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牛頓三定律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1 教學目標
1.1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兩個物體間的作用總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對的;
(2)掌握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值、反向、共線、異物、同時、同性質(zhì)”的關系;
(4)通過運用定律分析生活現(xiàn)象,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1.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和設計實驗,經(jīng)歷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關系的探究過程;
(2)學習物理學研究現(xiàn)象、總結規(guī)律的方法,并且嘗試運用所學定律解釋生活現(xiàn)象。
1.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經(jīng)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領略到物理學中的對稱美;
(2)通過演示實驗和學生自主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3)學生在與同學討論、合作中,表達了自己見解的同時又培養(yǎng)了團隊協(xié)作精神。
2 重?c、難點
(1)重點:理解并掌握牛頓第三定律;
(2)難點:對定律中“總是”的理解。
3 設計思想
“牛頓第三定律”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Ⅰ第四章第五節(jié)的內(nèi)容。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jīng)學習了牛頓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這兩個定律描述了一個物體運動與受力的關系,而牛頓第三定律揭示的則是相互作用的物體之間力的關系。在整個高中階段的學習中,常常把受力情況復雜的物體,其部分受力轉(zhuǎn)換到與之相互作用的物體上進行研究。牛頓第三定律除了能更好地分析、解決之前所學過的力、運動、力和運動的關系外,在一定范圍內(nèi),它與物體系統(tǒng)的動量守恒定律也是密切聯(lián)系的。
初中階段學生學習了重力、彈力、摩擦力等幾個具體的力以及二力平衡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奠定了基礎。但學生對物體間的相互作用問題只是定性的了解,對其認識既不全面也不深刻。日常生活中的許多經(jīng)驗給學生造成的一些錯誤的“前概念”也給本節(jié)課的教學帶來了一定的困難。部分學生學完牛頓第三定律后,仍然處在記憶的層次,當實際解決問題時往往會忽視牛頓第三定律。
基于以上分析,為使本堂課圍繞重點、突破難點,同時讓學生在學習完本堂課后能力能得到提高,教學過程設計如下,共分3個環(huán)節(jié):新課引入,新課教學,小結與作業(yè)。其中,新課教學又分為5個環(huán)節(jié)。
4 教學方法
本課采用講授法、實驗法、討論法、探究法等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
5 學習方法
學生的學習方法以自主、合作、探究等多種方法相結合。
6 教學儀器
小磁鐵、塑料盆、鐵條、皮鞋刷、橡皮筋、力傳感器、彈簧測力計、鋁塊、小風扇、小童車等。
7 教學過程
7.1 新課引入
首先,向?qū)W生提出一個趣味問題:老師不小心把一個小磁鐵掉進裝滿水的塑料盆里,同學們用什么辦法可以不碰到水而把小磁鐵撈起來?學生經(jīng)過思考、討論之后,可能想到用一根條形磁鐵將小磁鐵吸出。教師繼續(xù)提問:那能不能用一根鐵條把小磁鐵吸出呢?學生根據(jù)初中關于相互作用的學習,得出肯定回答。教師及時設問:平時我們說磁鐵能吸引鐵,而不說鐵吸引磁鐵,是不是因為磁鐵吸引鐵的力大于鐵吸引磁鐵的力呢?這兩者之間有什么關系?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nèi)容――牛頓第三定律,引出課題。
【設計意圖】 從生活走向物理,用生活中的一個情景開始一堂新課,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能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7.2 新課教學
7.2.1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
首先,回顧一下力的定義。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說說生活中的相互作用的例子。學生一般會想到鼓掌、劃船、推桌子、背書包等常見的生活場景。對學生的回答給予肯定和鼓勵,并引導學生分析、歸納、總結出這樣一個結論:相互作用的兩物體之間,力總是成對出現(xiàn)的。這時提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概念。并強調(diào)可以把其中任意一個力叫做作用力,則另一個力叫做反作用力。這時再設問:大家猜想一下作用力與反作用力之間有怎樣的關系?學生在探討的過程中想到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點。有些同學會猜想兩個力的大小相等,還有些同學會猜想兩個力的方向相反,作用點不同等,甚至還有些同學思維更加靈活敏銳,會想到兩個力的作用線的問題。對學生的這些探討結果,教師加以歸納總結,指出以下6個要素是我們今天要探究的主要內(nèi)容,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這6個方面上來,分別是:大小、方向、作用線、作用點、同時性、同性質(zhì)。
7.2.2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性關系
