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對外漢語如何教學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對于漢語學習者而言,漢語成語中承載大量中國文化,對他們有很大的吸引力,但他們同時也被成語深深困擾著。怎樣幫助漢語學習者把成語學好、用好,這是擺在對外漢語教師面前的重大課題,急需在教學中深入研究并加強實踐。
一、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的意義
成語教學對對外漢語教學而言有獨特的價值、重要的意義,具體通過三個方面來體現(xiàn):一是對學生深入理解中國文化有利。很多成語都是中國文化、歷史的產物,反映真實的歷史事件、神話傳說、著名人物故事以及寓言故事等,且保留古代漢語的語法、語義。漢語學習者要想正確使用漢語成語,就必須深入了解中國文化,其成語學習過程也就變成中國文化學習過程。所以加強成語教學對學生了解中國和自己國家的差異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等是有利的,能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中國文化的同時促進中國文化在全世界的廣泛傳播。二是對增強學生表達能力有較大幫助。學生表達能力的強弱和其所掌握的詞匯數(shù)量、質量息息相關,而在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也發(fā)現(xiàn)學生語言輸入、語言輸出均被詞匯所影響,詞匯對學生的日常表達與溝通交流意義重大。而成語十分有助于學生發(fā)展?jié)h語閱讀能力、提高漢語寫作水平。學生誤解成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是常見的現(xiàn)象,因為漢語學習者對中國文化缺乏深層次的了解,只能從字面理解部分成語的意思,難以掌握成語的真實含義。學生學習成語往往需要經歷由易到難、逐漸積累且具有層次性、連續(xù)性的過程,教師加強成語教學就能促使學生了解中外風俗習慣、思維方式的差異,縮短學生文化休克期,幫助學生快速融入漢語學習環(huán)境,逐漸提高表達能力。三是對整體提高對外漢語教學水平有促進作用。世界各國紛紛興起漢語熱,對外漢語教學獲得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其中最主要的挑戰(zhàn)就是學生的學習目的、學習層次以及文化背景等存在差異。詞匯教學作為組成對外漢語教學最復雜、最重要的部分,一直都是相對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而作為詞匯教學關鍵組成部分的成語教學對學生有強大吸引力,也是學生的學習難題,加強成語教學就成為對外漢語教師的重要任務,這對提高對外漢語整體教學水平至關重要。
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的措施
(一)重視深入分析成語語義
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成語詞本位教學方法導致學生分析語素的能力薄弱,于是語素法逐漸取代對外漢語教學中詞本位在詞匯教學領域的主要地位。一般的漢語詞匯幾乎都由常見的漢字組成,構詞單位相當集中,有較強的構詞能力。而在分析詞語時,詞義、語素義均很重要,深入理解并掌握語素義則對學生學習成語有重要的積極作用。例如,成語通常由單音節(jié)語素組成,部分古漢語成語則由多個語素構成,如“不刊之論”,其構成部分就有四個語素:不、刊、之、論,不的意思是不能,刊在古代指的是把刻錯的字消除,所以不刊的意思是不能更改;之是一個助詞,論則是指言辭?;趯υ摮烧Z的四個語素的含義理解,可以獲悉不刊之論就是指不可磨滅或不能更改的言論,形容言辭或文章無懈可擊、精準得當。由此可見,理解成語的意思是以理解并掌握成語語素的意義為基礎的,也就是詞義的基礎是語素義,只有在對外漢語成語教學中重視引導學生深入分析語素義,才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詞義,掌握成語。
(二)歷史文化背景追本溯源
在科技蓬勃發(fā)展時期,怎樣利用信息技術促進對外漢語成語教學的改革與發(fā)展一直是教師探索的問題。對外漢語教學并非只是語言教學,更是跨文化教學,成語不僅是漢語詞匯的組成部分之一,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載體。短小精悍的成語表達著中國很多的歷史文化故事,這也是漢語學習者有濃厚成語學習興趣的主要原因。針對部分歷史來源悠久的、有典故的漢語成語,依托信息技術對歷史文化背景追本溯源是最佳的教學措施之一。即對外漢語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或動畫等形式,依托故事情節(jié)為學生講解成語故事,充分調動學生視聽能力,使其基于對故事情節(jié)的掌握,輕松理解成語的內涵。如此一來,學生在理解成語含義的同時還清楚知道其來龍去脈,潛移默化傳播中國文化,達到雙贏的效果。例如,針對成語葉公好龍,該故事是講的春秋時期一個名叫葉公的人很喜歡龍,其家具、室內裝飾等大多使用龍這一形象,梁柱、門窗等處也雕刻樣式各異的龍,甚至把鑿子、鉤子做成龍的樣子。上界天龍得知葉公好龍,就降臨人間訪問他,葉公發(fā)現(xiàn)窗口探進龍頭,一條龍尾巴橫在堂屋里,嚇得魂不附體,頓時大呼救命而逃。該故事的諷刺意味很濃,比喻嘴上喜愛,其實內心并不喜愛。