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观看av毛片亚洲_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_一级片黄色视频播放_日韩免费86av网址_亚洲av理论在线电影网_一区二区国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_亚洲国产精品久久99人人更爽_精品少妇人妻久久免费

首頁 > 文章中心 > 胰腺腫瘤

胰腺腫瘤

前言:想要寫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嗎?我們特意為您整理了5篇胰腺腫瘤范文,相信會為您的寫作帶來幫助,發(fā)現(xiàn)更多的寫作思路和靈感。

胰腺腫瘤

胰腺腫瘤范文第1篇

1.1研究方法

1.1.1Westernblot法依照蛋白提取試劑盒說明書進行各細胞株總蛋白的提取,BCA定量試劑盒進行蛋白濃度的測定,樣品定量為5g/L,于每條泳道進行上樣50μg蛋白,采用12%十二烷基磺酸鈉-聚丙烯酰胺進行凝膠電泳,在電壓70V條件下經(jīng)80min電轉移至PVDF膜。5%脫脂奶粉封閉2h,加入一抗,在4℃條件下孵育過夜。TBST洗膜后,加入二抗室溫條件下孵育1.5h,TBST清洗,采用ECL發(fā)光,以凝膠顯像儀進行顯像。采用QuantityOne進行灰度值檢測。

1.1.2qRT-PCR法按照RNA分離試劑盒及TRIzol試劑盒說明書步驟提取并純化各細胞株總RNA,所有RNA樣本濃度均稀釋至1g/L,依據(jù)逆轉錄及擴增試劑盒說明書規(guī)定步驟進行逆轉錄及擴增。總RNA濃度測定:用DEPC水調(diào)零后取1.5μL樣品置于ND-1000全波長紫外/可見光掃描分光光度計測樣臺上進行測量,對A260/A280值以及濃度進行記錄,總RNA樣品在A260/A280為1.8~2.0,RNA純度較高,無DNA、蛋白質(zhì)等污染,濃度為100~1458.2μg/μL??俁NA完整性檢測:取RNA樣品1μL,1%瓊脂凝膠電泳80V電壓電泳20min,EB染色10min,于凝膠成像系統(tǒng)下觀察并進行拍照。結果顯示5sRNA、18sRNA、28sRNA條帶完整,總RNA抽取完整。RT-PCR反應體系為(2×All-in-OneqPCRMix10μL,45×SyberGreen2μL,PrimerF1μL,PrimerR1μL,cDNA2μL,ddH2O4μL),反應條件如下:95℃預變性10min;95℃變性10s、60℃退火20s、72℃延伸10s,45個循環(huán)。所有反應均設立復孔,并以DEPC水代替模板,cDNA作為陰性對照。

1.1.3siNDRG1及陰性對照序列轉染PANC-1細胞siNDRG1及陰性對照序列由上海吉瑪制藥技術有限公司合成。轉染前24h取對數(shù)生長期細胞,0.25%胰酶消化成單細胞懸液,分別以10×104和20×104/孔接種至24孔板中,對融合達到70%~90%的細胞株進行轉染,細胞分3組:空白對照組、siNDRG1組及陰性對照組。對siNDRG1組及陰性對照序列組依照LipofectamineTM2000試劑說明書步驟進行轉染,轉染48h后按照miRNA提取及分離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總RNA完整性檢測,應用紫外線分光光度儀檢測RNA溶解光密度值A(介于260~280nm處比值),計算RNA的濃度及純度,比值為1.8~2.1者可用于進一步實驗。采用Westernblot法及qRT-PCR對轉染后PANC-1細胞中NDRG1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達的轉染效率進行檢測。并采用Westernblot法及qRT-PCR對PANC-1細胞siNDRG1轉染后MMP-7在蛋白水平及mRNA水平表達進行檢測。

1.1.4MTT法檢測轉染后PANC-1細胞增殖取各組PANC-1細胞,按MTT試劑盒操作步驟,以5×103細胞/孔密度接種于96孔細胞培養(yǎng)板內(nèi),并設立3個復孔,培養(yǎng)24、48、72、96、120h后,每孔內(nèi)加入5mg/mLMTT液2μL,繼續(xù)進行溫育4h,棄上清后加入DMSO150μL,進行振蕩溶解結晶,比色選擇570nm波長,在酶聯(lián)免疫檢測儀上進行各孔光吸收值測定,并重復3次試驗,取平均值。

1.1.5流式細胞儀檢測轉染后PANC-1細胞調(diào)亡PANC-1細胞進行轉染48h后,取各組細胞,依照AnnexinV-FITC/PI試劑盒說明書步驟進行操作,流式細胞儀AlexaFITC最大激發(fā)波長488nm,最大發(fā)射波長為509nm,PI-DNA復合物最大激發(fā)波長為535nm,最大發(fā)射波長為615nm,采用軟件CellQuest進行分析。AlexaFITC為X軸,PI為Y軸,每個樣本采集為10000個細胞,區(qū)分開早期調(diào)亡細胞、晚期調(diào)亡細胞及繼發(fā)壞死細胞區(qū),計算出陽性細胞的百分比例,并重復3次試驗,取平均值。