這時教師演示3個簡單的實驗:皮鞋刷與海綿摩擦、磁鐵與鐵塊相互吸引、帶同種電荷的小球相互排斥。提示學生從作用點和性質(zhì)兩個方面對3個實驗現(xiàn)象進行逐一分析。學生經(jīng)過思考后歸納總結,得出結論: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性質(zhì)相同的一對力。繼續(xù)設問:如果要探究兩力的作用線,又該如何進行實驗設計呢?這時將學生進行分組,交給第一組學生2個小磁針,第二組學生2根橡皮筋,讓學生相互合作,討論交流,設計實驗,教師加以適當?shù)闹笇?。幫助學生得出“兩個力的作用線始終在同一直線上?!苯處熢賹W生的結論進行歸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是性質(zhì)相同的一對力,兩個力的作用線始終在同一直線上。對于他們的探究結果教師當堂給予肯定,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
7.2.3 探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定量關系
學生仍然進行分組,讓他們自己動手做一做課本上兩彈簧測力計互拉實驗并且提出實驗要求:分別在靜止和緩慢運動情況下觀察兩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多次實驗并且做好記錄。學生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結論。接下來向?qū)W生介紹力傳感器和傳感器的工作原理,把力傳感器連接在電腦上,傳感器鉤子上掛上鉤碼,鉤子受力大小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可以由計算機顯示,并且告知學生力傳感器可以顯示動態(tài)下相互作用的兩物體即時受力情況這一優(yōu)點。參照課本演示此實驗,在分析電腦圖像時,要求學生就圖像對稱的含義進行思考。并且設置2個問題:(1)兩條曲線完全對稱說明每一時刻兩力具有什么關系?(2)兩力是同時改變,同時消失的嗎?通過這2個問題的解答,幫助學生理順思路,提供思考的方向。其中,問題1的設計使學生順利得出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結論。問題2的設計使學生從同時性角度認識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學生得出結論后,再設疑問:如果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一個是固體,一個是液體,它們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還會相等嗎?這樣適時的設問,又將學生引進思考當中,當學生感覺到要解決這個問題有點困難時,教師便演示浮力和浮力的反作用力這一實驗。這個實驗是利用彈簧測力計求出鋁塊所受浮力,圓盤測力計求出鋁塊對水的壓力,比較浮力與壓力,進而驗證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學生對浮力并不陌生,但是往往會忽視浮力的反作用力――也就是物體對水的壓力。這個實驗不但直觀地把浮力的反作用力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同?r還驗證了浮力與浮力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這一結論,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經(jīng)過這樣幾個實驗探究,學生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的理解應當是很深刻的,認識到相互作用的兩物體無論是處在靜止或是運動狀態(tài),還是處在不同的運動狀態(tài),其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的。最后,讓學生歸納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系,簡寫為:等值、反向、共線、異物、同時、同性質(zhì),這時引入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
【設計意圖】 通過這種開放的教學過程,給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自由的發(fā)展空間,讓學生投入到積極探索、認真思考,主動與別人合作的狀態(tài)中去。
7.2.4 例題分析,講練結合
為鞏固學生對以上知識的把握,設口答練習。第一題的目的在于讓學生具體體會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說法是相對的。第二題要求學生能清晰地理解什么是一對平衡力,什么是一對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這一問題是物體受力分析的基礎。
問題一 人在行走過程中,人與地球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有哪幾對?人受到的力是這些力中的哪幾個?地球受到的力又是哪幾個?
問題二 一個鐵環(huán)靜止掛在彈簧測力計下,彈簧測力計示數(shù)是4 N,求鐵環(huán)所受重力,寫出求解過程。
7.2.5 牛頓第三定律的應用
(一)小風扇變輕實驗
在電風扇不工作時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示數(shù),當電風扇工作時,觀察示數(shù)有何變化,并解釋這一現(xiàn)象。
思考:(1)如果在月球上做這一實驗,還會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嗎?為什么?(2)直升飛機升空的原理。
(二)小童車“吹飛”粉筆灰實驗
首先向?qū)W生說明:汽車車輪有驅(qū)動輪和從動輪之分,一般都是后輪驅(qū)動。現(xiàn)有一個小童車,將小童車驅(qū)動輪架空,使后輪慢慢接觸鋪有粉筆灰的平臺上,在后輪接觸粉筆灰的瞬間,粉筆灰向后飛出,為什么粉筆灰會向后飛出?
