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實踐研修成果

實踐研修成果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實踐研修成果

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第1篇

關鍵詞:石油化工裝置 檢修過程 安全管理

石油化工產品具有燃點低、爆炸極限低等特點,造成其易燃易爆、毒性高、腐蝕性強等危險性。這些危險因素,造成石油化工企業(yè)在進行裝置檢修過程中經常出現安全事故。據統(tǒng)計[1],國內大型石油化工企業(yè)的重大安全事故中,約43%都是在檢修裝置過程中發(fā)生的。由此,預防和控制加強石油化工裝置檢修過程中的危險因素,并加強相關安全管理措施對石油化工企業(yè)實現安全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石油化工裝置檢修特點

當前石油化工企業(yè)內多數生產設備裝置為定做型,而不是常規(guī)定型設備,并且其規(guī)格大小、種類數量不一,這就對相關檢修人員的知識和技術水平提出更高要求。檢修人員對不同的設備構造、特性應深入了解和熟練掌握。石油化工裝置檢修具有復雜性特點,這是由于其檢修工序多、工期短、工種復雜以及檢修外界環(huán)境和氣候等因素造成的,此外,檢修人員技術能力欠缺、實踐經驗不足也對石油化工裝置檢修具有影響。由于石油化工產品具有易燃易爆、毒性高、腐蝕性強等特點,造成石油化工裝置檢修過程中也存在危險性的特點。

二、石油化工裝置檢修潛在威脅分析[2]

1.石油化工裝置停工前,裝置內的壓力、溫度、液位以及流量等在短期內急劇變化,若停工前未制定全面詳細的可行性停工方案或相關操作人員未嚴格按照停工方案操作規(guī)程進行操作,則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2.石油化工裝置檢修過程是一個控制環(huán)節(jié)多、工種復雜、不同工種交叉作業(yè)的施工過程。進行檢修前,需制定詳細全面的安全施工規(guī)程和事故處理預案。若各工種間工作不協(xié)調、過程控制不嚴格、未嚴格遵守安全施工規(guī)程等,則極易造成安全事故。

3.石油化工裝置檢修前應針對各檢修施工單位和個人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將安全責任落實到位,組織施工人員施工技能培訓以及相關安全事故典型案例分析學習。若檢修前安全培訓力度不足,培訓要點分析不明確,極易造成施工管理單位勞動組織和分工模糊以及施工單位工作不協(xié)調,造成施工現場混亂,無組織性。此外,施工人員安全意識、自我防護意識淡薄也同樣造成施工過程存在潛在危險性。

三、石油化工裝置檢修過程中安全管理措施[3]

1.加強現場指揮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在進行檢修過程中,設立臨時現場檢修指揮中心,對現場檢修統(tǒng)一領導,集中指揮,實現各方面信息匯總和反饋、各方面建議集中和處理等工作的高效性。指揮中心設立兩級指揮部,一級指揮部由現場施工單位負責人組成,主要負責每天施工進度匯總、現場施工困難情況匯總以及相應解決措施的制定。二級指揮部由各現場施工單位專業(yè)技術人員和辦公專業(yè)人員組成,主要負責現場施工工藝指導、檢修過程中物料領取、票據辦理等工作,同時還負責施工過程的安全和質量管理。

2.實行區(qū)域分工管理模式。在檢修過程中,安全管理工作實行區(qū)域分工管理模式,將安全管理人員按區(qū)域進行各自分工管理,主要負責各區(qū)域相關檢修方案審定、證件辦理、施工安全監(jiān)督檢查以及各種HSE問題。將安全管理人員分為廠級、車間級、施工隊伍級別三級管理級別,對施工過程進行全過程、全方位、無死角的安全監(jiān)督管理。

3.規(guī)范各作業(yè)許可、票證的管理。檢修過程中實行各項作業(yè)辦理許可證管理制度,規(guī)定進行各項作業(yè)前,需向安全管理部位申請辦理相關作業(yè)許可證,安全管理人員對作業(yè)方案進行審核,達到要求為施工人員后出具相關作業(yè)許可證。安全管理人員辦理許可證時,應認真把關,確保施工條件和措施符合安全操作要求,并保證各證件的辦理效率。

4.加強現場施工秩序管理工作。檢修過程中,應使用較醒目的警戒線對現場進行分區(qū)隔離,將不同功能區(qū)域區(qū)分,保證現場施工人員對施工整體熟悉。對現場中重要操作規(guī)程、勞保穿戴規(guī)范要求、各類作業(yè)許可證辦理程序、現場各施工單位主要負責人等情況制作成看板,以方便現場施工人員對各項規(guī)章制度熟悉掌握。對現場重點危險源區(qū)域進行警告牌標注,提高現場施工人員安全意識。

5.現場設立獎懲情況公示欄,實行獎懲制度。檢修過程中,現場安全管理人員在日常巡檢時對施工現場進行拍照取證,通過現場辦公例會對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優(yōu)質的施工單位進行表彰和獎勵,對施工質量和安全管理混亂的施工單位進行通報批評,并視情況嚴重情況進行現金處罰,若施工違章極其嚴重,則取消相關施工單位施工資格。

