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青玉案賀鑄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例一:秋浦歌[李白]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例二: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例三:青玉案[賀鑄]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華年誰與度?月橋花院,瑣窗朱戶。只有春風知處。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筆新題斷腸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例四:武陵春[李清照]風住塵香花已盡,日晚倦梳頭。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聞說雙溪春尚好,也擬泛輕舟。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
例一首句“白發(fā)三千丈”凌空起筆,突兀得簡直不可思議,而這樣長的白發(fā)竟完全是因如此之長的憂愁所生!可以想象詩人的憂愁是多么悠長。撫鏡自視產生了奇特的想象使詩人得此神來之筆,直讓后人情不自禁地拍案叫絕。
例二為南唐后主李煜被趙宋王朝擄去后所寫。孤寂、悲苦的生活境遇與前期宮廷里的豪華奢靡、聽歌看舞相比定有天壤之別,由此他感慨“故國不堪回首”,淚水難禁,愁緒萬千。詞人巧妙地將這滿腔哀愁訴諸洶涌澎湃、奔騰不息的一江春水,言已盡而意無窮,可謂淋漓盡致。
例三賀鑄這首詞極盡抒寫懷人愁情之能事。你看他的憂愁,在地,猶如滿地煙霧籠罩下的春草;在空,宛若滿城隨風飄揚的柳絮,似迷蒙連綿的黃梅雨??傊?,滿城滿眼滿天滿地都彌漫著揮之不去的愁情。以此景喻愁情,含蓄美妙,叫人玩味不已,怪不得詞人因這首詞被譽為“賀梅子”。
例四作于李清照丈夫病死、國破家亡、被迫南渡之后,此時她的生活顛沛流離,凄涼困苦,這物是人非的憂愁何其重啊,就是用船也難以裝載得下!荒唐無理地以船載愁,也算是詞人凝重的愁思難以得到盡情抒發(fā)的無可奈何的計量方法吧?而每每讀到此處,正是這種情理之外的裝載讓讀者嘆為觀止。
四例作品都賦無形之愁以有形之態(tài),具有異曲同工之妙。因寓情于其中的景物的不同,四例作品在表現愁思的角度上又各具匠心:《秋浦歌》重在摹愁情之悠長,《虞美人》重在描愁勢之洶涌,《青玉案》重在繪愁意之濃烈,《武陵春》重在狀愁思之凝重。
——題記
“凌波不過橫塘路,但目送,芳塵去。錦瑟年華誰與度?月橋花院,鎖窗朱戶,只有春知處……”品讀著賀鑄的《青玉案》,仿佛讓我陷入了詩人與戀人之間依依不舍的感情。我好像成為了詩人最親密的友人,當我看到如此情景,就不禁為這對癡情兒女感到扼惜,欲消心中一絲憂郁之意,卻無從下手,惟有到詞院漫步……
賞花
“芳草碧色,萋萋遍南陌。暖絮亂紅,也知人春愁無力。”我一邊安慰著詩人,一邊給他講了許多有關花的故事。詩人意少舒,抹去了剛才的愁眉苦臉,露出久違的微笑。我也忘卻了剛才的傷心事,沉浸于花海中。那燦爛的花朵,彌漫著淡淡的墨香。我想摘下一朵仔細地觀察,手剛剛碰到花莖,花瓣隨之散落,它是那么的軟弱;可又想到它是源于遙遠的宋代,經歷了一千多年的風吹雨打,卻從培養(yǎng)凋謝,它又是那么堅強。確實美麗。
品月
“夜色催更,清塵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檻燈窗,識秋娘庭院。”我眼望明月:月光是那么皎潔。詩人給我斟了一杯淡而濃香的普洱茶,陷有“偷得浮生半日閑”的感覺。我又一次偷望了白紙般的月亮,發(fā)現它已被黑色的云敝蓋,如同白紙上的筆墨。是不是哪一位醉酒的文人不慎打翻了文房,又是不是哪一個頑皮的小孩拿著先生的毛筆當金箍棒來玩耍呢?確實有趣。
沉睡