思考:(1)如果小童車接觸的是地面,又會出現(xiàn)怎樣的現(xiàn)象呢?(2)汽車前進的原理。
【設計意圖】 實驗簡單易做,效果明顯,起到了吸引學生注意、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通過牛頓第三定律的兩個應用,學生體會到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這兩個實驗又活躍了課堂氣氛,讓學生在愉快的學習過程中體會牛頓第三定律在生活中的作用,而設置的思考題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知識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應用知識的能力。
7.3 小結與作業(yè)
接下來以問答的形式來完成課堂小結。
1.本節(jié)課學習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哪些性質(zhì)?
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作用點不同;同時產(chǎn)生,同時消失;性質(zhì)相同。
2.正確表述牛頓第三定律,解決新課引入時遺留的問題。
作業(yè):課本中“問題與練習”的第4題。
8 板書設計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物體間相互作用的這一對力,通常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3.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等值、反向、共線、異物、同時、同性質(zhì)。
4.牛頓第三定律: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數(shù)學表達式:F=F'。
關鍵詞:牛頓第三定律;哲學意義;唯物辯證法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0-094-1
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是經(jīng)典力學的基礎定律之一。這一定律不只是在物理學領域里意義重大,在哲學領域也經(jīng)常被引用為各種觀點的例證。還記得讀高中時,我們的政治老師在說明矛盾的普遍性時,這樣問過:“這個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的,那么,你和太平洋里的一只烏龜有什么聯(lián)系?。俊碑敃r我們苦思冥想,不得其解。老師笑著說:“你們之間有相互作用的萬有引力!”我們恍然大悟,從此對普遍聯(lián)系的觀點,深信不疑。
世界是普遍聯(lián)系和永恒發(fā)展的,聯(lián)系的根本內(nèi)容是矛盾,發(fā)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矛盾,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的觀點是唯物辯證法的根本觀點。矛盾的規(guī)律即對立統(tǒng)一的規(guī)律是唯物辯證法的實質(zhì)和核心。列寧曾強調(diào)說明矛盾的普遍性:數(shù)學中的正和負,力學中的作用與反作用,化學中的化合和分解……可見,牛頓第三定律在哲學中所體現(xiàn)的重要意義。
但是,我們卻不能簡單地、片面地理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這一對矛盾關系。其實,對于作用與反作用力能否看作一對矛盾,有些人是存在疑惑的。根據(jù)唯物辯證法的觀點,任何矛盾不僅有其斗爭性,而且有其統(tǒng)一性。只有斗爭性、沒有統(tǒng)一性,或只有統(tǒng)一性、沒有斗爭性的“矛盾”是不存在的。所謂斗爭性,指的就是矛盾雙方互相排斥、互相對立的性質(zhì),所謂統(tǒng)一性,指的就是恰與矛盾的斗爭性相反的、矛盾雙方互相吸引、互相聯(lián)結的性質(zhì)。而事物正是在矛盾的對立統(tǒng)一中向前發(fā)展的。我們來看力學中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它們一定是分別作用在對方物體上的,但能否把它們稱之為是“矛盾”呢?例如:物體A放置在物體B(臺子)上,若把A對B之壓力F稱為作用力,則B對A之支持力F即為反作用力。那么,我們能不能把A、B物體之間的作用力F和反作用力F就稱為是一對矛盾呢?它們的對立性在于:總是方向相反,分別作用在A、B兩個物體之上。它們的統(tǒng)一性在于:它們必然是同生同滅、同變化、同性質(zhì)的。因此,正如列寧所說,這是典型的一對矛盾。
