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1篇

論文在分析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影響的基拙上,探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政策的調整,建立農業(yè)國內支持新體系、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新體系和國家支農政策新體系。

一、加入WTO對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的壓力

1990年前后,我國糧食、棉花、油料、生豬、蘋果、烤煙等國內價格普遍低于國際價格,比較優(yōu)勢明顯。但近十年來,農產品成本年均以約10%的速度遞增,致使農產品價格高于國際市場價格20--60個百分點,國際競爭力日益減弱,只有大米、生豬和蘋果、烤煙仍有比較優(yōu)勢。

長期以來,我國對農產品的進口調控主要依賴許可證、進口配額、檢疫標準、國有外貿企業(yè)壟斷經營等非關稅措施進行,關稅措施主要用于配額數量之外的農產品,配額內稅率普遍很低。根據烏拉圭(農業(yè)協議》和《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我國加人WTO對農產品國際貿易不利影響主要有:1.貿易措施關稅化影響。由于談判基期1986--1998年我國大部分農產品的價格低于國際市場價格,關稅化后的關稅等值為負值,這使我國不僅失去非關稅措施這一傳統屏障,而且因關稅減讓幅度過大而失去高關稅保護。在這種情況下,我國只能通過和締約國談判上限約束關稅和靠關稅化的“例外條款”應對。據《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加人WTO后農產品進口的關稅總水平要從2001年的2196削減到2004年的17%,美國關注的農產品削減到14. 5 %。特別是大豆,因稅率降到3%,且國內外價格差距較大(加上關稅進口大豆價格低于國內市場20%左右),加入WTO后受到的沖擊很大,2001年,大豆進口創(chuàng)歷史最高紀錄1440萬噸;2.配額擴大影響。WTO《農業(yè)協議》規(guī)定關稅化后市場準人機會不低于減讓基期國內消費量的3%,在減讓期結束擴大到5%,這對我國糧棉油進口不利。1994 -1998年,年均進口小麥、玉米、大米合計661.5萬噸,加人WTO后,初始年配額多增進口976.9萬噸,2004年多增進口15541萬噸。專家估計,僅小麥至2004要損失60億元,有近300萬麥農要離開麥田生產。棉花生產因最終配額與以往進口量相比增加較多,2004年配額數量相當于1998年國內產量19. 8%,因而所受影響比谷物更大。植物油情況與棉花類似,國內生產受到影響很大。據中國加入WTO農業(yè)專家組利用國際農產品貿易中心開發(fā)的“中國農業(yè)貿易政策模擬模型" ( CATP )測算,至2005年,小麥、玉米、棉花、大豆和油菜籽的比較優(yōu)勢將分別下降21,19 % ,16. 36%,21.36 % ,40. 83%和13.21%,使這些產品更加缺乏國際競爭力。同時,對生豬、大米、烤煙、甘蔗、蘋果的國際競爭力也有一定的沖擊。

二、加入WTO后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政策調整

1.建立農業(yè)國內支持新體系。按WTO農業(yè)國內支持總量AMS的“微量允許標準”(發(fā)達國家為5%,發(fā)展中國家為10%,中國人世談判為8.5%),我國可有基期(1986一1988年)農業(yè)總產值8.5%,即412億元的農業(yè)國內支持總量(農業(yè)生產性補貼)。除去可豁免的AMS部分,近年AMS占基期農業(yè)總產值僅有2%左右,即還有約315億元的農業(yè)國內正支持空間。這為我國擴大實施“黃箱政策”(價格支持、營銷貸款、面積補貼、生產投人補貼、牲畜數量補貼、貸款補貼等),減輕糧棉油等比較弱勢農產品的成本壓力提供了一定的條件。我國傳統的農業(yè)國內支持“黃箱政策”主要以農產品價格補貼為主,貸款補貼(貼息貸款)為輔。價格補貼大多用于降低農業(yè)生產資料價格、支農服務的收費標準,以及農產品購銷環(huán)節(jié)的補貼。我國對農產品價格支持的另一途徑為糧食的壟斷性保護價收購。據《中國加人世界貿易組織法律文件》,加人WTO后不能實施農產品出口補貼,只是保留今后出口補貼權利。因此,我國通過保護價收購支持農產品價格在加人WTO后將被取消。加人WTO后農產品價格支持體系的構建應把重點放在加大農業(yè)生產資料補貼等生產投人補貼上,同時擴大黃色補貼范圍,結合農業(yè)結構調整對營銷貸款、面積補貼、牲畜數量補貼等實行補貼,以此來達到優(yōu)化農產品價格支持體系結構,提高補貼效率,并借鑒國際經驗,減少農民收益較少的農產品流通環(huán)節(jié)的補貼,把支持與補貼的重點轉向農業(yè)生產者。

2.建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新體系。WTO《農業(yè)協議》中有一些條款有利于發(fā)展中國家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保護,如“特殊保障條款”、“特殊和差別待遇”、“特別處理”、“微量允許標準”等。靈活運用這些條款,能夠采取恰當的調整措施減少某些農產品的過度進口,并能有效地采取反傾銷、反補貼的法律措施保護。WTO《農業(yè)協議》有許多“靈活”操作空間,如關稅配額管理,WTO各成員就有應用關稅、拍賣、先到先得、按歷史記錄等多種管理辦法。因時因地管理好我國的關稅配額,能減輕進口農產品對同類產品生產的沖擊。并盡快建立起綜合協調、適時高效的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體系。如加強農產品出口信貸支持;提高農產品出口退稅比率,加大對具有比較優(yōu)勢農產品的出口支持;制訂、完善反傾銷、反補貼以及保障措施立法。這三種手段可作為抵制國外產品進口沖擊的強力“武器”。

3.建立國家支農政策新體系。加強農業(yè)投入保護,增加農業(yè)保護力度。WTO農業(yè)協議“綠箱”政策的12項措施我國還有6項空白。在農業(yè)科研、市場促銷服務、農業(yè)基礎設施建設、糧食安全補貼、生產結構調整補貼、地區(qū)發(fā)展補貼等方面還有著較大的發(fā)揮空間,是間接增強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保護的有力措施。應從主導、控制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向管理、服務型的農產品國際貿易政策轉變: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2篇