如果教師單純地把該成語視為詞匯進行教學,直接告訴學生其中蘊含的諷刺意味,可能難以達到實際效果,原因在于好的意思本來就是喜歡,但在該成語里卻表示并不喜愛,加上歐洲人眼里的龍很兇殘,不值得喜愛,學生無法接受“好龍”。此時教師就可把葉公好龍的故事制作成視聽課件,讓學生直觀了解成語葉公好龍的來龍去脈,提高成語教學效果。又如,針對成語四面楚歌,理解四面相對容易,但楚歌是什么?還有完璧歸趙這一成語,其中的趙是姓氏還是人名或是其他?這對于漢語學習者而言,只依賴教師的口頭解釋很難讓學生完全透徹地理解成語,教學效果自然不佳。這就需要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采取影視教學方法輔助對外漢語成語教學。通過生動的、直觀的視頻影像,教師把學生成功引入成語故事還原場景之中,幫助學生把感性認識升華成理性認識,清楚了解成語四面楚歌之中的楚歌是指中國古代楚地的民歌,成語完璧歸趙之中的趙是指中國古代的國家。原本分散的、孤立的成語一旦聯(lián)系歷史文化背景與故事,就能幫助學生把成語記憶變成事件記憶,有效鞏固學生對漢語成語的理解和記憶。另外還包括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以及東施效顰等成語,教師都可依托現(xiàn)代信息技術制作相應的視頻材料,促使學生在形象的情境里掌握成語,了解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
(三)科學應對成語語法偏誤
從最常見的漢語四字成語來看,其結構主要包括主謂結構、偏正結構、并列結構、補充結構等類型,這些類型對于漢語學習者而言非常復雜,在學習時極易出現(xiàn)語法偏誤,需要教師重視改革,引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即在成語教學中,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語法偏誤,進一步分析成語的語法結構,科學應對,優(yōu)化教學效果。一是主謂結構。教師在講解主謂結構的漢語成語時,應重點區(qū)分成分,搞清楚主是誰、謂是誰,主與謂存在支配關系,從而向學生清晰講授邏輯關系,幫助學生理解。例如,主謂結構的蓬蓽生輝、德才兼?zhèn)涞瘸烧Z,蓬蓽和德才是主,生輝和兼?zhèn)涫侵^,前者表示因客人來到寒舍而使寒舍增添光輝,后者表示同時具備厲害的才能與優(yōu)秀的品質。理清成語的主謂成分是對外漢語教師講解主謂結構成語的關鍵教學措施。二是偏正結構。教師在講解偏正結構的成語時,只需幫助學生明確中心詞即可,這是表達成語的核心,學生自然能認識中心詞修飾部分,能顯著降低學習難度。例如,在遇到侃侃而談、后起之秀等偏正結構的漢語成語時,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認識正是哪個、偏是哪個。動詞談是成語侃侃而談的中心詞,侃侃則是偏;名詞秀則是成語后起之秀的中心部分,后起是偏,之是一個虛詞,等同于“的”。三是并列結構。對于并列結構成語的講解,教師先要讓學生清楚并列成分是哪些,接著說明并列的順序。例如,在遇到聯(lián)合結構的成語起承轉合、喜怒哀樂、抑揚頓挫等時,它們均是并列的四個語素,每一個語素一一對應,都強調整體意義,各個并列語素不存在主次之分。四是補充結構。講清楚中心部分是什么、補充部分是什么,這對教師講解補充結構成語尤為關鍵。每一個補充結構成語均有中心,教師要指出中心部分,并引導學生學會自己找準中心部分。例如,補充結構的綿延不絕、貌美如花等成語,中心部分就是綿延、貌美,把它講清楚,學生自然就能了解剩下的部分就是補充說明。在成語教學中,教師還可嘗試讓學生自行判斷成語究竟是哪一種結構,補充結構的成語要清楚掌握中心與補充部分分別是什么。綿延不絕指的就是一個連一個,未斷開,不絕只是說明未斷裂,補充說明綿延;貌美如花則是指像花朵一樣美麗,如花只是對貌美程度的一種補充說明。五是其他結構。除了以上四種常見的漢語成語結構,還有的成語屬于其他特殊結構。例如吞吞吐吐、勤勤懇懇——AABB結構,炯炯有神、欣欣向榮——AABC結構,興致勃勃、文質彬彬——ABCC結構,防不勝防、數(shù)不勝數(shù)——ABCA結構,不了了之、自欺欺人——ABBC結構等等。對這些結構相對特殊的漢語成語,對外漢語教師在講解時要讓學生先了解成語結構,盡管它們看上去和常見成語存在差異,但語法構成跟一般的四字格成語是相似的。只要讓學生明確這一點,他們在學習時就能深刻記憶特殊結構的成語,能基于形式理解完成意義理解,做簡單的類比分析。還有部分成語因時間的推移難以分析其結構,教師遇到時可直接為學生講解意義,學生只需記住語義。
三、結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加強成語教學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成語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拓寬漢語知識面,開辟對外漢語教學的新天地,全面提升對外漢語教學水平。在實踐中,對外漢語教師應致力于清除語言障礙,引導學生充分認識學習成語的重要意義,并探索更多行之有效的成語教學措施,提高學生學習成語的效率,使其更好地掌握漢語成語知識。隨著對外漢語教學的不斷改革與發(fā)展,成語教學措施也將越來越完善。
參考文獻
胡靜2015《對外漢語教學中成語教學實踐探究》,《開封教育學院學報》第4期。
孫玉婷,徐丹2016《對外漢語教學視角下的成語教學研究》第10期。
劉依銳,樊榮2015《從隱喻認知角度探討對外漢語成語教學》《教育觀察(上旬刊)》第6期。