牛頓第三定律告訴我們,有作用,就必然存在反作用。有趣的是,這一特點,貫穿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觀點始終。例如,生產(chǎn)力和生產(chǎn)關系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生產(chǎn)力對生產(chǎn)關系有決定作用,生產(chǎn)力的變化發(fā)展,必然引起生產(chǎn)關系的變革。而生產(chǎn)關系對生產(chǎn)力具有反作用。當生產(chǎn)關系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chǎn)力的反作用體現(xiàn)為推動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而當生產(chǎn)關系不適應生產(chǎn)力發(fā)展狀況時,它對生產(chǎn)力的反作用體現(xiàn)為阻礙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再例如,經(jīng)濟基礎和上層建筑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生產(chǎn)關系的綜合構成社會的經(jīng)濟基礎。經(jīng)濟基礎決定社會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設施,決定社會的各種思想觀點和社會形態(tài),即經(jīng)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這是經(jīng)濟基礎對上層建筑的決定作用。而上層建筑對經(jīng)濟基礎的反作用表現(xiàn)為:當上層建筑適應經(jīng)濟基礎狀況時,它促進經(jīng)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它不適應經(jīng)濟基礎狀況時,會阻礙經(jīng)濟基礎的發(fā)展和變革。以上兩個例子跟我們物理學中簡單的兩物體之間的作用與反作用的關系在形式上是完全一致的。
1. 下列關于力的說法,正確的是( )
A. 人走路時,只有地對腳的作用力大于腳蹬地的作用力,人才能前進
B. 以卵擊石,石頭無恙而雞蛋碎了,是因為雞蛋對石頭的作用力小于石頭對雞蛋的作用力
C. 甲、乙兩隊拔河,甲隊勝,并不能說甲對繩的拉力大于乙對繩的拉力
D. 運動員從地上跳起,是由于地面給運動員的作用力大于運動員給地面的作用力
2. 關于牛頓第一定律的下列說法, 正確的是( )
A. 牛頓第一定律是實驗定律
B. 牛頓第一定律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tài)的原因
C. 牛頓第一定律是牛頓第二定律在物體的加速度[a=0]條件下的特例
D. 物體的運動不需要力來維持
3. 用力[F]拉一物體使其以加速度[a]在水平面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力[F]的水平分量為[F1],如圖1. 若以與[F1]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力[F]代替力[F]拉此物體,使物體產(chǎn)生的加速度為[a],則( )
A. 當該水平面光滑時,[a
B. 當該水平面光滑時,[a=a]
C. 當該水平面粗糙時,[a
D. 當該水平面粗糙時,[a>a]
4. 甲、乙兩物體先后從同一地點出發(fā),沿一條直線運動,它們的[v-t]圖象如圖2,由圖可知( )
A. 甲比乙早出發(fā),所以乙追不上甲
B. 由于乙在[t=10s]時才開始運動,所以[t=10s]時,甲在乙前面,它們之間的距離為乙追上甲前最大
C. [t=20s]時,它們之間的距離為乙追上甲前最大
D. [t=30s]時,乙追上了甲
5. 如圖3,物體[A]靠在豎直的墻面上,在豎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A、B]物體均保持靜止,則物體[B]的受力個數(shù)為( )
A. 2 B. 3
C. 4 D. 5
6. 有四個運動的物體[A、B、C、D],物體[A、B]運動的[s-t]圖象如圖4甲;物體[C、D]從同一地點沿同一方向運動的[v-t]圖象如圖4乙. 根據(jù)圖象做出的以下判斷正確的是( )
A. 物體[A]和[B]均做勻加速直線運動且[A]的加速度比[B]大
B. 在0~3s的時間內(nèi),物體[B]運動的位移為10m
C. [t=3s]時,物體[C]追上物體[D]
D. [t=3s]時,物體[C]與物體[D]之間有最大間距22.5m
7. 小明同學為了探究電梯起動和制動時的加速度大小,他將體重計放在電梯中,然后站在體重計上,乘坐電梯從1層直接到10層,之后又從10層直接回到1層. 并用照相機進行了相關記錄,如圖所示. 他根據(jù)記錄,進行了以下推斷分析,其中正確的是( )
[50][40][50][50][40][50][40][50][40][ 9][ 10][ 2][ 1][ 1]
A. 根據(jù)圖2和圖3可估測出電梯向上起動時的加速度
B. 根據(jù)圖1和圖2可估測出電梯向上制動時的加速度
C. 根據(jù)圖1和圖5可估測出電梯向下制動時的加速度
D. 根據(jù)圖4和圖5可估測出電梯向下起動時的加速度
8. 如圖5,質(zhì)量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輕彈簧上端固定在框架上,下端固定一個質(zhì)量為[m]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動時,框架始終沒有跳起,當框架對地面壓力為零的瞬間,小球的加速度大小為( )
A. [g] B. [M-Nmg]
C. [0] D. [M+Nmg]
9. 如圖6,水平放置的光滑硬桿[OA、OB]成[θ]角,在兩桿上各套輕環(huán)[P、Q],兩環(huán)用輕繩相連,現(xiàn)用恒力[F]沿[OB]方向拉環(huán)[Q],當兩環(huán)穩(wěn)定時,繩的張力大小是( )
A. [Fsinθ] B. [F/sinθ]
C. [Ftanθ] D. [F/sinθ2]
二、本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 共20分. 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或按題目要求作答.