6.加強施工作業(yè)過程的監(jiān)護力度。檢修過程中,施工人員在進行管道動火作業(yè)、受限空間內作業(yè)時,應加強相關監(jiān)護人員的監(jiān)護力度。首先,對監(jiān)護人員進行相應知識技能和安全培訓;其次,監(jiān)護人員應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對相關作業(yè)進行前期審核,確保防范措施到位;最后,監(jiān)護人應全程跟蹤施工作業(yè)過程,對作業(yè)環(huán)境變化、人員狀態(tài)以及其他狀況進行全程監(jiān)視,若發(fā)現施工環(huán)境出現變化或施工人員違章作業(yè)情況,應及時采取停工整頓措施。

四、小結

隨著國內石油化工行業(yè)的不斷擴大,石油化工裝置的使用和檢修也不斷發(fā)展,優(yōu)化裝置檢修措施和提高裝置檢修安全管理,對石油化工企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檢修過程中核心問題是安全管理和控制。在檢修前,制定嚴格檢修安全操作規(guī)程和安全責任制度,加強求安全管理人員責任意識,并通過培訓教育方式提高施工人員安全意識。檢修過程中,制定全面、有效、科學、安全的檢修方案,同時制定相關的事故應急預案,加強安全管理人員監(jiān)督管理力度,并嚴格要求施工人員按照安全操作規(guī)程進行施工作業(yè)??傊?,不斷強化石油化工裝置檢修過程中的安全管理,加強對各施工環(huán)節(jié)的管理和監(jiān)督力度,對整體檢修工作的順利完成,實現石油化工企業(yè)安全生產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曉冬,淺談石油化工裝置檢修安全管理[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NO09(上)

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第2篇

一、國內外課程研究現狀

著名學者姜大源以此為參照,率先進行了本土化嘗試,提出職業(yè)教育是一種跨界教育,其特征是:職業(yè)教育要關注學校教育和企業(yè)培訓的規(guī)律,職業(yè)教育要關注基于認知的學習方式和基于工作的學習方式,職業(yè)教育要關注教書育人的教育目標和經濟社會發(fā)展的目標。

二、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理解

它是依據 “為完成工作中某一任務并取得成效為目的”建立起來的體系,需要把企業(yè)的相關工作任務轉換為課程內容,構建這種課程需要十分清楚企業(yè)各項任務的工作過程,以獲取相關資料來設計課程體系,并配備相關的教學硬件和軟件。其本質是:其一,構建需要按照職員的成長規(guī)律和認知規(guī)律來進行,要把成效性的需求與自身的發(fā)展結合起來;其二,課程的設計必須由若干個學習情景構成,而情境設計需要具備工作過程特性,要突顯工作的對象、內容、手段、組織、產品和環(huán)境等六大要素,旨在使學生獲得較好的從業(yè)能力,情境設計還需要學生完成所謂“資訊、決策、計劃、實施、檢查、評價”的六階段訓練,旨在使學生獲得較好的思維能力來應對未知的工作過程。

三、基于工作過程課程的研究與實踐

筆者學校在2012年率先在汽車發(fā)動機機械系統(tǒng)診斷與維修課程中嘗試研究,設計出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建構思路,努力在學校教學過程融入企業(yè)工作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和能力,幫助學生從容應對職場。

構建新課程體系,要打破傳統(tǒng)課程的束縛,將學生學習過程與企業(yè)工作過程相融合,在校言行與職業(yè)素養(yǎng)相結合,開發(fā)符合職業(yè)教育的課程方案。同時,課程方案設計應以“為完成某項工作任務”作為行動導向,以學生為行動主體,教師為引導者兼策劃者,以基于工作情景為途徑,以教師與學生之間活動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為目標。

學校根據發(fā)動機機械系統(tǒng)組成,結合企業(yè)工作情況,設置了若干個學習情境,每個學習情景由若干個學習任務組成,學習任務的制定完全按照企業(yè)的要求來做,即校企設備一體化、管理一體化、內容一體化、標準一體化。

四、基于工作過程課程實踐成效

第一,學生無論是專業(yè)知識能力、職業(yè)素養(yǎng),還是就業(yè)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第二,鍛煉了教師的課程開發(fā)能力、新課程教學能力、設備應用能力、教科研能力、咨詢能力,師資結構逐步趨向合理化。

第三,企業(yè)逐步認可學校的新課程改革后所培養(yǎng)出的學生,對在崗學生評價很高,認為他們職業(yè)習慣好、自主能力強、設備上手快,有的已成為企業(yè)骨干。

第四,搭建校企合作平臺,深化了新課程改革的力度,為其提供了軟硬件上的保障。

五、基于工作過程課程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

第一,新課程情境設計任務偏簡單,內容不夠全,實用性欠缺。

第二,新課程教學實踐中教學資源不足或滯后是個難題。

第三,能夠進行新課程教學實踐的師資目前相當匱乏。

第四,新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目標比較模糊,未形成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

