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愛護公共設施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尊敬的家長、學生朋友:
文明城市,是我們共同的榮耀!作為威海市民,我們既是城市文明的受益者,更是城市文明的創(chuàng)造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踐行文明一言一行,推進全國衛(wèi)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的建設步伐。為此,北竹島小學向全體家長、學生發(fā)出倡議:
1. 實施“愛護設施,保護環(huán)境”行動。自覺增強文明意識,自覺遵守公共道德。愛護公共設施,不損壞體育健身器材、不在公共場所亂刻亂畫;保持公共衛(wèi)生整潔,不亂扔果皮、紙屑垃圾,不隨地吐口香糖;珍惜一草一木,不踐踏綠地草坪、不攀折花草樹木。
2. 實施“文明出行,文明交通”行動。自覺遵守交通法規(guī),養(yǎng)成文明出行的良好習慣,不亂闖紅燈、不逆行、不橫穿馬路、不在機動車道騎行、不追逐打鬧;排隊候車、依次上車、主動讓座、先下后上。做到文明行走,文明乘車,文明騎車,文明游園(上下學期間、休假期間不在崇義園、勝溪湖等公園騎自行車、折花、踩草、追逐打鬧),形成互諒互讓、和諧相處、安全暢通的文明秩序。
3. 實施“文明用語”行動。自覺遵守文明禮儀,誠實守信,禮貌待人;舉止文明,言行得當,管住我們的嘴,不說臟話,告別污言穢語。談吐斯文,禮貌大方,自覺使用禮貌用語:請、您、您好、謝謝、對不起、沒關系、再見等,讓我們的話語像春風般和善悅耳。
4. 實施“文明傳遞”行動。以微笑傳遞文明,語言傳遞文明,和別人接觸時,面帶微笑,以適宜的方式,主動和別人打招呼,讓微笑拉近人與人的距離,體現(xiàn)文明內(nèi)涵,彰顯樂觀自信、開放包容、親切溫馨的城市形象。宣傳、遵守交通規(guī)則和愛護公共設施、愛護公共環(huán)境的重要意義,影響、帶動周圍市民不斷自我提高,達到“一個文明學生帶動一個文明家庭、一個文明家庭推動文明社區(qū)”的目的。
美好心靈是文明行為的前提,文明的行動是美好心靈的外化。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尊敬的家長先生、學生朋友,讓我們自覺行動起來吧!從我做起,從現(xiàn)在做起,從小事做起,攜手努力,共創(chuàng)文明威海,讓威海的天地更潔凈,讓威海的環(huán)境更美好,讓威海的氛圍更和諧!
愛護公用設施倡議書
尊敬的市民朋友們:
公用設施是城市基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一個城市文明程度、發(fā)展水平和綜合功能的集中體現(xiàn)。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與大力支持下,我市城區(qū)的基礎設施著重進行了升級改造,為更好的方便市民生活,凈化和美化城市環(huán)境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我們卻經(jīng)??吹揭恍┎晃拿餍袨椋汗珟鷿嵕?、路燈、健身器材、園林綠地等被人為破壞;井蓋、電纜、鐵質欄桿等公共財物偷盜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新配置的果皮箱等傷痕累累、內(nèi)膽不翼而飛,亂涂亂畫現(xiàn)象嚴重……城市公用設施慘遭如此破壞,我們心痛不已。極少數(shù)人道德品質惡劣,全然不顧公眾利益,不僅給市民帶來生活的不便,也有損城市和諧文明形象。
公用設施的設置,既為城市增添了亮麗的色彩,又提升了城市品位。對公用設施的愛護,反映了一個公民的素質與文明程度,體現(xiàn)了一個城市的形象。為此,我們向全體市民倡議:
一、遵紀守德,以身作則。從自身做起,從言行舉止的細微之處做起,愛護公用設施,不損壞、不破壞,愛護草坪,不隨意踩踏,帶頭維護整潔的城市形象,以自己的行為帶動身邊人,以自己良好的公德風尚影響身邊人。
二、善意提醒,規(guī)勸他人。從現(xiàn)在做起,告別陋習,對損害環(huán)境的行為進行勸阻并堅決制止,嚴于律己,相互監(jiān)督,以實際行動踐行文明,爭做文明風尚的傳播者和倡導者。
尊敬的市民朋友,愛護公物是崇高品質的體現(xiàn),是一個人美好心靈的寫照。作為每一個市民,我們有責任和義務愛護公用設施,希望廣大市民積極行動起來,共同監(jiān)督、積極舉報惡意損壞公用設施的行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讓我們的家園更加美麗文明。
請自覺加入到愛護公用設施的活動中來,城市是我家,愛護城市靠大家!