10. 利用滴水法可以粗略測量當?shù)氐闹亓铀俣?,其方法如圖7:調(diào)整水龍頭滴水的快[圖7]慢達到一個穩(wěn)定度之后,再仔細調(diào)節(jié)盛水盤子的高度,使得第一滴水落到盛水盤面的瞬間,第二滴水恰好從水龍頭口開始下落. 以某一滴水落到盤子面的瞬間開始計數(shù)為1,數(shù)到第[n]滴水落到盤子面的瞬時停止計時,記下所用的時間為[t],再測出從水龍頭口到盤子面的豎直高度為[h],那么由此測可算出當?shù)氐闹亓铀俣戎禐?.
11. 某同學在做“測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加速度”實驗時打出的紙帶如圖8,每兩個記數(shù)點之間還有四點沒有畫出來,圖中上部數(shù)字為相鄰兩個記數(shù)點間的距離,打點計時器的電源頻率為50Hz.(答案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1)圖8中記數(shù)點“4”對應的紙帶速度[v4=] m/s.
(2)紙帶的加速度為[a=] m/s2.
12. 小華用如圖9的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小車擱置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紙帶連接車尾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用來測定小車的加速度[a],小桶通過細線對小車施加拉力[F]. 在保持小車質(zhì)量不變的情況下,改變對小車拉力[F]的大小,測得小車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數(shù)據(jù)如下表:
(2)由圖象可知,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最大靜摩擦力大小為 N. (結果保留2位有效數(shù)字)
(3)若要使作出的[a-F]圖線過坐標原點,需要調(diào)整實驗裝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
A. 增加小車的質(zhì)量
B. 減小小車的質(zhì)量
C. 適當墊高長木板的右端
D. 適當增加小桶內(nèi)砝碼質(zhì)量
13. 如圖10,是某同學在做“探究加速度與力、質(zhì)量的關系”的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紙帶上標注了幾個計數(shù)點[O、A、B、C、D、E、F],并且相鄰兩個計數(shù)點之間還有4個點沒有畫出,紙帶旁還給出了最小刻度為1mm的刻度尺,已知打點計時器所用交流電頻率為50Hz,即打點周期為0.02s.
(1)請根據(jù)圖中信息,寫出計數(shù)點[A]對應刻度尺上的讀數(shù) cm;
(2)由紙帶可以計算出小車的加速度是 m/s2 (結果保留三位有效數(shù)字);
(3)該同學在研究小車的加速度[a]和小車質(zhì)量[M]的關系時,始終滿足[M?m]([m]為砂桶及砂的質(zhì)量),且所有操作均正確,結果得到的圖象應該是下圖中的( )
(4)該同學在實驗完成后得到了如圖11的圖象,請分析是什么原因:
三、本題共小題,滿分44分. 解答應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驟. 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有數(shù)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shù)值和單位.
14. (8分)[A、B]兩輛汽車在筆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駛,當[B]車在[A]車前84m處時,[B]車速度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勻加速運動,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B]車加速度突然變?yōu)榱?,[A]車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勻速運動,經(jīng)過12s后兩車相遇,問[B]車加速行駛的時間是多少?
15. (8分)在水平雪地上,質(zhì)量為[M=35kg]的小紅,坐在質(zhì)量為[m=5kg]的雪橇上,小莉用與水平方向成370斜向上的拉力拉雪橇,拉力大小為[F=100N],雪橇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μ=0.2],(sin37°=0.6,cos37°=0.8,[g]=10m/s2)求:
(1)雪橇對地面的壓力大??;
(2)雪橇運動的加速度大??;
(3)從靜止開始前進150m所需要的時間.