六、基于工作過程的汽車發(fā)動機機械系統(tǒng)診斷與維修課程重構

1.努力提高學習情境設計的要求

一是情境設計與生產實際結合必須更加緊密,必須符合生產中典型工作任務的特性,致力于提供給學生實操機會和真實的工作環(huán)境;二是情境設計與學生已有的知識結合必須更加緊密;三是情境設計目標是要提高學生的技能和職業(yè)素養(yǎng),也應該更多地著眼于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主動性。

2.進一步打造符合課改所需的內外環(huán)境

一方面,學院定期選派教師到企業(yè)鍛煉,熟悉企業(yè)工作流程和設備使用,并采購更多企業(yè)中用到的設備;另一方面,學校也引進企業(yè)專家到學校講課。

3.更加注重考核評價體制

每項學習任務就是工作過程,其評價必須滿足新課程教學的需要,遵循多樣性、適應性、動態(tài)性原則。

4.新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其他新要求

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第3篇

教研組是指以同學科教師為單位,為完成教學任務、提高教學質量和促進教師發(fā)展,采取一定的活動方式進行教學研究的組織。教師作為一種特定的職業(yè),其發(fā)展的關鍵是實踐知識和實踐智慧的不斷豐富和提升,因此公開課和觀、評課一直是學校教研活動的主要形式。這種形式多年來對教師發(fā)展做出了較大貢獻的同時,也存在著不少弊端,諸如公開課主要是用于經驗推廣,往往也被稱之為“示范課”等,不主要用于研究問題;聽課過程中捕捉的信息相對分散,沒有明確的針對性和聚焦點;評課主要是評價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和評估教學目標的達成度,止于評論,沒有實踐改進的環(huán)節(jié),不能填補“知”與“行”之間的鴻溝,疏于知行合一。課例研修中的上課主要是用于研究問題,教師帶著特定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深入課堂進行觀察,觀察之后的研討功能是診斷和研究問題,在反思中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后行為跟進。筆者目前在組織某課題研究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教研組建設過程中采用課例研修這種草根化的教學研究模式,有利于推動教師去關注課堂教學中潛在的問題,在研修中經歷觀點交鋒,在思想碰撞中達成共識,促使教研組在持續(xù)的反思和實踐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一、為有源頭活水來:組建團隊,共同反思

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首先需要組建一支成員各具特點、優(yōu)勢互補的團隊,這是有效組織教研活動的源頭活水。筆者在組建研究團隊時,充分考慮到成員內部結構的優(yōu)化組合,以教研組內不同特點的一線教師作為課題研究的主體,同時還邀請學校校長的加盟,以及課程專家(學科教研員)作為研究顧問。實踐證明,這支團隊在研究過程中成員之間注重協(xié)作,經驗分享與互助是貫徹始終的。學校領導的參與在保障團隊研究時間和研究順暢進行方面起著重要的行政支持作用;課程專家有深厚的理論積累和對教學本質的深刻把握,在團隊研修中為一線教師提供理念指導和專業(yè)支持;一線教師在研修中和課程專家共同反思教學理論與實踐之間的差距,然后行為跟進實現理論和行為的結合。研修過程中多方人員的互助合作,為教師搭建合作交流和共同反思的平臺,讓教師在和諧的氛圍中、兼收并蓄,最終形成一種“和而不同”的新型教研文化。

課例研修在系統(tǒng)開展的過程中,課程專家與一線教師的合作一般會經歷一個縱向發(fā)展過程。最初,專家對研修活動主要起指導作用,這種指導包括課程理論指導、研修技能指導和學科專業(yè)指導。隨著研修活動的深入和持續(xù)開展,專家的指導作用不斷淡化,而促進和合作作用則不斷增強。專家和教師共同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專家提供教學設計的指導意見,教師負責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在多次課堂教學和建構性反思中探尋彌合理念與現實差距的有效途徑。在此階段,專家從理論層面走向教學實踐,教師從實踐層面走向理論提升,理論與實踐不斷交互作用,雙方在互補中實現共同發(fā)展。

