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京劇表演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京劇藝術凝聚了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所積淀的美學品質和藝術手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和濃郁的藝術魅力,不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而且是人類文化寶庫中的精品。作為京劇表演者,掌握“唱念做打”四項基本功的同時,也應該對京劇的表現(xiàn)手法和藝術特征有一定的把握,如此才能更好地演繹和塑造人物。
一、京劇的表現(xiàn)手法
京劇表演的表現(xiàn)手法主要有“唱”“念”“做”“打”,這四種表現(xiàn)手法是每一名京劇表演者都需要牢牢掌握的,也就是京劇表演的四項基本功。所謂的“唱”,乃是指歌唱;所謂的“念”,乃是指音樂性念白。“唱”和“念”構成了京劇表演中的“歌”的部分。所謂的“做”,乃指京劇表演者的舞臺形體動作。所謂的“打”,乃是指京劇表演者所展示的武打技藝。“做”與“打”構成了京劇表演中的“舞”的部分。作為一名京劇表演者來說,其必須在幼年時期便開始打磨自己的技藝,也就是苦練唱、念、做、打這四項基本功。盡管在日后登上舞臺開始表演生涯之后,一些京劇表演者因長于唱功而擔綱老生,一些京劇表演者因長于做功而擔綱旦角,一些京劇表演者因長于武打而擔綱武生,不過不論擔綱何種角色,基本功都是必須具備的。唯有這樣,方才能夠確保京劇表演者在登臺演出時,讓京劇藝術的魅力彰顯得淋漓盡致,為臺下的觀眾栩栩如生地演繹劇中的角色形象。
二、京劇表演的藝術特征
京劇表演具有程式化特征、虛擬性特征和個性化特征。下面我們將對這三個層次的特征展開分析。
1.程式化特征
作為京劇藝術這門國粹而言,其表演程式并非是最初就被規(guī)定下來的,而是歷代京劇表演者在日常的排練過程當中,為了實現(xiàn)對特定角色的塑造以及為了實現(xiàn)對日常行為的模擬,由此創(chuàng)造的舞蹈化動作。在這些動作被創(chuàng)造出來之后,眾人均覺得不錯,便將這些動作套用到其它角色上,發(fā)現(xiàn)也十分匹配,在這樣不斷對動作加工、完善的過程之中,讓這套動作得以固定下來。由此能夠看出,京劇表演程式經(jīng)歷過由特定動作逐漸發(fā)展演變?yōu)橐?guī)范化的表現(xiàn)方式的過程。比如,在京劇表演中,當表演到騎馬、坐轎等動作時,都有一定的規(guī)范的藝術表演程式。當然,京劇表演的程式化并非是完全僵化的,也并非一成不變的,表演者在不同的人物塑造過程中,應該根據(jù)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加以靈活運用,切不可一成不變。比如,在京劇作品《失街亭》與《逍遙津》中,前者中孔明升帳以及后者的中的漢獻帝打朝,在角色登場時均應當打“引子”,其作用為自報家門,為定場白,表演形式是唱念結合。為了彰顯出孔明的沉穩(wěn)與雄才,因此,在這一角色登場時,所打的為完整的“雙引子”,由此便讓整個舞臺氣氛徒然間變得莊嚴;漢獻帝為人懦弱,當一臉殺氣的曹操出現(xiàn)在面前時,他非常膽怯,此時,為了表現(xiàn)出這一角色此刻的情緒變化和心理波動,在引子沒有打完時,便讓這一角色在驚慌失措當中跌坐在龍椅之上。另一方面,由于京劇藝術是按行當劃分的,所以不同行當?shù)某淌揭哺饔星铩>﹦∷囆g豐富的程式化動作在舞臺上變幻莫測,使舞臺上的人物更加生動,魅力無限。
2.虛擬性特征