1.2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PASWStatistics18.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Westernblot、qRT-PCR及MTT結果采用GraphPadPrism6.0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作圖,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胰腺癌細胞株的Westernblot法檢測結果NDRG1(60kDa)在PANC-1、BXPC-3、CAPAN-2、SW1990細胞株中均有表達,低分化細胞(PANC-1)中NDRG1蛋白水平表達較中分化(BXPC-3)及高分化細胞株(CAPAN-2、SW1990)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ANC-1vs.BXPC-3:q=3.4,P<0.05;PANC-1vs.CAPAN-2:q=7.23,P<0.01;PANC-1vs.SW1990:q=8.65,P<0.01);MMP-7(28kD)在4種細胞株中表達與NDRG1的趨勢一致(PANC-1vs.BXPC-3:q=3.5,P<0.05;PANC-1vs.CAPAN-2:q=9.27,P<0.01;PANC-1vs.SW1990:q=10.58,P<0.01)。

2.2各細胞株的qRT-PCR檢測4組細胞株中NDRG1及MMP-7在mRNA水平均有表達,低分化細胞(PANC-1)中NDRG1在mRNA水平表達較中分化(BXPC-3)及高分化細胞株(CAPAN-2、SW1990)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ANC-1vs.BXPC-3:q=3.15,P<0.05;PANC-1vs.CAPAN-2:q=9.35,P<0.01;PANC-1vs.SW1990:q=9.95,P<0.01);MMP-7的mRNA在4種細胞株中表達趨勢與NDRG1一致(PANC-1vs.BXPC-3:q=3.27,P<0.05;PANC-1vs.CAPAN-2:q=8.66,P<0.01;PANC-1vs.SW1990:q=9.17,P<0.01)。

2.3Westernblot及qRT-PCR對siNDRG1轉染效果的檢測Westernblot與qRT-PCR結果顯示,siNDRG1轉染組PANC-1細胞NDRG1蛋白與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均P<0.05),但陰性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3)。

2.4siNDRG1轉染后MMP-7蛋白與mRNA表達變化Westernblot結果顯示,siNDRG1轉染組PANC-1細胞MMP-7蛋白與mRNA表達水平均明顯低于空白對照組(均P<0.05),但陰性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4)。2.5MTT檢測siNDRG1干擾后PANC-1細胞增殖變化空白對照組、siNDRG1轉染組與陰性對照組PANC-1細胞增殖率72h:(62.53±9.45)%、(42.26±10.24)%、(59.87±6.19)%;96h:(83.26±6.47)%、(51.39±11.29)%、(79.98±7.04)%;120h:(84.67±7.12)%、(61.57±4.38)%、(81.43±7.84)%。siNDRG1干擾后PANC-1細胞增殖能力受到抑制,在72、96、120h與空白對照組比較,差異均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9.454,P<0.01;t=12.367,P<0.01;t=3.733,P<0.05),而陰性對照組與空白對照組在各時間點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2.6流式細胞儀檢測siNDRG1干擾后PANC-1細胞調(diào)亡變化siNDRG1組、空白對照組、陰性對照組PANC-1細胞凋亡率分別為17.59%、0.45%、0.24%,siNDRG1組與陰性對照組或空白對照組比較,調(diào)亡率明顯增高,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陰性對照組或空白對照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胰腺癌以發(fā)現(xiàn)晚、治療效果差、預后差及病死率高為特點。經(jīng)多中心研究顯示,胰腺癌的1年生存率低于20%,5年生存率低于5%。80%以上的患者在確診時已經(jīng)發(fā)生廣泛轉移?;颊呔烙诎┠[惡性生長、轉移及浸潤。胰腺導管腺癌在胰腺癌病理分型中占80%~90%[11]。目前無論是手術、放療及化療均不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針對胰腺癌相關基因靶向治療是目前的研究熱點。胰腺癌的發(fā)生及發(fā)展是多基因的協(xié)同作用的結果。本研究顯示,在蛋白水平,NDRG1及MMP-7在PANC-1、BXPC-3、CAPAN-2、SW19904組細胞株中均有表達,在低分化細胞PANC-1中NDRG1在蛋白水平表達較中分化BXPC-3及高分化細胞株CAPAN-2、SW1990中高,提示,NDRG1及MMP-7可能參與惡性腫瘤細胞的生長及分化行為,NDRG1及MMP-7表達上調(diào)會導致胰腺癌細胞分化程度差,惡性度增高。在mRNA水平,NDRG1及MMP-7在PANC-1表達較BXPC-3及CAPAN-2、SW1990中高,提示NDRG1及MMP-7對胰腺癌細胞分化及惡性生長行為的調(diào)節(jié)在基因水平即已發(fā)生。NDRG1作為α/β水解酶,具有磷酸泛酰巰基乙胺序列,能夠活化氨基酸及脂肪酸,在細胞生長分化及細胞周期中起到重要作用,參與腫瘤細胞的蛋白水解代謝,從而促進腫瘤細胞的分化潛能,細胞周期從G1期向G2期轉化。NDRG1沒有水解酶的催化位點,受N-myc的抑制。NDRG1位于人染色體8q24,全長約60kb,包含著16個外顯子及15個內(nèi)含子,C末端包含3段特有的具有10個親水性氨基酸殘基串聯(lián)重復序列?;|(zhì)金屬蛋白酶作為蛋白水解酶家族,在腫瘤形成微環(huán)境中起到重要作用。