關鍵詞:設施能耗;生態(tài)能源;公共設施設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35-0071-01
閑置能耗作為一個首次被提及的概念,其主要是指公共設施在沒有為人們提供服務時間段的能源消耗。這種現(xiàn)象其實一直普遍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只不過在能源問題日益緊張的今天,這個問題也就變得越發(fā)的尖銳了。如果設施在沒能為人服務的狀態(tài)下依然消耗著資源,那么我們就將這種現(xiàn)象稱之為閑置能耗,它是一種能源上的過度浪費。
公共設施產(chǎn)品相對其它工業(yè)產(chǎn)品有著相對簡單的結構與生產(chǎn)過程,這就為可拆卸性設計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而這一點,在生態(tài)能源的公共設施創(chuàng)新設計概念中無疑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1]我們?nèi)绻芾霉苍O施的這一特點,將公共設施上有關于生態(tài)能源收集的部件。就拿風力發(fā)電來說,小的風力發(fā)電機會比大的更合適。因為它更容易被小風量帶動而發(fā)電,持續(xù)不斷的小風,會比一時狂風更能供給較大的能量。其這一特點正好與公共設施的特性相一致。所以,如果將生態(tài)能源應用于公共設施設計之中會極大方便公共設施的能源收集與利用,從而最大限度的緩解城市密集區(qū)域的供電壓力。
公共設施本身無疑是影響生態(tài)能源應用到實際之中的重要因素。由于城市中的公共設施涵蓋的領域十分寬泛,所實現(xiàn)的功能也不盡相同。如果從公共設施自身的服務方式層面上分析,城市中的公共設施可以粗略的分為直接接觸類設施,與非直接接觸類設施。
一、直接接觸類設施
直接接觸類設施包括諸如公共候車亭,報刊亭,活動設施,共公座椅,扶手等等。由于其直接與人類的生活行為活動密切相關,所以針對其生態(tài)能源利用的領域應該多考慮對人類活動影響較少的能源。附加的模塊最好可以靈活的拆卸,以便日后的合理分配,維修與回收。就拿生物能源的實際利用來說,我們可以在諸如公共候車亭,報刊亭等人流容易聚集的設施周邊安置生物能源的相關配套設施(生態(tài)能源收集裝置),用可視化的方式讓人們看到身邊的樹木每時每刻所產(chǎn)生的電能,吸收的溫室氣體量甚至是其生長的時間。賦予其生命化特征,使人們感到樹木就像我們的孩子一樣,同時為人們提供一些與樹木交流的配套公共設施。比如,設置一面空瓶收集區(qū)域,人們可以將沒喝完的礦泉水瓶擰到該設施上固定,獨特的角度可以使瓶內(nèi)剩余的水緩慢流到樹木根部,從而利用沒喝完的礦泉水灌溉植物。[2]這樣在利用能源的同時培養(yǎng)了人們愛護樹木,愛護環(huán)境的意識,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人與環(huán)境的距離。類似的,我們還可以運用機械能源理念,在年輕人居多的公共設施周圍,安置一些諸如單車之類的健身設施。使他們在下班等車之余既鍛煉了身體,又可以利用他們運動產(chǎn)生的動能轉化為電能并存儲起來,供設施自身使用。
二、非直接接觸類設施
非直接接觸類設施包括諸如路燈,道路護欄,導示設施,墻體,垃圾箱等等。相對于直接接觸類設施而言,適用于它的生態(tài)能源利用的領域就會寬泛很多。就拿路燈設施來說,我們都知道,與路燈在使用過程中產(chǎn)生的有效能耗不同,路燈在非使用狀態(tài)下的能耗基本上是一種能源浪費。[3]因為其處于等待狀態(tài),既不能為路過車輛與行人提供照明,反而多余的光線對周邊建筑物內(nèi)的人會產(chǎn)生持續(xù)的光污染。生態(tài)能源利用的理念與城市照明系統(tǒng)相關知識的契合,使我產(chǎn)生了一個設計構想――設計一種全新的低能耗城市路燈體系,該體系是建立在模塊化的小型H軸風力發(fā)電設施基礎上的。首先在道路兩旁以及護欄設施設計上增加風力發(fā)電模塊(小型H軸風力發(fā)電設施和與之配套的傳感器),該模塊通過汽車駛過時所產(chǎn)生的風能,帶動其發(fā)電并帶動紅外感應系統(tǒng)。當沒有車駛過時,路燈處于待機狀態(tài),此時低能耗的LED照明將作為主要的照明方式。當有車駛過時,由感應器開啟汽車行駛前方幾盞路燈的氙氣照明為汽車提供足夠的光線,隨著汽車的駛過,氙氣燈照明依次關閉并且轉回LED照明繼續(xù)工作。通過這樣的設計既實現(xiàn)了路燈的照明功能,又能在很大程度上解決路燈的閑置能耗帶來的城市供電壓力,不失為一個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郭敏敏.論城市公共設施的功能性與個性化設計.神州民俗,2008.