    中歐貿易摩擦解決機制研究 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對浙江省外貿企業(yè)的影響及對策 中國企業(yè)國際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 外資在華并購的動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區(qū)利用外資效果評價和實證比較 中美紡織品服裝貿易摩擦的原因及對策研究 外資在華并購動因分析 出口信用保險在中國的發(fā)展應用分析 中美服務貿易的國際競爭力分析 TCL 跨國并購的問題研究 江浙滬制造業(yè)外商投資現狀比較研究 中國農產品貿易結構及競爭力:入世前后的比較分析 壟斷、安全威脅與反壟斷控制--外資并購中的問題和對策 中美產業(yè)內貿易發(fā)展現狀和前景分析 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研究 江浙滬制造業(yè)的競爭優(yōu)勢比較研究-以通信計算機及電子設備制造業(yè)為例 我國企業(yè)的跨國經營與管理模式研究 中國企業(yè)跨國并購的風險因素分析 江浙滬 FDI 技術溢出效應比較分析 中日企業(yè)國際化模式的比較分析 外資并購中資銀行的影響及對策 外資在華并購績效分析 FDI 對我國通訊產業(yè)的壟斷分析 浙江化工產品的出口現狀和對策分析 外資在華并購后的整合研究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外資并購中反壟斷問題的經濟分析 東亞區(qū)域經濟合作障礙分析:農產品貿易視角 歐盟 RoHS 對浙江省機電產業(yè)出口的影響分析 寧波服裝出口的品牌戰(zhàn)略:合創(chuàng)品牌研究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外貿的影響分析 長三角地區(qū)紡織品出口市場秩序研究 日本企業(yè)投資中國的區(qū)位選擇研究 溫州鞋業(yè)出口現狀及對策分析

    新形勢下區(qū)域發(fā)展中招商引資的戰(zhàn)略思考 我國物流業(yè)發(fā)展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入世后我國國際貿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淺析進口配額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綠色貿易壁壘對佛山出口貿易的影響及對策研究 我國加工貿易政策存在的問題與解決的對策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 貿易技術壁壘對我國紡織服裝出口的影響及對策 我國發(fā)展低碳經濟的戰(zhàn)略與對策研究

    中國汽車產業(yè)的發(fā)展與技術創(chuàng)新問題研究 引進外國智力促進經濟發(fā)展方式轉變研究 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的特點及發(fā)展趨勢 壟斷行業(yè)監(jiān)管機制問題研究 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的條件及路徑 當前我國外貿發(fā)展對就業(yè)的影響 對外貿易與我國經濟發(fā)展 惠州對外貿易企業(yè)的變遷 中國農產品對外貿易逆差:現狀、成因和對策 中國農業(yè)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轉基因農產品貿易政策的國際比較與啟示 中泰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和競爭性研究 中國農業(yè)開放模式的選擇研究 中國農業(yè)補貼政策的選擇與完善研究 從輪胎特保案看我國的反傾銷 金融危機下廣東的雙轉移戰(zhàn)略 金融危機下貿易保護的新特點 廣東企業(yè)走出去研究 廣東外資的可持續(xù)利用研究 金融危機下廣東某產業(yè)發(fā)展對策探析 港口與區(qū)域經濟的相關性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國際多式聯運問題研究 港口發(fā)展中的問題研究(具體哪個港可以自己定)

    中國第三方物流中的問題研究 中國集裝箱運輸中的問題研究 提單的風險及防范研究 貿易救濟制度研究 對國際貿易原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 電子商務環(huán)境下新型國際貿易交易結構的確定 歐盟優(yōu)惠性原產地規(guī)則調整與中國出口戰(zhàn)略應對 我國紡織品出口的比較優(yōu)勢與競爭優(yōu)勢 國際貿易政策的政治經濟分析——以美國對中國輸美紡織品設限為例 后配額時代我國紡織品出口面臨的難題及對策 國際動物疫病區(qū)域化管理趨勢與促進肉類產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或某省市)產業(yè)結構升級的效應分析 外商直接投資對我國產業(yè)的技術提升研究 引進外資對我國出口的影響或作用研究 FDI 技術溢出效應對我國企業(yè)創(chuàng)新影響的實證分析 對外貿易推動廣東產業(yè)結構升級研究 比較優(yōu)勢理論與競爭優(yōu)勢理論及其在我國的應用研究 國際商品流動與要素流動關系研究 對外貿易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自主創(chuàng)新與增進我國出口商品比較利益研究 論技術對國際貿易的影響及推動 加工貿易在我國外貿中的地位、利弊或轉型升級研究 我國農產品國際貿易研究 社會責任對提升企業(yè)國際競爭力影響的研究 國際勞工標準對我國出口企業(yè)的影響及對策 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研究 出口退稅政策對我國外貿的影響研究 標準化在我國對外貿易中的效用研究 國際貿易中的電子商務發(fā)展趨勢 國際經濟一體化與貿易相關問題研究 我國發(fā)展國際貿易的知識產權戰(zhàn)略研究 勞工標準與國際貿易 市場經濟國家地位與我國商品出品對策

    國際勞工標準下我國政府、企業(yè)對策 我國紡織業(yè)出品競爭力問題和對策研究 我國紡織業(yè)的貿易格局與市場策略 綠色壁壘對我國外貿出口的影響分析 世界 FTAS 發(fā)展態(tài)勢與中國策略分析 我國紡織業(yè)出口競爭秩序現狀分析與對策探討 行業(yè)協會在規(guī)范出口競爭秩序中的作用探討 加入 WTO 后我國民族產業(yè)的保護 區(qū)域經濟發(fā)展的產業(yè)模式選擇——以惠州經濟為例 古典比較利益論與中國制造業(yè)結構調整的思考 FDI 與我國經濟發(fā)展的關系 從發(fā)達國家對外直接投資對本國貿易的影響看我國開展海外投資 海外投資與出口貿易的相互關系 中國經濟反壟斷立法的探索 廣東區(qū)域聚集經濟對外貿易的依存度及風險研究 論我國進出口貿易對國內通貨膨脹水平的影響 歐元匯率變動對惠州制鞋行業(yè)對外貿易的影響及對策分析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內在機理及未來演變研究 中國國有經濟角色演進的反思與前瞻 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查研究 我國居民收入差距擴大的成因及解決思路 企業(yè)文化建設與企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研究 我國企業(yè)“走出去”的戰(zhàn)略思考 廣告語言與消費心理研究 民營企業(yè)融資渠道拓展研究 淺論我國民營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培育 中小企業(yè)文化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 論民營經濟發(fā)展的障礙和對策