對比于話劇表演可以發(fā)現(xiàn),在話劇表演中,當幕布在觀眾眼前拉開,觀眾便能夠對劇中的場景、地點、時間等盡收眼底。原因在于,話劇舞臺上的布景向臺下的觀眾揭曉了前述要素。而在京劇表演中,當幕布在觀眾眼前拉開,出現(xiàn)在觀眾眼中的,只有擺放在舞臺上的桌子和椅子,此外別無他物。唯有在京劇表演者登臺之后,觀眾通過表演者的表演活動,方才能夠洞悉舞臺中的場景為何處,情節(jié)發(fā)生在什么時間。這樣一來,使得京劇表演者在登臺演出的過程中獲得了極大的自由,在京劇藝術的重要藝術特征之一,即通常所說的虛擬性表演。這種表演形式最初源自古希臘悲劇,古希臘悲劇乃是由歌舞、史詩以及抒情詩所構成的,其表演場景通常為露天圓形劇場。在整個表演過程中,依次穿插了進場歌、合唱歌以及退場歌,其作用為分幕以及代表時空變換。這便是西方戲劇“分幕制”所遵循的時空觀念設置方式。同時,西方戲劇對于舞臺布景有著較高的要求,強調表演者的表演活動應當同布景產(chǎn)生聯(lián)系,在表演過程中要遵循三個一致的要求,即:時間一致,地點一致,情節(jié)一致,并要求事件的經(jīng)過不可以超過12小時。作為最初產(chǎn)生在廟會以及瓦肆勾欄之中中國傳統(tǒng)戲曲而言,其對敘事文學所展現(xiàn)的時空變換自由有著高度的重視,故而習慣于突破舞臺對時空變換的限制。從藝術審美的角度來看,東方審美文化十分重視“意象”的效用,突出“情為主,景為客”。這種審美觀在諸多藝術領域都有體現(xiàn),如西方美術作品中重視寫實,我國的美術作品中是寫意。這種重視寫意的思想,在京劇表演中也得到了體現(xiàn)。
3.個性化特征
就京劇表演藝術來說,其中一些共性的程式化內容,但也并非均是程式化內容,其實則也展現(xiàn)出一些個性化美感。舉例來說,“麒派”與“馬派”在《四進士》的相同唱段中,行腔旋律融入了個性化的創(chuàng)作??梢哉f,兩派塑造的藝術形象在戲曲藝術的基本表現(xiàn)方式(唱腔、念白)上,已經(jīng)在個性的美學特征指導下有了深層次的改變,唱腔與念白作為京劇藝術上重要的組成部分,在音樂旋律走向、嗓音音色、節(jié)奏的運用、念白的吐字歸音上都有鮮明的差異性,使得在刻畫戲劇人物形象上更加風格迥異。
一、京劇程式的特點
京劇的程式作為一種具象的規(guī)范,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內涵。它依從的是完整原則,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等等,依據(jù)角色、行當?shù)奶攸c要求,進行規(guī)范、完整、細致、夸張、美感的系列舞臺行動。黑格爾指出:“藝術理想的本質,就在于使外在的現(xiàn)象符合心靈,成為心靈的表現(xiàn)?!睆摹盎瞻噙M京”到“同光十三絕”,從“四大名旦”到“四大須生”,京劇發(fā)展到今天,凝結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畢生心血。經(jīng)過200多年的繼承、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觀賞性、藝術性高度統(tǒng)一的京劇程式美。
強調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強調形式美。每個動作都是由手、眼、身、法、步五體同步協(xié)作進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那么怎樣把程式有機地連綴起來呢?這里就有一個啟承轉合的法則問題。比如動作的最小元素“山膀”,看著可能沒有什么,但是要達到形式美,就要有這樣一個程序:欲左先右,從腰部啟動,然后看手、眼隨、上步、拉開、眼向前看、踏步、靜心、亮相、睜眼、吸氣、閉嘴、吸肚和挺腰這一連串動作,并在動作中協(xié)調,達到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也就是說,從這樣一個小的動作,也要體現(xiàn)出人物的氣魄和矯健。否則,如果是沒有靈魂驅動的“山膀”,完全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觀眾就會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劇重視外型的表現(xiàn),但在表演中,根據(jù)人物的不同特點。