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中學心理健康教學反思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一、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現(xiàn)在中學生基本上是獨生子女,他們基本上是生活在一種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安逸的環(huán)境當中,在祖、父輩們所布置好的道路上走下去,遇到挫折和經歷磨練的機會越來越少。一旦他們的船在生活中遇到一點風浪,或考試成績差、或與同學關系不和、或遭到老師的批評等,都會對他們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影響。中學生甚至大學生因遭受挫折而離家出走甚至自殺的事件已不再是新聞。這些事件的發(fā)生,與他們的心理素質差有很大關系。這些事件的發(fā)生,同時也在提醒著我們,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已不容忽視。
其二,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種種異常心態(tài),如自卑、膽怯、自私、虛榮、孤僻、嫉妒、任性、驕橫、情緒抑郁、空虛。表現(xiàn)在學習、生活則是敏感、焦躁、胡亂猜測、煩惱、厭學、缺乏自信、恐懼考試、經不起挫折和失敗,甚至遷怒于人,人際關系不良等。而在現(xiàn)在的中學當中,能長期有效地堅持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微乎其微。
第三,對中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也是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心理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本內容。健康的心理素質是青少年學習、生活和建功立業(yè)的重要條件,而健康心理的形成需要精心而周到的培養(yǎng)和教育。素質教育的各方面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整體,素質教育中必然包含心理素質教育,否則,就不是全面的素質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則
心理素質教育即不僅要重視對學生智力因素培養(yǎng),而且更應重視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使學生具有積極向上的情感,愉快的情緒,堅強的意志,對生活充滿自信,樂觀向上;同時要防止學生的心理問題的發(fā)生,善于解決存在于學生身上的心理疾病,培養(yǎng)學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確保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在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時,應堅持以下幾條原則:
(一)科學性原則
素質教育是人的教育,心理素質教育必須堅持教育內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的科學化,要根據(jù)中學生心理發(fā)展特點和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有針對性地實施。在進行心理素質教育的時候,應本著對學生將來高度負責的精神,要有令人信服的科學根據(jù)、親切真摯的教學態(tài)度、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同時能耐心而正確地回答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擯棄那種自以為是、主觀武斷的做法。應時時刻刻地提醒自己:心理素質教育關系到學生的一生,容不得半點虛假和馬虎。
(二)服務性原則
實施心理素質教育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的心理素質,為學生將來的成人與成才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礎。因此,實施素質教育時,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服務的原則。正如某位心理學家所說:“心理素質教育不是說教,是參與;不是偵訊,是了解;不是批評,是疏導;不是做作,是真誠;不是解答,是領悟;不是解決問題,是協(xié)助成長;不是表面屈從,是內心轉變?!边@段話十分鮮明地說明了心理素質教育的宗旨和工作原則。
(三)差別性原則
各個學生因生活經歷、心理壓力等因素的不同,各自的心理素質也呈現(xiàn)出多樣性,因此在面對全體學生實行公正、公平的集體教育的同時,還應該根據(jù)每個學生的不同心理素質差異,實施差別教育,對不同的心理素質的學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個別談心,個別輔導。對極個別心理存在障礙的學生尤其應該高度重視,要及時找出問題根源,疏通教育,必要時還要進行長期跟蹤教育,以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時刻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微笑地面對前進路上的風風雨雨。
三、實施方法及策略
長期以來,一些教育工作者往往把政治思想與心理品質混同起來,把學生中的心理問題當作思想問題、道德問題、紀律問題、作風問題來處理,動不動就“上綱上線”致使教育收不到預期效果,有時還會損害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必須從心理上去了解學生,具體實施方法和策略如下。
(一)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1.創(chuàng)造良好的心理社會環(huán)境。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可以使一切緊張、焦慮、憂郁、脆弱以及情緒不穩(wěn)定,有孤獨感等不良情緒有所減輕或消除。
2.重視發(fā)展個性的教育。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點,發(fā)揮他們各具特色的?明才智。中學教育應引導學生的個性向著有利于自身、也有利于群體的方向發(fā)展,這是個性教育的核心內容。