    中小企業(yè)品牌經營誤區(qū)及創(chuàng)名牌戰(zhàn)略研究 顧客忠誠研究述評 基于顧客感知價值提升企業(yè)核心競爭力的研究 淺析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 客戶關系管理的探討——建立“以客戶為中心”的運營模式 金融危機下的消費思考——中、美消費模式的比較與啟示

    基于顧客關系投資的個性化價格促銷 中小企業(yè)出口及其社會責任研究 中小企業(yè)國際市場營銷策略研究 廣東農產品出口跨越貿易壁壘的對策研究 中小企業(yè)出口低價競銷的原因及治理對策研究 惠東鞋業(yè)出口的現狀、困境及對策分析 對外貿易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外商直接投資對惠州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 全球知識網絡與跨國公司 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中國經濟的機制和對策 國際金融危機的跨國傳播機制研究 國際金融危機對廣東經濟的影響研究 知識的國際傳播機制研究 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研究 雙邊 FTA 對我國經濟發(fā)展的影響研究 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變動對進出口的影響 FDI 對我國國際貿易影響的區(qū)域性差異分析 廣東進出口對經濟增長的實證研究 我國國際貿易波動的影響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社會傾銷問題 反傾銷背后的國家利益博弈 我國對外貿易戰(zhàn)略調整的原因及障礙分析 綠色國際貿易與綠色國際貿易壁壘 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外貿的影響 如何跨越綠色貿易壁壘 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出口退稅率調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稅政策與我國產業(yè)結構調整 國際市場水果檢疫準入與促進我國水果出口的對策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競爭法、產業(yè)法與反傾銷法的沖突與協調 中國的對外貿易環(huán)境與政策變化 市場營銷視野下的大學生自主擇業(yè)策略分析 對中小企業(yè)國際市場營銷方式的分析 論國際市場營銷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礙和避免政治風險 國外消費者對“中國制造”的感知與評價及對中國企業(yè)的啟示與建議

    開題報告舉例 一、 選題意義 1、 理論意義 2、 現實意義 二、 論文綜述 1、 理論的 淵源及演進過程 2、 國外有關研究的綜述 3、 國內研究的綜述 4、 本人對 以上綜述的評價 三、論文提綱 前言、 一、 1、 2、 3、 ·· ·· · · 二、 1、 2、 3、 ·· ·· · · 三、 1、 2、 3、 結論 四、論文寫作進度安排 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提綱 一、 開題報告封面:論文題目、系別、專業(yè)、年級、姓名、導師 二、目的意義和國內外研 究概況 三、論文的理論依據、研究方法、研究內容 四、研究條件和可能存在的問 題 五、預期的結果 六、進度安排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3篇

【摘 要】二元際研究方法基于新新貿易理論,將貿易流量分解為集約邊際與擴展邊際,刻畫二元邊際對貿易增長的貢獻程度,厘清貿易增長的影響因素以及帶來的福利變化,從而為貿易政策調整提供依據。文章梳理相關文獻并述評,提出未來的研究思路和方向。

【關鍵詞】集約邊際;擴展邊際;影響因素;農產品出口

一、引言

中國既是農業(yè)大國,也是人口大國,為了確保農產品的基本供給,解決13億多人口吃飯問題,農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自我國加入WTO以后,農業(yè)受到外部沖擊較大,已經保持持續(xù)多年貿易逆差。運用二元邊際分析方法對我國農產品貿易流量變化進行結構性分解,刻畫二元邊際對貿易增長的貢獻程度,厘清貿易增長的路徑,便于準確度量貿易結構是否合理。提出適合國情的有針對性有對策,對新形勢下中國農產品貿易政策的調整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二元邊際的研究現狀

雖然早在Eaton和Kortum(2002)研究雙邊貿易、技術及地理因素時,就分析了貿易份額隨成本和地理障礙沿擴展邊際、集約邊際的變化,但對貿易增長微觀結構分析的理論基礎來自近年來發(fā)展起來的異質性貿易理論。以Melitz(2003)為代表的異質性企業(yè)貿易理論進一放松了企業(yè)生產率同質性的假定,將一國出口增長分解為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解釋了國際貿易中零貿易現象,突破了理論和實證研究困境。自此,學術界對貿易增長邊際的研究從不同維度逐步展開。

1.貿易產品層面

Ruhl(2003)使用異質性企業(yè)的理論框架證明了貿易擴展邊際可以解釋關于貿易壁壘的長短期彈性的差異。Hummels和Klenow(2005)發(fā)現大的經濟體貿易出口額增長的2/3源自擴展邊際。錢學鋒(2008)的研究認為2003-2006年間中國的出口增長主要源于集約邊際,增長路徑須由集約邊際盡快轉向擴展邊際。隨后錢學鋒、熊平(2010)利用CEPII BACI 1995―2005年HS-6位數國際貿易數據庫研究得出相似的結論。盛斌、呂越(2014)分析貿易自由化和金融危機沖擊對中國出口貿易的影響,集約邊際解釋了出口波動的大多數比重,依靠集約邊際擴張的出口模式是脆弱的、不可持續(xù)的。

2.企業(yè)貿易層面

Bernadr和Jensen(1995,1999 )、Roberts和Tybout (1997) 以及Cleride 等人(1998) 都從企業(yè)微觀視角研究二元邊際的重要性。Helpman et al.(2004)提出HMR(Helpman,Melitz,Rubinstein)模型也從貿易企業(yè)的角度解釋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Chane(y2005)基于異質性與流動性約束同時存在的框架下,建立模型指出貿易擴展邊際對匯率變動不同的反應。Helpman et al.(2008)建立一個新的異質性企業(yè)國際貿易模型,應用于擴展的Anderson 和van Wincoop(2003)引力模型,可用于解釋企業(yè)異質性和固定貿易成本,測算貿易流量的擴展邊際。當陳勇兵等(2012)利用2000-2005年中國海關數據庫數據將中國出口增長分解為擴展邊際(出口企業(yè)數量)與集約邊際(單位企業(yè)的平均出口額)時,發(fā)現2000-2005 年間擴展邊際的波動幅度遠大于集約邊際,中國出口的增長大部分由持續(xù)出口企業(yè)的貿易額擴張實現。