二、衣帶漸寬終不悔:三次實踐,兩次反思

“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是指研修團隊確定研修主題、形成研修方案以后,選擇一個課例進行教學設計,指定一位教師負責實施課堂教學,研修團隊分工合作進入課堂觀察,并在課堂觀察之后進行反思研討,探尋理念與現實的差距,提出行為改進的方案之后,授課教師再度進入課堂,實踐修改后的教學設計,整個過程包括第一次課堂教學以及兩次反思研討后的行為跟進?!叭螌嵺`,兩次反思”之后還要對課堂教學和研修活動做一個綜合性評價,對研修主題的目標達成度做一個整體評估。這種研修模式有利于教師將他人的經驗擴充進自身的經驗范圍,關注自身與他人的差距,避免狹隘的經驗主義。筆者在2012年11月的一次研修活動中,團隊確定了“高中政治課生活化課堂研究”的研修主題和“文化創(chuàng)新的途徑”研修課例。通過集體討論形成研修方案后,采用“三次行動,兩次反思”的研修模式開展研究,探討和實踐如何使用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貫穿課堂教學:如何通過舞蹈《云南映象》的創(chuàng)作歷程,探究文化創(chuàng)新的根本途徑;如何通過欣賞蘇州市歌《蘇州好風光》和了解市歌的創(chuàng)作過程,探究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途徑之一“繼承傳統(tǒng)、推陳出新”;如何通過討論、分析《中國好聲音》為什么那么受歡迎,得出文化創(chuàng)新的基本途徑之二“面向世界、博采眾長”。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貼近生活的探究活動非常感興趣,課堂教學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時也表明,將研討過程中獲得的建構性反思成果再次付諸于課堂的過程是跨越理論與實踐鴻溝的有效途徑,是使教師將建構性反思真正內化、獲得專業(yè)成長的必經過程,為研修團隊獲得實踐智慧提供了厚重積淀。這是一個的過程,教研組在的合作中走向“和而不同”的學習共同體。

在“三次實踐、兩次反思”的研修過程中,為保證研修活動的有效性,有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項。第一,在教學設計中,要圍繞研修主題創(chuàng)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保證研修活動不偏離主題;授課教師在三次實踐中都要提供規(guī)范的教學設計,以利于團隊通過教師的變化來研究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教師成長的規(guī)律。第二,在研討反思環(huán)節(jié),也要緊緊圍繞研修主題,把課例作為載體,作為探尋問題解決的平臺;在群體中形成一種和諧的反思氛圍,注重思想和思想之間的交換,不要把他人或集體的觀念強加于人,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種和而不同的教師關系。第三,有時經過三次實踐和兩次反思之后,沒有獲得有效的策略解決所要研修的主題,此時第三次實踐就不應成為研修活動的終點,可以進行第四次實踐或者采用說課的方式繼續(xù)研究。第四,綜合性評價應包含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對教師進步的評價,對研修團隊獲得收獲的評價等。

三、采菊悠然見南山:交流總結,理論提升

經歷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的積淀后,研修團隊進入交流總結、理論提升階段,教師以教育者、研究者和學習者的多重身份,在研修過程中享受著提升教育理念的樂趣、獲得新知與技能的喜悅,以及教學相長的益處。當教師以研究者的眼光審視已有的教育理論和教育實際問題,就會對在教學過程中發(fā)現和產生的新問題更為敏感。課例研修提升了教師的反思能力,使教師在實踐中形成和檢驗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彌合理論與實踐的差距,進一步了解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復雜性,形成一系列研修成果,提高教育教學實踐智慧。研修成果是研修團隊長期在教學反思與實踐中慢慢積淀出來的經驗總結和理性升華,是為教師專業(yè)水平的提升提供可持續(xù)發(fā)展服務的有效資源。成果種類可以分為階段成果和最終成果兩類。階段成果包括行為跟進的教學設計,課件、課堂實錄,群體反思記錄集等;最終成果包括課例研修報告、教師科研論文論著等。階段成果具有單一性和記錄性,最終成果則是研修團隊對階段成果加工和提煉后進行的重新建構和理性升華,具有綜合性和提升性。筆者所在的研修團隊在平均每月一次的研修活動中,形成了多篇課題研修報告上傳至校園網資源共享;隨著研究活動的深入開展,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在全市和跨省范圍內開課均獲得好評;教師的理論水平不斷提升,一年來有多篇在各類期刊上。

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第4篇

一、為什么要構建教師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1.教師培訓走向專業(yè)化的必然要求

2012年,教育部頒布實施《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從3個維度和14個領域對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素養(yǎng)提出新的要求,為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道路提供路線圖和風向標。要想使教師專業(yè)標準真正內化于心、外化于形,需要通過專業(yè)化的教師培訓來實現。因而,教師專業(yè)化發(fā)展呼喚教師培訓的專業(yè)化。從專業(yè)化的一般理論來分析,教師培訓專業(yè)化應當包含培訓目標專業(yè)、培訓機構專業(yè)、培訓隊伍專業(yè)、培訓內容專業(yè)和培訓評價專業(yè)等幾個層面,缺一不可[1]。但從我國當前開展的各級各類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現狀來看,對培訓效果的檢測和評價往往是比較容易忽視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隨著教師培訓走向專業(yè)化,科學地開發(fā)培訓檢測工具,加強對培訓效果的量化研究,成為教師培訓走向專業(yè)化的必然要求。

2.對教師培訓進行價值判斷的有效手段

一項培訓是否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習者的提高和發(fā)展,是檢驗這項培訓是否具有現實價值的重要標尺。而在現實中,對教師培訓效果的評估,多為定性評價的方式,“通常是以培訓學員的描述語言、心得體會、研修成果文本為例說明的”,鮮見定量評價或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方式,很少對培訓效果進行檢測,更缺少定量檢測的專業(yè)化的工具[2]。因此,亟待加強對教師培訓效果評價的量化研究,提高教師培訓效果評估的科學性,對教師培訓的現實價值進行準確而有效的判斷和甄別。