關鍵詞 動賓式離合詞 “V(了)一 O” 對外漢語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7.02.02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takes the 184 verb object clutch word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arries on the expansion an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 "V" (a) O format, and analyzes it from the angle of quantity and dimension. According to the investigation of "V" (a) O in the dimension, the main representation of the number of small parts can also be expressed in terms of quantity; in terms of valu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actual situation in the semantic, "one" is often used in modern Chinese. Final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Keywords verb object type clutch word; “V(了)一 O”; Chinese as a foreign language
漢語詞匯系統(tǒng)中有一類特殊的詞―離合詞。如:洗澡、發(fā)言、理發(fā)等。它們介于詞和短語之間,不分開使用時是詞,分開使用時是短語。其中動賓形式的離合詞,如:見面、投票、革命等,是漢語離合詞系統(tǒng)中重要的一類。據(jù)王素梅(1999)統(tǒng)計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標記動賓型離合詞共有3184個,占離合詞總數(shù)97%左右,已受到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離合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離析成分為數(shù)詞出現(xiàn)的偏誤也是一個主要部分,但目前很少有學者對其進行針對性研究。偶有涉及到此部分的文章,也都是把數(shù)量詞作為整體插入到動賓式離合詞中,對于僅插入數(shù)詞“一”的情況關注不多。
1 離合詞的界定及研究范圍
趙淑華、張寶林(1996)在《離合詞的確定和離合詞的性質》一文中詳細提出了鑒別離合詞的四條標準:含有黏著語素,搭配嚴格受限,非動賓式而用如動賓的動名組合,可以擴展又兼屬名詞或形容詞。凡符合四條中任何一條,都應劃入離合詞范疇。
本文以此四條標準為原則,從《漢語水平考試HSK詞匯(高等)大綱》中確定了185個離合詞。其中“抓緊”為動補型離合詞,應排除在外,故研究范圍為184條動賓式離合詞。
2 動賓式離合詞中“V(了)一 O”的語義分析
表量形式的完整語義結構中包含“量維”和“量值”兩部分。其中,“量維”指量性語義類型,如:次數(shù)、時間、空間等,“量維”指量的大小。這里主要將從“量維”與“量值”兩個角度對“V(了)一O”所表達的語義進行分析,另外簡要分析“了”的影響。
2.1 “V(了)一O”的量維語義
通過對大量語料考察,對可插入數(shù)詞成分的動賓式離合詞進行分析,可判定“V(了)一O”實質上表示“V(了)一量 O”的語義,即:
告(了)一狀表示:告(了)一個狀洗(了)一澡表示:洗(了)一次澡
而“V(了)一量 O”中的數(shù)量詞組的量維系統(tǒng)主要有以下兩種:
2.1.1 次數(shù)
在“V(了)一 O”這個結構中數(shù)詞成分大多修飾限定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即在量維方面為次數(shù)。如:
見一面:聽此我立即表示愿意和閔惠芬見一面。表示見面次數(shù),即“見一次面”。
游一泳:他每天都要去游一泳。表示動作次數(shù),即“游一次泳”。
“V(了)一 O”一般都可被“V(了)一次 O”替換。同時,在表現(xiàn)形式上,量詞也不局限于“次”,也可為“遍”、“回”“個”等。如:
洗一澡――洗一遍澡 見一面――見一回面 幫一忙――幫一個忙
2.1.2 物量
動賓式離合詞中插入數(shù)詞一后,除表示次數(shù)外,有些也可表示物量的量維。但在統(tǒng)計的語例中,這種情況并不多。如:
排一隊:男生、女生各排一隊,一共排兩隊。投一票:明天我們也去投一票。
這里的“投一票”既可以表示次數(shù)的量維,理解為“投一次票”,也可表示物量的量維,理解為“投一張票”。
故我們可得出結論,在量維語義的角度,“V(了)一 O”表示“V(了)一量 O”的含義,其中量詞成分多表示次數(shù)義,個別可表示物量。
2.2 “V(了)一O”的量值語義
量值主要指量大小,在對“V(了)一 O”所表示語義考察中發(fā)現(xiàn),有些語例我們很難判定明確量值。如:
我明天打算去告一狀。
你總這樣馬虎,早晚得上一當。
在以上兩個句子中,“告一狀”、“上一當”在一定程度上可理解為并不明確表示動作行為的次數(shù)為“一次”、“兩次”。這主要是因為量值具有虛義性,“量值虛義性反映了表量詞語是否涉及具體數(shù)值以及涉及具體數(shù)值時是否嚴格表示該數(shù)值義的性質?!保ㄏ能?012)“V(了)一 O”中數(shù)詞虛指的情況正是量值虛義性的體現(xiàn)。
那么,“V(了)一 O”是如何表現(xiàn)這種虛義性的?動賓式離合詞插入“一”的語義虛實情況是怎樣的?
