷,在料倉直徑增大時料倉內部需設置多條垂直螺旋,使結構變得很復雜,垂直螺旋與水平螺旋的轉速比更加難以調節(jié),且當其中一條或幾條螺旋故障時使料倉內物料更易起拱或堵料。
方形倉帶錐形小倉方式為國內的新技術,是針對秸稈類生物質料的特性進行研發(fā)的,但實際應用也不多。這種方式是沿用煤倉結構,在錐形小倉進口處裝設旋轉耙子進行破拱給料。這種破拱方式結構簡單,對秸稈類生物質非常有效并且電耗??;另外出口較小與后續(xù)設備連接靈活。但這種方式中沿用了煤倉下部的錐體小倉,容易導致堵料,實際效果有待于實際應用的檢驗。
總體來說,以上三種料倉及給料方式均可行,但都存在一些問題需進一步的研究改進。
國內電廠生物質輸送方式起步晚,發(fā)展比較緩慢,但生物質輸送在工業(yè)加工方面應用比較廣泛,因此電廠的輸送方式基本都是借鑒工業(yè)方面的應用經驗并在實際應用中進行改進的。國內應用較多的生物質輸送方式主要有氣力輸送、計量皮帶輸送和螺旋輸送三種。
(1)氣力輸送是通過氣流攜帶物料進行輸送。主要應用于顆粒狀物料輸送,其輸送簡單可靠但應用范圍比較窄,對物料顆粒均勻性要求比較高。在生物質電廠主要用于輸送稻殼。
(2)計量皮帶輸送是通過皮帶帶動上面堆積物料進行輸送。皮帶輸送易于控制并可進行稱重計量,輸送穩(wěn)定可靠并可長距離輸送,應用廣泛。但是皮帶輸送機在爐膛煙氣反竄時,易造成皮帶高溫老化斷裂。因此在生物質電廠中多用來給料倉上料,以及在多級給料的中間級進行計量。
(3)螺旋輸送是靠螺旋葉片旋轉來帶動物料移動。螺旋輸送機的葉片是靠一根主軸帶動旋轉,物料填充在葉片與葉片以及機殼之間,容易卡料堵料,因此螺旋輸送機輸送距離一般較短。同時現階段螺旋輸送機自身無法實現計量功能。但是爐膛煙氣反竄對螺旋輸送機幾乎無影響,因此連接鍋爐給料口的最后一級給料裝置多用螺旋輸送機。
由于秸稈類生物質料及鐵絲等雜物容易纏繞在螺旋主軸及主軸支架上造成卡料堵料等故障,因此市場上出現了一種改進型螺旋輸送機――無軸式螺旋輸送機。這種螺旋輸送機沒有主軸,但螺旋葉片進行了加厚,由電機直接帶動一端葉片進行轉動。此類輸送機為新型產品,應用并不廣泛。
3 國內已建生物質電廠爐前給料系統(tǒng)簡介
從2004年起,國電及五大發(fā)電集團投資相繼在山東、河北等地建設了一批生物質直燃電廠。第一批生物質直燃電廠大多引進或借鑒國外的振動爐排燃燒技術,同時借鑒國外爐排爐自帶的爐前給料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基本情況如下:
該系統(tǒng)一般采用平底方形料倉,在料倉底部設置有電動板式分料裝置,分料裝置布置方向平行于鍋爐的給料口。分料裝置將料倉內物料給進下面一層與分料裝置垂直排列的螺旋輸送機內,第一級給料機根據料倉寬度可并列布置8-12臺螺旋給料機。物料經第一級螺旋給料機向爐前方向輸送一端距離后,落入第二級螺旋輸送機;第二級螺旋輸送機一般由兩臺輸送機組成,平行于鍋爐給料口布置,將上一級輸送機輸送的物料分別向鍋爐兩側輸送并均勻分配到第三級螺旋輸送機里。第三級螺旋輸送機與鍋爐給料口的數目相同,一般為2-4臺,將物料輸送到鍋爐給料口中。為防止煙氣反竄引發(fā)火災,一般在每級輸送機的出口均設置煤閘門,并且螺旋輸送機一般采用向上傾斜布置,同時在第三級輸送機出口與鍋爐進料口之間裝設有翻板式鎖氣器。
這種爐前給料系統(tǒng)是現階段使用爐排爐燃燒生物質的電廠中的標準配置,這種給料系統(tǒng)在燃燒秸桿時總體運行情況良好,能基本滿足鍋爐的給料要求。但由于國內的生物質燃料種類復雜,實際到廠的生物質燃料中帶有各種雜物,因此在實際運行中也有一些問題出現,如分料裝置電機燒壞,倉內物料起拱引起輸送機斷料,給料口翻板處堵料等。因此各個電廠在實際運行中都多少進行了整改,如將分料裝置改為液動,在料倉中增加一級或多級破拱裝置。
另外,有少量電廠使用國產化技術或是改造項目使用單級輸送機而料倉的配置不變。這種給料系統(tǒng)是參考燃煤電廠給煤系統(tǒng)設置的,即一排螺旋輸送機直接將物料由料倉輸送到鍋爐給料口。這種系統(tǒng)中鍋爐給料口參照垃圾電廠設置一個大的進料口,以滿足多臺輸送機的給料要求。這種系統(tǒng)簡單可靠,但受螺旋輸送機可靠性限制一般輸送距離較短。
在化工相關單位,例如一些糖廠的自備電站中采用無料倉的給料方式。這些電廠中使用甘蔗渣做燃料,水分較大,物料顆粒不規(guī)則。這種系統(tǒng)是直接通過皮帶將甘蔗渣輸送到爐前,然后通過分料器將物料間斷給到各個溜槽。物料通過溜槽滑入鍋爐給料口進入爐膛。皮帶上多余的物料則在端部卸在廠房內或是返料皮帶上。這種系統(tǒng)十分簡單,投資少。但可靠性差,并且各個料口為間斷給料,不利于鍋爐的穩(wěn)定燃燒。
由于國內目前使用流化床鍋爐燃燒生物質的電廠比較少,且投入運行時間不長并且不太穩(wěn)定,因此在流化床生物質鍋爐給料系統(tǒng)方面暫時還無成熟的系統(tǒng)可以借鑒。