同時,這也是對未來培訓開展定位設計的重要依據。通過科學地檢測教師培訓效果,可以對培訓工作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深入具體的研究和診斷,發(fā)現其中的優(yōu)勢和不足,“為設置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和采取行之有效的培訓方式提供依據”[3]。

二、如何構建教師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

天津市中小學“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以下簡稱“265工程”)是天津市委、市政府于2009年精心謀劃并啟動實施的一項教育均衡工程,旨在培養(yǎng)和建設一支能夠在農村引領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的骨干教師隊伍[4],帶動農村中小學教育教學水平的提升。在“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的實施中,天津市堅持任務驅動、方法多樣,將專題培訓與課題研究相結合、導師引領和自我反思相結合、主體實踐與合作研討相結合,初步形成“專業(yè)引領―自主研修―實踐跟進―交流提升”的農村骨干教師培訓模式。

本研究所要構建的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是圍繞“265工程”的預期總目標和階段目標,對初步形成的培訓模式的各個要素進行系統(tǒng)分解,并按其在培訓學習中的相對重要程度,分布各級指標及權重所獲得的指標群體,用以檢測在這種培訓模式操作下進行培訓的效果。

1.指標確定的基本依據

“265工程”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的理論依據主要為教育學、成人學習理論、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育評估等相關理論成果。政策依據為教育部2012年頒布的《中小學教師專業(yè)標準(試行)》《天津市教育改革與發(fā)展中長期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及天津市教育委員會、天津市財政局聯合下發(fā)的《關于實施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的有關通知》(津教委人

〔2008〕27號)文件等。

2.指標體系構建的主導思想

主導思想是指標體系構建的行動指南。本研究采用征求意見法,與區(qū)縣級教師培訓機構、教育行政機構中長期從事教師培訓工作的專家、一線資深骨干教師及部分學員進行座談,提出基本觀點,確定構建教師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主導思想。

一要體現培訓目標的要求,具有導向性。教育評價具有很強的導向,因而,教師培訓效果的評價一定要突出開展培訓的目標指向。此外,評價指標的確立要緊密圍繞既定的培訓目標,堅持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促進教育專業(yè)化發(fā)展服務的方向,通過評價使學員進一步明確發(fā)展方向,明確專業(yè)發(fā)展的目標,引領學員不斷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能力,向更高的專業(yè)層次邁進。

二要體現學員通過培訓獲得的專業(yè)發(fā)展增量,具有發(fā)展性。成人學習的重要特點之一是要基于經驗。開展教師培訓不是從零開始,要在教師原有的專業(yè)水平基礎上,促進學員進一步發(fā)展和提高。培訓效果評價要檢測學員在培訓中取得哪些實實在在的收獲,在哪些地方獲得實實在在的提高。同時,由于教育成果顯現的后發(fā)性,指標體系在考查學員的學術成果和專業(yè)成就的基礎上,要注重挖掘潛質,從動態(tài)發(fā)展的視角全面考查學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條件、素質和潛能。

三要體現培訓的過程,具有多元性?!?65工程”是一個歷時三年、整合多種資源、吸引多方參與、組合多種形式的系統(tǒng)工程,因而,指標體系必須關注培訓的過程,注重過程的監(jiān)測,突出多元評價理念。在評價主體上,將自主與他評相結合;在評價方式上,運用多種手斷獲取準確信息;在評價內容上,既要對學習成果進行科學評鑒,又要注重對師德修養(yǎng)、學習表現、實踐能力的全面考查。

3.指標體系構建的基本原則

根據主導思想,按照教育評價理論的基本觀點,可以進一步確定制定教師培訓效果評估指標時應遵循的基本原則。

一是目標一致原則。教育評價是按照某一特定的教育目標,對教育行為和教育對象所進行的價值上的判斷[5]。要想提高教師培訓評價的效度,評價指標必須以教師培訓目標為根本依據,準確、有效地反映出培訓目標的要求及內涵。由于評價本身具有價值判斷取向,具有很強的導向性,因而評價指標及評價指標權重要利于促進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促進培訓工作不斷完善和提高,且指標與指標的設計相互一致,沒有矛盾。

二是量化可測原則。教師培訓工作的目標通常是有原則的和概括的,無法對它們進行直接評價、判斷,為使評價結果更具說服力,要盡量使指標易于測評、易于量化,通過逐級分解,使它們具體化,直至可以直接測試為止。對指標的描述要簡短精練,不宜過于冗長,否則會失去針對性,導致評估人員找不到評估的重點。

三是同質可比原則。指標必須反映評估對象的共同本質和屬性,規(guī)定相應的尺度,否則無法判斷所有評估客體的價值。只有有了確定的、客觀的尺度,才能在各個評估對象之間和在評估對象與客觀尺度之間,形成科學、客觀的比較[6]。