本研究采用siRNA轉染胰腺癌PANC-1細胞株,經(jīng)Westernblot及qRT-PCR在蛋白及mRNA水平證明沉默效率達到60%以上,成功的下調(diào)了NDRG1在PAN-1細胞中的表達。NDRG1下調(diào)后,經(jīng)Westernblot及qRT-PCR檢測發(fā)現(xiàn),MMP-7在蛋白及mRNA水平表達下調(diào)[10]。NDRG1對惡性腫瘤生長分化等惡的調(diào)控可能通過調(diào)控MMP-7表達實現(xiàn),MMP-7可與NDRG1的輔基酰基載體蛋白結合形成復合體從而影響惡性腫瘤的行為,NDRG1也可能上調(diào)MMP-7表達從而通過水解活性促進胰腺癌細胞從原發(fā)灶脫落、遷移,在遠隔器官種植浸潤。MMP-7以酶原形式產(chǎn)生,激活后即形成IV型膠原酶,從而降解、破壞靠近腫瘤表面細胞外基質(zhì)中I型、III型膠原,誘發(fā)腫瘤細胞沿缺失的基膜環(huán)形侵潤,結果即為惡性腫瘤細胞的侵襲轉移[18]。MMP-7可以與NDRG1的輔基?;d體蛋白結合,兩者以復合體形式存在并激活,從而影響胰腺癌的生長分化、凋亡增殖等惡。

胰腺腫瘤范文第2篇

[關鍵詞] 胰腺;囊性腫瘤;診斷

[中圖分類號] R445[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02(b)-079-02

胰腺上皮性囊性腫瘤病變是一組以囊性改變?yōu)樘卣鞯牟煌膊?其病史、組織起源、臨床治療及預后都不盡相同。因此,提高其診斷與鑒別診斷能力具有重要意義。在診斷胰腺上皮性囊性病變時,除影像表現(xiàn)外,必須緊密結合臨床病史、患者的性別、年齡等進行分析。筆者收集我院2004年1月~2009年9月經(jīng)手術病理證實的17例患者的影像與臨床資料,對此進行回顧性分析,并總結其影像特點,以利于提高今后的診斷率,對其臨床治療及術后的隨訪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4年1月~2009年9月17例行CT和MRI檢查,并經(jīng)手術與病理證實的胰腺囊性腫瘤病變患者,女性12例,男性5例;年齡16~70歲,平均45歲。主要癥狀:17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病史,少數(shù)患者有腹脹、發(fā)熱、惡心、嘔吐。體征:多數(shù)有上腹壓痛。

1.2 檢查方法

CT檢查采用GE 16排螺旋CT,層厚、層距均為5 mm,螺距1 mm,均進行平掃及增強掃描。MRI設備為GE 1.5T超導永磁機,腹部表面線圈,橫斷面T2WI、T1WI,冠狀面T2WI平掃。采用非離子型對比劑,注射流速為2.5~3.0 ml/s,總量90 ml左右,行Gd-DTPA增強掃描、磁共振膽胰管造影(MRCP)及ERCP造影。

2 結果

胰腺囊性病變的診斷及鑒別診斷需綜合判斷,最重要的是分析囊內(nèi)及囊壁的特點(如壁的厚薄、有無分隔、壁結節(jié)等)、病灶的數(shù)目及邊界、病史、實驗室檢查(淀粉酶等)、性別、年齡、部位等。胰腺上皮源性囊性腫瘤少見,約占胰腺腫瘤的10%。惡性腫瘤中只有2%~4%為囊性。主要有以下4種類型:漿液性囊腺瘤(5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其中1例為癌),實性假狀腫瘤(6例),導管內(nèi)狀黏液腫瘤(3例)。除漿液性囊腺瘤外,其他均屬于惡性或潛在惡性腫瘤。其鑒別結果見表1、2。

3 討論

3.1 漿液性囊腺瘤

漿液性囊腺瘤為最常見的胰腺腫瘤,大多數(shù)為良性,不發(fā)生惡變,發(fā)現(xiàn)病變不必手術,隨訪即可。多單發(fā),合并Von-Hippel-Lindau綜合征時多發(fā),本組5例均為單發(fā)。微囊型占絕大多數(shù),為4例(80%~90%),其中周邊見直徑>2 cm的大囊2例。大囊型1例,無壁結節(jié)或其他實性結構。中間可見稀少的間隔囊壁,較薄,看不見。病變無強化,間隔可有輕微強化。

3.2 黏液性囊腺瘤

黏液性囊腺瘤可分為3種類型:①良性(黏液性囊腺瘤);②交界性腫瘤;③惡性(黏液囊腺癌)。不同類型可能為病變發(fā)展的不同階段。本組囊腺瘤1例,包膜完整,一般有較明確的壁,此點可與漿液性囊腺瘤相鑒別。分隔寬,分房少,單囊或多囊的壁與纖維間隔有時有條狀鈣化。病變一般不累及主胰管,與主胰腺管間不相通。囊腺瘤和囊腺癌鑒別較困難,一般年齡越大,惡性程度越高。實性成分越多,越有可能是交界性或惡性腫瘤。如發(fā)現(xiàn)合并轉移灶,則囊腺癌確診無疑。本組囊腺癌1例并伴有轉移,交界性腫瘤2例,伴鈣化2例,均為老年女性。

