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課程設計的總結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大學城空間 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一、高校綜合英語網絡教學現(xiàn)狀院
1.沒有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
雖然基于在全國大學英語課程多媒體和網絡技術的普遍推廣,教育部啟動的“現(xiàn)代遠程教育工程”的實施,“新世紀網絡課程”,“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的舉措大大促進了數(shù)字校園,網絡教學平臺,數(shù)字化教學資源庫與現(xiàn)有的網絡課程資源建設,但絕大多數(shù)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記錄和回放。
盡管教師利用多媒體等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往往只重形式,輕內容,還停留在老師說,學生聽,語言教學,而不是能力培養(yǎng)。此外,由于教學模式的影響,長期以來一直是“以教師為中心”,自主學習能力差,大部分的學生,對自我規(guī)劃、自我管理能力缺乏,不會就網絡教學內容的安排自己的學習,不知道什么時候學,學什么,如何學習,直接導致學習效率低和學習差。。
2. 教師對學生網絡學習監(jiān)督不到位
在網絡環(huán)境下學生進行完全自主性的學習,網絡測試的時間、進度也由學生自己掌控。教師往往誤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就不需要監(jiān)管,因此,只在開學或期末時登陸網絡教學平臺,收集單元測試成績,平時則對學生的網絡學習進度及情況不聞不問。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同樣得不到及時的幫助和指導。對學生上網學習的情況缺少必要的檢查與管理,對學習成效沒有評估,學生學習看不到效果,缺乏學習動力,最后導致學生對網絡學習的態(tài)度日趨漠然,直到反感、抵觸。
二、基于世界大學城的綜合英語微課設計
1.背景介紹
世界大學城是一個虛擬的城市,是Web2.0,使用SNS,博客,RSS,WIKI,等為核心,基于六度分離理論,XML,Ajax等理論和技術設計,互動的網絡遠程教育的核心,遠程學習的聚集,一個視頻共享,視頻廣播,社會各界朋友,電子互動教室,在線學習,在線考試,即時通訊,博客,播客,博客和其他功能的虛擬和真實的大學社區(qū)平臺。同時,它是高質量的數(shù)字資源建設為載體,作為課程的主要形式,輔以物質資源共享庫。世界大學城網絡平臺,是基于“云計算”服務、覆蓋各類學校、以個人空間為基礎的實名制、開放的網絡學習互動交流平臺。它既是教師的教學窗口,又是學生的學習天地。
這種世界大學城的空間平臺給微課的實施提供了很好的條件。任課教師可以在網絡課堂上傳微課程及其配套資源,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學習微課程。同時,借助網絡課堂,任課教師和學生進行在線交流,可以通過網絡課堂欄目下的作業(yè)系統(tǒng)進行在線練習和在線測試,從而對學生的學習進度、掌握情況進行監(jiān)測,并實現(xiàn)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2.微課教學模式設計
(1) 課前自主學習。為了支持教師和學生在課堂上的互動教學,課前,根據(jù)教學目標教師,根據(jù)各單元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任務,使用思維導圖,對教學內容完整的微類地圖,然后分別記錄到相應的幾個片段教學視頻微類地圖的每個點,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完成了他們的新知識。例如,在寫作任務的情況。課前老師,完成了兩個三視頻寫記錄,這些視頻到空中課堂,學生可以下載或在線觀看。同時,為了配合視頻資源,我們寫的教學設計,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學習的視頻內容,和自我測試。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校園網的網絡課堂欄目,相互討論學習內容,交流學習的經驗與啟示。當然也可以把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問題,實時交互,完成自己對寫作的知識建構。
(2)課上合作學習。因此,微課程教學,我們鼓勵學生提前學習視頻材料,為了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與自主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以建構主義理論為基礎,在某些情況下,獲得的知識,通過與外部交流和內部協(xié)商實現(xiàn)。在學習的過程中,積極的,熱烈的討論,教師不再是單一的信息傳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的引領者與指導者,完成了從單向到雙向的信息輸出的意義建構的轉變,課堂氣氛的改善,學生的學習效果明顯提高。
關鍵詞:《過程設備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0?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49-0045-02
一、引言