16. (8分)如圖12,小球被輕質(zhì)細繩系住斜吊著放在靜止光滑斜面上,設小球質(zhì)量[m=3kg],斜面傾角[θ=30°],懸線與豎直方向夾角[α=30°],光滑斜面[M=50kg]置于動摩擦因數(shù)[μ=0.8]的粗糙水平面上始終不動,求:([g]=10m/s2)
(1)懸線對小球拉力的大??;
(2)小球?qū)π泵娴膲毫Χ啻螅?/p>
(3)地面對斜面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7. (10分)如圖13,在傾角[θ=37°]的足夠長的固定斜面底端有一質(zhì)量[m=]1.0kg的物體. 物體與斜面間動摩擦因數(shù)[μ=0.25],現(xiàn)用輕細繩將物體由靜止沿斜面向上拉動. 拉力[F=]10N,方向平行斜面向上. 經(jīng)時間[t=]4s繩子突然斷了,已知sin37°=0.60, cos37°=0.80,[g]=10m/s2,求:
(1)繩斷時物體的速度大小;
(2)從繩子斷了開始到物體再返回到斜面底端的運動時間.
18. (10分)如圖14甲,水平傳送帶順時針方向勻速運動. 從傳送帶左端[P]先后由靜止輕輕放上三個物體[A、B、C],物體[A]經(jīng)[tA=9.5s]到達傳送帶另一端[Q],物體[B]經(jīng)[tB=10s]到達傳送帶另一端[Q],若以釋放物體時刻作為[t]=0時刻,分別作出三物體從傳送帶左端[P]運動到右端[Q]的速度圖象如圖14乙、丙、丁,求:
教材分析:
牛頓第三定律是把一個物體受到的力與其他物體受到的力聯(lián)系起來的橋梁,它獨立的反映了力學規(guī)律的另一側(cè)面。它是對牛頓第一、二定律最有效的補充,有了它就會把受力分析的對象從一個物體擴展到多個物體,拓寬了分析思路和解題范圍。因此牛頓第三定律和牛頓第一、二定律一起建立了一個完整了理論體系,奠定了整個力學的基礎。
學生在學習本節(jié)課前已經(jīng)學習了力和運動的有關知識,對力和運動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本章中最重要的知識點是“牛頓第二定律”,但是學生對研究對象仍然是分辨不清,經(jīng)?;煜矬w系間的內(nèi)力和外力。最難的是學生不清楚物體系間單個物體的受力,及它們之間力的關系。經(jīng)過本節(jié)課對物理現(xiàn)象的分析總結恰好能夠解決以上所有的疑問。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掌握牛頓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釋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3)能區(qū)分“一對平衡力”和“一對作用力、反作用力”。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實驗能力。
(2)通過用牛頓第三定律分析物理現(xiàn)象,可培養(yǎng)學生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通過鼓勵學生動手、大膽質(zhì)疑、勇于探索,可提高學生自信心并養(yǎng)成科學思維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結合有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實事求是、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態(tài)度和團結協(xié)作的科學精神。感受物理學科研究的方法和意義。
(2)激發(fā)學生探索的興趣,養(yǎng)成一種科學探究的意識。
設計思想:
在課堂中通過探究實驗和列舉生活實例,創(chuàng)設物理情景,引導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維,幫助學生建立關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形象直觀的認識,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同時通過同學間的分組實驗和討論,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精神。
教學過程:
一、聯(lián)系生活實例引入:
師:(1)“在鼓掌時右手用力拍打左手,左手掌是否有感覺,右手掌是否也有感覺?”
生:學生鼓掌,并回答:“兩只手同時都有感覺。”
師: 總結:在這里我們就把兩手間相互存在的一對力,叫做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板書),如果左手受到的力叫做作用力,則左手給右手的力叫做反作用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我們的生活中是廣泛存在的。
師:(2)引導學生回顧生活中有關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其他實例。
生: 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一些實例,體驗生活中存在的一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教師總結,引入新課(板書:牛頓第三定律)。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觀察生活、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和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體現(xiàn)從生活走向物理的教學觀念。
二、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關系:
實驗一:定性探究兩彈簧間的相互作用的拉力
師:請兩位同學將兩彈簧秤掛鉤掛在一起,用力向相反的方向拉兩彈簧,觀察彈簧秤的示數(shù)變化情況。
生:兩同學合作進行實驗,總結得出:兩彈簧間相互作用的彈力性質(zhì)相同,有同時性。
實驗二:在兩塊蹄形磁鐵下面分別墊兩個玻璃棒,相互靠近,先是同名磁極相對,然后異名磁極相對,分別由靜止釋放,觀察兩磁鐵的運動情況。
生:學生實驗,總結得出:兩磁鐵間的相互作用力性質(zhì)相同,有同時性。
實驗三:將一底部墊有試管的長木板上面放一小木塊,左端固結一個彈簧秤,該彈簧秤左端固定,在小木塊右端用另一彈簧秤向右緩慢拉動小木塊,提示學生通過觀察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變化,思考小木塊和長木板間的摩擦力怎樣變化?