3.3 實性假狀腫瘤

本組實性假狀腫瘤6例,其中,2例伴有鈣化,1例出血,4例為良性,2例惡性。SPTP邊界均不清楚,并可見腫瘤包繞血管。均為年輕女性,占胰腺腫瘤的0.17%~2.50%。主要有3種基本成分:實性結構,假狀結構,囊變。單發(fā)、囊實相間,實性部分位于周邊,囊性位于中心。如有出血,其內(nèi)密度較高,CT值為20~50 Hu。30%的腫瘤鈣化多見,以沿腫瘤邊緣分布較具有特征性。此病為良性或具有低度惡變傾向,較少轉移,預后較好。

3.4 導管內(nèi)狀黏液腫瘤

導管內(nèi)狀黏液腫瘤是一種相對少見的胰腺腫瘤,具有獨特的臨床病理和影像學表現(xiàn)。腫瘤有2個最重要的特征:胰腺管擴張和分泌黏液,可分為主胰管型、分支型及混合型。65%左右的患者有腹痛,45%的患者體重減輕。這種腫瘤緩慢生長為低度惡性或惡性傾向的腫瘤,本病預后較好,術后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本組中,①主胰管型1例,為導管內(nèi)狀黏液腺瘤伴不典型增生。影像學表現(xiàn)為主胰管彌漫性擴張,擴張的主胰管內(nèi)見實性成分的壁結節(jié)。②1例分支胰管型為腺瘤,表現(xiàn)為與主胰管相通的囊性病灶,多呈葡萄樣外觀,其內(nèi)可見條索形分隔及狀突起的壁結節(jié)。③2例混合型均為惡性,表現(xiàn)為主胰管及分支胰管呈囊狀擴張并伴有分泌黏液的結節(jié)影。以混合型IPMT多見,但仍以其中某一型征象為主。

MRCP:可顯示擴張的主胰管全貌、迂曲擴張的分支胰管的數(shù)目以及兩者之間的連接導管,可于術前顯示IPMT的多灶性或腫瘤可沿胰管發(fā)展和播散的特性,對術前提醒臨床注意手術方案的制訂及在術中詳細檢查以免術后仍有病灶存留起重要作用。

ERCP:本組4例中有3例從內(nèi)鏡下觀察到十二指腸開口擴大并有黏液流出這一關鍵征象。注入對比劑可顯示壁結節(jié)和黏液栓造成的充盈缺損。

由于CT和MRI可以多方位成像及對組織具有較高的分辨率,因此,對胰腺囊性上皮源性腫瘤病變的定位定性診斷具有重要價值。通過對本組病例討論,了解相關疾病的臨床及影像學表現(xiàn)特點,提高了對胰腺囊性腫瘤的認識,對其診斷和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周康榮.螺旋CT[M].上海:上海醫(yī)科大學出版社,1998:174.

[2]李松年.現(xiàn)代全身CT診斷學(下卷)[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1999:669.

[3]李英,謝敬霞,劉劍羽.胰腺囊性病變CT鑒別診斷[J].臨床放射學雜志,2002,21(3):214.

胰腺腫瘤范文第3篇

[關鍵詞] 急性胰腺炎;TNF-α

[中圖分類號] R657.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07-0159-02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是臨床上的急腹癥,其發(fā)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自從1988年Rinderknecht提出了白細胞過度激活學說[1]后,細胞因子在急性胰腺炎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逐漸被重視,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作為急性胰腺炎始動因子的作用已經(jīng)得到證實[2]?,F(xiàn)就促炎性細胞因子TNF-α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綜述如下。

1 腫瘤壞死因子

1.1 TNF-α的產(chǎn)生

1975 年Carswell等發(fā)現(xiàn)了能使荷瘤鼠腫瘤發(fā)生出血、 壞死而對正常組織細胞無明顯作用的腫瘤細胞毒因子,Old將其命名為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TNF主要分為由活化T細胞產(chǎn)生的 TNF-β和活化的單核細胞產(chǎn)生的 TNF-α。在人體內(nèi),產(chǎn)生TNF-α的主要細胞是單核巨噬細胞。Ramudo等的研究表明,胰腺相關性腹水時胰腺腺泡細胞中的TNF-α量增加,而非單核細胞或淋巴細胞,可見腺泡細胞是真正產(chǎn)生TNF-a的炎癥細胞[3]。

1.2 TNF-α的調(diào)節(jié)

正常人循環(huán)中的TNF-α水平為(10~80)pg/mL。在人和動物,能誘導產(chǎn)生TNF-α物質(zhì)為LPS,靜脈輸入LPS后2h,血清TNF-α達到高峰,4h內(nèi)恢復到基線水平。部分細胞因子也能誘導TNF-α,例如:IFN、IL-1、IL-2等。糖皮質(zhì)激素、IL-4、IL-6、IL-10、PAF受體拮抗劑和抗MHC-Ⅱ類分子抗體等均能在轉錄水平或轉錄后水平抑制TNF-α產(chǎn)生。能抑制NF-κB活性的物質(zhì)(N-乙酰半胱氨酸、谷胱甘肽等)和能抑制氧化酶的物質(zhì)均能抑制TNF-α產(chǎn)生。

1.3 TNF-α的生物學活性

1.3.1 TNF-α對血管的影響 TNF-α能引起血管內(nèi)皮細胞結構變化(如肌動蛋白微絲等重排,失去精密連接)、損傷內(nèi)皮細胞,導致血漿蛋白和水大量滲漏,于是機體發(fā)生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大量的TNF-α會引起廣泛的凝血使器官壞死,出現(xiàn)毛細血管滲漏綜合征,使全身脫水和肺衰竭,導致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