食用菌由于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醫(yī)療保健作用,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人類攝取蛋白質的來源正逐漸由動物蛋白向植物蛋白、菌類蛋白轉變,對食用菌的需求越來越大。但近年來,部分經銷商在利益的趨動下,為了使食用菌外觀更白、更亮,保鮮期延長,商品價值增高,在進入流通領域銷售前對雙孢蘑菇、雞腿菇等食用菌使用熒光增自劑或含有該成分的保鮮劑進行加工漂洗,致使食用菌嚴重污染。另外,阿魏菇(又稱白靈菇)使用了熒光增白物質超標的包裝紙進行包裝后,造成了嚴重超標,給消費者身體健康造成了嚴重危害。
因此,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jiān)管部門要高度重視食用菌質量安全問題,從多個方面探索適合生產和流通領域使用的快速檢測技術,篩選出快速、準確、科學的快速檢測食用菌中有毒有害物質的技術。
1 熒光增白劑的危害
熒光增白劑是一類精細化工產品,是一種可吸收光線或紫外線而反射藍白磷光的化學染料。它被人體吸收后,在體內蓄積,大大削弱人體免疫力,加重肝臟負擔。醫(yī)學研究實驗發(fā)現,熒光物質可使細胞產生變異,如接觸過量熒光增白劑,毒性可大量積累在肝臟或其他重要器官,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熒光增白劑嚴禁在食品加工中使用。
2 食用菌中熒光增白劑的快速檢測方法
2.1 適用范圍
本快速檢測方法適用于食用菌中熒光物質的定性檢測。
2.2 檢測原理
當254mm和365mm的紫外光照射到無色或淺色的熒光物質上時,該物質會因吸收紫外光的能量而發(fā)射出一定強度的可見藍紫色熒光。
2.3 儀器和設備
臺式紫外分析儀:具備254nm和365nm波長的紫外光和數碼照相機。
2.4 樣品采集
隨機抽取食用菌鮮品2.0kg或干品1.0kg,并用事先經實驗確認不含熒光物質的包裝材料盛裝樣品,及時檢測。
2.5 檢測步驟
(1)將去除外包裝的樣品放人清潔的培養(yǎng)皿中,擺放在鋪有深色絨布的紫外分析儀臺面上。
(2)將數碼照相機固定在三角架上,關閉閃光燈,在正常光照條件下取景、手動調焦,使樣品處以最佳成像位置,使用自拍方式拍照,記錄正常光照下樣品照片。
(3)在避光條件下,打開254nm和365nm的紫外燈,觀察樣品表面是否有可見藍紫色熒光,并使用上述拍攝方法,記錄紫外光下樣品照片。
(4)照片應真實反應樣品在紫外光下的真實影像,避免樣品標簽等含有熒光物質的材料對拍攝效果的影像,不應對原始照片進行任何技術處理和加工。
2.6 結果判定
(1)依據NY/T127-2006標準要求,在254nm和365nm的紫外光下,樣品表面有可見藍紫色熒光,則判定該樣品含有熒光物質,檢測結果表述為“陽性”,反之為“陰性”。
(2)如果在食用菌表面發(fā)現熒光物質,則需要將食用菌從不同角度切開,以確證熒光增白劑是包裝污染還是自身攜帶。
3 運用快速檢測方法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農產品質量安全部門要高度重視雙孢蘑菇、阿魏菇(又稱白靈菇)、阿魏菇片、香菇、百靈菇、雞腿菇等受熒光增白劑污染比較嚴重的食用菌,以快速檢測技術為手段和載體,做好質量安全監(jiān)控工作。
3.1 加大宣傳
將食用菌安全生產、加工、食用知識作為無公害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的重點內容,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食品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增強經營者的守法觀念和責任意識,提高消費者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2 加強監(jiān)管
各級農業(yè)部門對食用菌種植戶加強培訓,提高種植水平,科學合理使用農業(yè)投入品,加快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認證品種速度。衛(wèi)生、工商、質監(jiān)部門進一步加強對食用菌加工、包裝、流通、消費等環(huán)節(jié)的監(jiān)管,引導和監(jiān)督食用菌生產經營者采用符合安全要求的包裝材料,避免由于包裝材料的原因造成熒光增白劑對食用菌的間接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