漢語的數(shù)詞有實指和虛指兩種功能。實指的數(shù)詞表示的是其實在的數(shù)目,虛指的數(shù)詞則不能拘泥于實在數(shù)字。王永忠、潘安(2002)認為數(shù)詞的虛指是“數(shù)字所表達概念的所指范圍是不確定的,沒有精確的上下限,有時甚至與數(shù)量多少毫無關系?!?/p>
龍景科(2008)對真值數(shù)詞和非真值數(shù)詞進行了探討,指出:“數(shù)詞形式包括真值數(shù)詞和非真值數(shù)詞。真值數(shù)詞是指表示形式的邏輯意義的數(shù)詞?!薄耙弧北硎具壿嬕饬x“一個”,為真值數(shù)詞“一”。非真值數(shù)詞指一些數(shù)詞表示的是非邏輯語義,其表達的量,大于或小于邏輯量,即表達量不能按照形式所表示的邏輯量來計算。這些數(shù)詞非邏輯量,我們統(tǒng)稱為非真值量,表達非真值量的數(shù)詞形式,稱之為非真值數(shù)詞?!耙弧北碇饔^短量、泛化量、全量等語義,為非真值數(shù)詞。
在動賓式離合詞中插入數(shù)詞“一”之后,我們可以對“一”進行不同的理解,即理解為真值數(shù)詞“一”和非真值數(shù)詞“一”。如:
熬一夜:工作量太大,我打算今天晚上再熬一夜。
值一班:他每隔兩天就得值一班。
以上2條語例中,“一”為真值數(shù)詞,表示具體的次數(shù)數(shù)量為“一”,插入到動賓式離合詞中后,表示“V 一量 O”的Z義。而在以下2條例子中又是不同的情況:
打一針:生病了,他瞞著,實在挺不住了,偷偷去打一針。
干一杯:他向著我舉杯:“來,咱們老知識青年干一杯!”
在這2個語例中,“打一針”、“干一杯”則更側重于此行為,而非此行為的量,即數(shù)詞“一”為非真值數(shù)詞。在一定程度上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已被虛化,數(shù)字虛指使得數(shù)量信息不再重要,不表具體數(shù)值,只充當一個音節(jié),沒有具體語法意義,只使整個結構輕松隨便,顯示出口語語體色彩。
2.3 “了”的影響
“了”是最常用時態(tài)助詞,黏著于動詞后表示一定的時體意義。據(jù)考察,當動賓式離合詞所表示語義與人的主觀意愿相違背,不能進行輕松語氣描述時,一般不能僅插入數(shù)詞一進行離析。但是在一定情況下卻可擴展為“V了一 O”格式。如:
出了一事:在馬上要結束今天訓練的時候,卻出了一事。
發(fā)了一火:我的言語中透露著我的情緒,和他小小的發(fā)了一火。
經分析,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插入“了”后造成的語義差異所造成的。“V 一O”與“V 了一O”在語義上的差別主要體現(xiàn)在時態(tài)上。動賓式離合詞擴展成“V 一 O”格式后,多表示未然狀態(tài),也可表示正在進行的行為動作。如:
鞠一躬:我打算明天再去給他鞠一躬,道一歉。(未然)
敬一禮:王光正立刻再敬一禮道:“保證完成任務!”(正在進行)
同時, V 一O”在一定情況下也可以放在表示過去時態(tài)的語境中,后邊常與“后”、“之后”連用。
打針:我昨天打一針后,現(xiàn)在覺得病好多了。
我昨天打了一針,現(xiàn)在覺得病好多了。
見面:兩人見一面之后,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兩人見了一面,就確定了戀愛關系。
劉勛寧(1988)把“了”看成實現(xiàn)體的標志,表示“動作或者性狀成為事實”?!癡 了一 O”常表示動作的已然狀態(tài),如:打了一架:昨天和舍友打了一架。
所以,插入“了”之后,表示動作的完成實現(xiàn)。當事件發(fā)生以后,主體對事件的描述可發(fā)生語氣上的轉變。如:受了一傷:上禮拜受了一傷,但是現(xiàn)在已經好了。
此外,還存在一些特殊情況,如:
懂了一事:經過這件事之后,他又懂了一事。
回了一信:他給我回了一信,講了他寫這兩句詩的緣由和過程。
這些動賓式離合詞都不能擴展為“V 一 O”格式,但是插入“了”后在一定程度上可被勉強接受,經推測也許是因受漢語韻律的影響。因為雙音節(jié)機制是現(xiàn)代漢語重要韻律機制,四字格更滿足漢語韻律要求,“V 了一O”為四字格,更符合人們說話的四字習慣,所以動賓式離合詞離析為“V 了一O”的情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條件會變得更為寬泛,當想描述過去發(fā)生的行為事件,此行為事件被次數(shù)限定時,在口語中也經常不說其中量詞成分,以表達一種輕松隨意口語色彩。如:
我昨天去洗了一(次)澡。
臨走時,他一時手癢,作了一(次)案。
所以,在“V 了一量 O”中,其中的量詞會因為在韻律上的原因,而在口語表達中省去不說。
3 對外漢語中“V(了)一 O”離合詞的教學
趙淑華、張寶林(1996)從《漢語水平詞匯與漢字等級大綱》中確定了245 個離合詞,可見離合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占了很大一部分,且一直是教學難點。但在日常交際中,學習者很難正確理解并使用。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如何進行動賓式離合詞插入數(shù)詞“一”的教學?根據(jù)自己海外教學經驗本文給出一些建議。
對教材進行完善與補充,對教學內容進行合理選擇。在講解生詞時,遇到離合詞教師應明確指出,并對離合詞的用法及規(guī)則進行說明。同時,教材也應將離合詞進行合理標注,而不是給予忽略或標注為動詞。從而讓學生們明顯關注到有一類這樣的詞及與其他詞匯的區(qū)別。生活中人們使用頻率較高的都應加入到教學中進行講解,并鼓勵學生大膽(下轉第48頁)(上接第46頁)使用。
關鍵詞:新課程 對外漢語 國際化 創(chuàng)新型人才
在經濟全球化發(fā)展的語境下,各種文化的滲透也越來越明晰,為了鞏固國際地位,提升國家軟實力,首先就要讓中國文化走出去,讓別人知道中國文化、了解中國文化,這就需要創(chuàng)新型對外漢語人才來擔當中國文化對外傳播者的使命,進而提升中國文化全球化的戰(zhàn)略訴求。
一、窮途末路的培養(yǎng)模式: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尷尬處境
目前,北京語言大學率先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yè),成為我國對外漢語專業(yè)建設事業(yè)的先驅。華東師范大學也在對外漢語專業(yè)建設方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各高校要善于總結已有的經驗,根據(jù)培養(yǎng)目標和相關標準合理設置課程。盡管如此,但當前對外漢語專業(yè)出身的學生就業(yè)仍舊處于很尷尬的境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無法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專業(yè)人才,為漢語國際傳播事業(yè)做貢獻;另一方面,國家漢語辦工室每年會選拔部分畢業(yè)生赴海外從事漢語教學,推出了“國際漢語教師中國志愿者項目”,但這只是一項臨時性的工作,服務年限不得超過三年,而且只有少數(shù)畢業(yè)生有這個機會,并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就業(yè)難的問題,人才招聘市場保存他們的檔案關系,“回國即失業(yè)”形象地描述了這些畢業(yè)生的未來命運;其三,從國內看,留學生來華的聚集地是高校,然而,高校卻沒有很好地憑借其自身優(yōu)勢培養(yǎng)國際化對外漢語人才,這讓很多沒有高文憑的對外漢語專業(yè)畢業(yè)生“報國無門”。
此外,國內專業(yè)對口的崗位很少,高校幾乎沒有空余的對外漢語教學崗位。供求關系不協(xié)調的矛盾日益凸顯,必須不斷調整和改革培養(yǎng)目標以及專業(yè)定位,專業(yè)核心課程的調整就充分顯示了這一點。具體言之,有如下幾個方面:
(一)各高校為了招收更多的學生,通常將漢語國際傳播作為吸引人才的標簽,對外漢語專業(yè)逐漸成為熱門專業(yè)。然而,由于專業(yè)的局限性,就業(yè)范圍有限,只有少數(shù)畢業(yè)生繼續(xù)從事本專業(yè)相關的工作。在實際進行課程設置時,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比例設置十分重要。如果比重過小,則失去了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意義;如果比重過大,則無法緩解就業(yè)壓力。我們應該如何合理設置對外漢語教學的課程比重?
(二)對外漢語專業(yè)培養(yǎng)復合型人才,不僅需要學習對外漢語專業(yè)課程,還要開設教育、文化、外國和中國語言文學類課程等。目前,高??倢W分逐漸向低學分的方向發(fā)展。我們應該如何合理安排不同課程的比例?