1.3.2 TNF-α對肝臟的作用 TNF-α能誘導肝臟產(chǎn)生急性期蛋白,抑制白蛋白的合成,并通過誘導IL-1和IL-6的生成放大這種效應,導致肝臟發(fā)生病理改變。

1.3.3 TNF-α與其他細胞因子 TNF-α在體內(nèi)能誘導IL-1、IL-6、IL-8、IFN-γ等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IL-10、CNTF等抑制TNF-α的作用,而IL-1、LIF、LPS則增強TNF-α的活性。

2 腫瘤壞死因子與急性胰腺炎

2.1 TNF-α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地位

目前對于急性胰腺炎的發(fā)病機制,“細胞因子所形成的三次打擊學說”是研究的熱點。大量的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相互作用導致胰腺局部損害(第一次打擊)、胰腺外臟器功能損害(第二次打擊)以及系統(tǒng)性炎癥反應綜合征(第三次打擊)[4]。TNF-α是急性胰腺炎的起動因子,在發(fā)病過程中起到“板機”樣作用[5]。在急性胰腺炎中,TNF-α升高的程度與胰腺損傷及炎癥程度呈正相關,并在急性胰腺炎發(fā)病及其全身并發(fā)癥發(fā)生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6]。TNF-α在急性胰腺炎發(fā)病的早期即可檢測到,高濃度的TNF-α能夠誘發(fā)和調(diào)控多種炎性細胞因子如IL-1、IL-6、IL-8等的釋放, 直接和間接參與引起機體內(nèi)兩次高水平細胞因子血癥, 引起炎癥瀑布樣級聯(lián)反應,引起胰腺的病理變化[7]。

2.2 TNF-α在胰腺損傷中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時,胰腺濾泡細胞產(chǎn)生大量TNF-α,這些TNF-α與胰腺細胞相關受體結合,使細胞產(chǎn)生氧自由基,激活核酸內(nèi)切酶將DNA 裂解成片段,造成細胞死亡[8]。并刺激炎癥細胞產(chǎn)生多種炎癥介質(zhì)及細胞因子來加劇胰腺組織損傷[9]。TNF-α還可直接損傷血管內(nèi)皮細胞,并可通過使細胞表面黏附因子與內(nèi)皮配位子的接觸時間延長和更加緊密而加劇內(nèi)皮細胞損害[10]。

2.3 TNF-α在肝臟損傷中的作用

TNF-α介導肝臟損傷途徑為:TNF-α的毒性作用直接導致肝竇內(nèi)皮細胞損傷,引起肝血竇微循環(huán)障礙,激活補體系統(tǒng),誘發(fā)IL-1、IL-6、PGE2等細胞因子釋放,并與IL-1、IL-6等細胞因子協(xié)同介導肝損傷[11]。Sindram等研究發(fā)現(xiàn),在肝細胞中,庫普弗細胞和血小板通過釋放TNF-α來激活凋亡通路[12]。

2.4 TNF-α在腸黏膜損傷中的作用

急性胰腺炎中,腸黏膜缺血、缺氧,黏膜屏障破壞,腸黏膜通透性異常增加,細菌移位引起繼發(fā)感染,再度激活巨噬細胞,導致TNF-α大量釋放,可誘發(fā)自身破壞性進程的“級聯(lián)瀑布反應”,這是機體遭受的第二次打擊,最后導致生命器官的功能衰竭。

急性胰腺炎引起腸道出現(xiàn)缺血再灌注損傷是導致腸管黏膜出現(xiàn)功能障礙的主要原因之一[13]。此時,腸道黏膜細胞內(nèi)可產(chǎn)生大量活性氧、各種細胞因子、炎癥介質(zhì),導致細菌及內(nèi)毒素得以穿越損傷的腸黏膜上皮而發(fā)生移位[14]。由于內(nèi)毒素刺激單核巨噬細胞釋放 TNF-α使腸黏膜上皮細胞凋亡,導致腸屏障功能障礙,引起氧自由基和蛋白水解酶等有害物質(zhì)釋放,并激活補體系統(tǒng)通過細胞毒性作用加重組織損傷。

2.5 抑制TNF-α的產(chǎn)生可有效緩解急性胰腺炎癥狀

細胞內(nèi)信號傳導通路介導的胰腺炎癥反應機制目前主要包括絲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 等[15]。其中p38MAPK 存在于胰腺細胞激活的早期,在炎癥細胞浸潤到組織內(nèi)時就活化,各種不同刺激均可以激活 p38MAPK[16]。因此,對關鍵的信號轉導通路進行有效地阻斷和調(diào)節(jié),可以有效地調(diào)控促炎細胞因子的產(chǎn)生,從而阻斷 SIRS 和 MOF 的發(fā)生或減輕其嚴重程度,從而明顯減輕臨床癥狀。有研究表明[17],MAPK抑制劑預處理后能顯著減少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漿中促炎細胞因子TNF-α的產(chǎn)生,抑制胰腺組織中TNF-α mRNA 的表達。通過抑制TNF-α的表達,明顯改善胰腺病理改變,從而減輕胰腺炎癥狀。

3 總結

綜上所述, 促炎性細胞因子TNF-α在急性胰腺炎中起重要作用,不僅對機體本身造成損傷,同時促進其他細胞因子、炎癥介質(zhì)和氧自由基等的大量釋放,對胰腺及全身多個器官造成損傷,阻斷其表達通路可明顯緩解臨床癥狀。

[參考文獻]

[1] Rinderknecht H. Fatal pancreatitis, a consequence of excessive leukocyte stimulation[J]. Int J Pancreatol, 1988,3(2-3): 105-112.