鄭鷓鴣晚唐詩人鄭谷所作七律詩《鷓鴣》膾炙人口,風靡一時。詩曰:“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 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痹娙艘扎p鴣喻游子,將游子沉重的羈旅鄉(xiāng)思之愁與鷓鴣凄婉悱惻的啼鳴融為一體,構思精妙,虛實相生,時人稱之為“鄭鷓鴣”。
趙倚樓唐朝詩人趙嘏的《長安秋望》,道盡了深秋拂曉時的長安景色和游子思歸的心情。其中“殘星幾點雁橫塞,長笛一聲人倚樓”一句,選景典型,有形有聲,動靜結合,韻味清遠。詩人杜牧贊賞不已,稱之為“趙倚樓”。
程君山唐朝詩人程賀在詠《君山》詩中,以“云是昆侖山頂石,海風飄落洞庭湖”一句讓人耳目一新,寫出了湖中君山飄渺之姿,富有傳奇色彩,時人稱之為“程君山”。
賀梅子北宋著名詞人賀鑄在《青玉案》一詞中有“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之佳句,“閑愁”似那“一川煙草”,密密層層,滿地皆是;又似那“滿城風絮”,漫天飛揚,穿簾入戶;更似那“梅子黃時雨”,連綿不斷,永遠無休無止!“閑愁”就是這樣的多、亂、無邊際、無休止,且不斷生長。三個比喻新穎貼切,層層遞進,撩人心扉。人們稱之為“賀梅子”。
張三影宋代詞人張先的詞含蓄工巧,字句精煉,三個妙句“云破月來花弄影”(《天仙子》)、“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舊朝歡》)、“柳徑無人,墮風絮無影”(《剪牡丹》)中的“影”字,蘊含豐富,搖曳生姿,意境悠遠,時人稱之為“張三影”。
紅杏尚書北宋文學家宋祁任工部尚書時寫了《玉樓春》,其中“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一句意境新奇,著一“鬧”字而境界全出,好似一幅畫,更是一首歌,于是宋祁便有了“紅杏尚書”的雅號。
張孤雁宋代詩人張炎因《解連環(huán)?孤雁》一詞而名揚詩壇,其中名句“寫不成書,只寄得相思一點”,巧妙地表達出詩人的家國之痛,漂泊之苦,凄婉動人,為人津津樂道,人稱“張孤雁”。
古希臘人用月桂樹編成冠冕,贈與英雄或詩人,表示對他們的最高敬意。英國自詹姆士一世起用“桂冠詩人”的稱號封贈著名詩人。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人們崇敬詩人,雖沒有桂冠之贈,卻也有自己獨特的贊譽方式,其中以詩人的佳作名句為“雅稱”,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佳話。
最早以詩得號的是唐代詩人鄭谷和崔玨。鄭谷有《鷓鴣》詩著名,崔玨以《詠鴛鴦》三章膾炙人口,于是一個被稱作“鄭鷓鴣”,一個被喚為“崔鴛鴦”。晚唐還有趙嘏因“長笛一聲人倚樓”一句出色。詩人杜牧號之“趙倚樓”;許棠以《洞庭》詩工,得名“許洞庭”。
宋代詞最為興盛。詞人張先當時很有盛名。宋祁很欣賞他的詞,前往拜訪,先讓家人傳話說:“尚書想見‘云破月來花弄影’郎中。”張先在屏風后高聲問:“是‘紅杏枝頭春意鬧’尚書嗎?”于是相見甚歡,他們所詠的都是對方的名句。
張先名句多,稱號也多,《古今詩話》載:有人問他,人家都叫你“張三中”,就是“心中事”“眼中淚”“意中人”。他說:“為什么不叫我‘張三影’呢?‘云破月來花弄影“嬌柔懶起,簾壓卷花影“柳徑無人,墮絮飛無影’,這是我平生得意之句!”其實。世人欣賞他“影”字用得妙的,據《高齋詩話》載,有“云破月來花弄影”“浮萍斷處見山影”“隔墻送過秋千影”三句,都廣為傳誦,因此稱他“張三影”。
在宋代,文人之間還經常以詩句互相戲謔,以詩為號的佳話便漸漸多了起來。梅堯臣曾在范仲淹宴席上賦《河豚魚》詩:“春洲生荻芽,春岸飛楊花。河豚當是時,貴不數魚蝦?!睗M座交口稱贊,以為絕唱,遂稱梅堯臣為“梅河豚”。賀鑄也是因作《青玉案》詞,“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幾句精工,得“賀梅子”一號。
明朝袁凱未仕時謁楊維楨,見幾上有詠白燕詩,覺體物不工,楊不以為然。第二天袁凱呈上自作,有“月明漢水初無影,雪滿梁園尚未歸”之句。楊閱后大加贊賞,連書數紙,一時袁凱被人譽稱為“袁白燕”。