(三)對外漢語是一門綜合型學科,不僅注重培養(yǎng)學生語言知識,更注重實踐應用能力的提高。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是針對跨國文化交際能力進行培養(yǎng),單純依靠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無法實現(xiàn)這個目標的。怎樣合理安排實踐類課程?如何安排實習?怎樣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二、高瞻遠矚構設新體系,重構新時期對外漢語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新模式
建設一支素質高、適應海外對外漢語教學需求的人才隊伍是順應當前國際形勢的。對外漢語教學要逐漸向全球化、國際化發(fā)展。在漢語國際推廣的背景下,重視和培養(yǎng)高校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是很有必要的。這就需要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制定培養(yǎng)目標和原則,順應全球經濟發(fā)展的時代需求。所以,今后我國高校在進行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時,要以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和價值理論原則為基礎,與世界漢語教學接軌,“與時俱進,開拓創(chuàng)新”,構建時效性強、多元化、多角度的教育機制。
此外,筆者認為,還要在注重傳統(tǒng)人才培養(yǎng)模式的基礎上,勇于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順應時展、符合未來需求的教育機制,并逐漸向這個目標前進。具體言之,培養(yǎng)新時期對外漢語創(chuàng)新型人才,應立足如下四個層面:
(一)因材施教授學,針對不同教學對象深化教學內容。
中國式的教學理念和體制,通常是在同一個班級安排來自不同國家的漢語學習者,但是由于不同國家的教學理念和教育體制不同,其他國家的漢語學習者無法快速適應漢語學習模式。如今漢語師資“走出去”的案例越來越多,但是由于他們對該國、該地區(qū)的文化背景、教育理念沒有深入的了解,無法順利圓滿地完成漢語教學任務。由此可知,高校在培養(yǎng)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時,沒有充分認識到各國教育理念和教學體制之間的重要區(qū)別,無法將漢語推向國際,也阻礙了對外漢語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因此,加強學生對各國文化背景、教學理念和體制的認識是十分必要的。
(二)整合教學資源,運用網絡信息技術優(yōu)化教學模式。
將遠程網絡技術應用到對外漢語人才培養(yǎng)的過程中,能夠有效地解決在推廣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例如:缺乏對外漢語教師;國外漢語學習者不集中;傳統(tǒng)和落后的漢語教學內容和教材,無法適應對外漢語教學的新需求等。課堂面授是傳統(tǒng)對外漢語的教學手段,受客觀因素的制約,許多學習者無法來中國直接參加學習,遠程網絡技術則打破了地域的局限性,有效解決了這個問題。目前,傳統(tǒng)的網絡課程是我國最主要的網絡教學手段。因此,在外語教學理論的基礎上,要結合時展的新趨勢,改革創(chuàng)新教學系統(tǒng)和網絡教材。傳統(tǒng)意義上的培養(yǎng)目標已經無法滿足對外漢語人才的培養(yǎng)需求,要將新的教學形式融入到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身臨其境的切身感受,利用遠程網絡技術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學習支持。推動對外漢語教學的一個有效途徑就是遠程教育。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才能真正實現(xiàn)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
(三)深化語言學習,提高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第二外語水平。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二外語的作用日益凸顯,已經逐漸成為社會發(fā)展的主要推動力、文化交流和國際交往的橋梁,是文明程度提高的重要標志。與其他專業(yè)相比,對外漢語專業(yè)具有明顯的特殊性。必須注重提高中外文化交流人才和對外漢語師資的第二外語水平和專業(yè)技能。英語作為國際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國內各大院校都十分重視和關注的學科,提高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的英語能力是十分必要的。但是,隨著中國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漢語在國際上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大,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地區(qū)逐漸刮起了學習漢語的熱潮,歐洲等非英語國家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漢語。傳統(tǒng)的對外漢語教學目標,只重視英語教學,而忽視了漢語的學習。各高??梢愿鶕?jù)地域特點和實際情況,為對外漢語專業(yè)開設第二外語的教學,如:法語、越南語、日語、韓語、俄語、西班牙語等。第二外語教學并不要求學習者熟練掌握和使用第二外語,而是通過這個學習過程,更深入地了解其他語言的語法形態(tài)和特點,改變已經根深蒂固的漢語語法習慣,深入了解不同語言語法系統(tǒng)的差異,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會貫通這種差異,從而更好地進行教學工作。
(四)創(chuàng)設學習氛圍,營造豐富的對外漢語課堂學習環(huán)境。
目前,我國的高校對外漢語專業(yè)教育體系還無法培養(yǎng)出真正符合漢語推廣需要的國際化人才,因為現(xiàn)有教育體系更注重教學方法和語言知識的掌握,忽略了交際能力和實際應用的作用,高校的地域文化、辦學理念層次、學校性質、師資力量也有很大差異,存在許多不合理的課程設置。在進行對外漢語專業(yè)教學時,不僅要重視教學理論和語言文化知識的掌握,更要重視交際能力和實踐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如增加與留學生接觸和交流的機會,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可以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將教學活動融入到實際生活娛樂中去,寓教于樂,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語言的特點,將知識融會貫通,有目的地訓練和學習,為祖國培養(yǎng)更多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學人才,為漢語國際傳播事業(yè)做出貢獻。
三、結束語
如今開設對外漢語專業(yè)的高校越來越多,對外漢語專業(yè)畢業(yè)生也逐年增多,這卻與漢語國際傳播的根本目的背道而馳,各辦學高校為了招收更多學生屢出奇招,卻掩蓋了火爆專業(yè)背后就業(yè)困難的殘酷現(xiàn)實。各高校不僅承擔了為漢語國際傳播事業(yè)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重任,還應該為廣大畢業(yè)生的就業(yè)負責,緩解嚴峻的就業(yè)壓力;不僅要做好人才的基礎儲備工作,培養(yǎng)優(yōu)秀的本科專業(yè)人才,更要從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角度,深入考慮本科、碩士和博士的繼續(xù)深造和深入學習的前景。
綜上,單一的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各對外漢語專業(yè)院校應該跳出這個怪圈,立足于國際漢語教學的舞臺,有機結合通用人才和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努力培養(yǎng)出知識儲備扎實、專業(yè)技能強、素質水平高、口徑覆蓋寬、實踐能力強的復合型本科人才。一方面緩解就業(yè)壓力與培養(yǎng)目標間的矛盾,另一方面打下堅實的基礎,為晉升研究生和出國深造做好充足的準備。
參考文獻:
[1]趙.對外漢語教學模式研究述評[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01).