[2] Mews P,Philips P,F(xiàn)ahmy R,et al. 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 respond to inflammatory cytokines: Potential role in chronic pancreatitis[J]. Gut,2002,50:535-542.

[3] Ramudo L, Manso MA, De Dios I. Biliary pancreatitis-associatedascitic fluid activates the production of tumor necrosis factor-alphain acinar cells[J]. Crit Care Med, 2005,33(1): 143-148.

[4] Makhija R,Kingsnorth AN. Cytokines torminaeute pancreatitis[J]. Hepatobiliary Panereat Surg,2002,9(4):401-402.

[5] Fantini L,Tomassetti P,Pezzilli R. Management of acute pancreatitis: current knowledge and future perspectives[J]. World J Emerg Surg,2006,1:16.

[6] 張喜平,吳承鉤,李志. 重癥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肺損傷的研究進展[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8,16(3) : 299-306.

[7] Yang YL,Li JP. 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 antibaby prevebts brain damage of rats with acute necrotizing pancreatitis[J].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4,10(5):2898-2900.

[8] 秦仁義,裘法祖. 炎癥介質(zhì)、細胞因子在急性壞死性胰腺炎發(fā)生發(fā)展中的作用[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1998, 5(6): 361-362.

[9] 張欣中,葉子. 急性胰腺炎患者腸道屏障保護和炎性反應調(diào)控的研究[J]. 中國微生態(tài)學雜志, 2008,20(2): 186-188.

[10] 徐延鈞. 腫瘤壞死因子-α及白介素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10,17(9):993-995.

[11] 張喜平,張杰,楊萍. 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肝損傷機制及治療研究現(xiàn)狀[J]. 醫(yī)學研究雜志,2007,36(12):88-91.

[12] Sindram D, RJ,Hoffman MR, et al. Synergism between platelets and leukocytes in inducing endothelial cellapoptosis in the cold ische-mic rat liver: a Kupffer cell-mediated injury[J]. FASEB J, 2001, 15(7):1230-1232.

[13] Wang XD. Alterations in intestinal function in acute pancreatitis in an experimental model[J]. Br J Surg, 1996,83(11):1537.

[14] 賈鵬輝,劉續(xù)寶. 腫瘤壞死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并發(fā)腸黏膜屏障損害中的作用[J]. 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 2000,7(6):415-417.

[15] 江濤,方茂勇. p38MAPK 信號途徑抑制劑 SB203580 對大鼠重癥急性胰腺炎胰腺組織中 TNF-α表達的調(diào)控作用[J]. 肝膽外科雜志, 2013,21(3):220-222.

[16] 龍友明,劉學進,陳墾,等. Tat-NBD 多肽抑制胰腺腺泡細胞AR42J 細胞的核因子-κB 相關性炎癥反應[J]. 中華急診醫(yī)學雜志,2009,18(4):401-405.

胰腺腫瘤范文第4篇

1擴大淋巴結清掃與標準根治的比較

認為擴大淋巴結清掃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研究大多是非隨機對照的回顧性研究,結果受到一定的偏倚影響。通過總結關于擴大淋巴結清掃對比標準清掃的隨機對照試驗(randomcontroltrials,RCT)研究,普遍認為擴大淋巴結清掃并不能在長期生存中獲益。意大利的多中心研究[2]是第1個RCT研究,隨機納入40例患者行標準胰十二指腸切除及淋巴結清掃,另外41例患者加行擴大淋巴結清掃,與標準根治相比擴大淋巴結清掃所得的淋巴結數(shù)量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平均是13枚對20枚。并發(fā)癥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兩者間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值得注意的是,在有淋巴結陽性的亞組分析中,擴大淋巴結清掃組的患者有更長的生存時間,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最大的RCT研究來自Yeo等[3],隨機入組146例患者行標準根治,而148例行擴大淋巴結清掃,其中1/3的患者聯(lián)合遠端胃切除。然而Yeo等[3]的研究入組了壺腹部惡性腫瘤、膽總管遠端惡性腫瘤和十二指腸惡性腫瘤,因此產(chǎn)生了不同的5年生存率以及不同的淋巴結轉移方式。這項研究并沒有發(fā)現(xiàn)擴大淋巴結清掃具有顯著優(yōu)勢。稍近的一個多中心RCT研究來自日本的Nimura等[4],隨機納入112例患者行標準根治或擴大淋巴結清掃,但僅納入胰頭惡性腫瘤的患者。相較于前兩項研究各式各樣的輔助治療方案,這項研究中的患者沒有進行輔助化療。與前兩項研究一樣,沒有發(fā)現(xiàn)擴大淋巴結清掃在總生存時間上的優(yōu)勢。來自韓國的Jang等[5]是最近的一項多中心研究,隨機入組83例患者行標準根治,而86例行擴大淋巴結清掃,擴大根治組平均淋巴結清掃個數(shù)更多(33.7對17.3,P<0.001),也只納入胰頭惡性腫瘤患者,結果發(fā)現(xiàn),術后的輔助化療延長了患者的總生存率;與標準根治相比,擴大淋巴結清掃并沒有在總生存時間上為患者帶來益處。因此,現(xiàn)有的循證醫(yī)學資料并不支持擴大淋巴結清掃應用于胰腺惡性腫瘤的治療。但是,這些研究各自都因為樣本量小、納入疾病不同和清掃范圍不同受到質(zhì)疑。由于缺少標準規(guī)范化的術后輔助治療,對生存時間有一定影響。