4.指標體系的設計

評價指標體系主要包括三個基本要素,即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權重和評價指標操作。由于評價指標系統(tǒng)的構建是指標體系設計的核心內容,本文會對這一部分進行詳細說明。本研究主要采用主觀經驗法和專家咨詢法相結合的方式對評價指標進行研制。本文運用主觀經驗法,依據系統(tǒng)科學原理,初步確定一級指標并進行分解。在此基礎上,選取10名從事教師培訓工作10年以上,在教師培訓培養(yǎng)方面有研究成果的資深教師和專家,作為咨詢對象,編制咨詢問卷,廣泛征求意見,科學綜合咨詢意見,最終確立“265工程”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的基本框架。

“265工程”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選取5個必不可少的關鍵要素作為一級指標。分別是:

(1)品德修養(yǎng)。師德是從事教師工作的先決條件,是對教師職業(yè)的根本要求。一名教師如果不具備高尚的師德,專業(yè)水平再高也不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因而,指標體系把教師的品德修養(yǎng)作為第一指標,要求學員品行端正、作風正派,模范遵守《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師德高尚,講究學術誠信,具有大局意識,能夠團結協(xié)作。

(2)學習表現。學習表現是學員在整個培訓過程中的現實表現。要求學習態(tài)度端正,自我發(fā)展需求強烈,勤奮刻苦,積極參加各項學習實踐活動,遵守學習紀律,出勤良好,認真開展自主研修,按時完成各項研修作業(yè)。

(3)研修成果。研修成果是學員在參加培訓獲得的最直接的收獲,反映學員專業(yè)水平提高和發(fā)展等具體方面和實際程度。主要內容是通過研修升華教學經驗,初步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教學思想或教學特色,并且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主要形式包括個人專著、論文、案例、課題、個人發(fā)展規(guī)劃等。

(4)專業(yè)影響。專業(yè)影響是對骨干教師提出的較高要求,是骨干教師專業(yè)地位的根本顯現,提倡學員積極參加各類專業(yè)學術活動,在本市及外省市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及專業(yè)影響力。

(5)作用發(fā)揮。培養(yǎng)農村骨干教師,充分發(fā)揮骨干教師的“種子”作用,是帶動農村教育教學水平提升、變“輸血”為“造血”的重要途徑,是實施“265工程”的根本目標。

經過對一級指標進行分解,確定了14個二級指標,形成的指標體系框架如表1所示。

三、如何實施教師培訓效果評價

本研究在2013年對即將結業(yè)的“265工程”一期學員進行培訓效果評價,在評估實施的過程中,不但遵循教育評估的一般規(guī)律,還在評價形式和程度上進行探索。第一,學員自評。引導學員認真回顧參加培訓以來的收獲,對照考核評價標準,梳理總結學習成果,對自己進行客觀的分析和評價,撰寫自評報告。第二,區(qū)縣評議。各區(qū)縣參照評價標準,對學員在工作中的師德表現、實踐業(yè)績、專業(yè)影響、引領作用及發(fā)展?jié)摿Φ冗M行綜合的考核評價,寫出評價意見。第三,日??己?。組織力量對學員在培訓學習中的出勤、作業(yè)提交、博客交流、自主研修等情況及在各項學習、交流、研討活動中的表現進行量化考核,綜合評議學員在日常表現出的學習態(tài)度和進取精神。第四,成果評審。組織專家對學員提交的開題結題報告、學術論文、教育考察報告、教育教學案例等研修成果的水平和質量及運用所學知識開展教育實踐情況進行評審。第五,影響評估。聘請專家對學員在培訓中產生的專業(yè)影響進行綜合評議,包括研修成果的推廣交流情況、參加本市及外省市專業(yè)學術交流活動情況、參加教育科研攻關合作項目情況及骨干教師示范引領作用發(fā)揮的情況等。第六,研修答辯。聘請本市及外地教育教學實踐專家、教育理論研究專家組成研修答辯專家組,結合學員個人取得的研修成果,現場提問進行答辯,對學員理論認知水平、教育實踐能力、專業(yè)積淀、發(fā)展?jié)摿?、綜合能力等進行面對面的考查和直觀的評議。

此次評估結果驗證了“265工程”培訓效果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方法與評價程序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驗證了“265工程”的培訓模式可以取得良好成效,會有效地促進學員專業(yè)水平的提高。同時,學員也可通過培養(yǎng)效果評價發(fā)現自己的問題與不足,明確專業(yè)發(fā)展方向。

綜合分析評價的全過程,聽取專家、區(qū)縣和學員的意見和建議,可以發(fā)現本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第一,應加強對評價指標體系信度和效度的檢測。由于評價指標體系涉及對學員結業(yè)成績的測評,先期具有一定的保密性,但這一指標體系為“265工程”設計研制,因而其并沒有條件提前選取樣本進行信度和效度的檢測。第二,評價過程難免出現評分標準的出入。在指標體系構建過程中,本研究比較注重發(fā)揮本市專家及資深教師的作用,通過咨詢確定評估的指標體系。在實施過程中,鑒于評估的公正性,參與指標體系構建的專家和教師進行回避,并未參與培訓效果評價的實施。由于專家資源的有限,聘請的評價人員對“265工程”的了解程度不同,對指標內涵的理解也因個體經驗而有異,難免會出現評分標準存在出入的情況。因此,應加強評估前的培訓,使每位評估人員深入理解和掌握評估指標的內涵評估方法及標準。第三,本研究中一級指標、二級指標,涉及“265工程”培訓的各個方面,但由于評估工作中人力有限、時間有限,每個單項都不能深入地進行。在今后的評估中,可在每個要素下選擇與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取向密切相關的1~2個核心指標進行深入評估。