《過程設備設計》課程是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過程設備設計”課程設計是與該課程配套的一個重要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通過在教師指導下進行設計訓練,培養(yǎng)學生熟悉設計方案的分析論證、結構設計、設計規(guī)范以及機械制圖等方法,為今后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為此,怎樣搞好課程設計教學,鞏固學生所學的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全面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我們應該深入討論和研究的重要議題。
二、課程設計前的準備工作
1.做好選題工作:課程設計指導中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之一是選題,指導教師在確定課題時應明確培養(yǎng)的目標。題目要能綜合應用專業(yè)課知識,通過對生產流程中上游工藝要求的分析,來論證過程設備的總體設計方案、確定設備整體結構的型式、并進行主要零部件的結構和強度設計計算,查閱相關規(guī)范和標準并編寫相應的設計說明書等,掌握過程設備的設計內容、步驟和方法等的一般設計規(guī)律,為下一年度的畢業(yè)設計打下基礎;其次,題目的深度和工作量應當適中,既要保證學生能盡可能多地用到所學的理論知識,又要顧及到學生目前的設計水平和進度,以確保學生能按質、按量、按時地完成所給的設計任務。
2.及早布置設計任務:雖然是在理論課程授課之后進行課程設計,但是有關課程設計的要求完全可以在理論課授課過程中穿插講授,并同時下發(fā)課程設計任務書和指導書,進而改變以前先課堂教學,再布置設計任務,讓學生在兩周內集中設計的教學秩序。以往教學秩序導致學生最終不能按時完成,或雖按時完成,卻不能保證設計質量。為確保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保質保量地完成設計任務,應該及早讓學生清楚設計的任務。
三、設計過程嚴把質量關
1.課程設計資料管理:以往采用電子文檔形式提交計算書和圖紙,雖方便了教師對學生的設計管理和文檔保存。但往屆學生的設計資料文檔一旦流入下屆學生手中,就會變成進行課程設計的模板。一部分學生將模板的設計計算書和圖紙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直接修改成自己的設計數(shù)據(jù),根本不關心設備結構設計方法、所用計算公式的含義、相關規(guī)范的選用和化工制圖的規(guī)范表達等設計的基本程序。故課程設計資料不能電子化,成為桎梏學生思想的枷鎖。設計之初就應該明確計算書必須手算完成,圖紙只能采用手繪,而不允許采用專業(yè)軟件。
2.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分組設計不同的題目,每5人分成一個小組,并指定小組長。每組的過程設備的尺寸和材料各不相同,但總體方案是可以相互借鑒的。小組成員可在一塊查找與設計有關的書籍、資料,碰到問題互相討論、學習,先在小組里解決掉一部分設計疑問。剩余小組中不能解決的問題,小組總結出來,教師再予以指導,加強了指導的針對性。
3.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設計全過程教師只是發(fā)揮引導作用,應以學生自主設計為中心。引導學生清楚設計步驟,提高獨立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不能只止步于讓學生“學會”,而是應引導學生“會學”;遇到疑難問題時,教師應通過典型案例分析,形象地引導學生對基本理論知識的理解,啟發(fā)學生的思路,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意識。改變以往教師全盤托出、學生依葫蘆畫瓢的傳統(tǒng)方法。
4.重視課程設計總結與提高:課程設計后期,組織學生開一個課程設計總結交流會,讓每個小組說出自己在課程設計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收獲與體會,設計中需進一步完善之處,各組之間相互探討,教師作適當?shù)狞c評。通過交流,使學生對設計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對工程設計的方法更加清晰。
四、設計時間合理安排
原課程設計安排在理論課結束后的兩周進行,此時其他專業(yè)課程也即將結課,學生既要進行高強度的課程設計,又要分心復習其他課程的考試。急于完成設計任務,沒有足夠的思考時間,甚至出現(xiàn)抄襲現(xiàn)象等??紤]到同其他課程在時間上的協(xié)調,我們將這門課程設計安排到第六學期所有課程考試結束后的兩周時間。
五、完善課程設計考核方法
以前主要是根據(jù)學生在設計期間的表現(xiàn),計算書和圖紙的完成情況,答辯時對重要知識點等的掌握程度,最終給出學生的成績。這種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弊病,一方面,個別同學抄襲、甚至拷貝同組的計算書和圖紙,并經重新整理后,版面比原創(chuàng)者編寫的更規(guī)整;另一方面,只有兩周時間的課程設計,某位學生是積極設計還是應付差事,教師難以精確把握。會得出一些不公正的結果,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受到挫傷。故我們在考核中采用了以下評定方式。
1.學生自評、互評和教師講評相結合:學生完成設計任務后,先自我檢查設計計算書和圖紙,總結歸納存在的錯誤和不理解的問題,形成“自評”;之后隨機分配合作同學,給對方的設計進行審查,最后給出評閱意見,形成“互評”。根據(jù)上述自評和互評情況,指導教師有針對性地再次檢查學生的設計,找出設計中沒有掌握的知識點,與學生進行討論,形成“講評”。自評、互評對學生而言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自我引導”和“相互引導”方式,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獨立思考能力。教師講評總結設計中存在的共性問題,并充分了解了當前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為公正的評定設計成績提供參考依據(jù)。