3.二元邊際的影響因素

眾多學者主要研究貿易成本、匯率、貿易制度等因素對二元邊際的影響。Eaton et al.(2004)對法國企業(yè)出口的分析表明,當貿易總量變化時,如果是貿易成本的變化引起,擴展邊際的變化也最顯著。Amurgo-Pacheco & Pierola(2008) ,馬濤和劉仕國(2010)明確了貿易成本下降將正向影響集約邊際和集約邊際。Manova et al.(2011),Feenstra et al.(2011)發(fā)現對出口企業(yè)金融約束提高了出口企業(yè)的固定成本和貿易成本,從而減少二元邊際。史本葉、張永亮(2014)通過貿易成本分類研究發(fā)現,成本因素對集約邊際的影響更大,而擴展邊際更多受到外部沖擊、文化、法律等軟環(huán)境因素的影響。

4.農產品出口二元邊際

國內外學者研究農產品二元邊際主要集中在產品和目的國方面,研究農產品出口產品種類、目的國市場變化等對出口國經濟的影響。

國外的研究有:Hummels& Klenow(2005)對農產品出口種類進行細分后研究農產品出口的二元邊際。Pete Liapis(2009)研究69個經濟體的農產品出口發(fā)現,依靠發(fā)展新的貿易伙伴國的方式擴大擴展邊際是不可取的。Pete Liapis (2009) 運用Tobit 技術以及引力模型研究認為,兩國間的距離因素對雙邊貿易流量的影響比進口國需求因素更大;擴展邊際對農產品貿易額的增長作用更小但潛力更大。Steafn Bojnec & Imre Fert (2010) 系統地分析歐洲農產品出口大類與農產品出口額之間的關系,東歐農產品種類的增加(擴展邊際) 對農產品的出口具有促進作用。Pete Liapis(2011) 還研究貿易方式,發(fā)現加工農產品貿易增長沿著集約邊際發(fā)展,25%的總出口增長源于擴展邊際。

國內的研究主要有黃鈺淇(2012),研究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進行二元邊際,發(fā)現農產品出口貿易主要是沿著擴展邊際增長。與東盟相比,中國的擴展邊際普遍較低而集約邊際普遍較高。譚晶榮等(2013)和鄭霞(2013)分別做了對比研究,前者對中國、越南1996―2010年的農產品出口增長進行二元邊際測算,估計二元邊際影響因素;后者對中美與中印農產品貿易二元邊際及其驅動因素進行了比較研究,結果顯示中美農產品進出口的增加主要源自集約貢獻,而中印農產品主要來自擴展邊際。鮑曉華、嚴曉杰(2014)將二元邊際研究與農產品SPS 貿易措施定量評估結合,發(fā)現SPS 措施主要通過集約邊際抑制我國農產品出口。劉義、陽素文(2014)采用Hummels和Kenow(2005)分解法對2003―2011年中國蔬菜產品出口數據實證分析,發(fā)現出口增長主要來自擴展邊際,集約邊際對主要貿易伙伴出口也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張宇青等(2014)使用1995-2010年世界農產品微觀貿易數據,構建二元邊際模型、二元邊際影響因素模型、反事實分析BlinderOaxaca模型實證分析中國農產品出口到不同發(fā)展類型國家,其研究的亮點是采用不同分析范式。得出結論:中國對不發(fā)達國家的農產品出口擴展邊際低于對發(fā)達國家,引起差異的因素主要為貿易距離、相對經濟自由度、農業(yè)規(guī)模大小、多邊阻力差異。

三、簡要述評

以上分析表明,當前對二元邊際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二元邊際分解和二元邊際影響因素,以后的相關研究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取得突破。

1.拓展二元邊際對貿易福利方面的研究

國內的研究重點主要集中于從貿易產品層面對貿易結構進行分解,需要從企業(yè)貿易層面進行深層次分析,了解企業(yè)在進出口市場的動態(tài)。國內尚無二元邊際對貿易福利的研究,今后應拓展這個領域。運用理論來解釋福利效應研究中出現的新問題,如企業(yè)平均出口時間較短同出口市場普遍存在的沉沒成本之間的矛盾,及其對擴展邊際穩(wěn)定出口效應的質疑,以及異質性企業(yè)貿易理論綜合福利效應理論等。

2.深化對二元邊際的貿易政策研究

相關的研究結果表明,總體而言集約邊際和擴展邊際對中國貿易增長的貢獻是不同的。應思考二元邊際結構在中國貿易中的失衡問題,如何提高擴展邊際對中國貿易增長的貢獻,增加擴展邊際比重。深化對二元邊際的貿易政策研究,以及二元邊際的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便為貿易政策調整提供必要的微觀基礎。

3.加強對農產品二元邊際和出口產品升級結合的研究

國內學者結合農產品對二元邊際和出口農產品升級理論展開探討的較少。分析我國農產品出口增長路徑,對出口農產品的附加值進行測度,優(yōu)化農產品貿易結構和市場結構,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應結合農產品異質性假設,構建農產品貿易邊際與出口產品升級二者之間的理論框架,并運用有效測度方法進行實證分析。因此,如果能運用新新貿易理論、產品升級理論結合二元邊際分析方法來研究農產品貿易結構演化路徑是一個較為新穎的視角。

參考文獻:

[1]錢學鋒.企業(yè)異質性、貿易成本與中國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J].管理世界,2008(9).

[2]錢學鋒、熊平.中國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及其因素決定[J].經濟研究,2010(1).

[3]陳勇兵.貿易成本、企業(yè)出口動態(tài)與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基于中國出口企業(yè)微觀數據:2000-2005[J].經濟學(季刊),2012(4).

[4]盛斌,呂越.對中國出口二元邊際的再測算:基于2001-2010年中國微觀貿易數據[J].際貿易問題,2014(1).

[5]史本葉,張永亮.中國對外貿易成本分解與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J].財經研究,2014(1).