此外,本文是基于天津市中小學“265工程”的個案研究,雖在本地區(qū)具有適用性,但作為個案研究的結果是否具有普遍性,還須擴大實驗,給予進一步驗證。

本文系天津市教育科學“十二五”重點規(guī)劃課題“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培訓模式及有效性研究”(課題批準號:BE1018)階段成果。

參考文獻:

[1]雷振海.校長專業(yè)化需要培訓專業(yè)化[N]. 中國教師報, 2013-10-09.

[2][3]王遠美, 李春山, 鐘祖榮. 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與培訓效果檢測的初步研究[A]//教師培訓研究與評論(第一輯)[M]. 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0.

[4]天津市教委、天津市財政局.關于實施天津市中小學“未來教育家奠基工程”“265農村骨干教師培養(yǎng)工程”的有關通知(津教委人〔2008〕27號)[EB/OL]. http:///cn/introduce_2.asp. 2008-11-18.

[5]王景英.教育評價概念芻議[J]. 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6(3).

實踐研修成果范文第5篇

我市中小學校本研修試點工作已基本結束,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和經驗。13所試點學校全部被省教廳確認為省級校本研修示范學校。為了全面推進我市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建立科學規(guī)范的校本研修機制,使我市校本研修工作得到健康和有序的發(fā)展,促進中小學教師的專業(yè)成長和可持續(xù)性發(fā)展。根據教育部和省教育廳的有關要求,結合我市中小學教師發(fā)展的實際,特提出以下意見。

一、校本研修的目的意義

1、校本研修是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籌指導下,在專業(yè)人員的引領下,由學校組織實施,著眼于滿足學校與教師發(fā)展需要,由學校自主確立培訓目標、培訓內容和培訓方式,以解決學校和教師發(fā)展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為目標的一種教師繼續(xù)教育形式。

2、校本研修以校為本,通過學校組織各種研修活動,營造學校的研修文化,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和學校特色的形成。

3、校本研修堅持從學校與教師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著力解決學校和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有利于提高教師繼續(xù)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校本研修的工作目標

1、加強校本研修理論研究,在推進校本研修過程中逐步完善相關機制,豐富校本研修的內涵,構建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師校本研修體系。

2、全市所有學校建立校本研修制度,逐步形成符合本校實際、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有效地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創(chuàng)設自主研修和專業(yè)引領相結合的良好氛圍,努力營造校本研修文化,使學校成為教師成長的搖籃。

3、樹立“教師即研究者”的現代教師角色理念,全市所有教師人人參與校本研修活動,在研修中不斷修正教育教學中的不良行為,提高專業(yè)水平和素養(yǎng),促進自我發(fā)展,造就一批具有較高教研水平的學科骨干教師,整體上提高教師隊伍的教育能力。

4、在教育行政部門的統(tǒng)籌指導下,加強校際間聯動,建構由教育行政管理人員、教育專家學者、教研人員、校長和教師共同參與的區(qū)域協(xié)作機制,實現區(qū)域甚至全市范圍內的教育優(yōu)勢互補和資源共享,促進校本研修工作均衡發(fā)展。

三、校本研修的內容和形式

1、校本研修應以師德修養(yǎng)和專業(yè)能力的提高為主要內容,著重抓好教師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的研修、教師職業(yè)角色意識的研修、新課程教學素養(yǎng)的研修、教育教學研究能力的研修和教師綜合素養(yǎng)的研修。

2、校本研修的形式沒有統(tǒng)一的規(guī)定,各校應結合本校實際,根據不同研修主題、不同研修階段、不同學科和學校教師隊伍的狀況,采取靈活多樣的形式,努力探索出有本校特色的研修形式。在開展校本研修活動時,要引導教師以教育教學實踐中發(fā)現的問題為切入點,通過自主學習教育科學理論與成功經驗,或者咨詢、請教專家作為引領,研究制訂解決現實問題的工作方案,并在實踐中不斷研究修正,促進自身教育教學實踐不斷提高與完善。目前,可供參考的研修活動形式主要有:案例分析、課堂觀摩、自修反思、沙龍研討、專題講座、師徒結對、校際合作、網絡交流、主題研討、情境體驗、專題辯論、課題研究、考察交流等。

四、校本研修的組織管理

1、*市教育局成立*市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教師培訓和教研工作的副局長、教研室主任和教研員、繼教中心人員、市教師進修學校領導組成。負責宏觀管理,制定全市校本研修規(guī)劃,指導、督促、參與和評估學校的校本研修活動,籌措校本研修經費。