2.將自評、互評作為成績評定依據(jù):評定最終成績時,除依據(jù)平時表現(xiàn)、計算書、圖紙和答辯情況外,還應將自評、互評情況也作為評分的一部分依據(jù)。指導教師給出自評、互評的評分規(guī)則,學生根據(jù)所給的評分規(guī)則進行自評、互評,得出具體的評分結果;教師根據(jù)評分結果給參加互評的同學加分或減分。自評時抄襲他人不知其所以然,互評時根據(jù)評分人查出問題的多少,給自評同學減分,給評分同學加分;反之,評分人無能力查錯,則給評分同學減分。
六、結語
《過程設備設計》課程設計教學改革的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工程設計的實際能力。要想搞好課程設計,必須充分發(fā)揮指導教師的引導性和學生的主動性,做好設計前期安排、設計中期的質量進度控制和設計后期的考核管理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課程設計質量,達到最終訓練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李佳,涂橋安,華潔.《過程設備設計》課程設計教學實踐與探索[J].科教文匯,2002,(6):36-37.
[2]潘艷秋,匡國柱,喻建良,等.化工過程與設備課程設計的實踐[J].化工高等教育,2004,(2):101-102,110.
[3]畢明樹,喻建良,李志義.“過程裝備與控制工程”專業(yè)的知識結構分析和課程體系設計[J].化工高等教育,2001,(4):22-25.
一、教學目標分析
中等職業(yè)技術學校計算機專業(yè)的《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應用》課程的任務是:介紹數(shù)據(jù)庫技術的基本概念,熟悉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xBASE系列的基本操作,掌握程序設計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交互式開發(fā)工具,通過課程實習掌握小型應用軟件的開發(fā)過程。
因此,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數(shù)據(jù)庫技術和數(shù)據(jù)庫管理軟件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程序設計方法,具有開發(fā)小型應用系統(tǒng)的能力。為實現(xiàn)這一教學目標,要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主要是課程的教學由傳統(tǒng)“理論教學+筆試”模式改為“基礎(包括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教學+課程設計”模式。課程設計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利用各種媒體(包括傳統(tǒng)媒體和Internet技術等)獲取、加工、處理信息的能力,能夠完成小型軟件的開發(fā)。
二、活動目的
通過課程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已掌握數(shù)據(jù)庫原理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或生活需要的調查、分析,做出規(guī)劃、設計,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的能力,開發(fā)小型應用軟件,從而使學生掌握數(shù)據(jù)庫知識意義和信息技能,提高自學能力和知識的綜合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
三、活動內容
活動內容包括指導學生從生活出發(fā),搜集相關資料,分析需求情況,確定開發(fā)項目;要針對開發(fā)的項目再采集數(shù)據(jù),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確定系統(tǒng)的框架;畫出流程圖,并以此寫出FoxPro程序及進行調試和修改;編寫系統(tǒng)使用手冊;指導學生進行演示和組織評價工作;在課程設計中指導學生自學。
四、教學設想
課程設計采取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體的教學活動,學生在教師的要求和指導下,自主地確定設計的課題,確定軟件的內容和表現(xiàn)方式,通過各種媒體進行自學。因此,在課程設計教學中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
五、教學對象
2000級計算機應用專業(yè)全體學生。
六、教學時間
2001年5月~6月。
七、教學過程
共分為五個階段:
1.動員布置階段
強調進行課程設計的意義,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程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yǎng)良好學習環(huán)境。印發(fā)《〈數(shù)據(jù)庫原理與應用〉課程設計說明》,詳細地布置設計內容,完成工作,并推薦一些設計項目供學生參考,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動員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
2.指導學生收集資料階段
指導學生收集原始資料,初步確定課程設計項目,并上報指導教師,再由指導教師匯總,教師再根據(jù)情況進行個別或集中指導。
3.協(xié)助學生對資料進行分析、歸納階段
對學生所收集到的資料進行分析,提出所要解決的問題,研究解決該問題的可行性。通過論證,確定課程設計項目。在這個階段,教師要對學生所要解決的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方法的科學性、合理性、可行性進行分析歸納。