2013年2月23日,有媒體報道,北京故宮太和門附近的一口大缸被游客偷偷刻上了一行字――“梁齊齊到此一游”。對此種不文明行為,網(wǎng)友紛紛譴責,稱此游客“太缺德”。此事剛過不久,5月24日,又有網(wǎng)友通過微博爆料,埃及有3000多年歷史的神廟浮雕出現(xiàn)“丁錦昊到此一游”的涂鴉?!暗酱艘挥巍痹俅斡|痛國人敏感的神經(jīng),中國游客的“素質”再次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這兩起肆意污損文物的不良行為,可以說是近年來比較吸引公眾眼球的典型涂鴉事件,應當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
為什么屢屢發(fā)生類似的情形?其關鍵還在于留名的思想在作怪――有名望的人可以在準備好的宣紙上“留個紀念”,而一般民眾只好涂鴉?!傲糊R齊”、“丁錦昊”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群體,從孫悟空“撒尿留字”的行為發(fā)端起,中國人便有了這種“成名”的欲望?!暗酱艘挥巍笔俏幕畾?,你們“到此一游”,我們無地自容;你們手下無情,我們面上無光?!暗酱艘挥巍闭娴牟⒎且患獠实氖?,我們不能在國人面前丟臉,國外更不能丟。
盡管這些年幾乎每一次涂鴉事件的報道都會引發(fā)眾怒,不過,從總體情形來看,還是呈現(xiàn)出一種向好的趨勢。以此番神廟涂鴉事件來看,無論是熱心網(wǎng)友還是媒體,或當事人家長作出的反應,對此類行為的摒棄顯然已成社會共識。因此,不妨多一點耐心,多一點寬容,多一點冷靜。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的涂鴉事件何止這些,比如遍布城市大街小巷的各種小廣告,堂而皇之地寫著代辦各種證件、貸款等,這與城市的文明、進步和美麗顯得格格不入。
我認為要從根本上解決以上問題,關鍵在于從小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共財物的習慣意識。首先,從小教育學生愛護校園設施,比如教室、樓道、廁所的墻上,課桌、凳子上不能亂刻亂畫,不能隨意攀折花木、損壞校園公共設施、損壞實驗器材等;其次,從小教育學生愛護校外一切公共設施,比如到游樂場、動物園、科技館、博物館、公園、旅游景點等不損壞公共設施,養(yǎng)成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行為習慣;最后,從小教育學生共同承擔愛護公共財物的責任,了解愛護公共財物關系到每個人的幸福和快樂,鼓勵和表揚愛護公共財物的好人好事,讓愛護公物真正成為一種意識、一種自覺的行為,不斷增強學生愛護公物的意識,從小樹立愛護公物的責任心,使學生從小養(yǎng)成愛護公共財物的良好品質。
“人無德不立,國無德不興?!弊鳛楣袷欠駩圩o公物,從小處講可以反映出公民道德素質的高低,從大處講也反映了一個國家文明程度及民族素質的高低,從小培養(yǎng)學生愛護公物的社會公德意識至關重要,意義深遠。只有大家一起擔起愛護公物的責任,在不久的將來,諸如“到此一游”以及衍生出的一切涂鴉現(xiàn)象才會逐漸消失。
[關鍵詞]小學品德,生活化;策略
目前,在小學思品課的教學中,依然存在“教師解、學生聽”的現(xiàn)象。在這樣的模式下,品德課的教學就形空虛設,沒有實際效果?!镀返屡c生活(社會)課程標準》指出,小學品德課的教學內(nèi)容是基于小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之上的,主要是要引導學生在生活體驗中形成良好的品德行為。小學品德課是一門以活動為主的課程,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開展相應的學習活動,做到品德教學生活化。
一、巧妙鏈接――讓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認為,教師要善于做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者,這就需要教師不能在教學中死捧著教材,而應該把教材活化,要根據(jù)教學目標聯(lián)系生活選取教學內(nèi)容,讓品德課的教學內(nèi)容生活化,這樣,就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實現(xiàn)高效的品德課堂教學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天有不測風云》這一課時,教師可以2008年汶川地震為情境組織學生進行學習。課堂上,教師可把2008年汶川地震發(fā)生時的危險情景、災區(qū)人們在地震中痛苦的表現(xiàn)、其他地區(qū)的人們?yōu)闉膮^(qū)人民捐款捐物的情境用多媒體呈現(xiàn)給學生。這樣,就把死的教材內(nèi)容活化了。整堂課上,學生們被這活化了的教學內(nèi)容感染著,進而感受到了 “天災無情人有情”的社會情感。