[6]馬 濤,劉仕國.產品內分工下中國進口結構與增長的二元邊際―基于引力模型的動態(tài)面板數據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10(4).

[7]譚晶榮,劉莉,王瑞,葉婷婷.中越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分析[J].農業(yè)經濟問題,2013(10).

[8]張宇青,周應恒,張曉恒.中國對發(fā)達和不發(fā)達貿易對象的農產品出口二元邊際差異分析[J].國際貿易問題,2014(1).

[9]黃鈺淇.中國與東盟農產品出口的二元邊際比較[D].浙江工業(yè)大學碩士論文,2012.

[10]鄭霞.中美與中印農產品貿易二元邊際及其驅動因素比較[D].浙江工商大學碩士論文,2013.

[11]劉義,陽素文.中國農產品出口增長的二元邊際及其影響因素――以蔬菜出口為例[J].產經評論,2014(3).

[12]鮑曉華,嚴曉杰.我國農產品出口的二元邊際測度及SPS措施的影響研究[J].國際貿易問題,2014(6).

[13]譚晶榮,鮑旺虎,王 健,周曉東.貿易邊際、出口產品升級及其相關研究進展述評――兼顧農產品貿易領域的研究[J].浙江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

[14]Melitz, M.J. 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 [J]. Econometrica, 2003, 71 (6).

[15]Eaton,J.,Kortum,S. and Kramarz, F. Dissecting Trade: Firms, Industries, and Export Destinations [EBOL].NBER WorkingPaper,2004,No.10344,http:///papers/w10344.

[16]Helpman, E., Melitz, M. J. and Rubinstein, Estimating Trade Flows: Trading Partners and Trading Volumes [EB/OL]. NBER Working Paper, 2007, No. 12927, http: // nber. org/papers/w12927.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4篇

關鍵詞:東北亞區(qū)域;農產品貿易。

1 東北亞農產品貿易的特征。

東北亞各國的經濟發(fā)展差距大,其中,日韓為發(fā)達國家,其2009年的人均國民收入分別為4。1萬美元和1。7萬美元,而蒙古和朝鮮的人均GDP只有0。16萬美元和0。18萬美元,還不到日本的1/20。

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中國與東北亞區(qū)域各國呈現一定的互補性,這為各國經濟結構的調整和產業(yè)重組爭取了很大空間。在自然資源方面,中、俄、蒙三國地大物博,其自然資源非常豐富,而日韓兩國人多地窄,資源十分匱乏,其農產品主要依靠進口來維持供需平衡;在勞動力方面,中朝兩國勞動力富足且勞動力成本低廉,而其它四國存在勞動力不足的瓶頸;在生產技術方面,日韓兩大發(fā)達國家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先進的生產技術,而其它四國生產技術相對落后,產品相對較為低端。這些差異的存在為各國的農產品貿易合作提供了可能性。

2 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的農產品貿易現狀。

本文采用的農產品國際貿易額數據是按照HS分類的,其中我們普遍將HS前1-24章產品歸為農產品范疇。

總體來說,中國與東北亞區(qū)域國家貿易關系最密切的是海產品,2009年貿易總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45。8%,一方面,中國作為出口市場向日韓俄三國出口海產品,另一方面,中國又作為進口國向俄羅斯進口大量該類產品;其次為蔬果類產品,2009年貿易總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24。

5%,主要由中國向各國出口,且連續(xù)多年保持順差狀態(tài)。

正是由于這種持續(xù)的貿易順差,使得日韓兩國遲遲不愿對中國完全開放農產品市場,甚至不斷增加貿易壁壘。中國同各國貿易排在第三位的是谷類,其后為殘渣廢料類和其它可食用制品。

根據中國統計局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同東北亞區(qū)域各國的貿易往來總體上講進展較快,每年是以一個很客觀的增長率增長。從貿易收支方面來看,中國同日、韓、蒙三國連續(xù)多年均表現為貿易逆差,而與朝、俄兩國連續(xù)順差。但就農產品貿易來說,中國除了與俄羅斯的貿易合作保持逆差外(僅2008年為微小順差),與其它各國連續(xù)多年均表現為貿易順差關系。

由于全球經濟的相互依存性,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使全球經濟走向低迷,整體消費需求大大下降。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中國同日、韓、俄三國的總額在經過2007年的小高峰之后均有所下滑,尤其是同韓國的貿易合作,2008、2009連續(xù)兩年負增長指數均高于10個百分點。其中,降幅最大的為海產品和谷類產品。(由UNComtrade統計數據整理而得)3 后金融危機時代中國與東北亞各國的農產品貿易對策。

有專家預測,本次經濟危機已經見底回暖,但后經濟危機時代東北亞區(qū)域乃至整個世界的經濟增長態(tài)勢并不穩(wěn)定。中國在農產品貿易往來方面的連年順差導致日韓等國紛紛采取行動來對抗中國產品,反傾銷、保障措施、特保和反補貼等措施屢見不鮮;另外,一些國家還利用知識產權、勞工標準、技術壁壘、綠色貿易壁壘等措施來限制進口產品。在這種形勢下,東北亞若想效仿歐盟和北美形成一個自由貿易經濟體,就必須根據自身的特點,尋找一個新的積極的突破點。這需要各國共同努力,相互協調,力求能在貿易合作中找到一個互利互惠的平衡點。

對于中國來說,我們應通過完善自身來適應東北亞這個大環(huán)境。

(1)中國應加強與各國間的貿易合作與交流,積極組建自由貿易協定。

(2)嚴格把關產品質量,積極將高科技引入農產業(yè),產出高端優(yōu)質產品,提高我國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3)充分發(fā)揮市場機制在農業(y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緊我國農產業(yè)的產業(yè)結構升級,將重心從增加產品數量轉移到提高產品質量上來,發(fā)展多樣化產品,提高農產品的整體競爭力。

(4)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建立貿易摩擦協調機制,對在無防備狀態(tài)下發(fā)生的急性貿易摩擦,要有緊急應對機制,能快速從突發(fā)事件回過神來,積極做好“售后服務”,并從突發(fā)事件中吸取教訓。