3.加強心理訓練。加強心理訓練的目的在于增強心理適應能力。心理適應能力的強弱,常在一些重大的、具有關鍵意義的場合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
(二)將心理素質教育滲透到其他素質教育之中。
素質教育包含著多方面的內容,這些內容決不是孤立地存在,而是互相聯(lián)系、互相滲透、互相促進的整體。在實施心理素質教育過程中,應將學生的素質作為一個整體來看待,將心理素質和和其他各素質聯(lián)系起來,并滲入其中。在進行其他方面素質教育的同時,應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心理素質教育。
(三)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學生進行挫折訓練,提高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在學習、生活中,學校應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一些能夠鍛煉學生意志、提高學生耐挫能力的活動,引導學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面對困難,正視困難,并想辦法克服困難、解決問題,以培養(yǎng)他們健康向上的心理。
(四)積極疏導,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
關鍵詞: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教師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021-01
一、當代中學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
首先,當前由于中學生學習壓力大,在加上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最終會導致產生厭學情緒以及考試焦慮癥,這些負面情緒會讓學生對學習失去信心,以至于更加無心向學的心理問題。其次,人際交往方面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中學生處于這個特殊的年齡階段,各方面發(fā)展都不成熟,做事情容易沖動,處理同學之間的矛盾也容易情感用事,因此會給自己帶來傷害,從而影響心理健康。再加上,中學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他們對于自己的成長有著好奇而敏感的心理,一方面他們想要找人傾訴秘密,可另一方面他們碰到父母或老師卻又沉默不語,這種情況如果得不到理解,便會出現(xiàn)壓抑心理,出現(xiàn)焦慮與抑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思想品德課上的必要性
1、思想品德課上加入心理健康教育是新課標的要求
中學生品德形成的過程,是知,情,意,行的過程。這個過程遵循著由外化到內化再外化為行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的幾個心理素質之間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每個過程都充滿著矛盾。一個人的品德只有內化為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他才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才能擁有健全的心理,健康的人格。在當今快速發(fā)展的現(xiàn)代社會,對初中生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新課程標準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試圖通過整合心理健康學習的內容,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良好的生活信心,把優(yōu)良的品德轉化為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心理品質,始終保持樂觀的精神狀態(tài)。
2、心理健康教育迎合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據(jù)有關部門進行的心理調查表明,學生的厭學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相當突出。用學生自己的話說,終日過著“單調而緊張,煩躁而抑郁”的生活。多達近30%的學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任性,偏激,冷漠,孤獨,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來,中小學生由于病態(tài)心理而導致心理與行為上的失誤,甚至犯罪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會,也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由此可見,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其他素質的發(fā)展速度和發(fā)展水平,應居于素質教育的核心地位。
三、思想品德教師加強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徑
1、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能力
加強教師學習,提高教師心理健康素質及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生活緊張和繁忙,給人們帶來許多心理變化,面對激烈的競爭,使一些教師自身產生了過度的緊張和焦慮感。教師不良的心理狀態(tài),可能會導致不適當?shù)慕逃袨?,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因此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求任課教師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有健全的個性;性格開朗、樂觀、有朝氣、有毅力、有恒心,敢于面對挑戰(zhàn),面對困難和挫折,做生活的強者,要有涵養(yǎng),情緒穩(wěn)定,不浮躁,不任性,善于自我控制和自我調節(jié),能自覺防止和克服不良嗜好。做學生的“人師”,使學生佩服,只有這樣,才能教育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適應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需要,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另一方面加強教師理論學習,提高自身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