就要有不同的程序表現(xiàn)。比如要求《扈家莊》中扈三娘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驕、嬌二氣;要求《鐵籠山》中姜維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統(tǒng)帥氣魄和智勇雙全;《借東風》中趙云的起霸,因為是配演,雖然半個起霸,但是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八面威風。而這些不同的人物個性就是要表現(xiàn)在基本相同的,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一舉一動上,也就是說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個動作表現(xiàn)出人物的潛臺詞。
二、京劇程式的必要性
京劇藝術的各個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為在京劇舞臺上不允許有純屬自然形態(tài)的原貌出現(xiàn)。一切生活的自然形態(tài),都須按照美的原則予以提煉、概括、夸張、美化。使之成為節(jié)奏鮮明、格律嚴整的技術格式即程式,并在舞臺上表現(xiàn)出來。京劇音樂中的板式、曲牌、鑼鼓;念白中的韻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勢、步法、工架,聲調、心理和形體動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現(xiàn)。其實,世界上各種藝術都與京劇一樣存在著程式,沒有程式就沒有了藝術。程式就像我們寫文章時的語匯、詞組和成語經(jīng)過嚴格的語法規(guī)范連綴起來一樣,比如中國畫家在勾勒、潑墨、積墨皴法、烘托和用色的程序:芭蕾舞在表現(xiàn)各種情感時的大跳、托舉、旋轉、倒踢紫金冠;歌劇演員在抒感時的詠嘆調、宣敘調以及演出過程中的序曲、間奏曲、舞曲;電影在表現(xiàn)的特寫、近景、中景、遠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畫外音等等一樣,如果取消了這種程式,這些藝術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沒骨,還有國畫嗎?取消了足尖動作,還能叫芭蕾舞嗎?取消了詠嘆調還能叫歌劇嗎?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寫鏡頭,電影還能拍攝嗎?取消了西皮二黃的種種板式,還能叫京劇嗎?這可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京劇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細胞,物體中的分子與粒子一樣是無法分開的。
三、京劇藝術程式的繼承與發(fā)展
京劇花旦不僅具有歷史傳承的藝術性,而且具有豐厚的自身積累的經(jīng)驗。作為旦行里的重要一支,京劇花旦主要具有念白和做工的特點,一般扮演的角色以天真活潑的少女或者潑辣放浪的為主,動作性比較強。由于花旦的人物形象具有較廣泛的特色,其特點也各具風格,因此花旦的表演藝術也具有獨特性,需要演員從身段、念白以及臺步等表演細節(jié)上認真琢磨和思考,才能突出鮮明的人物形象,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一、京劇花旦的發(fā)展歷程
在我國發(fā)展京劇之前,戲劇行當中已有花旦,曾在元代書籍《青樓集 李定奴》中有記載“凡妓以墨點破其面著為花旦?!辈≈羞B珠秀、李嬌兒等演員名為“花旦雜劇”。京劇是清朝乾隆皇帝“四大微班”進京之后正式形成的,其中花旦仍然是旦行中的重要一支。之后的京劇“四大名旦”成為人們熟知的名字,其中梅蘭芳就是兼演的花旦、青衣以及花衫的行當,荀慧生也曾經(jīng)兼演花旦和青衣,但主要是以花旦為主,其塑造的人物形象豐富多彩,有沖破封建禮教、敢于爭取婚姻的呂韶華,還有果敢爭議的尤三姐,其表演藝術創(chuàng)造力京劇花旦表演藝術的高峰。再后來“筱派”等京劇花旦也非常出名,其扮相娟秀和表情婀娜的特點很受歡迎。解放后有孫毓敏和劉長瑜等著名花旦,還有哈爾濱兼演花旦和輕易地云燕銘老前輩等等。