[2]曾偉英.會話含義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0(05).
[3]李廣瑜.當前漢語國際化的機遇和挑戰(zhàn)[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4]胡川.韓國留學生漢語語音學習中的問題與教學方法的改進[J].北京市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0(03).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漢語;文化;脫節(jié)
我們認為,對外漢語專業(yè)所培養(yǎng)的師資,是既有扎實的漢語功底,又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課程內容的構架和布局將直接關系到該專業(yè)優(yōu)秀師資培養(yǎng)目標能否實現(xiàn)的問題。從漢語角度,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教師必須掌握漢語語言學知識,包括現(xiàn)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及古代漢語知識,對漢語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從文化角度,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復合概念,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制度與精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是遵循漢語作為外國人第二語言和習得的規(guī)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圍繞影響外國人學習、理解和交際的種種漢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本文主要從對外漢語本科教學中漢語與文化兩者關系入手,結合我校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試圖對漢語與文化在教學中脫節(jié)所涉及到的幾個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討。
1、教師對中國文化重視程度不夠
國家漢辦把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描繪成“語言的信鴿,文化的使者”,無論是語言類課程教師還是文化類課程教師都有責任保障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對民族文化知之過少,很大原因是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導入重視不夠,由于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的限制,教師只能專心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教學內容的傳授,文化的導入自然變得很少。漢語教學無疑是主體和基礎,對學生所學漢語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歷史等文化有較廣泛地了解是實現(xiàn)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需要,因此,對外漢語專業(yè)實際是應用型文科專業(yè),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漢語課程設計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保證漢語和文化互有聯(lián)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目前對外漢語教師隊伍仍屬于年青的隊伍,業(yè)務素質不高
我們開設對外漢語專業(yè)的目的是教外國人學習漢語,并為其了解中華民族,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與這個東方民族進行交流,所以外國人學到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在什么時候說合適,什么地方用何種方式,對象是誰表達的更恰當、合理,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近幾年來,對外漢語專業(yè)畢業(yè)的碩士、博士是剛剛培養(yǎng)出來的,實際教學經驗不足,另外很多教師基本來自現(xiàn)代漢語、古代漢語和語言學等專業(yè)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識在教學中自然一帶而過。實際上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教師要求具備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交際學、中國文學史等多門功底的復合型教師。教師根據(jù)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語言表達習慣,指導專業(yè)學生如何教外國人使用漢語,防止文化差異遭成交流的困難。如果一個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只有單純的字、詞語、語法等的漢語基礎,是無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就象我們過去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其真正語言交流的時候,卻發(fā)現(xiàn)自己學的是“啞巴”英語,所以漢語的學習如果與文化脫節(jié)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們對外漢語教師隊伍一直困擾的問題。
3、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利用不夠
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好與壞受到教師教學手段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尤其剛剛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基本上是模仿原來教師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對多媒體和網絡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學生將來的漢語推廣開闊得多。我們要鼓勵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xiàn)代化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習空間,如漢語教學中歷史文化生活習慣、人文地理、風俗習慣進行的立體化教學滲透,生動展示漢語是如何生動展示中國文化的教學過程,將會激發(fā)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文化并熱愛自己的文化。學生在將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更深入的傳授自己的文化,充分體現(xiàn)自己民族的價值觀,是與教師革新單一的教學手段分不開的,因為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面向國際的新型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相吻合的。
4、受傳統(tǒng)的語言學觀念的影響