2、不斷學習來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的能力。
首先,積極設計開放的教學目標。開放的教學目標,按新課程理念可分為知識與技能目標,過程與方法目標,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目標。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更加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尤其是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其次,善于發(fā)現(xiàn)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師要用好教科書。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讓教材為師生的教與學服務。同時要指導學生閱讀有益的課外書,引導他們關注生活,讓他們從生活中,實踐中汲取豐富的營養(yǎng),感悟人生的真諦,找到做人的尊嚴和生命的支撐點。除此以外,教師要充分利用好光盤,教育軟件,多媒體設備,自然和人文景觀燈教學資源,使學生全方位地掌握課堂上要求學習的內容。最后,是對教法的準確定位。在教法的選擇上,一定要依據(jù)課程標準要求,扣住教材的內容,緊密聯(lián)系學生知識,生理,生活等實際,不拘一格,突出一個“實”字,抓住一個“情”字,凸顯一個“活”字,力求一個“效”字。在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教學實際,放棄居高臨下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巧妙設疑,運用多種教學媒介,合理運用多種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最佳的反思情境,讓學生在自主的空間中,帶著問題對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過程,學習能力進行深刻的質疑反思。從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3、在課堂教學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抗挫折能力
關鍵詞:心理 心理健康 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35 文獻標識碼: C 文章編號:1672-1578(2012)06-0203-01
中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大量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身體成長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生形成健康心理、豐富情商的重要時期。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是學生人格、能力等全面發(fā)展的需要,也是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需要。在這一時期學生的心理處于不確定、不穩(wěn)定的形成之中,現(xiàn)代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網絡的崛起,各種觀念和意識的滲透速度太快,而中學生自我心理判斷能力的發(fā)展則相對滯后,造成學生心理的不健全、不健康,將會給以后的發(fā)展缺乏良好的心理基礎和內在動力。
針對這種情況,結合自己對中學生健康心理培育的思考認識,本文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簡單探析,為探尋中學生健康心理的培育方法、途徑提供借鑒。
1 構建獨立的中學心理健康課程,進行直接獨立的心理健康引導
我國在新課程標準的總目標中雖也提出培養(yǎng)學生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質,養(yǎng)成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生活方式。但是目前的中學課程設置中有語文、英語、數(shù)學、歷史、地理、生物、體育、音樂、美術等,而沒有獨立的心理健康課程。對于學生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只能是通過講座和其他的間接途徑,加上應試教育考試制度仍然占據(jù)主要教育市場,學校的健康心理教育也就無路可走,束之高閣了。心理教育工作者應加強對中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理論和實踐研究,根據(jù)我國教育實際,積極構建獨立的系統(tǒng)的心理健康課程,國家教育主管部門也應將其納入中學課程之中,擺正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從制度上加以保證,并在教育實踐中貫徹實施。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直接正面的引導,使其知識能力的增長和心理健康的增長趨于同步,并互相促進,不再培養(yǎng)像馬加爵那樣具有高知識、高能力,但心理扭曲、不健康的大學生。不要再等到中學生進入大學、社會再花大力氣進行心理健康矯正,到那時可謂晚矣。
2 注重在各學科的教學中滲透健康心理的培養(yǎng)