2胰腺癌淋巴結清掃缺乏公認的標準

胰腺惡性腫瘤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至今缺乏淋巴結清掃的標準,這讓胰腺癌淋巴結清掃范圍比較的回顧性和前瞻性研究都飽受質(zhì)疑。從以上RCT研究來看,他們對于標準及擴大清掃范圍的定義都不相同,如清掃胰頭前或胰頭后淋巴結(LN17,LN13)、肝十二指腸韌帶淋巴結(LN12)都算在標準清掃范圍內(nèi),而肝總動脈旁淋巴結(LN8)卻沒有被所有研究納入標準清掃范圍,因此,缺乏一個公認標準的清掃范圍,使研究間的比較產(chǎn)生偏倚。最近提出的淋巴結轉移度(lymphnoderatio,LNR)(轉移淋巴結數(shù)/檢測淋巴結數(shù))是胰腺癌切除術后一個獨立的預后影響因素[6]。LNR與一定的淋巴結檢出數(shù)有關,它判斷預后的正確性依賴淋巴結檢出數(shù),說明擴大淋巴結清掃的優(yōu)勢在于更好地判斷預后,而不是起真正的治療作用。目前,已有了一個相對權威的標準根治清掃范圍來自國際胰腺手術學組(ISGPS),其新的標準根治范圍包括LN5、6、8a、12b1、12b2、12c、12p、13a、13b、14a、14b、17a和17b,將LN8p、12a、14c、14d和16歸入擴大清掃范圍,這是一個好的開始,卻也是爭議的出發(fā)點。對于12組、8組、14組和16組是否需要清掃以及清掃的程度,許多臨床醫(yī)師會根據(jù)自己的研究、臨床經(jīng)驗、患者預后產(chǎn)生質(zhì)疑。這也體現(xiàn)出對清掃淋巴結意義的不同理解。相信以后會有更多研究從各個角度來證實或者反對這一新制定的規(guī)范。

3腫瘤性質(zhì)決定清掃方式

3.1胰腺惡性腫瘤的復發(fā)特點

胰腺癌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后復發(fā)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一項單中心研究[7]中,145例患者因胰腺惡性腫瘤行胰十二指腸切除術,在隨訪中110例患者復發(fā),局部區(qū)域復發(fā)有44例(40%),其中單有局部區(qū)域復發(fā)的比較少見(17%),而在110例復發(fā)患者中有57例發(fā)生肝轉移(52%)。我們認為,術中鏡下切緣陽性(R1)切除是引起局部復發(fā)的原因之一,普遍認為能夠減少R1切除率的擴大淋巴結清掃并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復發(fā)。這也是胰腺惡性腫瘤的特點之一,手術允許出現(xiàn)R1切除。外科醫(yī)師往往認為減少R1切除就能有效延長胰腺惡性腫瘤患者的生存時間。但胰腺惡性腫瘤特定復發(fā)模式?jīng)Q定了即使是切緣陰性(R0)切除也不能有效減少復發(fā),擴大淋巴結清掃只能降低小部分的切緣陽性率。

3.2淋巴結轉移的分布特點

胰腺淋巴結轉移的分布模式也對擴大淋巴結清掃提出了質(zhì)疑。Cubilla等[8]研究了胰頭惡性腫瘤的淋巴結轉移模式,22例接受擴大淋巴結清掃,1/3的患者有淋巴結轉移,其中沿著胰腺上下緣轉移多見。淋巴結轉移的解剖學分布是由日本的Kayahara等[9]和Ishikawa等[10]里程碑式的研究所揭示。最常見的淋巴結轉移站點是胰十二指腸后淋巴結、腸系膜上動脈旁淋巴結和胰十二指腸下淋巴結。這些數(shù)據(jù)后來被日本的RCT研究證實[4]。值得一提的是,只有5%的病例發(fā)生了標準清掃范圍之外的淋巴結轉移。故對于遠處淋巴結轉移的預測不僅可以在術前選擇患者進行擴大淋巴結清掃,同時也可以在術前選擇患者應用新輔助化療。預后分析中我們發(fā)現(xiàn),腸系膜上動脈旁或者其他更少轉移的淋巴結站(如脾動脈旁)往往預后更差。但依據(jù)現(xiàn)在的擴大淋巴結清掃范圍,很少會把這些淋巴結站點涵蓋在內(nèi)。與其他腫瘤如胃癌不同的是,胰腺癌出現(xiàn)較遠的淋巴結轉移應該被認為是腫瘤侵襲性或腫瘤演進的標志。因此,擴大的淋巴結清掃可能對生存獲益的幫助不大。和T3或以上腫瘤、動脈神經(jīng)侵犯一樣,如果腹主動脈旁(LN16)淋巴結轉移在術前發(fā)現(xiàn),可能新輔助化療相對直接手術治療反而能發(fā)揮更好的作用。在TNM分期系統(tǒng)中有一點需要強調(diào),腹主動脈腔靜脈間淋巴結轉移在胰頭惡性腫瘤(腹主動脈右側淋巴結LN16)中被分為M1,腹腔干周圍淋巴結(LN9)在胰體尾惡性腫瘤中也被分為M1。腹主動脈周圍M1淋巴結的播散預示著預后很差,平均生存期在6個月左右。在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的患者中,30%可能有腹主動脈旁的淋巴結轉移,這些患者可能不適合行根治性切除。