生:學生觀察并思考:兩彈簧秤的示數(shù)緩慢變大,進一步說明小木塊和長木板所受的靜摩擦力逐漸變大。
提問:總結以上三個實驗,可得到什么樣的結論?
生:學生分析得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性關系,如性質(zhì)相同、有同時性、等等。
總結:經(jīng)過大量實驗證明,物體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性質(zhì)相同,同時產(chǎn)生,同時變化,同時消失,而且分別作用在兩個物體上。那么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間又有什么樣的定量關系呢?
設計意圖:1.讓學生明確研究物理現(xiàn)象的一般都要經(jīng)歷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定性到定量的過程。 2.通過自己動手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以及總結歸納實驗信息的能力。 3.通過和同學合作進行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既堅持原則,又尊重他人。
三、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定量關系:
實驗四: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關系
請兩位同學將兩個彈簧秤的掛鉤掛在一起,然后對拉。拉到一定的狀態(tài),保持穩(wěn)定,學生觀察比較兩彈簧秤的讀數(shù),看是否相等。改變幾次讀數(shù),重復以上實驗。
生:兩位同學相互配合,進行對拉,比較兩彈簧秤的讀數(shù),并進行多次實驗。
啟發(fā)思考:本實驗的現(xiàn)象說明了什么?
生:學生討論、總結:作用力、反作用力大小相等。
得出結論后,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進行實驗: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有什么樣的關系呢?
實驗五: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方向關系
甲橡皮筋一端掛在鐵架臺上,另一端通過細繩套與乙橡皮筋某一端相掛,乙橡皮筋另一端用手抓住.用力將兩橡皮筋拉直.觀察兩橡皮筋的方向。多次改變拉力方向,重復以上實驗。
啟發(fā)思考:(1)本實驗的現(xiàn)象又說明了什么?
生:學生實驗,得出結論: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在同一直線上,方向相反.
(2)總結實驗四和實驗五,可得到什么結論?
師生:引導學生,總結出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
總結: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條直線上,這就是牛頓第三定律。(板書)
牛頓第三定律的數(shù)學表達式表述: (負號表示反作用力 與作用力F的方相反)
設計意圖:1、鼓勵學生從物理現(xiàn)象和實驗中歸納科學規(guī)律,并能書面或口頭表達自己的觀點,使學生認識到實驗、分析,論證在科學探究中的重要性。 2、聯(lián)系實際,培養(yǎng)學生對科學的求知欲,感受科學知識給人類生活所帶來的巨大影響。使學生樂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學原理。
四、應用舉例
列舉生活中一些常見的跟牛頓第三定律有關的實例。
生:體會牛頓第三定律在生產(chǎn)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五、課堂鞏固
【例】:如圖所示,電燈用線吊在天花板上,處于靜止狀態(tài)。
(1)請分析物體受幾個力?并指出每一個力的反作用力、以及平衡力?
(2)結合上面問題,比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與一對平衡力的異同,結論填入表1。
六、回顧總結
結合本節(jié)課的探究過程體會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關系,理解牛頓第三定律的內(nèi)容,并能夠利用牛頓第三定律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然后學生歸納總結這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提出自己在學習中存在的疑問。教師答疑,深化知識。
1、在數(shù)學上,牛頓創(chuàng)立了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學,推動了數(shù)學研究的發(fā)展, 在力學上,牛頓在伽利略力學理論的基礎上,經(jīng)過長期深入研究,解釋了眾多的力學現(xiàn)象,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影響最大,總之,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在科學發(fā)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2、 牛頓在數(shù)學上能夠取得這么多的重大成就,不是偶然的,這是他善于觀察思考,勤奮刻苦鉆研的結果, 1642年,牛頓生于英國東南部林肯郡的一個農(nóng)村,他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家里給他的零用錢,他都用來購買木工工具,他做了許多精巧的風車、風箏、日晷、漏壺等實用器械,18歲那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26歲,就成為劍橋大學著名的數(shù)學教授,年輕的時候,牛頓非常注意觀察自然現(xiàn)象,任何事都在心里有疑問,1727年,牛頓病逝于倫敦郊區(qū)。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