教師應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注重在各自的學科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的興趣、情感、態(tài)度、思維、價值觀等心理因素的滲透,應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學科有機地結合。心理健康教育應從其他各學科的教育中吸取有益成分,其他學科也應以培育學生能力、健康的心理為目標,讓心理健康教育延伸到各學科的教學之中,主動地在各學科教學中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應讓學生在知識能力的發(fā)展中,不知不覺得形成健康心理,塑造學生全面發(fā)展的人格。例如在語文教學中,因其負載的傳統(tǒng)的文化道德內涵,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滲透對學生為人處世、學習態(tài)度、情感、性格、氣質等心理因素教育,淘冶學生情操,進行正確的心理文化導向,形成健康的文化思想。數(shù)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嚴謹態(tài)度,細致和沉穩(wěn)的心理。再如在思想政治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過程中,適時對學生的心理進行價值評判和思想引導。在形成健康心理的基礎上,形成知識、能力、心理等身心內外的全面發(fā)展,同時也會促進學生各學科學習。教師只要充分挖掘各學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并以各種形式滲透,就會達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效果,智商和情商同步發(fā)展。
3 整合、開拓健康心理培育資源,實現(xiàn)多元化
中學生因其年齡階段的特點,知識能力缺乏,心理評判的不完善,對于學校教育和外部社會環(huán)境壓力和困惑是時時存在的。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普通的,并不是特別專業(yè)的,在現(xiàn)實中部分學生會出現(xiàn)心理健康的問題,而且這種現(xiàn)象越來越凸現(xiàn)。在北京、上海等城市的大部分學校中已建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對學生在學習、生活、交友、上網等進行專業(yè)引導。這種做法應全面普及并切實開展,讓所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及時得到治療,不再越積越多,最終心理崩潰,厭學、退學,與社會格格不入。
健康心理培育的資源是多元化,不僅要重視是學校教育,還應重視家庭、社會等資源的教育,家庭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的培育也是至關重要的。和睦、幸福、民主、完善的家庭環(huán)境能促進學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反之則有可能導致心理的扭曲、封閉。如離異家庭孩子大都存在心理孤僻;不和睦、不民主家庭的孩子存在好斗、焦躁;特別現(xiàn)在農村留守家庭孩子缺乏愛心,自由散漫,不信任父母、社會,不愿與人交往。社會就像一個大染缸,利用得好就能染出好的布料,利用不好就會染出難看的廢品。如果社會不能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使學生對社會在心理產生困惑、迷茫、恐懼,甚至扭曲。學校和教師應不斷開拓和整合更多的心理健康培育資源,開展家長會、社會調研咨詢、經驗交流等活動延伸到家庭和社會等更多地方,使之成為系統(tǒng),通過多種形式如講座、會議、文字閱讀等更好的為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yǎng)服務。
健康完善的心理素養(yǎng)是實現(xiàn)人才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心理基礎,培養(yǎng)方式應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與時俱進,教育管理者應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制度,教育工作者應不斷提高心理健康培育的方法,才能塑造具有健康心理素質的新型公民,提高我國新時期人才的競爭力。
關鍵詞: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成長
作為一個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的終極教育目標定位于為學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為學生的文化素質、身體素質的強壯和未來的發(fā)展做一些鋪墊。讓學習的過程本身成為一件快樂的事情,但是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層出不窮的矛盾困惑仍然困擾著學生,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問題也就應運而生了。我們所推行的素質教育,已經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了學校教育的目標中,并且開設了心理課程,建立了心理咨詢室,開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舒緩學生的學習生活壓力,優(yōu)化學生的心理結構,培養(yǎng)學生的健康人格,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fā)展保駕護航。
一、拓展延伸,提高心理健康的教育水平
(1)提高教師素質,打造高素質的心理教育隊伍。教育的成敗取決于教師的素質,同樣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也取決于教師隊伍的素質。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要堅持外擴內修的原則。一方面積極拓寬老師的知識面,走出去學習,網上研討。另一方面要通過課堂教學提高自身的教育水平,加大反思的力度,深入開展課題研究。為此我校有以下舉措:一是發(fā)動老師征訂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刊物,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二是積極推動走出去學習,組織老師聽心理教育專家講座。三是開展心理健康課的聽評課活動,組織心理健康課的講課比賽,加大研討力度,利用集體智慧,形成反思體會,并結合自身的課堂教學加以改進和提高。四是進行課題立項,推進健康教育研究。五是開辟網上教學交流論壇,積極撰寫教育心得,做好課堂反思,交流教育經驗,交流心理健康教育妙招。通過上述措施,我校形成了一支熱愛學生、事業(yè)心強、水平高超的師資隊伍,使我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邁上了科學化、規(guī)范化軌道。
