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四年級上冊語文第八單元作文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關鍵詞:農場;大語文;實踐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边@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師要有“大語文”觀念,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處處有語文,處處是語文,語文教育是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導下拓展語文教學的外延、豐富語文教學的內涵、增加語文教學的渠道、凝聚語文教學合力的變革性教育實踐。如何利用好這塊小小的農場,開展大語文教育,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呢?筆者就從以下方面進行了探索:
一、利用小農場,促進課文教學
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有很多關于田園、鄉(xiāng)村、動植物等內容的課文,如一年級上冊的《菜園里》《一次比一次有進步》,五下的《祖父的園子》,六上《山中訪友》《草蟲的村落》等。如果利用好農場,就能對這些課文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理解課文內容
小學生思維發(fā)展的基本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但是這種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與感性經驗相聯(lián)系,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體形象性。所以我們的教學中很多環(huán)節(jié)都會輔以直觀的手段,特別是低年級教學。以一年級上冊的《菜園里》為例,在對這樣的內容進行教學時,我們老師常常采用的是看圖法,如在教學“蘿卜地下捉迷藏”這句時,學生也能理解,但是只能局限于平面認識。現在有了農場之后,我們就可以這樣來教學:
師:小朋友們,我們現在到了農場。請找找看,蘿卜在哪?
生:老師,蘿卜在這里。
師:可是我沒有看見蘿卜?。?/p>
生:老師,蘿卜在地下呢!
師:哦,原來它藏起來了,它是在和我們――
生:捉迷藏。
師:所以這個藏字上面是草字頭,蓋上一些偽裝的東西,別人就找不到啦!再找找看,農場里還有哪些東起來了?
生:土豆。
生:番薯。
生:大頭菜。
師:那么,我們也可以說土豆地下――
生:捉迷藏。
生:番薯地下捉迷藏。
生:大頭菜地下捉迷藏。
這樣的教學不僅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受到蘿卜地下捉迷藏的意思,而且還能讓學生了解到其他蔬菜的一些知R,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能力,最主要的是,學生在這樣新鮮的環(huán)境中充滿興趣,提高了學習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等。
2.體會課文情感
教材中的一些課文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不采用一些手段,學生很難理解其中蘊含的情感。以二年級上冊《農業(yè)的變化真大》為例,這篇課文講的是一個孩子觀看農業(yè)科技成就展覽,感受科技帶給人類的好處,增強熱愛科學的情感。但對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雜交水稻、大棚、彩色棉花、無土栽培是不太容易理解的。剛好我們的農場里就有大棚,這不是讓學生能直觀感受的絕佳場所嗎?于是就有了以下片斷:
我把學生帶到大棚里,讓學生看看大棚里種植的草莓以及其他的一些蔬菜、多肉植物等。
師:小朋友們,我們走進這大棚里有什么感覺?。?/p>
生:這里非常暖和。
生:這里有很多外面沒有的蔬菜和植物。
師:這就是書上說的――
生:(齊讀)這種大棚能準確控制溫度、濕度和光照,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讓百花盛開,瓜果飄香。
師:如果沒有這種大棚呢?
生:我們就吃不到美味的草莓。
生:我們就吃不到很多新鮮的蔬菜。
生:這些多肉植物也會死亡。
師:以前可是沒有這樣的技術,所以人們想吃脆脆的黃瓜、甜甜的西瓜只能等到夏天,可是現在,我們就能吃到很多不是這個季節(jié)的東西了,這都是科技帶來的啊,所以書上說――
生:有了先進的科學技術,農業(yè)的變化真大!
有了這樣親身的體驗,不用教師再出力不討好地解釋各種知識,學生自然而然就體會到文章要表達的科學技術對人類生活的影響。
二、利用小農場,積累作文素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生作文就是練習把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內容或親身經歷的事情,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出來?!边@就是說,小學生的作文只要能以自己熟悉的事物為素材,寫出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即可。
人教版教材中,有很多單元的口語交際、作文內容都是關于農村、動植物的,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春天在哪里》、二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的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植物》、三年級上第一單元的口語交際作文《我們的課余生活》、四年級下第一單元作文《我們的校園》、第六組《走進田園,熱愛鄉(xiāng)村》等。遇到這樣的內容時,如果學生平時沒有注意積累,作文就會言之無物,套話連篇,缺乏真情實感。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農場去觀察、體驗,獲取素材。
1.積累觀察類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