二、京劇花旦的表演藝術
花旦表演藝術體現(xiàn)在人物形象的鮮明別致,深入人心,下文以《拾玉鐲》為例,通過演員們靈活的眼神、婀娜的身段以及細膩的心理刻畫,將這出經(jīng)典的花旦基礎戲中的人物形象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凸顯了京劇花旦表演藝術的精湛。
(一)眼神靈動,技巧十足。眼神表演對舞臺上的人物形象來說,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心靈的窗戶,是表現(xiàn)角色的喜怒哀樂的主要傳遞渠道。因此,在花旦表演藝術中,眼神的勁頭、角度等都有細致的講究。例如在《拾玉鐲》中孫玉姣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雞的時候,那驚異和害怕的眼神將當時的心理準確的表現(xiàn)出來,而后來喂雞時不小心迷了眼睛,這時演員通過夸大動作,用之前向下看的眼神與迷眼之后抬頭的動作增加對比的空間,而運用適中的節(jié)奏擦眼睛,之后眼珠子轉動的動作和方向可以很好的增加層次感,使觀眾能夠一目了然。另外見到傅鵬的時候,孫玉姣滿眼的嬌羞和嫵媚,卻偷窺幾眼的眼神都可以精確的體現(xiàn)人物的心理特點。而劉媒婆與孫玉姣見面后的眼神更是復雜和傳神,在回憶拾玉鐲的過程中,孫玉姣那思考和的眼神更是體現(xiàn)了人物的真實形象。
(二)身段清晰,節(jié)奏鮮明。花旦表演中的身段要顯得活潑清晰,符合人物的形象且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妒坝耔C》中孫玉姣表演的身段要具有明快的節(jié)奏感,且具有舞蹈性和觀賞性。例如出場的過程用甩辮子和小碎步的身段,加上南梆子配合,巧妙地透漏出青春活潑的少女形象。而在發(fā)現(xiàn)少了一只雞之后找雞的過程中,步子活而有序,逐漸加快,很細致的體現(xiàn)人物的嚴謹。尤其在拾玉鐲的表演中,當孫玉姣無意踩到玉鐲時,通過掄手絹掩人耳目,走云步、大翻身等系列的動作表演節(jié)奏鮮明且細致,身段與音樂、鼓點、舞蹈渾然天成的糅合在一起,藝術效果甚佳。
(三)貼近生活,注重分寸。在花旦表演中,許多虛擬的細節(jié)都是需要演員用生活化的表演來讓觀眾感受到,演員表演的分寸和火候非常重要,要貼近生活,卻不能矯揉造作,要充分表現(xiàn)細節(jié)動作,卻不能死守程式。例如,在孫玉姣喂雞的時候,要結合實際雞會跑得滿地的情況,不能指著一個方向點數(shù);還有在做針線活這段表演時,要清晰而有序的表演出選擇花樣、針線、以及打結、穿線等生活化的動作,具有節(jié)奏和層次感,讓觀眾在聚精會神的觀看演員表演中體會其中的樂趣。
(四)著眼細節(jié),體會內心。細節(jié)表演藝術是花旦表演中的重點,決定著整出戲的好壞。例如當孫玉姣到處尋找丟失的雞而最后找到時,用了一個拍胸口的細節(jié)動作,以及上前責怪小雞的場景,似乎不是特別重點的部分,然而這個合理的拍胸細節(jié)恰恰體現(xiàn)出孫玉姣嚴謹?shù)男愿瘢趤G失東西找到之后自然松了一口氣,然后才上去責怪,將人物心理表現(xiàn)的非常到位。而繡花的細節(jié)也是非常細膩,像小幅度的穿針動作、小幅度的搓線動作等,穿過線之后提線的動作,都充分體現(xiàn)了藝術化特點。
· 活動背景:
· 京劇是我國的國粹藝術,它有著悠久的歷史,其內涵非常豐富,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京劇小戲迷》。然而幼兒對京劇接觸很少,因此幼兒對京劇充滿了神秘感。同時我們也發(fā)現(xiàn)上學期《娃娃時裝樂》的京劇表演中我班幼兒已能出神入化地表演,孩子們已對京劇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課后他們經(jīng)常問老師:“那個人的臉上為什么要畫成那個樣子?”“為什么他們穿的衣服都不一樣?”等一系列問題。而且只要看到京劇表演他們就會很投入的去看,有的小朋友還會進行模仿。老師針對幼兒的情況就利用常識活動、隨機教育引導幼兒認識了生、旦、凈、丑及他們各自的特點,還組織幼兒觀看錄像,并挖掘社區(qū)資源,請愛好京劇的當?shù)厝耸孔哌M課堂為幼兒表演。通過耳濡目染,幼兒對京劇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他們經(jīng)常在班級區(qū)角露一手,且思維很活躍,有了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他們在使用游戲材料時,能將有關特征在自己頭腦中進行轉換、重組、演繹出適合游戲情景的替代物特征。為了讓幼兒更深入地了解京劇,我們設計了“京劇小戲迷”這一創(chuàng)造性游戲。
· 活動目標:
· 1、通過幼兒自主的藝術游戲活動,初步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新意識。
· 2、在幼兒塑造、感受美的同時,增強幼兒的動手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相互協(xié)作及人際交往能力。
· 3、讓幼兒在游戲中進一步感受京劇的魅力。
· 4、激發(fā)幼兒熱愛國粹京劇的情感,幼兒教案《幼教中班語文教案 《京劇小戲迷》》。
· 活動準備:
· 1、材料:各種適合做京劇服飾的材料如:各類紙張、顏料、膠水、雙面膠、剪刀、毛線、珠子、油畫棒等。
· 2、電視機、有關京劇的VCD片。
· 3、環(huán)境:寬敞的活動室,有一定的京劇氛圍。
· 活動過程:
· 1、激趣,進入情景。
· 教師:我給大家?guī)砹艘欢魏寐牭囊魳罚覀円黄饋砺犚宦牎?/p>
· (欣賞京劇的音樂)
· 教師:你們知道這是什么音樂?
· 2、集體商議,確定主題。
· 教師:你們喜歡京劇嗎?喜歡京劇里的什么?
· 幼兒互相討論,有的說喜歡京劇里的旦、丑;有的說喜歡京劇里的各種臉譜;有的說喜歡京劇里的服飾。
· 教師小結:京劇是我國的國粹,不但中國人喜歡,連外國人都在學我們的京劇呢!咱們就來玩一個有關京劇的游戲好嗎?
· 3、幼兒自主選擇,體驗京劇的樂趣。
· 在京劇聲中,幼兒有的在制作臉譜、有的制作裝飾水袖及頭飾、有的京劇欣賞、有的在穿著各種自制的京劇服飾在表演、有的還在商議。
關鍵詞:京劇表演藝術程式美 唱念做打 京劇藝術 中華民族 表演形式 古典美 道德美
一、 京劇程式的特點
京劇的程式作為一種具象 的規(guī)范 .其形成有深刻的文化原因。它依從的是完整原則 ,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從前到后等等 ,依據(jù)角色、行當?shù)奶攸c要求,進行規(guī)范、完整、細致、夸張、美感的系列舞臺行動。黑格爾指出:“藝術理想的本質.就在 于使外在的現(xiàn)象符合心靈,成為心靈的表現(xiàn)”從“徽班進京”到“同光十三絕”.從“四大名旦”到“四大須生”.京劇發(fā)展到今天.凝結了無數(shù)藝術家的畢生心血.經(jīng)過200多年的繼承、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觀賞性、藝術性高度同一的京劇程式美京劇藝術非常重視外部形式上的表演 (即程式化 )。