(5)完善農產品貿易服務體系,設立貿易咨詢機構,向貿易雙方提供農產品進出口貿易政策、市場信息、相關法律法規(guī)等方面的咨詢。

(6)完善國際貿易相關法律法規(guī),加強法律法規(guī)的執(zhí)行力度和執(zhí)行透明度。

雖然現階段東北亞農產品貿易依然存在著重重障礙和貿易摩擦,但東北亞農產品自由貿易是各國經濟合作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中國目前能做的就是從內部改善自身條件來適應這個大環(huán)境,同時加強與各國的聯系溝通,積極融入東北亞區(qū)域經濟合作中。

參考文獻

[1]李廣勳。東北亞經濟合作的現狀和展望[J]。北方經貿,2009,(5)。

農產品國際貿易論文范文第5篇

【關鍵詞】自由貿易協定;比較優(yōu)勢;互補性;產業(yè)間貿易指數(IIT);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CA)

一、引言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之間的貿易總量不斷增加。1992年中韓兩國貿易總額為6,378,580千美元。2012年兩國貿易總額為215,108,900千美元,是1992年兩國貿易總額的33.7倍。2012年韓國對中國的出口額為134,031,339千美元,占韓國出口總額的24.5%。中國對韓國的出口額為80,777,791千美元。①韓國是中國的第六大貿易伙伴。中國入世后關稅率不斷下調,市場對外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在二十一世紀雙邊貿易區(qū)不斷增加的環(huán)境下,兩國就中國FTA對兩國經濟的影響進行了多次的合作研討。對外通商部門也對此進行了談判。兩國在貿易結構上具有相似性,有的部門互補性較強,有的部門競爭性較強。因此兩國對雙邊自由貿易區(qū)協定的簽署猶豫不決。與工業(yè)領域的中韓FTA對兩國經濟的影響研究相比,在農業(yè)及農產品領域的影響研究較少。農業(yè)作為第一產業(yè)支持著國家的第二產業(yè)和第三產業(yè)的發(fā)展,是一個國家的支柱產業(yè)及生存發(fā)展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產業(yè)。韓國政府之所以對中韓FTA的簽署猶豫不決是因為擔心中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簽署會對韓國農業(yè)以及農民收入造成負面影響,并且韓國農民一直反對開放農產品市場。

中韓農產品貿易一直處于不均衡的狀態(tài)。中國農業(yè)生產要素(土地、勞動力及農業(yè)機械)擁有量比韓國大,生產要素價格比韓國便宜。雖然韓國農業(yè)技術相對發(fā)達,但中國農產品成本比韓國要小。自兩國建交以來中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一直比韓國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要多,中國對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在1992年為776,447千美元、2001年為1,677,921千美元、2012年為4,066,677百萬美元(韓國農水畜產品流通公社,92年至12年)。因為韓國農村勞動力不足、勞動力成本上漲、農業(yè)用地面積小所以農產品生產成本高以致其無法跟中國農產品競爭。中國和韓國在地理位置相近,飲食文化相似。對中國來說雙邊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取消)擴大了農產品出口市場,使農產品營銷額增加,促進農民收入的提高。然而對韓國來說雙邊自由貿易協定會使勞動、土地密集型與勞動力密集型農產品受到嚴重的打擊,從而導致韓國農產品生產量下降、農民收入減少、農業(yè)生產轉向高附價值農產品。筆者主要通過比較優(yōu)勢的方法與研究產業(yè)內貿易理論框架來分析兩國農產品貿易的性質,把握兩國農產品貿易的現狀,幫助預測執(zhí)行雙邊自由貿易協定的效果。

二、文獻回顧

孔祥智、丁玉分析了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貿易以來(1998年至2011年)中國農產品進出口結構和趨勢。中國糧、棉、油、大豆、玉米等土地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大幅度下降,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出口具有競爭力,而畜產品出口受阻。中國農產品貿易處于貿易逆差。因此作者提出提高農產品品牌和質量安全管理,嚴格控制并積極開發(fā)國際市場的觀點。

宋立杰與王子柱回顧了中韓建交以來中韓農產品貿易的狀況,指出中韓農產品貿易在政治方面、產品質量方面和歷史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筆者從自由貿易利潤下生產要素優(yōu)化配置的角度分析了中韓農產品貿易量增加給兩國帶來的經濟效應。中國擁有豐富的土地資源與廉價的勞動力,而韓國具有相對先進的農業(yè)技術及農業(yè)機械,且兩國農產品行業(yè)互補性較強。

米利群與徐興權通過比較優(yōu)勢(MCA)分析法分析了兩國具體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農產品界定為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簡稱為HS編碼):在HS的6個子項下的24類商品中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種類有234種,中國出口的農產品在韓國農產品市場上的占有率為33.9%。韓國比中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農產品種類有40種,其中韓國農產品加工類比較優(yōu)勢明顯。筆者指出了韓國政府嚴格的農產品保護貿易政策,并提出了中國政府應推行的包括“擴大產業(yè)內貿易規(guī)模、加大政府對農業(yè)的支持力度、實現規(guī)模經營、發(fā)展加工農業(yè)、推行綠色農業(yè)戰(zhàn)略”等支持農產品出口的政策。

陳彥斌指出了中國農村土地雙層所有制存在的矛盾,主要是指集體所有制和家庭承包制的矛盾。土地資源是農產品生產的主要生產要素。但因為現在中國農村土地產權不分明,所以阻礙了生產要素的優(yōu)化配置。同時基層政府等第三人也常侵占弱勢農民的土地佃權從而造成了許多弊端。由此筆者提出了完善地改“永佃權”所具有的“物權法定主義”,給于農民完整的土地使用權,促進農業(yè)產業(yè)化和規(guī)模化的經濟政策。

喬雯、易法海利用恒定市場份額模型(constant market share model:CMS)分析了中國入世前與入世后對日韓的農產品出口商品種類的變化和中國農產品貿易結構的變化。中國對日本出口的農產品總量增加,主要出口商品有園藝產品、畜產品和水產品。入世前中國出口韓國的農產品以水產品和谷物產品為主,入世后水產品和園藝產品的出口數額增加。其中勞動密集型農產品具有競爭優(yōu)勢。