3.3其他轉移途徑

反對擴大淋巴結清掃者還認為,胰腺惡性腫瘤不僅通過淋巴轉移,還經(jīng)腹膜和腹膜下播散,包括血管神經(jīng)周圍浸潤、腹膜腔和后腹膜播散,形成遠處血運轉移。淋巴轉移和血管侵犯都將導致腫瘤細胞進入靜脈循環(huán)。另有研究[11]表明,非常規(guī)的淋巴結轉移會導致腫瘤細胞轉向脈管系統(tǒng),形成不同的轉移路線。故擴大淋巴結清掃對于非常規(guī)轉移途徑的患者可能起不到所期望的作用。

4根據(jù)患者生存質(zhì)量決定清掃方式

胰腺腫瘤范文第5篇

【摘要】  [目的]觀察艾灸治療胰腺腫瘤病人腹脹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0例胰腺腫瘤腹脹病人隨機分為治療組(艾灸治療)20例、對照組(藥物治療)20例,并進行療效對比觀察。[結果]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總有效率75%,兩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艾灸治療胰腺腫瘤病人腹脹安全、有效,病人無痛苦,經(jīng)濟方便,無副反應。

【關鍵詞】  胰腺腫瘤;腹脹;艾灸

胰腺腫瘤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腫瘤,被稱為“癌中之王”,腹脹為其主要癥狀之一。艾灸法具有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及較好的抗感染免疫作用[1]。我院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對40例病人通過艾灸方法有效解除了胰腺癌病人的腹脹。現(xiàn)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40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齡42歲~70歲。對照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齡40歲~68歲。對兩組病例治療前的非治療因素(年齡、性別、病種)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兩組病例除具有胰腺癌一般癥狀和體征外均有中等以上程度的持續(xù)性腹脹,部分病例伴腸鳴音減弱或消失。

1.2 方法

1.2.1 治療組

①選穴。中脘:上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上4寸。神闕:即肚臍。足三里:小腿前外側,當犢鼻下3寸,距脛骨前緣一橫指。②操作方法。施灸時,將艾條一端點燃,在距離穴位1寸左右的高度進行熏烤,灸至局部灼熱紅暈為度,一般每穴灸5 min~10 min。要求:取穴要準確,距離要適中,須防止艾絨脫落燒灼皮膚和衣物。

1.2.2 對照組

在綜合治療措施的基礎上加用促進胃腸動力、改善消化功能的藥物,如多潘立酮、莫沙比利、腸溶胰酶膠囊等。

1.2.3 療效標準

完全緩解:腹脹消失,腸鳴音正常,病人無不適感;部分緩解:排氣,出現(xiàn)腸鳴音,病人感全身輕松,但胃腸功能未完全恢復;無效:癥狀無改善。

2 結果

艾灸法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5%,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5%,兩組臨床療效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說明艾灸治療胰腺癌腹脹有顯著效果,兩組療效比較見表1。表1 兩組療效比較

3 討論

胰腺癌可使胃腸傳導失司,經(jīng)絡傳遞失常,氣機壅塞,水液內(nèi)停,便出現(xiàn)腹脹排氣障礙,氣機淤滯,為主要病機,因胰腺癌病人常感乏力。病人需臥床,安靜休養(yǎng),禁忌劇烈搬動。病人需輸液治療,肛管排氣、灌腸等方法也會相應地增加病人痛苦,口服藥物雖然也能取得一定療效,但效果不理想,根據(jù)中醫(yī)學理論,活血行氣解郁,中脘是胃的募穴,六腑匯集之處,通過任脈主六腑傳導化物,神闕溝通先后天,協(xié)和陰陽,通調(diào)十二經(jīng)脈,使氣血周流全身,提高胃腸蠕動,加強水谷運化[2],足三里為陽明胃經(jīng)合穴,具有強壯保健,增強腸蠕動的功能[3]。艾灸法具有溫經(jīng)散寒、行氣活血、消瘀散結、防病保健及較好的抗感染免疫作用。通過臨床觀察,結果表明,艾灸治療胰腺癌腹脹具有療效顯著,安全可靠,經(jīng)濟方便,簡單易行,無副反應等優(yōu)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唐照亮,宋小鴿,侯正明,等.灸療抗炎免疫作用的實驗研究[j].中國針灸,1997,(4):233235.

相關期刊更多

中華胰腺病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中國科學技術學會

胰腺病學

部級期刊 審核時間1個月內(nèi)

中國科學技術協(xié)會

腹部外科

統(tǒng)計源期刊 審核時間1-3個月

武漢市衛(wèi)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昭通市| 云和县| 台东市| 宿州市| 浦北县| 南部县| 西平县| 甘泉县| 定西市| 双江| 延边| 永泰县| 南江县| 南阳市| 汨罗市| 乐山市| 航空| 石渠县| 甘洛县| 射阳县| 怀柔区| 延边| 武川县| 桃园县| 汉川市| 漳浦县| 青河县| 建阳市| 同心县| 营山县| 大姚县| 临漳县| 大兴区| 常宁市| 松潘县| 竹北市| 桑植县| 汝州市| 庆城县| 富平县| 宜川县|