(2)重視心理調查,有的放矢地開展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要有預見性,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做好調查工作,形成調查結論,進而結合具體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通過深入調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常見的心理問題,了解誘發(fā)該種心理的原因,并進而思考心理教育的方式,這種有的放矢的教育,對學生心理健康起著積極的作用。在調查當中,我們可以采用多種形式,靈活多變,適宜于學生配合和接受。我們可以在每學年初或者每學期開始,采用觀察、網聊、信箱問卷和心理測量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全面的心理調查,對調查結果進行分類整理,并根據(jù)調查結果調整學期教學計劃,結合《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本做適當?shù)恼{整和拓展。
(3)搞好學科滲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合力。課堂作為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我們要將心理健康教育納入所有學科,并從備課、上課、活動作業(yè)、教學評價等多方面加以規(guī)范,積極落實教育方針,開展扎實有效的課堂教學,并采用觀看錄像、經驗分享、談話溝通、角色扮演、學生討論、行為訓練等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保證課堂教學的效率。除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外,其他各科教師也要在自己的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美化校園環(huán)境,營造良好的教育氛圍。環(huán)境對人的教育是潛移默化的,所以真正的教育有心人,都會在教育環(huán)境上下功夫,這不是表面文章,美麗如畫的校園能夠給人帶來美的心靈享受,這就是環(huán)境教育的作用。所以,我們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在這方面下功夫。我們可以通過黑板報,標語牌、宣傳欄、校報???,蘊含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通過演講、體育節(jié)、藝術節(jié)、感恩節(jié)等一系列的活動給學生以健康的心理引導,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在高雅文明的校園環(huán)境中不斷得到發(fā)展和提高。
二、統(tǒng)籌考慮,處理好教育中的“三種關系”
(1)以愛為基礎,處理好師生關系。教育的過程實際上是在情感基礎上的教育,愛是教育的靈魂。常言道“親其師則信其道”,師生之間只有建立起融洽的關系,才能打開溝通的渠道,教師只有真正地關愛學生,才能取得最理想的教育效果。為此,我校制訂了《師德師風考核辦法》,廣泛開展了“正行風、倡師德、樹形象”活動,并通過“美麗教師演講比賽”和“尊師愛生演講會”,積極引導教師無條件地去關心、尊重和理解學生,把學生作為一個與自己平等的人來對待,沒有長者權威,沒有居高臨下的教誨,沒有俯首聽命式的接受,只有相互間接納、協(xié)作、討論和分享。
(2)注重個體,面向全體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首先應該和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一致,那就是在受眾上面向全體,這樣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獲得良好的發(fā)展。當然也要針對出現(xiàn)的具體問題、個別學生進行單獨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更要關注弱勢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習基礎差的、問題家庭的、經濟特困的、身體殘疾的等),對于這些學生的心理問題,應該在愛的前提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以朋友的身份給他們以排解,更要把他們和全體學生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而不是排斥、諷刺、嘲笑。這樣他們會積極健康地成長。我們在學校開辟了心理咨詢室、心理咨詢熱線和“悄悄話”信箱,針對個別學生的心理失衡、心理挫折和心理障礙,及時對他們進行心理援助和心理疏導。對存在的一些共性問題,則通過講座的形式及時對學生進行團體咨詢。
(3)家校共建,形成齊抓共管的局面。家庭是孩子成長的港灣,一個溫馨的民主的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我們通過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將家庭和學校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相互溝通交流,為學生的健康發(fā)展想辦法、提建議。在家長會上,我們要和家長一起探討,提高自身素質,理解孩子心理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改變家長“孩子就是私有財產”、“棍棒底下出才子”、“學習好就是發(fā)展好”的錯誤觀念。通過家校共同努力,爭取達到“教育一個學生,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良好效果。
總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健康成長的保證,我們要在實際工作中,總結工作經驗,遵循教育規(guī)律,把心理健康課開好,做好學生的心理問題咨詢,為學生的成長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安欣.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學理論,
2012(32).