三、中韓農產品貿易結構

(一)中韓農產品貿易現狀

自1992年中韓建交以來兩國之間貿易規(guī)模不斷擴大,1992年農產品貿易額為776,447千美元,01年農產品貿易額為1,677,921千美元,06年農產品貿易額為3,061,065千美元,12年農產品貿易額為4,066,677千美元,12年農產品貿易額約為1992年貿易額的6倍。中國向韓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在1992年為765,202千美元,1996年為914,297千美元,2001年為1,562,749千美元,2006年為2,832,427千美元,2012年為4,066,677千美元。2012年韓國向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總額為621,208千美元。兩國之間農產品貿易以谷物、蔬菜、水果為主。韓國進口中國農產品數量多,中國進口韓國農產品數量少。因為韓國海關通關手續(xù)相當復雜以及韓國政府致力于防止進口畜產品傳染?。ㄇ萘鞲小E牛病等)的傳播,所以農產品貿易中畜產品交易量很小。除1995年、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與2008年美國房貸金融危機時期之外,兩國間農產品貿易規(guī)模一直處于不斷增加的趨勢。在中韓農產品貿易中中國一直處于貿易順差地位,而韓國一直處于貿易逆差地位,兩國農產品貿易處于嚴重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對中農產品貿易逆差額在1992年為753,957千美元,1997年為1,158,492千美元,2002年為1,859,555千美元,2007年為3,228,397千美元,2012年為3,445,470千美元(UN Comtrade數據庫數據,92年至12年)。

(二)中韓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

“在分析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某種出口產品是否具有比較優(yōu)勢時,常用的一個測度指標是‘顯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簡稱為RCA)。這一指數又稱‘出口效績指數’(Relative Export Performance,REP)。此種研究方法最早見于美國經濟學家貝拉巴拉薩(B.Balassa)在1965年發(fā)表的著作,后此種方法被世界銀行等國際組織以及許多經濟學者廣泛應用。該指數的含義是:一個國家某種出口商品占其出口總值的比重與世界該類商品占世界出口總值的比重二者之間的比率”③。

比較優(yōu)勢是常用國際貿易理論之一,對比兩國國家機會成本的大小決定哪個國家出口哪個商品,機會成本是為了生產一個商品以該拋棄的另外商品為費用表示的概念,機會成本的概念將相對性運用到國際貿易理論中。比較優(yōu)勢是常用國際貿易理論之一,通過對比兩國國家機會費用的大小來決定哪個國家出口哪種商品。機會成本是為了生產一個商品以該拋棄的另外商品為費用表示的概念。國際貿易理論早期都是用絕對優(yōu)勢理論來解釋進出口產生的原因。利用顯示性比較優(yōu)勢指數分析兩國農產品的比較優(yōu)勢,能夠了解兩國農產品的競爭力,可以預測兩國間自由貿易協定(關稅取消)對農產品貿易的影響。此論文把世界出口總額改為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i國出口總額改為i國世界農產品出口總額,出口商品界定為農產品范圍為HS92.01~24。RCA計算公式為:

(1)式中,為中國k產品的出口額、為中國所有農產品的出口總額,(2)式中為韓國k產品的出口額、為韓國所有農產品的出口總額,為世界k產品的出口總額,為世界農產品貿易出口總額。RCA指數大于2.5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力強,RCA指數位于1.25與2.5間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較強,RCA指數小于0.8時該國家k產品的國際競爭力較弱。

從08年到12年中韓兩國分別從世界農產品出口額與世界農產品進口額中整理測算了中國RCA指數與韓國RCA指數。中國HS3、HS5、HS7、HS13、HS14、HS16與HS20的RCA指數大于2.5,根據上述的RCA指數的解釋,中國HS3、HS5、HS7、HS13、HS14、HS16與HS20在貿易上具有很強的競爭力?!?9年至12年的RCA指數增長率”是以09年、10年、11年與12年的RCA指數相加后所獲得的平均數。中國09年至12年HS3、HS10、HS12、HS15的RCA指數增長率分別為11.94%、-17.62%、-10.80%、-10.85%。

韓國HS3、HS5、HS7、HS17、HS19、HS21與HS24的RCA指數大于1.25,HS3、HS21與HS24的RCA指數大于2.5因而其競爭力強。韓國09年至12年HS1、HS4、HS5、HS9、HS10、HS13的RCA指數增長率分別為-16.32%、31.62%、42.83%、12.37%、143.39%、-24.71%。因為通過HS編碼劃分農產品種類,所以只需考察HS編碼在農產品貿易中貿易量較大的商品所顯示的比較優(yōu)勢指數與貿易互補性指數。“參考表3”,其中HS3、HS7、HS12、HS15、HS16、HS20類商品占中國整個農產品貿易(08年至12年)的66.66%,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類商品占韓國整個農產品貿易的68.14%。

(三)中韓農業(yè)產業(yè)內貿易互補性

貿易可以分類為產業(yè)內貿易與產業(yè)間貿易。產業(yè)間貿易是指在不同產業(yè)上國家間進行的貿易。產業(yè)間貿易的理論基礎為比較優(yōu)勢,國家擁有生產要素的相對差別決定了商品的競爭力,出口商品的競爭力主要在于利用國內相對豐富的生產要素。產業(yè)內貿易是指在國家同產業(yè)之間進行的貿易,以規(guī)模經濟與壟斷競爭市場理論框架為基礎來分析國家貿易緊密程度。壟斷競爭市場包括規(guī)模經濟、商品差別化與壟斷市場。達到規(guī)模經濟效果需要市場的擴大從而產生貿易,實際上同產業(yè)中生產的商品有區(qū)別,國家集中出口某種商品取決于兩國間的比較優(yōu)勢。從20世紀中期至今出現了跨國公司以及世界貿易量日益增加的現象,產業(yè)內貿易更適用于現代國際貿易。

產業(yè)內貿易指數是巴拉薩(B.Balassa)提出的測算兩國間產業(yè)內互補性程度的指數,利用產業(yè)內貿易指數(IIT)分析中韓兩國農產品貿易互補性程度。國際貿易上的互補性是指某一國家向另一國家集中出口某種商品,反過來說,另一國家從某一國家集中進口某種商品,兩國在某種商品的貿易上具有互補性。