4.指導規(guī)劃設計階段
學生根據(jù)所選課題,進行系統(tǒng)規(guī)劃設計。包括確定軟件(課題)功能、系統(tǒng)結構(數(shù)據(jù)流程)、程序流程、編寫代碼、調試程序。這是課程設計的主體部分,這個階段我們對學生的指導原則是嚴格要求、規(guī)范設計、耐心指導、發(fā)揚個性、鼓勵創(chuàng)新。
5.總結評價階段
總結采取三種方法:學生自己演示課題,教師組織其他學生進行評價;教師總結表彰;學生書面總結。這個階段的主要目的是“表揚先進,激勵后進”,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成功的喜悅,總結學習成績,增強學習信心;相互了解,通過對比發(fā)現(xiàn)差距,確立奮斗目標。
八、指導學生學習
在課程設計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是教學的中心。學生主動地學習,并自覺地應用相關知識,同時利用反饋的信息總結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在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著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可以在其中進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學習,并及時地為學生在探索過程中提供相應的幫助。另一方面,教師指導學生如何利用各種工具去獲得信息資源(如文字資料、書籍、Internet資源等),使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空間得到充分擴展。
九、課程設計結果統(tǒng)計
課程設計結果統(tǒng)計是完整教學活動的組成部分,主要包括:
1.課題分布
2.課程設計評價統(tǒng)計
如何科學地進行課程設計的評價,主要考慮下列因素:(1)學生的綜合能力;(2)學生應用信息的能力;(3)學生對教學之外知識的汲取能力;(4)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具體從軟件作品(包括所有要求上交的內容)的外觀、軟件說明書的編寫、軟件界面和使用方法、軟件的結構、編寫程序的算法和創(chuàng)新精神等方面進行評價。
十、問題思考
如何理解課程設計的目的和如何給學生進行科學的評價,是課程設計教學的重要問題。
課程設計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相關的數(shù)據(jù)庫理論和軟件工程學的有關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對它們形成意義建構,這是基于建構主義教學的核心。也就是說學生的知識不是通過人為的“灌輸”,而是學生在自主學習中得到的。學生通過解決具體問題、查閱書籍和文字資料以及利用Internet尋找信息資源培養(yǎng)和提高了自學能力和信息素養(yǎng),從而提高了學生的素質。因此,對學生課程設計的評價不應過分強調設計的本身,而應圍繞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協(xié)作學習過程中作出的貢獻、是否達到意義的建構要求三個方面去進行的。
第一,首先明確該課要完成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目標的確定必須結合學情,包括學生的興趣愛好、思維能力、認知水平等來設置教學目標。第二,教學目標要具體化和可操作化,教學目標設置不可籠統(tǒng)為抽象的能力、情感、價值觀三維目標,而是要每一個維度目標有測量標準,例如能力目標可通過是否能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能具體認識多少漢字等可操作觀測的目標。第三,目標之間有內在聯(lián)系。設置教學目標可以按照從近期到遠期,從簡單到復雜,從思想到行為目標等循序漸進地逐步完成。第四,目標的價值引導原則。在具體的語文教學設計上,需要引導學生從非理性、膚淺、表面、片面的感性認識,向辯證、理性、有邏輯的認識引導,注重對學生的思維價值的引導。
2過程模式課程設計
過程模式課程設計指的是課程設計不再按照明確具體某一教學目標去設計教學內容,而是盡可能地展現(xiàn)教學內容的原理和邏輯的設計思路。過程模式理念源于西方的進步主義教育運動,包括結構主義教育家代表皮亞杰和布魯納等人,他們認為人的學習過程是認知能力逐步加深的過程,而不是我們預先設置了某一目標然后他們就能達到。這個教學過程更多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知識的能力,是否達到某一目標完全取決于他們自身的認知結構。英國教育家斯坦豪斯明確提出,過程模式課程設計比目標模式更適合于以知識為中心的課程教學。
例如數(shù)理化等學科知識。依據(jù)過程模式課程設計原理,小學語文教學可采用開放式原理設計語文教學。第一,設置一般性的教學目標,這里的一般性教學目標主要針對的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和認知能力的目標,而不是側重知識性的目標。第二,設置創(chuàng)造性的開放的教學活動。在具體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游戲,情境設置等動態(tài)教學的方式,加強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合作,讓學生在體驗過程中獲得知識,并提高他們的認知能力。第三,教師引導學生總結課堂知識,完成課堂教學。第四,在最后教師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應該更注重教學過程中學生認知過程的評價。
3自然模式課程設計