【關鍵詞】新課程 高中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建設
我國的中學教育,在制度上都存在諸多的問題。尤其是忽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而過多的重視應試教育,這一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因而,我國不斷的對中學課程進行改革,逐漸的重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基于完善的心理教育的課程建設,在心理教育上,對學生思想和行為進行指導,一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問題
1.缺乏完善的課程理念。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課程要求為目的,進行系統(tǒng)化的心理教育,不助于心理教育工作的開展。高中生處于個性發(fā)展的特殊時期,其性格和情緒具有不穩(wěn)定性,因而,對于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作為日常教學工作來抓。教師在心理教育中,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對學生的日常行為和思想,進行有效的指導。因此,基于課程觀念的不完善,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過于課程化,缺乏教學模式的靈活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對形式化,教學活動過于僵化。
2.心理教育教材不完善。當前的心理健康教材五花八門,在內容設置上存在較大的偏差。尤其是心理教材注重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教育,而忽視了高中生本質的心理問題。也就是說,心理健康教材在內容設置上,缺乏學生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尤其是學生情操、性格等方面,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未能得到本質性的教育。因此,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建設,在課程內容上與教育目標相脫節(jié),在心理教材上還需要逐漸完善。
3.課程設置不合理,尤其是理論課和活動課的課時比重不合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的聯(lián)合教學,尤其是基于活動課程,諸如體育教學,在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的學業(yè)課程量大,在對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設置上,以選修課程的方式,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進行教學,以至于在實質上缺乏有效的課程設置。同時,純粹的理論教學,使得教學活動缺乏實踐性,尤其是基于活動課程,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并且,心理健康教學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心理課程上處于被迫或不情愿的狀態(tài),以至于教學效果讓人堪憂。
二、優(yōu)化高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
1.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建設的原則。
(1)學生為主、教師為輔。在課程設計上,要以學生為主體,基于教師的指導教育,實現(xiàn)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趯W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對學生的情感和人格,進行正確的教育,減少寬泛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課程設計。
(2)基于有效的情境教學。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教學活動,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基于有效的情境,進而到達心理教育的目的。尤其是設定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將學生的心理問題放置于教學活動中,學生切身體驗和感受到心理因素的存在。同時,基于教學情境的構建,豐富了傳統(tǒng)的心理課程,是優(yōu)化課程建設的重要舉措。
(3)活動教學。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其在課程建設要基于學生的心理現(xiàn)狀,予以課時上的有效調整。尤其是以活動教學為主,對學生在活動中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而且,以活動為主體的心理教學,學生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有助于良好教學效果的實現(xiàn)。
2.優(yōu)化課程建設的舉措。
(1)完善課程理念,尤其是課程屬性的認識。心理健康教育是體驗性的課程,其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生切身體驗。因而,在課程建設中,以學生為主體,基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特點,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有效地引導。同時,將心理健康教育作為一門體驗式的課程,注重學生的內心因素,基于有效的活動教學,讓學生的心理在活動中,進行釋放和交流。并且,在課程建設中,關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基于實際的生活行為和思想,開展課程建設。
(2)完善心理教材,尤其是教材內容的實用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出發(fā)點,在于學生心理的教育。因而,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以學生的實際心理問題為核心,構建教材的內容。尤其是關于情感和人才等方面的心理因素,應該更多地體現(xiàn)于教材之中。并且,寬泛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內容,可以適當?shù)南鳒p。
(3)完善課程設計。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實踐教學的開展,因而在實際的課程設計中,要規(guī)劃好理論課程與活動課程的課時比重,尤其是基于活動課程的教學開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課程方式。
綜上所述,在新課改的大潮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逐漸的被現(xiàn)代的教學形式所取代。尤其是現(xiàn)在的教學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身心的健康發(fā)展,而有效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學生健康的心理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方雙虎.學校心理教育課程設置的困境與出路[J].中國教育學刊.2007(08).
[2]趙霞.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評價反思[J].黑龍江教育.20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