為了分析中韓農產品貿易的互補性,此模型測算產業(yè)內貿易的分析范圍為中國與韓國的農產品(HS1至HS24)。(3)式中的為中國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總額、為中國從世界進口的k商品總額,(4)式中的為韓國向世界出口的k商品的總額、為韓國從世界進口的k商品的總額。(3)式與(4)式分別為中國與韓國農產品IIT指數。IIT指數位于0與0.5之間時商品具有產業(yè)間貿易性質,IIT指數位于0.5與1之間時商品具有產業(yè)內貿易性質,IIT指數等于1時,意味著此類商品具有完全產業(yè)內貿易性質。

中國各HS編碼在中國農產品貿易中比例超過5%的HS編碼為HS3、HS7、HS12、HS15、HS16、HS20,其中除了HS3的IIT指數以外,其他商品的IIT指數均小于0.5。在中國農產品貿易中這五種商品具有較強的互補性。互補性是指某一國家在一定的商品領域里集中出口或集中進口某種商品。筆者通過分析08年至12年的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額得出中國在農產品貿易上集中出口HS3、HS7、HS16、HS20的結論。韓國各HS編碼在韓國農產品貿易中比例超過5%的HS編碼為HS2、HS3、HS10、HS12、HS15、HS17、HS21、HS23。上述的8個編碼的商品在08年至12年韓國農產品貿易中屬于集中進口。韓國的進口農產品額約為出口農產品額的3.9倍。

中國農產品進口額是農產品出口額的1.4倍。中國農產品進口額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42.5%。中國農產品出口額占中國農產品貿易總額的57.5%。中國農產品貿易處于貿易順差的不平衡狀態(tài)。中國勞動力資源豐富、國土資源廣闊、農業(yè)技術日益提高,這使得中國農產品貿易避免了極端的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農產品貿易長期處于貿易逆差的不平衡狀態(tài),韓國農產品出口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20.6%,農產品進口額占農產品貿易總額的79.4%,農產品進口額是農產品出口額的3.9倍。08年至12年韓國農產品貿易逆差額分別為08年16,037,104千美元、09年12,208,580千美元、10年14,612,638千美元、11年19,693,298千美元、12年19,114,583千美元。④

四、結論與意義

自1992年中韓兩國建交以來韓國在中韓農產品貿易中一直處于貿易逆差狀態(tài)。隨著中韓農產品貿易總量的逐漸擴大,韓國在中韓貿易中逆差額逐漸增加1992年為753,957千美元,1997年為1,158,492千美元,2002年為1,859,555千美元,2007年為3,228,397千美元,2012年為3,445,470千美元。

為了分析兩國農產品貿易結構,采用中韓農產品和世界農產品整個進出口額為標準來測算兩國每個HS編碼分別的比較優(yōu)勢指數與貿易互補性指數。在利用兩個模型獲得指數分析時需要參考08年至12年各個HS編碼分別占中韓整個農產品貿易的比例。實際上雖不存在純粹的產業(yè)間貿易,但現實中貿易具有產業(yè)間貿易的性質。根據國際貿易理論,在產業(yè)間貿易中一國具有比較優(yōu)勢的商品出口量較多,反之具有比較劣勢商品進口量較多。簡單得說顯示出比較優(yōu)勢指數極度高或極度低的商品的貿易互補性強(IIT指數小于0.5),因為比較優(yōu)勢指數高的商品集中于出口而比較優(yōu)勢指數低的商品集中于進口。

2013年3月26日,在韓國首爾舉辦了“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前20年期間中韓貿易規(guī)模日益擴大,兩國成為了彼此重要的貿易伙伴。兩國對外貿易部門人士都感受到了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必要性。雖然農產品貿易額占中韓貿易總額的比例并不高,但因為各國國家食品衛(wèi)生基準不同,所以糧食安全問題成為了各國貿易中比較敏感的問題。例如在韓美自由貿易協定中關于農產品領域的爭端尤為突出。中韓雙邊自由貿易協定能否圓滿達成取決于兩國是否能解決農產品貿易領域所產生的問題。

注釋:

①世界銀行數據庫92年至12年.

②UN Comtrade數據庫數據(92年至12年)整理而得.

③蔣德恩.顯性比較優(yōu)勢貿易指數[J].國際商務,2006,(5):46-50.

④韓國農水畜產品流通公社數據92年至12年.

參考文獻:

[1]喬雯,易法海.中國對日韓農產品出口增長特征與成因分析[J].生態(tài)經濟,2010,221(2):78~90.

[2]陳彥斌.對中國農村土地產權制度的思考[J].經濟研究導刊,2013,183(1):38~39.

[3]米利群,徐興權.中韓農產品市場比較優(yōu)勢分析[J].農業(yè)經濟,2010(2):54~56.

[4]宋立杰,王子柱.中韓農產品貿易現狀及其發(fā)展前景[J].農家之友,2010,302(6):53~56.

[5]孔祥智,丁玉.我國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的特點及趨勢:1998-2011[J].經濟與管理評論,2013(1):104~112.

[6]崔超,吳林海.中韓農產品貿易現狀及結構研究[J],商業(yè)研究,2009,387(7):206~207.

[7]劉艷云.中國農產品出口問題的經濟學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2,401(9):126~129.

[8]張慧智.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中的農產品貿易問題分析[J].現代日本經濟,2006,148(4):

28~33.

[9]龐德良,鄭瓊潔.中國對日韓農產品貿易的比較分析[J].亞太經濟,2010(4):83~87.

[10]王莉,田國強.中韓農產品貿易現狀及互補性分析[J].世界農業(yè),2012,395(3):47~51.

[11]高揚.加入WTO以來中國農產品出口現狀、問題及對策[J].世界農業(yè),2012,402(10):136~139.

西宁市| 瑞金市| 三江| 额敏县| 松原市| 崇文区| 河北区| 民权县| 东乡县| 惠来县| 惠水县| 息烽县| 酉阳| 宁德市| 冷水江市| 渝北区| 工布江达县| 井陉县| 金溪县| 屯留县| 洛宁县| 湖口县| 江城| 克什克腾旗| 汉川市| 怀化市| 望江县| 杭锦后旗| 宁海县| 搜索| 平定县| 托克托县| 静安区| 健康| 广宗县| 阜阳市| 浮梁县| 红桥区| 探索| 南木林县| 宁都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