強調唱念做打舞翻的基本功和表演技巧,強調形式美 。每一個動作都是 由手 、眼 、身 、發(fā)、步五體同步協(xié)作進行的。唱、念、做、打,各有各的程式 ,那么怎樣把程式有機地連綴起來呢?這里就有一個起承轉合的法則問題 :比如動作的最小元素“山膀 ”.看著可能沒有什 么.但是要達到形式美 ,就要有這樣一個程序 :欲左先右 ,從腰部啟動 ,然后看手、眼隨、上步、拉開、眼向前看、踏步、靜心、亮相、睜眼、吸氣、閉嘴、吸肚和挺腰這一 連串動作,并在 動作中,協(xié)調。達到渾然一體的視覺效果也就是說.從這樣一個小的動作,也要體現(xiàn)出人物的氣魄和矯健 。否則,如果是沒有靈魂驅動的“山膀”.完全是一種形式主義的表現(xiàn).觀眾就會感到你自己也不知所云。京劇重視外型的表現(xiàn) .但是必須是“使外在的現(xiàn)象符合心靈的表現(xiàn)” 例如武戲演員的“起霸”,就是一組程式動作的組合,在動作的組合順序上幾乎是一樣的。在表演中,根據(jù)人物的不同特點 .就要有不同的程式表現(xiàn)。比如要求《扈家莊》中扈三娘 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驕 、嬌二氣 ;要求《鐵籠山》中姜維 的起霸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統(tǒng)帥氣魄和智勇雙全 ;《借東風》中趙云的起霸 ,因為是配演 ,雖然半個起霸 .但是要表現(xiàn)出人物的八面威風而這些不同的人物個性就是要表現(xiàn)在基本相同的 .經(jīng)過千錘百煉的一舉一動上.也就是說既要注意外型的塑造.又要使每一個動作表現(xiàn)出人物的潛臺詞。京劇藝 術的美是“美乃是靈魂 與 自然相一致所產(chǎn)生 的結果?!?現(xiàn)代美學家桑塔耶那語 )
二、 京劇程式的必要性
京劇藝術的各個組合中。唱、念、做、打,都有自己的程式因為在京劇舞臺上不允許有純屬自然形態(tài)的原貌 出現(xiàn).一切生活的 自然形態(tài).都須按照美的原則予以提煉、概括、夸張、美化。使之成為節(jié)奏鮮明、格律嚴整的技術格式即程式1.并在舞臺上表現(xiàn)出來。京劇音樂中的板式、曲牌、鑼鼓;念白中的韻白、京白,表演中的身段、手勢、步法、工架,武打中的各種套路,以至喜怒哀樂 、哭笑驚 嘆等感情的表現(xiàn)形式等等.無一不是生活中的語言 、聲調、心理變化和形體動作的格律化.即程式化的表現(xiàn)。 其實 .世界上各種藝術都與京劇一樣存在著程式 .沒有程式就沒有了藝術。程式就像我們寫文章時的語匯 、詞組和成語經(jīng)過嚴格的語法規(guī)范連綴起來一樣 .比如中國畫家在勾畫山水花鳥時的勾勒、潑墨、積墨 、皴法 、烘托和用色的程序 :芭蕾舞在表現(xiàn)各種情感時的大跳、托舉、旋轉、倒踢紫金冠;歌劇演員在抒感時的詠嘆調 、宣敘調以及演 出過程 中的序曲、間奏曲、舞曲;電影在表現(xiàn)的特寫、近景、中景、遠景、蒙太奇、化入、化出和話外音等等一樣 ,如果取消了這些程式,這些藝術也就不能存在了。取消了勾勒和沒骨,還有國畫嗎?取消了足尖動作 ,還能叫芭蕾舞嗎?取消了詠嘆調還能叫歌劇嗎?取消了蒙太奇和特寫鏡頭,電影還能拍攝嗎?取消了西皮二黃的種種板式,還能叫京劇嗎?真可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可見,京劇 中的程式就像生物中的細胞.物體中的分子與粒子一樣是無法分開的。
三、京劇藝術程式的繼承與發(fā)展
在如今的戲曲界 中.有些人就認為凡程式必然是陳規(guī)陋習,必然是條條框框 ,必然是對藝術改革的束縛。推崇程式 。就是反對改革創(chuàng)新 ,就是因循守舊 .因此有些人以打破程式為時髦 .以“取消程式”為炫耀 自己改革創(chuàng)新的資本 :也有人墨守成規(guī) .認為老祖宗 留下的東西不能進行絲毫的改變 。否則就是背宗忘祖 ,糟蹋藝術。我認 為以上兩種態(tài)度均走極端 ,有值得商榷之處 。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提出的“移步不換形”論 .不僅是他 自己改革實踐的總結。也是所有京劇藝術家成功改革實踐的總結 “移步”就是改革,就是發(fā)展:“不換形”不是指表層的形態(tài),而是指京劇的本質形態(tài)不能變 。移 步 是手段,不換形是目的,不移步就要僵化 、凝固、失去活力 ;換了形,京劇則不再是京劇。取消了京劇的程式 ,也就是取消了京劇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