燕子來時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日長飛絮輕。巧笑東鄰女伴,采桑徑里逢迎。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贏,笑從雙臉生。
《破陣子》本來是唐代教坊曲名,屬武舞之曲,文字用的是七言絕句。用曲名度為長短句,是晏殊獨創(chuàng)的。
這首詞,上片寫景。寫景時突出傳統(tǒng)的節(jié)氣與花歷,最能表現中國文學的民族特色。
中國傳統(tǒng)有二十四個節(jié)氣,春分之后就是清明,這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季節(jié)。春回大地,花開草長,處處鳥啼。春分過后,新燕將至,恰好社日也到來了。古人稱燕子為社燕,以為它們常是春社來,秋社去。詞人所說的新社,指的是春社。北宋的時候,每年有兩個社日,而人們特別重視春社。社是古代祭祀灶社神(即土地神)的日子。這時鄰里大聚會,行祭祀之禮,賽會騰歡,極一時一地之盛。這時的閨中少女,也放了假,正所謂“問知社日停針線”,放下了自己的針線活,呼喚同伴,到門外游覽。詞篇開頭一句,精神全在于此。所以,看上去是寫景,實際上景中有人。
中華民族還有特定的“花歷”,稱為二十四番花信風?;ㄐ棚L,意即帶來開花音訊的風候。從小寒至谷雨,每五日為一花信,每一個節(jié)氣有三信,也就是三種花開放。春分節(jié)的三信,是海棠花、梨花、木蘭花。梨花落后,就清明在望了,“梨花落后清明”,花信正切節(jié)氣。對于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詞人描繪得聲色俱麗:“池上碧苔三四點,葉底黃鸝一兩聲?!背嘏仙鲺r翠的綠苔,林間響著黃鸝的清音。上句寫色彩,下句寫聲音,對偶精工,形象鮮明,洵為佳句。詞人所用的都是很普通的詞語,但經過精心的組織,就營造了一種美妙的氛圍,使讀者感受到暮春景色獨具的美感與自在的氣象。將近清明,春已近晚,清明時的三種花信是桐花、麥花和柳花,所以詞人接著寫“日長飛絮輕”。
這時,白晝一日長于一日,春光明媚,飛絮迷蒙,真是撩人情懷?!帮w絮”在詞人的筆下,情景是豐富多彩的,或表現春晴,曹冠《鳳棲梧》:“飛絮撩人花照眼。天闊風微,燕外晴絲卷?!被虮憩F春殘,又略帶感傷,歐陽修《采桑子》:“群芳過后西湖好,狼藉殘紅,飛絮蒙蒙,垂柳闌干盡日風?!被虮憩F春愁,透露復雜的情懷,賀鑄《青玉案》:“若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被虮憩F春怨,卻又甚為惋惜,如辛棄疾《摸魚兒》:“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倍淌獾摹叭臻L飛絮輕”,則把春景寫得優(yōu)美、靜謐,頗富詩意。
下片寫人。描寫特定環(huán)境中農村少女浪漫活潑的形象,以及天真無邪的心理。作者仍然先寫聲音,“巧笑”指美好的笑聲。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帶有溫馨的生活氣息,同時又用了《詩經?衛(wèi)風?碩人》的典故:“巧笑倩兮,美目盼兮。”以增加詞句的意蘊。通過巧笑,知道是東鄰女伴;再經尋找,相會在采桑徑里?!安缮!苯淮伺榈纳矸荩胺暧睂懗隽藘晌簧倥鄷膱雒?,而且表現出他們的神態(tài)。接著引出下面兩句對話:“疑怪昨宵好,原是今朝斗草贏?!倍凡菔悄菚r的少女喜歡玩耍的游戲,詞人通過這良辰美景之際,兩位少女對話的特寫鏡頭,將其天真可愛的特點寫足,并與明媚的春光映襯,形成既十分和諧又富有詩意的畫面?!靶碾p臉生”五字更把少女的情態(tài)寫得惟妙惟肖,確實明快活潑,天真純潔。最后一句的“笑”,又綰合下片的“巧笑”語意,收束了全篇。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18023296号-3 川公网安备:51010802001409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蓉零字第CH-B061号 统一信用码:91510108MA6CHFDC3Q © 版权所有:四川好花科技有限公司
免责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