漢語言領域分解的很細,迫使學生認為修辭是一個領域,語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單獨設為一個領域,把漢語學習和文化看成是兩回事,然而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的漢語教學應該是互動性質的漢語的傳播者,重在培養(yǎng)外國人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側重廣泛閱讀、課外活動以了解中國文化知識為主,最好是漢語學習中真實地展現(xiàn)中國文化的內容,引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閱讀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國成語、歇后語、慣用語等。作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將會為漢語的推廣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由于中國的民族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超凡復雜的整體,作為一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內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改變傳統(tǒng)的語言學的負面影響,不能超越學生對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科學的文化導入過程,避免隨意性和主觀性。
5、對外漢語專業(yè)語言課程至今仍沒有體現(xiàn)此專業(yè)特點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材,這種教材理論研究性強,而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漢語課程中應是關注中國文化的人際關系、風俗習慣、社會結構、人文價值觀念的滲透,甚至習語、諺語等的掌握能力。可以開設課程“漢語與中國文化學”,這樣的教材編寫應是漢語言知識系統(tǒng)化、交際化等,語言示例材料的選取要有典型的中國文化主流的各種題材和風格,用現(xiàn)當代活生生的文化現(xiàn)象,特別是學生所關注的現(xiàn)當代的社會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實的語境,涉及知識面廣泛,建議中國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釋與西方文化的差異。
總之,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在漢語教學中同時把文化的豐富內容貫穿于教學當中,提高學生漢語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漢語學習的實踐性,只有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打下良好的漢語和文化的堅實基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
【參考文獻】
關鍵詞:中文歌曲;漢語;對外教學;輔助
如何有效提升對外漢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是每一個對外漢語教學教師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之一,不僅需要教師保持高度的責任心,還需要培養(yǎng)學習者對漢語學習的興趣。歌曲是一個國家文化的精華,同時使用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讓人更容易教授,因此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融入中文歌曲,有助于學生深化漢語理解,在本文中筆者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中文歌曲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語感
把中文歌曲引入對外漢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語感。藝術沒有國界,各國的音律大都相通,因此漢語歌曲在漢語教學中扮演啟蒙角色,雖然學生不了解歌詞的意思,但是通過音律,大概了解其意思。
通過學習中文歌曲,再對歌曲進行練習,讓學生學會聽漢語、說漢語、讀漢語。聽歌曲能夠鍛煉學生漢語聽力,中文歌曲欣賞的提升,能夠提高學習積極性。唱中文歌曲能夠對學生的口語能力進行鍛煉,矯正發(fā)音中存在的錯誤,了解日常用語和書面漢語之間存在的差距??偠灾谥形膶ν饨虒W中引入中文歌曲,可以讓學生的漢語語言能力從整體上得到提升,提高學生的漢語語感。很多外國學生都反映漢語學習難,使用中文歌曲能夠把該問題很好解決,因為音樂本身具有娛樂性,讓枯燥的漢語學習變得有趣,很好地消除漢語教學弊端,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中文歌曲可以幫助學生提高對漢語的興趣
首先,我們都知道藝術沒有國界,歌曲是全世界“共通”的語言。所以,即使學生的漢語言功底較差,但是這對學生欣賞中文歌曲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學生在欣賞歌曲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把握歌曲情感,在缺少漢語基礎的前提下形成人和歌曲的互動,進一步理解歌曲。這讓漢語學習的難度和門檻進一步降低,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和中文小說與詩詞等進行對比,中文歌曲和學生的學習實際更相符,獲取更容易。
我們不僅可以在課堂教學中獲得中文歌曲,在生活中也能夠獲得各種各樣的中文歌曲,其中媒體是最普遍的方式,我們所接觸的媒體中充滿中文歌曲的身影。除了媒體之外,我們在大街小巷也會聽到播放的中文歌曲。因此,中文歌曲具有隨心隨地的獲得性,保障學生的生活中充滿中文歌曲,營造全面的中文歌曲環(huán)境,讓漢語教學走出課堂,走向生活。最后,作為藝術形式的一種,歌曲的藝術性能夠引發(fā)人們的共鳴,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在歌曲中清楚地反映,學生在學習漢語言的時候通過中文歌曲能夠對中國文化全方位了解,同時還能夠充分認識中國,為其在中國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
三、中文歌曲在對外漢語教學中起到重要輔助作用
當前對外漢語教學的方法比較中規(guī)中矩,教學內容和所學專業(yè)過于貼近。這對外國留學生學習漢語產生抵觸心理,抵觸是學習一門語言最大的障礙。這就導致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存在很多困難,學生的學習毫無激情。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引入中文歌曲,能把上述問題很好解決,讓學生對漢語言的學習充滿激情和自信,同時,對外漢語教學的形式也已為中文歌曲的加入而發(fā)生一定改變,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中國提升對外漢語教學力度有利于國家軟實力的發(fā)展和提升。所以,怎樣進行對外漢語教學,使用什么樣的教育教學手段顯得尤為重要。中文歌曲對漢語言教學的輔助作用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具體的教學中,也影響對外漢語的發(fā)展。在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上引入中文歌曲,把其作為一種良好的輔助手段,促進漢語言教學方式和理念的發(fā)展進步,為漢語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奠定良好基礎,在課堂上融入更多活潑元素。對外漢語教學不一定緊緊貼合專業(yè)知識,筆者認為應該強化其普適性,更加符合生活實際。因此,對外漢語言教育教學必須重視中文歌曲的引用和加入,積極打造快樂的對外漢語教學課堂。
在對外漢語言教育教學中引入中文歌曲,需要教師具有較高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同時這種教育教學模式還處于探索階段,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中文歌曲究竟發(fā)揮多大的作用,扮演的角色等需要更多專業(yè)人士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對外漢語教學中中文歌曲發(fā)揮的促進作用,其巨大的影響力也不容忽視。
參考文獻:
[1]李麒.淺析尼泊爾SaipalAcademy小學漢語課堂、課外教學及案例分析[D].河北大學,2014.
[2]李秀麗.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價值、地位與應用[J].文化學刊,20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