可見,利用生活化的策略把教材內(nèi)容進行重新組織與補充,能夠有效地拉近教學內(nèi)容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學習內(nèi)容的現(xiàn)實性,從而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進而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自然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激活經(jīng)驗――讓學習方式生活化
小學生品德形成的過程實際上就是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不斷進行道德認知、道德評價,最終形成道德行為的過程。由于小學生的年齡比較小,對于教師說教式的講解,他們不能很好地理解與把握,因此,在小學品德課的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原有的生活經(jīng)驗,讓他們在生活化的情境中進行有效學習。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品德與生活》三年級下冊《不說話的朋友》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有效地進行學習,在課堂上教師首先給學生出示公園中供人們進行體育鍛煉的體育器材,由于公園中的這一些體育器材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他們平時也玩過,所以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這一種生活經(jīng)驗,在此基礎上引出課文中“公共設施”這一概念。接著,教師再讓學生說一說什么是公共設施,舉生活中的一些例子來說明,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基礎。接著,教師又給學生出示了公園中被人們破壞了的一些公共設施,這樣,就導致了人們生活的不方便,讓學生對這樣的行為進行評價,學生很自然地說們這是不對的,有的同學還說出了自己以前也破壞過一些公共設施的行為,并進行自我檢討。這樣,學生就在生活化的學習方式中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形成了愛護公共設施、保護公共設施、與破壞公共設施的行為作斗爭的道德認識與道德品質。
以上案例中,正是因為教師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了生活化的學習,所以,學生開展的學習才是有意義的,才是高效的,遠遠超出教師簡單講解的效果。
三、走進社會――讓品德實踐生活化
引導小學生形成優(yōu)良的品行是小學品德課教學的重要目標。小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經(jīng)過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不斷積累,才能在反復中形成。也就是說,小學品德課的教學不僅僅是在課內(nèi),更為重要的是要在課外。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在課后走進社會,讓小學生的品德實踐生活化。
一走進校門,映入眼前的是:兩棟嶄新的教學樓、莊重典雅的綜合辦公大樓,碧綠的草地,干凈的走廊,潔白的墻壁,艷麗的花朵…我們生活在可愛美麗的校園里,學習在這寬敞的教室里,怎能不愛護學校的一草一木,怎舍得去破壞學校的公共設施,怎能不認真讀書呢…
美麗的校園離不開花草樹木的裝點,可愛的學校離不開學校教學設施,我們要像對待好朋友一樣對待它,就像對待我們自己一樣愛護它、尊重它、保護它,不讓它受到傷害。這是我們每個同學的責任和義務,那么怎樣做才能使我們的校園環(huán)境文明優(yōu)雅呢?①樹立校園就是家園的思想,校園是我家,人人愛護它。
②在校園中行為要規(guī)范,見到老師、同學要問好。
③改正不良行為,不亂扔紙塊,自覺提高環(huán)保意識。
④從小事做起,不亂踏草坪,愛護花草。
⑤遵守學校規(guī)章制度,一切從學校的利益出發(fā)。
⑥用實際行動,愛護并保護我們的校園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