自然模式課程設計是建立在對目標模式和過程模式的綜合折中的基礎上的。最早有美國教育家瓦克提出,通過既借鑒目標模式的規(guī)律有序可檢測的優(yōu)點,又借鑒過程模式的過程開放發(fā)散有創(chuàng)新的優(yōu)點,建構一種實用性的新課程設計模式。自然模式課程設計既反對單一傳統(tǒng)的目標模式設計,又對過程模式的脫離課程目標的懷疑,主張課程設計應該綜合考量各種教學因素。自然設計模式包括三個元素:教育立場、教學思考、教學具體設計。其中教育立場是課程設計者的主觀意志和思想,是整個自然設計的引導;教學思考主要指的是教學過程課程設計的進度把握方案,要求要靈活開放;教學具體設計是在前兩個環(huán)節(jié)的基礎上,依據(jù)設計者的意志設計具體的教學過程。
小學語文教師可以根據(jù)自然模式課程設計的折中原理進行課程設計。第一,設置開放性而不是標準化的教學目標,目標起著對教學的引導作用而非具體的規(guī)范。第二,主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屬于參與角色,例如在一堂語文課中,對某個句子的修辭改用何種修辭手法,教師可提出不同的方案,由學生來選擇,而教師則引導學生具體認知修辭手法是否與該句子合適,經過分析與選擇后得出最優(yōu)的答案。
4情境模式課程設計
情境模式課程設計最早是由美國教育家史密斯提出的,并由斯基爾貝克和斯考特等人發(fā)展。情境模式課程設計試圖通過對某一情境分析來解決和回答教學問題,在情境分析中運用和掌握知識。情境模式與課程設計的結合會涉及到多方面內容,例如某一情境的社會因素、學科因素、代入感等方面問題,通過情境分析來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認知事物的能力。
5總結
關鍵詞 課程設計;智能控制;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2)21-0039-04
Educational Reform Research on Intelligent Control Curriculum Design//Liu Wenyi1, Wang Xi2
Abstract Intelligent control curriculum design is a practice process for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and strengthening and consolidation for curriculum knowledge. The purpose of the design is to summarize and check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 to raise the theoretical ability of the curriculum knowledge, to make the student be familiar with intelligent control knowledge and methods. However, for some reasons such as only one week design time, theoretical knowledge too deep and the curriculum is too difficult, there exist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 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content characteristic of the intelligent control curriculum design and the problem in detail. Then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such as simplify theoretical content, increase example analysis, strengthen experiment guidance, reform teaching method and pay attention to answer link, etc..
Key words curriculum design; intelligent control;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method
Author’s address
1 School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2 School of Management, Jiangsu Normal University, Xuzhou, Jiangsu, China 221116
智能控制是機械電子方向的專業(yè)課,涉及的理論知識較多[1-2],課程設計時間一般為一周,1學分。課程設計的目的是總結和檢驗課程的學習效果,使學生熟悉和掌握基本的智能控制知識,提高理論水平,增強編程及調試能力,深化已有的知識,拓寬新的知識,掌握幾種常見的智能控制方法。同時,課程設計可以將智能控制課程中涉及的大量的、零散的、獨立的觀點和資料,按照設計任務書的要求,經過演繹和歸納、分析和綜合、抽象和具體的邏輯結合,完成整體的任務設計方案,達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
課程設計的提交形式是設計說明書,該說明書是對本課程設計結果的解釋和說明的書面材料,是一種技術性文件。設計者通過對軟件的操作,對程序的編程,對結果的調試,對內容的總結和分析,最后通過科技寫作的方式進行鍛煉,培養(yǎng)科技寫作的能力。但是,由于課程設計的時間一般只有1周,而本課程的內容理論性又太強,難度較大,使得很多設計題目不能按時按質完成,出現(xiàn)一些問題[3-4]。筆者根據(jù)在教學改革實踐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對該門課程設計的特點、難點和教學目的進行分析,介紹和探討一些具體的解決方法和措施。
1 課程設計的內容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