2、各縣(市、區(qū))教育局成立相應的校本研修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制定本縣(市、區(qū))校本研修總體規(guī)劃,組織人員經常深入學校指導研修工作,初步評價本區(qū)域內各校校本研修工作,確認教師校本研修學時。

3、各學校成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學校校本研修工作小組,負責組織本校教師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安排校本研修經費。

4、成立“*市校本研修專家組”,負責制定具體的校本研修實施方案,研究分析學校開展校本研修工作的動態(tài),總結推廣學校開展研修活動的好經驗,指導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培養(yǎng)各縣(市、區(qū))校本研修骨干和帶頭人。

5、*市教師進修學校為*市校本研修工作的項目執(zhí)行機構,負責研修活動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校本研修網站、收集資料、聘請專家等。

6、建立校本研修激勵機制,將校本研修活動與教師業(yè)務考核、職務晉升掛鉤,表彰校本研修先進單位和個人。建立經費保障制度,市安排一定經費用于全市校本研修的研討、評價和表彰。各校要安排好校本研修活動經費,確保校本研修活動的順利進行。

7、建立校本研修學時管理系統(tǒng),對按要求完成校本研修計劃的教師,每年錄入校本研修20學時(本周期內錄入學時上限為40學時)。

五、校本研修的實施步驟

根據教師繼續(xù)教育周期安排,我市第一輪校本研修工作自*年開始至2012年結束,分四個階段進行。

第一階段:試點工作階段(*.3—2009.1)

1、在全市經過推薦,確定13所學校為試點學校。

2、舉辦校本研修工作高級研修班,聘請專家從理論層面給予引領。

3、赴上海浦東區(qū)考察學習校本研修活動的經驗。

4、舉辦試點學校間的研討交流活動。

5、以校為本的研修實踐與探索。

6、校本研修試點工作成果展示活動。

7、總結推廣試點學校開展校本研修活動的經驗和做法。

第二階段:全面實施準備階段(2009.3—2009.6)

1、成立市、縣(市、區(qū))、校三個層次的組織管理機構。

2、成立“*市校本研修專家組”,對全市中小學校進行調研,結合實際制定全面推進中小學校本研修工作具體實施方案。指導各校制定校本研修制度,形成工作方案,主要包括校本研修工作管理、職責分工、學習要求和研修質量考評等內容。

3、各校要根據本校教師的專業(yè)素質和發(fā)展能力,提出不同層次的專業(yè)發(fā)展要求,并組織教師學習校本研修的相關理論知識,提高思想認識水平,指導教師根據自我發(fā)展要求,制定教師個人專業(yè)發(fā)展的計劃。

4、舉辦學校學科教研骨干培訓班,培養(yǎng)校本研修骨干力量。

5、完成學校向上一層校本研修組織管理機構的校本研修活動或研修課題的申報工作。

第三階段:全面實施階段(2009.9—2011.7)

1、各校將制定的校本研修方案的內容細化為工作計劃,分步組織實施校本研修活動,并根據教師個人的研修計劃,建立教師校本研修檔案,及時收集整理校本研修活動記錄、教師研修成果、書面總結等檔案資料。

2、充分發(fā)揮我市現有的國家級、省級學科骨干教師和省“百千萬人才工程”培養(yǎng)對象在校本研修活動中的帶頭和示范作用,引領校本研修工作扎實推進。

3、充分發(fā)揮學科教研組在校本研修中的核心作用,通過學科教研組組織教師圍繞研修主題和熱點問題開展研究,探索適合學校發(fā)展和教師專業(yè)成長的研修方式,切實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實際問題,促進教師專業(yè)能力的提高。

4、各級教研部門和各類教師培訓機構要加強校本研修工作的研究,加強研修過程的專業(yè)引領,深入學校指導研修活動。

5、充分發(fā)揮省級示范學校的示范和輻射作用,加強校際聯系,有目的地開展區(qū)域研修協(xié)作活動。在各校取得階段性研修成果的基礎上,選擇部分學校進行校本研修活動的現場交流和示范觀摩。

第四階段:評價總結階段(2011.9—2012.7)

1、學校對研修工作進行總結,并將總結材料及典型個案材料上繳上一級組織管理機構進行初評,并確認教師校本研修學時。

贞丰县| 彭水| 大邑县| 玉林市| 图片| 巴楚县| 玉溪市| 龙泉市| 楚雄市| 高淳县| 濉溪县| 延寿县| 普陀区| 黄石市| 安平县| 南城县| 崇文区| 东城区| 郎溪县| 孟村| 玛纳斯县| 鄂伦春自治旗| 定南县| 彝良县| 石景山区| 阿勒泰市| 杭锦后旗| 响水县| 新昌县| 北碚区| 常州市| 肇源县| 望江县| 平阳县| 遂宁市| 阿鲁科尔沁旗| 内乡县| 溧水县| 镇平县| 保康县| 新沂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